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蘭克

歷史學蘭克

發布時間:2021-02-23 19:25:17

A. 蘭克史學的缺陷

第一、領域過於狹窄。過分專注與政治史、外交史、軍事史,而忽略了經濟史和社版會史;重視精英人物的權研究,而忽略了民眾在歷史中的作用。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矛盾。一方面強調用史料說話,另一方面又強調研究者的心理感悟能力,這使得蘭克史學很難達到它所標榜的純粹客觀的境界。
第三、忽視了歷史的發展規律。強調史學的再現,對史料繁瑣考證,而對歷史發展規律避而不談。
第四、過於絕對看待歷史的客觀性。否認史家主觀因素對理解史料的介入,使歷史缺乏人文意義,降低了普通民眾對歷史的興趣。
第五、過分注重對事實的描述,這樣就排斥了概括、解釋和理論。它所利用的史料僅限於文字資料,主要是官方文件,這樣也就限制了史料的擴大。
第六、忽視歷史學家主體意識的作用,忽視歷史認識論問題,把歷史認識的主體和客體完全割裂開。

B. 蘭克史學逐漸邊緣化的原因

因為復時代在發展,對歷史的認識制在提升。
蘭克認為要完全客觀的描述歷史,必須通過第一手材料去解讀歷史。
但是現在看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第一,因為所謂的第一手資料,比如會議記錄,也是由人所記的,未必完全真實再現當時場景。
第二,歷史學家必然受到當時代的限制,無法做到完全客觀。
現在,更多的追求是通過歷史表現人的多樣性和文化的多樣性。

C. 如何評價蘭克史學

在「如實直書」這一口號的指引下,歷史學家們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強調歷史學的客觀性,相信歷史學也可以成為一門科學,與自然科學並駕齊驅。因此,蘭克所代表的傳統史學在西方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抹殺的重要作用,代表著19世紀西方史學的最高成就,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
在蘭克看來,歷史著作的基礎是史料;史料的准確無誤得到了保證,也就保證了歷史著作的真實性。他把各種歷史事實看做是獨立於史家的主觀意識之外,只是簡單地 出自那裡,等待人們來收
集分類描述和解釋;史家運用正確的方法就能夠獲取這些歷史事實。
歷史學家除了要不遺餘力的搜集挖掘史料,不僅是回憶錄、日記、信函、外交報告、見證者的原初敘述等材料,還要對不同版本或同時代不同著作進行校勘,了解史料提供者的個人性格、人品學風、治史能力所處歷史環境及其地位等多方面因素,以此來考訂史料的真偽。他堅信用這種外證內證相結合的方法考證史料,通過語法體例等史料表現形式判別史料,就能形成對史料的正確
認識。這是蘭克留給世人的最大史學財富。
雖然蘭克多次強調歷史撰述要如實直書,但這遠不是蘭克思想的全部。蘭克的史料考證方法以及消除自我的撰述方式是其確立歷史學的科學性的法寶。他把歷史看做是沒有被完全理解的神意的顯現,所有的時代都同樣可以在上帝面前說明它的發展是有其道理的,而每一個時代都同樣可以同上帝直接聯系歷史個案研究是特殊、具體的,而隱含在其中的內在趨向、上帝的神秘力量是一般性的無限的。歷史學就是從具體的、特殊的、個體的感知出發,最終觸及到一般無限的內在趨向、神秘上帝的,歷史學的科學性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體現的 。
蘭克客觀主義史學相信在歷史研究中能夠摒棄主觀性,可以不帶感情色彩的反映客觀歷史。但是我們會發現,從蘭克到吉澤布雷希特,從阿克頓到莫諾,哪一位客觀主義史學家的著作中不帶
有道德感情呢?其次,客觀主義史學還認為歷史的研究目的僅僅在於如實直書,而不需要追求那個崇高的任務,即「評判過去,教導現在,以利於未來」。然而,事實是既沒有哪一部著作真正完整地闡明了任何一個歷史事件,也沒有哪一位客觀主義史學家不在教導現在。其實,任何被人們承認的歷史學家都擁有對過去行為的解釋權,他的寫作正是通過利用這種解釋權指導著現實。
客觀主義史學在未來的世紀里不可能很快就消失,重要的是它給史學留下了新的史學批判方法,再有就是歷史學家們追求真理的信念。如何不使歷史學成為權力的附庸?在何種程度上歷史具
有客觀性?這是客觀主義史學帶來的最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D. 蘭克史學的概述

蘭克復史學是德國19世紀影響最制大的歷史學家蘭克創立的,故名。蘭克史學基本思想是重視原始資料的利用和考辯;重視政治史;認為歷史可以認識,但不能完全認識;對史料來源的重視及深刻的分析;歷史著述的作用在於恢復歷史的本來面貌;負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史著之可信與否關鍵在於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據;一般的史著內容不能作為資料來源,必須深入檔案庫;寫作的目的在於復原歷史,要達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資料,找到同時代或接近此時代的史料。

E. 蘭克及其客觀主義史學的成就和影響。

一、史學獨立地位確立的標志
1. 自19世紀30年代以來,西方各國政府對檔案機構的建立與加強
2. 重大政治、軍事和外交檔案材料的公開
3. 以學術交流為目的的歷史學協會等學術組織的成立和學術刊物的創立
4. 在大量史學研究實踐的基礎上,史學理論與方法也形成了初步規模
5. 大學設立獨立的歷史系,建立培養歷史專業博士生制度,歷史學開始有計劃地培養自己的專業人才
二、蘭克史學的特點
1. 研究對象
以民族國家為研究單位的政治史是其主要內容,精英政治在西方史學中佔主流
2. 方法論
·重視對史料的考證,力求應用原始資料
·在表述上進行如實的、個別化的描述
·反對根據各種理論或抽象原則概括歷史。史學之所以為史學,就在於它拒絕一切歸納、綜合、概括等一般性方法
·強調對歷史過程和現象的「領悟」。
3. 認識論
在歷史認識上強調依靠「直覺」。其特性是:
·堅信史學家通過對檔案資料的考證與鑒別便可以再現真實的歷史
·相信史學家在歷史研究與寫作中可以不摻雜任何主觀因素,做到絕對客觀
「歷史學是『不簡單的科學』」——庫朗熱
「史學是不折不扣的科學」——柏里
三、蘭克史學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遇到的挑戰
1. 蘭普萊希特爭論
1891《德意志史》
《文化史的方法論》
2.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沖擊
3. 歷史哲學家們對蘭克史學的反思與批判
代表人物:【德】狄爾泰(Wilhem Dilhey, 1833~1911)
【德】李凱爾特(H. Rickert, 1863~1936)
【意】克羅齊(Benedetto Crose, 1866~1952)
【英】屈威廉(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 1876~1962)
【英】柯林武德(R. G. Collingwood, 1889~1943)
主要觀點:
·反對將史學等同於自然科學,反對客觀主義,認為史學家對歷史的理解和解釋不可能完全「排除自我」。
·「史學方法論和認識論的核心問題在於,對於往昔的客觀認識只有通過研究者的主觀經驗才能得到。」
4. 隨著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其他學科的發展,蘭克史學在研究內容和方法論方面也不斷遭到挑戰
斯賓格勒(Oswald Spegler, 1880~1836):《西方的沒落》(1917)
湯因比(Arnold J. Toynbee, 1889~1975):《歷史研究》(1934)
四、史學家對蘭克史學評判的核心問題
1. 狹窄的研究領域——政治史研究
2. 單一的史學方法

F. 蘭克史學的基本範式

蘭克主張研究歷史必抄須基於客觀地搜集研讀檔案資料之後,如實地呈現歷史的原貌,他的這種史學主張,被稱作「蘭克史學」,對後來東西方史學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蘭克史學的基本模式是收集大量的原始資料,為研究著述提供豐富的素材,然後以客觀、冷靜的敘述方式描述歷史。

G. 評價蘭克的史學思想和治史方法一級蘭克學派的歷史地位

http://..com/question/26921208.html

這上面有

H. 蘭克學派對中國史學的影響

蘭克被譽為「19世紀世界史學界的泰斗」、「近代史學之父」,而他的史學成就離不開他「如實直書」的治史主張。中國近代史學也深受蘭克思想的影響,尤其傅斯年堪稱服膺蘭克的客觀史學風格,以至他本人被稱為「中國的蘭克」。他提出的著名的「近代的史學只是史料學」的口號,「顯然是承受了德國蘭克史學的遺風。」

19世紀是西方資本主義迅猛發展的時期,歷史的進步觀念和樂觀主義的文化氛圍也達到極盛。歷史學開始專業化,並被視為一門獨特的科學,蘭克及其學派應運而生,並成為十九世紀西方史學史的主流。蘭克的史學研究方法基於重視與歷史真相的追尋,古奇在《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一書中曾將蘭克評定為「近代時期最偉大的歷史學家」,說「正是這位史學界的歌德,使德國在歐洲贏得了學術上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他看來蘭克對於史學界的貢獻主要集中於三個方面:
其一「他盡最大的可能把研究同當時的感情分別開來,並描寫事情的實際狀況」;
其二「他建立了論述歷史事件必須嚴格依據同時代的資料的原則,成為「第一個善於使用檔案的人」,正是他,使第一手資料,即當事者本人以及同事件有過直接接觸的人的文件和通訊成為最高權威性的歷史資料;
其三,「他按照權威資料的作者的品質、交往和獲得知識的機會,通過以他們同其他作家的證據對比,來分析權威性的資料(不論它是當代的也好,不是當代的也好),從而創立了考證的科學」。

回顧蘭克的史學生涯,蘭克本人也強調客觀態度的重要性,在《拉丁和條頓民族史》序言中寫下了「歷史制定給本書的任務:人們一向認為歷史的職能在於借鑒往史,用以教育當代,嘉惠未來。本書並不追求達到如此崇高的目的,它只不過是要弄清歷史事實發生的真相,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來還原歷史罷了。」而對於其在歷史研究方法方面則為後來的客觀主義的史學家提供了有效的榜樣,他明確的提出史料研究的方法,在他看來最好的證據來自最接事件的人,當事人的記錄比歷史學家的記載更有價值,並以此區分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單單就這個原則來看,它過於絕對化了,蘭克的貢獻恰恰在於它並沒有止步,而是繼續考察那些提供史料的人的性格,通過對他們的批判來確定史料的價值。在利用文獻的過程中,蘭克採用了外證與內證相結合的方法,「外證」即通過史料的表現形式來確定史料的真偽,通過不同的著作、不同版本的校勘,使史料的真偽畢現。「內證」是通過對那些不同的人所著內容相同的史料進行參照分析,結合對撰述人的身世、性格、心理等各方面的觀察,確定史料的可信度。正是這些史學研究的方法,蘭克被一些歷史學家推崇為客觀主義史學的祖師,他的學生和崇拜者大力的宣傳和實踐,不僅在十九、二十世紀形成西方史學界一支強大的力量,而且他所提出的「如實直書」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影響了我國的史學界,聲言「史料即史學」的傅斯年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傅斯年是我國著名詩人、文學家和史學家,他受到西方傳統史學尤其是蘭克治史理論和方法論的影響,其發表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旨趣》一書中,主張發展近代科學,改變固有的陳舊學術風氣,認為「歷史學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少少帶點古世中世的意味,且每取倫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的歷史學只是史料學,利用自然科學提供給我們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著的史料,所以近代史學所達到的范域,自地質學以至目下新聞紙,而史學外的達爾文論,正是歷史方法之大成。」其中關於史料的搜集,傅斯年最為注重原手史料及各種新材料的發掘運用,以為「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進步。凡間接的研究或前人所創造之系統,而不繁豐細富的參照所包含的事實,便退步。重視經驗和考察之法,到「地方上求材料,刻文上抄材料,檔案中出材料,傳說中辨材料,」通過實地神祗崇拜、歌謠、民俗和考古發掘盡量擴充材料范圍。關於史料的整理一是充分運用現代「一切自然科學的工具」,這里所謂的「工具」,指地質、地理、考古、生物、氣象、天文等各方面。其後他又在《史學方法導論》中更明確提出「史學便是史料學」。因為史學反映的史實有正有誤,有缺有全,有不同的側面或特點,為此歸納出八種史料的對勘法:一、直接史料對間接史料;二、官書與民間私記;三、本國記錄與外國記錄;四、近人記述對遠人記述;五、不經意的遺留與有意的保存;六、本事對旁涉;七直說對隱喻;八、口說對著文。同時指出,各類史料互有長短,如官書所記多本自檔案,於年月、職官、地理,「每較私記為確」,然時有為統治者隱諱之處;私記則少忌諱,往往言官書所無所不能言,缺點在「時而失之誣」而外國人記中國事雖不如本國所記親切詳細,甚至以訛傳訛,然因無所顧忌,有時比較客觀研究邊裔民族及中外關系,尤須接重於它。至於新發現的直接史料,特別是考古資料和自古相傳的間接史料更應在比較的基礎上,取長補短,不可偏廢。此外,傅斯年更注重史料觀念的更新和史料採集、整理方法的拓展,如一再強調吸取考古學、人類學、民俗學、地理學等野外勘察和實地調查法,運用天文、地質、生物、語言諸學科知識考史。

傅斯年力圖保持歷史學的純粹的科學認識功能,「史學的對象是,不是文詞、不是倫理,不是神學,並且不是社會學。史學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藝術的建設,不是做疏通的事業,不是去扶持或推到這個運動,或那個主義。」因此他強調純就史料以探史實,反對加以疏通,對史料加以解釋,認為只要把材料整理好,則事實自然顯明。他說「我們反對疏通,我們只要把材料整理好,則事實自然明了了」使用史料第一要注意的事是我們要問某種史料給了我們多少知識,這知識有多少可信,一件史料的價值便以這一層為斷,此外斷不可把我們的主觀價值論放進去,對於他而言,史料是最重要的,正如他所強調的「本所同人之治史學,不以空論為學問,亦不以史觀為急圖,乃純就史料以探史實也。」

當然,傅斯年推崇史料的重要性,但並未將史學就等同於史料學只是過分強調史料的重要性。這同蘭克學派的基本觀點相一致。蘭克學派治史,崇尚史料,在他們看來史學家撰史必須掌握抵押第一等的史料,只有憑借這些可靠的材料,才能寫出真正的歷史。傅斯年的「史學便是史料學」也聲稱「近代歷史學便是史料學,要利用自然科學供給我們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著的材料。蘭克學派治史方法上,傅斯年得近世西方實證主義治史方法之真傳,他深諳蘭克學派的互勘比照究誤之道,把史料歸為八對十六種。並納入中國傳統史學的考證方法,包括考辨、比較方法及有語言入手辨析史料只為了尋求個別歷史事實的真實性。

在整個19世紀,西方史學是「科學的歷史學」執牛耳的時代,從德國史家尼布爾發端,最終由蘭克確立了它的歷史地位,他也成了西方科學派史學的最著名的代表。科學派史家除崇尚史料、奉行史料至上以外,還竭力標榜史學的客觀性和科學性。直至晚年,他在《世界史》一書的序言中,繼續鼓吹從書中「消滅自我」,即把自己的觀點毫無保留地從書中排除出去。在實證主義史家那裡,「歷史是一門不折不扣的科學」,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歷史學家就應該像蘭克所說的消除自己的主體意識,以達到「完全的客觀」。這當然是客觀主義史學及其後的實證主義史家的一種幻覺,實際上是不可能到達的。但傅斯年卻對此奉行不悖,他篤信史學是一門獨立的科學,認為:「史的觀念之進步,在由主觀的哲學及倫理論變做客觀的史料學。」他堅信在剝除了附在歷史記載上的道德意義之後,由這一件件「赤裸裸的史料」就可顯示其歷史的客觀性。於是,他認為:「斷斷不可把我們的主觀價值放進去??既不可以以傳統的權威,也不可以隨遺傳的好尚。」這與蘭克所標榜的不偏不倚之說正相吻合。但有一點不同的是,晚年的傅斯年醒悟到追求史學的絕對的客觀只是一個「理想的境界」,而蘭克直至晚年還在鼓吹要「消滅自我」。

蘭克史學與中國史學之交匯是在20世紀初,實質性的影響是在五四之後。朱謙之先生曾指出,抗戰以前的史學界均受蘭克等人影響。可以說,蘭克為中國近代史學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基礎,其中史料價值觀和史料批評方法帶給中國學界的影響最甚。故在當時,無論是收集時下文獻材料,還是考訂整理以往的檔案材料,蘭克的史料考訂原則始終是重要的指導思想。

參考文獻: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上),商務印書館1997年

傅斯年:《史學方法導論》,《傅斯年全集》第2冊

I. 美國與德國歷史學中的蘭克形象是什麼時候寫的

蘭克,作為影響了幾個世紀的歷史學家,他的這種影響力,在我看來,無論是空間的廣度還是時間的跨度,可能都是其它歷史學家所不能比擬的。就像張廣智老師所言:「在西方史學史上,他(蘭克)絕對是一位值得引起高度關注的歷史學家」1.其實,在蘭克身後的這段時間內,他被冠以了各種名號,如「近代時期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永遠無人超越的歷史學家」.等等,但這些溢美之辭往往給人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相反對於蘭克的贊美,英國「劍橋學派」創始人阿克頓勛爵的一段話卻說的相當到位,他言:「我們每走一步都會遇到這位巨人。他的貢獻比任何人都來的大。盡管有比他某一部著作更好的歷史著述,也許有人在政治,宗教和哲學的見識上,在思想的創新上,高度上和深度上超過了他。但就他的重要著作涉及的領域,就他對優秀人物的影響,就人類所接受並運用的知識中帶有他的靈魂烙印等這些內容來看,他是無與倫比的」。2.
既然蘭克是如此有影響力,那麼關於蘭克史學的評論與研究也自然是十分的豐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實已經涉及到了各個方面。而這其中最被重視的就是蘭克史學思想中「如實直書」的這一個方面。的確,縱觀整個蘭克史學體系,「如是直書」這一思想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說是蘭克思想中的核心,也是各家爭論的焦點。但其實我們知道,蘭克的史學體系從大的框架來看,是由三部分組成的,也就是說,除了「如是直書」之外還有兩個部分,這兩個一個是宗教觀念,另一個則是政治性,而這兩個部分如果換一種角度來看,就被成為「理念論」。其實,最早提出這個觀點的是美國著名當代歷史學家格奧爾格.伊格爾斯,他在他的一篇名為《美國與德國歷史思想中的蘭克形象》中說道:「非常有趣的是,正是由於蘭克的那個著名的『如是直書』的標榜,為我們樹立了兩個蘭克的形象;一個是理念論者的形象,也是蘭克的德國形象,另一個是『如是直書』的形象,這是蘭克在國外(包括我國)尤其是在美國的形象。」3.我所說的「理念論」正來源於此,換句話說,這同時也是在研究蘭克的德國形象。

J. 蘭克認為研究歷史應有的態度是什麼

蘭克認為研究歷史應有的態度是:研究歷史必須基於客觀地搜集研讀檔案資料之後,如實地呈現歷史的原貌,他的這種史學主張,被稱作「蘭克史學」。

史學思想:
1),蘭克史學的核心是客觀主義—「據事直書」。他認為,歷史學家必須保持一種超然物外不偏不倚的客觀態度,決不可出於政治或宗教等原因帶有偏見。歷史學家的根本任務是弄清歷史事實,把過去發生的事情如實地用文字再現出來。歷史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決不能心存實用的目的,只應追求事實真相,不應褒貶是非。
2),蘭克史學歷史研究方法的原則是史料高於一切。歷史學家要弄清歷史事實的真相,唯一途徑就是窮本溯源,收集原始資料並加以科學的考證:要考察那些「目擊者」是如何記載事實的,要讓史料本身說話。
3),蘭克所創立的史觀後來被稱為歷史主義,其核心是堅持歷史的個別性和獨特性即歷史的特殊性。
4),歷史是帝王將相的活動。歷史學家只能以此為依據進行專題研究,再現他們的活動,但不能作理論上的概括。他認為歷史研究的是個別的、具體的、獨特的事件。至於揭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因果關系,不是歷史學而是哲學的任務。因此,歷史不過是一幕幕不相連續的偉人的活動,裡面沒有什麼必然的規律。
5),蘭克生平篤信宗教,他用神秘的基督教神學解釋歷史:「在全部的歷史進程中,上帝是無所不在的,是到處顯現的。歷史上的每一件大事都證明是上帝的意志,每一個關鍵性的時刻都證明上帝在主宰一切。」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蘭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