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50-1990發生的中國歷史事件
② 1955年的重要事件
4月11日
參加亞非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工作人員,越南代表團工作人員和隨同前往的采訪新聞的中國、波蘭和奧地利記者共11人,乘坐由代表團包用的印度國際航空公司的「克什米爾公主號」客機,自香港起飛前往雅加達轉赴萬隆。該機在飛越北婆羅洲沙撈越附近上空爆炸起火,機身墜入海中,機上全部人員遇難。
4月17日
由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率領的中國代表團抵達萬隆,出席從4月18日至24日舉行的、有29個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1955年4月19日,周恩來先後在全體會議上作了發言和補充發言,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他說,根據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的原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是可以實現和平共處。過去殖民統治在亞非國家間所造成的不和和隔閡,不應該繼續存在。我們應該互相尊重,消除互相間可能存在的疑慮和恐懼。他還說,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存異,同時會議應將這些共同願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1955年4月24日,在與會各國代表團的努力下,通過了《亞非會議最後公報》。公報提出,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承認一切種族的平等,承認一切大小國家的平等;不幹預或干涉他國內政等10項原則。
③ 1955年萬隆是什麼歷史事件有什麼影響
萬隆會議,又稱第一次亞非會議 ,召開於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是部分亞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國際會議,也是有史以來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事務的大型國際會議,主要討論了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萬隆會議主要目的是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並共同抵制美國與蘇聯的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活動。
在這次會議上,周恩來進一步闡述並發展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為各國所接受,並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歷時7天的萬隆會議,沖破了帝國主義的阻撓和破壞,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性成就。它首先集中體現在會議一致通過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上面。公報共包括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附屬地人民問題、其他問題、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關於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7個方面。盡管萬隆會議提出加強亞非之間互助合作、共同爭取國際經濟關系中平等地位的斗爭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它指出了亞非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和發展前景,成為日後第三世界經濟合作和爭取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先導。提出了著名的十項原則,十項原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引申和發展,又一次替願意和平共處的國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萬隆會議的成就是亞非人民團結合作、求同存異、協商一致精神的結晶,是與會各國共同努力的結果。對於中國來說,通過與各國代表進行廣泛接觸,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相互了解,為後來許多國家與我國建交創造了條件,是新中國外交史上的豐碑。對世界向多極世界演變產生了重要影響。
④ 1949-1955中國發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1949年中國共產抄黨七屆二襲中全會召開
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4月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⑤ 1915年到1955年之間有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1915新文化運動
1916陳獨抄秀創刊《青年雜志》,後更名《新青年》
1917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十月革命
1919五四運動
1920一戰結束,凡華體系成立
1921中共一大
1922中共二大
1924國共第一次合作,國民黨一大
1926北伐
1927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南昌起義
1928東北易幟
1929-1933大危機
1931盧溝橋事變
1934-1936長征
1937七七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1939-1945二戰
1945中共七大,毛澤東思想
1947杜魯門主義,蘇美冷戰,關稅協定
1948-1949三大戰役,渡江戰役,建國
1950-1952土地改革
1954人大一次會議
純手打,望採納
⑥ 1957到1966年中國重大歷史事件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⑦ 1955年中國發生什麼大事
1、1955年1月3日——中國足球協會成立。
中國足球協會是中國足球運動的管理機構,國內簡稱中國足協或足協。它是亞洲足球聯合會及國際足球聯合會的成員。全國性群眾體育組織。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團體會員。1955年成立。總部設北京。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
2、1955年11月25日——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成立。
江華瑤族自治縣是湖南省永州市下轄縣,位於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分別與廣東、廣西各三個縣(市、區)相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5′-112°10′,北緯24°38′-25°15′,南北長77.92公里,東西寬72.5公里,總面積3248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江華瑤族自治縣轄11個鎮、11個鄉、1個國有林場 ,總人口51萬 ,是以瑤族為主、以壯族、漢族、苗族等十餘個民族為輔聚居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是永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
3、1955年11月30日——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成立。
孟村回族自治縣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東臨渤海,是河北省六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總面積386.73平方公里,總人口23.28萬人(2016年),轄4個鎮、2個鄉。
孟村縣地處華北平原東部,地勢低平,鹽鹼地較多。宣惠河、大浪淀排水渠流經縣境。糧食主產小麥、玉米、穀子等,畜牧業以肉雞養殖為主。
4、1955年12月7日——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成立。
大廠回族自治縣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北部,京津間河北飛地內,總面積176.29平方公里, 人口13.07萬人(2016年),其中回族2.6萬人,占總人口的21%。下轄5個鎮,4個社區、101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大廠鎮。
大廠縣位於潮白河上游,鮑丘河自西向東流貫全縣。年平均降水量580.6毫米,年平均氣溫11.9℃。
5、1955年12月15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成立。
都安瑤族自治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盆地過渡的斜坡上,都陽山脈東段,地勢北西高、南東低,是全國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地區之一,縣城奇峰異洞,岩溶景觀,全國遐邇聞名。
全縣幅員面積4088平方公里,轄10個鎮9個鄉,村民(社區)委員會248個,縣人民政府駐安陽鎮,距南寧市和河池市均為120公里。2016年都安戶籍人口7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4.42萬人,瑤族約佔全縣人口22%。
⑧ 1949到1957中國重大歷史事件
1、1949年10月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2、1949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3、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
4、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
5、1951年10月24日,達賴喇嘛致電毛澤東主席,擁護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6、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開展「三反」、「五反」運動。
7、1952年2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首起高官貪污犯劉青山、張子善被處決。
8、1953年6月1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第一次對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的內容作了比較完整的表述。
9、1953年6月30日,中國第一次全國人口調查登記。
10、1954年7月26日,中國首架飛機製造成功。
11、1954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炮擊金門,是為九三炮戰。
12、1955年3月1日,中國新版人民幣開始發行。
13、1955年9月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
14、1956年7月13日,中國第一批自主製造的汽車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廠出廠。
15、1957年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模擬式電子計算機。
16、1957年4月15日,第1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創辦。
17、1957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玉門油礦建成,成為一座擁有地質勘探、鑽井、採油、煉油、機械修配、油田建設和石油科學研究等部門的大型石油聯合企業。
⑨ 1955年到1965年之間中國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急!!!
1、三大改造
1952年9月,毛澤東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提出:「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基本上完成到社會主義的過渡。」
第二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總路線的主體;二是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總路線的兩翼。
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國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2、萬隆會議
萬隆會議,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這是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這次會議由於在萬隆召開,所以也稱萬隆會議。
萬隆會議主要討論了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主要目的是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並共同抵制美國與蘇聯的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活動。
萬隆會議通過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涵蓋了與會國在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附屬地人民問題、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等多個方面所達成的共識。公報中「關於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載入史冊的十項原則,是亞非國家對國際關系准則的重要貢獻,是世界歷史進程中劃時代的里程碑。
3、大躍進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認為1956年對經濟工作中過急情況的糾正是「反冒進」。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修正草案)》,這實際是農業「大躍進」的綱領。會後,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召開黨的各級幹部會議,傳達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積極准備掀起工農業生產的高潮。
11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提出了「大躍進」的口號。1958年5月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爭取在15年或者更短時間內,在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盡管這條總路線的出發點是要盡快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但由於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總路線提出後,黨發動了「大躍進」運動。
4、三年自然災害
1959—1961年我國經歷了「三年經濟困難」時期。關於其主要成因,1978年前一直錯誤地完全歸咎於三年自然災害。但近年來國內外又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認為這三年「風調雨順」,根本沒有自然災害,「人禍」即決策錯誤是唯一的原因。
根據對災情、受災面積等資料圖表的分析,證實這三年發生了持續的嚴重自然災害;同時分析了各種決策錯誤帶來的不同影響,重點把糧食作為決定國家經濟興衰的生命線和因果關系鏈的比較指數,用計量方法分析當時農村因災減產、因決策錯誤減產、因高征購而減少糧食存量之間的比例狀況。
結論是:從農業糧食減產因素看,自然災害略大於決策錯誤;從農村一個時期的集中缺糧情況因素看,決策錯誤影響遠大於自然災害,可以說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5、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
中國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基礎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即著手准備研製原子彈。1959年開始起步時,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1959年6月,蘇聯政府撕毀中蘇在1957年10月簽訂的關於國防新技術協定,隨後撤走專家,中國決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實現這一任務。中國首次試驗的原子彈取"596"為代號,就是以此激勵中國軍民大力協同做好這項工作。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彈試驗成功。
⑩ 歷史:1955年「格局形成」的標志性事件是什麼
這里所說的「格局」應該是兩極格局;
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是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