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想知道歷史上有關陳國的歷史!
陳,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本為媯姓。舜後裔,建國君主陳胡公本名媯滿,據胙土命氏的慣例稱陳氏,遂名陳滿,字少湯。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附近),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公元前479年,楚國滅陳。
陳國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陳胡公 陳滿
陳申公 陳犀侯
陳相公 陳皋羊
陳孝公 陳突
陳慎公 陳圉戎
陳幽公 陳寧 在位23年
陳厘公 陳孝 在位36年
陳武公 陳靈 在位15年
陳夷公 陳說 在位3年
陳平公 陳燮 在位23年
陳文公 陳圉 前754年~前745年 在位10年
陳桓公 陳鮑 前744年~前707年 在位38年
陳厲公 陳佗 前706年~前700年 在位7年
陳利公 陳躍 前700年 在位5月
陳庄公 陳林 前699年~前693年 在位7年
陳宣公 陳杵臼 前692年~前648年 在位45年
陳穆公 陳款 前647年~前632年 在位16年
陳共公 陳朔 前631年~前614年 在位18年
陳靈公 陳平國 前613年~前599年 在位15年
陳成公 陳午 前598年~前569年 在位30年
陳哀公 媯弱 前568年~前534年 在位35年
陳惠公 陳吳 前533年~前506年 在位28年
陳懷公 陳柳 前505年~前502年 在位4年
陳愍公 陳越 前501年~前479年 在位23年
陳國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列國的重要國家之一。其統治區域主要在豫東周口一帶,存國時間近千年。現將陳國的歷史淵源做一簡單考證和介紹。
陳乃原始部落的名稱,最早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鄖」。放鄖即帝堯陶唐氏,帝嚳是黃帝曾孫。陳部落是黃帝時代大的原始部落之一。與黃帝的姬姓部落互相聯姻,是構成黃帝部族兩大支系之一。黃帝族起於姬水,即今陝甘之交的岐山一帶,陳部落的起源也當在附近。陳部落跟隨黃帝部落四處征戰,最後統一了黃河流域。陳部落也隨著黃帝族東遷於中原肥沃的平原,最後落腳於東夷族屬的太昊部落舊地宛丘(即今淮陽)。陳部落東遷後,由游牧生活走向定居生活。夏商時期,陳部落一直在豫東一帶活動,也曾建立小的國家,分別臣屬於夏、商。商代晚期,周武王滅商前夕,派大軍攻取商紂王的兩個屬國-靡、陳。周武王的軍隊集中於陳,打敗商紂王的屬國軍隊,奪取了陳地,切斷了商朝同淮河流域贏、偃姓諸國的援軍,為滅商創造了有利條件。
陳氏陳國
媯姓陳國的建立,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商湯封虞遂於陳,如《世本》宋忠註:「虞思之後,箕伯直柄中衰,殷湯封遂於陳,以為舜後是也。」一種說是虞思之後遏父之子媯滿,《史記》、《左傳》均主此說。但據周武王滅商前曾在陳集會,這陳當系商湯所封有虞氏帝舜之後一虞遂於此,而虞遂的一支嫡裔則封於遂國,在今山東寧陽縣西北,後為齊所滅。另一支裔則封於陳,因親商,被周武王所滅。而虞遂的一支裔孫遏父,因他曾投靠周國,擔任陶正之官。帝舜是上古時著名的制陶專家,他的子孫也繼承這種技術,擅長於制陶,正因遏父給周國立下了大功,周文王便將長女大姬嫁給遏父之子媯滿。周武王便另封媯滿於陳,以奉舜帝之祀。所以,《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之產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後,以備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諸侯。」媯滿即陳胡公,是西周所封陳國的第一代國王。
正因陳胡公封於陳,與原來的陳部落關系密切,故也自認為是黃帝之後。今陳胡公墓在淮陽縣柳湖旁,城壕水注嚙其址,見有鐵錮之,俗稱鐵墓。陳本侯爵,此稱為公,乃春秋通例。
陳都宛丘在今淮陽縣東三里,城為方形,周九里十三丈,高二丈四尺,四門,門皆三重,四門,門皆三重,繞城有土築外郭一道,即護城堤,高丈許以防水患。《路史·國名紀丁》、《元豐九域州》記載是陳胡公所築。以後為鄭子產修築,楚惠王又再修建,城臨蔡水,周圍三十里,漢後修。東漢章和二年為陳國,北魏為陳郡,隋為陳州。
《詩經》所載的宛丘,即今平糧台,也叫貯糧台。《淮陽縣志》說:「俗呼糧冢,高二丈,大一頃,有四門,林木郁然。在城東八里。」
宛丘「城東北三十里猶有犧城」,為伏羲氏、神農氏所都。城西北三里許有太昊陵,即伏羲墓,周五頃余,俗呼人主墳。墓周產蓍草,高至數尺,前有石碑,刊「太昊伏羲墓」。墓臨蔡水,唐太宗頒詔「禁民芻牧」,宋太祖詔立陵廟。原佔地八百七十五畝。太昊陵高二十米,周長一百五十米,陵前有八卦台。城內發現春秋時代的陶片和筒瓦、板瓦及古城牆分土層,都可證明陳城起源於春秋之前,為陳國始築無疑。
陳國文化遺存
周口現轄八縣二市,大部分為古陳之地。其淳厚民風和尊文重教之習俗,得益於陳國豐厚文化的浸潤。目前,在周口市發現的陳國文化遺存並不是很多,現簡介如下:
陳故城。位於今淮陽城關一帶,《水經·曾水注》:「
『貳』 陳國滅亡的時間
時間:二十四年(前478年),夏季七月,楚國派兵北伐,殺死陳湣公,消滅了陳國。
陳國,中版國歷史上西周至春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媯姓,是帝舜的後代。陳權國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列國的重要國家之一。其統治區域主要在豫東周口一帶,存國時間近千年。
西周初所封諸侯國面積有大有小,國君爵位也有高有低。按歷史記載,其時的爵位分五級,有公、侯、伯、子、男,但所封各國君主統稱諸侯。五級之下,又有第六級的附屬國,它們的土地面積更小些,一般隸屬於鄰近較大的封國。陳胡公被封的爵位是侯爵,其版圖和公國一樣。
『叄』 秦國滅亡陳國在歷史上誠在多少年
陳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8年),出土金文資料作敶。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周朝諸侯國回,媯姓,虞舜後裔。答
上三代,有滅國不絕祀,延續古代賢君世系的習慣。武王滅商後,將長女太姬(大姬)嫁給了從商投降後,擔任周文王陶正一職的遏父之子媯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
陳國始建都於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鎮),媯滿史稱胡公滿、媯陳公或陳胡公。後遷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是今天的河南東部和安徽西北部一部分。
從公元前1046年媯滿受封起,至公元前478年陳湣公被楚惠王所殺為止,陳國共歷25世,起延續568年,中間經歷過兩次亡國,和兩次復國。
陳國亡後,陳國公子陳完(陳厲公媯躍之子)為齊國大夫,其後裔改陳氏為田氏。於公元前386年,代齊國呂氏姜齊為田齊,史稱田氏代齊,亦稱陳氏代齊。
『肆』 陳國的歷史淵源
陳國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列國的重要國家之一。其統治區域主要在豫東周口一帶,存國時間近千年。現將陳國的歷史淵源做一簡單考證和介紹。
陳國乃原始部落的名稱,最早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鄖」。放鄖即陶唐氏帝堯,帝嚳是黃帝曾孫。陳部落是黃帝時代大的原始部落之一。與黃帝的姬姓部落互相聯姻,是構成黃帝部族兩大支系之一。黃帝族起於姬水,即今陝甘之交的岐山一帶,陳部落的起源也當在附近。陳部落跟隨黃帝部落四處征戰,最後統一了黃河流域。陳部落也隨著黃帝族東遷於中原肥沃的平原,最後落腳於東夷族屬的太昊部落舊地宛丘(即今淮陽)。陳部落東遷後,由游牧生活走向定居生活。夏商時期,陳部落一直在豫東一帶活動,也曾建立小的國家,分別臣屬於夏、商。商代晚期,周武王滅商前夕,派大軍攻取商紂的兩個屬國——靡、陳。奪取陳地,切斷商朝同淮河流域嬴、偃姓諸國的援軍,為滅商創造有利條件。 媯姓陳國的建立,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商湯封虞遂於陳,如《世本》宋忠註:「虞思之後,箕伯直柄中衰,殷湯封遂於陳,以為舜後是也。」一種說是虞思之後遏父之子滿,《史記》、《左傳》均主此說。但據周武王滅商前曾在陳集會,這陳當系商湯所封有虞氏帝舜之後一虞遂於此,而虞遂的一支嫡裔則封於遂國,在今山東寧陽縣西北,後為齊所滅。另一支裔則封於陳,因親商,被周武王所滅。而虞遂的一支裔孫遏父,因他曾投靠周國,擔任陶正之官。帝舜是上古時著名的制陶專家,他的子孫也繼承這種技術,擅長於制陶,正因遏父給周國立下了大功,周武王便將長女大姬嫁給遏父之子滿。《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子產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後,以備三恪,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侯。媯滿即陳胡公是陳國的首位國君。
正因陳胡公封於陳,與原來的陳部落關系密切,故也自認為是黃帝之後。今陳胡公墓在淮陽縣柳湖旁,城壕水注嚙其址,見有鐵錮之,俗稱鐵墓。陳本侯爵,稱公乃春秋通例。 陳桓公去世後,政局不穩,親鄭的公子陳佗趁國人暴動的機會,在鄭國的扶持下自立為君,他在位僅8個月就蔡人所殺。桓公的兒子躍再被鄭蔡兩國立為國君,為陳厲公,卒後君位由弟弟林接任。林就是陳庄公,庄公在位七年而卒,由幼弟杵臼繼位,是為宣公,陳國的局勢在這時才趨於平穩。
陳宣公時,齊國的齊桓公已經稱霸,陳國多次參加齊桓公主持的諸侯會盟。陳與齊、魯強國關系和諧。後來,宣公殺太子禦寇而改立寵姬之子款,導致國內混亂。厲公的兒子公子完與太子禦寇交好,為避禍而出奔到齊國,齊桓公對他禮遇有加,想任其為卿,但被拒絕,於是改任為工正。
齊桓公之後,楚國加快北上爭霸的步伐。前637年楚伐陳國,陳被迫依從強楚。後曾跟隨楚國圍宋,攻晉。城濮之戰後,晉國興盛,楚國受挫,陳國又依附於晉。陳國夾在晉、楚之間艱難的生存,時常遭受侵犯。而因地理位置更靠近楚國,陳親楚的傾向較為明顯。
陳靈公在位期間,和大夫孔寧、儀行父都與夏姬通姦,後遭致夏姬之子夏征舒的刺殺,陳國再次出現內亂。楚莊王借機伐陳,殺夏征舒,並想將陳置以為縣,但被申叔時勸阻。於是迎立流亡在晉國的陳靈公的太子午,這就是陳成公。成公的即位,鄭、晉兩國了也都有所助力。
陳成公三十年(公元前568年),陳國背楚盟約。楚共王便於第二年攻打陳國,後因成公去世,而回師。再於哀公三年(公元前566年)興兵圍陳。哀公晚年寵愛寵妾所生的公子留,並將他交給弟弟司徒招照顧。後來司徒招乘哀公生病,殺太子偃師,哀公獲悉後自縊身亡,司徒招便立公子留為君,陳國再次發生內亂。楚靈王借機令弟弟公子棄疾攻陳,陳君留逃往鄭國。陳又亡於楚國之手,其地被置為縣,穿封戌為縣公。
陳國歷經三次內亂和亡國之禍,國勢日趨衰敗。前529年,公子棄疾發動政變推翻楚靈王自立,是為楚平王。平王初立,為籠絡人心,和緩和被靈王破壞的諸侯國間的關系,便使陳復國,立故太子偃師的兒子吳為陳侯,是為惠公。惠公距陳亡之時已有五年的空白,為了填補空位期,便以哀公去世的第二年(公元前533年)為惠公元年。
陳懷公元年(公元前505年),懷公正式即位。此時的吳國已經強大,在此前的一年,曾攻破楚都郢,楚幾乎亡國。吳召懷公入吳,懷公有意借機滅吳,但被國人反對,只好稱病未去。四年之後,吳王闔閭又召他入吳,懷公在壓力之下只得赴吳,結果被扣留,最終客死吳國。其子越被國人立為湣公。 《左傳·庄公二十二年》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陳厲公媯躍的兒子公子完年少的時候,周朝的太史拿著《周易》見厲公,厲公要他給兒子占卜,得到「《觀》之《否》」。太史解釋說這孩子將要代陳享有國家,但不在本國。也不是他這一代人,而是在其子孫那一輩。而被他的子孫取代的那個國家,將會是一個姜姓國。然而事物不可能兩全其美,要等到陳國衰亡後,他的子孫才會昌盛。
公子完和陳宣公的太子禦寇交好。宣公殺太子後,公子完逃往齊國,並受到齊桓公的賞識,任工正一職。等到齊景公時,公子完(陳敬仲)的後代陳無宇(陳桓子)以大斗出、小斗收等手段極力拉攏平民和失勢的公族,使得民心所向。齊國重臣晏嬰便認為陳的先祖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和先君胡公、大姬已經來到齊國,接受祭祀了。齊國將要成為陳氏的了。
在陳無宇之孫陳恆(陳成子)之時,「盡誅鮑、晏、監止及公族之強者」,並將大量領地劃為自己的封邑,使得封地面積已超過國君的地盤。而在公子完第十世孫陳和(田齊太公)之時,將齊康公流放於海上,公室只剩一座城邑。終於在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列陳和為諸侯,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伍』 陳國建立之滅亡
陳國陳,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本媯(漢語拼音 guī 讀如「歸」)姓,媯姓出自姬姓,黃帝後代。 帝舜是帝顓頊的後代,娶帝堯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後代媯滿娶周武王長女太姬,公元前1045年受封於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附近),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根據胙土命氏的規定,稱陳氏,遂為陳滿,生於殷紂王九年十月十五日(公元前1067年),在位60年,薨於公元前986年正月十五日,謚胡公,王莽稱帝時追封為陳胡王。 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 春秋早期,陳桓公有寵於王,鄭庄公小霸中原,不敬王室,陳國還參加宋、蔡、衛等國的伐鄭,有一定的實力和影響。陳桓公死後,陳國內亂,陳宣公時才趨於平穩。這時期,齊國稱霸,陳國多次參加齊桓公主持的諸侯會盟。陳與齊、魯強國關系和諧。齊桓公之後,楚國加快北上爭霸的步伐。前637年楚伐陳國,陳被迫依從強楚。後曾跟隨楚國圍宋、攻晉。城濮之戰後,晉國興盛,楚國受挫,陳國又依附於晉。陳國夾在晉、楚之間艱難的生存,時常遭受侵犯。陳國歷經三次內亂和亡國之禍,國勢日趨衰敗。前599年,因為陳靈公與同宗公孫夏御叔之妻夏姬通姦,且侮辱夏姬之子夏征舒,夏征舒發動叛亂,殺掉陳靈公,自立為陳侯,楚莊王遂出征陳國,殺夏征舒,立公子午為陳君。前534年,陳國因爭立而內亂,楚靈王使公子棄疾滅陳為縣。前529年,楚平王奪得王位後,為籠絡人心,再次使陳復國。前478年,依附於吳的陳國,在楚國公孫朝率領的楚師攻伐下,前478年終於亡國,共568年。 [註:陳宣公---公子少西(字子夏)---公孫御叔---夏征舒(字子南,又稱夏南)]
『陸』 歷史上哪個時代有個陳國都有個哪些國君
春秋時代有個陳國。
陳,出土金文資料作敶。是中國歷史上西周至春秋時代的諸侯國,國君媯姓陳氏,是虞舜後裔。建國君主為擔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職(也就是掌管製作陶器的官)的虞閼父(又稱遏父)之子滿,史稱陳胡公,為陳氏與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太姬嫁給他,備以三恪,奉祀虞帝。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25世,延續500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陳公子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南北朝時期,南朝有個陳朝。(公元557—589年)
公元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陳,是為陳武帝。此時,中國南方經過了多年的戰亂,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便註定是短命的。陳武帝與其繼承者文帝、宣帝先後消滅了王僧辯、王僧智等反對勢力,又在建康附近打敗北齊軍。陳朝疆域以太建(569~582)時為最廣。太建五年伐北齊,得和、南司、衡、巴、羅、定、揚、霍、合、江、西楚、東廣、淮、涇、南譙、東豫、光、建、譙、仁、潼、安、朔、青、冀等州,不僅恢復了淮南故土,而且也恢復了淮北的部分州縣。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陳的統治,但畢竟由於國力衰微。中國歷史上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僅南朝陳一家。公元五八三年,陳宣帝卒。其子後主陳叔寶即位,此時北方已被隋朝統一,全國的統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楊堅滅陳,結束了中國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柒』 關於陳姓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陳勝(?-前208),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字涉,陽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為人佣耕。秦二世元年七月,與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發動戍卒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當義軍進據陳縣(今河南淮陽)時自立為王,國號張楚,任命吳廣為假王,率軍西擊滎陽,命武臣、張耳、陳余北攻趙地,鄧宗南征九江,周市奪取魏地。後周文戰敗,秦將章邯以優勢兵力反撲,圍攻陳縣。陳勝應戰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賈殺害。
陳平(?-前178),西漢王朝開國功臣。陽武(今河南原陽)人。少時家貧,好黃老之術。陳勝起義,他投魏王咎,為太僕。後從項羽入關,任都尉。旋歸劉邦,任護軍都尉,建議用反間計使項羽去謀士范增,並以爵位籠絡大將韓信,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曲逆侯。惠帝、因呂時任丞相,以呂氏專權,不治事。呂後死,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劉恆,是為文帝,為丞相。
陳寔(104-187),東漢穎川許縣(今河南許昌東)人,字仲弓。初為縣吏,曾入太學就讀。後任太丘長。黨錮之禍起,被連,餘人多逃亡,他說:「吾不就獄,眾無所恃。」自請囚禁。黨禁解,大將軍何進、司徒袁隗招辟,皆辭不就。
陳琳(?-217),漢末文學家。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從袁紹,後歸曹操,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陳琳詩、文、賦兼善。詩歌今存4首,代表作《飲馬長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漢樂府之作。散文以表章書檄最有影響,代表作《為袁紹檄豫州文》,是一篇為袁紹聲討曹操的檄文。辭賦有《武軍賦》、《神武賦》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
陳群(?-236),三國時魏國大臣。字長文。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人。初任劉備別駕,後投奔曹操,徵召為司空西曹掾屬。魏建國後,遷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為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後為鎮軍大將軍,與曹休、曹真、司馬懿並列為四大將軍。不久又授以司空,錄尚書事。他創立的九品中正制,將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報政府,按等選用,後逐漸演變為士族壟斷政權的工具。
陳壽(233-297),西晉史學家。又作長壽,字承祚。蜀國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時好學。仕蜀時為散騎黃門侍郎。入晉後,司空張華愛其才,薦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補陽平令,後歷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晉滅吳後,他廣泛收集三國時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國志》,分成三書,即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條分縷析,平行敘述,在斷代史中別創一格。後人推重他的史學和文筆,把《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列,稱為四史。他還著有《古國志》、《益部耆舊傳》,編有《蜀相諸葛亮集》等。
陳霸先(503-559),南朝陳創建者。陳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東)人。出身小吏,喜讀兵書,長於軍事。太清三年(548)在始興(今廣東韶關)起兵,受湘東王蕭繹節制,與王僧辯會師討滅侯景,進位司空,領揚州刺史,鎮京口。承聖三年,西魏陷江陵,殺梁元帝,他與王僧辯迎立蕭方智為梁王。四年,王僧辯又納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帝。他起兵襲殺王僧辯,擁蕭方智為帝,並擊敗北齊軍,進爵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國號陳,改元永定。
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少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後重視,授麟台正字。後遷右拾遺。曾因「逆黨」反對武後而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38歲辭官還鄉,後被縣令段簡迫害冤死獄中。於詩標舉漢魏風骨,是唐詩革新的前驅者,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有《陳伯玉集》。
陳摶(?-989),北宋初道士。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讀經史百家之言,兼通醫理、佛學,明天文地理。後唐長興年間,舉進士不第,遂不求仕祿,以山水為樂,隱居武當山九室岩,專習胎息服氣,辟穀導引內養靜功。所傳「五龍盤體睡修功」,尤為著稱,後有《睡功圖》傳於世。著述有《無極圖》、《先天圖》、《九室指玄篇》、《易龍圖》、《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赤松子八誡錄》、《陰真君還丹歌注》、《人倫風鑒》等。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出身漁家,曾為縣吏。參加徐壽輝紅巾軍,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九年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國號大漢,改元大義。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陽湖中流矢身亡。
『捌』 南北朝 陳國歷史
南朝陳是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公元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陳朝,是為陳武帝。此時,中國南方經過了多年的戰亂,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註定是短命的。
陳武帝與其繼承者文帝、宣帝先後消滅了王僧辯、王僧智等反對勢力,又在建康附近打敗北齊軍,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陳的統治。
但畢竟由於國力衰微,北朝趁虛而入占據大片土地,陳的統治被局限於長江以南,宜昌以東的地方。公元583年,陳宣帝卒。
其子後主陳叔寶即位,此時北方已被隋朝統一,全國的統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派晉王楊廣滅陳,結束了中國西晉以來(317年——589年)的分裂局面。
(8)陳國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南朝陳疆域人口:
南朝自南朝梁侯景之亂後,北齊佔領江北淮南之地,西魏佔領漢中巴蜀。西魏又受蕭詧之託,率軍奪下南朝梁江陵以北之地,建立附庸國西梁。
南朝陳成立後國土不多,至569年開始陸續收復淮南及部份淮北之地,並且一度奪下北齊長江以北之地(573年—577年)。到陳末時受北周入侵使得國土減少,僅剩長江以南至交廣地區。
在東晉南朝五個朝代中,陳的人口最少,《隋志·總序》稱陳僅有「戶六十萬」。《通典·歷代盛衰戶口》也稱:「戶六十萬。」
可見杜佑認為陳有戶六十萬是在宣帝時。至陳後主亡國時(589),僅剩「戶五十萬,口二百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朝陳
『玖』 三國演義有那些歷史事件是假的
你問的是三國演義嗎?那是一部小說,大部分是虛構的,有小部分是藉助歷史真事,把它用跨張的手法寫出來的。
『拾』 中國歷史上有陳國嗎
中國歷史上有陳國復。
陳朝制(557年-589年),史稱南陳,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霸先代梁所建立的,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地區。南陳建立時已出現南弱北強的局面,南陳剛建立時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
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成功擊退北兵,情況有所好轉,又經過世祖陳蒨勵精圖治,使被侯景之亂破壞的南方經濟民生得到恢復,國勢復振。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陳宣帝趁機北伐,收復淮南故土,宣帝死後,陳叔寶繼位,後主昏庸,導致南陳滅亡。
陳朝的首都建康為重要的文化、政治中心,吸引東南亞、印度的商人及僧侶前來參觀,建康城極為宏偉,規模龐大,又有很好的軍事儲備。南陳皇室對佛教極為感興趣,因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稱。最終被隋朝攻破,夷為平地,留下石頭城,設為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