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經濟歷史學派

經濟歷史學派

發布時間:2021-02-23 16:35:44

A. 經濟學的歷史階段及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或主要人物貢獻

1. 古典學派(The Classical School)--受重農學派「自由放任」思想影響。
A. 時間:大約起自1776年至1848年止
B. 創始學者:亞當斯密(Adam Smith)
C. 學派精神:
a) 主張自由放任、反對政府幹涉
b) 人類皆有「利己心」,經濟體系自動會達成均衡
c) 充份就業是社會常態,失業是短暫社會現象
D. 代表人物有:
a) 亞當斯密:
1) 出版「國富論」,為經濟學奠定基礎,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後人尊稱為「經濟學之父」
2) 提出「價格機能」,即「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人類「利己心」的催使下可解決人類基本的經濟問題
3) 提出「絕對利益法則」,主張國際間的分工與專業,強調自由貿易。
b) 馬爾薩斯(T.R.Malthus):1798年《人口論》,提出悲觀的經濟學論調,即糧食以等差級數增加,出生率以等比級數增加,所以人類終會有糧食不足的慘象,可喜的是其預測與現況差距頗大。
c) 賽伊(J.B.Say):1803年《經濟學泛論》,提出「賽伊法則」(Say』s Law)─供給創造需求,認為充分就業是常態。與現今「消費者導向」的時代亦背道而馳。
d) 李嘉圖(David Richard):1817年《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提出邊際報酬遞減法則、差額地價說、比較利益法則及生存費用說。
e) 約翰密爾(John S.Mill) 1848年出版《政治經濟學原理》。

B. 經濟史和經濟學、經濟思想史有何區別和聯系

經濟思想史通常指的就是經濟史,經濟史和經濟學、經濟思想史均是經濟學的分支學科。

經濟史(即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學的特點:

一、兩者的意義不同:

1、經濟史(即經濟思想史)的意義:有助於為經濟分析增添歷史視野,從而加深對現實問題的理解。有助於為經濟分析提供有效數據,從而為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運用創造條件。

2、經濟學的意義: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二、兩者的概述不同:

1、經濟史的概述:經濟史是指經濟領域的發展歷史和經濟狀態的變遷史。從廣義上講,經濟史是指人類以往從事經濟活動過程的總稱,是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事件,從狹義上說,經濟史是指經濟史學家通過文字以及符號等對上述經濟活動活動發展規律的描述解釋。

2、經濟學的概述: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三、兩者的研究對象不同:

1、經濟史的研究對象:是對於過去的經濟和經濟現象的研究。

2、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經濟學的對象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C. 經濟歷史學派的學派特點

派威廉·羅雪爾(1817—1894 年)是歷史學派的創始人。歷史學派的思想家們繼承了以李斯特為代表的反對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傳統。他們把李斯特所發動的對「世界主義』的批判,引向對古典學派方法論的否定。歷史學派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他們不象當時英國的李嘉圖反對派那樣,討論李嘉圖理論的矛盾,而是把批判的矛頭集中在古典經濟學所採用的抽象演繹法。首先,他們指責古典學派依以為出發點的概念的抽象性和片面性,例如,把經濟關系的分析建立在利己主義這個抽象概念上,而忽視了精神、道德因素以及利他主義動機等等的作用,以致「 把政治經濟學變成一部單純的利己主義的自然歷史」。其次,他們批評古典學派從抽象概念出發,用演繹的方法推導出一些基本命題,並把它們宣布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經濟規律。最後,他們指出,古典學派的「世界主義」 就是建立在這種抽象演繹法的基礎之上的,因而它也是「絕對主義』或「永恆主義」 的。針對古典學派的方法論,歷史學派提出了自己的「 歷史的方法」他們認為, 事物是互相聯系的有機體,因此只能用綜合的方法,用歸納的方法來研究經濟現象, 事物是發展和變化的,因此經濟規律只具有相對性,只能從歷史的類比中去發現它。歷史學派區別於其他學派的最基本的特徵,正是這種「 歷史的方法」。可以認為,歷史學派是在批判英國古典經濟學方法淪的基礎上形成的。事實上,資本主義發展起步較晚的德國,能在短時期內超過英法等國,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德國資產階級強化國家政權並依靠它來推行有利於本國經濟發展的政策。由此就不難理解,歷史學派始終反對英法經濟學家所鼓吹的自由放任政策,而主張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實行保護和統制政策。舊歷史學派提出了自己的「歷史的方法」他們認為,事物是互相聯系的有機體,因此只能用綜合的方法,用歸納的方法來研究經濟現象,事物是發展和變化的,因此經濟規律只具有相對性,只能從歷史的類比中去發現它。舊歷史學派區別於其他學派的最基本的特徵,正是這種「歷史的方法」。舊歷史學派是在批判英國古典經濟學方法淪的基礎上形成的。

D. 二戰後的十二種經濟學派

所有的經濟學派:
重農學派

古典經濟學

新古典經濟學

奧地內利學派容

奧地利經濟學派

新奧地利經濟學派

邊際效用學派

德國歷史學派

弗萊堡學派

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供給學派

官房學派

公共選擇學派

功利主義

貨幣學派

哈佛學派

海派經濟學

經濟歷史學派

劍橋學派

激進經濟學派

經濟浪漫主義學派

經濟自由主義

凱恩斯主義

洛桑學派

倫敦學派

李嘉圖派社會主義者

李嘉圖學派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瑞典學派

數理經濟學派

新制度學派

新古典綜合學派

新劍橋學派

新自由主義

新凱恩斯主義

新歷史學派

新經濟地理學派

新制度經濟學派

理性預期學派

芝加哥經濟學派

制度學派

重商主義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

資產階級經濟學

古典自由主義

成本學派

E. 德國歷史學派對經濟學說史的影響是怎樣的

德國歷史學派的經濟學家是一些抱負頗為宏大的學者,他們在對社會經濟現象的研究中,一方面追求自然科學的精確性;另一方面力圖反映人類社會的豐富內容。盡管對現實的關注使他們的理論追求多有前後矛盾之處,在把經濟現象的豐富性帶入理論分析方面也缺乏建樹,但是,他們代表著經濟學發展的一個可能的方向,即「社會經濟學」的方向。他們提供了對已有的經濟理論的批判,使其受惠良多,免於獨斷與狹隘。雖然經濟學至今已經在另一個方向走了很遠,但是,最起碼,德國歷史學派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經濟學成為了今天的樣子,而且他們提出的問題依然有意義。劍橋學派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多·馬歇爾對歷史學派的評價是:他們「追尋、解釋經濟習俗與制度的工作應當得到更高的評價」,這些工作「是我們時代的偉大成就,真正增加了世界的財富」,尤其重要的是,他們「拓寬了我們的思想,增加了我們對自身的知識,並幫助我們了解最中心的方面,即世界的神聖統治」( Hutchison ,1988) 。

歷史學派自身的命運雖然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但是,他們的經驗影響了經濟學中制度研究的路徑的發展。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歷史學派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兩組矛盾,即外來的形式理論與本土經驗的矛盾,以及學術研究的價值立場與介入社會問題和社會政策的現實關懷間的矛盾。方法論之爭的核心是在第一組矛盾的解決方式上。施穆勒及德國歷史學派經濟學家基於其本土意識與現實關懷,強調在充分了解經驗現實的前提下,才可以建構真正完全而妥當的理論。盡管這種理論建構的方向在方法論之爭後失去了影響,但其主張依然有意義。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本文提出了所謂理論建構的後發優勢,其實質是在肯定理論前提的條件之下,立足於中國制度創新的時代經驗,化解存在於形式理論與經驗現實之間的張力,重申理論創建的基本路徑,即以理論為起點,通過對經驗現實的潛心研究,發現對理論具有挑戰性的事實,進而建立創新性的理論。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與社會發展起步較晚、文化的歷史積淀又十分厚重的國家,處於社會轉型、制度變遷的歷史時期,如何將源自西方的社會科學理論與本國現實相結合,如何在把握經驗現象的基礎之上推動理論的發展,以理論應用來推動理論創新,將是社會研究和理論建設必須面對的問題。

F. 舊歷史學派經濟學說有哪些特點

歷史學派的思想家們繼承了以李斯特為代表的反對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傳統。他們把李斯特所發動的對「世界主義』的批判,引向對古典學派方法論的否定。歷史學派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他們不象當時英國的李嘉圖反對派那樣,討論李嘉圖理論的矛盾,而是把批判的矛頭集中在古典經濟學所採用的抽象演繹法。首先,他們指責古典學派依以為出發點的概念的抽象性和片面性,例如,把經濟關系的分析建立在利己主義這個抽象概念上,而忽視了精神、道德因素以及利他主義動機等等的作用,以致「 把政治經濟學變成一部單純的利己主義的自然歷史」。其次,他們批評古典學派從抽象概念出發,用演繹的方法推導出一些基本命題,並把它們宣布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經濟規律。最後,他們指出,古典學派的「世界主義」 就是建立在這種抽象演繹法的基礎之上的,因而它也是「絕對主義』或「永恆主義」 的。針對古典學派的方法論,歷史學派提出了自己的「 歷史的方法」他們認為, 事物是互相聯系的有機體,因此只能用綜合的方法,用歸納的方法來研究經濟現象, 事物是發展和變化的,因此經濟規律只具有相對性,只能從歷史的類比中去發現它。歷史學派區別於其他學派的最基本的特徵,正是這種「 歷史的方法」。可以認為,歷史學派是在批判英國古典經濟學方法淪的基礎上形成的。事實上,資本主義發展起步較晚的德國,能在短時期內超過英法等國,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德國資產階級強化國家政權並依靠它來推行有利於本國經濟發展的政策。由此就不難理解,歷史學派始終反對英法經濟學家所鼓吹的自由放任政策,而主張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實行保護和統制政策。舊歷史學派提出了自己的「歷史的方法」他們認為,事物是互相聯系的有機體,因此只能用綜合的方法,用歸納的方法來研究經濟現象,事物是發展和變化的,因此經濟規律只具有相對性,只能從歷史的類比中去發現它。舊歷史學派區別於其他學派的最基本的特徵,正是這種「歷史的方法」。舊歷史學派是在批判英國古典經濟學方法淪的基礎上形成的。

G. 新歷史學派的基本經濟學說和政策主張

:⑴新歷史學派對經濟規律的看法比歷史學派更走極端。不僅否認一般的普遍規律,內否認經濟容理論的意義,而且否認特殊規律,拒絕一切抽象的理論研究。⑵新歷史學派把舊歷史學派的「歷史歸納法」變成了「歷史統計法」,而且以「歷史統計法」來排斥一切其他研究方法。⑶新歷史學派比歷史學派更強調倫理、道德因素作用。自命「歷史倫理學派」的舊歷史學派還談到自然、技術等方面的作用,而新歷史學派則把道德倫理因素看作經濟活動中的決定因素,並以此來說明社會現象。⑷新歷史學派比歷史學派更強調國家和法律對經濟的作用。新歷史學派認為,國家是「超階級性」的。

H. 論述歷史學派的經濟思想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 年) 李斯特是19 世紀上半葉德國資產階級最著名的思想家, 歷史學派的直接先驅者。德國工業資產階級的保護關稅派的權威。他特別強調生產力的發展, 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論述了經濟發展階段和所應採取的經濟政策的關系、自由貿易與保護關稅的關系,主張在當時的德國實行保護發展政策;提出了發展生產力的一系列措施; 特別重視根據本國的特點和具體情況,來發展自己國家的民族經濟,等等。他的經濟學說具有鮮明的特點,就是反對英法古典經濟學說,強調政治經濟學的民族性。他極力要建立一種新的學說體系,即「國家經濟學」。他提出這種學說不是建立在空洞主義之上的,而是以事物的本質、歷史教訓和國家需要為依據的。
派威廉·羅雪爾(1817—1894 年)是歷史學派的創始人。歷史學派的思想家們繼承了以李斯特為代表的反對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傳統。他們把李斯特所發動的對「世界主義』的批判,引向對古典學派方法論的否定。歷史學派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他們不象當時英國的李嘉圖反對派那樣,討論李嘉圖理論的矛盾,而是把批判的矛頭集中在古典經濟學所採用的抽象演繹法。首先,他們指責古典學派依以為出發點的概念的抽象性和片面性,例如,把經濟關系的分析建立在利己主義這個抽象概念上,而忽視了精神、道德因素以及利他主義動機等等的作用,以致「 把政治經濟學變成一部單純的利己主義的自然歷史」。其次,他們批評古典學派從抽象概念出發,用演繹的方法推導出一些基本命題,並把它們宣布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經濟規律。最後,他們指出,古典學派的「世界主義」 就是建立在這種抽象演繹法的基礎之上的,因而它也是「絕對主義』或「永恆主義」 的。針對古典學派的方法論,歷史學派提出了自己的「 歷史的方法」他們認為, 事物是互相聯系的有機體,因此只能用綜合的方法,用歸納的方法來研究經濟現象, 事物是發展和變化的,因此經濟規律只具有相對性,只能從歷史的類比中去發現它。歷史學派區別於其他學派的最基本的特徵,正是這種「 歷史的方法」。可以認為,歷史學派是在批判英國古典經濟學方法淪的基礎上形成的。事實上,資本主義發展起步較晚的德國,能在短時期內超過英法等國,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德國資產階級強化國家政權並依靠它來推行有利於本國經濟發展的政策。由此就不難理解,歷史學派始終反對英法經濟學家所鼓吹的自由放任政策,而主張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實行保護和統制政策。舊歷史學派提出了自己的「歷史的方法」他們認為,事物是互相聯系的有機體,因此只能用綜合的方法,用歸納的方法來研究經濟現象,事物是發展和變化的,因此經濟規律只具有相對性,只能從歷史的類比中去發現它。舊歷史學派區別於其他學派的最基本的特徵,正是這種「歷史的方法」。舊歷史學派是在批判英國古典經濟學方法淪的基礎上形成的。

I. 西方經濟學,比較新舊歷史學派的不同

新舊歷史學派的主要特點是研究方法上強調歷史分析。
19世紀初,在德國出現了以國家干預為特徵的歷史學派,這個學派與歐洲經濟自由主義相抗衡.在德國經濟學界佔主導地位長達80年左右.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先後出現了新舊歷史學派:舊歷史學派是19世紀40至60年代德國經濟學的流派;從70年代開始,歷史學派有了一些新的特點,被稱為新歷史學派.19世紀初,德國還是一個封建農奴制度占統治地位的國家,30年代,德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迅速發展起來,但是同英、法相比,差距還很大.40年代,德國產生了自己的政治經濟學,這就是歷史學派.這個學派最大的特點是:當本民族處於落後的情況下,能夠不甘落後,通過國家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的工業.與強勢力進行抗爭,但此學派否認經濟規律的普遍意義.制度學派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首先在美國產生,到30年代,在美國得到廣泛傳播.這個學派分為早期制度學派和新制度學派.早期制度學派是從歷史學派的一些觀點演變而來的.1936年,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版以後,其經濟思想開始在歐美流行,以凡勃倫為代表的美國早期制度學派逐漸趨於衰落.新制度學派是早期制度學派在戰後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進一步延續和發展.二戰後,凱恩斯的追隨者補充和發展起來的凱恩斯主義,在西方國家20世紀40至60年代一直佔有主導地位,但是70年代初,美國和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又出現了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凱恩斯經濟學無法解釋這些國家存在的種種嚴重的社會問題.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新制度經濟學為適應社會需要而產生,它繼承了早期制度學派的傳統,並在制度研究方面有新的發展.所以,這套理論和主張被稱為「新制度學派」.新制度學派與早期制度學派的區別,只是時代的差別.早期制度學派處在壟斷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他們根據當時比較低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政府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研究企業的權力結構來為壟斷資本服務.新制度學派則是處在壟斷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時期,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出現了混合經濟,他們根據新的情況,著重研究社會的權力結構,更加強調國家調節經濟,突出科學技術革命,提出更加具體的措施來為壟斷資本服務.

J. 闡述德國新舊歷史學派的經濟思想

:⑴新歷史學派對經濟規律的看法比歷史學派更走極端。不僅否認一般的普遍規內律,否認經濟理論的意義,容而且否認特殊規律,拒絕一切抽象的理論研究。⑵新歷史學派把舊歷史學派的「歷史歸納法」變成了「歷史統計法」,而且以「歷史統計法」來排斥一切其他研究方法。⑶新歷史學派比歷史學派更強調倫理、道德因素作用。自命「歷史倫理學派」的舊歷史學派還談到自然、技術等方面的作用,而新歷史學派則把道德倫理因素看作經濟活動中的決定因素,並以此來說明社會現象。⑷新歷史學派比歷史學派更強調國家和法律對經濟的作用。新歷史學派認為,國家是「超階級性」的。

閱讀全文

與經濟歷史學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