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夏朝和商朝
①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
②禹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位子,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夏朝的建立標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③約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領成湯發動推翻夏朝的戰爭。大戰與鳴條。成湯建立了商朝。
④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了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從此,商朝的都城穩定下來了。
⑤商朝的勢力范圍:東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長江流域,北達遼河一帶。
⊙商朝經濟比夏朝有很大發展的表現:А 農業生產規模一相當大,種植的農作物有粟,黍,稻,麥等。 В 畜牧業發達,飼養六畜,祭祀用幾百甚至上千頭家畜。 ℃青銅冶鑄,玉器製作和釀酒等手工業很發達。 D商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貝,骨貝,玉貝和銅貝等作貨幣
西周的興亡
1: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領導了滅亡商朝的戰爭,大戰與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鎬京(今天的陝西西安西)歷史上稱為西周。
2:分封制:為了控制全國廣大地區,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國。這就是分封制。封國的統治者叫國君(一般稱諸侯)。享有統治和管理封國的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同時,必須承擔擁戴周王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見周王,參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禮儀式,貢獻財寶和特產,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等義務,否則將受懲罰。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個封國,重要的有,魯,齊,燕,晉,宋。 姓姬的封國有53個。
4:西周末年,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死,西周結束。
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從鎬京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進入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爭霸的原因: A王權衰落,周王統治出現嚴重危機。 B一些諸侯國強大起來,為了爭奪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而展開了長期的爭霸戰爭。
3: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先後當個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
4:齊桓公首霸條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為相,發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使國力強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③:是東方的一個大國。
5:齊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會盟,當上了春秋歷史上的第一個霸主。
6:齊桓公後,晉楚爭霸。晉楚軍隊在城濮進行決戰,晉軍戰勝,晉文公稱霸,後來,楚國強大起來,楚莊王北進中原,在鉍打敗晉軍。楚莊王稱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加入了爭霸的行列。吳王闔閭任用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為將軍。進攻楚國,五戰五勝,吳王闔閭稱霸。 經過長期努力。越王勾踐北上會盟諸侯,成為春秋的最後的一個霸主。
8:鐵器和牛耕的推廣是春秋時期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
戰國七雄
1:春秋之後,歷史進入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這時的諸侯國主要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2:戰國時期的戰爭:①:七國之間戰爭不斷。②:兵器得到改進,步兵和騎兵取代車兵,成為主要兵種。③:各國組織軍隊在都城和邊境修築城防工事。④戰爭激烈,規模很大,發生了「圍魏救趙」和長平之戰等著名戰役,戰國時期出現孫臏、白起等著名軍事家。
3:合縱與連橫: A(合縱原因):戰國中後期,秦國力量日益強大,對東方六國造成威脅。B:(合縱內容:)六國有「合眾勢以攻一強」的意願,並因此進行合作,包括聯合出兵進攻秦 國。歷史上稱這種策略為「合縱」。C(連橫的原因):秦國進一步向東發展,必須破壞六國的聯合,尤其是齊楚兩個大國的聯盟。D(連橫的內容);秦國採用各個擊破的辦法,分別收買拉攏東方國家服從於自己,「事一強以攻眾弱」歷史上稱為「連橫」
4:合縱與連橫之爭是戰國紛爭的重要的內容。
商鞅變法
背景:秦國相對落後,東方六國看不起秦國;,土地被魏國佔領也無力奪回,秦孝公深感恥辱,決心變法圖強,改革內政,發布求賢令,招攬人才。 時間: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1,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2,重農抑商。3,獎勵軍功。4,遷都咸陽,推行縣制。5,嚴明法令。
性質:是戰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
影響:1,舊的制度被廢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秦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3,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秦朝的統一
一:秦王掃六合:戰國末年,秦國的實力遠遠超過東方六國,統一時機成熟。秦王嬴政積極准備,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國先後滅了 韓,趙,魏,楚,燕,齊。
二: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三:皇帝制度的確立,秦王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就將最尊貴稱號「皇」和「帝」合起來,號稱「皇帝」自己稱「始皇帝」
l 四:秦朝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確立。皇帝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擁有絕對的權力,國家重大事務由他決定。大臣官吏必須絕對服從皇帝的命令。2: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別管理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3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規定圓形方孔的「半兩」銅錢為通行貨幣,,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的通用字體。4北擊匈奴,修長城,防禦匈奴。
陳勝吳廣起義
一:秦的暴政表現:1:焚書坑儒, 2:沉重的賦稅,徭役和服兵役。3:極端嚴酷的刑罰。
二:公元前209,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天安徽宿縣)起義,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不久,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三: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項羽強大起來,公元前207 年,項羽率軍在巨鹿之戰中殲滅了秦軍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劉邦逼近咸陽,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五;「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專制統治在文化思想領域的集中表現。 「焚書」是李斯的建議。
B. 初一歷史上冊重點知識匯總 - 百度文庫
第一章 中華文明的起源(1-12)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距今170萬年P2
2、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間和地點 P1.3.4
4、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頂洞人懂得人工取火並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鑽孔技術。P4—5
6、北京人過群居生活,山頂洞人過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都已經使用磨製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種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P7—P8
10、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族,炎帝、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黃帝。 P13
12、堯舜禹的「禪讓」: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 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P15
15、湯滅夏,建立商朝,盤庚遷殷後,商朝統治穩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 。P23
17、西周實行分封制,加強了對各地的統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湖南寧鄉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矚目。 P27
21、 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P30
23、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P30—32
24、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P31
25、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役是城濮之戰。P32
26、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戰國形勢圖》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長平之戰,趙軍大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P34
28、春秋時期,我國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P37
30、春秋後期,我國發明生鐵冶煉技術,比歐洲早1900多年,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早在商朝就有製造。P27、P36
31、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築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P37
32、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P38—39
33、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P41
34、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 P41
35、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稱「銘文」。P41
36、對日食,月食的記載及二十四節氣 P43
37、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總結出中醫望、聞、問、切 「四診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戰國末期的楚國,代表作《離騷》 P43
39、戰國時期的「整套編鍾」出土於湖北隨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貢獻 P46—P47
41、道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戰國時期,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
他主張「兼愛」「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道家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無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孫武,他著有《孫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於此書。
P47—P49
第三章 秦、西漢、東漢(41-67)
42、秦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陸續滅掉六國,完成統一,定都咸陽。《秦朝疆域圖》 P60
43、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將蒙恬大舉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
45、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靈渠的修建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在陳建立了政權 P63
47、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P64
48、漢初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 P67
49、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
50、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下令削弱諸侯國勢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P68—69
51、公元25年,西漢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P69
52、東漢明帝令水利專家王景主持治理黃河。P73
53、漢朝時用耬車播種,紡織業中也有了提花機 P73
54、東漢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P74
55、 秦漢之際,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統一蒙古草原。 P77
56、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P78—79
57、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向漢朝稱臣,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塞嫁給呼韓邪單於。P79
58、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P83
59、東漢班超經營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訪問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60、
絲綢之路: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出發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P83
61、 我國使用紙作為書寫材料開始於西漢,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 P87
62、 成書於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是一部數學名著。P88
63、 東漢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P88
64、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寫了《傷寒雜病論》一書,華佗創制麻醉劑「麻沸散」,編寫了醫療體操「五禽戲」 P89
65、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中原地區,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叫張陵,尊老子為教主。P92—91
66、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寫了《論衡》一書。 P93
67、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編寫了《史記》一書,這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P94
68、秦陵兵馬俑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藝術寶庫P95
第四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68-84)
70、 200年,曹操對袁紹的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P102
71、208年,曹操對孫劉聯軍的赤壁之戰 ,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基礎。 P103—104
72、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P105
73、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台灣省),加強了夷洲與大陸的聯系 P106
74、266年,司馬炎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結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5、從東漢末年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陸續內遷。P109
76、316年西晉滅亡,317年皇族司馬睿重建晉朝,都城在建康,史稱「東晉」 P109
77、383年,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 。 P11O
78、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建立宋,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79、北魏分裂後,北方先後出現了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四個王朝。北魏和四個王朝統稱為北朝。P116
80、 南朝的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第7位。P118
81、北朝的賈思勰著有《齊民要術》一書,這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P119
82、北魏的酈道元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P119
83、東晉的王羲之有代表作《蘭亭序》,稱後人稱為「書聖」 P122、
84、東晉的顧愷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P123
85、南朝的思想家范縝,他撰寫了《神滅論》。P124
86、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石窟: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P124
問答題:
1、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意義?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P38—39
內容: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義:使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教育上:他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先後培養的學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要求學生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
3、評價秦始皇。 P57、P62
答:秦始皇對我國歷史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他順民心,完成統一,他自稱皇帝,總攬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後由皇帝決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修長城開發南疆,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同時,他又是一個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修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訂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總之他是一個有大功也有大過的皇帝。
3、漢武帝為實現大一統採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漢武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議,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③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現經濟上的大一統。
④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使西漢王朝在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上實現了大一統,進入了鼎盛時期。
5、東晉南朝時,江南地區的開發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會相對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強,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
⑤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歷史意義?
答: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進一步實行了改革 本文來自[教育資源庫] http://e.5151doc.com
內容: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將鮮卑族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意義:1、促進了民族融合.2、傳統漢文化得到發展
C. 總結初一歷史知識點,要明確
第1課: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其生活距今約170萬年,在雲南省元謀縣發現的) 2、人跟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約70萬年,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發現的。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某些特徵;使用粗糙的 打制石器,使用 天然火,過著 群居 的生活。 4、山頂洞人:距今約一萬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發現的。山頂洞人的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使用 打制石器,但已掌握 磨光和鑽孔技術;使用 人工取火;用 骨針 縫制衣服;他們生活的集體是由 血緣 關系結合起來的 氏族。 第2課: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約七千年,位於長江流域,體現的是 長江流域 原始農耕圖景的原始居民遺址。用 耒耜 耕地, 種植 水稻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住 干欄式 房子,挖水井,飼養家畜,打獵捕魚;會製造陶器和簡單的玉器、原始樂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約五六千年,位於 黃河流域,體現的是黃河流域原始農耕圖景的原始居民遺址。已使用 磨製 石器,種植 粟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住 半地穴式 房子;制彩陶;飼養動物、使用 弓箭 、打獵捕漁;已會紡線、織布、制衣。 第3課: 1、黃帝 和 炎帝 都是生活在 黃河流域 的兩個著名的部落首領,距今約四五千年。後來,黃帝和炎帝結成聯盟,打敗蚩尤。從此,這兩個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 華夏族 。 2、黃帝為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黃帝也被稱為「人文初祖」。 3、 堯、舜、禹的「禪讓」。這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稱為「禪讓」。 第4課: 1、約公元前2070年,禹 建立 夏朝 ,這是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開始進入奴隸社會時期。 2、禹死後,其兒子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世襲制 代替了禪讓制。 3、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夏朝的國家機構,是 奴隸主 壓迫 奴隸 和平民的工具。 4、由於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桀的暴政,導致商湯滅夏,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5、商朝又稱為 殷朝 。因為商王 盤庚 遷殷後,商朝的統治區域不斷擴展,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6、由於商朝最後一個國王商紂的暴政,導致 武王伐紂 ,商朝滅亡。後來周武王建立 西周 ,定都鎬。 7、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 分封制 ,這是西周成為一個強盛國家的主要原因。西周的等級制度:(天子 → 諸侯 → 卿大夫 →士) → (平民 → 奴隸) (統治階級) (被統治階級) 第5課: 1、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商朝 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其中著名的青銅器有 司母戊鼎(世界上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的青銅器)和 四羊方尊 。 2、在 成都平原 盛行著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叫做「三星堆」 文化。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 瓷器 的國家。 4、 夏、商、西周是以 農業 為主的社會。 奴隸 是主要的勞動者,過著悲慘的生活。 第6課: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 春秋 和 戰國 時期。 2、春秋時期的主要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 3、齊桓公 是春秋時期 第一個霸主 。(任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 4、 楚晉 爭霸在春秋時期最激烈。其中有 城濮 大戰。 5、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三家分晉:趙、魏、韓) 6、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公元前260年,秦、趙 之間發生 長平之戰 ,趙軍大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第7課: 1、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 鐵農具 。到戰國時期,鐵農具使用范圍擴大。 2、 我國至遲在春秋末年已出現了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都江堰:由戰國時期蜀郡太守 李冰 在 岷江中游 主持修建的,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人類,因此 成都平原 有 「天府之國」 的美稱。 4、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 秦孝公 支持下開始變法。 ★ 變法的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③建立縣制。 ★ 變法的意義:通過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4、戰國時期,我國已經進入到封建社會時期。地主階級 和 農民階級 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 戰國時期的讀書人用毛筆蘸墨,在竹簡和絲帛上書寫,其字體主要也是大篆。 第8課: 1、 文字的演變: 甲骨文(商朝)→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帛書(戰國)→小篆、隸書(秦朝)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2、今天的農歷,又叫「夏歷」。商朝的歷法一年分為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年增加一個月。戰國時期,人們測定出一年24個節氣。 3、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總結出來的 望、聞、問、切的「四診法」 ,一直被中醫沿用。 4、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其代表作是 《離騷》。 5、春秋戰國時期盛行「鍾鼓之樂」。 第9課: 1、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 。孔子的主要思想:提出「仁」 的學說,主張「為政以德」;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其言論由他的弟子整理成為《論語》一書。 2、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其主要思想是: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他的學說記錄在 《道德經》 裡面。 3、孟子——儒家。主要思想:①反對一切戰爭;②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③提出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4、韓非子——法家。主張改革,提倡法制,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5、孫武——兵家。著《孫子兵法》。 第10課 1、經過 長平之戰 後,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軍的進攻,秦統一六國成為不可抗拒的事實。 2、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中央集權 的 封建 國家是——秦朝。(前221年——前207年,都城在咸陽) 3、 秦始皇為鞏固統一所採取的措施:①、創立了一套 封建專制主義 的 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為 皇帝 ;在中央設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 郡縣制。②、統一文字(小篆、隸書)、貨幣(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錢)、度量衡。③、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實行「焚書坑儒」。④、北築長城,南修靈渠。(秦始皇命大將 蒙恬 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修築了西起 臨洮 ,東到遼東 的長城) 第11課 1、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包括:①徭役、兵役繁重;②賦稅沉重;③刑法殘酷;④秦二世的暴政。 2、公元 前209年,陳勝、吳廣 在大澤鄉發動起義。但失敗了。陳勝、吳廣起義是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3、公元 前207年,巨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打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進逼咸陽,秦朝滅亡。 4、秦滅亡後,項羽 和 劉邦 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戰爭,史稱 「楚漢之爭」。 5、公元前202年,劉邦 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 西漢 。劉邦就是漢高祖。 第12課 1、漢高祖和他的後繼者漢文帝、漢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 2、漢文帝、漢景帝 重視農業生產,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 3、西漢國力最強盛時期是在—— 漢武帝 時期。 漢武帝時候,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 原因:漢景帝後期的經濟繁榮;漢武帝雄才大略,善於用人。 措施:①政治:重視人才;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國的勢力。②思想:接受 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設 太學 ,大力推行儒學教育。③統一鑄錢,鹽鐵官營。 第13課: 1、漢武帝曾令人治理黃河。東漢明帝令水利專家王景主持修河。 2、發明水排的是——東漢的 杜詩,這是個利用水力鼓風冶鐵的工具,這一技術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第14課 1、秦漢之際,第一次統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族首領是—— 冒頓單於 。從此,匈奴的勢力不斷壯大,進入鼎盛時期。 2、漢武帝時,國力強盛,組織強大的騎兵部隊,開始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奪取了 河套 和 河西走廊 。 3、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出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從此匈奴再也無力跟西漢對抗。 4、西漢時期有昭君出塞,嫁給呼韓邪單於,他們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第15課 1、西域——指的是現今甘肅玉門關、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 新疆 地區和更遠的地方。 2、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聯合大月氏,共同反擊 匈奴。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在西域建立 西域都護 ,總管西域事務。 4、絲綢之路 的路線: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 5、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 班超 出使西域。166年,大秦 派使臣訪問東漢政府,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大秦,中國古代對古羅馬的稱呼) 第16課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於中國 西漢早期。 2、在紙發明以前,我國通常使用 竹簡 和 絲帛 做書寫材料。 3、東漢時候,蔡倫 改進造紙術,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候紙」。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4、成書於東漢時期的一部 數學 名著——《九章算術》。 5、東漢 的 張衡 製造了一台能測定 地震方向 的儀器,叫做 地動儀 。這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6、漢朝著名的醫學家華佗和張仲景。華佗 擅長外科手術,製成全身麻醉葯劑「麻沸散」,還編了一套體操叫「五禽戲」。張仲景 寫成 《傷寒雜病論》。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第17課 1、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起源於 古印度,西漢末年 傳入我國中原地區。 2、土生土長的宗教是—— 道教。興起於東漢民間。創始人之一是 張陵。把 老子 尊稱為「太上老君」。 3、西漢偉大史學家 司馬遷 編寫了《史記》一書。《史記》記述了從 黃帝 到 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 紀傳體通史。 4、秦漢時期藝術的傑出代表是轟動世界的 秦始皇陵兵馬俑 。 第18課 1、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 (200年,曹操以少勝多戰勝袁紹)。 2、奠定三國鼎立形成的基礎的戰役是——赤壁之戰 (208年,孫權、劉備 以少勝多戰勝 曹操 )。 3、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標志是——吳國 的建立。 國家 建立 建立者 都城 滅亡 魏 220年 曹丕 洛陽 266年,西晉建立,魏亡 蜀 221年 劉備 成都 263年,被魏所滅 吳 222年 孫權 建業 280年,被西晉所滅 第19課 1、266年,司馬炎建立 西晉,定都洛陽, 280年,西晉統一全國。316年西晉被匈奴所滅。 2、317年,司馬睿建立 東晉,定都建康。4世紀後期,北方 前秦 統治者 苻堅 統一了黃河流域。 3、383年,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淝水之戰。(前秦——東晉) 第20課 1、建立 北魏 政權的是——鮮卑族 2、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的年代是——439年。 3、北魏 孝文帝 將都城從平城遷到 洛陽 。 4、孝文帝是我國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改革家。他順應了民族融合的歷史趨勢進行改革。改革的內容有:①學說漢話;②改穿漢服;③改用漢姓(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 元);④同漢族通婚;⑤採用漢族的官制、法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 第21課 1、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把圓周率的准確數值推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數字的第一人,這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2、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學家。他寫成《齊民要術》一書,該書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 3、 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水經注》 ,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 第22課 1、中國文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2、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大書法家。代表作是《蘭亭序》,被後人稱為「書聖」。 3、顧愷之是東晉著名的大繪畫家。代表作是《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4、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是北朝時期著名的兩大石窟。
D. 初一歷史知識點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中華文明的起源(1-12)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距今170萬年P2
2、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間和地點P1.3.4
4、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頂洞人懂得人工取火並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鑽孔技術。P4—5
6、北京人過群居生活,山頂洞人過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都已經使用磨製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種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P7—P8
10、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族,炎帝、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黃帝。P13
12、堯舜禹的「禪讓」: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P15
15、湯滅夏,建立商朝,盤庚遷殷後,商朝統治穩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 。P23
17、西周實行分封制,加強了對各地的統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湖南寧鄉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矚目。P27
21、 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P30
23、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P30—32
24、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P31
25、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役是城濮之戰。P32
26、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戰國形勢圖》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長平之戰,趙軍大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P34
28、春秋時期,我國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P37
30、春秋後期,我國發明生鐵冶煉技術,比歐洲早1900多年,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早在商朝就有製造。P27、P36
31、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築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P37
32、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意義。P38—39
33、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P41
34、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P41
35、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稱「銘文」。P41
36、對日食,月食的記載及二十四節氣P43
37、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總結出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法」。P43
38、屈原生活在戰國末期的楚國,代表作《離騷》P43
39、戰國時期的「整套編鍾」出土於湖北隨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貢獻P46—P47
41、道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戰國時期,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
他主張「兼愛」「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道家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無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孫武,他著有《孫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於此書。
P47—P49
第三章 秦、西漢、東漢(41-67)
42、秦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陸續滅掉六國,完成統一,定都咸陽。《秦朝疆域圖》P60
43、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將蒙恬大舉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
45、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靈渠的修建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P59
46、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在陳建立了政權P63
47、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P64
48、漢初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P67
49、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
50、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下令削弱諸侯國勢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P68—69
51、公元25年,西漢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P69
52、東漢明帝令水利專家王景主持治理黃河。P73
53、漢朝時用耬車播種,紡織業中也有了提花機P73
54、東漢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比歐洲早一千多年。P74
55、 秦漢之際,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統一蒙古草原。P77
56、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P78—79
57、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向漢朝稱臣,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塞嫁給呼韓邪單於。P79
58、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P83
59、東漢班超經營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訪問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60、
絲綢之路: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出發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P83
61、 我國使用紙作為書寫材料開始於西漢,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P87
62、 成書於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是一部數學名著。P88
63、 東漢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P88
64、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寫了《傷寒雜病論》一書,華佗創制麻醉劑「麻沸散」,編寫了醫療體操「五禽戲」 P89
65、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中原地區,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叫張陵,尊老子為教主。P92—91
66、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寫了《論衡》一書。P93
67、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編寫了《史記》一書,這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P94
68、秦陵兵馬俑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藝術寶庫P95
第四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68-84)
70、200年,曹操對袁紹的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P102
71、208年,曹操對孫劉聯軍的赤壁之戰 ,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基礎。P103—104
72、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P105
73、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台灣省),加強了夷洲與大陸的聯系P106
74、266年,司馬炎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結束了分裂局面。P108
75、從東漢末年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陸續內遷。P109
76、316年西晉滅亡,317年皇族司馬睿重建晉朝,都城在建康,史稱「東晉」 P109
77、383年,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 。P11O
78、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建立宋,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79、北魏分裂後,北方先後出現了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四個王朝。北魏和四個王朝統稱為北朝。P116
80、 南朝的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第7位。P118
81、北朝的賈思勰著有《齊民要術》一書,這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P119
82、北魏的酈道元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P119
83、東晉的王羲之有代表作《蘭亭序》,稱後人稱為「書聖」 P122、
84、東晉的顧愷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P123
85、南朝的思想家范縝,他撰寫了《神滅論》。P124
86、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石窟: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P124
問答題:
1、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意義?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P38—39
內容: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義:使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教育上:他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先後培養的學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要求學生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
3、評價秦始皇。P57、P62
答:秦始皇對我國歷史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他順民心,完成統一,他自稱皇帝,總攬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後由皇帝決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修長城開發南疆,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同時,他又是一個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修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訂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總之他是一個有大功也有大過的皇帝。
3、漢武帝為實現大一統採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漢武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議,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③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現經濟上的大一統。
④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使西漢王朝在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上實現了大一統,進入了鼎盛時期。
5、東晉南朝時,江南地區的開發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會相對安定④民族融合加強,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⑤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歷史意義?
答: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進一步實行了改革
內容: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將鮮卑族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意義:1、促進了民族融合.2、傳統漢文化得到發展
E. 初一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復習
1、 西周分封制(以選擇題為主)
①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
② 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影響:通過分封,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國家
2、戰國時期,秦國李冰在岷江修築都江堰,使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美譽
3、商鞅變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變法,內容:
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
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特權
④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影響: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
4、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甲骨文)。西周在青銅器上鑄刻文字,叫「金文」或「銘文」。西周晚期出現「大篆」。鑄刻文字最多的青銅器——毛公鼎
5、孔子
政治觀點: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教育觀點:①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
②注意「因材施教」,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教育學生要謙虛好學。
③要求學說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溫故而知新」。
孔子言論:「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6、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
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①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
②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後由皇帝決斷
③地方: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
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①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
②統一度量衡。
③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字,後來又推廣隸書。
④為加強思想控制,接受李斯建議,「焚書坑儒」。
⑤為抵禦匈奴,北築「萬里長城」。(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獨創性的象徵)
意義: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7、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
①接受主父偃建議,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推恩令)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
③經濟:將地方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同意鑄造五銖錢,抑制了大商人謀取暴利,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④為抗擊匈奴,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匈奴遭受沉重打擊,開始西遷。
漢武帝大一統的意義: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上達到大一統,西漢統治達到鼎盛。
評價漢武帝:是我國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皇帝,在他統治期間,西漢出現了大一統局面,封建通知得到鞏固和加強。但他也好大喜功,耗費了大量錢財,徵兵征稅給人民帶來沉重災難。
8、張騫出使西域(司馬遷稱之為「鑿空」)
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分別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
西域→中原:葡萄、核桃、石榴、苜蓿 中原→西域:鑄鐵、鑿井、絲綢
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促進了中原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
9、絲綢之路
長安--河西走廊—敦煌—分南北兩支(北:玉門關—蔥嶺---大宛-大月氏-安息-大秦 南:陽關----鄯善—於闐—蔥嶺--大宛-大月氏-安息---大秦
絲綢之路作用:傳播了中國文化,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10、造紙術
世界上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成為「蔡侯紙」。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11、江南開發的原因:
①江南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②北方戰亂,而南方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安定。
③北方人南遷,帶去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
江南開發的影響:江南經濟迅速發展,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開墾
12、北魏孝文帝改革(鮮卑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
①把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遷都)
②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③官員及家屬穿漢服。
④改漢姓,皇族由拓跋改為元。
⑤鼓勵鮮卑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⑥採用漢族官制、律令。
⑦學習漢族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意義:鮮卑族逐漸漢化,北魏政權得到鞏固,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13、東晉王羲之(「書聖」)的《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
F.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1、河姆渡人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住著干欄式的房子。
2、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
3、「百家爭鳴」
學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愛、非攻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征,民貴君輕
法家
韓非子
《韓非子》
「法治」,中央集權
道家
莊子
《莊子》
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4、春秋時期最早稱霸的是齊桓公。
5、禹傳子,家天下標志著我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6、商鞅變法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軍直接派官吏治理。
7、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8、暴君:秦二世
9、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世紀20年代。
10、今天我們看到的現存長城是 明長城。
11、漢朝初年,漢與匈奴的關系是接受和親,昭君出塞。
12、東漢太守杜詩發明水排,它的作用是鼓風治鐵的工具。
13、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時間,建立者、國號、都城等。
吳
孫權
222年
建業
魏
曹丕
220年
洛陽
蜀
劉備
221年
成都
15、西漢「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
16、人口的大規模南遷,不僅使南方增加大量的勞動力,而且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的開發。
17、魏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西晉、北魏、前秦〕,多次統一。
18、《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19、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精確地推算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的是祖沖之。
20、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的根本原因是統治者扶持。
21、魏國—220年—曹丕—洛陽
22、東漢時,宦官蔡倫於105年,改進了造紙技術。
23、華佗擅長外科手術,他製成全身麻醉葯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
24、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城都護總管西域事物,從此,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5、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26、佛教起源於古印度。
G. 初一上下學期歷史知識點總結
一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元謀人
時間: 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地點:雲南元謀縣。(長江流域)
2、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裡。(黃河流域)
二 、原始的農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時間 :距今約六千多年。
地點:浙江餘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
2、半坡人
時間: 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陝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三、神奇的遠古傳說
1、華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後來發展成華夏族,成為漢族的前身。
2、炎帝:號神農氏,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嘗百草」,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葯。
3、黃帝——人文初祖 (後人認為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有許多發明創造:做兵器,造車、船、宮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堯舜禹:相傳繼黃帝之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當時採用禪讓制,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的依據:有德有才)
堯:節儉、樸素、愛民。
舜:吃苦耐勞,孝順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點 2: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約 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滅商後,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
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四、東周
(1)春秋爭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
齊桓公:最先稱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會盟。
晉文公:「退避三舍」。
楚莊王:問鼎中原。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形勢圖) (東齊、西秦、南楚、北燕、趙魏韓在中間。)
(3)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1、目的:富國強兵
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推行縣制。
3、影響: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後兼並六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4、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付出血的代價;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終究會取得勝利。同時我們要學習商鞅勇於改革、勇於創新,和他的獻身精神。
考點 3:統一國家的建立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秦朝的統治與秦末農民戰爭
(1)秦朝的統治
1、統一時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秦始皇圖)
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帶。(考圖)
4、統一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秦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陳勝吳廣起義
1、地點:大澤鄉(安徽)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次起義的推動下,劉邦項羽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起義具有革命首創精神。
二、漢朝 的統治
1、西漢
時間:前202年,劉邦建立,都城長安。
漢初:郡縣制,分封制,休養生息政策。
西漢的強盛:漢武帝統治時出現大一統局面。
2、東漢:時間:25-----220年。建立者:劉秀。都城:洛陽。
三、秦始皇,漢武帝
(一)秦始皇——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
功勞:1、實現統一,滅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鞏固統一,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
4、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開發南疆。
過 :統治殘暴: 賦稅繁重,刑法苛嚴,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滅亡。
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背景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措施:1、政治: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列侯的爵位。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將地方上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
4、軍事:派衛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規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結果:出現大一統局面。
四、絲綢之路
1、張騫通西域
西域:漢朝時,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區。
目的: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受漢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影響: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況和西域人像和漢朝交往的願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的開發,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
2、絲綢之路
開辟時間:西漢漢武帝時。
路線: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達中亞、南亞、西亞,再轉運到大秦。
意義: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十六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
3、《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
4、張仲景寫成的《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
5、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造紙術未發明以前,古埃及人將字寫在紙草上,古代歐洲人將字寫在羊皮紙上。
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戲》。
第十七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西漢為前206——公元25)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是張陵(道教徒尊稱他為張天師)。道教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
《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詩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第十八課 三國鼎立
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0年袁紹十萬大軍,主力直逼曹軍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萬人,曹操火燒袁軍糧草,大敗袁軍。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南北,孫劉聯軍五萬人馬在長江沿岸的赤壁一帶和曹軍對峙,周瑜指揮聯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
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國丞相諸葛老師,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稱「卧龍」。
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軍萬餘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夷洲。
第十九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位,建晉朝,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282年建業改為建鄴,313年又改為建康,今南京)。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
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383年,苻堅以八十多萬兵力,欲滅東晉。東晉軍隊8萬人與秦軍隔淝水對峙。東晉要秦軍稍後退,便於晉軍渡河與之決戰。苻堅欲乘晉軍渡河時擊之,同意後退。誰料秦軍中漢人多,不願為秦賣命,一退潰不成軍。苻堅「草木皆兵」,秦軍「風聲鶴唳」。晉軍乘機進攻,大敗前秦。淝水之戰結束了前秦的統治,東晉在南方暫時穩定,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第二十課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北魏建立以後,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洛陽迅速發展為一座壯觀城市。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進一步實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農學家。他生活在北魏和東魏時期,做過東魏太守。他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
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全書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
第二十二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魏晉時期,書法字體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
魏晉南北朝時繪畫藝術有較大發展,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
紙、墨、筆、硯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