⑴ 初三歷史知識點總結 詳細點的 人教版
(一)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內容標准】
(1)簡述俄國1917年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概況,了解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及其重大意義。
(2)了解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所做的探索。
(3)概述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和經濟政治體制上存在的嚴重弊端。
【教學活動建議】
舉辦故事會,講述列寧的故事,學習列寧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方面實事求是、勇於創新的精神。
(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西方世界
【內容標准】
(1)了解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
(2)簡述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
(3)以"產業復興法"為例,評價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作用。
(4)通過國會縱火案和反猶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教學活動建議】
(1)就羅斯福新政的作用進行課堂討論。
(2)觀看《辛德勒名單》等電影,加深了解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的法西斯暴行。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
【內容標准】
(1)以慕尼黑會議為例,說明綏靖政策的實質和惡劣影響。
(2)簡述德國進攻波蘭和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等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和逐步擴大的主要事件。
(3)通過聯合國家宣言和雅爾塔會議等史實,了解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簡述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和攻克柏林戰役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
【教學活動建議】
(1)觀看《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巴頓將軍》等影片,樹立正義一定戰勝邪惡的信念。
(2)就"人類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戰的爆發"進行辯論,提高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內容標准】
(1)概述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2)知道歐洲聯盟。
(3)簡述戰後日本成為資本主義經濟強國的主要史實。
【教學活動建議】
用表格的形式列出美國和日本經濟發展變化的情況,學會根據圖表、數據說明有關歷史現象的能力。
(五)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內容標准】
(1)了解赫魯曉夫改革。
(2)知道戈爾巴喬夫改革和蘇聯解體。
(3)以匈牙利為例,了解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運動。
【教學活動建議】
結合政治學科和中國現代史的相關知識,比較蘇聯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進一步認識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意義,初步鍛煉學科綜合能力。
(六)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
【內容標准】
(1)以印度等國為例,簡述亞洲國家實現國家獨立和走上民族振興道路的概況。
(2)簡述戰後非洲獨立運動和拉丁美洲各國為捍衛國家主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所進行的斗爭。
(3)知道中東戰爭,認識戰後中東地區矛盾的復雜性。
【教學活動建議】
(1)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世界歷史地圖的變化,了解戰後民族獨立運動發展的概況,學習判讀歷史地圖的方法。
(2)結合所學歷史知識,針對當前中東地區發生的重大事件,出一期黑板報。
(七)戰後世界格局的演變
【內容標准】
(1)簡述杜魯門主義等史實,了解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認識霸權主義對人類進步和安全的威脅。
(2)概述世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趨向,理解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的復雜性。
(3)以科索沃戰爭等歷史事件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教學活動建議】
(1)就某一國際熱點問題,舉辦"時事溯源"專欄。
(2)通過查閱報刊雜志、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進行社會調查等形式,了解當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並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如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問題等,寫出調查報告,學習從事社會調查的方法。
(八)科學技術和文化
【內容標准】
(1)以計算機網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2)知道德萊塞的《美國的悲劇》等著名文學作品。
(3)了解畢加索等美術家的藝術成就。
(4)通過爵士樂、好萊塢等,了解現代音樂和電影業的發展。
⑵ 九年級下冊歷史重點歸納
1、俄國二月革命後出現了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一個是資產階級階級臨時政府,另一個是工兵代表蘇維埃。
2、1917年11月7日,列寧指揮彼得格勒起義取得勝利。於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3、1921年俄共(布)根據列寧的意見,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對社會主義建設問題進行探索。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
4、1928年到1937年,蘇聯第一、二個五年計劃完成時,蘇聯已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強大的工業國,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22年蘇聯成立,1991年蘇聯解體。(蘇聯存在了69年)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也稱斯大林模式)
5、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為了對世界做出重新安排。在巴黎召開和會,由英、法、美三國首領操縱,英國的勞合?喬治、法國的克里孟梭、美國的威爾遜被稱為「三巨頭」。
6、1919年6月簽訂《凡爾賽和約》規定: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德國取消義務兵役制,陸軍總數不超過10萬,拆除萊茵河以東50公里內的防禦工程;德國須對協約國支付大量賠款。
7、《凡爾賽和約》連同協約國與其他同盟國簽訂的和約,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即「凡爾賽體系」。《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慨,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中國代表也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根據和約1920年在美國倡導下成立國際聯盟,其是帝義維護戰後世界統治秩序的工具。
8、巴黎和會後,帝國主義在遠東、太平洋地區仍然矛盾重重,於是1921年有九國代表參加的華盛頓會議召開,美國處於會議的主導地位。會議上簽訂了:《四國條約》,《五國海軍條約》和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的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實質是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華盛頓會議是凡爾賽會議的繼續,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
9、《九國公約》的簽訂,打破了日本對中國的獨占,有利於美國對華的進一步擴張。
10、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的帝國主義列強分割世界的新體系,史稱「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1、1929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危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這次危機的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
12、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實施新政,其目的是鞏固資產階級統治,中心措施是調整工業。結果美國經濟緩慢恢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鞏固和發展了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強。
13、1922年,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權;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且在上台後製造了「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進而取締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黨,還嚴密控制文化教育,瘋狂迫害猶太人,實行恐怖統治非軍事區。又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大肆擴軍備戰;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並於1936年進軍萊茵非軍事區。於是德國成為歐洲戰爭策源地。
14、日本在經濟危機加深的過程中,以軍部為核心法西斯勢力迅速抬頭。1931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1936年日本成為亞洲戰爭的策源地。1937年,日本又在中國製造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5、在對外侵略過程中,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逐漸勾結起來。形成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
16、1938年9月,慕尼黑會議強行把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英、法的綏靖政策(對法西斯不加以嚴厲制裁,而是希望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結果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慕尼黑會議後不到半年,德國吞並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17、1939年9月1日,德軍襲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到一個月波蘭滅亡(二戰爆發的標志)。
18、1940年6月,德軍進攻法國,法國將軍戴高樂流亡英國,領導「自由法國」運動,繼續抗擊德國侵略者。
19、1941年6月22日,德軍襲擊蘇聯,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20、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於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
21、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保證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聯合起來徹底打敗法西斯國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22、1942年7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使德國法西斯遭到致命打擊,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23、1943年,義大利投降,退出軸心國集團,隨即對德宣戰。
24、194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在伊朗的德黑蘭舉行會議。
25、1944年6月,在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的指揮下,英、美盟軍從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26、1945年,在德國敗局已定的形勢下,蘇、美、英三國的首腦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決定對德國實行軍事佔領,討論組建聯合國,蘇聯承諾對日本法西斯作戰等有關問題。會議期間美國背著中國同意蘇聯提出的包括中國承認外蒙古獨立、蘇聯租用中國旅順港為軍事基地等條件,使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侵害。
27、1945年4月,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的戰爭結束。
28、1943年,中、美、英三國首腦在埃及的開羅舉行會議簽署《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侵佔的中國領土必須全部歸還。
29、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投降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二戰」的性質: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場戰爭,是一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30、「二戰」後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採取除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敵對行動,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穩定和控制資本主義世界。這種政策稱為「冷戰」政策。政治上,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經濟上,推行了援西歐的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蘇聯爭鋒相對的華沙條約組織形成兩極格局。「二戰」後初期,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確立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中心地位,工業生產空前發展,經濟實力急劇膨脹。
31、二戰後歐洲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原因有:利用美國的援助;採用最先進的科技成果;美國和蘇聯的威脅。1967年,歐洲共同體建立,其對成員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到1993年,它發展為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歐盟的性質:既是經濟合作組織,又是政治聯合組織。其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二戰後,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確立了資本主義的霸主地位,到20世紀70年代,由於中東產油國大幅提升石油的價格,引發了了1974-1975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調整經濟政策,經濟好轉,但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90年代,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其主要特徵的信息化和全球化。
32、5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扶植下,日本經濟恢復到二戰前的水平,1987年,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其原因是:推行非軍事化政策;美國扶植;朝鮮戰爭刺激經濟發展;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科技成就,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但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慾望和不斷增加的軍費引起亞洲各國的關注和不安。日本、歐共體和美國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的三大中心。
33、美、蘇兩極格局成為雅爾塔體系的基本特徵。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條約組織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先後建立,標志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對峙局面的形成。
34、1947年,英國公布《蒙巴頓方案》,印度被分為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和穆斯林為主的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1950年,印度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成立;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
35、1952年,納賽爾發動政變,建立埃及共和國。1962年結束法國的殖民統治,贏得獨立的國家是阿爾及利亞。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90年代前期,納米比亞獲得獨立,南非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歐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幾百年的歷史結束。1959年卡斯特羅領導古巴通過武裝斗爭,推翻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36、1955年,亞非民族獨立國家在萬隆召開會議,表達了第三世界團結反帝反殖的共同願望。
37、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興起,第三世界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6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國家建立的「七十七國集團」,到80年代增加到110個。
38、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他提出的改革路線和推行的改革政策,使蘇聯的政治、經濟、民族危機進一步加劇。
39、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各國在蘇聯戈爾巴喬夫改革和西方「和平演變」的影響下,發生劇變。東歐劇變是指東歐各國共產黨、工人黨紛紛喪失政權、社會制度隨之發生變化。
40、1991年12月,白、紅、藍三色旗取代了鐮刀、錘子、紅旗。以此為標志而結束的蘇聯在歷史上存在了69年。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徹底瓦解,於是,世界進入新舊交替、向多極化過渡的時期,出現了「一超多強」的局面。
41、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冷戰結束後,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不斷,成為威脅世界的主要因素。1991年初海灣戰爭爆發;南斯拉夫境內發生內戰。1999年3-6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維護科索沃省的「人權」為幌子,避開聯合國,對南聯盟進行狂轟濫炸。
42、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主要在原子能、航天技術和電子信息等領域展開。還在生物工程、合成材料等新領域取得進展。使人類由工業社會進入信息社會,信息社會的到來稱為知識經濟時代。
43、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是計算機產業最有前途的發展方向。
4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加快了科技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科技技術在各個領域相互滲透;科技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 影響: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格局的變化;推動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
45、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和跨國公司的發展,出現了貿易自由化、生產全球化、資本國際化的趨勢,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經濟的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表現為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跨國公司影響增大;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發展中國家由於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常處於不利地位。表現為污染嚴重和經濟動盪等。
46、面對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家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故應該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制定防範風險的有效政策,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
二、問答題
1、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有何歷史意義?俄國十月革命,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它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鼓舞了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促進了馬列主義在世界的傳播。十月革命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2、蘇俄新經濟政策內容有哪些?其實施有何意義?新經濟政策的內容:用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農民交稅後可自由處理自己的糧食;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某些中小企業;取消實物配給制,恢復商品買賣。意義:它是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問題進行的探索。它大大提高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工農聯盟,擴大了蘇維埃政權的基礎。
3、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有何特點?產生了什麼影響?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影響:經濟危機中,一方面是大量產品過剩,另一方面廣大勞動人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3000多萬工人失業,幾百萬小家破產。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資本主義世界各國工人運動高漲,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爭奪更趨激烈。譬如資本主義國家尋找各自的出路:美國羅斯福實行新政;德國希特勒建立納粹政權,形成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義大利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的政權;日本建立軍部法西斯專政,形成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
4、美國羅斯福新政的內容是什麼?有何作用?時間:1933年;羅斯福新政的內容:a改革銀行制度,恢復銀行信用。b整頓農業。政府限制主要農產品的生產,銷毀過剩的農產品,由政府補償農場主的損失。c調整工業是新政的中心措施。國會通過《工業復興法》,防止企業盲目競爭。d興建公共工程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生產和消費能力。作用:新政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它促進了社會生產的恢復,穩定了社會秩序。
5、以慕尼黑陰謀為例,說明綏靖政策的實質和惡劣影響。1938年9月,英、法與德、意的四國首腦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強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實質上損害小國利益,縱容德國侵略擴張。危害英、法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縱容侵略給自身乃至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
6、雅爾塔會議召開於哪一年?與會國是哪些?其主要內容是什麼?時間1945年。與會國:蘇、美、英。雅爾塔會議制定了最後擊敗德國的計劃,決定戰後德國由蘇美英等國分區佔領,蘇聯在歐戰結束後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會議還討論了組建聯合國的有關問題。
7、什麼叫「冷戰」政策?它表現在哪些方面?美國採取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穩定和控制資本主義世界。這種政策被稱為「泠戰」政策。表現:政治上提出「杜魯門主義」;經濟上實施「馬歇爾計劃」;軍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外交上對社會主義國家採取「和平演便便
以上是我自己歸納的
⑶ 能把初三下學期的歷史及重點總結一下
(世界歷史填空部分)
彼得格勒起義 1917年11月6日夜,列寧在首都彼得格勒指揮起義。11月7日,工人赤衛隊和革命士兵攻佔了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彼得格勒起義取得了勝利。
2.十月革命的意義 俄國十月革命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它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鼓舞了被壓迫的民族的解放斗爭。促進了馬列主義在世界的傳播。十月革命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3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上的探索 1921年3月,俄共根據列寧的意見,實行新政策,其主要內容是:用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農民交稅後可自由處理自己的糧食,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某些中小企業。取消實物配給制,恢復商品買賣。這政策是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問題的探索,它大大提高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工農聯盟,擴大了蘇維埃政權的基礎。
4.凡爾賽和約 1919年1月,協約國集團的20多個國家在巴黎召開會議,討論對戰敗國的處置問題,史稱巴黎和會,但直到6月才同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其主要內容是: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德國取消義務兵役制,陸軍總數不得超過10萬,拆除萊茵河以東50公里內的防禦工程,德國須對協約國支付大量的賠款。
5.九國公約 1921年,有九國代表參加的華盛頓會議召開,美國在會上處於主導地位,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打破了日本對中國的獨占,有利於美國對華的進一步擴張。
6.1929年,美國爆發規模空前的經濟危機。危機迅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這次經濟危機波及范圍廣,破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經濟危機中一方面是大量產品過剩,另一方面廣大勞動人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3000多萬工人失業,幾百萬小農破產。同時還引起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世界各國工農運動高漲,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爭奪更趨激烈。
美國羅斯福的新政 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開始推行新政。其內容是:改革銀行制度,恢復銀行信用。整頓農業。政府限制主要農產品的生產,銷毀過剩的農產品、。由政府補償農場主的損失。調整工業是新政的中心措施。國會通過《工業復興法》防止企業盲目競爭。興建公共工程,增加就業,提高生產和能力。新政雖然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促進了社會生產的恢復,穩定了社會秩序。
1922年,義大利國王授權墨索里尼組閣,法西斯專政在義大利建立。
德國法西斯專政 1932年,納粹黨一躍成為第一大黨,1933年,總統興登堡授權希特勒組織政府,希特勒獨攬大權,稱為國家元首。德國成為歐洲戰爭的策源地。日本是亞洲戰爭的策源地。
1933年2月27號晚,納粹黨第二號頭目戈林派人縱火焚燒了國會大廈,然後嫁禍於共產黨,大肆逮捕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保加利亞共產黨領袖季米特洛夫也被誣控。
1936年,德國和義大利秘密簽訂《德意議定書》德國和日本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第二年,義大利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形成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三國軸心集團形成。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首腦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強行把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英法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慕尼黑會議後不到半年,德國進一步吞並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號,德軍向波蘭發動了大規模的突然襲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6月22日,德軍向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開始。1942年初,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增強了世界人民爭取反法西斯斗爭的信心。
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軍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保證全力對法西斯國家作戰,決不單獨同敵人停戰議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斯大林格勒戰役使德國法西斯遭到了致命的打擊、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1944年6月,在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的統一指揮下,美英盟軍100多萬人強渡英吉利海峽,從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的第二戰場。
雅爾塔會議 1945年初,美英蘇三國政府首腦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制定了最後擊敗德國的計劃,決定戰後德國由蘇美英等國分區佔領,蘇聯在歐戰結束後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會議還討論了組建聯合國的有關問題。
1945年4月,蘇軍同美軍在易北河畔會師,幾天後,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絕望自殺。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的戰事結束。
美國在第二次大戰後,就成為了經濟超級大國。它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確立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中心地位,大力擴展對外貿易,獲取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霸權。同時軍事上實力膨脹,成為世界上頭號軍事強國。
1967年,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組成歐洲共同體,其成員國後來擴大到12個。1979年,歐洲共同體各國國民生產總值之和首次超過美國,1993年,歐洲共同體發展為歐洲聯盟,簡稱歐盟。
50年代中期,日本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始階段,60年代末,日本經濟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日本,歐共體和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三大中心,1987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蘇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他提出的改革路線和推行的改革政策,使蘇聯的政治、經濟民族危機進一步加劇。東歐各國在蘇聯戈爾巴喬夫改革和西方的「和平演變」的影響下,發生了劇變。1989年起,各國中共產黨、工人紛紛喪失政權,社會制度隨之發生改變。1990年,民主德國並入聯邦德國。德國統一。1991年,蘇聯發生「8.19」事件。不久,蘇共中央解散,國家政權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12月,俄羅斯等11個國家領導人在阿拉木圖集會,共同簽署了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文件,蘇聯宣告解體。
1947年,在印度民族獨立運動高潮的形勢下,英國公布《蒙巴頓方案》。根據這一方案,印度被分為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和穆斯林為主的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1950年,印度共和國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印度共和國首任總理尼赫魯。
1952年,納賽爾領導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了英國控制的傀儡政權,建立埃及共和國。1962年,阿爾及利亞趕走法國殖民者,獲得獨立。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90年代前期,納米比亞獲得獨立。南非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歐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幾百年的歷史結束。
萬隆會議 1955年,亞非民族獨立國家在萬隆召開會議,表達了團結反帝反殖的共同願望。60年代不結盟運動興起,第三世界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舞台。6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國家建立的「七十七國集團」。到80年代,成員增加到110個。這些組織在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紀四五十年代,在世界范圍內開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這次科技革命主要在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信息等領域展開。第三次科技革命還在生物工程,合成材料等新領域不斷取得進展。
杜魯門計劃 二戰後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美國採取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穩定和控制資本主義世界。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咨文,宣稱要干涉別國內政,與蘇聯對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
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講演,闡述了復興歐洲經濟的方案。該方案被為「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從經濟上穩定了歐洲的資本主義制度,同時加強了美國對西歐的控制,交西歐納入了美國對蘇冷戰的軌道。
北大西洋公約 1949年,美國等西方12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當今世界上的兩大主題仍是和平和發展。世界經濟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被稱為知識經濟時代。20世紀最後二三十年間電子計算機的迅猛發展和軟體產業的興起,是知識經濟開始的標志,知識經濟將在本世紀居於主導地位,經濟發展中,以知識 為基礎的高科技的創新,傳播和應用成為主要動力,教育和科學成為關鍵部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巨大生產力,遠不是一個國家所能駕馭的,於是出現了經濟的區域集團化。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和跨國公司的發展,出現了貿易自由化,生產全球化、資本國際化的趨勢。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經濟的全球化的趨勢加強。
234、1999年3~6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維護科索沃省的「人權」為幌子,避開聯合國,對南聯盟進行狂轟濫炸。科索沃戰爭給南斯拉夫人民帶來了巨大災害。
⑷ 初三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很急
根據這三個法案性質,作用和意義進行比較
1689年10月,議會通過了「權利宣言」並制訂為法律,是為《權利法案》。全稱《國民權利與自由和王位繼承宣言》,它的內容一共有13條,他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限制國王的權力,約束英王的實際統治權,二、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等.從它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權利法案主要強調的是限制王權和確立議會的地位,但它卻忽略了人民在革命中發揮的作用和革命後的政治地位和權利,從這我們可以看到權利法案的局限性和革命的不成熟性.不過從進步的角度看它成為以後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參照物.後來的《獨立宣言》的起草是深受18世紀末期自由主義思想和民主主義思潮的影響,它主要體現平等、天賦人權、主權在民和人民革命權利這四個方面,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獨立宣言》已經開始注意人民的地位和權利.比起權利法案,《獨立宣言》很顯然是進步的,這主要體現在它對人權的重視.而緊跟著發生在獨立戰爭之後的法國大革命深受獨立戰爭的影響,人權宣言以美國的《獨立宣言》為藍本,在前者的平等、天賦人權、主權在民和人民革命權利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延伸和發展.
《權利法案》、《人權宣言》、《獨立宣言》內容的共同點:這三個文件主要是為了在其所在國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
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英法美三個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不僅對本國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更重要的是促進了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和發展,具有世界意義。英法美三個國家的革命都是資產階級革命,必然有其共同點,但是國情的不同也決定了它們具有各自的特色,因此我們從各個方面分析比較一下它們的異同。
先談談它們之間的相同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都是在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階段,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了阻礙,導致矛盾激化,資產階級為了掌握政權,發展資本主義進行革命,人民群眾在革命中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最終帶資產階級的帶領下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對歐美各國的革命產生了巨大影響。
接下來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分析三個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同點:
第一,革命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國:利用地處大西洋的航路要沖得有利條件,積極進行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圈地運動積累了巨額資本,使得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但國王查理一世的專制與資產階級利益相抵觸,推翻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成為革命任務。美國:處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下,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掠奪壓迫使得北美人民奮起反抗。法國:國王占絕對統治地位,王權至上和法國嚴密的等級制度與第三等級(資產階級,工匠,城市,平民,農民)所處的最低的位置{主要是資產階級}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推翻波旁王朝統治才能發展資本主義。
第二,革命領導階級不完全是資產階級。除資產階級外,英國還有新貴族;美國還有種植園奴隸主階級;法國則有自由派貴族。
第三,特點不同。英國是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共同執政的君主立憲制度;美國獨立戰爭不僅是資產階級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法國革命則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規模最大、最典型的資產階級革命。
第四,意義不同。英國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開辟了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美國摧毀了英國殖民枷鎖,蠃得了國家獨立,建立起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法國則掃盪了國內封建勢力,動搖了歐洲其他國家封建制度的基礎。
另外,法國的革命要比英國的光榮革命更加徹底,完全廢除了君主制度。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資產階級的革命,它是資產階級內部對發展方式的矛盾,舊的農場主與新興工廠主之間的矛盾。
總而言之,盡管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有諸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它們都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從而使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體系在三個國家中確立發展起來,對歐美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深遠影響。
改良蒸汽機的作用
【改良蒸汽機,即瓦特蒸汽機。瓦特並不是蒸汽機的發明者,在他之前,早就出現了蒸汽機,即紐科門蒸汽機,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瓦特運用科學理論,逐漸發現了這種蒸汽機的毛病所在。從1765年到1790年,他進行了一系列發明,比如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使蒸汽機的效率提高到原來紐科門機的3倍多,最終發明出了現代意義上的蒸汽機】
瓦特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意義深遠:首先,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蒸汽動力的出現,使工廠擺脫了水力條件的限制,工業化速度回憶,工業城市興起。第三,蒸汽動力的使用,帶來了交通運輸業的革命,鐵路運輸出現,鐵路時代到來;汽輪問世,加強了洲際之間的聯系。
華盛頓、拿破崙的主要活動
第二屆大陸會議上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領導美國人民爭取獨立戰爭的勝利。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並獲得二屆連任後,堅決不參加第三次總統競選,開創了美國歷史上摒棄終身總統制及和平轉移權力的範例。華盛頓為美國的建立和及其民主制度的形成做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被譽為「美國之父」。
拿破崙的主要活動
發動霧月政變奪權;1804年,廢除法蘭西共和制度,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史稱拿破崙帝國),實行軍事獨裁。拿破崙執政期間,對外戰爭不斷,多次打敗歐洲反法同盟的軍隊,擴大了法國的疆域,同時也將法國大革命的某些成果通過暴力推廣到他所征服的歐洲國家。1815年6月,在歐洲聯軍的打擊下,法軍在滑鐵盧會戰中大敗,拿破崙再次被迫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的一個島上。拿破崙帝國最終覆滅。
拿破崙執政時期為鞏固革命成果採取了哪些措施?
以實現穩定為首要目標,順應了克服混亂,鞏固大革命成果的客觀歷史潮流。
內容:①採取一系列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措施,鞏固資產階級統治。
②法制建設:頒布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典》,將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我的英名並非建立在四十次勝利的戰役上,也不是由於我使得萬邦臣服。滑鐵盧戰役就足以抹煞對那麼多勝利的回憶… … 永不湮沒的是我的法典… … 由於條文簡明扼要,我的法典遠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拿破崙
正因為如此,拿破崙法典至今仍在使用。200年來,法國經歷了王朝復辟,四次共和國和一次帝國的動盪,城頭變幻大王旗,但是,《拿破崙法典》卻始終屹立不倒。這充分表明了《拿破崙法典》的生命力。《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效仿。
華盛頓和拿破崙的共同點
都是雄才大略的資產階級革命家,都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進程。
P.S.:不好意思,只找到了這些,不曉得對你有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