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講練

歷史學講練

發布時間:2021-02-23 16:19:04

A. 學習歷史主要學什麼

學習歷史主要學歷史學專業,要求學生學習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學理論、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外國語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歷史學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孔子就已經開始歷史學教育,創作《春秋》著作。到漢朝司馬遷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歷史學體系和創作形式,歷史學已經開始成為官方研究重點。東漢的班固就是在專門保存書籍的蘭台(御史台)修史,開始官方對史學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史學擺脫對經學的依附地位,並與傳統的經、律兩學鼎足而立,成為官學中一個完全獨立的部門,這在中國古代史學發展上還是極具重要意義的。後來它有了編纂學、文獻學的內容;至清代乾嘉時期,人們又賦予了史學以歷史敘述技巧和歷史認識方法等內容。

在中國古代史學發展史上,作為人類過往社會客觀存在的「歷史」與作為一種專門性學問的人們對它進行認識、描述的活動及其結果的「史學」,最後實現了初步的分離。這是古代歷史學家經過數千年探索的結果,亦是他們在史學認識上的最大成就之一。

(1)歷史學講練擴展閱讀:

1、堅持歷史學是一門科學的歷史學家,一方面沿著盧基阿努斯開辟的認識路徑,從歷史學與文學的區別中把真實性確定為歷史學的本質特性之一;另一方面,沿著馬克思和恩格斯開辟的辯證的、歷史的和唯物的認識路徑,從歷史本體論和史學本體論的高度,深刻闡述了歷史學研究對象的客觀實在性,從而為歷史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歷史學是科學。它的科學性的一般根據有二:一是它的研究對象的客觀實在性和真實性。歷史學研究的對象——世界各民族、國家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們所構成的歷史運動事實和過程,——作為歷史存在,是客觀實在的東西,它不以歷史認識者的主觀意志而改變,具有客觀實在性和真實性。

3、中國歷史學的科學性,除它具備了一門學科的科學性所必須符合的一般性要求以外,根本的依據就在於它是歸屬於馬克思主義歷史學范疇的一門學科。換言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科學性,根本地決定了中國歷史學的科學性。

B. 2016徐州中考歷史復習學講練這本書在哪能買到

大型書店應該可以買到吧。

C. 怎樣才能把初中歷史學好

我們初三的歷史課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新課和復習。
首先新課部分,我們初三學習的是世界史的相關內容。其中包括了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三個部分。我們現在普遍認為對於世界史部分的學習,比較重要的問題是因為世界史的思維方式和中國有較大的不同。而在歷史進程以及歷史的發展軌跡方面,歐洲及美洲也與中國有較大的不同。而且在世界史部分的內容中,我們的時間線會比較雜亂,歷史史實、歷史事件會比較多,而且由於我們之前對外國歷史的不了解,會有很多不熟悉的東西。這就會造成我們對九年級歷史學習的不自信。
而且由於現在的中招考試越來越注重事件與事件之間的聯系。我們一旦有某一節課或者某一個知識點沒有當時聽清楚,就會對後續的學習產生影響。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理清邏輯關系。另外,我們需要每天學習好每天的知識,做到當堂的問題當堂解決。
在復習階段,我們最重要的是河南鄉土史部分的復習,因為在這之前我們沒有經過系統的河南鄉土歷史的學習,我們學習的中國古代史包括了全國的內容。那麼這就需要我們把河南的鄉土史單列出來進行復習。剩下的那種就是中國古代史的其他內容以及近現代史的內容,其中包括了近代列強的侵略,中國的民主革命以及中國共產黨建設新中國的歷史。
在最後,我們需要學會熟練的運用速查,解析與檢測等參考資料。在考試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將地理地圖冊包括政治的書以及參考資料帶進考場,以便在考試中迅速找到需要的資料。

D. 歷史學主要學什麼

歷史學不是歷史!我是學歷史的,大學,一般大學對歷史上的某些東西,尤其是內近現代的東西是諱容言的!歷史學是服從國家政治需要的一種學科,但是你到了大學可以自己讀一些史學上的專著,自己去感知真實的歷史!!歷史是要自己去探索的,是自己去感受的!

E. 歷史這門學科到底怎麼學

首先心態要好,不能老覺得我歷史學不好,上課也要聽講,這是必須的,另外有空得多看看歷史資料啊,小說啊,但還以課本為主,多做練習,不要怕吃苦,做一個計劃,一天歷史要背到哪兒,背不完就不能吃飯,睡覺,條件苛刻了吧,瘋狂一點兒吧。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 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F. 如何學習歷史

  1. 讀通史,自己整理時代主線,列個時間軸之類時東西掛牆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邊寫同時代的中國史大事(只放你覺得對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無巨細地都寫下來),讀書過程中不斷補充。比較好的世界史書推薦全球通史,盡管有些錯誤,但難得在視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識。帕爾默的現代世界史在學術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較嚴重。另外極簡歐洲史脈絡清晰,有史識也好讀,可以看看。中國史推薦錢穆的國史大綱,配合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來看。你做的時間軸是否精彩不是關鍵,對比地把中外通史讀完才是關鍵。

    拓展資料: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參考資料:歷史-網路

    G. 有沒有歷史老師具體講講怎樣使歷史學好.超好.謝了

    怎樣學好歷史: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培養能力
    第一部分 :學會學習

    隨著人類向信息社會的邁進,教育面臨著重大變革,學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一個全新的學習時代就要到來。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斯認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再三強調,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同一個問題——學會學習。這是時代對青年學生提出的新要求。那麼,怎樣學會學習呢?

    首先,同學們一定要樹立自己是學習的主體的學習觀念。

    一個不容否認的常識是,學習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在學。因此,作為學生,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不要一味依賴教師,而應該在教師的「教」中主動構建自己的「學」,取人所常,為己所用。

    其次,同學們應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養成了好的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象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古往今來的大量事實也表明,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不是因為他的智力,而是取決於他是否具備良好的習慣。因此,我們必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校的學習中,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包括預習習慣、上課習慣、復習習慣等基本環節。

    預習是首要環節。預習的目的在於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了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習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時要認真仔細地閱讀新課內容,對照注釋或例題,參考課後練習題。預習時要讀懂詞句,聯系有關知識,了解課文內容及重點難點,劃出生字新詞或概念。預習時要邊讀邊記,把疑難問題注在書上或筆記本里,為上課作好准備。課前預習中如果發現有與新知識相關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舊知識時,應先回頭來重溫舊課,並弄懂舊知識。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堅持每天預習。在預習的時候,應做到看、做、思結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預習僅當作任務完成,而要將它作為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來看待。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用筆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上課的時候,課前准備好需用的課本、筆記本、作業本、工具書及學慣用具等。上課時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講解和同學發言,要積極思考,課堂上回答問題和討論問題,都要積極踴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要記課堂筆記,記學習要點,要記得正確、完整。把自己自學的心得和老師對新教材的闡述加以對照比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認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若有疑問,可以及時提出或課後探討。

    課後要進行及時的復習。復習分為三種:平時復習、階段復習和總復習。不同的復習有不同的目的與要求。

    平時復習,其目的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因此平時復習必須做到及時,整理、修改、補充課堂筆記,深化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對重要的知識,要經常復習,牢固掌握。

    階段復習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識條理化、結構化。對單元、章節知識的復習鞏固,復習時要進行知識歸類,把握重點,新舊聯系,融會貫通,在階段復習時注意養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復習的目的是對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所學的知識全面復習鞏固,因此復習時要對照大綱教材的要求,根據復習時間制定好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查漏補缺,解決疑難,達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復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復習,還應包括學習方法的回顧和總結。通過學習方法的不斷總結和完善,就可以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最後,學會學習,關鍵在於學會如何讀書。

    讀書之前,大家應該對「書」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拿高中歷史教材來說,從形式上講,它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①目錄和大事年表。目錄是各章節知識的總綱,大事年表是簡明的大事記,這是全冊課本的總體知識框架,應從宏觀上把握。②每章開頭的「引言」。「引言」主要說明本章內容的歷史背景和本階段的時代特徵和本章內容的特點。③正文內容(大字)和閱讀內容(小字)。正文部分是課文的主體,是考試命題的依據,屬於必須掌握的內容。閱讀部分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或是對正文內容的補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內容的過渡,或是正文的展開性敘述等等,應有不同的要求。④原始資料。應聯系課文內容加以分析,可培養思維問題的能力。⑤表格、圖畫。要弄清其與正文的關系,安排這圖表的用意和作用等。⑥思考題和練習題。思考題是高層次的練習,練習題是基本的作業。⑦學術爭鳴。旨在提高思辨能力,要求大家能大膽質疑,養成求知的好習慣。

    歷史知識而言,歷史知識可以分為歷史背景、歷史經過、歷史影響等。 歷史背景又可分為動機、條件和原因。原因又分為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內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歷史經過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政黨、團體、階層、階級、事件、現象、著作、制度等。

    歷史影響包括結果、性質、功績、經驗、教訓、意義等等。

    歷史知識還可分為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特徵、歷史線索等。其中最為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是歷史概念。

    歷史概念是以歷史理論為指導,對歷史現象進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實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著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由於歷史知識是由眾多有聯系的歷史概念所組成,因此,形成並掌握歷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歷史知識的關鍵。

    另外,大家還要學會自學歷史課本。 一般來說,自學歷史課本應包括以下幾個程序:

    一、逐段寫出小標題。知道各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麼問題,能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寫出教材要點提綱。逐段找出知識點和層次結構,進行適當加工,形成提綱。

    三、找出教材的內在聯系。就是要搞清歷史的發展是怎樣一環套著一環,搞清它的發展線索,形成一個系統結構。

    四、總結基本觀點。通過以上步驟,總結出一些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五、找出必須記住的內容並設法記牢。什麼是重要的歷史內容,就是歷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對教材做出評價。這是對讀書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於讀書的標志。盡信書不如無書。課本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應該大膽質疑。

    第二部分:掌握方法,增強信心。

    許多同學頭疼歷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歷史需要大量的記憶。的確如此,學好歷史的基礎就是記憶。人的智力系統包括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記憶力等等。其中,記憶力是基礎,思維力是核心。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說過:「人如果沒有記憶力,就無法聯想和發明創造。」日本記憶學家高木重郎認為:「記憶力是效率的別名……是發展創造性的基礎。」記憶的東西越多,觀察就越敏捷,思維推理就越縝密,判斷就越准確,就越富有創造力。因此,發展記憶力是和發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輔相成的,是發展智力的基礎和紐帶。

    對於歷史學科的記憶來說,有以下一些具體的方法:

    (1)順序記憶法:按照事件本身的發展的順序依次記憶。

    (2) 特徵記憶法:對於內容相似的知識,通過細致地觀察和全面地比較後,找出所要記憶內容中特別容易記住的特徵。

    (3)規律記憶法:在學習過程中,尋找具有規律性的東西加以記憶。

    (4)隔年記憶法:將發生時間具有某種特定規律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記憶。

    (5)重復記憶法:通過反復閱讀來鞏固記憶。

    (6)回憶記憶法:將學過的內容,經常地、及時地嘗試回憶,在回憶過程中加強記憶。

    (7)諧音記憶法:將要記的東西,變成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片語、短語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於記憶。

    (8)形象記憶法:對於較抽象的內容,可用圖、表等形象地描繪出來。

    (9)討論記憶法: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夠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見與同學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正確的東西就比較容易記住。

    (10) 口訣記憶法:將記憶內容編寫成口訣或歌謠,是一種變枯燥為趣味的記憶方法。

    (11)詞頭記憶法:將要記憶材料的詞頭連成句子。

    (12)練習記憶法:一些可以通過動手來記憶的內容可以自己親自練習、檢測、實驗,增強記憶效果。

    (13)聯想記憶法:利用聯想是促進記憶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種感官參與記憶法: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記憶活動,可大大提高記憶的水平。

    (15)信息壓縮記憶法:先記住大體輪廓,然後逐漸記住每一細節,由粗到細進行記憶。

    (16)對比記憶法:在記憶相類似的事物時,可將兩種事物進行對比,找出異同。

    (17)歸類記憶法:把要記憶的內容列出提綱,分門別類整理歸納,然後進行記憶。

    (18)重點記憶法:記住整個內容中的公式、定理、結論、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點,作為記憶的「鏈條」來聯系全部內容。

    (19)理解記憶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識才能牢固地記住它。

    (20)推理記憶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關系的事物來記憶。

    (21)網路記憶法:如能把所學的各知識點連成線,組成面,編成網的話,那麼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也就清晰可見了。

    最後,需要提醒同學們的是:重復是記憶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炎武,可以背誦14.7萬字的十三經。據《先正讀書訣》記載:「林亭(即顧炎武)十三經盡皆背誦。每年用3個月溫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國當代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80多歲高齡還能熟練地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以內的數。有人向他請教記憶訣竅,他的回答是:「重復!重復!再重復!」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記憶就是如此。

    第三部分:學習升華,培養能力。

    有的同學認為:我們從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學歷史,而且,初中、高中的歷史課本的內容大體相似,其實,大家只看到了現象,而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實際上,它們是點、線、面的關系。高中歷史更注重歷史的線索和時代特徵以及一定的歷史理論。因此,要學好高中歷史,決非簡單的背背就能順利過關。高中歷史知識可以分為章節知識、專題知識和理論知識,其中,章節知識是基礎。章節知識和專題知識縱橫交錯,構成知識網路;歷史理論支撐起網上的知識點,形成一個多層面的立體交*體系。比如說,中國近代史有三條線索:外國資本主義侵華史、中國人民抗爭史、中國人民探索史。像這樣的線索和時代特徵,就需要大家在學習的時候及時予以總結。注重知識的整體性、階段性、理論性,因此,在學完每一個歷史時期或階段內容時,一定要及時將每一個歷史時期或階段的知識由點到線構建成一完整知識體系框架,注重對每一個歷史階段特徵的分析和理解,把握歷史發展的總體脈絡,以高屋建瓴,拓展思路,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注意分析歸納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徵、階段面貌、歷史趨勢、經驗教訓,使繁雜的知識條理清晰,並從中總結出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要學好高中歷史,還需要一定歷史理論的學習。高中歷史比初中歷史的難度提高了一個層次,注重歷史的前因後果,加強了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而在這其中就蘊藏著歷史理論。與高中歷史聯系比較密切的歷史理論主要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范疇和基本觀點。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這便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規律。生產力就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解決社會和自然之間矛盾的實際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響自然並使之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生產力包括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三個主要因素。生產關系指的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結成的社會關系。它是生產力的社會存在形式,包括產品的分配、交換和消費三個主要環節,含有生產資料所有制和分配製度等主要內容。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又一基本規律。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經濟基礎。社會上層建築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思想、觀點,以及相應的制度、設施和組織的復雜體系。具體說,它指的就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定的經濟基礎要求相應的社會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社會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著很大的反作用。適應於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落後的或超前的社會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第三、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個人在社會中是比較渺小的,只有當個人結合成群體,才能真正地發揮出社會主體的重大作用。即使是傑出人物,他們的作用再偉大,也只反映群眾要求,依靠群眾力量的基礎上,才能對社會歷史發揮一定的影響。

    第四、歷史是不斷進步的。任何歷史人物、政黨、團體、歷史活動、制度、措施等都必須適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必將滅亡。

    第五、掌握一定的評價方法。

    我們學習歷史,決不能「為歷史而歷史」,而是要有一定目性的。學習歷史,主要是為了以史為鑒、學以致用,能夠將在歷史課上學到的東西用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分析問題的時候,就要採取正確的評價方法:

    (1)堅持正確的立場。人民的立場、進步的立場、愛國的立場、全球利益的立場等等,就是正確的立場。比如說希特勒的所作所為,完全是在拉歷史的倒車,他違背了人性,企圖從根本上抹煞人類文明。因此,希特勒是整個人類的公敵,為人不恥,遭人唾棄。

    (2) 堅持歷史評價而非道德評價。這條原則涉及到的主要是人物的評價。對歷史人物,應根據他們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在客觀上所起作用來進行評價,不能用道德來衡量一個歷史人物。

    (3) 評價歷史應堅持階級分析方法。一般而言,歷史人物生活在階級社會,客觀上都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因此,只有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活動的本質。運用階級分析方法,首先,在分析歷史人物的歷史活動時,應給歷史人物以階級定位,注意確定階級屬性的標准不是觀其出身而是觀其言行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如康有為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自幼飽讀四書五經,一生從未當過資本家,但其思想主張和行為卻符合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因此他是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代表人物。其次,對一定歷史人物或社會集團,應該用其階級屬性來解釋其言行。如太平天國之所以失敗,從主觀原因來講,是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另外,在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時,注意不要簡單化、一刀切,如認為只要是地主階級就一定反動、腐朽,只要是農民階級就當然肯定。

    (4)評價歷史事物應堅持效果第一,動機第二。歷史是復雜和矛盾的。在歷史文明的進程中,主觀上的善良願望未必都能得到善的效果,惡的動機又常常成全了善的效果,以至以往文明處處交織著這種善與惡的二律背反。在評價歷史時,應將效果與動機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不可偏廢,同時應將對效果的評價放在首位,因為對歷史起作用較大的是結果而不是動機,同時動機對效果的實現又有一定的關系,所以也要兼顧動機。

    綜上所述,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學會學習,然後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解決最基本的基礎知識,最後要掌握一定的歷史理論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以達培養能力的目的。這樣,成功一定會屬於你。

    知識能力並重

    1、重視世界史的復習

    (1)國別史的復習法。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等國的歷史。例如,法國政權的更替。

    (2)國際關系史的復習法。如英法關系、英美關系、德法關系、美日關系、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等都屬於國際關系史,應加強復習。

    (3)中外史關系的復習法如中日關系、中英關系、中美關系、中俄關系、中法關系、中德關系。

    2、深化現有知識結構

    (1)注意歷史事實之間的橫向聯系。例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有美、英、德、法、俄、日等。接著,新興的美國超過了英國,德國先後超過了法國和英國,從而改變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造成了它們之間的新矛盾,形成了幾個帝國主義大國加緊爭奪霸權,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勢。

    (2)注意事物本身的縱向聯系。如三元里人民抗擊英軍侵略和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略這兩場斗爭的共同點。再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3)注意知識的廣度。關於國共兩次合作,可以理解為第一次是黨內合作,第二次是黨外合作。關於中法戰爭,中國是敗而敗,法國是不勝而勝。關於美國兩次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是解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外部矛盾;美國內戰是解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矛盾。國為民國元年為1912年,所以民國六年即1917年。總之,考生不僅知其一,而且能舉一反三。

    (4)注意知識的深度。復習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將初步獲得的知識加以深化在更高層次上有新的認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1840年,是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的具體年代,而1840年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這是1840年的內涵。

    3、進一步提高基本理論水平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復習時應把重點放在能力上,尤其是思維能力的訓練。我們以「原因和結果」為例加以說明。

    (1)一因多果。例如1927—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後,美國通過「新政」,渡過了危機,德、日卻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2)多因一果。例如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階級條件是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思想條件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幹部和組織條件是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上海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3)多因多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經濟發展和政治發展的不平穩規律隨著向帝國主義過渡而加強;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侵略集團的形成;兩大軍事侵略集團的瘋狂擴軍備戰;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是:以德國宣布投降,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帝國主義國家壟斷資本家發了戰爭財;而給世界人民帶來巨大損失;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地球1/6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摧毀了俄、德、奧匈、土耳其四大帝國;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脫離了俄國宣布獨立;波蘭復國;奧匈帝國境內形成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

    (4)互為因果。日本慫恿中國對德國宣戰,促使段祺瑞和黎元洪的矛盾激化,在段祺瑞唆使下張勛復辟,孫中山發表《討逆宣言》,段祺瑞藉助全國人民反復辟的聲威討伐張勛,張勛復辟失敗。

    4、考生學會自己整理知識

    (1)製作歷史簡表。例如,我國古代朝代簡表;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列強發動的五次侵華簡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四次統一戰線簡表;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簡表等。

    (2)編寫歷史提綱。例如美國獨立戰爭過程,可以列為:爆發——1775年來剋星屯槍聲;建軍——第二屆大陸會議建立大陸軍,華盛頓為總司令;建國——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失利——紐約、費城失陷;轉折——1777年10月薩拉托加大捷;勝利——約克鎮戰役英軍投降;和約——英承認美國獨立。

    (3)製作中外大事年表。例如1898,戊戌變法、美西戰爭。1905年,中國同盟成立;俄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5、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

    (1)知識網路法。是指知識的內在聯系——點、線、面。「點」是典型事件;「線」是指事件之間內在聯系的線索;「面」是反映歷史時期的整個內容。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點」,組成了由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條「線」。禁煙運動,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新文化運動的「點」,組成了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的另一條「線」。上述兩條基本線索就構成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面」。

    (2)以人帶事法。在復習中可以圍繞一個歷史人物的事跡串成線索。例如陳獨秀一生事跡可分成早期有功、中期有功、晚期有罪三個階段。

    (3)以事帶人法。例如德意志統一過程。19世紀60年代,普魯士宰相俾斯麥推行「鐵血政策」,進行了三次王朝戰爭,1871年1月普魯士國王威威一世即德意志帝國皇位,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誕生了。

    (4)比較復習法。馬克思把比較方法視為理解歷史現象的鑰匙。例如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維新比較;秦朝與西漢加強中央集權比較。

    (5)分析復習法。分析就是解剖。例如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重性問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在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開始就受到外國次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因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有反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革命要求。但是,由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資產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對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又有一定的依賴關系。

    (6)聯想復習法。聯想法就是由此及彼。例如中國抗日戰爭是八年(1937—1945年),那麼美國獨立戰爭也是八年(1755—1783年),安史之亂也是八年(755—763)。

    (7)巧記地理方位法。「左圖右史」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例如,記憶戰國時期七國的方位,可用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央的口訣,或用秦滅六國的順序韓、趙、魏、楚、燕、齊、南北中南北東的口訣。

    H. 歷史"練評講"教學中的"講"究竟應該什麼時候講講什麼

    「練評講」的思路簡明扼要:學生練——助教評——教師講。
    「練」是實踐、體驗、感受,這是最重要的,因為能力是親自實踐與感受、反復提高的來的。
    之所以以「練」為開頭,因為有一個普遍的現象:老師費力地想把問題「講深講透」,結果學生「還是不明白」!關鍵是「缺少實踐」!有人說:知識是廉價的,而體驗和感受是無價的,此言甚好!教學,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思路,而不是介紹知識給他們,尤其是如今的網路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很多,根本不需要老師去普及知識,而怎樣獲取知識,解決面臨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練就是讓學生先感受問題,直面困難,能解決就解決,不能解決也要體驗一下問題的困難在哪裡?再說了,遇到問題,不試一試怎麼知道自己解決不了?這也跟我們現在提倡的「先學後教」是一脈相承的。
    練的內容是有講究的,龍校長提到,最初的做法是,每個老師按照考試大綱命制12套試題,落實考點,反復訓練,給學生成功的機會!這個需要很好的研究和實踐!
    「評」是指助教評,助教者,學生中的小老師,老師的助手也,每班將學生分成5——7組,每組一名助教、數名副助教,在同學練習過程中幫助同學,主要是對同學的練習情況給出評價,幫助老師解決同學練習中的問題,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評者自己肯定更明白,被評者也會聽明白,因為之前都已經嘗試過。操作時要有規矩,龍校長提到了「羅伯特議事規則」,即一人一次,輪流發言。這個階段應該是課堂的重點,是最精彩的部分,是高潮和頂峰,需要很好的規劃和組織,教師要有預設!
    「講」是指教師的講解、講授,以及對學生的表現予以肯定、鼓勵。之所以把教師的「講」放在最後,是為了樹立學生的自信,也是「讓學生走在教師的前面」的具體表現。龍校長在這里提到了一個心理學上的名詞「示弱」,在學生面前,老師不需要表現出「什麼都懂」,要「難得糊塗」,讓學生站出來面對問題,不要包辦代替,要給學生「機會」,要學會「真謙虛」,要學會「放下身段,退到幕後,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要有「系統論」的觀點,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整體的功能永遠大於部分之和,要學會協調。
    龍校長還提到:改變從「讓」字開始,老師讓一讓,學生就會站出來,老師不要怕,學生是可以解決問題的,那種「生怕自己不講學生就不會明白」的思想是不正確的。你要先讓學生試一試,因為無論如何,最終都是需要學生自己去面對問題的,做老師的就是要想方設法鼓勵學生去嘗試解決問題,與其在一開始就給學生「灌」,還不如一開始就讓學生去「試」,說不定人家就能自己解決,何樂而不為呢?再說了,有時候,你不說他還明白,你越說他還越不明白了,不是嗎?
    「練評講」是一種自主學習的程序,可以嘗試去實踐!

    I. 2016徐州中考歷史復習學講練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就是從奴隸社會不斷瓦解,封建社會不斷完善開始的。封建皇權不斷集中。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講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