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家帝辛

歷史學家帝辛

發布時間:2021-02-24 09:22:59

① 請問歷史上帝辛(紂王)真正的元帥是誰

商紂王的來父親是帝乙。源
殷 帝辛名受,「天下謂之 紂」,人稱殷紂王。為帝乙少子。
帝乙(?—公元前1076年),子姓,名羨。公元前1102年,文丁去世,帝乙繼位。帝乙繼位後,商朝國 勢已趨於沒落。
帝乙在位末年,遷 都於沬[mei](即朝歌,今河南省淇縣)。公元前1076年,帝乙病逝,葬於殷。帝乙死後,其子帝辛(商紂王)繼 位。
帝乙長子微子啟的母親地 位卑賤,所以不能立他為嗣 子。而帝乙少子帝辛的母親是正 室,所以帝乙確立帝辛為嗣 子,就是後來的商紂王。

② 歷史上的帝辛是怎樣的一個人封神榜中的不是真的吧

帝辛(?―公元前1046年),子姓殷氏,名受德(一作受)廟號帝辛或受辛,世稱商王受,帝乙少子,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因其母為正後,故得以立為嗣子。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歡心。

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因此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好發展,國力強盛之餘,便興拓土開疆之事,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商朝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公元前約1046年商朝滅亡。後世對其評價褒貶不一。
帝辛繼位後,定都於沫,後改沬邑為朝歌(今河南淇縣)

。帝辛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東夷向中原拓展,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商朝的安全。帝辛統一東南以後,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民族融合。
歷史評價編輯

子貢:「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司馬遷《史記》:①「帝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②「夏桀、殷受手搏豺狼,足追四馬,勇非微也;百戰克勝,諸侯懾服,權非輕也。 ;③「帝辛湛湎,諸侯不享。」

皇甫謐《帝王世紀》:「帝辛能倒曳九牛,撫梁易柱。

司馬貞《史記索隱》:「帝辛淫亂,拒諫賊賢。」

毛澤東:①「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②「商紂王是很有本領的人,周王發把他說得很壞。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後失敗了。

4趣聞軼事編輯

紅蓋頭的由來

傳說,商受王時期,有個力能扛鼎勇冠三軍的將軍,名叫聞仲,是帝辛的叔叔。商朝一多半的江山都是靠他打下來的,帝辛受德十分敬重這個叔叔,文武百官對他也都是服服帖帖。唯獨有一樣,聞將軍怕老婆是出了名的,朝野皆知。

有一次,聞仲打勝仗凱旋,帝辛率文臣武將親自到郊外迎接。然後大擺宴席,為他慶功。席間,有個同僚竟跟他開起玩笑,說他怕老婆。引得眾人鬨堂大笑,聞仲方才的得意之色頓然消失一大半,訕訕地不知如何應答。

群臣耍笑叔叔的這一幕,帝辛全看見。一向暴脾氣的受辛王暗想,叔叔真的怕老婆到這種程度?我倒要看看我的嬸嬸長什麼模樣,怎麼對待叔叔。酒終人散,帝辛回宮換了一身平民衣裳,微服摸索到太師府。剛走到叔叔家門口,透過門縫,他就看到,一向高大威武的叔叔,正半跪在嬸嬸面前,給老婆大人請安。

受德沒法再看下去了,扭身回宮。第二天,一道聖旨傳達下來,命滿朝文武官員,統統帶著夫人一起上殿,不得借故不來!官員們不知就裡,都乖乖地帶著內人前來,齊刷刷一片像辦集體婚禮,這其中,自然包括皇叔聞仲及其夫人。金殿內,文臣武將們攜夫人參拜過帝辛,剛要落座,突然聽見紂王向身邊武士喝令道:將那個可惡的女人押上堂來!目光凶凶,揮臂指向聞仲身邊的嬸嬸。

聞仲夫人被幾個壯漢扭胳膊摟頭地從人堆里押上台前,帝辛起身,呵斥道:我叔父出入槍林箭雨,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別說其他臣子們個個對他恭敬佩服,就是予,也對他另眼高看,十分敬重;你一個婦人,何德何能,竟敢在家裡欺負羞辱他;一個堂堂的將軍,半跪在你的面前,成何體統!此前聽說過叔父在家怕你,我滿以為是玩笑,昨日親眼得見,真是令人發指!

訓斥完,帝辛當即下令:砍掉這個婦人的頭!武士手起刀落,嬸嬸的人頭被齊頸砍下。婦人脖頸處鮮血直冒,武士拿來一塊白綾裹於其上,鮮紅的血轉眼就染紅三尺白綾。帝辛當即發布號令:為藉此染紅的綾綢警示天下女子,婚後不再羞辱小看男人,自今日起,但凡女孩出嫁,頭上一律都要頂著紅綢,遮蓋頭臉,入住夫家,聽候丈夫使喚,盡心伺候夫君!新娘紅蓋頭的習俗,就是這樣形成並一代一代傳下來。

③ 歷史上的商紂王真的是暴君嗎

不是,來商紂王這個人物源具有兩面性,商紂王好戰,其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繼位後,重視擴張領土,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獲得大批俘虜,並把商朝勢力擴展到長江流域。雖好戰至民風凋零,但其行為並沒有後世所傳那麼不堪。不能算作一個單純的暴君。

(3)歷史學家帝辛擴展閱讀

在《尚書》中周武王為自己討伐商紂王擬下六個罪狀狀告:一是酗酒;二是不用貴戚舊臣;三是登用小人;四是聽信婦言;五是信有命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但我們可以看到,僅僅這些,並不能說明他是個暴君。事實上,在他繼位後,重視擴張領土,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獲得大批俘虜,並把商朝勢力擴展到長江流域,開疆擴土。但這些也造成國內蕭條,導致矛盾激化,於是才有了周的伐商之行。

參考資料

商辛(商紂王)-網路

④ 歷史上真實的紂王,和電視劇中的紂王是不是完全一樣的

紂王是被歷史抹黑得最嚴重的一個帝王,沒有之一。至於電視劇中的紂王,除了名字與之相同,其他的所有內容,都是演義。

紂王帝辛可以說是商代最有作為的君王,他在位的幾十年間東征西討,開疆拓土,整個華夏文明和中原政權的原始版圖其實就是紂王給奠定下來的。

武王伐紂也並沒有那麼正義,當時商朝的權力幾乎都集中在紂王手中,上朝的貴族們為了推翻紂王,聯絡周武王起兵進入朝歌,推翻紂王,另立新王。周武王為了向紂王復仇,也起了自己的私心,聯絡了姜子牙的姜部落一起反周。

周武王率軍進入朝歌後,沒有實現自己的諾言另立新王,反而是建立了周王朝。


⑤ 歷史真實的商紂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歷史上的紂王:
紂王是個殘暴的君主,從考古發掘來看,商朝的奴隸主一向對奴隸很殘暴。紂王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不但對奴隸殘暴,對貴族也很殘暴。、

紂王挖比乾的心,囚禁箕子,可能是為了壓制貴族勢力;殺死九侯、鄂侯,可能是為了打擊地方勢力。他一方面打擊貴族勢力,一方面對奴隸仍然很殘暴,再加上不斷的對外擴張,可能就是這些原因,讓他把各個階層的人都得罪光了,才導致他眾叛親離。
而周文王、武王,也許是對奴隸的態度比較溫和,對各方國,包括商朝貴族,也注意拉攏,所以才受擁護。
二、人物評價:
帝辛和商紂王,是同一個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稱號。一個人有兩種稱號,在中國歷史上唯此一例。這兩個稱號之間差別是巨大的,對不同的人群來說具有不同的含義。
毛澤東對帝辛的評價耐人尋味,因為所處地位,毛澤東的著眼點和洞察力顯然更令人信服:「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很有功勞的。紂王伐東夷,打了勝仗,但損失也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使商朝亡了國。」「當時微子是里通外國。為什麼紂王滅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對他,還有箕子反對他,比干反對他。紂王去打東夷,把那個部族征服了。紂王是很有才乾的。後頭那些壞話都是周朝人講的,不要聽。」「紂王那個時候很有名聲。商朝老百姓很擁護他。紂王自殺了,他寧死不投降。」(《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P1157,轉引自高水然:《對紂王的評語》,淇園文萃)
三、人物簡介:
紂王(前1105-前1046),子姓 ,名受或受德或辛 ,也叫「帝辛」。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 帝辛在位30年,後世稱商紂王 。
據正史所載,商紂王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高大、膂力過人。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把疆土開拓到我國東南一帶,開發了長江流域。為古代中國的最終統一奠定了物質和思想的基礎,是統一古代中國的先驅者。

⑥ 歷史紂王真的那麼殘暴么

帝紂資捷辨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台之戰,而盈巨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台,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最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太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箕子懼,乃佯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太師,太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紂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登鹿台,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史證·殷本紀》

小說《封神演義》是一部家喻戶曉的著作。它在武王伐紂的背景下,寫了一系列正邪鬥法、神妖混戰的故事,在民間影響廣泛。書中的主要人物商紂王,是人人恨之入骨的暴君。那麼,歷史上的商紂王是不是這樣的呢?商紂王,名叫帝辛,是商朝的最後一位君主。「紂」是「殘義損善」之意,「紂王」是後人對他的貶損評價。史書上記載的紂王的罪行有:沉溺酒色、奢糜腐化、殘忍暴虐、荼毒四
海、重用小人、不敬祖先、不信忠良等種種罪行,簡直是罄竹難書。後來,紂王失去士氣和民心,終於被武王所打敗。他一把火把自己燒死。他的妻子妲己也被武王送上了斷頭台。商紂王真的會這樣殘暴么?

人們的質疑

據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曾懷疑過,認為是
有人故意把天下的罪惡都加在商紂王的頭
上。近代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在考察了商
紂王的70多條罪惡發生的次序之後,發現
他的罪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加越多。也
就是說,是後人編造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大打了折扣。那麼,為什麼要有意地醜化
商紂王呢?原因之一是他的政敵別有用心
的宣傳。比如奢侈腐化、暴虐荒淫、鎮壓
反叛、剪除異己,這是一切帝王的共性,
並非商紂王獨有。這些劣跡為什麼表現在
商紂王身上就那樣駭人聽聞,令人發指?
原因之二是把罪惡之源引到女人身上。妲
己本是紂王剿滅蘇部落的戰利品,也是紂
王的玩物。可是,武王伐紂1000 年後的
《列女傳》卻把劣跡都歸於妲己一人,這就
是「女禍亡國論」。其實,在男尊女卑的
封建社會里,本性兇殘的帝王我行我素,
獨斷專行,並不受女子所左右,怎麼一旦
亡國滅身,就把女人當成替罪羊了呢?原
因之三是抹殺商紂王的歷史功績。據說,
商軍如秋風掃落葉一樣,一直打到長江下
游,降服了大多數東夷部落,俘虜了成千
上萬的東夷人,取得很大的勝利。從此以
後,中原和東南一帶的交通得到了開發,
中部和東南部的關系密切了。中原地區的
文化逐漸傳播到東南地區,使當地人民利
用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發展了生產。實事
求是地說,這個歷史貢獻,應該記到紂王
身上。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到底什
么樣呢?這有待歷史學家進一步研究。

請你移步 看看這里的分析,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64341_43798.html

⑦ 帝辛的人物考證

帝辛,是商族人,或者說是商國的人稱呼自己的國君的叫法。因為國君的名字就叫辛。按照現已發現的甲骨和史書的資料來看,商王朝的帝王的名字,一直是以天干命名的。而商帝國的人在稱呼君主時,便是在名字前加一個帝字,如帝祖甲、帝文丁、帝太丁、帝武丁等等。
商人之所以將自己的君主稱為帝,而不是像夏王朝一樣稱為後,這是和商王朝的祖宗一元神教有關。在商湯滅夏,建立商朝之後,集王權、神權於一身,既是君主,又是祭司,在滅夏之時,按《尚書》的說法,是打著天命的大旗的。天命為什麼在商湯一邊,解釋起來有些費力。因而自商湯起,經不懈努力,終將原始的多神教改造成祖宗一元神宗教。
商人尊自己的祖先帝俊(沒有人字旁的俊)——據現代人考證,即帝嚳,即三皇五帝中的一帝,在《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由於祖先是天帝,主管一切神靈,因而護佑商人便順理成章。而且,歷代商王死後,都要回到祖先身旁,「在帝左右」,成為溝通人間和上帝的橋梁和紐帶。因此,後代會象尊敬祖先一樣,將逝去的先王亦稱為帝。既然死後為神為帝,因此在人間的稱為便是帝××。(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商王稱號》)
商紂王,或紂王,則是周人侮辱、蔑視性的稱呼。
在未滅商之前,稱之為「天邑商」、「天裔商」、「大邑商」,而滅商之後,亦稱之為「大邦商」、「大國」,而自稱「小邦」。
周王滅商後,因殷商人眾多,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而徹夜難眠。(《尚書》)周武王英年早逝,除戰爭創傷外,恐怕這憂心忡忡、苦悶煩躁亦是重要原因吧。因此,周人不可能、也沒能力把自己的祖先捧為天下共尊的上帝。再者,商王朝神權、王權的激烈的黨爭,亦使人對商王朝的祖宗一元神宗教的「神道設教」作用和效能不無懷疑。周人既不能、亦不肯重創此類宗教,故而只能居諸侯之王的位置,而不能稱帝。周王稱為天子是後世的事,至少在西周尚無此類證據。周王朝自大王亶父、王季歷、文王昌、周王發所延續下來的稱王的習慣,被其不自覺地用到了帝辛的身上,因而才出現商紂王、帝紂這些滑稽的稱謂。
如果僅僅只是兩個稱號,還不至於如此鄭重其事。因為擁有這個稱號的那個人,代表著一段歷史,一段影響中國數千年文化走向的歷史。同樣是這段歷史,由不同的人來寫,就有不同的模樣和結果。兩個不同的稱號,代表著兩個不同的族群對歷史截然相反的認知。在中國歷史上,歷史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官方出面修的正史,代表著官方主流的意識形態和價值判斷;一種是野史,代表著民間的歷史認同和評判。
同一段歷史出現兩種正史,則是商周之際的獨特存在,是周王朝以小博大帶來的後遺症,是官方意識形態和民間意識形態勢力相當的結果。
周王朝作為戰勝者的虛弱和商人作為戰敗者的不可小覷的盤根錯節的龐大勢力。雖然周王朝官方意識形態在長期成為主流,成為正史,但商人記錄的歷史卻並沒有在周王朝的封殺和圍剿下消失,而是頑強地在各種史料中「留下自己的烙印」。
通過這些雪泥鴻爪零星記載,人們依稀仍然能夠窺測到商人記載的那段歷史,與廣為流布的周人的記載完全不同的模樣的那段歷史。雖然這和周人的歷史一樣,不可避免地帶著自己的偏見,但作為另一種歷史,必然有助於人們探索歷史的真實面貌,而這本身就是歷史的一部分,是研究歷史的目的所在。
帝辛和商紂王,是同一個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稱號。。這兩個稱號之間差別是巨大的,對不同的人群來說具有不同的含義。 帝辛之敗有兩說
其一,說帝辛在位後期,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台,造酒池,懸肉為林,修建豪華的宮殿園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使國庫空虛。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在上層形成反對派,使用炮烙(炮烙是夏桀姒履癸發明的)等酷刑,鎮壓人民。殺比干(其實殷比干不一定是被殺而是老死的),囚箕子,年年征戰,失去人心。他在討伐東夷之時,沒有注意對西方族的防範,連年用兵,國力衰竭,又需面對其因長年征戰而日積月累有增無減的大批俘虜如何處理等問題而造成負擔。(該段早已無法考究,由周武編寫,故歷史可信度極低。)
其二,說亡國原因:
第一,政治糜爛,爆發了大分裂,帝乙把君位傳給了次子受德而不傳給長子微子啟,朝廷隨分兩派。微子啟一派不斷向帝辛發起進攻。他們進行了種種卑劣的活動。如造謠中傷,發動內訌,幽謀(暗謀奸謀)行刺,賣國求榮等等。而帝辛對待政敵又太過心慈手軟,導致了政治上的失敗。
第二,帝辛在位為穩定統治連年征戰,力克東夷後,兵力損耗大半,未及休整訓練,即遭意外襲擊。
第三,周族為了生存而借機起兵伐商,這只軍隊經過長期准備,強悍而有組織,並有傑出領導。第四,牧野一戰,俘虜兵臨陣倒戈,動搖分子一鬨而散,反對勢力順勢獻城。郭沫若詩曰:「勿謂殷辛太暴虐,奴隸解放實先驅。殷辛之功邁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須。受德之名當恢復,殷辛之冤當解除。」(《千古之謎——帝王篇》) 帝辛的罪狀是「千年積毀」的結果,是「層累地選成」的結果,那麼,人們自然而然地要問:誰在抹黑帝辛? 哪些人參與「千年積毀」的「選謗」隊伍?仔細分析帝辛罪狀的累積過程,剖判其背後的目的與利益取向,結合「層累地造」的年代,這些人便再難躲著在陰暗的角落裡,其身份亦呼之欲出,清晰可見。
1. 西周
抹黑帝辛的第一類主力是滅商之後的西周,當時的西周崇尚神學,如同歷代朝代般,為了給自己的國家打出順應天意的口號,那麼自然要將前代國家抹黑,讓人民都認為自己是替天行道,這樣就可以達到鞏固自己統治的作用。
2.仇敵
抹黑帝辛的第二主力自然是生死仇敵周人。周人自季歷起便大肆拓土,據《竹書紀年》,帝武丁四年,周人伐余無之戎,克之。周王季歷命為商牧師。自此時起,季歷先後攻伐始乎之戎。翳徒之戎,攻程,攻鬼方。周王季歷的擴張,引起了帝文丁的警覺,帝文丁十二年,殺周王季歷。繼季歷為王的周侯昌,亦即後世所謂的周文王,更是變本加厲,帝乙二年,周伐商,敗於帝乙。但周王昌並不甘心,而是加快了征伐的步伐,征大戎,攻 ,攻崇,攻黎,引起帝辛的警覺,為黎之搜——在黎舉行軍事演習,亦有人認為是商、周戰於黎,拘周侯昌,囚之羑(音「有」)里。周侯昌的命運,《史記》、《竹書紀年》、《左傳》均說是帝辛有條件地釋放了西伯昌,而當代有人說是帝辛英明果決殺了周侯昌。兩代周王的命運,使商周成為死仇。繼位的周王發在釐清內政的同時,更理頻頻觀兵孟津,為報仇雪恨。攻伐大商做准備。然帝辛積威甚重,使周武王畏懼極甚。第一次觀兵孟津,諸侯皆曰可伐,武王卻因害怕而托詞「女未知天命,未可也」;及至牧野大戰前夕,周武王仍戰戰兢兢,不敢應戰,是呂尚強迫其出戰,才不得已而賈其餘勇勉力一戰。《史記》、《竹書紀年》、《左傳》以鐵鑄的事實證明著這一切。對大商的仇恨、對帝辛的畏懼,使得周人不顧一切地詆毀、抹黑自己強大的、天神一般的對手,以建立戰略聯盟,激起將士的同仇敵愾,減輕自己的畏懼和恐慌。
3.內奸
抹黑帝辛的第三主力是是叛徒、內奸。「內奸」的隊伍是龐大的,但總體可分為兩類人。一類是神棍。這便是帝辛罪狀中的「昏棄厥肆祀」、「弗敬上天」、「弗事上帝神祇,遺厥先宗廟弗祀」、「郊社不修、宗廟不享」,「慢慢鬼神」等等罪狀的由來。自帝武乙戲弄神祇,「革囊盛血」以「射天」,至帝辛,四世之中,君權與神權之爭愈演愈烈。雖然經四代商帝數十年的奮力搏擊,王權占據上風,成為統治主導力量,但神權數百年的無上地位,致使隊伍龐大的神棍們不甘心失敗,一而再地與王權相抗衡,力圖再現伊尹、巫咸等時代超越王權的輝煌。
至帝辛時,由於帝辛的分外的強勢,神棍們撼之不動,便勾結外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成為倒商的急先鋒。曾經是商王朝中堅力量的祖宗一元神教,此時卻成為動搖商王朝統治基礎的主力。一類是王黨內部的叛逆者。這一類人又可分為兩個群體。一個群體是以或微子、箕子、比干為首的王族反對黨。這是一群帝祖甲禮制改革的犧牲品。本來,按照商王朝「兄終弟及」的傳承方式,這群人是離王位最近的。或尤其是微子,是帝乙的長子。本來是最有希望稱帝的,而且,在帝武乙在位,也確實有部分大臣擁立微子。但以太史為首的帝黨擁立了帝辛。因為帝辛是嫡子。按帝祖甲確立的禮制,是以嫡長繼承製為核心的。先是嫡長子、嫡次子、嫡三子等等,嫡子以後,才是以年齡次序排列,庶長子,庶次子等等。其實,微子、帝辛是同母父兄弟,但因生微子時,其母是妃不是後,因而是庶子;而生帝辛時,其母已是後,故辛為嫡子。故太史爭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呂氏春秋》;王仲孚:《殷商覆亡原因試釋》)微子自不甘失敗,但又爭不過強勢的帝辛,因此不惜賣國以求榮,「微子啟,膠鬲與周盟」。(《竹書紀年》)所以,帝辛對微子一系的打擊、排擠,決非是昏庸而遠賢親佞,而是政治斗爭的必然結果。而微子、箕子、比干、膠鬲等也決非孔子口中的賢人,而是一群因個人利益出賣國家和的「內奸」。
另一個群體則是商王朝的貴族。帝祖甲的禮制改革,不僅是確立了嫡長繼承製,而且廢除了帝位繼承和國家大事中的貴族公議制,使商王朝徹底泯滅了酋邦制的最後殘余,完成了從酋邦制向國家、帝國的轉進,在國家形態上邁進了一大步。當帝武乙一力打壓神權,鞏固王權,商王朝才真正進入了帝國形態。這群人在商帝國的實力是如此之大,雖屢經打壓而依然堅挺,不得已,商王朝的幾代帝王都在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手段建立自己的王權架構。帝武丁做為商王朝武功赫赫的大帝,在欲用千古名相傅說時,仍不得採用「先帝托夢」的手法以掩飾其真正目的。而到帝辛時,帝國內部已四分五裂,神權、王權之間,執政集團與反對集團之間,帝權與貴族之間,諸多斗爭已積重難返,帝辛無人可用,只好重用外來的人才——費中、飛廉、惡來等,而這又引起了反對黨、尤其是貴族一系的強烈反彈。這兩群人雖利益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帝辛。而費中,飛廉、惡來是拋棄了自己的氏族來邦助帝辛的,這在當時是不允許的,是引起公憤的。因而,帝辛的罪狀中的「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昵比罪人」、「以姦宄商邑」便是由此而來。而神棍們、王族反對黨、貴族們的怨言亦成為帝辛的罪狀:「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力行無度,播棄犁老」、「崇信奸四,放黷師保;屏棄典刑,囚奴延士」、「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囚箕子」等等,不一而足。
4.戰國諸子
抹黑帝辛的第四類人,則是戰國諸子。出於對證明自己觀點的需要,先秦諸子無不「案往舊以造說」(《荀子》),以歷史來證明自己的政治主張。這也是為什麼「層累地造」的中國古史誕生於戰國的原因。帝辛被作為反面典型,為證明仁義重要,就舉帝辛不仁不義的事例——沒有事例可以象蘇東坡那樣「想當然耳」;為證明尚賢、用賢的重要,就舉帝辛殘害忠眾以亡國的教訓;為證明天道亡國,就製造帝辛「斮朝涉之脛」、「刳剔孕婦」的實例;為證明防微杜漸的作用,就製造帝辛「為象箸」,等等。反正帝辛已是污水坑,大家能想像到的千奇百怪的罪名都加諸帝辛身上已是習慣之舉,多潑一瓢污水又有何妨,由此造就了「千年積毀」的商紂王。 古代質疑 這些對帝辛肆無忌憚的抹黑,早就引起一些有識之士的置疑與反駁。在現存的典籍記載中,首先旗幟鮮明地指出這一點的,是孔子著名的大弟子子貢。針對一擁而上抹黑帝辛的現象,子貢一針見血地指出: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子貢作為孔門弟子中政治成就最高的人,「常相魯衛」,以其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敏銳的政治感覺,一語道破了「千年積毀」現象的本質:「天下之惡皆歸焉」,所有的曾經見過的罪惡和所有的人們能想像到的罪惡,都「歸」於帝辛的頭上。所以「君子惡居下流」,千萬別當失敗者,其結果是極其可悲的。在中國歷史上,亡國之君的下場都極可憐,但象帝辛這樣被肆意抹黑的卻絕無僅有。
宋人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中認為:「帝辛大造宮殿,建酒林肉池,寵信女色,囚禁賢人,殘害忠實等罪惡,與桀的罪惡如出一轍,凡桀的罪,就是帝辛的罪,桀受不分,這些都是出於模仿。」翻開《尚書》、《史記》等,桀有的罪惡帝辛都有,而桀沒有的,帝辛亦有。因而,帝辛是夏桀加想像的罪惡的集大成者,亡國是其罪有應得。
但是,親身經歷了家國淪喪、山河破碎的明末大知識分子、抗清義士顧炎武在亡國之後沉思細想,深刻地認識到一個殘酷的現實:一個帝國的衰亡,是各種勢力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以至於積重難返,非鼎故不足以革新。因此,在研究歷史時,但頗有一些政治家的意味:前人多言殷商亡於「受德之不仁」,「吾殊謂不然」,顧氏如是說。並列舉了自盤庚以降,商王朝貴族離心離德的種種行經,得出一個驚世駭俗的結論: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適逢其會,換了任何人,都無法拘救商王朝的命運。在這一點上,帝辛與崇禎帝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比起前幾任帝王,都勤政、英明的多,但都「適逢其會」,做了亡國之君。無怪乎崇禎帝臨死前仰天浩嘆「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家國淪喪,眾叛親離,此恨曷極!故帝辛自焚,崇禎自縊,英雄末路,無限悲涼。 現代質疑 到了現代,置疑與反駁聲勢愈演愈烈。胡適做了一篇論文《說儒》,指出《詩經·商頃·玄鳥》詩中「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肇域彼四海,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殷受命成宣,百祿是荷」,是歌頌商族中的一個偉人,但武丁之後無人有此武功,於是便將之作為「懸記」而安在了孔夫子的頭上。這一來引起大爭論。馮友蘭指出,武丁之後是存在一位武功極盛的君主的,且以考古、甲骨等材料佐證,但未言其姓名。而郭沫若亦著《駁說儒》,予「懸記」以批判。郭氏指出:這個人就是帝辛。「帝辛對於我們民族發展上的功勞倒是不可淹沒的。商朝末年有一個很宏大的歷史事件,便是經營東南,這幾乎完全為周以來的史家所抹煞。」在牧野大戰後「,商人被周人壓迫,道路是向著帝乙、帝辛兩代經略出來的東南走。」「更透闢地說一句,中國南部之所以早被文化,我們是應該紀念帝辛的。」因此,「在殷商人心目中一定不會把帝辛看得來和周人所看的那樣。他們就要稱他為『武王或武帝』,要紀念他,其實都是說的過去的了。「解放後,郭沫若親臨殷商故地,更是感慨不已:「殷辛之功邁周武,殷辛之惡莫須有。殷辛之名當恢復,殷辛之冤當解除。」並大聲贊揚:「百克東夷身致殞」,「統一神州肇此人。」「中原文化殷創始,商人鵲巢周鳩居」,徹底為帝辛翻案並疾呼。
顧頡剛亦做《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指出帝辛的罪惡在周人的《尚書》中只有六點,戰國書中增加二十七事,西漢書中增加二十三事,東漢時增加一事,東晉時增加十三事,於是商帝辛就變成自古未有的殘忍暴君。顧氏通過仔細的考證,徹底洗清潑在帝辛身上的污水濁泥,還其本來面目,與郭沫若的論證相表裡,使帝辛做為一個「武王」的形象重現人們面前。這也使孟子的帝辛有「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的說法有了落腳處。 在周人充斥著污衊、謾罵的歷史記載之外,還有一幅真實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帝乙在位九年而崩,次子辛即位。當此之時,帝祖甲的禮制改革已逐步取得正統地位,嫡長繼承製的王位傳承已取代兄終弟及而成為主流。因此,微子啟雖然是帝乙的長子,並與帝辛是一母所生,但因為其母生微子時地位尚低,故微子為庶出。而其母為後以後,生辛,故其為嫡出。此即太史所謂「妻之子」、「妾之子」的同來。帝辛的即位對微子啟的打擊可想而知。且微子啟素有賢名,其朋黨亦頗眾,幾與帝辛成抗衡之勢。故而終帝辛一世,微子一派始終是最堅決的反對派,幽謀詭計,無所不用其極。在帝辛的強力打壓下,鋌而走險,通敵賣國,與周人勾搭而奸,不惜一切代價地顛覆帝辛政權。
另一方面,由於祖甲禮制改革而受到打擊,不僅僅是微子。王族中的箕子、比干亦是禮制改革的堅決反對者。因為按兄終弟及制,他們都是有機會登上王位的。而拜嫡長繼承製之賜,則徹底斷了念想。這些心懷怨念的王族大臣,在對待禮制改革上,是與微子一派同仇敵愾的。雖然目的未必盡然相同,但制掣肘、削弱、打擊帝辛方面卻是一拍即合。這些王族勛貴與微子一派或分或合,雖不象微子一派通敵賣國,但卻是帝辛實實在在的反對派。帝辛雖名義上是王族的最高代表,實際上在王族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
此外,自盤庚以後,商族貴族離心離德已日漸難制,商帝的祭祠、行政、軍事難以展布,因而至祖甲時,廢貴族公議,形成君主集權,加大王族勢力。但受商代以氏族為社會基本組織單元的社會現實的影響,貴族的勢力仍是難以抑制的。這些貴族都有自己的基本勢力,商帝亦難以拔除。故而在商帝強勢力可以壓服,一旦商帝稍弱便各自為政,烏煙瘴氣。因此,自帝武丁以後,商王朝「聖賢之君六七作」,大部分時代商帝是強勢力的。然而,帝辛繼位時,由於王族的分裂和微子一派的瘋狂,這些貴族亦蠢蠢欲動。
而整個商族,由於數百年的興盛,疲態盡顯。奢侈享受、貪生怕死,自私短視,「朋家作仇,脅權相滅」,一派衰落腐朽的八旗模樣。而且,商族好酒之風甚盛,自商帝、王公大臣以至庶民,無不酗酒成風,以至於「一國失日」。周人攻擊帝辛「沉湎冒色」,孰不知這是商族整體的嗜好與行為,而「紂為長夜之欽」,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帝辛再英明,亦未能脫「俗」。
在如此情況下,商王朝中央已對周邊的諸侯方面失去控御能力。諸侯方伯時附時叛,時時騷擾、襲擊,尤其是東夷,竟多次塗入王畿擄掠。東夷原本商王朝盟友,後雖有齟齬,但不為大害。但自武功赫赫的帝武丁懲滅坐大的方伯大彭。豕韋後,東夷再無人可制。雖武丁一朝服貼,但給後世商帝留下隱患。帝武丁可謂為一時之忿而自毀長城。因此,六七帝而東南不寧。自帝武丁迄帝辛,對東夷用兵就未停過。而在西邊,周人自帝武乙時已漸孳大。《竹書紀年》中的帝武乙「狩於河、渭,大雷震死」的記載相當奇特。現代人多數懷疑帝武乙的真正死因,但絕對與周人脫不了干係。至帝文丁,周季歷繼續驕橫征伐,被帝文丁所殺、至帝辛時,周侯昌變本加厲,已成西方大患。
這就是帝辛繼位後的局面,一個內部四分五裂、外部群強環伺的老大帝國。帝辛繼位後的措施,因史料缺乏已以全面描述。但根據現有的簡略記述,綜合起來可勾勒出一個大致輪廓:一是對內部的駕馭。帝辛一方面對四分五裂的內部龐大的反對陣營進行分化、打壓,不惜採取高壓手段,或殺比干,囚箕子,逐微子,另一方面,提拔外來逃臣中的飛廉、惡來為將,牢牢掌握軍隊。此二人亦不負帝辛重望,飛廉為伐東夷統帥,商亡後仍堅持戰斗,直至戰死。而惡來更是戰死於牧野。至於內政,用費仲以對抗諸方勢力。二是以戰功穩局勢,樹威望,凝人心。帝辛即位元年即命九侯、虞侯,邗侯——這與周人歷史命周侯昌為西伯要早五十年,而且原因、目的均不一樣。四年,大搜於黎——即《左傳》所謂「帝辛為黎之菟而東夷叛」者,在西邊舉行軍事演習以震懾西部諸侯,尤其是周人。九年,伐有蘇,獲妲己。二十二年,大搜於渭,囚西伯昌——現代人認為,帝辛為解除西邊威脅,於此時殺掉了西伯昌,而不是象周人說的那樣因諸侯聲援而懼而釋之。
在解決西部威脅後,帝辛掉頭東征、南伐,對時常侵襲至王畿的東夷進行討伐,傾全國之力以期滅掉百年來的肘腋之大患。商與東夷之戰是一場漫長的、消耗極大的苦戰,經數十年方決出勝負。而此時商王朝所有的精華已消耗殆盡,雖然是戰勝者,俘虜、財貨無數,但帝國已成空架子。故而,以帝辛之英明強勢,只能將周人在西部征伐視若不見,而是極力地消化戰果,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撫平戰爭的創傷。而這時,一直被帝辛強勢壓制的反對派在關鍵時刻給虛弱的商帝國致命一擊——大夫甲、內史向摯、微子先後逃到周,向周人出賣帝辛極力隱蓋的帝國真相,引導周人乘虛而入,煌煌大商頃刻間轟然倒塌,帝辛山河夢斷,壯烈殉國。
回頭來看看毛澤東的評語,便能理解為什麼「受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能夠理解「帝辛那時很有名聲。商朝老百姓很擁護他。」因此,微子啟從周人手中乞求而建的宋國的商人後裔,才會寫出《玄鳥》那樣的詩來紀念帝辛、贊美帝辛,稱帝辛為無微不勝的「武王或武帝」。 時間電視劇扮演者劇照1981年TVB《封神榜》譚炳文 1989年內地版《封神榜》張續成 1990年內地版《封神榜》達奇 2001年TVB《封神榜》系列鄭子誠 2006年《封神榜之鳳鳴岐山》馬錦濤 2009年《封神榜之武王伐紂》呂良偉 2015年《封神英雄榜》《封神英雄》吳卓翰

⑧ 商「帝辛」為何被稱為「紂王」他真名是什麼

紂王
殷帝辛名受,「天下謂之紂」,人稱殷紂王。為帝乙少子,以母為正後,辛為嗣。帝紂天資聰穎,聞見甚敏;稍長又材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歡心。時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載,帝乙崩,帝辛繼位。

即位後的紂王,在父師長箕子、少師比十五上,時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業,名臣賢相的誥言警語的勸諫教育下,也曾勵精圖治,以期增光先王,宏振邦。所以當時的政治也還清明,四海也還賓服。只是江淮間的夷人,還時有內侵。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征夷方」,紂王決心御駕親征,徹底制服夷人。帝都的九月,沫邑柿葉染丹,淇濱竹林葉翠。英姿颯爽的紂王,身著戎裝,在大臣的陪伴下,舉行了告廟典禮,接著在大校場殺牲祭旗,鳴炮啟駕。只見旌旗蔽天,戈戟耀日,這時紂王坐在四馬拉的戰車上,在四轔馬蕭聲中,東征大軍出淇水關,越過湯湯南流的淇水,跨過滾滾北流的大河,向通行為表現黎邑(在今河南浚縣東)的大道進發。在黎邑會合了諸侯發來的軍隊。紂王作了征東夷的誓師後,東征大軍便直奔商邑(今河南商邱)而去。在商邑略事休息,第三天便向攸地(今安徽桐城縣)開跋。到達攸地後,紂王接受了攸侯的參拜及軍情的匯報。紂王的大軍在攸侯軍隊的前導下即開赴前線。也許是由於王師軍容的盛壯,夷方聞風喪膽,倉皇遠遁。紂王的軍隊只和東夷的盟國小有接觸,未有大的斬獲。後來紂王的軍隊在夷方國域大肆威勢之後,即於次年正月,由前線返回攸地。再入商邑。在商邑舉行了告廟後,紂王的大軍便走上返國的道路。在返國途中,遇上風景好的地方,便留連幾於;碰上好的圍場,便狩獵一番。邊走邊玩,興致勃勃。直到楊花撲暮春天氣,王師才回到沫都。

這次御駕親征,大大增長了紂王的見識,提高了紂王的威望,同時也暗暗滋長了他驕橫與逸樂的情緒。東征歸來,沫都顯得狹小了,紂王便決定擴沫都,並因城西的朝歌山,改沫都為朝歌。以後紂王即不斷地向東夷用兵,由於戰爭的勝利,一批批的戰俘不斷地擁向朝歌。這些成十萬,成百萬的戰俘,都變成了殷國的奴隸。由於紂王對東經營,跟著中原文化也逐漸發展到東南,促進了江、淮地區文化的發展;同時也由於戰俘的不斷增加,從而也大大促進了殷王朝的農業、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提高了奴隸主貴族的生活水平。殷王朝的這種「中興氣象」,資長了紂王對自身價值的再認識,使他在人臣面前開始驕橫起來,變得剛愎自用、他巧言飾非,聽不進諫言,矜人以才能,以為天下沒有人能高過自己;甚至對大臣說話,也漸聲高氣粗,裝腔做執,漸漸地連比乾的話,也聽不下去。同時,生活直的要求也跟著高了起來,雕花的筷子換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換成發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錦衣九重,住房要廣廈高台;而且梁要雕,楝要畫,窗要鏤,牆要文。摘星不足壯觀瞻,又另起鹿台。原配姜氏,年老色衰,便要諸侯獻美女。寵妲己,唯妲己之方是從。於是使師涓創新淫聲,引進「北里之舞」。把搜求來的狗馬廳物,充滿宮室,雜耍百戲,俱置苑中;擴大沙丘苑台,廣建離宮館,多置飛禽走獸,供己享樂。閑來宮中無事,便逐狗斗雞,飲酒作樂。鑿池儲酒,懸肉如林。讓婦女倡優,裸著身子,跳互相追逐的「北里舞」,以取笑樂。每到秋高氣爽,紂王便陪著妲己到西山一帶去打獵,有時到更遠的輝縣一帶,甚至十天半月也不回來。為取悅妲己,甚至zhuo朝涉之脛,剖孕婦之腹,作長夜之飲,以至把記日的干支都忘了。從而對鬼神的祭祀也便荒慢起來。由於生活下的日益奢侈,賦稅也上加重,而鹿台的府庫,鉅橋的糧倉,卻裝得滿滿的。

百姓日益怨望,諸侯漸有離心。於是紂王便採納妲己的建議,以酪刑鎮壓人心,設炮烙以懲叛逆。時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美女,送給紂王。九侯女不善承歡,紂王怒而殺之,並把九侯剁為肉醬。鄂侯諍諫,便脯了鄂侯。西伯昌暗自嘆息,諛臣左疆告密,紂王便把西伯囚於 里。這是帝辛二十三年的事。後來費仲、惡來當政,朝政一天天壞下去。費仲好利,與宗親爭利,宗親也不親了;惡來善謗,說諸侯也疏遠了、西伯因 里七年,西伯之臣閎夭,以美女、奇物、善馬,獻給紂王,紂王才放了西伯。這是帝辛二十九年的事。西伯回西歧後,修德行善,籠絡諸侯,表面上對紂王更加誠服。帝辛三十年春三月 ,西伯又率諸侯入貢,紂王大喜,特賜地千里。帝辛三十三年,又特賜弓、矢、斧、鉞 ,命西伯特得專征伐。於是西伯藉此權力,暗地擴大自己的實力。一年斷虞、芮之訟,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須,四年伐耆國。三伐皆勝,西伯威望大增。很多諸侯都背叛紂王而歸依文王,三分天下周有其二。而西伯表面上仍卑躬事紂,但紂王號令天下的權威卻漸漸地小了。比干看到這種現狀,憂在心中,愁在眉稍。往諫紂王,根本不聽。賢臣商容往諫,甘脆把商容廢斥為民。明年周人伐 (今陝西 縣以北),又明年伐崇(在豐、鎬間)周人既清除了後顧之憂,又 開拓了東進的道路。於是便把都城山歧下遷到豐邑,積極准備伐紂的大事。帝辛四十一年,西伯昌薨,太子發立,是為武王。

帝辛四十四年,武王伐黎,(見《史記志疑》P·66)並把他滅掉。黎國在今山西省上黨壺關,位於紂都朝歌之西,是一個位近王畿 的方國。武王滅黎的消息傳到朝歌,滿朝文武為之震驚。賢臣祖伊奔告紂王說:「天帝莫不是要結束我殷的王命?不管從人事來看, 還是從大龜的神靈,都不敢告知殷的前途有什麼好的徵兆。不是先王不顧恤他的後代,只是王淫佚過度,不遵守王道常法,自絕於先王,所以上天丟棄了我們,使祖宗不能安食供享。如今天下百姓,沒有不希望殷命 早絕的。王打算怎麼辦」?紂王聽後,坦然地說:「我的命不是天給的嗎?他們的惡言,又能把我怎麼樣呢」?祖伊踉 踉蹌蹌地走下殿來,說:「紂王真的是不可以勸諫了」。從此以後,紂王越發淫亂下去。整個紂都, 如盛夏的鳴蟬,似滾開的肉羹。神祗沒人敬祭,宗廟不, 人管理。大臣有、小人都做偷竊姦邪的壞事。犯了法的人受不到懲罰,甚至連偷竊神用的犧牲,也得不到寬容;吃了也受不到災害。因而紂王的宗親,沒有不擔心王朝命運的。結識紂兄微子啟,幾次勸諫,紂王都不理會。於是徵子對父師、少師說:「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江山,因為受嗜酒的淫樂,敗壞祖先的美德,現在江山 完 了。如今連大臣、小人都干偷竊姦邪的壞事,六卿、典士也互相效法而不遵守法度。小民們都 反對我們,我們的國家,真象涉大水一樣,既找不到渡口,又看不到邊岸,殷就要亡在今天了!父師、少師呀!我在家裡心亂如麻,想離開家到荒野去,請你們不要把國家危亡的事告訴我」。箕子說:「王子 ,上天給我們殷邦降下災難。使他沉酗於酒,有什麼辦法。他什麼都不怕:上不怕天威,下不怕長老舊臣。現在殷民重賦,實際上是更快地招來敵人。商如果滅亡,我們只有殉國,我們不能做他人的奴僕。不過,我認為王子出奔,倒是一條正道,否則,我殷家宗廟隕墜 ,就沒有人來挽救了」。於是微子出走。比干見微子去,於是嘆息說:「主上有過,不去勸諫,就是不忠。怕死不說,就是不勇。有過就諫,不聽就死,才是大忠大勇的人」。說著比干冒著生命危險,上殿去見紂王。一連三天,指責紂王的過錯,勸諫紂王洗面革心,重整朝綱。說得紂王無言答對,卻惱羞成怒說:「你為什麼要堅持你的看法?是什麼東西支持你堅持自己的看法」?比干說:「我是希望你痛改前非,保住先王留下的社稷,是這個大義支持我來勸諫你」。紂王心想:「他如此堅持自己的看法,必定是覺得自己高明,把自己當作聖人。難道真有比自己還高明的聖人」?於是他輕蔑地看著群臣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竅,比干認為自己是聖人,他的心真的有七個孔竅」?於是比干被剖腹在而死。箕子看到紂王如此殘酷地害死自己的叔父,知道他是誰的話也聽不進去了,為了保存自己,假裝瘋狂,把自己裝扮成奴隸模樣。但是紂王也沒有放過他,把他抓起來,囚禁 在牢獄里。從此,滿朝大臣,誰也不敢再進諫了。紂王在身邊佞臣的諂諛下,更加荒淫暴虐,肆無忌憚。結果朝政日益腐敗,郊社不修,宗廟不祭,一味以奇巧異能,博取妲已的喜悅。殷太師疵,少師疆看到紂王如此對待天帝、祖先,知道殷朝的天下快要完了,便偷偷在抱著祭器、樂器,逃往周國去了。

帝辛五十一年,周武王十一年,武王看到紂王荒淫無道這地方,親也畔了,眾也離了,知道伐紂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遍告諸侯說:「殷有重罪,不能不伐滅他了」。十二月癸巳,周武王遵文王遺命,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由鎬京出發,東征伐紂。師行二十五日,於丁己日到達盟津,在盟津大會諸侯。與會諸侯有庸、羌、 、徽、彭、濮等方國,周師聯軍合計兵力達三十多萬。周武王作了伐紂的總動員,武王從上天設君談起,繼數商紂罪行,最後談到自己這次伐紂是恭行天罰;指出紂惡貫盈,代紂必勝,不要錯過這個時機。戊午日,整個聯軍渡過大河,周武王循諸侯的請求,再作動員。指出商紂不以夏亡為鏡子,而且罪惡超過夏桀,是自絕於天,不可不伐。希望大家不以一心一德,以立不世之功。戊午的次日即已未日,這天正是冬至。黎明的時候,周武王親自檢閱了聯軍,在北上之前,武王又作動員,再次說明伐紂是恭行天罰,要求百夫長以上的軍官,都要果毅勇敢,幫助自己的君主,多立戰功。盟津離紂都約四百里,已未離癸亥只有六天。他們於是「選馬而進」。從而大大提高了進軍速度。終於在癸亥日,「朝食於戚,暮宿百泉」。在共邑百泉,埋鍋造飯,稍事休息,大軍便向牧野進發。周師聯軍到達牧野,已是「厭旦」時分。周武王下令停止宿夜,士卒歡樂歌舞,以待天亮。

當周師東來時,紂王曾使膠 在鮪水候周師,詰問去向。當紂王知道周師要進犯京師的消息後,不禁拈須大笑說:「你周,也不過是一個要方里的小國,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豈不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所以,紂王把武王的兵犯朝歌,根本沒放在心上。另一方面,紂王伐東夷的戰爭,由於後來採取了窮追猛打的戰術,經過一個多月的血戰,東夷終於被征服。捷報傳來,紂王喜上眉稍,朝歌一片歡騰。從前線遺來的戰浮,正源源不斷地送來京師。加上時值臘盡,朝廷上下,一方面張燈結綵,挑符換新;一方面又要准備隆重熱烈的祝捷盛典。至於如何對付東來的周師,看來紂王還沒有來得及排上日程。 進入新春,紂王君臣又接連數日,在鹿台忙於計功授勛,大擺九龍盛筵。歡慶征伐東夷的勝利。紂王把周師東來的事,早已忘在了腦後。直到周師兵到牧野,軍報傳來,這才驚散了紂王君臣的歡宴。紂王倉皇從鹿台下來,乘車來到牧邑的黃土崗上。天色已近黃昏,臨時築起高台,遠望周師,但見牧野篝火處處,光燭夜空,猶如火的海洋。周師的人數,大大出乎紂王的意料之外。這時紂王才灑意初醒,火速返回朝歌,組織兵力迎戰。但由於國家的主力部隊,還在遠離京師的東夷前線,只好把從東夷前線遣來的戰浮及大田奴隸,臨時整編起來,作為前鋒;把京師小人及京師宿衛軍,作為後衛,開赴牧野。兩軍對壘,看起來紂旅「其會如林」,人數大大超過周師,但紂旅的士氣,卻極為散渙。

帝辛五十二年正月甲子,天色微明,但見周武王在文王木主前,舉行「歲祭」,接著武王左拄黃鉞,右執白旄,到軍前作戰前誓師,說:「舉起你們的戈,提起你們的盾,豎起你們的矛,聽我誓師」。武王在這次誓師的話中,除再一次揭發紂王的罪行外,特地舉出了紂王重用四方逃亡的罪囚這件事,這是最能觸及方國諸侯對紂王仇恨的。繼而武王又一次表白了自己是恭行天罰。並宣布了戰爭進退擊刺的節制,以明陳戰紀律,以期獲取全勝。誓師之後,武王令師父與百夫,到紂旅前挑戰。於是尚父率戎車三百五十乘,士卒二萬六千五百人,虎賁三千人,沖向紂旅。沖陳的周師如貔、如貅、如熊、如羆;而紂王的軍隊,卻沒有決戰之心,相反地倒是希望武王的軍隊,更快地打下朝歌。所以盡管紂王左右揮動他手中的令旗,命令前鋒應戰,無奈紂軍前鋒不唯不前進,相反都掉轉矛頭,向後殺去。紂軍陣腳大亂,接著武王的軍隊掩殺過來。紂王的七十萬大軍山倒坡滑,一下子潰退下來,直到朝歌外城。在玉門關外,紂王重整隊伍,作背城一戰。於是由小人與衛宿軍組成的紂軍後衛,與倒戈的奴隸及周師聯軍,展開了一場惡戰。只殺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血流漂杵」,滄河水赤。結果玉門又敗,紂王逃入鹿台,想登朝歌寨據險而守。周師聯軍,攻下金牛嶺,也沖進鹿台。在鹿台,雙方又作了最後的拼殺。由於周兵身披有「闕鞏之甲」,紂軍後衛的弓箭,阻止不了周兵的追擊。結果紂王在兵撤朝歌寨途中,被武王擒殺。武王的大軍國,當天便進入商國。甲子次日,周武王命人打掃了通往社壇的道路,祭祀了殷社。尹佚宣讀了 書祝文,武王再拜叩首,宣布了這次革除殷命,是奉上天的明命。最後,周武王把象徵國家的九鼎,由朝歌遷往鎬京。於是,這個立國六百多年的殷商帝國,在殷紂的手中,就這樣被一個地方百里的部落氏族給推翻了。

帝辛在位五十二年,關於紂王的為人,後世貶毀的多。其實早在春秋時代,就有人替殷紂抱過不平。當代的歷史學家郭沫若也曾說過:「實際,這個人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對於中華民族的貢獻非常之大……中華民族之能向東南部發展,是紂王的功勞"(《今昔蒲劍》)P.178)。所以,對這樣一位曾經叱吒風雲的歷史帝王,他的一生功過是應該給以正確評說的。紂王在位,雖曾作過不少壞事,但從中華民族的統一與發展來說,他的功績還是第一位的。我們應該肯定殷紂王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應該說殷紂王是一位在中國歷史是曾有過極大貢獻的帝王。
---------------------------------------
紂王帝辛,是商朝第三十代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國之君。紂王除了天資聰穎、領悟力奇高之外,也是少見的大力士。關於紂王的一切,大多僅限於歷史記載,對於紂王的魔性來源,卻決少有人知道。沒有人知道紂王的魔力到底有多強,所以對於紂王的一切只能用空白來形容。
---------------------------------------
紂,姓成,名受,帝乙的第三個兒子,武力超群,非常聰明,口才好,就是愛飲酒。

⑨ 封神榜中出現的帝辛這個人物,在真實的歷史上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說起商紂王這個人,想必大家第一時間就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因為從古至今大家都把紂王和夏桀這兩個人聯系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呢?懂歷史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他們兩個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殘暴的君王。他們到底有多殘暴呢?歷史的記載與後人們的傳說是否相符呢?如果商紂王,真的非常殘暴的話,為什麼後人對他仍有很多的褒獎呢?真實的歷史之中的商紂王帝辛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最初認識商紂王帝辛的時候還是小時候看的動畫片《哪吒傳奇》,在這一部動畫片裡面,他的形象真的是非常殘暴,而且非常的反面。讓當時的小朋友們都非常討厭他,也很害怕他,只知道他特別喜歡一個女人,那就是妲己。在劇中蘇妲己非常漂亮並且是一個狐狸精,所以大家都認為是她蠱惑了商紂王的心。因此妲己這個形象也很壞,由於她把商紂王迷的神魂顛倒讓他成為一個昏庸的暴君,每天沉迷於酒色與玩樂之中,不關心國家真正的大事,所以他的名聲非常的不好。但是真實的歷史之中記載的商紂王並不完全是一個壞人,相反的事,她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君王,只不過在後期他確實有昏庸的表現,也確實非常的殘暴。
但是不能因為這些就說他是一個壞人,因為從來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絕對殘暴的君王,既然身為一個君王,他肯定對自己的國家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貢獻的。
下面小編來說一下,這位帝王他曾經的功績吧!在歷史記載之中,商紂王帝辛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是一個能文能武,並且很有才能,也很有思想的人。他曾經也統一過中原地區,所以在歷史的記載之中,他的貢獻是非常大的。而且後來在大詩人郭沫若的考察之下,也證實了商紂王帝辛確實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歷史曾經記載商紂王討伐徐州的時候,當時其實是打了勝仗的,但是由於損失非常的大,那個時候的粥王邊趁這個機會把商朝給滅了。
從此之後商朝便消失了,周朝便開始了一段新的歷史!說到這里,大家可能覺得對商紂王的認識有誤,覺得上周王底薪本來就是一個特別殘暴的人,但是經過史學家郭沫若的考察卻還了商紂王一個清白。其實在此之前的確有很多關於傷者王負面的消息,上周王雖然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也非常的荒淫無度,在民間的各種傳說之中,他一直都是一個很壞的形象。他是商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在他的統治之下,百姓們生活的很不好,他經常會抓壯丁,去修建各種東西,所以在那個時代男性同胞非常的害怕。
因為一旦被抓走,基本上就是像奴隸一樣,苦不堪言的去做各種勞累的工作。在小時候看的動畫片裡面,他的確是一個很反派的一個形象,紂王其實並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人們覺得他很殘暴所以給他加的「紂王」這一稱號。
紂王最愛的女人是蘇妲己,但是在歷史之中真的有蘇妲己這個人嗎?她這個形象到底存不存在呢?而且人們都說商紂王是因為被蘇妲己所迷惑才變得殘暴不堪的,真是的商紂王,其實是一個很有才能,很厲害的人,他為中國也做了很多有貢獻的事情。
但是說真的,商紂王其實也確實是一個暴君,因為據記載從小都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並且當了帝王之後,他開始有些驕傲自大,覺得他是天底下最有能力,並且最聰明的人,所以他一直不聽,從別人的建議覺得自己才是最棒的。所以當時只要是給他進諫的人都沒有得到好的下場。他後來特別昏庸的時候就是每天飲酒作樂,通宵達旦的飲酒,並且把酒弄成了一個池子,每天都是美女相伴,並且最愛的女人是蘇妲己,還是宮里的樂師們為他做一些很淫盪的曲子。據說他還喜歡讓男女都脫光衣服在大堂之中嬉戲打鬧,從這里可以看出商周王真的是一個昏庸的人。
說到商紂王的昏庸,大家可以從一些影視劇里就能看到,比如《封神榜》等等相關的影視資料裡面,都把商紂王這個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都是他昏庸的形象,作為一個暴君,為什麼又有人說他的功績很大呢?他的確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從他統一中原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他的能力的確是很大的,但是說他非常的昏庸也確實是有點不相符。後人們對商紂王的形象只能說是褒貶不一吧!,他有很大的功績,但是也有過錯,或許人們會說這真的是一個矛盾體,如果一個國家安穩下來了,統治者想要享受生活放鬆自己,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所以就有了後來的日日夜夜飲酒作樂,並且寵愛女人不問朝中的事情,最主要的就是他變得非常殘暴,所以是歷史上被稱為暴君的其中之一。
小編認為:如果一個君王能被人們所記住,他有很大的功績,要麼就是有著很壞的名聲。其實以上說的這些負面評價都是周武王對商紂王帝辛的記載,所以然,後人們也一直認為商紂王就是一個非常殘暴的君主。但是經過歷史學家的考究,他們認為在古代的時候商紂王卻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君王,他當初統一了中原,並且把中原地區和東夷的地區給鞏固了起來,這樣說來他對當時的中國有著很大的貢獻的。但是商紂王也確實是比較殘暴的,只能說他是一個有功也有過的人,即便是在現在的記載中,商紂王帝辛仍然貼著一個暴君的標簽。

⑩ 歷史上紂王帝辛是個怎麼樣的人

統一東夷和中原。

商紂在位期間,積極開疆拓土,這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征伐東夷,為其帶來的不僅僅是戰爭,還對文化的傳播有著極大的正向作用。我們看一下郭沫若的評價:
「殷紂王這個人對於我們民族發展上的功勞倒是不可淹沒的。殷代末年有一個很宏大的歷史事件,便是經營東南,這幾乎完全為周以來的史家所抹煞了。」在牧野大戰後,「殷人被周人壓迫,道路是向著帝乙、帝辛兩代經略出來的東南走。」「更透闢地說一句,中國南部之所以早被文化,我們是應該紀念殷紂王的。」因此,「在殷人心目中一定不會把殷紂王看得來和周人所看的那樣。他們就要稱他為『武王』,要紀念他,其實都是說的過去的了。「

促動了貴族集團利益。

商紂時期,他一改貴族制度下的用人標准,開始啟用普通人,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肯定是為大多數貴族集團的不解,所以在統治階級的內部開始出現裂縫甚至對立。一旦一個國家的內部出現問題,那麼必然會走向衰落和滅亡。

商王朝大勢已去,不可能逆勢而為。

商朝自商湯始立,之後國都幾經遷徙,最終盤庚遷殷才穩定下來。所以叫「殷商」。前後共歷經600多年,至商紂而亡。商朝是奴隸社會,但到周朝已經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可以說,商朝的覆亡也是歷史向前發展的大趨勢。歷史車輪滾滾向前,誰也無法阻擋。

顧炎武說: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適逢其會,換了任何人,都無法拘救商王朝的命運。在這一點上,帝辛與崇禎帝有驚人的相似之外:比起前幾任帝王,都勤政、英明的多,但都「適逢其會」,做了亡國之君。無怪乎崇禎帝臨死前仰天浩嘆「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家國淪喪,眾叛親離,此恨曷極!故帝辛自焚,崇禎自縊,英雄末路,無限悲涼。

歷史往往由勝者書寫。

其實在商朝的史料中,商紂王的記錄還是比較中肯的。但是經過周朝的加工以後,商紂就變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人。在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有不少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就往商紂身上潑臟水,甚至還捏造事件,將商紂的形象變成今天影視中的樣子。

商紂的昏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滅國,這是那些「正義」的史官以及詆毀他的人的主要依據。可見一個人的功過是非並不一定是大家熟悉的那樣。對待歷史,我們應該客觀,也許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在當時是正確的。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家帝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