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著名的五大博物館是
世界五大博物館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館(冬宮)、中國的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其中前四個是世界公認的具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館。
盧浮宮
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大不列顛博物館
大不列顛博物館,即大英博物館始建於 1823年。她的展覽館里保存著最能代表英國藝術和文學的珍品,有很多極珍貴的文件與手稿,如英國大憲章的原稿、莎士比亞手稿真跡等等;有埃及、西亞、東方、希臘、羅馬和英國的歷史文物;有英國歷代的「戰利品」,如小巧的埃及獅身人面像、從雅典女神殿取來的愛爾琴大理石等等;此外還收集了中國、印度等歷史悠久國家的民俗資料、美術品及出土文物。在中國展室可看到許多中國古玩字畫,這些器物多是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掠奪的。其東方藝術館的藏品絕大多數是中國文物,達兩萬多件。其中有六千多年前的半坡村紅陶碗,新石器時代的玉刀、玉斧,商周的青銅器,秦漢以降直至明清各個時期的瓷器、玉器、漆器、繪畫、雕塑等等,乃至博物館後門的兩座大石獅,都是中國藝術品。這里還藏有斯坦因從敦煌藏經洞掠奪的大量佛畫。其館藏最著名的中國名畫是傳為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所作《女史箴圖》。這是一卷流傳有緒的著名巨跡,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極高的地位。此件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劫往英國的。
其圖書館以豐富的館藏聞名於世,英國的每種書在此都有保存,事實上,國家所有的出版發行物你都能在此找到。此外不乏各國珍貴的版本和極具價值的文獻手稿。這個圖書館是最佳學問天地,馬克思的《資本論》即在此完成。大英圖書館的藏書中,中國古籍達六萬多種,內有中國波羅蜜佛經的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中國歷代宮廷檔案、竹簡、刻本等,還有敦煌寫本一萬余件。
大英博物館目前分為10個分館:古近東館、硬幣和紀念幣館、埃及館、民族館、希臘和羅馬館、日本館、中世紀及近代歐洲館、東方館、史前及早期歐洲、版畫和素描館以及西亞館。
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7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大都會博物館號稱是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00多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
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的完整的公元前15年的埃及神殿,它的總重量為800噸,據說拆的時候為了確保原貌,還給每塊磚上都打了標號,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我國的蘇州園林,1981年9月才由我國蘇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軒也被仿建在博物館的主樓二層的北廳之中,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十分吸引觀眾,為了避免擁擠,規定了專門路線入園,由定時電梯控制人數。園中飛檐、雕梁、魚池、涼亭,室內對聯、撣瓶、八仙桌、太師椅一應俱全。除明軒外,還按時間和國別布置了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從14至18世紀的室內陳設。盡管都是一樣的富麗堂皇,但法國式的畫頂、英國式的壁爐和西班牙式的傢具還是刻上了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博物館內還收藏了大量來自中國的文物和藝術品,特別是一些佛像和壁畫,遊客在館內還可以欣賞到一些珍貴的中國古代繪畫,例如唐代韓乾的《照夜白圖》。
埃米塔什博物館
埃米塔什博物館即冬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埃米塔什(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製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貴重木材。埃米塔什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律的排列,牆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佔據。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將原來官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博物館現包括五座建築物:冬宮、埃米塔什、舊埃米塔什、埃米塔什劇院、新埃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游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8個部共有藏品270餘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傢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這些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加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歷代服裝展廳等。所有展廳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里陳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許多是他親手製造的。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櫃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頭發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肖像旁立有一木桿,木桿上端兩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線,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過兩米。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80,000㎡。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 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二十八冊《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余件,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於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從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遂於南京建立文物庫房,並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南遷文物又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 別存於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三處文物復集中於重慶,於1947年運回南京。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台灣,後於台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餘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余箱,但至今還有2,221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2. 世界十大著名博物館的世界十大著名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成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
故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宮殿建築9000多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分前朝、後寢兩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左右輔以文華殿、武英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後寢以乾清宮、坤寧宮、交泰宮為中心,左右輔以東西六宮,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及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
明清兩朝共有24代皇帝在此居住和行使國家最高統治權。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以明清宮廷歷史、宮殿建築和古代藝術品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多為歷代藝術珍品。故宮展覽有「宮廷史跡陳列」和「歷代藝術陳列」兩大體。
前者主要是中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西路養心殿、儲秀宮等宮廷原狀陳列;後者分布在中路各宮殿的兩廡和冬路殿宇,如陶瓷館、青銅器館、繪畫館等,展示了我國燦爛的古代文明。陶瓷館為「陶瓷通史陳列」,展出了各時代陶瓷精品400多件。青銅器展出了商、周、春秋、戰國各時代青銅代表器物,反映了我國青銅文化的基本面貌。繪畫館以專題展覽為主,輪流展出館藏繪畫精品。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
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於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託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個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
繼「賢王查理」建設了重要的圖書館而聲名遠播之後,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又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里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崙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徵用的藝術貢品了。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盧浮宮是一座真正的迷宮,尤其對於一名外國人而言,想在宮中確定自己的位置是非常困難的。這座龐大的宮殿里收藏了無數的藝術珍品,包括大量來自東方的藝術品。其中最著名三件作品有斷臂的:「維納斯」,沒有頭的「勝利女神」,「蒙娜麗莎」進入凡爾塞宮的人們都會首先看到路易十四躍馬揚威的銅像。宮內共計500多間的大殿小廳被油畫、壁畫、天頂畫裝飾著,這些畫作均出自名家之手。宮里還有在大批的雕塑,其藝術氛圍絲毫不遜於盧浮宮。 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的皇宮,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
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製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貴重木材。埃爾米塔日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律的排列,牆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佔據。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將原來官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
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的盧浮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該館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艾爾米塔日(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博物館現包括五座建築物:冬宮、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艾爾米塔什劇院、新艾爾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游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8個部共有藏品270餘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
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傢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這些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加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歷代服裝展廳等。所有展廳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里陳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許多是他親手製造的。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櫃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頭發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肖像旁立有一木桿,木桿上端兩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線,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過兩米。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格拉茨(Graz)市是現代奧地利的第二大都市,位於奧地利和匈牙利的邊境。該市在中世紀時是奧地利向南用兵的中框、轉運站和邊防重地,市區的Zeughaus(德語軍械庫之意)就是中世紀時奧地利對土耳其軍作戰用的武器庫。建築物本身是在1642年建成的,現仍藏有近3萬件以上的甲胄和冷兵器,是一所規模相當大的中世紀武器和甲胄的博物館。
館內第一層主要是存放各式輕重火器、一些步兵用的黑色鐵制胸甲和輕騎兵用的甲胄。此層樓內大量存放的各式火槍包括了火繩槍、燧發槍、輪發發火機槍等。
火繩槍最早於15世紀初出現於歐洲,早期是發射石彈,後來改發射圖形的鉛彈或鐵彈,是一種從槍口用木製通條裝填彈葯、再用火繩點火發射的火槍,這種火槍的口徑通常在23毫米以內,重8至10公斤,彈丸重約9克,射程則在150至250米之間。
燧發槍於17世紀未開始出現。和火繩槍相比,燧發槍用燧石槍機點燃裝葯,發射速度較快,口徑小、重量輕且後座力小,燧發槍口徑約在20毫米以下,帶刺刀時全重5至5.5公斤,彈丸重32克,燧石槍機上的火鐮同時又是火門的蓋,槍托的彎曲度較大,便於瞄準和提高射擊精度。
第二層和第三層存放步兵、輕騎兵和重裝騎兵的甲胄。甲胄主要是由胸甲、頭盔、葉片甲、金甲、臉甲和頸甲組成。胸甲可保護士兵的胸、背免受冷兵器和火器的殺傷,以胸板和背板組成,上面用環扣和較鏈連接,下面用皮帶系緊。胸甲有時有壓制的花紋或鑲嵌著飾物,但通常只有軍官和貴族的階級才有特權在胸甲上雕刻花紋,而且花紋和飾物多寡皆按階級而定。胸甲重量約在6至10公斤之間,厚1至3毫米。
第四層主要是存放冷兵器,除了其中一部分冷兵器是來自歷次戰役中土耳軍遺留在戰場上的戰利品外,其餘均是奧地利產的冷兵器。
冷兵器一般構造都很簡單,通常用於白刃戰斗。按其使用特點,可分為打擊兵器,例如狼牙棒、流星錘;刺殺兵器,例如劍、長矛、長槍、刺刀等;砍劈兵器,例如戰斧、鉞、鐮等;以及兩用刺劈或劈剌兵器例如軍刀、戟、馬刀等。 建在法蘭克福市的森根堡自然博物館是德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流博物館之一。
1763年,以德國著名的醫生和大慈善家森根堡先生的遺產建立了森根堡基金會,用來促進科學的發展。1815年,德國最偉大的詩人和文學家歌德回他的出生地法蘭克福探訪時參觀了森根堡基金會並首先提出創建森根堡自然協會的倡議。1817年11月22日,法蘭克福的17位自由公民自發地組成了民間性的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靠私人的捐款開展起各種活動。1818年,協會開始籌建博物館。貝特曼先生在這一年一次就捐贈了3000古爾盾金幣,並在隨後的年代中每年都向協會捐贈相當數量的款項。1883年,包什先生將高達80萬馬克的遺產捐贈給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使其在很多年裡獲得了工作保障。此外,還有許多人向森根堡博物館捐贈了許多稀世珍貴的私人收藏品作為展品。
在創始後的100多年裡,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的工作人員都是自願組成的。直到1901年,才有1人開始得到政府津貼;到1950年,領政府工資的工作人員也才只有10人。森根堡博物館的發展與所有這些工作人員對自然科學的執著熱愛和無私奉獻是密不可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遭受了嚴重的創傷,許多城市被炸成了廢墟,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的10幾位會員自發地將博物館的藏品轉移隱蔽起來,最終使100多年來收集的館藏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避免了被戰爭破壞。
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創始之初只有17名會員,現在,會員人數已經發展到了4500人,此外還有大量的通訊會員和榮譽會員,其中包括歌德、達爾文、居維葉、黑格爾等許多世界著名的詩人、科學家和哲學家。最另他們驕傲的是,魏格納關於大陸漂移學說的第一個學術報告就是在森根堡自然博物館里作的。大陸漂移學說對地質學界的革命性作用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物理學界中的重要作用一樣具有深遠的影響。
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從世界各地收集的動植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和礦物岩石標本有數百萬件,許多館藏都是稀世之寶。其中的古生物展品非常豐富,包括各種古魚類、恐龍、魚龍、翼龍、始祖鳥和哺乳動物等各種門類。博物館中的陳列也非常講究,例如其中的象類展廳,以各種古象的臼齒化石為實證反映了象類的起源與演化關系,然後以這些象類化石為依據形象地繪制出象類在整個地球上發展、散布和演化的過程圖,給觀眾以直觀的印象,最後,將幾種大象的骨架和同等大小的復原模型與現代鯨魚的巨大骨架陳列在一起,使觀眾感受到生物界大千世界裡各種生物「萬類霜天競自由」般的奇異。
森根堡自然博物館不僅僅將自身的展覽設計和實施得完美無瑕,而且還設立了專門的博物館教育計劃,德國中、小學生到博物館里來接受自然科學教育已經成了必修課之一。在這里,學生不僅參觀,還要回答參觀試卷上提出的各種問題作為成績考核。具1989年的統計,這一年來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參觀的觀眾人數達30萬,其中45%是成年人,55%是中小學生。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已經成了一所自然科學的啟蒙大學校。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
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境幽雅。然而,在建築上沒有體現出美國人的創造性,高台階、大廊柱,與任何一座標准博物館一樣刻板、單調。但展出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
我國的蘇州園林也被仿建在博物館的主樓二層的北廳之中,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1981年9月才由我國蘇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軒十分吸引觀眾,不時聽到遊客問:「中國花園在哪裡?」為了避免擁擠,規定了專門路線入園,由定時電梯控制人數。園中飛檐、雕梁、魚池、涼亭,室內對聯、撣瓶、八仙桌、太師椅一應俱全。一些美國遊客坐在涼亭里閉目養神,宛如中國的墨客騷人,甚至搖頭晃腦的姿勢也帶上了「中國味」,十分可笑。
被認為科學技術最發達的美國,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濃厚興趣,實在發人深思。可能由於美國歷史很短,博物館的主辦者不滿足於單件展品的陳列,而是充分利用雄厚的財力,製造一些風格迥異的環境來讓人懷古。除明軒外,還按時間和國別布置了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從14至18世紀的室內陳設。盡管都是一樣的富麗堂皇,但法國式的畫頂、英國式的壁爐和西班牙式的傢具還是刻上了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
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面積極大,在藝術上卻難稱登峰造極。最明顯的特點是:藝術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法國大雕塑家羅丹作品的復製件展覽。美國人對法國文化的崇拜是出人意料的,在美國,不止一次有人對我說:「您會講法語,您是真正的高級知識分子。」 皇家馬來西亞三軍歷史博物館由數棟單層營房構成,共分五個不同主題的展示館,其中,一館為太平洋戰爭,二館為馬來亞內戰,三館為名將錄,四館為英雄榜,五館為聯合國維和行動。
一館是博物館的精華所在,入口處外有兩座小亭,一座裡面放著一輛二戰時英軍所用的通用裝甲偵察車。另一座則放著馬來亞(馬來西亞王國剛獨立時的國名)在內戰期間所使用的戴姆勒偵察車,該車是二戰期間英軍普遍使用的裝甲車,炮塔上還有當年皇家馬來亞陸軍軍徽,顯得十分醒目。
太平洋戰爭對馬來西亞人民來說,是揮之不去的慘痛記憶。當年日軍從泰國宋卡灣登陸,沿著狹窄的印度支那——馬來亞走廊,僅用了2個月零7天的時間,打敗主要由英、澳大利亞和印度部隊組成的盟軍,佔領了整個馬來半島。一館所陣列的就是這一段時期的歷史文物,包括當年日軍作戰路線圖、幾次主要戰役的說明及英軍馬來亞作戰的戰斗序列,日軍和盟軍代表性的輕型裝備與軍服,馬來亞步兵旅的作戰紀錄等。最令人注意的是「馬來亞的淪陷」和「新加坡的投降」這一段戰史。
二館主要描述馬來西亞在1948年6月16日到1960年7月31日之間12年內戰的內容。
三館的名將錄,均以馬來西亞歷年來的參謀總長為對象,有繪制的肖像,並收集其制服、勛章,及敘述其人其事供後人瞻仰。
四館的英雄榜,則記述和保存了二戰和支持聯合國和平任務期間,馬來西亞軍人的戰斗英雄事跡。二次大戰時,在馬來半島作戰的英國馬來亞指揮部,共轄有2個馬來步兵旅、1個印度軍、1個印度步兵旅、1個澳大利亞師和其它英軍步兵團,在這時期內,共產生了3位馬來西亞的戰斗英雄。
五館展示的是有關維和的裝備和資料。馬來西亞在二次大戰結束後這近50年來,一共派遣過將近3200人次的部隊,參加剛果、兩伊戰爭、納米比亞、海灣戰爭、莫三比克和柬埔寨等次和平任務。最近的一次是在科索沃,馬來西亞應聯合國的請求,派出一支營級的和平部隊。 大英博物館在倫敦的魯塞爾大街上,面積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小,但展出面積也較故宮博物院為大。原來是私人捐贈的圖書館,1754年購買現址的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廈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古羅馬式大廈,並捐贈了許多皇家藏品,成為今天的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可謂廣博,堪稱一座世界歷史博物館。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希臘的石雕,印度的寶石戒指,巴比倫的銀器,中國的瓷器琳琅滿目。比馬王堆女屍還早上千年的古屍也有幾具,但不是英國的,而是埃及的,十幾具展出的木乃伊還僅僅是館藏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稱埃及本土以外之最。
尤其是埃及最珍貴的文物,4000年前在正反面分別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臘文的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館中。這是世界唯一的一塊,並據此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稱鎮館之寶。
由於大英博物館建得較早,它的外形和布局已成為博物館的標准模式,後來者競相效法。其中兩部分展品格外吸引我,一是中國磁器,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印度寶石戒指也十分引人注目,火紅、海藍、石榴紅、祖母綠各色俱全,菱形、球形、卵形、異形大小不一,真是巧奪天工。
大英博物館還以其圖書館著名,因為大英博物館的起源就是漢斯·斯隆爵士捐贈的私人圖書館,英王喬治四世改建新館時又捐贈了大量書籍。這里是馬克思為他的不朽之作——《資本論》收集資料和寫作的主要場所,許多參觀者來尋找馬克思當年常坐的座位。 京都國立博物館是於明治中葉時期建造的法式文藝復興風格的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的本館(主樓)主要用於舉辦各種專題展覽。館內所藏大約1萬多件貴重文物,定期變換內容在新館舉辦常設展。
京都國立博物館的磚結構建築物本身,由於其特殊的歷史價值,還被列為日本的國家重要文物。
3. 世界十大著名博物館是怎麼排名的
故宮博物院(故宮)(The Palace Museum)
▪法國盧浮宮(Musee Louvre)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
▪奧地利盔甲博物館
▪德國森回根堡自然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The Vatican Museum)
▪紐約答大都會博物館
▪皇家馬來西亞三軍歷史博物館
▪倫敦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
4. 世界上有多少個博物館,最有名的前十位是
1.
盧浮來宮博物館
法國
2.
倫敦大英博自物館
英國
3.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美國
4.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俄羅斯
5.
森根堡自然博物館
德國
6.
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
7.
故宮博物院
中國
8.
京都國立博物館
日本
9.
盔甲博物館
奧地利
10
.皇家馬來西亞三軍歷史博物館
馬來西亞
5. 世界上著名的四大博物館
一.世界四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巴黎盧浮宮、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2.簡介: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由博物館和圖書館共同組成。博物館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布魯斯普斯大街,建築群圍繞的庭園中有著名的圓形大閱覽室,這里因留下眾多名人的足跡而聞名遐邇。現在館內保存最古老的建築是1823年至1828年間由羅勃-斯瑪克爵士所建的「皇帝圖書館」,用來收藏喬治四世捐獻的大批圖書。大英博物館主要收藏古代和中世紀文物,最重要的收藏是美術品,古代埃及陳列室是館內最精彩的部分。
盧浮宮
中世紀時,盧浮宮還只是位於塞納河畔的一座存放王室檔案和珍寶的城堡。1793年,銜接盧浮宮與杜伊勒里宮之間的「水滸畫廊」向公眾開放,自此盧浮宮變成了博物館。盧浮宮的收藏品多達40萬件,由古代埃及藝術、古代東方藝術、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藝術、中世紀文藝復興雕塑藝術、現代雕塑藝術、工藝美術及繪畫藝術等7個部分組成。其中,鎮館之寶有:斷臂美神——「米洛斯島的維納斯」雕像、無頭折臂但似欲乘風而去的「勝利女神」雕像、義大利畫家達-芬奇的稀世名畫《蒙娜麗莎》。 盧浮宮館藏雖豐,但慕名而來的觀眾卻難窺「其全真面目」。因為它的6個展館僅在星期一、三兩天基本全部開放,其餘4天輪流開放,星期日只開一半。而且目前的展品僅佔全部館藏的五分之三。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18世紀下半葉,葉卡捷琳娜二世把冬宮中的一部分房子撥出來專門收藏藝術珍品,並把珍藏這些東西的地方稱為艾爾米塔什。「艾爾米塔什」一詞源於法語,意為幽靜之地。現在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佔有五座大樓,有從古到今世界文化的270萬件藝術品,即使用正常的速度把400多個展廳走完,也得花4個多鍾頭。如果在每件展品前面停留1分鍾,每天按8小時計算,需要11年!
大都會博物館
博物館中收藏的五千年世界各國文化中,以埃及、希臘、羅馬及歐洲繪畫最為著名。埃及館有一整座高三層樓,佔地一英畝的埃及古跡--丹德神廟。這座神廟的真跡被搬到博物館內展出,場面蔚為壯觀。遠東館專門請來中國工匠模仿建造蘇州園林,所有的石材木料均從中國運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這座全美最重要的博物館,除了教育、推廣、研究和保存外,還請來行銷專家有系統地開發藝術商品,每年博物館的藝術禮品行銷全世界,為其增加了不少收入。聖誕節時館內的禮品店、書店跟百貨公司一樣人潮洶涌。
6. 世界十大博物館有哪些啊
第一名法國盧浮宮(Musee Louvre) 法國盧浮宮(Musee Louvre)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 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 詳細內容... 第二名倫敦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倫敦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在倫敦的魯塞爾大街上,面積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小,但展出面積也較故宮博物院為大。原來是私人捐贈的圖書館,1754年購買現址的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廈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古羅馬式大廈,...... 詳細內容... 第三名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 詳細內容... 第四名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 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 建在法蘭克福市的森根堡自然博物館是德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流博物館之一。 1763年,以德國著名的醫生和大慈善家森根堡先生的遺產建立了森根堡基金會,用來促進科學的發展。1815年,德國最偉大的詩人和文學家歌德回他的出生地法蘭克福探訪時參觀了森根堡基金會並首...... 詳細內容... 第五名奧地利盔甲博物館 奧地利盔甲博物館 格拉茨(Graz)市是現代奧地利的第二大都市,位於奧地利和匈牙利的邊境。該市在中世紀時是奧地利向南用兵的中框、轉運站和邊防重地,市區的Zeughaus(德語軍械庫之意)就是中世紀時奧地利對土耳其軍作戰用的武器庫。建築物本身是在1642年建成的,現仍藏有近3萬件以上的甲胄和冷兵器,...... 詳細內容... 第六名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The Vatican Museum) 梵蒂岡博物館的館址是世界上博物館中最早的,公元5世紀末就有了雛形。在16世紀與聖彼得大教堂同時擴建,總面積為5.5公頃,為故宮博物院的1/13,展出面積與故宮相仿。分12個博物館和5個藝術長廊,還包括屋頂花園。梵蒂岡博物館是歐洲宮廷式建築。裡面...... 詳細內容... 第七名京都國立博物館 京都國立博物館(Kyoto National Museum) 京都國立博物館是於明治中葉時期建造的法式文藝復興風格的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的本館(主樓)主要用於舉辦各種專題展覽。館內所藏大約1萬多件貴重文物,定期變換內容在新館舉辦常設展。 京都國立博物館的磚結構建築物本身,由於其特殊的歷史價值,...... 詳細內容... 第八名皇家馬來西亞三軍歷史博物館 皇家馬來西亞三軍歷史博物館 皇家馬來西亞三軍歷史博物館由數棟單層營房構成,共分五個不同主題的展示館,其中,一館為太平洋戰爭,二館為馬來亞內戰,三館為名將錄,四館為英雄榜,五館為聯合國維和行動。 一館是博物館的精華所在,入口處外有兩座小亭,一座裡面放著一輛二戰時英軍所用的通用裝甲偵察車。另一座則...... 詳細內容... 第九名故宮博物院(故宮) 故宮博物院(故宮)(The Palace Museum) 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成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 故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宮殿建築9000多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詳細內容... 第十名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Hermitage Museum) 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的皇宮,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 詳細內容...
7. 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都有哪些
一、法國巴黎盧浮宮
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同時,盧浮宮也是法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王宮。
館藏著名文物:《米洛的維也斯》、《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和《蒙娜麗莎》
二、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
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館藏著名文物:埃及羅塞塔石碑、女史箴圖和亞尼的死者之書。
三、中國國家博物館
專門為中國藝術和歷史而建的,收藏了100多萬件文物,博物館里的許多藝術品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
館藏著名文物: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九龍九鳳冠。
四、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共收藏有300萬件展品。現在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館。
館藏著名文物:《華盛頓橫渡特拉華河》、德加的《舞蹈教室》、《神奈川沖浪圖》
五、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
冬宮落座在聖彼得堡宮殿廣場上,原為俄國沙皇的皇宮。現在一般稱為艾爾米塔什國立美術館
館藏著名文物:倫勃朗的《浪子回頭》,烏冬的伏爾泰坐像、達芬奇的《柏諾瓦的聖母》
六、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館
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
館藏著名文物:《清明上河圖》、西晉陸機的《平復帖》、青玉雲龍紋爐
8. 國際上有哪些著名的歷史,文藝等博物館
世界十大博物館
第一名:法國盧浮宮(Musee Louvre)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
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於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託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個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
繼「賢王查理」建設了重要的圖書館而聲名遠播之後,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又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里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崙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徵用的藝術貢品了。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盧浮宮是一座真正的迷宮,尤其對於一名外國人而言,想在宮中確定自己的位置是非常困難的。這座龐大的宮殿里收藏了無數的藝術珍品,包括大量來自東方的藝術品。其中最著名三件作品有斷臂的:「維納斯」,沒有頭的「勝利女神」,「蒙娜麗莎」進入凡爾塞宮的人們都會首先看到路易十四躍馬揚威的銅像。宮內共計500多間的大殿小廳被油畫、壁畫、天頂畫裝飾著,這些畫作均出自名家之手。宮里還有在大批的雕塑,其藝術氛圍絲毫不遜於盧浮宮。
第二名:大英博物館在倫敦的魯塞爾大街上,面積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小,但展出面積也較故宮博物院為大。原來是私人捐贈的圖書館,1754年購買現址的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廈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古羅馬式大廈,並捐贈了許多皇家藏品,成為今天的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可謂廣博,堪稱一座世界歷史博物館。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希臘的石雕,印度的寶石戒指,巴比倫的銀器,中國的瓷器琳琅滿目。比馬王堆女屍還早上千年的古屍也有幾具,但不是英國的,而是埃及的,十幾具展出的木乃伊還僅僅是館藏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稱埃及本土以外之最。
尤其是埃及最珍貴的文物,4000年前在正反面分別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臘文的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館中。這是世界唯一的一塊,並據此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稱鎮館之寶。
由於大英博物館建得較早,它的外形和布局已成為博物館的標准模式,後來者競相效法。其中兩部分展品格外吸引我,一是中國磁器,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印度寶石戒指也十分引人注目,火紅、海藍、石榴紅、祖母綠各色俱全,菱形、球形、卵形、異形大小不一,真是巧奪天工。
大英博物館還以其圖書館著名,因為大英博物館的起源就是漢斯·斯隆爵士捐贈的私人圖書館,英王喬治四世改建新館時又捐贈了大量書籍。這里是馬克思為他的不朽之作——《資本論》收集資料和寫作的主要場所,許多參觀者來尋找馬克思當年常坐的座位。
第三名: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
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境幽雅。然而,在建築上沒有體現出美國人的創造性,高台階、大廊柱,與任何一座標准博物館一樣刻板、單調。但展出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
我國的蘇州園林也被仿建在博物館的主樓二層的北廳之中,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1981年9月才由我國蘇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軒十分吸引觀眾,不時聽到遊客問:「中國花園在哪裡?」為了避免擁擠,規定了專門路線入園,由定時電梯控制人數。園中飛檐、雕梁、魚池、涼亭,室內對聯、撣瓶、八仙桌、太師椅一應俱全。一些美國遊客坐在涼亭里閉目養神,宛如中國的墨客騷人,甚至搖頭晃腦的姿勢也帶上了「中國味」,十分可笑。
被認為科學技術最發達的美國,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濃厚興趣,實在發人深思。可能由於美國歷史很短,博物館的主辦者不滿足於單件展品的陳列,而是充分利用雄厚的財力,製造一些風格迥異的環境來讓人懷古。除明軒外,還按時間和國別布置了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從14至18世紀的室內陳設。盡管都是一樣的富麗堂皇,但法國式的畫頂、英國式的壁爐和西班牙式的傢具還是刻上了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
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面積極大,在藝術上卻難稱登峰造極。最明顯的特點是:藝術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法國大雕塑家羅丹作品的復製件展覽。美國人對法國文化的崇拜是出人意料的,在美國,不止一次有人對我說:「您會講法語,您是真正的高級知識分子。」
第四名: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
建在法蘭克福市的森根堡自然博物館是德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流博物館之一。
1763年,以德國著名的醫生和大慈善家森根堡先生的遺產建立了森根堡基金會,用來促進科學的發展。1815年,德國最偉大的詩人和文學家歌德回他的出生地法蘭克福探訪時參觀了森根堡基金會並首先提出創建森根堡自然協會的倡議。1817年11月22日,法蘭克福的17位自由公民自發地組成了民間性的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靠私人的捐款開展起各種活動。1818年,協會開始籌建博物館。貝特曼先生在這一年一次就捐贈了3000古爾盾金幣,並在隨後的年代中每年都向協會捐贈相當數量的款項。1883年,包什先生將高達80萬馬克的遺產捐贈給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使其在很多年裡獲得了工作保障。此外,還有許多人向森根堡博物館捐贈了許多稀世珍貴的私人收藏品作為展品。
在創始後的100多年裡,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的工作人員都是自願組成的。直到1901年,才有1人開始得到政府津貼;到1950年,領政府工資的工作人員也才只有10人。森根堡博物館的發展與所有這些工作人員對自然科學的執著熱愛和無私奉獻是密不可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遭受了嚴重的創傷,許多城市被炸成了廢墟,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的10幾位會員自發地將博物館的藏品轉移隱蔽起來,最終使100多年來收集的館藏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避免了被戰爭破壞。
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創始之初只有17名會員,現在,會員人數已經發展到了4500人,此外還有大量的通訊會員和榮譽會員,其中包括歌德、達爾文、居維葉、黑格爾等許多世界著名的詩人、科學家和哲學家。最另他們驕傲的是,魏格納關於大陸漂移學說的第一個學術報告就是在森根堡自然博物館里作的。大陸漂移學說對地質學界的革命性作用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物理學界中的重要作用一樣具有深遠的影響。
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從世界各地收集的動植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和礦物岩石標本有數百萬件,許多館藏都是稀世之寶。其中的古生物展品非常豐富,包括各種古魚類、恐龍、魚龍、翼龍、始祖鳥和哺乳動物等各種門類。博物館中的陳列也非常講究,例如其中的象類展廳,以各種古象的臼齒化石為實證反映了象類的起源與演化關系,然後以這些象類化石為依據形象地繪制出象類在整個地球上發展、散布和演化的過程圖,給觀眾以直觀的印象,最後,將幾種大象的骨架和同等大小的復原模型與現代鯨魚的巨大骨架陳列在一起,使觀眾感受到生物界大千世界裡各種生物「萬類霜天競自由」般的奇異。
森根堡自然博物館不僅僅將自身的展覽設計和實施得完美無瑕,而且還設立了專門的博物館教育計劃,德國中、小學生到博物館里來接受自然科學教育已經成了必修課之一。在這里,學生不僅參觀,還要回答參觀試卷上提出的各種問題作為成績考核。具1989年的統計,這一年來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參觀的觀眾人數達30萬,其中45%是成年人,55%是中小學生。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已經成了一所自然科學的啟蒙大學校。
第五名:奧地利盔甲博物館
格拉茨(Graz)市是現代奧地利的第二大都市,位於奧地利和匈牙利的邊境。該市在中世紀時是奧地利向南用兵的中框、轉運站和邊防重地,市區的Zeughaus(德語軍械庫之意)就是中世紀時奧地利對土耳其軍作戰用的武器庫。建築物本身是在1642年建成的,現仍藏有近3萬件以上的甲胄和冷兵器,是一所規模相當大的中世紀武器和甲胄的博物館。
火器展覽
館內第一層主要是存放各式輕重火器、一些步兵用的黑色鐵制胸甲和輕騎兵用的甲胄。此層樓內大量存放的各式火槍包括了火繩槍、燧發槍、輪發發火機槍等。
火繩槍最早於15世紀初出現於歐洲,早期是發射石彈,後來改發射圖形的鉛彈或鐵彈,是一種從槍口用木製通條裝填彈葯、再用火繩點火發射的火槍,這種火槍的口徑通常在23毫米以內,重8至10公斤,彈丸重約9克,射程則在150至250米之間。
燧發槍於17世紀未開始出現。和火繩槍相比,燧發槍用燧石槍機點燃裝葯,發射速度較快,口徑小、重量輕且後座力小,燧發槍口徑約在20毫米以下,帶刺刀時全重5至5.5公斤,彈丸重32克,燧石槍機上的火鐮同時又是火門的蓋,槍托的彎曲度較大,便於瞄準和提高射擊精度。
甲胄陳列
第二層和第三層存放步兵、輕騎兵和重裝騎兵的甲胄。甲胄主要是由胸甲、頭盔、葉片甲、金甲、臉甲和頸甲組成。胸甲可保護士兵的胸、背免受冷兵器和火器的殺傷,以胸板和背板組成,上面用環扣和較鏈連接,下面用皮帶系緊。胸甲有時有壓制的花紋或鑲嵌著飾物,但通常只有軍官和貴族的階級才有特權在胸甲上雕刻花紋,而且花紋和飾物多寡皆按階級而定。胸甲重量約在6至10公斤之間,厚1至3毫米。
冷兵器展示
第四層主要是存放冷兵器,除了其中一部分冷兵器是來自歷次戰役中土耳軍遺留在戰場上的戰利品外,其餘均是奧地利產的冷兵器。
冷兵器一般構造都很簡單,通常用於白刃戰斗。按其使用特點,可分為打擊兵器,例如狼牙棒、流星錘;刺殺兵器,例如劍、長矛、長槍、刺刀等;砍劈兵器,例如戰斧、鉞、鐮等;以及兩用刺劈或劈剌兵器例如軍刀、戟、馬刀等。
第六名: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的館址是世界上博物館中最早的,公元5世紀末就有了雛形。在16世紀與聖彼得大教堂同時擴建,總面積為5.5公頃,為故宮博物院的1/13,展出面積與故宮相仿。分12個博物館和5個藝術長廊,還包括屋頂花園。梵蒂岡博物館是歐洲宮廷式建築。裡面連成一體,九曲十折,幽深莫測。落地高窗,採光很好,延綿不斷的畫頂、漆壁雖然極盡富麗堂皇之能事,卻給人不無憋悶的感覺。梵蒂岡博物館像故宮一樣分為A、B、C、D路,脈絡清楚,對初游者十分方便。屋頂花園是梵蒂岡博物館一絕,不但佔地面積很大,而且繁花似錦,一掃博物館的沉悶氣氛。走累了,還可上到開闊寬敞的屋頂花園,環視整個羅馬,賞心悅目。
就搜集寶物而言,梵蒂岡博物館可謂豐富多彩,羅馬教廷藉助遍布世界的天主教堂,搜羅了各地的寶物,其力量之大不亞於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所不同的是:教廷更感興趣的不是文物而是寶物。位於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受到古羅馬藝術傳統的深遠影響,雕塑的收集堪稱一絕。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采各異,在沒有人體解剖學的紀元前,藝術家的手不僅賦予冰冷的大理石以人形,還賦予了它生命的情與力以及無以言表的思想,令人無不嘆服。館中另有一室,集中了獅、虎、象、蛇等幾十種動物的石雕,宛如一個石頭動物園,別有風味。
西斯廷小教堂和拉斐爾畫室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畫聖就有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兩聖把近10年時間貢獻給了梵蒂岡博物館,所以被西方稱為現代化源泉的文藝復興的收藏,梵蒂岡堪稱世界一絕了。其中西斯廷小教堂里世界名作穹頂畫《創世紀》、巨幅壁畫《最後的審判》都以宗教故事為主題,出自一代巨匠米開朗基羅一人之手筆。而拉斐爾則於1508—1518年為梵蒂岡做壁畫10年,建立了他的畫室,總稱為《教權的建立和鞏固》,其中希臘哲人的《辯論會》和描述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大數學家歐幾里得的《雅典學院》堪稱極品。
令人感嘆的是拉斐爾組畫的題目是《教權的建立和鞏固》,但他以復興古希臘藝術的內容和手法,表現了古希臘人講科學、允許不同意見發表的百花齊放精神,反而從根基上摧垮了教權,真是最大的諷刺。看來先進科學和文化的方向是任何權力都難以阻擋的,規定了宣揚教權的創作題目,卻限制不住其表現方法,反而促進了對教權抑殺創造性的懷疑,真是螳臂當車,傳為千古笑柄。
本以為羅馬、梵蒂岡的雕塑已嘆為觀止,而到了佛羅倫薩就只好再「嘆」了。究竟是羅馬的雕塑「最」好,還是佛羅倫薩的「最」好呢?究竟是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最」好?還是皮歐菲迪的雕塑「最」好呢?
第七名:京都國立博物館
京都國立博物館是於明治中葉時期建造的法式文藝復興風格的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的本館(主樓)主要用於舉辦各種專題展覽。館內所藏大約1萬多件貴重文物,定期變換內容在新館舉辦常設展。
京都國立博物館的磚結構建築物本身,由於其特殊的歷史價值,還被列為日本的國家重要文物。
第八名:皇家馬來西亞三軍歷史博物館
皇家馬來西亞三軍歷史博物館由數棟單層營房構成,共分五個不同主題的展示館,其中,一館為太平洋戰爭,二館為馬來亞內戰,三館為名將錄,四館為英雄榜,五館為聯合國維和行動。
一館是博物館的精華所在,入口處外有兩座小亭,一座裡面放著一輛二戰時英軍所用的通用裝甲偵察車。另一座則放著馬來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