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馬賽曲歷史事件

馬賽曲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3 11:19:22

『壹』 《馬賽曲》浮雕的題名是如何由來的

1836年,呂德應邀為巴黎大凱旋門創作浮雕,記憶的潮水涌回到法國大革命專的時代,他想到了屬1792的法國人民在反抗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封建帝國的戰爭中,馬賽的義勇軍開赴巴黎參加保衛祖國的戰斗的歷史事件,而那激動人心的《馬賽曲》似乎依然飄盪在他的耳邊。他毅然決定借用《馬賽曲》這一曲名作為浮雕的題名。

『貳』 馬賽曲 創始於什麼時期

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回贊歌--馬賽曲答。
1795年,《馬賽曲》正式定為法國國歌。以後,這支歌曾被拿破崙一世、路易十八和拿破崙三世廢止過,到1879年才重新成為法國國歌。

『叄』 馬賽曲的歷史是什麼都經歷了什麼

馬賽曲的作者名叫魯熱·德·利爾。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專斗歌曲,屬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在法國路易十六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新興的資產階級同情農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賓派的影響,阿爾諾帶領馬賽港的市民設計奪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並驅逐了公爵,他們舉行集會通過決議組織500名義勇軍進軍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議員,馬賽市民積極參軍,高唱著馬賽曲向前進發,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而這個時期創作的進軍歌曲《馬賽曲》也成為了鼓舞鬥志的贊歌。

拿破崙在1804年稱帝之後下令取消《馬賽曲》國歌地位,但是並沒有禁止該曲;1815年路易十八復辟,改國歌為《法蘭西王子返回巴黎》;1830年爆發七月革命。在巴黎戰斗的街壘上《馬賽曲》重新響起;1879年,法國政府重新定《馬賽曲》為國歌。

『肆』 馬賽曲的創作背景

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廢除了全部封建制度,發布了《人權宣言》。人權和自由平等的面制度基本原則一經確立,就意味著封建貴族的王權將被永遠廢除。法國大革命引起了歐洲鄰國封建統治者的不安和敵視,他們企圖以武裝干涉扼殺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奧地利和普魯士聯合發表宣言,要求法國恢復國王的權力。法國逃亡貴族在國外招募軍隊准備復辟,瑞典、俄國、西班牙、撒丁王國都表示支持。1792年4月20日,法國對奧宣戰。

馬賽曲的作者名叫魯熱·德·利爾。他是法國大革命時斯特拉斯堡市衛部隊的工兵上尉。他經常到阿爾薩斯著名的愛國者、斯特拉斯堡市市長迪特里希的家裡作客。特迪里希夫人和女兒們同市長一樣,都懷有滿腔愛國和革命的熱忱。她們喜歡這位年輕的軍官,欣賞他的勇氣、詩和音樂。她們總是他新作的第一批鑒賞者,也是他的知音者。

1779年冬,飢荒籠罩著斯拉斯堡。市長迪特里希家的生活也很貧苦。一天,飯桌上只有戰時配給的麵包和幾片火腿了,迪特里希安詳地望著德·利爾說:「只要市民們節日里不缺少熱鬧的氣氛,只要士兵們不缺乏勇氣,我們吃的雖不豐富,也算不了什麼!」他接著對女兒說:「酒窖里還有最後一瓶酒,拿來讓我們為自由為祖國乾杯吧。斯特拉斯堡要舉行一個愛國主義的盛典,德·利爾應該喝幾杯酒,寫出一首能鼓舞人民鬥志的歌曲來!」女兒們齊聲鼓掌喝彩,取來了酒,為父親和年輕的軍官斟滿酒杯,直至酒被喝完。

午夜了,寒氣襲人。任憑幻想馳騁的德·利爾興奮異常地回到房間,一會兒先譜曲後填詞,一會兒先作詞後譜曲。是音符還是詩句先出現?是音樂還是詩篇?他分辨不清。他只是縱聲歌唱,可什麼也沒有寫成,他漸漸感到疲乏,伏在鋼琴上睡著了。

天明醒來,夜裡的歌曲就象夢一般地在例子的記憶中浮現。他一口氣寫下歌詞,譜上音符,隨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他在菜雷鋒里找到正在鋤冬季萵苣的迪特里希,這位年邁的愛國者立即叫醒自己的夫人和女兒,還叫來幾位愛好音樂並能演奏的朋友,由迪特里希的長女伴奏,德·利爾激昂地唱起歌來。聽了第一節,每個人心潮激盪不已;聽到第二節,大家都流下了熱淚;聽到最後一節時,人們的狂熱爆發了。迪特里希、他夫人、女兒們、年輕的軍官和朋友,哭著擁抱在一起。他們歡呼:祖國的贊歌找到了!

魯日·利勒因市長演唱自己的歌而高興,他請人抄寫歌片,分送給萊茵軍的指揮官們,希望軍隊採用作隊列歌曲。斯特拉斯堡市樂隊根據市長的意思在廣場上演奏了這首曲子,為開赴前線的國民自衛軍送行。斯特拉斯堡出版社印行了《萊茵軍戰歌》(《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Rhin》),以示愛國熱情。事情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這首歌並沒有真正激起人們的熱情。作者本人因寫作這首歌曲而產生的激情也漸漸消退,一切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但是那些印刷的和手抄的歌片卻無聲地在人們手裡流傳。

兩個月以後,形勢發生了變化,普魯士奧地利聯軍攻人法國;並且發出威脅,如果法國國王和王室受到侵犯,就要對巴黎進行「軍事懲罰並全部毀滅,處死暴徒以懲其罪行」。這個宣言激怒了法國各地的革命力量,各地紛紛招募新兵,組成結盟軍開赴巴黎,展開廢除王權的共和運動,並准備抗擊外國軍事於涉。

在遠離斯特拉斯堡的法國最南端城市馬賽,迅速組織起一支500人的結盟軍向巴黎進發。一個叫米勒的醫科大學生把他得到的《萊茵軍戰歌》推薦給馬賽軍。歌曲的激昂氣勢振奮了人們,馬賽結盟軍一路上高唱這首革命歌曲開往巴黎,沿途還散發印刷的歌片。當他們到達巴黎時,以軍旗和這首歌為前導,成千上萬的人在街頭迎接這支部隊。他們聽到馬賽人一遍又一遍地唱著一支令人熱血沸騰的戰歌,這是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的,那歌詞唱出了此刻他們要喊出的戰鬥口號。這首歌,很快就不脛而走,傳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於是馬賽人帶來了這首歌人們把它叫做《馬賽曲》。

這首新歌,原名為《萊茵軍進行曲》,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由德·利爾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傳遍了全國。三個月以後,法國第二大城馬賽的工人革命隊伍高唱這首歌曲,浩浩盪盪地開進巴黎;馬賽的俱樂部每次召開會議,開始和結束時都必定演奏這支歌曲;馬賽人在行軍路上也高唱這支歌。《馬賽曲》因此得名。

《馬賽曲》迅速地傳播,在集會上、劇院里、宴會上都要集體合唱;後來,甚至在教堂里唱完贊美詩後,也唱這首歌;再後來竟由它取代了贊美詩。《馬賽曲》成了全民之歌、共和之歌。法蘭西共和國的軍事部長看到它具有振奮人心、激勵鬥志的作用,下令印刷10萬份,分發到軍中所有的連隊。在前線,士兵們在向敵人發起沖鋒時必是齊聲高唱《馬賽曲》,在這首軍歌的作用下,隊伍像咆哮的海浪撲向敵陣,勢不可擋,敵方的將領發現這首歌帶有一種可怕的力量。

後來,路易十六人頭落地,激怒了全歐洲的王室成員,普、奧、俄、英、西等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國民公會宣布了總動員令,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大量法國青年正是在馬賽曲的雄壯歌聲中開赴前線。不到一年的時間,戰場已經轉移到國境之外,1795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正式確立馬賽曲國歌的崇高地位。

通過「霧月政變」而執掌政權的拿破崙,沒有停止征討的號角。在1804年加冕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後,拿破崙不僅率領法國軍隊成功粉碎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法同盟,而且征服了歐洲大部分領土。從比利牛斯山延伸到涅曼河,從北海延伸到亞得里亞海,馬賽曲的強悍音符響徹寰宇,震撼人心。

為了迎接拿破崙勝利歸來的軍隊,1806年,偉大的凱旋門破土動工。但隨著歐陸戰場形勢的急轉直下,凱旋門建設一度停滯不前,直至1836才竣工。1840年,拿破崙的遺體被從聖赫拿勒島運回巴黎,悲壯地從凱旋門下通過。

凱旋門右側門柱的浮雕也被命名為馬賽曲。其中象徵自由、正義、勝利的自由女神右手持劍,左手高舉,號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前進。在她神聖寬廣的羽翼下,一群志願軍戰士,或高歌猛進,或負重前行,馬賽曲的雄壯號角再次響起,映襯著香榭麗舍大道每一天的朝陽萬丈和落日余輝。

『伍』 馬賽曲和百年滄桑的背景簡介

馬賽曲

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廢除了全部封建制度,發布了《人權宣言》。人權和自由平等的面制度基本原則一經確立,就意味著封建貴族的王權將被永遠廢除。法國大革命引起了歐洲鄰國封建統治者的不安和敵視,他們企圖以武裝干涉扼殺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奧地利和普魯士聯合發表宣言,要求法國恢復國王的權力。法國逃亡貴族在國外招募軍隊准備復辟,瑞典、俄國、西班牙、撒丁王國都表示支持。1792年4月20日,法國對奧宣戰。

馬賽曲的作者名叫魯熱•德•利爾。他是法國大革命時斯特拉斯堡市衛部隊的工兵上尉。1779年冬,飢荒籠罩著斯拉斯堡。市長迪特里希家的生活也很貧苦。一天,飯桌上只有戰時配給的麵包和幾片火腿了,迪特里希安詳地望著德•利爾說:「只要市民們節日里不缺少熱鬧的氣氛,只要士兵們不缺乏勇氣,我們吃的雖不豐富,也算不了什麼!」他接著對女兒說:「酒窖里還有最後一瓶酒,拿來讓我們為自由為祖國乾杯吧。斯特拉斯堡要舉行一個愛國主義的盛典,德•利爾應該喝幾杯酒,寫出一首能鼓舞人民鬥志的歌曲來!」女兒們齊聲鼓掌喝彩,取來了酒,為父親和年輕的軍官斟滿酒杯,直至酒被喝完。
午夜了,寒氣襲人。任憑幻想馳騁的德•利爾興奮異常地回到房間,一會兒先譜曲後填詞,一會兒先作詞後譜曲。是音符還是詩句先出現?是音樂還是詩篇?他分辨不清。他只是縱聲歌唱,可什麼也沒有寫成,他漸漸感到疲乏,伏在鋼琴上睡著了。
天明醒來,夜裡的歌曲就象夢一般地在例子的記憶中浮現。他一口氣寫下歌詞,譜上音符,隨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他在菜雷鋒里找到正在鋤冬季萵苣的迪特里希,這位年邁的愛國者立即叫醒自己的夫人和女兒,還叫來幾位愛好音樂並能演奏的朋友,由迪特里希的長女伴奏,德•利爾激昂地唱起歌來。聽了第一節,每個人心潮激盪不已;聽到第二節,大家都流下了熱淚;聽到最後一節時,人們的狂熱爆發了。迪特里希、他夫人、女兒們、年輕的軍官和朋友,哭著擁抱在一起。他們歡呼:祖國的贊歌找到了!

兩個月以後,形勢發生了變化,普魯士奧地利聯軍攻人法國,在遠離斯特拉斯堡的法國最南端城市馬賽,迅速組織起一支500人的結盟軍向巴黎進發。一個叫米勒的醫科大學生把他得到的《萊茵軍戰歌》推薦給馬賽軍。歌曲的激昂氣勢振奮了人們,馬賽結盟軍一路上高唱這首革命歌曲開往巴黎,沿途還散發印刷的歌片。當他們到達巴黎時,以軍旗和這首歌為前導,成千上萬的人在街頭迎接這支部隊。他們聽到馬賽人一遍又一遍地唱著一支令人熱血沸騰的戰歌,這是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的,那歌詞唱出了此刻他們要喊出的戰鬥口號。這首歌,很快就不脛而走,傳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由於是馬賽人帶來了這首歌人們把它叫做《馬賽曲》。

這首新歌,原名為《萊茵軍進行曲》,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由德•利爾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傳遍了全國。三個月以後,法國第二大城馬賽的工人革命隊伍高唱這首歌曲,浩浩盪盪地開進巴黎;馬賽的俱樂部每次召開會議,開始和結束時都必定演奏這支歌曲;馬賽人在行軍路上也高唱這支歌。《馬賽曲》因此得名。

百年滄桑

《百年滄桑》:此曲在「迎接97香港回歸」音樂作品徵集活動中,獲管弦樂作品唯一的金獎,是一部恢宏的史詩性力作。全曲採用交響詩常用的單樂章結構,根據其情緒轉換,分為五個持續展開段落:入侵——苦難——覺醒——抗爭——勝利、歡慶。
第一段:入侵 以打擊樂轟鳴的音響為主題、弦樂和木管陰沉的音調為襯托、銅管尖銳刺耳的喧鬧聲為背景,描寫中國人民那不堪回首的往事: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的節節失利;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八國聯軍擄掠北京城……
第二段:苦難 由小提琴奏出如泣音調,真切地描繪出在帝國主義壓迫下人民的苦難。這一主題來源於電影《風雲兒女》插曲——《鐵蹄下的歌女》。這首歌曲作於1935年,當時國土淪喪、國民飢寒交迫,聶耳以深切、委婉並富有民族風格的旋律,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人們到處流浪、嘗盡人生苦難的悲怨心情。
作曲家用現代技法對此歌音調做變形處理,調性游移不定,使音調更加辛酸與凄楚,加上中提琴的模仿、低音提琴的加入,把人民無所適從的焦慮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三段:覺醒 長笛和低音大管奏出苦難主題變形後,低音單簧管和雙簧管的對話式旋律,引出小提琴奏出的激昂音調。這一主題源於歌曲《滿江紅》。1925年「五卅」運動後,楊蔭瀏在一首古曲上填上岳飛的《滿江紅》詞。此歌曲調淳厚,豪放有力,表達了當時人民的愛國精神,後來逐漸成為一首廣為流傳的歌曲。
作曲家運用主題倒置的復調手法,在弦樂中分別奏出《滿江紅》的變形,形象化地展示了中國人民前赴後繼與殖民主義做著不屈不撓的斗爭。第三段「覺醒」的另一音樂動機來源於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隨著影片《風雲兒女》的放映,《義勇軍進行曲》迅速傳遍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它成為一支號召全國人民奮起抗日的典型戰歌。新中國成立後,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作曲家運用《義勇軍進行曲》的動機,表現人民的吶喊和斗爭。
第四段:抗爭 在小軍鼓鏗鏘有力的鼓點後,弦樂奏出「抗爭主題」,這一主題來源於影片《逃亡》主題歌《自衛歌》。
《自衛歌》的變形音調,與圓號奏出的《義勇軍進行曲》變形音調交錯,穿插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吟唱的「苦難主題」,再與圓號奏出的《滿江紅》變形音調形成三聲部對位,形容人民反抗斗爭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銳不可當。最後,樂隊全奏,意味著人民「前進!前進!前進!進!」的磅礴氣勢,使全曲達到最高潮。
第五段:勝利、歡慶 以鍾管齊鳴的璀璨音響作先導,樂隊奏出輝煌的勝利贊歌。「勝利、歡慶」主題譜例見課本。
作曲家一改前幾樂段中各種無調性或調性游移的主題變形手法,盡情抒發了勝利的歡樂和豪邁。這種由變形到原形的寫作方法,使我們不僅感觸到歷經滄桑的中國人民終得勝利,而且也體會到作曲家技法「回歸」的藝術構思。

『陸』 馬賽曲反應的是哪一個時期的歷史大事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回廣的,答是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在法國路易十六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新興的資產階級同情農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賓派的影響,阿爾諾帶領馬賽港的市民設計奪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並驅逐了公爵。

他們舉行集會通過決議組織500名義勇軍進軍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議員,馬賽市民積極參軍,高唱著馬賽曲向前進發,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而這個時期創作的進軍歌曲《馬賽曲》也成為了鼓舞鬥志的贊歌。

(6)馬賽曲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這首新歌,原名為《萊茵軍進行曲》,1792年4月24日,由德·利爾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傳遍了全國。

三個月以後,法國第二大城馬賽的工人革命隊伍高唱這首歌曲,浩浩盪盪地開進巴黎;馬賽的俱樂部每次召開會議,開始和結束時都必定演奏這支歌曲;馬賽人在行軍路上也高唱這支歌。《馬賽曲》因此得名。

1795年7月14日法國督政府宣布定此曲為國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過的三部共和國憲法皆定馬賽曲為共和國國歌。

『柒』 巴黎凱旋門所承載的重大歷史事件

拿破崙為紀念1805年打敗俄奧聯軍的勝利,於1806年下令修建「一道偉大的雕塑」,迎接日後凱旋的法軍將士。同年8月15日,按照著名建築師讓·夏格倫的設計開始動土興建,但後來拿破崙被推翻後,凱旋門工程中途輟止。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後,工程才得以繼續。斷斷續續經過了30年,凱旋門終於在1836年7月29日舉行了落成典禮。

巴黎凱旋門是歐洲100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築(即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和盧浮宮博物館,巴黎聖母院)之一。這座雄偉的建築是為紀念拿破崙1805年1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所以,被稱為「星形廣場」。1970年戴高樂將軍逝世後,遂改稱為戴高樂將軍廣場。

和平和抵抗:面向萬軍林蔭大道(Avenue de la Grande Armee) 的門楣上是由昂圖瓦納·艾戴克斯(Antoine Etex)雕塑的「共和國(La Republique)」(又稱「抵抗運動(La resistance)和「和平之歌(La Paix)」大型浮雕。

『捌』 《馬賽曲》都經歷了什麼

在法國歷史上,《馬賽曲》曾先後作為革命歌曲和愛國歌曲激勵著人們。以版創作成功到被確定權為法國國歌,經歷了將近90年時間,幾經磨難,數起數落。

這首歌於1792年4月24日深夜創作於斯特拉斯堡。1795年7月14日,根據一項法律,《馬賽曲》成了法國國歌。

但是,《馬賽曲》面臨保皇派的反對。在霧月18日政變後不久,《馬賽曲》被禁止。

幾年後,光榮的三天(指1830年7月27日~29日,巴黎人民舉行起義推翻查理十世的3天)又使《馬賽曲》復活了,人們在巴黎歌劇院演唱了這首歌曲。

但在1834年的政治審判中,《馬賽曲》卻被誣蔑為「煽動暴亂」的歌曲。1848,《馬賽曲》開始在歐洲傳播,而在它的祖國,第二帝國卻宣布它為「煽動顛覆」的歌曲。

1879年2月14日,在萊昂·甘必大(法國共和派政治家)的主持下,國民公會選定《馬賽曲》為法國國歌。

1880年政府規定學校必須教唱《馬賽曲》。

『玖』 《馬賽曲》反映了哪些事情

法國大抄革命。
法國大革命期間襲,有過許多鼓舞鬥志的戰斗歌曲,而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是自由的贊歌——馬賽曲。
在法國路易十六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新興的資產階級同情農民疾苦,受到巴黎雅各賓派的影響,阿爾諾帶領馬賽港的市民設計奪取了要塞,得到了武器,並驅逐了公爵。
他們舉行集會通過決議組織500名義勇軍進軍巴黎去搭救同情改革的議員,馬賽市民積極參軍,高唱著馬賽曲向前進發,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而這個時期創作的進軍歌曲《馬賽曲》也成為了鼓舞鬥志的贊歌。



(9)馬賽曲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這首新歌,原名為《萊茵軍進行曲》,1792年4月24日,由德·利爾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傳遍了全國。
三個月以後,法國第二大城馬賽的工人革命隊伍高唱這首歌曲,浩浩盪盪地開進巴黎;馬賽的俱樂部每次召開會議,開始和結束時都必定演奏這支歌曲;馬賽人在行軍路上也高唱這支歌。《馬賽曲》因此得名。
1795年7月14日法國督政府宣布定此曲為國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過的三部共和國憲法皆定馬賽曲為共和國國歌。

『拾』 《馬賽曲》經歷了多少年才成為了法國的國歌

在法國歷史上,《馬賽曲》曾先後作為革命歌曲和愛國歌曲激勵著人們。以創作成功到被確定為法國國歌,經歷了將近90年時間,幾經磨難,數起數落。

閱讀全文

與馬賽曲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