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設計歷史學科的教學案
初中歷史學科教學案設計評選活動總結
為發揮歷史「教學案」導學的作用,提高歷史教師備課的質量,調動歷史教師積極主動參與網路教研活動,總結前一段「教學案設計」教研活動,明確下一步教研工作思路,按照教研工作計劃,進行優秀教學案設計評選活動。
一、教學案設計教研活動的提出原因
歷史學科以往教案設計重點是知識的梳理與教法的選取,缺少師生探究問題設計與學法的選取,也很少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案,教案的作用不大,有的老師書寫教案就是應付檢查。
近兩年多數學校使用學案的同時,教案還要寫,老師認為增加備課的負擔,有反感情緒。有的學校還是重視教案,對學案要求與重視程度不夠。
初中歷史學科每課內容多,課時又少,傳統的教案與單一的學案,都不能適應新的形勢要求,如何提高備課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我縣歷史學科需要解決的教研課題。
二、教學案設計教研活動的理論依據
依據歷史課程倡導的「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的新課程基本理念。
遵循「教」與「學」的客觀規律,以較少時間、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個性培養與全面發展的有效教學理論。
借鑒杜郎口與楊思中學的外地成功經驗。
依據我們全體歷史教師的實踐經驗。
貫徹教育局與進修學校開展「網路教研」、「教研為基層學校服務」的文件精神。
基於以上原因和理論依據,歷史學科確定:「以歷史學科中心教研組成員為核心,全體歷史教師參與,每人完成兩課的教學案設計,利用網路教研的方式,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教研活動」。
三、教學案設計教研活動的階段性成果
在2009——2010學年度,全縣80%的歷史教師,每人完成了兩課教學案設計的任務,歷史中心教研組五位成員,還承擔了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專題知識的歸納,教學案與專題知識歸納等資料,都上傳到「群共享空間」,到現在已經上傳作品達140多個,實現了教學案設計等資源共享的目的。
為了總結前一段教研工作經驗,明確下一階段教研活動的思路,根據《教研工作計劃》,決定進行初中歷史學科優秀「教學案」設計評選比賽。
在10—19日教學案設計評選初賽活動中,全縣有22所學校27位教師參加此次評選比賽,參賽教師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按照通知文件要求,完成教學案設計與課件製作,及時上傳到群共享空間。於19日,由七位評委進行初選,有12位老師的作品進入了決賽。
今天參加決賽的十二位參賽教師,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站在理論的高度,闡述了自己的教學案設計基本思路,還說出這樣設計的原因與理由,這是我們在研討課上所學習不到的。 應該說今天的參賽作品,大多都是課堂教學真實的教學案例,他們的教學案設計:每個環節目的明確,設計符合歷史知識呈現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科學有效,值得借鑒與推廣。下面就結合參賽教師的作品,說明一下歷史學科教學案設計的特點,
(1)情景導入的設計:
目的:引起注意力,激發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
學生主體的現狀:每周兩課時,時間跨度大;前節課學習其他學科的內容,課間學生戶外活動,精力分散。
教師的導學是: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創設歷史思維情景,聯系舊知識、結合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製造懸念,引起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
(2)學習目標的設計:
按照課標確定「三維目標」,結合校情、學情等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探究過程與方法,課程標准對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沒有具體內容,他們所選取的過程與方法,就是課堂教學實際運用的,而不是給別人檢查看的,這樣設計學習目標是有效的。體現學習目標科學性與適用性。
(3)自主學習的設計:
目的是讓學生感知歷史知識。
教師的導學是:在教學案設計時要求明確,如:預習指導、閱讀指導、設計檢測題、課上組織與引導學生全員、有序的參與。
學生主體參與是:課前主動預習、課上自主學習、獨立完成檢測習題、學生互相交流。通過自主學習過程的有效實施,實現學生感知歷史知識的目的。
(4)合作探究的設計:
目的是讓學生理解、體驗歷史知識的發生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師的導學是:有效整合教材資源,聯系已有知識設計問題情境,利用現代化技術等手段創設歷史情境,圍繞重點內容與情感目標,有效地質疑思考問題,思考題設計不偏、不難,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符合初中學生年齡特點,沒有增加學生的負擔。組織與引導學生得法、有效參與。
學生主體參與是:積極思考問題、閱讀相關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互相協作,通過合作探究過程的學習,落實了學生理解、體驗歷史知識的發生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5)知識梳理的設計:
目的是歸納歷史知識結構,得出值得借鑒的歷史結論。
教師導學是:鼓勵與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結構,揭示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得出值得借鑒的歷史結論。
學生主體參與是:學生在感知、理解、體驗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學生自己歸納歷史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6)鞏固訓練的設計:
目的是掌握重點知識,學以致用。
教師的導學是:結合中考題型與重點內容,設計鞏固訓練題,組織與引導審題、分析與解決問題。
學生主體參與是:閱讀題干、分析問題、獨立完成。實現當堂所學習的內容當堂掌握。
十二位參賽教師,遵循新課程與有效教學的基本理念,設計的教學案:學習目標明確、環節齊全、內容科學完整、設計思路清楚、便於操作,有利於教師導學與師生共同探究,把教案與學案融合成一個整體,把教師導學與學生合作探究融合成一個整體;把知識呈現與問題質疑融合成一個整體;以教師導學為主導,以學生主動探究為主體,能幫助學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感悟歷史學科知識的教學案,值得我們大家借鑒!
四、今後歷史學科教研工作的要求。
1、教學案設計的教研活動,還是我們歷史學科今後教研活動的一個主要內容之一,每個學期、每位老師、上傳一篇、自己在教學中認為比較成功教學案設計及課件,形成主動參與網路教研的一種習慣,以實現資源共享。
2、設計教學案不要簡單模仿,要體現自己的風格與特點,使用教學案要課前下發、課下收回,發揮「教學案」的導學作用,實現「教學案」讓學生「學會」的目標,更要實現教學案讓學生「會學」的目標。
3、今天舉行的教學案設計評比活動,應是歷史學科網路教研活動的起步,下一步教研活動的方向已經明確,期待沒有參與的三所學校與十一位沒有參與網路教研的老師主動地參與,只要我們調整一下工作的思路,就能提高我們的備課質量,就能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更能豐富我們教書育人的美好人生。
2. 設計的歷史與發現
是三皇五帝,這一時期主要是神話,女媧、後裔、蚩尤等。
再是夏朝,終回於夏牃。
夏朝之答後是商朝和周朝,比如商紂王、周武王、姜子牙、周公
周朝分成東周和西周,東周時中國可以說進入了春秋時期,隨後便是戰國。這一時期百家爭鳴。是中國的一次民族大融合和大發展。
之後秦國通過商鞅變法變得強大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結束諸侯紛爭的亂世,成為歷史第一人。
秦朝只有三世皇帝,亡秦必楚,楚霸王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最終楚霸王四面楚歌,自刎於烏江之畔。從此漢朝開始。
漢朝時期也分東漢和西漢,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並起,三國登上了歷史舞台。
魏國統一了三國,成為了後來的晉朝,也是東西兩晉。
中國又再一次進入了一個亂世——南北朝,最終隋朝力壓群雄,登上了中國的最高政治舞台。
因隋煬帝荒淫無道,唐朝取而代之。
唐末也是個亂世,像南北朝,成為五代十國,宋朝就在此時出現了。
北宋和南宋統稱為宋朝,後來被蒙古人所滅,建立了元朝。
明朝又推翻了元朝,清朝又顛覆了明朝。
中國古代史就此結束。
這只是一個概括,泱泱中華豈是這幾行字就能概括的呢?中間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指出,讓我們共同進步。
3. 設計史論
簡論設計史論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暨設計史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摘 要:新世紀呼喚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藝術教育作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重要途徑,對於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應不斷更新觀念,積極探索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藝術教育 創新能力 培養途徑
一、創造能力的培養是藝術設計的核心
設計藝術是門實踐性和創造性極強的藝術門類。從物的創造角度而言,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設計,新時代的設計總是在舊設計基礎之上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和文化特徵而推出的嶄新的設計。從精神層面而言,設計思維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任何一種優秀的設計都是設計師獨具匠心應用新的材料、新工藝對某種新見解的獨到表達。另外,設計藝術作為一門交叉和綜合的學科,它涉及自然科學、人文和社會等眾多的科學領域,設計藝術的綜合性特點也體現了創造的本質特點。特別是在電腦技術日益發展完善的今天,設計的表現和設計效果圖的繪制,已不是設計的關鍵,也不是設計師水平的標志,創意即創造性突現出來成為第一重要的東西。從這個角度而言,創新就是整個設計藝術的生命和靈魂。藝術教育作為培養人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宗旨就是通過藝術理論和實踐的教學,培養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念以及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所以我們認為創造性是藝術設計教育的本質屬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是設計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設計創新需要藝術史論支持
設計史論作為設計藝術學三大內容板快之一,對於設計師個人的成長成材以及大膽開拓創新,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前面我們提到,創新是設計的生命線,但創新不是空想,它需要一個基礎,一個平台,一種智慧。這個平台基礎,一是自然生活的啟迪。一是歷史經驗的積累。沒有這些泉流匯集,是不能推動設計前進浪潮的。因此,設計既要緊跟時代潮流,又要繼承傳統優秀的文化遺產,而設計史所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所以設計創新需要設計史論支持。
在設計界,成為一名優秀設計師,或許是每一位設計從業人員共有的理想,但只有其中少數人成功了,大多數都默默無名或者曇花一現,究其緣由,不外乎與他們忽視史論學習,缺乏創新思維有關,而缺乏創新就只有死路一條。廣大消費者對產品設計至臻至善的無止境追求,決定了設計人員必須具備全面的素養,緊跟時代步伐,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才能令顧客滿意。但遺憾的是,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期,由於設計市場不夠成熟,條例規章還不健全,在設計業豐厚利潤的驅動下,許多非專業缺乏設計才能創新意識的人員一涌而上,導致設計界從業人員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缺乏創意,漠視設計。有的思維麻木,視野狹窄;有的過於追求技巧,零碎摘抄模仿他人,孰不知,模仿越多,創新能力就越弱。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看似標新立異的設計,但忽視民族底蘊、文化內涵的所謂「立異」,不過是多重風格的隨意堆砌,甚至只是理論上的異想天開罷了。所以,設計創新不是空中樓閣、空穴來風,它是建立在深厚淵博的理論素養基礎之上,設計史論便是設計創新的基礎。
三、設計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設計史教學內容包括了幾乎所有的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體系龐雜,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光靠課堂上 45 分鍾教學,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是遠不夠的,特別是它還肩負著學生創新思辯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採取課內和課外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使這兩種方式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引導置疑法 「疑問」的存在,從某種程度上說對整個教學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只有存在疑問,才能促使學生不滿足於現狀,去思考去創造。在教學中,教師要自覺地使問題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商周時期饕餮紋這種紋樣的時候,教師可以有意識的鼓勵學生去分析這種古老原始紋樣的構成以及這種紋樣形成的原因…通過學生思考分析教師總結,從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鍛煉了他們的思考力,並為今後對問題的發現、分析和解決奠定基礎。
問題討論法 討論交流的目的在於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群體協作、相互取長補短的能力。在方式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就某一個問題即興討論,也可以在廣泛征詢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教師事先確定一個在學生中能引發矛盾和爭鳴的討論話題,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豐富的資源,搜集相關的史料和論文,然後課堂上分組討論或者辯論,辯論雙方誰贏誰負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通過學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辦學術講座 舉辦學術講座也是一種拓展學生視野的積極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抽課余時間自己講,也可以請本校在相同專業領域有較高學術造詣的前輩講,還可以請外省外校在國內外的知名學者講。內容可以是考古新發現,學界新動態,或者對某一現象的深入探討,這樣做其目的在於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擺脫教材一家之言的束縛。
深入鄉間采風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主陣地,那麼深入民間,下到基層無疑是學生擴大視野、激勵創新的又一重要窗口。幾千年歷史沉澱下來的藝術精品很多都遺留在民間,特別是都市的快速發展使得一座座古老的建築、房屋都相繼消失殆盡,只有在廣大的農村,一些偏僻的地區還完好的保留著一些歷史的遺跡,藝術的珍品,鼓勵學生到農村去觀察、發現,為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為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精神創造條件。
總之,新世紀是以"創新"為根本特徵的新知識經濟時代.這一時代呼喚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藝術教育作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重要途徑之一,富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決不能固守陳舊的知識結構體系, 受制於單一的教材內容, 教條地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從事新世紀的教與學。而必須具有全面創新精神和開拓精神, 及時掌握國際先進藝術教育理念信息,讓學生通過自主活動自己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4. 藝術設計的發展歷史過程
「藝術設計」的發展歷史過程:
「藝術設計」是中國大陸教育部於1997年確定的本科招生學科名稱,英文翻譯為Art and Design。在中國大陸教育部門的設計類學科分類中,藝術設計和工業設計是並列的關系。
比如平面設計、展示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裝飾設計、服裝設計等。當然,設計概念本身就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設計僅指工業設計。不過一般說到設計都是指廣義的設計概念,即包含藝術設計部分的設計。
1998年,中國大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制定了一個不同於教育部的學科分類,「藝術設計」在國務院的學科分類中被稱作「設計藝術學」。中國大陸的高校本科(大學部)招生使用了教育部的學科分類,而研究生招生則使用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分類。
在中國國內的設計藝術學界除了在個別專門探討學科命名的文章中,這兩個名稱基本上可以互換。其實這兩個名稱,在內涵上並無顯著差異,英文文獻中統一稱為「設計(Design)」。
學科科目:
景觀建築設計、網路藝術、三維動畫、視頻設計、音頻藝術、互動媒體、工業設計等。
動畫設計方向強調堅實的繪畫基礎和美術功底,注重學生的審美素質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學生在該專業將學習諸如動畫運動規律、動作設計、動畫材料等專業基礎課程,同時學習劇作、視聽語言、表演與肢體語言等相關的電影知識。
在綜合藝術素質提升的同時,學生將學習各種動畫製作軟體並探索各種先進的創作技術。學生在校期間有條件根據自己的想法創作獨立動畫藝術短片,教師將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指導學生完成短片創作;學生畢業時將掌握從前期策劃、中期製作和後期合成這一完整的動畫製作流程,製作出具有專業水平的動畫作品。
動畫運動規律、 材料動畫、動畫藝術概論、動作設計、電影視聽語言、分鏡頭劇本設計、導演基礎、動畫片創作等。
景觀建築設計方向主要是為我國的景觀建築設計和規劃事業輸送專業人才。教學內容綜合了藝術設計、景觀建築設計規劃和園林方面的專業課和基礎課,除教學以外,景觀建築設計專業設立了研究工作室。
其主要職能是在推進專業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本領域的研究工作和創作設計實踐,為推動景觀建築設計的發展做出貢獻。
(4)設計歷史知識擴展閱讀
「藝術設計」主要特點:
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的研究內容和服務對象有別於傳統的藝術門類。同時藝術設計也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其審美標准也隨著這諸多因素的變化而改變。所以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反過來又作用於生活。(獨立性和綜合性)
藝術設計貴在創造活動與實踐,是設計者自身綜合素質(如表現能力、感知能力、想像能力)的體現。各個專業雖然對設計知識的著重面不盡相同,但對於「大設計」概念的關於美、節律、均衡、韻律等的要求是一樣的。
不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設計,考生首先要面對的是一個對所設計對象的理解——對設計對象相關的背景文化、地理、歷史、人文知識的理解。(思想性和行動性)
藝術設計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服務性。藝術設計的第一動機不是表達,是對生活方式的一種創造性的改造,是為了給人類提供一種新的生活的可能,不論是在商業活動中的信息傳達里的應用,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方式中的應用,藝術設計就是讓人類獲得各種更有價值,更有品質的生存形式。
他讓生活更加簡單、舒適、自然、效率這是藝術設計的終極目的。藝術設計最終的體現是優秀的產品,這個體現我們從喬布斯和蘋果的產品中可以完全感受的到,蘋果的設計就改變了現代人的行為方式。
喬布斯的設計夢想就是改變世界,他以服務消費者為目的,用顛覆性、開拓性的設計活動來實現這一目標,好的藝術設計產品能改變世界,好的藝術品能觸動世界,這是不同的。
其次藝術設計的特點就是科學性和合理性。藝術設計的實現手段是理性的,這和藝術品的實現是有區別的,你可以光憑藝術靈感的爆發創作出震撼的藝術品,但你絕不可能光憑借靈感去造出一個好的產品。
一個好的產品不是的設計者的純自我的表達,是有嚴謹的科學精神在裡面的,是一個合理統籌的一個有目的的活動,要把自己的觀點和觀念通過科學的調查、合理的流程歸劃一步步的完善出來的,中間會有各種科學的實驗。
會有各種數據的考量,會有設計師在藝術追求與實際生活需求的各種妥協,藝術設計產品沒有絕對的藝術理想的純粹性,它最終要以人為本,用體驗去征服人們。
藝術設計還是一個綜合性的設計活動。任何藝術設計都不是一個或兩個學科能夠完成的,在實現階段是一個工業化的過程,在紙上的創意只是一個概念的產生過程,一旦要去製作那就需要各種其他學科理論和技術的支持,靠一個人來完成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藝術品的創作就往往是一個人的事情,人多了反而會阻礙藝術觀點表達。各種材料的研究、電腦技術的應用、數據的整理、工業化的生產以及產品的銷售等等。
都是藝術設計不能繞開的問題,這是個龐大的工程,不是一個人光憑激情就能做到的事,藝術設計師不但要有藝術設計的才能,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還要有合理統籌整個流程的能力。
藝術設計的特點就決定了,你不但是個藝術家還要是個思想家,更是個行動家。
5. 設計史為什麼會涉及到那麼多的知識
肯定啊 設計范疇大 關於設計理論 設計發展 不同設計方向都得學 要考研吧 王受之吧
6. 如何設計歷史專題復習
gzqip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7. 設計歷史及理論該如何復習
在復習時,從內容上來說,盡量選擇與課文關系密切的內容來復習。這樣,不僅完成課文的的復習任務,而且可以有助於自己形成遷移的能力。另外,每次復習的內容不要太多,量要適當,要注意語文、數學等學科之間的交錯進行,盡量不要針對一門學科集中較長時間進行復習,否則容易引起疲勞,復習效果也不太理想
8. 藝術設計史主要說的是什麼
藝術設計史抄是以設計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考察設計的特殊性和個別性,力求闡明設計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規律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它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設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並初步具有理解、把握和分析設計理論知識的能力。
本課程的教學總體目標為: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幫助學生形成具有獨特視角的研究領域,擴大自己對該課程更深層次的探索。把藝術設計的理論知識灌輸到學生腦中,使學生盡快樹立自己的觀點,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促進對專業設計的深度理解,並再次基礎上與時代文化發展密切聯系,把握時代的脈搏,創造出合理化的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理想設計。
9. 求中國設計的發展史
變革--中國的設計發展史
上海消息–中國的製造商和設計師必須發展更具創意的思維,以此激發創新並創建有附加值的品牌, 但是由於缺乏設計經驗和阻礙創造性思維的傳統價值觀作怪,他們往往裹足不前。
但是變革已經到來。這場由外向型思維的互聯網一代所推動的變革可能使此過程縮短到寥寥數年間。
這是地處上海的、中國首家提供設計管理咨詢服務的橋中(上海)設計咨詢管理有限公司(China Bridge International)的總經理和創始人黃蔚的觀點。
黃蔚曾是中國電器巨頭海爾集團的項目經理及通用電氣(中國)研究開發中心的市場總監。她指出工業設計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在中國出現,目前仍是一門新的學科。
她以每十年為節點,概述了中國的設計發展史:
·20 世紀80 年代是直接復制別國商品的時期。
·20世紀90 年代被歸結為追隨期,即中國公司往往傾向於模仿別國創造的流行設計並進行少許的修改。
·21世紀前十年是本土設計崛起的時期,意味著針對中國用戶的特定消費心理和需求,對現有產品進行改造。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本土的設計師將針對中國和其它市場的需要推出真正的設計創新。
但是她的一個主要擔心是面對大量熱切的設計系學生們,中國缺少合格的教師。大多數教師直接轉行自技術或藝術門類的專業背景,缺乏設計領域的深度知識或實際經驗。
2004年7月6日,黃蔚在上海的一次采訪中說,「設計院校師資水平不容樂觀。教師們不知道該如何去教工業設計。」 她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卻沒有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她估計中國大約有300所院校設置了設計系。她說,大多數頂級設計師和傑出設計教育者會選擇收入高的地方,不大可能留在中國,至少從中期來看是這樣。
黃蔚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的工業設計專業。她說:「當我在上世紀90 年代早期學習工業設計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工業設計是什麼。 現在,許多學生知道這一專業,並了解品牌對於中國製造型企業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數的中國企業至今依然不理解設計的價值。」
但是中國依然有一些優勢。中國設計專業的學生善於使用計算機,對於Pro/Engineer, Alias, Rhino等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的應用也很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