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日本歷史知識

日本歷史知識

發布時間:2021-02-24 01:06:51

① 日本歷史朝代順序是怎樣的

1、繩文時代(約前10000年~約前300年)

日本最原始的時代。人們住洞穴、逐漸發展成部落,過著採集、捕魚、狩獵生活。繩文是指出土的當時的繩文陶器,是那個時期的標志

2、彌生時代(前3世紀~3世紀)

標志是彌生陶器的出現。受到中國文化影響,開始種植水稻,使用各種金屬器,例如銅劍、銅矛等。當時日本總稱為「倭」,分為許多小國。漢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國王曾遣使通漢,接受了後漢光武帝所贈與的刻有「漢委奴國王」五字的金印,這枚金印於1784年在福岡縣被發現。

3、古墳時代(3世紀後期~7世紀)

初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隨著國家的統一,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古墳擴大到全國各地,因此被稱為「古墳時代」。這個時期,大量中國的知識、技術傳入日本。5世紀,來自朝鮮半島的外來人帶來了鐵器生產、制陶等技術,並開始使用中國漢字。

6世紀,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傳入日本。聖德太子仿效中國,致力於政治革新,著手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

4、飛鳥時代( 6世紀末~710)

以奈良南部的飛鳥地區為中心的時代,與古墳時代有重疊的部分。645年,孝德天皇政權頒布《改新詔書》,被稱為「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之後,日本建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開始進入封建社會。

從這個時期開始,日本派遣了很多學生和僧人到中國學習政治、法律、文化及佛學知識。702年,日本向中國唐朝ZF告知國號為「日本」、君主為「天皇」。

5、奈良時代( 710~794)

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奈良)。平城京是日本仿造中國唐朝都城長安建造的。這一時期,日本繼續派出遣唐使,其中留學生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成績優異,留在唐朝任職,並與李白等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同一時代,中國的著名高僧鑒真和尚六渡日本失敗,第七次終於成功。

鑒真把豐富的中國文化傳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歡迎和尊敬。奈良的唐招提寺里,至今還供奉著鑒真的塑像。另外,這個時代還誕生了日本歷史上幾部著名的書籍,如《萬葉集》、《古事記》、《日本書記》、《懷風藻》。

6、平安時代( 794~1192)

794年日本遷都平安京(現京都)。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後,不再大量攝取中國文化。這個時期主要是藤原家族執掌政權,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此期間,日本創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並誕生了一批反映貴族文化的文藝作品,如《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語》、《枕草子》等。

7、鐮倉時代( 1192~1333)

12世紀末,源賴朝受封征夷大將軍,並在鐮倉建立了第一個幕府政權。在文化方面,攝取了中國宋朝傳入日本的禪宗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武家文化。文學方面出現了以源平合戰為背景的小說《平家物語》。

8、室町時代( 1333~1467)

足利氏掌握政權,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政權。由於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統治能力較為薄弱。1467年,「應仁之亂」爆發,各地大名紛紛而起,室町幕府搖搖欲墜,日本進入戰國時代。

9、戰國時代( 1467~1573)

「應仁之亂」後,進入分裂多戰時期,戰火紛飛,民不聊生。期間,織田信長立誓統一日本,逐步統一了尾張、近畿地區。

10、安土桃山時代( 1573~1603 )

織田信長修築了氣勢宏大的安土城,所以信長的時代被稱為「安土時代」。1582年,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自殺。其後,織田家重臣豐臣秀吉於1590年統一日本。豐臣秀吉統治的30年左右時間稱為桃山時代。

11、江戶時代( 1603~1867 )

1600年,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建立德川政權。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現東京)建立幕府政權。此後的大約260年間,政權由德川家族掌握,這段時期被稱為江戶時代。

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康下令鎖國。文化方面,庶民文化是這個時期的特色。人偶凈琉璃、歌舞伎、浮世繪等呈現繁榮景象。

12、明治時代( 1868~1912 )

1868年,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發動了「明治維新」,迫使德川家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日本成立以天皇為中心的新ZF,進入資本主義社會。1869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將「江戶」改名為「東京」。

日本在這個時期實施「脫亞入歐」的政策,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在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日本稱「日清戰爭」),1895年以簽署《中日馬關條約》宣告戰爭結束。

13、大正時代( 1912~1926 )

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和中國均參加了戰爭。一戰後戰勝國簽訂的《凡爾賽和約》中,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這成為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的導火索。

15、昭和時代( 1926~1989 )

昭和天皇在位期間。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宣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宣布投降,標志著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相繼投下原子彈。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二戰後,美國對日本實施管制,改日本為君主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

16、平成時代:1989–至今上明仁(明治、大正、昭和、平成都是年號)

② 日本歷史

新選組新選組(又名「新撰組」)是日本幕末時期一個親幕府的武士組織,也是幕府末期浪士的武裝團體。主要在京都活動,負責維持當地治安,對付反幕府人士。他們在戊辰戰爭中協助幕府一方作戰,1869年戰敗投降後解散。

由下總國鄉士相樂總三(1840~1868)等人所組織,進入關東為新政府軍開辟道路,向農民宣傳減租的政策。但是明治政府戰爭未結束就決定食言,遂以冒充官軍為罪名解散赤報隊,並將相樂總三等首領處死。《るろうに劍心》的讀者們對這段歷史不會陌生吧,相樂左之助即使許多年以後,還因為此事而對明治政府懷有刻骨的仇恨,試圖用拳頭和斬馬刀將之擊為粉碎呢!

效忠統治者排除少數民族侵擾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變古時代》:「但尊王攘夷,雖春秋大義,而王非唯喏趨伏之可尊,夷非一身兩臂之可攘。」 「尊王攘夷」,尊:尊崇。攘,排斥、抵禦。這則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為中原之主,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後來成為面對外族入侵時,結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同義詞。 齊桓公執政以來,在管仲的輔佐下,經過了內政經濟軍事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適時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

不知道,看浪客劍心或維新志士的鎮魂歌

③ 日本歷史大事年表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後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統一。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范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於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准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公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繩文時代
從洪積世起,日本列島上就有人類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種及日語原型的形成則被認為是1萬年前至公元前3世紀前後的繩文時代。當時,人們數人或十人一戶居住在豎坑式草屋,以狩獵、捕撈及採集為生,構成了貧富與階級差別的社會。
彌生時代
公元前3世紀,水稻種植和金屬器具使用技術由朝鮮轉入九州北部。稻作技術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它擴大了生產,產生了貧富等級差別,使農村共同體趨向政治集團化。農耕帶來的信仰、禮儀、風俗習慣也逐漸傳播開來,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飛鳥時代
公元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隨著國家的統一,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古墳廣大到各個地方。這個時期是中國許多知識和技術傳入日本的時期。4世紀,大和政權吸引了大陸的高度物質文明。到了5世紀,來自朝鮮半島的外來人(歸化人)帶來了鐵器生產、制陶、紡織、金屬工藝及土木等技術。同時已開始使用中國的漢字。6世紀,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傳入日本。
7世紀,聖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並以「大化革新」為契機,著手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個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時更加積極地攝取大陸文化。至9世紀末期先後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時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但是,此時農民貧困、遊民增加,由於庄園擴大而導致公地公民制的實質上的崩潰等,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這個時期由於國家極力保護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別是佛教美術開始繁榮起來。如7世紀初期開創日本佛教文化的飛鳥文化;7世紀後期獨具一格的白鳳文化;8世紀中葉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響下以寫實手法體現人類豐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與佛教美術相媲美,這個時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萬葉集》。《萬葉集》收集了8世紀中葉前約400年間,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約4500首和歌,如實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樸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現在還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籍《古事記》(712年)最古敕撰歷史書《日本書紀》(720年)、最古的漢詩集《懷風藻》(751年)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文化遺產。
平安時代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試圖重建律令體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潰,國家陷入了財政困難。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後便告終止,就此不在大量攝取大陸文化。
10—11世紀,藤原氏壟斷政權,以庄園為經濟基礎,勢力最為強盛。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亂,導致治安混亂,武士集團強大起來。到11世紀末,為對抗藤原開始實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時代後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執政)。於是,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時代以中國文化為特色。9世紀時受唐朝影響,密教和漢學方面的弘仁、貞觀文化還十分繁榮。但是10世紀後與大陸的直接交流斷絕後,便產生了日本獨特的貴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紀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11世紀初)、隨筆《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後)等等一批文藝作品。
鐮倉時代
12世紀末,源賴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將軍,並在鐮倉建立幕府,從此誕生了武士政權,由此產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貴族)政治的對立。13世紀後期,幕府的武士統治開始面臨困難,鐮倉幕府逐漸走上滅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過去的貴族文化為基礎,攝取宋朝時傳入日本的禪宗文化,培育了生動、寫實、樸素及獨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親鸞、日蓮等著名僧人創建了鐮倉佛教,獲得了各階層的信仰。12世紀傳入日本的禪宗受到了關東武士的重視,藝術領域也出現了新的傾向。文學方面出現了以源平合戰為背景小說《平家物語》(原作誕生於13世紀初),是日本古代軍記物語的傑出代表。
室町時代
14世紀的前半期,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穩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後,2個多世紀內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壓倒公家,處於優勢。由於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統治能力薄弱。應仁元年(1467年)一月,應仁之亂爆發,全國各地的大名紛紛而起,室町幕府搖搖欲墜,日本進入戰國時代。戰國大名成了統治當地土地及人民的強而有力的獨立政權。
在文化方面,無論是貴族還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禪宗的影響。14世紀末期以金閣寺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紀末期以銀閣寺為代表的東山文化都十分發達。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來到日本,傳入了槍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滿生氣的時代。
戰國時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時代)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16世紀中葉,一位決心以武力統一日本、結束亂世的梟雄出現,他就是織田信長。永祿三年(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並准備進攻山陰、山陽。在此期間,信長修築了氣勢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長的時代被稱為「安土時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在伏見城病逝。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大敗西軍,建立德川政權。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戰國時代結束。
江戶時代
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東京)建立幕府政權,此後260多年,德川家統治全國。這段時期被稱作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嚴格控制天皇、貴族、寺院神社,並費盡心計統治著支撐幕藩體制的農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就職,下令鎖國。除開放長崎、界作為對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國人來日本,也禁止日本人遠渡海外。由於閉關自守,幕藩體制迎來了安定時期。但是隨著產業的發達、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民自給自足的經營體制系崩潰,18世紀起幕藩體制開始動搖。
庶民文化是這個時期的特色。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初期的元祿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關東地方人稱京都、大阪為上方)地區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凈琉璃、歌舞伎、浮世繪、文人畫等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商人文化。
明治時代
江戶幕府末期,天災不斷,幕府統治腐敗,民不聊生。且幕府財政困難,使大部分中下級武士對幕府日益不滿。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堅船利炮叩開鎖國達200餘年的日本國門。
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日本人逐漸認識到,只有推翻幕府統治,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才是日本富強之路。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展開了。在這場推翻幕府統治的運動中,薩摩、長州兩藩武士起著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維新三傑」之稱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的領導下,成功發動政變,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並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詔書。這就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日本從此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並改名為東京。之後從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明治初期,日本重視輕工業,19世紀90年代,生絲和棉花紡織業已經為典型工業。生絲全國出口量第一,棉花和紗代替了茶葉,出口量僅次於生絲。漸漸地,日本成了生絲和棉的出口大國。但與此相對照的是,日本的重工業在此時期發展緩慢。日本國力逐漸強大。後來在甲午中日戰爭(日本方面稱「日清戰爭」)及日俄戰爭中打敗中國北洋艦隊,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日本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一。
大正時代、昭和時代
與明治時代取得的歷史性進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稱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1912—1926年),政績還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為腦病所困,最後被迫讓權療養,由裕仁親王攝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號「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時代前3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3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擴張。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不久後侵佔中國滿洲。1937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時期,不僅給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日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美軍佔領日本,改日本專制天皇制為君主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
1972年7月,田中角榮出任日本首相,開始執行「多邊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訪華,於9月29日與周恩來總理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兩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10月鄧小平副總理應邀訪問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中日兩國關系從此趨於正常化。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號為「平成」。

④ 日本歷史年表

1彌生時代

2古墳時代

3飛鳥時代

4奈良時代

5平安時代

6鐮倉時代

7南北朝時代

8室町時代

9室町(戰國)時代

10安土桃山時代

11江戶時代

12明治時代

13大正時代

(4)日本歷史知識擴展閱讀

日本歷史

日本歷史是指日本從日本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

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至今。

⑤ 日本的詳細歷史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後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統一。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家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范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於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准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公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繩文時代 從洪積世起,日本列島上就有人類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種及日語原型的形成則被認為是1萬年前至公元前3世紀前後的繩文時代。當時,人們數人或十人一戶居住在豎坑式草屋,以狩獵、捕撈及採集為生,構成了貧富與階級差別的社會。 彌生時代 公元前3世紀,水稻種植和金屬器具使用技術由朝鮮轉入九州北部。稻作技術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它擴大了生產,產生了貧富等級差別,使農村共同體趨向政治集團化。農耕帶來的信仰、禮儀、風俗習慣也逐漸傳播開來,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飛鳥時代 公元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隨著國家的統一,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古墳廣大到各個地方。這個時期是中國許多知識和技術傳入日本的時期。4世紀,大和政權吸引了大陸的高度物質文明。到了5世紀,來自朝鮮半島的外來人(歸化人)帶來了鐵器生產、制陶、紡織、金屬工藝及土木等技術。同時已開始使用中國的漢字。6世紀,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傳入日本。 7世紀,聖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並以「大化革新」為契機,著手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個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時更加積極地攝取大陸文化。至9世紀末期先後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時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但是,此時農民貧困、遊民增加,由於庄園擴大而導致公地公民制的實質上的崩潰等,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這個時期由於國家極力保護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別是佛教美術開始繁榮起來。如7世紀初期開創日本佛教文化的飛鳥文化;7世紀後期獨具一格的白鳳文化;8世紀中葉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響下以寫實手法體現人類豐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與佛教美術相媲美,這個時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萬葉集》。《萬葉集》收集了8世紀中葉前約400年間,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約4500首和歌,如實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樸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現在還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籍《古事記》(712年)最古敕撰歷史書《日本書紀》(720年)、最古的漢詩集《懷風藻》(751年)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文化遺產。 平安時代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試圖重建律令體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潰,國家陷入了財政困難。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後便告終止,就此不在大量攝取大陸文化。 10—11世紀,藤原氏壟斷政權,以庄園為經濟基礎,勢力最為強盛。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亂,導致治安混亂,武士集團強大起來。到11世紀末,為對抗藤原開始實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時代後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執政)。於是,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時代以中國文化為特色。9世紀時受唐朝影響,密教和漢學方面的弘仁、貞觀文化還十分繁榮。但是10世紀後與大陸的直接交流斷絕後,便產生了日本獨特的貴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紀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11世紀初)、隨筆《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後)等等一批文藝作品。 鐮倉時代 12世紀末,源賴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將軍,並在鐮倉建立幕府,從此誕生了武士政權,由此產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貴族)政治的對立。13世紀後期,幕府的武士統治開始面臨困難,鐮倉幕府逐漸走上滅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過去的貴族文化為基礎,攝取宋朝時傳入日本的禪宗文化,培育了生動、寫實、樸素及獨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親鸞、日蓮等著名僧人創建了鐮倉佛教,獲得了各階層的信仰。12世紀傳入日本的禪宗受到了關東武士的重視,藝術領域也出現了新的傾向。文學方面出現了以源平合戰為背景小說《平家物語》(原作誕生於13世紀初),是日本古代軍記物語的傑出代表。 室町時代 14世紀的前半期,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穩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後,2個多世紀內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壓倒公家,處於優勢。由於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統治能力薄弱。應仁元年(1467年)一月,應仁之亂爆發,全國各地的大名紛紛而起,室町幕府搖搖欲墜,日本進入戰國時代。戰國大名成了統治當地土地及人民的強而有力的獨立政權。 在文化方面,無論是貴族還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禪宗的影響。14世紀末期以金閣寺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紀末期以銀閣寺為代表的東山文化都十分發達。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來到日本,傳入了槍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滿生氣的時代。 戰國時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時代)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16世紀中葉,一位決心以武力統一日本、結束亂世的梟雄出現,他就是織田信長。永祿三年(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並准備進攻山陰、山陽。在此期間,信長修築了氣勢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長的時代被稱為「安土時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在伏見城病逝。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大敗西軍,建立德川政權。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戰國時代結束。 江戶時代 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東京)建立幕府政權,此後260多年,德川家統治全國。這段時期被稱作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嚴格控制天皇、貴族、寺院神社,並費盡心計統治著支撐幕藩體制的農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就職,下令鎖國。除開放長崎、界作為對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國人來日本,也禁止日本人遠渡海外。由於閉關自守,幕藩體制迎來了安定時期。但是隨著產業的發達、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民自給自足的經營體制系崩潰,18世紀起幕藩體制開始動搖。 庶民文化是這個時期的特色。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初期的元祿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關東地方人稱京都、大阪為上方)地區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凈琉璃、歌舞伎、浮世繪、文人畫等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商人文化。 明治時代 江戶幕府末期,天災不斷,幕府統治腐敗,民不聊生。且幕府財政困難,使大部分中下級武士對幕府日益不滿。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堅船利炮叩開鎖國達200餘年的日本國門。 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日本人逐漸認識到,只有推翻幕府統治,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才是日本富強之路。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展開了。在這場推翻幕府統治的運動中,薩摩、長州兩藩武士起著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維新三傑」之稱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的領導下,成功發動政變,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並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詔書。這就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日本從此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並改名為東京。之後從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明治初期,日本重視輕工業,19世紀90年代,生絲和棉花紡織業已經為典型工業。生絲全國出口量第一,棉花和紗代替了茶葉,出口量僅次於生絲。漸漸地,日本成了生絲和棉的出口大國。但與此相對照的是,日本的重工業在此時期發展緩慢。日本國力逐漸強大。後來在甲午中日戰爭(日本方面稱「日清戰爭」)及日俄戰爭中打敗中國北洋艦隊,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日本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一。

⑥ 求日本歷史相關的知識

日本國起源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有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後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統一。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家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范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於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准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古代
繩文時代
從洪積世起,日本列島上就有人類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種及日語原型的形成則被認為是1萬年前至公元前3世紀前後的繩文時代。當時,人們數人或十人一戶居住在豎坑式草屋,以狩獵、捕撈及採集為生,構成了貧富與階級差別的社會。
彌生時代
公元前3世紀,水稻種植和金屬器具使用技術由朝鮮轉入九州北部。稻作技術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它擴大了生產,產生了貧富等級之差,使農村共同體趨向政治集團化。農耕帶來的信仰、禮儀、風俗習慣也逐漸傳播開來,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墳時代
公元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隨著國家的統一,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古墳廣大到各個地方。這個時期是中國許多知識和技術傳入日本的時期。4世紀,大和政權吸引了大陸的高度物資文明。到了5世紀,來自朝鮮半島的外來人(歸化人)帶來了鐵器生產、制陶、紡織、金屬工藝及土木等技術。同時已開始使用中國的漢字。6世紀,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傳入日本。
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約始於公元600年,止於遷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此期以政治中心為奈良縣的飛鳥地方(即當時的藤原京)而得名,較為重大的事件有聖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7世紀,聖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並以「大化革新」為契機,著手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個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時更加積極地攝取大陸文化。至9世紀末期先後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6世紀初,武烈天皇去世後,缺乏皇位繼承人,大伴金村從越前迎來男大跡王繼承皇位,他就是繼體天皇。當時,在朝鮮半島,新羅、高句麗的勢力擴張,威脅百濟,並使日本在朝鮮南部任那發展勢力的半島經營策略陷於窘境,另一方面,導致大批大陸移民的流入。
在國內,皇室在統一國土後,不斷霸佔地方貴族的領地,擴大自己的屯倉,並將侵略朝鮮的軍事負擔強加在他們身上,皇室和地方貴族間的矛盾不斷激化。侵朝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引發了人民的反抗。6世紀中葉以後,部民制已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開始瓦解,部民紛紛逃亡。朝廷內部新舊勢力之間的斗爭日益加劇。在6世紀初,在朝廷中握有實權的大伴氏曾因主張把任那四縣割讓給百濟而受到攻擊,從而失去政治勢力,物部氏和蘇我氏取而代之。物部氏是朝廷掌握軍事的貴族,是維護原有統治方式的守舊勢力。蘇我氏從5世紀後半葉起,在朝廷中掌管財政,勢力逐步擴大。蘇我氏與大陸移民的關系密切。當時,蘇我氏是積極吸收外來思想和文化的進步勢力。當百濟聖明王獻給日本朝廷佛像和經論時,蘇我稻目積極主張崇佛,力圖通過崇拜佛教來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統一全國的思想,加強皇權。物部尾輿則主張信仰原來的氏神,以維護氏姓制和部民制,堅決反對崇佛,於是兩派間圍繞崇佛與排佛展開了激烈斗爭。
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後,以皇位繼承問題為契機,蘇我稻目之子蘇我馬子和物部尾輿之子物部守屋之間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馬子討滅守屋取得勝利,物部氏滅亡。打敗物部氏之後,蘇我馬子立泊漱部皇子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崇峻天皇不甘心成為蘇我馬子的傀儡,曾指著獻上來的野豬說:「何時如斷此豬頭,斷朕所嫌之人。」蘇我馬子聞言大驚。592年,蘇我馬子唆使東漢直駒刺死天皇。為了獨攬朝政,同年12月,馬子推舉外甥女飲屋姬繼位,是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遺子廄戶皇子為皇太子,並「錄攝政,以萬機悉委」。後來世人因廄戶皇子聰慧,治政英明,稱其為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日本書紀》稱他「生而能言,及壯有聖智,一聞十人訴,以勿失能辯」,具有能吏的素質。他師從高麗僧惠慈學佛教、百濟博士覺哿習儒學,自幼受到大陸思想文化的熏陶。
聖德太子執政之初,朝廷正處在內憂外患之時。所謂外患,中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統一的封建集權國家隋朝;在朝鮮半島,漸趨強大的新羅,占據漢江、洛東江流域,並在吞並任那(日本在朝鮮的據點)之後,與日本的關系急劇惡化。所謂內患,氏姓、部民制度弊端畢現,以蘇我氏為代表的豪族勢力尾大不掉,皇室勢力單薄。聖德太子受中國的尊王大一統思想影響,試圖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體制,挽救社會危機,為此實行了一系列改革。
奈良時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但是,此時農民貧困、遊民增加,由於庄園擴大而導致公地公民制的實質上的崩潰等,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這個時期由於國家極力保護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別是佛教美術開始繁榮起來。如7世紀初期開創日本佛教文化的飛鳥文化;7世紀後期獨具一格的白鳳文化;8世紀中葉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響下以寫實手法體現人類豐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與佛教美術相媲美,這個時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萬葉集》。《萬葉集》收集了8世紀中葉前約400年間,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約4500首和歌,如實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樸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現在還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籍《古事記》(712年)最古敕撰歷史書《日本書紀》(720年)、最古的漢詩集《懷風藻》(751年)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文化遺產。
平安時代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試圖重建律令體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潰,國家陷入了財政困難。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後便告終止,就此不在大量攝取大陸文化。
10~11世紀,藤原氏壟斷政權,以庄園為經濟基礎,勢力最為強盛。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亂,導致治安混亂,武士集團強大起來。到11世紀末,為對抗藤原開始實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時代後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執政)。於是,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時代以中國文化為特色。9世紀時受唐朝影響,密教和漢學方面的弘仁、貞觀文化還十分繁榮。但是10世紀後與大陸的直接交流斷絕後,便產生了日本獨特的貴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紀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11世紀初)、隨筆《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後)等等一批文藝作品。

日本戰國史
中世紀(12~16世紀)
鐮倉時代
12世紀末,源賴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將軍,並在鐮倉建立幕府,從此誕生了武士政權,由此產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貴族)政治的對立。13世紀後期,幕府的武士統治開始面臨困難,鐮倉幕府逐漸走上滅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過去的貴族文化為基礎,攝取宋朝時傳入日本的禪宗文化,培育了生動、寫實、樸素及獨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親鸞、日蓮等著名僧人創建了鐮倉佛教,獲得了各階層的信仰。12世紀傳入日本的禪宗受到了關東武士的重視,藝術領域也出現了新的傾向。文學方面出現了以源平合戰為背景小說《平家物語》(原作誕生於13世紀初),是日本古代軍記物語的傑出代表。
室町時代
14世紀的前半期,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穩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後,2個多世紀內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壓倒公家,處於優勢。由於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統治能力薄弱。應仁元年(1467年)一月,應仁之亂爆發,全國各地的大名紛紛而起,室町幕府遙遙欲墜,日本進入戰國時代。戰國大名成了統治當地土地及人民的強而有力的獨立政權。
在文化方面,無論是貴族還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禪宗的影響。14世紀末期以金閣寺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紀末期以銀閣寺為代表的東山文化都十分發達。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來到日本,傳入了槍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滿生氣的時代。
近世(16~19世紀中葉)
戰國時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時代)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16世紀中葉,一位決心以武力統一日本、結束亂世的梟雄出現,他就是織田信長。永祿三年(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並准備進攻山陰、山陽。在此期間,信長修築了氣勢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長的時代被稱為「安土時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在伏見城病逝。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大敗西軍,建立德川政權。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戰國時代結束。
江戶時代
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東京)建立幕府政權,此後260多年,德川家統治全國。這段時期被稱作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嚴格控制天皇、貴族、寺院神社,並費盡心計統治著支撐幕藩體制的農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就職,下令鎖國。除開放長崎、界作為對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國人來日本,也禁止日本人遠渡海外。由於閉關自守,幕藩體制迎來了安定時期。但是隨著產業的發達、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民自給自足的經營體制系崩潰,18世紀起幕藩體制開始動搖。
庶民文化是這個時期的特色。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初期的元祿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關東地方人稱京都、大阪為上方)地區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凈琉璃、歌舞伎、浮世繪、文人畫等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商人文化。

日本近代史
近現代(19世紀後期至今)
明治時代
江戶幕府末期,天災不斷,幕府統治腐敗,民不聊生。且幕府財政困難,使大部分中下級武士對幕府日益不滿。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堅船利炮叩開鎖國達200餘年的日本國門。
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日本人逐漸認識到,只有推翻幕府統治,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才是日本富強之路。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展開了。在這場推翻幕府統治的運動中,薩摩、長州兩藩武士起著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維新三傑」之稱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的領導下,成功發動政變,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並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詔書。這就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日本從此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並改名為東京。之後從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國力逐漸強大。後來在甲午中日戰爭(日本方面稱「日清戰爭」)及日俄戰爭中打敗中國北洋艦隊,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日本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一。
大正、昭和時代
與明治時代取得的歷史性進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稱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績還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為腦病所困,最後被迫讓權療養,由裕仁親王攝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號「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時代前3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3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擴張。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軍挑起「蘆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昭和16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時期,不僅給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痛苦的困難。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國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美軍佔領日本,改日本專制天皇制為君主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榮出任日本首相,開始執行「多邊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訪華,於9月29日與周恩來總理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兩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10月鄧小平副總理應邀訪問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中日兩國關系從此趨於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沒。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號為「平成」
日本歷史分期
日本の先土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
日本の古代
縄文時代 【約中國先秦】
彌生時代(紀元前3世紀 - 3世紀)【約兩漢】
古墳時代(3世紀後半、4世紀初 - 7世紀前半、8世紀初)【約魏晉南北朝】
飛鳥時代(6世紀終末 - 710年) 【約隋唐前期】
奈良時代(710年 - 784年) 【唐代】
平安時代(794年 - 1184年)【唐五代、宋】
日本の中世
鐮倉時代(1192年 - 1334年)【宋元】
南北朝時代(1334年 - 1392年) 【元明,註:日本歷史上的南北朝只是宮廷政變後,原來的天皇又跑到京都旁邊不遠的地方另立了朝廷,時間很短】
室町時代(1392年 - 1573年) (戦國時代) 【明,註:其間日本的征夷大將軍被明朝冊封為「日本國王」】
日本の近世
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 - 1598年)【明,即所謂「織豐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時期】
江戸時代(1603年 - 1868年)【明末、清】
日本の近代-現代
明治(1868年 - 1911年)【同治朝、光緒朝、宣統朝】
大正(1911年 - 1926年) 【北洋軍閥時期】
昭和(1926年 - 1989年) 【國民政府、中華人名共和國】
平成(1989年 - ) 【第三代領導人至今】

⑦ 日本歷史的相關知識。

利比亞地處北非,與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接壤,北靠地中海,是非洲的重要的石油輸出國,主要供應歐洲。
日本為太平洋島國,主要由四個大島組成,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

⑧ 日本歷史簡介

日本列島上被確認過的人類歷史,大約可追溯到10萬年乃至3萬年前。在約3萬4千年前,從日本列島華北地區傳來被稱呼為小刀型石器的石器,在列島全區被廣泛的使用,但在約2萬年前由西伯利亞過來新的稱呼為細石刀片的石器主要在東日本傳開。

伴隨著從東亞遷入日本的渡來人,日本在彌生時代初期出現陶器、鐵、銅器以及水田等文化,逐漸成為一個農業社會,同時一些如奴國等的小國也開始與中國發展外交關系。

587年,豪族蘇我氏的頭目蘇我馬子擊敗物部守屋,又在592年暗殺崇峻天皇、立女皇推古天皇為帝,聖德太子攝政,日本進入飛鳥時代。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平安時代末期,出現以東國為勢力范圍的源氏和以西國為勢力范圍的平氏兩個龐大的武家勢力。平氏被趕出京都,將朝廷遷往福原京,之後於1185年在壇之浦之戰中徹底覆滅。

1192年,武家首領源賴朝被封為征夷大將軍,創建鐮倉幕府,並展開幕府統治,開始日本600多年的幕府時代。

1867年末代江戶幕府將軍德川慶喜迫於情勢主動大政奉還,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正式成立,江戶時代結束。

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互相宣戰,甲午戰爭正式爆發。1895年2月,清軍潰敗,清廷被迫派李鴻章代表清廷向日本求和,並以戰敗國身份在日本威逼下簽訂了條件苛刻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日本於1910年並大韓帝國入版圖,是為日韓合並;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投向協約國,向同盟國宣戰,以獲得德國在中國山東半島的殖民地。1914年9月,日本向德國宣戰,發動青島戰役,11月攻佔青島。

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入侵中國東北,扶植傀儡國家滿洲國;再於1932年,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1941年12月,日軍偷襲夏威夷的美軍基地珍珠港,並正式向美國、英國和荷蘭宣戰,同時開始進軍東南亞等太平洋地區。

從1945年9月2日戰敗到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約》生效期間,日本被盟軍軍事佔領,由美軍為首的駐日盟軍司令部(GHQ)統治,實行財閥解體政策,對壟斷資本進行大規模重組;日本除了失去所有屬地,也暫時被迫移交小笠原諸島與琉球(原沖繩縣)予美國軍政管理。

進入21世紀初期,日本經濟透過往新興市場出口出現小波段復甦的伊邪那美景氣,但是2008年發生全球金融海嘯,索尼和豐田等指針性大企業紛紛出現巨大虧損。

(8)日本歷史知識擴展閱讀

日本文化:

日本為一島國,地處東亞大陸的東北面,與朝鮮半島、滿洲及西伯利亞相隔著日本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文化一直與東亞大陸文化保持著自身獨特性。日本一方面不斷吸收外來文化,同時有自身的特色。自公元4世紀到9世紀,就有渡來人帶來東亞文化。

往後日本的遣隋使和遣唐使為日本帶來了漢傳佛教文化,如花道、茶道和香道都是伴隨著漢傳佛教傳到日本的,是日本傳統藝術的重要一環,並稱為日本的「雅道」。隨後到十世紀左右,日本與東亞大陸的交流變少,開始發展具有獨自特色的國風文化,而京都則成為日本的文化中心。

16世紀中葉,歐陸文化傳到日本,後來因貿易保護政策和基督教禁令,使歐陸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停滯。直至十九世紀,日本才在美國的外交壓力下簽署日美神奈川條約(日美和親條約),開放了下田及箱館兩港口通商,歐陸文化在日本才得以重新復興,後來更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一員。

⑨ 日本歷史

日本的歷史時間比較短。他們早期的歷史多是一些神話傳說。

⑩ 日本歷史

日本在公元4世紀中葉成為統一的國家——大和國。5世紀初,大和國達到鼎盛時期,其勢力擴及朝鮮半島南部。公元645年通過大化革新,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以天皇為絕對君主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體制,開始向封建社會發展。12世紀末進入由武士階層掌握實權的軍事封建國家,史稱「幕府」時期。1868年,革新派實行「明治維新」,廢除封建割據的幕藩體制,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恢復天皇至高無上的統治,發展資本主義,並逐步走上帝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戰後初期,美軍對日本實行單獨佔領。1947年5月實施新憲法,由絕對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進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較多地消除了歷史上遺留的封建殘余,客觀上為其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日本上千年的軍事化統治歷史上,軍人執政近700年,也因此形成了日本獨特的「武士道」精神。武士道,最初只是指武士在職業上和生活中必須遵守的施恩與報效的武士訓條,後逐漸演變成以武治國、以英勇忠義為精神的一整套武士道德規范。武士是日本封建社會的職業軍人,9世紀中葉開始為零散的武裝團伙,到12世紀第一代將軍源賴朝武裝奪取了國家政權,建立了「鐮倉幕府」,開始了長達700年的武士統治時代,同時日本進入了封建社會。後又經歷了足利義滿建立的「室町幕府」和德川家康建立的「江戶幕府」,到1868年德川末代幕府滅亡、武士專制的封建社會結束,日本進入天皇專制的資本主義社會,睦仁天皇建立了明治政府,天皇重新回以政治舞台的中心,將「江戶」改名為「東京」,進行「明治維新」,發動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確立了日本在近代歷史上的大國地位。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改國號「昭和」,日本成為一個稱霸東亞的軍事帝國,吞並朝鮮,發動侵華戰爭。1945年日軍投降,日本由天皇專制變成君主立憲制,天皇正式退出權力舞台,退為日本的國家象徵。1989年,明仁天皇繼位,改國號「平成」(表1)。今年是平成22年。

閱讀全文

與日本歷史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