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學主要學什麼
歷史學不是歷史!我是學歷史的,大學,一般大學對歷史上的某些東西,尤其是內近現代的東西是諱容言的!歷史學是服從國家政治需要的一種學科,但是你到了大學可以自己讀一些史學上的專著,自己去感知真實的歷史!!歷史是要自己去探索的,是自己去感受的!
B. 有,關於心靈美的中外歷史典故
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喀姆比亞。是美國女回作家、教育答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在十九個月時因患猩紅熱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享年88歲,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在此時間里,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故事》《石牆故事》,並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二十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代表作。該書的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人後的生活,後半部分則介紹了海倫的求學生涯。同時也介紹她體會不同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動等等。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自傳性作品,被世界稱為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C. 什麼是心靈史學,參見
叫「本宮復」的不一定是後宮妃子,制必要條件是有房。皇後有時候會稱自己為本宮,嬪妃如果是一宮主位,也稱自己是本宮。除此之外,住在東宮的太子、成年的公主、有正式封號的公主,都叫自己本宮。本不分男女,只要在皇宮內有房,都可以叫本宮。在清朝,以宮殿名代指後妃比較常用,如康熙聖旨:奏皇太後書一封,翊坤宮書一封,延禧宮書一封,永和宮書一封,鍾粹宮書一封,若有回書都帶來。但史書上關於本宮的記載極少,自稱要麼直接用「我」,要麼用比較書面的「余」,電視劇中動不動就對人稱本宮的情況,也是不存在的。
D. 歷史學為什麼重要
我相信來大部份的人對歷史的自認知,是從電視裡面學到的。
但其實電視里的東西,是經過多重加工的。
為了更迎合大眾口味,什麼人都要加段愛情故事才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歷史是很重要的。因為學了歷史,我們才知道原來還有人比我們更慘。學了歷史我們才知道原來古代有那麼多聰明的人。
歷史能給我們心靈上的安慰,就好像有人在跟我們說,跟他們比你遇到的事都不算事。
歷史能開啟我們的智慧,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前人早已經歷過,我們何不向他們學習。
為什麼有的人提起某個國家,會湧起心裡最深沉的痛,而有的人卻 無動於衷。
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我們的過去,未來是我們發展方向,而過去才是我們的起源。一個連起源都不知道的人,他真的了解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裡嗎?
前人為了讓歷史流傳下來,甚至不顧生死。我相信能讓一些人連死都不怕的東西,一定是很重要,很寶貴的東西。
E. 《心靈歷史學家》最新txt全集下載
心靈歷史學家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專
內容預覽:
心靈歷屬史學家 4
心靈歷史學━━……杜尼克曾以非數學觀念定義心靈歷史學為:處理人類群體調適社會經濟變動之反應的一門數學…………上述所有定義都隱含一項假設,即所處理的人群數量,必須大到能夠滿足有效統計方法之需求。該等人群的必要數量取決於謝東第一定理……進一步的必要假設為,該人群並未察覺受到心靈歷史解析,以確保其反應為真正任意……心靈歷史的正確基礎,在於謝東函數所表現,與社會經濟力量完全吻合之特性……銀河網路全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午安,先生」尼克說:「我……我……」
「沒料到會在明天之前見面?一般說來,我們不會這樣做;不過要是用得著你,我們的動作就得快些。招募新血愈來愈難了。」
「我不明白,先生。」
「你在瞭望塔和一個人聊天,對吧?」
「對。他名叫傑律,除此之外我一無所知。」
「他叫什麽沒關系。他是公安局的特務,從航空站起就開始跟蹤你。」
「可為什麽?恐怕我攪糊塗了。……
F. 《心靈的歷史》作者是誰
應該是心靈史吧,講的是安拉的歷史故事吧, 張承志著名小說,一部專描述中國伊斯蘭屬教哲合忍耶教派歷史淵源的文學作品。1991年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一經發表就在伊斯蘭世界引起極大回響,同時也在文壇引起廣泛的爭議。全書22萬字,以七個章節(七門)以史書的形式分別講述了哲合忍耶七代導師(穆爾什德)及其信眾凄美悲壯的英雄故事。
書名:心靈史
作者:張承志
類別:文學作品
頁數:298頁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1年
分享
內容簡介
張承志的穆斯林宗教題材小說《心靈史》創作於1990年。1991年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單行本,後一再重印,累計發行4萬余冊。作品以19世紀前後200年間中國西北穆斯林回民反暴政為線索,集中敘寫了中國伊斯蘭教在中國西北的一個蘇菲教團——哲合忍耶教派七代導師(穆爾什德)及其信眾凄美悲壯的英雄故事。作品一經發表就在伊斯蘭世界引起極大回響,同時也在文壇引起廣泛的爭議。
G. 心理學發展史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曾這樣概括地描述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但只有短暫的歷史。」(1885)
作為一門科學的科學史,心理學的歷史卻十分短暫。19世紀中葉以後,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德國感官神經生理學的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起了較為直接的促進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學原理》的出現,從此,心理學才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了蓬勃發展的歷程。
科學心理學的發展
19世紀生理學和物理學的發展,為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准備了必要條件。德國感官生理學家韋伯(1795—1878)首先確立了感覺的差別閾限定律。稍後,費希納(1801-1887)發展了韋伯的研究,運用心理物理法確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現象之間的函數關系。
他們的研究方法成為科學心理學研究的楷模。心理學從哲學中真正分離出來而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主要由德國生理心理學家馮特(1832—1920)完成。1879年,
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用實驗的手段來研究心理現象,這被公認為是心理科學獨立的標志。
馮特反對用哲學思辨的方式探討心理現象,堅持用觀察、實驗以及數理統計等自然科學的方法去揭示心理過程的規律,因而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培養了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
馮特一生的著作很多,其中《生理心理學原理》一書被譽為「心理學獨立的宣言書」,是心理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體系的心理學專著。馮特是科學心理學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學史上第一位專業心理學家。
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正如我國著名心理專家郝濱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類尚未擁有科學心理學這一探索內在世界的途徑,但是人類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卻早已揚帆起航!
二百年後的人類將以何種形式繼續這個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無比的堅信,只要我們存在一天,這個腳步就絕不會停止」。科學心理學的發展經歷一百多年的時間。
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人們對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理論體系進行了數十年的爭鳴,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理論流派,最終在20世紀50年代達成基本的共識,使心理學不斷走向繁榮。國內心理學和催眠學研究工作者曹劍韓提出大腦運作理論,為心理展現邏輯帶來較好的理論模式。
另一方面,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學自身不斷分化,衍生出了眾多的心理學分支學科,使心理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7)心靈歷史學擴展閱讀:
起源
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
研究對象
動態性維度
1、心理過程(mental process)指一個人心理現象的動態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反映正常個體心理現象的共同性一面。
認識過程即認知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認知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提取和適用的心理過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覺、思維、記憶等。
情感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事物的態度的體驗。
意志過程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並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以上三種過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個體有機統一的心理過程的三個不同方面。
2、個性心理(indivial mind)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總合。包括個性傾向、個性特徵和個性調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現象的個別性一面。
個性傾向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它反映了人對周圍世界的趨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等。
個性特徵是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它主要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
意識
1、意識(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正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例如,我們在進行記憶活動時,能覺知記憶活動的目的、記憶的對象、採用的記憶方法、達到的記憶效果,甚至能覺知自己的記憶特點、改變記憶策略等,這樣的記憶活動處於意識狀態。從意識對象上可以把其分為:
客體意識,指個人對於周圍世界的意識。
自我意識,指個人對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關系的意識。
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為記憶現象,後者為元記憶(matememory)現象。
2、無意識(un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未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以記憶為例,有時我們並沒有某方面內容的記憶目的,也沒有想著要記住它,卻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甚至還很牢固。有時自己也不知道從哪裡獲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記憶。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是無意識記憶,後者是內隱記憶。
H. 心靈學的研究目的是什麼
心靈學(parapsychology)[/color]
心靈學是研究人類生活中發生的超出常規,而又不能用科學知識加以解釋的一些精神現象的學科,又稱心靈研究。心靈學於19世紀後期首先在英國和美國出現,此後曾在歐洲風行一時。自20世紀30年代起普遍稱其為「超心理學」。
心靈學的研究內容基本上可分為兩類,即超感官知覺和心靈致動。
超感官知覺是指那種不藉助於正常的感覺通道,就具有獲得某些外部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傳心術和遙視(又稱千里眼),前者指不通過現在已知的任何媒介就可以把一個人的思想和觀念傳遞給在遠方(或加以隔離開)的另一個人,例如思維傳遞;後者則指對看不到的事件或事物具有特殊的感知能力,例如知道遠距離發生的事情,皮膚辨色等。
心靈致動是指那種不必與事物發生相互接觸,而使其運動或產生位置變化的能力,例如用意念使物體發生位移或使活動狀態發生變化等。此外還有所謂的預知和後知,即能夠脫離時間和空間的制約而僅靠人體本身獲得有關未來或過去事件的信息。
心靈學還被廣泛地與一切目前尚不能用科學作出完美解釋的種種神秘現象相聯系。這些神秘的現象主要有:不明飛行物如飛碟、回光反照、魔杖、思維照相等等。至於有把占星術、相面術、手相術、字相術和骨相術等騙術也納入其研究范疇的說法,則稱之為「偽心理學」。
心理學的研究思想起源於唯靈論,它是作為與達爾文關於自然選擇的唯物論相對立的一種觀點而產生的。在19世紀,一些人目睹宗教的衰弱,而又堅信基督教關於人在死後有生,以及天堂和地獄的觀念,認為精神現象不只是生命物質的運動形式。他們開始對一些尚不能解釋的、不能直接觀測到的信息傳遞和場力的作用等現象進行調查。
1882年在英國倫敦成立了首個心靈研究會,出任第一屆主席的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研究員西奇威克。該會下設六個委員會以從事有關思維傳遞等現象的調查研究。1885年在美國也成立了心靈研究會。在美國最早試圖對超心理現象作實驗研究的是斯坦福大學的庫弗,他的結論認為並不能支持有關傳心術的假設。
從20世紀20年代起,這方面的工作開始從定性的研究轉入定量的研究。其主要的研究者有美國杜克大學的萊因,他收集了約15000個例子並發展一些實驗材料(如齊納紙牌)和研究方法,以便對觀察加以控制和精確測量。他還創辦了《超心理學雜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心靈學在研究方法上有進一步發展,在隨機化、控制實驗條件和自動檢測裝置上有所改進,並利用計算機對實驗進行自動控制和對結果進行分析。此外,在下意識水平上和感覺剝奪條件下進行的實驗,以及把睡眠和夢境也納入的研究也有所開展,心靈學的研究曾活躍一時。直到1988年美國科學院、工程科學院和醫學研究所共同成立專門委員會,對心靈學進行評估,發表了一篇傾向於持否定態度的報告。
在中國近年來也不時出現人體活動的超常規現象,如兒童用耳朵認字,氣功中類似於心靈致動的現象,統稱為「人體特異功能」。社會上對此類現象和問題曾有所關注。1980年2月在上海召開了全國第一屆人體特異功能討論會。此後各地相繼成立了人體特異功能研究會。
科技界中的某些人士曾主張要開展對人體特異功能的研究,認為它和氣功、中醫理論有內在的聯系,並試圖藉助像物理學等規范科學的方法,來論證其存在的客觀實在性(如用量子理論或力場來作出解釋)。他們認為這是科學技術的重大研究課題。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學術界人士對此持不贊同的看法,並有許多研究報告對具有超心理現象的人體特異功能作出了否定的分析。
就心靈學或人體特異功能研究本身來說,盡管引用了大量的例子和實驗來試圖證明超心理現象的存在,但至今對這種能力尚無可接受的證據使科學界作出令人滿意的解釋。此外,特異功能的出現又往往是偶然的、難以捉摸的,而且也是和公認的科學知識不相容的。因此,這種超越常規的精神現象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只是反映了人們想要控制和操縱自己將來的一種願望而已,還有待於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I. 心靈學的歷史
占卜心靈學是一門研究所有超常現象即現代科學知識所無法圓滿解釋的生物體現象的學科。在我國,這類超常現象,通常被稱為「特異功能「。心靈學的主要觀點認為:人類具有一種潛在的能力,它可以不通過正常的感官渠道而感知世界。它將自己的研究對象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有關生物體在認識上的超常現象,即「超感官知覺「;另一類是生物體不經物理媒介而作用於物質的現象,即「心靈施動」。 心靈現象源遠流長,但把心靈學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則只有近百年的歷史。19世紀40年代,正當科學迅速發展、達爾文的進化論深入人心之際,唯靈論出現了。這是對於只用物質來解釋人及心靈的一種挑戰。正值此時,1848年,住在美國紐約海斯韋村的福克斯三姐妹,通過敲擊傢具等一些物理現象,與該家族死者的靈魂有了「信息感測「,引起了一場巨大的轟動。雖然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至今仍有爭議,但這促進了人們去對超常現象進行研究,這意味著心靈學--超心理學的萌生。
19世紀50年代,幾個心靈學組織相繼成立,其中之一是劍橋大學心靈調查會,它有時被人稱為「鬼神會「,這主要由於當時他們把興趣集中在自發的超自然體驗上。這個調查會的一名成員是亨利。西奇威克(1838-1900年)。30年後,1882年2月20日英國成立了世界第一個心靈研究會,已經聲名卓著的哲學家亨利·西奇威克出任了心靈研究會的首屆主席。心靈研究會以搜集、調查和研究各種異常事件為己任,以發揚科學精神、研究人類那些難以解釋的能力為宗旨,開展了大量工作。1885年,美國也成立了類似的機構--心靈研究會。隨後,歐洲的大多數國家都相繼成立了這樣的學會。
到了本世紀30年代,心靈研究已從定性的研究(如巫術的證據、自動的驗例等)轉入定量的研究。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杜克大學在燡·B·萊因的倡導下,成立了「超心理學研究所「,J·B·萊因還在《超感官知覺》(1934年)一書中創造了一系列超心理學術語,並將統計學技術運用於心靈研究中。他通過著書立說,宣傳鼓動,不僅吸引了科學界,甚至引起了廣大公眾的注意。
二次大戰期間,希特勒和戈培爾曾利用心靈學,公開鼓勵星術家用占星術預測有利於自己的戰爭結局,以便為法西斯統治製造輿論。這種倒行逆施的作法遭到心靈學反對者強烈的抗議。盡管如此,心靈學在西方仍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1957年,國際性的專業組織「國際超心理協會「在美國成立。1969年該學會成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的附屬學會,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提出了心靈學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課題。據不完全統計,到本世紀70年代初,全世界已有30多個國家共設立了240多個心靈學研究所和學會,其中許多是由設在紐約的「國際超心理協會「統一領導的。很多國家專門出版雜志,刊登心靈學的專題學術論文,發布有關心靈學討論會的消息。1968年,印度還授予第一位心靈學研究者以「超心理學碩士「的學位。
蘇聯對心靈學研究也很重視,據美國學者A·奧托1980年的文章《psychologyandpersonalgrowth》介紹說,在蘇聯,有20多個政府主辦的心靈學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從事專門研究,他們稱這種特殊的心靈感應現象為「腦電波感測「,相信人的大腦可以象廣播電台那樣傳遞信息,與西方不同的是,他們承認現存的現象,選擇一般智力的人作為試驗對象並加以訓練。
顯而易見,熱衷於心靈學的研究,與愚昧、迷信不能相提並論。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以先進的科學知識為武裝,已經在心靈學建設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
1979年3月11日,《四川日報》首先報道了大足縣唐雨用耳朵認字的消息。爾後,各地報紙相繼發表了許多類似的報道,各式各樣氣功和用氣功治病的事跡也接踵而來。許多科學家開始對「特異功能「進行測試,結果發表了針鋒相對的兩種意見。一種觀點認為,人體除了眼睛這個特化了的視覺器官外,身體表面其他部位也有感光辨色的能力,特異功能者在功能狀態下有辨別地磁南北極、感受正常人所無法看到的紅外線和紫外線的功能,有的甚至能「看「到人體穴位與人體經絡之間存在某種關系。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氣功可以加強或干擾特異功能,特異功能者也有排除氣功干擾的能力。他們認為特異功能是人體的一種潛能,應該發掘和捕捉。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所謂「特異功能「不過是變相的魔術、巫術,具有明顯的迷信色彩,是唯心主義的產物。
1980年2月,全國第一屆人體特異功能討論會在上海召開,各地相繼成立了人體特異功能研究會。不久,中國人體特異功能研究會籌備會也宣告誕生。錢學森同志在1981年5月全國第二屆人體特異功能科學會期間發表的《開展人體科學的基礎研究》一文中說:「氣功、中醫理論和人體特異功能蘊育人體科學最根本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現代科學技術最前進的發展密切相關的,因而它們本身就是科學技術的重大研究課題。「遺憾的是,關於這一「重大研究課題「,中國至今不但沒有一部專著問世,而且連一本譯著也沒有「引進」。
研究人員心靈學是一門科學,大多數研究心靈學的學者大都是心靈研究某一專門領域中久負盛名的專家。盡管他們在對未知世界的問題上所持的態度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持有這樣一種觀點:「鬼神「之事是源遠流長的,人類迄今為止的全部文化不能不說與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東方,算卦、預知、死後續存、心靈治療等屢見不鮮;在西方,巫術、降神會、占星術、「魔杖「探測等也層出不窮。對諸如此類的現象應該怎樣看,如何作出科學的回答,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研究課題。
心靈學,雖然與心理學起源於同一時代,但它背時背氣,從未碰到過心理學的好運。心理學被人視作為人類知識大橋鋪設的深層地基,而心靈學則被看成是在說謊者和精神病患者之間進行的神秘的騙局。除了世人的偏見,心靈學本身缺乏系統的理論則是被冷落的關鍵所在。對這個問題,心理學的大師榮格在心靈研究會上致詞講演:「我,絕不把我無法稱作欺騙的任何事,指斥為趕時髦的愚蠢行為。「心靈學直接面對的是現代科學所懷疑其存在真實性的課題,不可能在生活的表層為人的意識所照亮,它具有神秘的超時代性和不見淵底的莫測性是無法迴避的現實。唯其如此,「心靈學「才顯出其研究的價值:究竟是人對自身認識的不足還是幻化出的虛假現象?
當然,如果心靈學對此都作出科學的回答,那也就不成其為神秘的課題,心靈現象也就不是神秘莫測的超然之物了。令人可喜的是,本書在這些理論問題上畢竟做出了艱苦的努力:它探討了心靈學與物理學、心理學、精神病學、文化人類學以及大腦研究等學科的關系,提供了在實驗室外調查和在實驗室內施以各種實驗技術相結合的方法,並突出了對心靈現象予以大膽解釋的幾條理論假想:
一是物理理論,認為世界上存在某種尚未被發現的、與其他已知的能量形式不同的能量形式。
二是投影假說,認為可能還存在一種獨立於物質世界之外的、能與物質世界相互作用的能力。
三是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認為所有的人都具有無意識的感知源,而某個人的無意識意念可引起他人進入無意識狀態。
任何一門學科的理論建構,都不是輕而易舉的,對現代科學所無法解釋的超常現象和神秘超然之物作出圓滿可信的理論假說,更殊非易事。它可能需要幾代、幾十代人的理論探討,甚至可能到頭來反被證實為純屬虛幻而遭致否定。但不論結論如何--而且一切結論都必然產生於深入的調查和研究之後,首要的問題在於我們要面對現實,努力去對這些存在於人類的玄而又玄的千古之謎作出理論的解釋。
J. 關於心理學的發展史
心理學誕生於古代哲學,古希臘哲學家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中國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關於心靈的論述。19世紀中期,英國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試圖糾正被神學歪曲了的心理學思想,並給予符合科學的解釋。培根的歸納科學方法論對整個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認識來源於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聯想的概念,這都推動了心理學的發展。法國網路全書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機器》一書中乾脆把人說成是一架機器,這些雖然不免有機械唯物論的觀點,但都有進步意義。
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心理學從此宣告脫離哲學而成為獨立的科學。他的研究稱為「生理心理學」,也稱為「實驗心理學」。因為這是分析的方法,所以後人又將他的心理學稱作「元素心理學」或「構造心理學」。
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創建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強調心理學要建立在可以客觀觀察的事物上面,認為行為才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20世紀40年代前後出現了「新行為主義」,代表人物是斯金納,他強調要在實驗操作的基礎上研究人和動物的行為。
在行為主義興起的同時,在歐洲又出現了兩大心理學派別,一個是格式塔學派,另一個是精神分析學派。格式塔心理學誕生於德國,代表人物是韋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他們認為人在觀察外界事物的時候,所看到的東西並不完全決定於外界,而是在人的頭腦中有某種「場」的力量把刺激組織成一定的完形,從而決定人看到的外界東西是什麼樣的。20世紀60年代認知心理學發展起來,認知心理學以研究高級心理活動,特別是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為主要目標。這一點正是格式塔心理學的主張。認知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是信息加工理論,所以又稱為信息加工心理學。50~60年代,紐厄爾和西蒙把人類所具有的概念、觀念、表徵等腦的內部過程看作是物理符號過程,這就是當代認知心理學中極為重要的物理符號系統假設。這一假設在人腦的思維活動和計算機的信息操作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從而在信息加工心理學的研究基礎上,可以設計計算機程序來模擬人的心理過程,特別是思維、問題解決等高級心理活動。認知心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產生了人工智慧這一新學科。
精神分析學派來源於精神病學,奧地利的弗洛伊德是首創者。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心理學是研究「無意識」的作用。認為人的根本心理動機都是無意識的沖動。近年的新精神分析已不再那麼強調生物沖動的作用,而更為重視人際間的社會關系。在西方社會中精神病發病率很高,所以精神分析理論很容易被接受。
蘇聯心理學謝切諾夫和巴甫洛夫專門研究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學說促進了美國行為主義的興起。
發展心理學是當代心理學比較活躍的一個分支,今天許多心理學家認識到,發展貫穿於人的一生之中,生命的每一階段都受前一時期的影響,同時又影響到以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