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黨史上的重大事件
從1921年到1949年,為了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我們黨領導中國窮苦大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歷史篇章。毛澤東主席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方針,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斗爭中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不朽文章;1930年至1934年粉碎了國民黨大規模的六次「圍剿」,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到陝北,譜寫了震驚世界、永載史冊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壯麗凱歌。凝煉出激勵一代代共產黨人干大事創大業的「長征精神」。1935年1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定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領導地位,是我黨從失敗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1935年12月召開了瓦窯堡會議,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思想;毛澤東主席1940年1月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明確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經濟綱領、文化綱領,總結出了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1942年春在延安開展了整風運動,主要任務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動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教育全體黨員領導幹部樹立「聯系群眾,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提供了思想和組織保證;1945年4月至6月在黨的七大會議上,確立了毛澤東思想;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在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主席提出了「兩個務必」,為防止黨員領導幹部思想滑坡起到了強大的警示作用。
『貳』 黨史的重大事件
中國共產黨成立、成立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
『叄』 我國黨史上不同時期的重大事件,要一條一條的
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制訂民主革命綱領;
1923年,中共三大召開,決定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1926年,與國民學共同進行北伐;
1927年,中共「八七會議」以漢口秘密召開,決定開展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的策略;
1927年,中共尋找到一條「工農武裝割據」道路。
1934年到1936年,中共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將革命重心帖東南轉向西北;
1937年,中共與國民黨為了抗日,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1946年,又擔負起解放戰爭的任務。
1949年,建立新中國。
1952年,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
1956年,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1966_1976,文化大革命
1976至今,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建設。
中共一大
提出黨的奮斗目標 確定革命對象(可惜錯了)
中共二大(1922)民主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 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達到中華民族的完全獨立 統一中國本部(包括東三省)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最高綱領: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 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統一戰線」的概念。
中共三大 國共合作,強調保持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 提出了「真正的平民政權」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國共合作的基礎:新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核心是民權)
中共四大(1925)討論的是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的問題 明確將資產階級分為買辦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中共五大 提出「工農小資產階級的民族獨裁製」
1927年8月7日,漢口,「八七會議」 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糾正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政策。 總方針: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
中共六大 (1928)1) 肯定國民革命失敗後,中國的社會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確定革命的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革命的中心任務:工農民主專政的實現和反帝反封建 革命的的力量:工農階級 革命的前途:社會主義 2) 革命的形勢:兩個高潮之間,新的高潮即將到來 3) 批評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 左傾盲動主義 4) 提出加強黨的無產階級基礎
1929年,古田會議 人民軍隊的建設問題 中共六屆四中全會 (1931)王明的左傾占統治地位,主要表現有: 1)在革命性質上:混淆了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把反資和反帝並列 2)在革命形式上:強調革命高潮的到來 3)在革命道路上:堅持以城市為中心 4)在軍事方面:軍事教條主義,用所謂的正規戰爭代替人民戰爭
瓦窯堡會議 (1931)中共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 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遵義會議 (1935)討論軍事路線和組織路線的問題 中共第一次自主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是幼年黨向成熟黨轉變的標志。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中共七大(1945)劉少奇作了《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對毛澤東思想作了科學的概括和闡述。從而使其作為一個科學的概念被正式確定下來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毛澤東發表了《論聯合政府》,提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1948)毛澤東提出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問題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毛澤東詳盡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現狀以及黨應採取的基本政策 毛澤東第一次提出執政黨的建設問題
中共七屆三中全會(1950)毛澤東提出「不要四面出擊」 一屆人大(1954)通過第一部《憲法》
中共七屆六中全會(1955)初步形成兩步走的發展戰略思想 知識分子會議(1956)周恩來表述知識分子屬於工人階級
中共八大(1956)確立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上來,國內主要矛盾: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需要和當前的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狀況之間的矛盾 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穩中穩步前進 陳雲提出改善社會主義經濟管理體制的方法:以國家集體經營為主體,以個人經營為補充; 以計劃生產為主體,以在國家許可的范圍內的自由生產為補充;以國家市場為主體,以一定范圍內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為補充。 任務:發展生產力,實現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
中共八大二次會議(1958)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 中共八屆九中全會(1961)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1964)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提議,第一次公布四個現代化(工業,農業,國防,科技)
中共中央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1979)鄧小平講話,中心內容是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糾正「文革」中和以前左傾錯誤這是黨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是馬克思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二次飛躍的起點我國開始了經濟體制改革改革的核心問題是( 計劃和市場的關系 )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問題的決議》,確立了毛澤東的地位和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中共十二大(1982)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含義作了重要補充: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明確規定鄧小平理論為中國國家與中國各族人民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三大(1987)明確概括和全面闡述黨的基本路線
中共十四大(1992)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中共十五大(1997)進一步闡述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1) 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進一步闡述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2) 進一步闡述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3) 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 4) 確立跨世紀發展宏圖 5) 明確回答了鄧小平死後中國怎樣繼續前進這個重大問題
中共十六大(2002)三個代表(貫穿主線的靈魂)
中共十七大(2007)
『肆』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三大事件
1、南昌起義。
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專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屬堅定立場和堅強決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革命武裝斗爭的旗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人民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開端。
2、秋收起義。
意義:為後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道路,是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思想的起點。
3、井岡山會師。
意義:
1、壯大了革命武裝力量。
2、保存、培養和鍛煉了紅軍事幹部。
3、開創了革命根據地的嶄新局面。
(4)黨史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秋收起義: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控制下的武漢國民政府公開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
中國共產黨從此轉入地下,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在群眾基礎較好的湘鄂粵贛四省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
『伍』 共產黨的歷史重大事件
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制訂民主革命綱領版;
1923年,中共三大召開,決定與中權國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1926年,與國民學共同進行北伐;
1927年,中共「八七會議」以漢口秘密召開,決定開展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的策略;
1927年,中共尋找到一條「工農武裝割據」道路。
1934年到1936年,中共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將革命重心帖東南轉向西北;
1937年,中共與國民黨為了抗日,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1946年,又擔負起解放戰爭的任務。
1949年,建立新中國。
1952年,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
1956年,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1966_1976,文化大革命
1976至今,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建設。
『陸』 中國共產黨發展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遵義會議、七屆二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有瓦窯堡會議等等。
1、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和浙江嘉興南湖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鑒於當時黨員人數少、地方組織尚不健全,決定暫不成立中央委員會,先建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並選舉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黨的第一個中央機關由此產生。
2、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方面問題的會議。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七屆二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於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舉行,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
列席會議的11人,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組成的主席團主持了此次會議。七屆二中全會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召開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會,會議做出的各項政策規定,不僅對迎接中國革命的勝利,而且對新中國的建設有重大作用。
4、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會議由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主持。全會的中心議題是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5、瓦窯堡會議
瓦窯堡會議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陝北子長縣瓦窯堡召開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劉少奇、秦邦憲、鄧發、何克全、李維漢、張浩(林育英)、楊尚昆、王稼祥、彭德懷、郭洪濤等十餘人。
這次會議,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規模的抗日民主運動重新高漲的形勢下,為制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革命策略而召開的。會議分析了華北事變後國內階級關系的新變化,討論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等問題,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著的「左」傾關門主義,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柒』 中國共產黨1921年至1978年重要歷史事件時間列表
1、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2、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
3、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的隊伍到達井岡山。
4、1928年上半年逐漸建立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5、1928年,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的隊伍和湘南的工農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6、中央紅軍主力長征 1934年10月,紅軍從江西瑞金等地出發,開始實施戰略大轉移。
7、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它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的黨走上成熟的黨的標志。從此,中國革命就在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
8、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發表了「八一宣言」。
9、瓦窯堡會議 1935年12月,中國共產黨在陝北子長縣瓦窯堡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它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基本經驗,批評了「左」傾關門主義,解決了遵義會議沒有來得及解決的黨的政治策略問題,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
10、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蔣介石。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合法生存與喘息休整、壯大的機會,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開辟了發展壯大的前景,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領導地位和核心地位。
11、洛川會議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北洛川縣馮家村召開擴大會議。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基本任務和各項具體政策,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和壯大指明了方向。
12、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5日,日軍精銳部隊板垣師團一部進入平型關,八路軍發起攻擊,取得了抗戰以來殲滅戰的第一個勝利。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為八路軍在華北創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13、《論持久戰》發表 1938年5月,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系統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14、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軍出動百餘個團,沉重打擊了日軍。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鞏固了華北抗日根據地;策應了正面戰場作戰,抑制了國民黨頑固派的投降逆流;
15、皖南事變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突襲。中國共產黨的堅定立場和維護抗戰大局的態度,贏得了多方面同情,擴大了群眾影響,提高了政治地位。
16、大生產運動 1942年底,中共中央開展了大規模的生產運動。 歷史意義:生產運動起到了支持長期抗戰,戰勝困難,渡過難關,繼續堅持長期抗日的目的;緩解了軍民供需的重大矛盾,打破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封鎖和扼殺中國共產黨革命力量的企圖。
17、延安整風運動 1942年春,延安整風運動開始。延安整風徹底揭露、批判和清算了黨內歷次「左」右傾錯誤,特別是王明「左」傾錯誤在黨內的惡劣影響,使全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18、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
20、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在首都北京天安門,進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庄嚴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1、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基本完成,中國進入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時期。
22、1950年10月至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23、1952年,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得到鞏固,國民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在此基礎上,
24、1953——1956年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
25、1955年周恩來出席亞非國家首腦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和促進世界和平的十項原則,展示了新中國的風采與和平外交政策。
26、1958年,中國共產黨制定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27、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
28、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29、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30、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
31、1971年10月,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從此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登上政治舞台。
32、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這是中美關系史的一件大事。
33、1973年著名專家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種莖稈粗壯、穗大粒多、米質優良、適應性廣的釉型雜交水稻。
34、1978年12月,中美雙方發表《建交公報》。
『捌』 黨史故事有哪些
《黨史故事——周恩來一生中的三次重要談話》:
周恩來一生,居功之偉,他是全黨工作的典範,也是團結的典範。他終身從事的工作,就是如何把黨內力量聚焦起來。這從他一生三次重要的談話中,即可略見一斑。
第一次談話
1934年長征之初,毛澤東曾經給中央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不走,要帶領一三軍團和紅九軍團的20師留下來,堅持蘇區的斗爭,最後歡迎中央再回來。這封信交到了中央主要負責人博古手中。博古當時很年輕,不知道怎麼辦,於是把信交給了周恩來。
周恩來看完信,帶著三個警衛,連夜騎馬從中央所在地瑞金趕到毛澤東的住處,與毛澤東徹夜長談。那天晚上毛澤東與周恩來談話的內容沒人知道,但是,毛澤東在談話後就決定和大部隊一起走了。這個決定改變了中國的命運。這是周恩來對中共極為重大的貢獻。
第二次談話
遵義會議開過以後,博古不適合再擔任黨的主要領導,由張聞天同志接任。但是博古同志不願意把權力交出來。所以,周恩來與博古徹夜長談。周恩來對博古講,你我都是留過洋的,我們這些留過洋的人對中國的情況都不是那麼了解。自從我領導的南昌起義失敗,我就知道中國革命靠我們這些人搞不成,我們要另外找人,找真正懂中國的人。
毛澤東就是這樣的人,他懂中國。我們共同幫助毛澤東,把中國革命搞成功。聽了周恩來的這番話,第二天一早,博古就把全部權力交到了中共中央。在後來毛澤東與張國燾、與王明的斗爭中,博古也堅決地站在毛澤東一邊。博古後來說,周恩來那一席話影響了他的一生,中國革命確實一定要由一個懂中國的人來搞。
中國共產黨的領袖集團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這樣的領袖的結合,他們相互彌補,彼此完善。他們都是偉人,但並不是完人。他們互相之間也會有分歧,也會有意見。不像現在所拍攝的領袖電視劇那樣,毛澤東不出來誰都不出來,毛澤東一出來大家都跟著出來。毛澤東不說話大家都不吭氣,毛澤東一說話大家都贊同,都爭著去執行。
我們黨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黨,領袖之間的矛盾是難以避免的,意見分歧,方法觀點不一樣的地方俯拾皆是。他們之間的斗爭,他們之間的矛盾,使我們黨更加有了生命力。中國共產黨正是依託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活力四射的整體,才能夠戰勝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強大的蔣介石集團。
第三次談話
1935年6月,一、四方面軍會合。張國燾騎著一匹白色的駿馬,在十餘騎警衛簇擁下飛馳而來,毛澤東率領政治局全體委員走出3里路,於蒙蒙細雨中恭候。當時,毛主席給予了張國濤極大的尊重。因為,自中共「一大」至「六大」,張國燾一直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直在中共中央核心層。當時,張國燾在中共黨內的資格,除了陳獨秀,誰都蓋不過他。
毛澤東卻長期游離於中共中央核心層之外,一直到1927年8月的八七會議,才被增補為政治局候補委員。所以,以毛澤東當時在中共黨內的資格,跟張國燾還無法相比。張國燾當時很感動,但張國燾隨後發現,中央紅軍人數很少,而且衣衫襤褸,槍支長短不齊,沒有一件重武器。一渡赤水後,最後一門50毫米山炮被扔到赤水河裡面了,中央紅軍一門重火力炮都沒有了,最重的火力就是60炮,這在今天屬於步兵輕武器。
所以,一、四方面軍會合後就出現了問題,四方面軍8萬人,中央紅軍1萬人。張國燾對遵義會議的合法性產生了質疑。事實上,一、四方面軍分裂不是因為政治的原因分裂,而是因為力量失衡。對於一、四方面軍的分裂,今天有些描述寫的很輕易:張國燾南下,走向失敗,走向黑暗;毛澤東北上,走向勝利,走向光明。其實,當時毛澤東把一四方面軍分裂和被迫北上稱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比1927年大革命失敗還要黑暗。
毛澤東很難判斷自己這7000人到底能堅持多長時間,他甚至准備把這7000紅軍打散,做白區地下工作,後來幸虧發現了陝北根據地。到陝北一看,紅二十五軍已經把陝北完全控制了。紅二十五軍是原來張國燾的勢力。而陝北正在搞肅反擴大化,紅軍的高崗、劉志丹、習仲勛都被抓起來了。當時紅二十五軍的軍長徐海東,他如果聽張國燾這個偽中央的指揮,那中共中央真是毫無希望了。
毛澤東給徐海東寫了一封信,要借2000大洋渡過難關。因為這時中央紅軍就剩6000多人,財政基本上已經完全破產。當然借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試探徐海東的態度。徐海東接到信,把軍中供給部長叫來問:我們還有多少錢。供給部長告訴他,我們還有6000多大洋。徐海東吩咐:我們留1000就行了,給中央紅軍5000大洋。是給,不是借。
還附了一封信,表示紅二十五軍完全服從中央紅軍指揮,毛澤東這才一塊石頭落了地。他後來多次提到,徐海東是於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如果徐海東在那個關鍵時刻,聽張國燾的指揮,那中央紅軍的前景不堪設想。徐海東同志一生受傷9次,由於嚴重傷病,沒有能夠參加解放戰爭。1955年授銜時,徐海東同志講,我不授銜也可以,因為解放戰爭我沒有參加。但是毛澤東堅持給徐海東授銜,而且授大將,地位僅次於粟裕。
到延安後,張國燾與毛澤東的矛盾日益加深,周恩來與張國燾進行了長談,但是這次談話卻失敗了,最終沒能說服張國燾。1938年張國濤叛變出走,做了戴笠的辦公室主任,告訴了戴笠很多中共黨內的派系斗爭。1949年中共獲得全國勝利,張國燾跑到香港,後來從香港跑到台灣,1979年12月病死於加拿大多倫多的養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