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歷史不知道從哪復習,有沒有什麼常考得大題知識點
太多了啊,你最好在網上去搜知識點,有很多的,說到大題的話…只說政治史吧
中古古代政治史主要是:中國古代專制主義在歷代如何形成?中央集權在歷代如何形成?分封制的內容和評價及特點。宗法制的內容。
近代中國:近代中國幾個民主革命特別喜歡弄幾段材料一起考,因為分別是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資產階級的辛亥革命,無產階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圍繞只有無產階級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就是。
現代中國:圍繞人民當家做主幾大制度就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治協商制度,再加上依法建國,基層民主建設就好,文革考的少,一國兩制知道內涵和最初為了解決台灣問題提出的就ok
中國對外關系就是三個時期,初期,60到70年代與資本主義國家建交,最主要是與美國,考的多,第三個時期是改革開放後
西方政治喜歡考線索看整個歷史時期的進步,古希臘的民主與後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比較,古羅馬的法律和近代西方法律的起源關系,加上中國的依法治國,法律是大題。
蘇聯 一般和中國進行比較,就我看到的,還比較少考蘇聯大題,不過不一定。
歷史大題主要還是材料題,材料一定要讀准,是哪個時期哪個主體的材料,問的是什麼,關鍵詞抓住,從材料中去找,掌握了方法,又記住了知識點還是不難的
B. 高中歷史必修一有哪些難寫易錯字
高中歷史必修一
有很多難寫的易錯字
比如說歷史,容易寫成厲害的厲
C. 高中歷史怎麼面對易錯易混知識點
記憶易錯易混知識點先匯總,再用表格串起來,很清晰,希望這份材料對你有所幫助。
D. 高中歷史必糾10個易錯易混點,你的孩子記住了嗎
1.中國近代民主思想與明清之際帶有民主色彩的思想
【錯因】認為二者是一脈相回承的。
【正答確理解】明末清初,以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等為代表的進步思想家對君主專制制度進行了批判,構築了帶有時代特色的思想體系,可以將其看作我國早期民主思想的啟蒙,但是它與近代民主思想有著根本的區別。中國近代民主思想是從西方引進的,它是近代中國先進人士學習西方的產物,是中國資產階級變革社會的思想武器。
2.林則徐、魏源的歷史地位
【錯因】對二人的歷史地位認識不到位。
【正確理解】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對西方的了解並不深入,只是開研究、學習西方之先河,率先邁出了「師夷長技」的第一步;魏源在此基礎上著述《海國圖志》,進一步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救國思想。
E. 高中歷史一輪復習易混易錯點整合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那裡有,很詳細。
在網上買大概30元一本,很很值得買的一本教輔書
F. 高中歷史易錯題
1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專制主義是一種決策方式,而中央集權是一種相對於地方分權的制度。
2漢承秦制」,並非漢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襲秦朝制度,並有所損益變化。易混點: 1、 比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縣制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縣制實行條件 與宗法制相聯 在國家大一統的條件下實行傳承製度 世襲 官吏由皇帝任免調遷,不得世襲官吏權力 擁有封地和相應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祿,無封地與中央關系 諸侯國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 郡縣是地方行政機構,地方絕對服從中央官員職責范圍 封地內有行政權,擁有對土地的管理權 轄區內只行使行政管理權,對土地無管理權歷史作用 西周分封制有利於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 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統一 2、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G. 高中歷史哪本必修最為重點 高考常考考點
江蘇高考是每本書出一道主觀題,想考好就一本都不能少
H. 高中歷史必修3考試要點,常考的
大體來講考得最多的是第一單元中國傳統主流文化的演變和第二單元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產生及其發展。
還有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還有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對小平理論這幾課很重要!
而第一單元
第一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學說
第一個重點是:孔子的思想。
(1)哲學思想:
【1】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性相近,習相遠」的人性論。
(2)政治思想:
【1】主張愛惜民力,以德治民,取信於民,反對苛政與任意刑殺。
【2】希望恢復西周禮樂制度,主張「克己復禮」。
(3)教育思想:有教無類。
第二個重點是: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發展。
第一個人物是:孟子。
(1)主張「仁政」
(2)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3)「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論。
第二個人物是:荀子
(1)提出「仁義」與「王道」,「以德服人」。
(2)性惡論
影響:完善了儒學體系,更加適應社會的需要。
第二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第一個重點是:
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
(1)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滿足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2)提出「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君權神授」以滿足加強君權的需要。
(3)提出「三綱五常」以滿足穩定社會秩序的需要。
第二個重點是:「有為而治」的原因(漢武帝以前漢朝為休養生息,採用道家「無為而治」的主張)
(1)經濟實力的增加與恢復。
(2)社會潛伏著危機,王國問題,土地兼並,匈奴為患。
(3)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第三個重點是: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措施
(1)政治上:大量啟用儒學者參與國家大政。
(2)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
(3)教育上:儒學壟斷中央和地方教育。
第三課:宋明理學
魏晉隋唐時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間廣為流傳,傳統儒學受到挑戰。
傳統儒學吸收一些其他學派的知識,形成三教合一。
第一個重點:程朱理學
(1)內容:
1、「理」是萬物的本源。
2「存天理,滅人慾。」通過克制自己慾望,只是自己不要違反三綱五常。
3 通過「格物致知」把握理,通過學習遵守三綱五常,倫理道德。
(2)影響:
1 理學符合封建專制統治需要,備受推崇,成為南宋以後居於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
2 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世科舉的教科書。
第二個重點:陸王心學
(1)內容:
【1】陸九淵:提出「心:是萬物的本源,「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窮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自身就可得到真理。
【2】明朝中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王陽明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在認識論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第四課: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家
第一位:離經叛道的李贄(需要注意的是,李贄為明中後期,不是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家)
(1)李贄的思想:
【1】他認為是非標准應隨時代變化而變化,反對以孔子的是非標准為標准。
【2】批判道學家「存天理,滅人慾」的虛假學說,強調人正當的私慾。
(2)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時代要求。
第二位:黃宗羲抨擊君主專制
(1)思想:
【1】烈抨擊君主專制,忍住君主專制是天下大害。
【2】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
【3】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從而保證人民基本權利。
(2)作用:黃宗羲的政治主張猛烈抨擊的封建君主專制,具有重大意義,為後世反對專制具有推動作痛。
第三位:顧炎武經世致用
(1)思想:他主張走出家門,向外探索真知,力求解決國際民生問題。
(2)作用:他以崇尚致用的學風與鍥而不舍的精神,開一代朴實學風。
第四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內容
【1】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發展變化的,其發展變化有其規律可循。
【2】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2)作用:開啟近代唯物思想。
我是全手打,想要下面的內容關注我。
I. 高考歷史有哪些易錯易混知識點
歷史是高考必考的科目,考驗我們對歷史的連貫性、時代特色的了解度,歷年考生易錯點和易混點也是我們經常犯得錯誤,說明這些知識點就是我們最容易且習慣性的錯誤!快來排查一下,你有多少?
易錯點
1.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創始人,道教興起於東漢。
2.孟子的「仁政」不是對孔子「仁」的簡單繼承,從縱向來說,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對孔子「為政以德」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孔子的「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倫理道德觀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愛人」。孟子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即是「仁政」。
3.注意墨家學派不為統治者所重視,因為它代表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
4.兵家學派的孫臏著有兵書《孫臏兵法》,但孫臏並不主張窮兵黷武。
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不意味著僅僅是儒家思想得到繼承與發揚,因為在這一時期還吸取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家思想。
6.不能說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只能說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漢字。
7.對秦朝「書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統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結果。
8.中國「文人畫」的突出特點不是畫景而是寫意。
9.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不只是長篇小說,也有唐代的傳奇小說、宋代的話本小說,還有短篇小說。
10.明清時期我國科技繼續發展,而西方文藝復興後科技也在迅速發展,但二者並不等同,我國明清時期的科技屬於傳統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11.(參考於楊浦恆高一對一歷年高考歷史易錯易混知識點大排查)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我國古代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不能說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說明任何重大科技發明創造,只有在它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時候,才發揮著改造社會的巨大作用。
易混點
1、孟子的「民本」思想與社會主義民主的比較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為本,維護君主專制統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目的。
2、心學與理學有明顯的不同
從哲學觀上看,程朱理學堅持「性即理」的根本觀念,建立起一套以「理」為本體、以「窮理盡性」為方法的理學體系,屬客觀唯心主義;陸王心學則堅持「心即理」的根本觀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為本體、以「發明本心」或「致良知」為方法的心學體系,屬主觀唯心主義。
從道德主張上看,理學主張人應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范;而心學則主張應以「內心」的自修、自省達到良知,從而為善。
3、古代中國文學藝術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1)、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處於變革的時代,思想領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孔子編訂整理《詩經》作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創作《離騷》抒發愛國情懷。
(2)、秦漢時期,大一統局面形成,漢賦以華麗的辭藻描繪恢宏氣勢的時代。
(3)、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建安文學一掃浮麗文風,陶淵明的田園詩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嚮往。
(4)、唐朝的繁盛與科舉制度的最終形成,促成了唐詩的繁榮;唐朝以來,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市民階層的形成,使傳奇小說、詞、戲劇、風俗畫等世俗文學藝術得到發展。
(5)、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衰落與資本主義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說、戲劇走向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