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虛構

歷史學虛構

發布時間:2021-02-23 19:59:32

A. 歷史劇的史實和虛構

談談歷史劇的史實與虛構

藝術真實應是歷史真實和文學虛構融為一體的真實

歷史劇主要有兩種真實,一種是歷史真實,一種是藝術真實。我認為歷史真實應包括歷史記載的真實、或歷史大框架的真實、或歷史大背景的真實、或歷史發展趨勢的真實,甚至是在特定條件下歷史可能性的真實。實際上這是很寬松的歷史真實,如果連這樣的「真實」都做不到的話,那就是存心不讓歷史劇真實,勢必滑到調侃的「戲說」的泥潭。藝術真實應是包括歷史真實和文學虛構為一體的真實,中間經過表演、音樂、舞美、燈光、服飾等手段的融入,使藝術真實比歷史真實成為更高氛圍的真實。文學虛構是藝術真實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要認識到沒有歷史根據的虛構就脫離了歷史劇的軌道,反之,沒有文學虛構的歷史就談不上是文藝作品,它們應當是「史詩的客觀原則和抒情詩的主觀原則這二者的統一」 黑格爾《美學》第3卷。歷史劇作家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才能張開虛構的翅膀飛翔。曹禺的話劇《王昭君》是根據歷史記載創作的歷史劇,昭君自願嫁給匈奴單於,一輩子不能回故鄉,再也見不到父母,並且還要克服社會上普遍歧視匈奴野蠻愚昧的思想障礙,昭君跨出這一步既艱難又果敢,那麼,她的心理依據和現實判斷是什麼,史缺有間。這個問題如果交待和描寫得不充分,觀眾則難以信服。於是曹禺在戲中就虛構一個孫美人的形象她19歲入宮,幕啟時已經60歲了。40多年過去,孫美人還沒有見到過皇帝。老皇帝已經駕崩,她也滿頭白發,但孫美人仍時刻盼望著皇帝的召見。忽然當朝皇帝漢元帝傳旨召見孫美人,她大喜過望,卻原來是死去的老皇帝給當朝皇帝托夢,說他在墳墓里孤獨寂寞,想念孫美人,要她伴駕,於是當朝皇帝賜死孫美人。這件事使王昭君受到強烈的刺激,她從孫美人的悲劇命運中看到漢宮的可怕和凄涼,於是毅然「請行」。觀眾對孫美人的形象是接受的,因為殉葬慘劇封建時代常有,尤其是宮廷,而紅顏一生不得見御也大量存在。可見孫美人的虛構不但為昭君遠嫁匈奴提供了合理的依據,也推動了劇情的發展。

歷史劇應有對野史和民間傳說的包容和運用

正史與野史相比,當然正史要相對真實。但是作家為了達到自己的創作意圖,即使正史沒有記載的事件,也可以從野史中獲取素材。姚雪垠的歷史小說《李自成》,就描寫了李自成到谷城會見另一位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的故事。作家的目的是要表現李自成全軍覆滅後仍然想方設法推動時局的發展,並從中展示李、張對當時形勢的觀察和判斷,以及二人水平的差別。於是作家便采自野史繪聲繪色的描寫正史不曾發生的「雙雄會」,讓讀者感知這二虎誰能最終奪取天下,同樣達到了「歷史真實」的效果。正史與民間傳說相比,也同樣更具有歷史真實性,但是,田漢在創作話劇《文成公主》時,翻閱和研究了大量的唐蕃史料,可是缺少文成公主入藏路上的思鄉情結,於是,田漢就擷取民間傳說入戲,描寫文成公主在西行途中進入玉樹邊境時,為抑制訣別故鄉的悲戚情懷,索性丟擲手中的日月寶鏡。日月寶鏡是文成公主臨行前父母贈給她的紀念品,文成公主一路上每每照鏡總是思念父母,眷戀長安。但是她為了遠嫁吐蕃,完成漢藏和睦的大業,必須克服兒女情長的困憂,於是下決心扔掉日月寶鏡,讓觀眾看到一個高瞻遠矚、顧全大局的可敬可愛的公主形象。觀眾之所以接受這個民間傳說為可信,正是因為一個皇室少女遠去她既陌生且又風俗迥異的吐蕃必會產生思念家鄉、思念父母的普遍的人之常情。大凡在歷史劇中,使觀眾動容並為之震憾之處,常常不在歷史真實的自身,而在藝術真實的呈現。

缺少合理的想像也就缺少「史味」「史趣」

藝術真實以文學虛構為其重要環節,而文學虛構又以想像為其主軸。這方面大致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合理的想像,一種是不合理的想像,一種是原來想像合理後來又被否定。合理的想像如滇劇《瘦馬御史》,乾隆皇帝根據一身正氣的錢南園的彈劾,責成以宰相和珅為首的專案組赴山東調查巡撫國泰貪污案,錢也隨同勘察。國泰貪污的國庫銀將其中的一大筆賄賂給後台和珅,和珅為了庇佑國泰,也為了保護自己,登門拜訪錢南園。和珅愛畫,南園善畫,和珅為籠絡收買錢南園,要用5000兩銀買下錢的「瘦馬圖」,錢知其險惡用心而婉拒。盡管正史乃至野史均無此事記載,但這是古今貪官慣用的迂迴乖巧的類似手段之一,這個情節屬於劇作合理的想像。不合理的想像如電視連續劇《曹操與蔡文姬》的某些處理,按史載,曹操與文姬之父、大儒蔡伯喈是好朋友,曹操是文姬的長輩;文姬是大家閨秀,很有修養。但劇中卻渲染蔡文姬狂熱追求曹操,曹操也深愛蔡文姬,文姬為了愛,甘願做曹操的小妾,並且二人不時地熱烈狂吻。這純屬於脫離人物性格和人物關系的不合理的想像,嚴重的歪曲了曹操和蔡文姬的形象,並且在觀眾中造成誤導。原來屬於合理的想像後來又被推翻,以《史記·項羽本紀》所載的項軍進入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為例,唐代詩人杜牧據此發揮了合理的想像作《阿房宮賦》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杜牧推想秦宮室必包括阿房宮。其實,秦始皇和秦二世相繼修築阿房宮,只建了全部工程的微小部分前殿,實未成宮。最近,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的專家經過地層挖掘,發現阿房宮遺址並沒有火燒的痕跡,也沒有成為「焦土」 《江南時報》2004年11月21日《揭開阿房宮「身世」之謎當年未曾付之一炬》。因此,杜牧當日的合理想像今日就消失了。但不管想像的長期合理或當日合理,歷史劇的合理想像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的一些歷史劇由於缺少合理的想像,也就缺少「史味」、「史趣」,藝術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就減弱了。

越是具有當代的思想高度,越能體認出歷史的深度;越是開掘出歷史的深度,才越具有時代的高度

再談談歷史劇的歷史與戲劇的關系。目前大致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歷史劇中的戲劇應當是歷史化的戲劇,戲劇要服從歷史的調控;一種意見認為歷史劇中的歷史應當是戲劇化的歷史,歷史要服從戲劇的安排。我認為這兩種意見都有道理,不能把它們對立起來甚至互為壁壘。歷史化的戲劇就是我稱之為的「嚴格意義的歷史劇」,戲劇化的歷史就是我稱之為的「非嚴格意義的歷史劇」,兩者都是歷史劇,不能認為只有嚴格意義的歷史劇才是歷史劇,而非嚴格意義的歷史劇就不是歷史劇。從古今歷史劇的創作實踐來看,非嚴格意義的歷史劇占絕大多數,可見歷史和戲劇的關系應以戲劇化而非歷史化為主。史學家和戲劇家的區別在於,史學家把歷史當作追求的目標,而戲劇家則把歷史當作表現的手段。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一旦進入到文藝作品中,就要受到假定性的規范。歷史真實是相對的,因為「舞台是幻覺的領域,過分的逼真就會變成不真實」 威廉·阿契爾《劇作法》。例如清康熙年間的清官於成龍,廉潔清正,身為總督已是封疆大吏,可是出差辦事常常便服自費雇驢車,自己掏腰包住小旅店,以節省公家開支。近由梁波等編劇、上海京劇院演出的京劇《廉吏於成龍》,就沒有採用這個情節,因為看似真實,但今天的觀眾用「現實感」來反觀「歷史感」而產生的思維很可能認為不真實,說不定以為劇作家在編造「廉潔」。任何一部歷史劇,一旦進入當代劇作家的創作視野,勢必受到當代意識的觀照,甚至是重塑。歷史劇作家是當代人,他們只能以當代的思想來感悟歷史,以當代的意識來透視歷史,因此,對於歷史劇作家來說,越是具有當代的思想高度,才能越體認出歷史的深度;越是開掘出歷史的深度,才能越具有時代的高度。

B. 歷史上有哪些大將是虛構出來的

第一個想到的是《隋唐演義》里的武功天下第一的李元霸,另外一個就是排行第二的宇文成都,還有楊家將裡面楊延昭的兒子楊宗保。

小說里還說楊文廣是楊宗保的兒子。但是真正的歷史上記載,楊文廣才是楊延昭的兒子,本來他應該是楊宗保,卻變成了楊宗保的兒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作者記錯了,或者是刻意安排,總之這個人物,和穆桂英一樣,歷史上是不存在的。

C. 寫小說能不能把歷史虛構

寫小說可以把歷史虛構,寫成架空歷史小說
架空歷史顧名思義就是憑借著少量的歷史資料為根據,創造出虛構的新的歷史世界。關於架空歷史因為網路小說的架空歷史穿越類,有很多人認為是帶有穿越的是人物(或者其他)因為某原因,經過某過程(也可以無原因無過程),從自己的時空(姑且叫A時空)到了另一個時空(稱為B時空)的事件。例如架空歷史小說《浮生縈雲》。
架空歷史小說,也就是歷史類的架空小說。架空歷史小說可以描寫虛擬人物存在於真實歷史之中的半架空,也可以是由完全虛構的歷史人物、歷史時代構成的完全架空。架空歷史小說屬於架空小說中的一種,分為半架空歷史小說和架空歷史小說。

架空歷史小說因存在一定的戲說性,所以不能與歷史小說歸為一類,僅供閱讀娛樂。

D. 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有多少是虛構的

都了去,小學寓言故事,童話故事不都是嗎!我覺得最真的還是文言文了

E. 歷史上有唐朝嗎唐宋元明清是虛構的

唐宋元明清是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總稱,中國古代最後五個王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分北宋和南宋。
元朝(1271年-1368年),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北京市)。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王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國祚267年。
——————————————————————
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唐高祖李淵建立,定都長安(今西安),並且設東都洛陽,武周時期洛陽神都。還設有太原等陪都。627年,李世民登基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以後,武則天以周代唐,史稱武周,705年神龍革命後恢復大唐國號。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政治清明,經濟雄厚,軍事強盛,四夷賓服,萬邦來朝,開創了全盛的"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後,國力日趨衰敗。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從此中國了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唐朝共歷274年(包括武周是289年),20位皇帝。唐朝聲譽遠及海外,與南亞、西亞和歐洲國家均有往來。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了開放的國際文化[6]。唐詩、科技、文化藝術極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點[7]。
宋朝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分北宋和南宋。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強了中央集權,解決了藩鎮割據問題。1127年金兵大舉南侵,造成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南遷建立了南宋。後期抗蒙戰爭連年,到1276年,元朝軍隊攻佔臨安,1279年,8歲的小皇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戰後,宋朝徹底滅亡。宋朝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與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時中國GDP佔世界比重60%,為各朝代第一,期間出現了宋明理學,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人口至大觀四年(1110年)的1億1275萬。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人不在少數。[5]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北京市)。
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並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隨後逐步消滅金朝、西夏、大理等國,1276年攻佔臨安,南宋覆亡。1279年經崖山海戰後消滅南宋殘余勢力,全面佔領中國,結束了自五代以來的分裂局面。後對外擴張,但在侵略日本、東南亞諸國卻屢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戰爭戰敗。中期皇位頻繁更迭,政治始終沒有上軌道。經濟也未恢復到宋朝時期的水平,但是仍有發展。
後期因統治腐敗,宰相專權和內亂頻發和民族矛盾過深,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各地人民紛紛起兵反抗元朝暴政,1368年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軍攻佔南京,改國號為大明,正式建元稱帝,隨後明軍北伐,佔領元大都。元朝在中國的統治結束,元政權退居漠北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北至北海、東到日本海,在澎湖列島設置巡檢司。元朝實行一省制,在中央設中書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處理政務。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較繁榮,其整體生產力不如宋朝,期間出現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明初定都於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而在應天府設立南直隸。明朝前期國力強盛,開創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興等盛世,國力達到全盛,疆域遼闊。中後期由於政治腐敗和天災導致國力下降,爆發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權,隨後滿清趁亂入關,擊敗李自成農民軍和南明政權,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殺,南明滅亡。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明鄭結束。
明朝疆域囊括內地十八省之范圍,初年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黑龍江流域諸部落有宗主權,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撤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並曾在今滿洲、新疆東部、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明成祖時期曾短暫收復安南,1424年,明朝領土面積達到約1100萬平方公里。
明朝時期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發達、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人口方面,《明實錄》所載明朝人口有7000餘萬,但許多學者認為實際上逾億,也有人指出明末人口接近兩億。
明朝是繼漢唐宋後又一個強盛的中原王朝。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清朝官修史書《明史》中評價明朝是"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清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王朝。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國祚267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明末農民將領李自成攻佔北京,明朝覆亡。清軍趁勢入關,政治上推行剃發易服,軍事上打擊農民軍和南明諸政權,逐步佔領中國。然後歷經康雍乾三朝,發展到鼎峰。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
但是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思想停滯逐步落後於世界。1840年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階級進行了洋務運動。甲午戰爭之後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以康梁為首的維新派開始進行戊戌變法,但是變法失敗。1900年夏天八國聯軍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利益侵略中國。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

F. 有多少虛構成為歷史

去年新版的電視劇,也再次受到觀眾的喜愛。 據《烏龍山剿匪記》的作者水運憲自己說,他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烏龍山」三個字只是一個虛擬的地名,作品也寫得極其恣肆無羈。後來隨著電視連續劇的反復熱播,「烏龍山」這個莫須有的地名居然名揚天下。湘西的龍山縣因為有「龍山」兩個字,便自詡是道中正脈。該縣有個很長的峽谷,原名「皮渡河」,索性掛牌改成了「烏龍山大峽谷」。20多年來,湘西老鄉十分看好這個虛假地名,當地煙廠出「烏龍山牌」香煙,酒廠生產「烏龍山牌」苞谷酒。有一家頗有特色的餐飲企業,取名「烏龍山寨」,若干連鎖店開到了省城。 《烏龍山剿匪記》劇組的一個成員,20多年後到湘西古城旅遊。發現當年劇組所住的縣武裝部招待所依然還在,只是已改名為「烏龍山賓館」。更讓人忍俊不禁的是演員申軍誼當年住過的房間,門口赫然掛著一塊招牌——鑽山豹舊居。有一年水運憲到湘西某縣參加會議,縣委書記、宣傳部長陪同參觀旅遊景點。旅遊局長點了一名熟悉情況的女導游沿途講解。穿過一個山洞時,導游指著對面的懸崖,認真地講解:「上頭有幾間木屋子,那就是榜爺的故居。湘西剿匪之前,鑽山豹、四丫頭他們經常聚集在那裡開會。那裡面擺放的全是實物,珍貴得很呢,一般是不對外開放的。」縣領導知道水運憲是《烏龍山剿匪記》的作者,一聽導游這么說,不免有些尷尬,趕緊打斷她說:「莫亂講,那些人物都是作家編出來的。哪裡有什麼榜爺嘛。」沒想到導游非常執著,反駁領導說:「這您就不知道了。那個作家小時候也是從我們這里讀書出去的。他們家的祖屋緊挨著榜爺,三代以前跟榜爺家還有血緣關系呢。」 在《中國青年報》讀到作家水運憲撰寫的這篇文章後,感覺很好笑,笑過之後又感覺很荒唐。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烏龍山剿匪記》作者說出了真相,如果他沒有說出真相呢?我作為一個不知情的遊客到了該地旅遊,或者是我們的青少年到了該地旅遊,聽導游的生動介紹,看陳列的「實物」,肯定會信以為真。 像這樣把虛構的東西演繹成現實,或者說演變成歷史的相信還有很多。藉助某一部文學作品或熱播的電視連續劇發展當地旅遊業,確實是一種促銷手段,無可厚非,但如若以假亂真,甚至以訛傳訛,不免有失分寸。這很容易讓人想到現在的電視劇,從宮廷戲到間諜戲,戰爭戲,層出不窮的戲說、歪說到穿越。過去對一些虛構的影視作品還標有「純屬虛構」等提示,生怕觀眾誤解,現在全省略了。一次,一位中學歷史老師對我說,現在給學生講歷史課費勁兒多了,一些學生老拿虛構的影視作品往裡套,講半天學生們都不信,現在的影視作品如果是虛構為什麼就不能提示清楚呢?這樣肆無憚忌地發展下去,與篡改歷史有什麼區別呢?

G. 論歷史著作或史傳文學能否虛構

如果是史書正史是不可以虛構的,因為史傳要求直書其事,無隱無諱,如漢回書等,但是答以歷史為骨,或七實三虛的,如三國演義,明朝那些事,李自成等便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進行部分虛構。判定的關鍵在於它是否是小說,因為小說的性質註定了它不是寫實,而是生活歷史的再創造,甚至可以說正是這種虛構和再創造才賦予這小說生命。

H. 作文中歷史可以虛構嗎

可以的.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內動進程的歷史事容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I. 歷史上有哪些家喻戶曉,但其實是虛構出來的人或者事呢

從小我們在歷史教科書上學習過“堯舜禹”三代帝王的禪讓,權力的繼承極為和諧,充滿脈脈的溫情,成為家喻戶曉的美談,《史記》也這樣記錄。但是,這是謊言。

晉武帝咸寧五年(279年),不允許的盜掘賊挖掘了戰國魏襄王的陵墓。記載了中國歷史的古書出土了。也就是“竹書紀年”。他的很多記錄和傳統的正史不一樣。關於第三代,寫著“以前堯德衰,舜被囚禁”。舜囚犯堯在平陽,取得帝位。舜把堯放在平陽。堯被舜拘留,再次堵住丹朱,不想讓他見父親。

趙氏的孤兒在中國家喻戶曉。通過同名電影的普及,更廣為人知。但是,這也是一個長達千年的謊言故事。

史上,晉景公不滿趙氏的專橫跋扈,指示寵臣屠殺岸賈發動“下宮之難”,趙氏的大人們被徹底殺害。只有趙朔妻先逃,生下了遺孤趙武。為了保持這股血流,趙家的兩個門人程升和公孫杵臼決定了對策。程嬰把自己剛生下來的孩子變成趙武,又賣公孫杵臼,晉景公的寵臣把程嬰的孩子屠殺了。程嬰帶著真正的趙氏孤兒隱遁了。幾年後,心理上很內疚的晉景公得知有趙氏和後人,恢復了趙氏家族的地位。又毀滅了屠宰岸賈,為趙氏家族報仇。

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實際上有很多漏洞。首先,趙氏的孤兒是震撼諸侯各國的大事,但是《春秋》《左傳》中卻沒有這樣的記錄。程嬰和公孫杵臼這樣的情誼應該是儒家大為宣傳的,但孔門的言論不僅是只言片語,還很異常。在《左傳》中沒有發現他的事跡,很有可能是塑造出來的人物。另外,根據《趙世家》的記錄,趙武的誕生比父親的死晚了7年。

J. 文學允許虛構,歷史不允許虛構,為什麼

歷史來再虛構了,那要史官自干什麼?歷史就是要真實性。這樣當大領導的,比如皇帝 ,就不敢胡作非為了。因為有史官記載啊。而且是真實的。文學是文人們,寫些在文章抒發自己的情感罷了。文學在寫真實了,那古代的那些文學家還怎麼活啊。不早被殺頭了嗎?那麼腐敗,文人敢直言嗎?所以文學可以虛構,歷史不可以虛構。歷史不可以虛構,才是最重要的。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虛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