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學土

歷史學學土

發布時間:2021-02-23 06:30:35

⑴ 歷史系(國學)是什麼

歷史學系是文學院的分科之一,主修人人類各朝朝代以來的政治事件為主,並整理歷專史資料以分析屬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而培養歷史人才以編修文獻也為歷史學系的主要方向之一。
國學,泛指中國歷史以來修身、齊家、治國的學問,涵蓋經史子集兵法道等。
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國立學校。 自 「西學東漸」後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指以先秦的經典與諸子學說為根基,並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及同時期的詩經、楚辭、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等等各類文化學術及同時期的以二十四史為主的史學。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

⑵ 歷史學學士和歷史教育學學士哪個好

歷史教育學學士好···因為我就是··哈哈··

⑶ 歷史專業是什麼學士

歷史專業應該是歷史學學士學位。
目前我國按學士學位的種類大概可以分為十二大種:工學、理學、農學、管理學、經濟學、醫學、教育學、軍事學、哲學、歷史學、文學、法學學士學位。

⑷ 歷史學學士學位包括哪些專業

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的本科專業有:歷史學、世界歷史、博物館學、考古學。

⑸ 歷史師范專業是被授予教育學學士還是歷史學學士,為什麼

歷史學學士。我也不太清楚。大學畢業那會還專門去歷史系問了下,就是發歷史學學士的學位。具體原因就不知道了。

⑹ 大學本科歷史學什麼學士

大學本科歷史學。是什麼學士?學士是。畢業的給你一種學位就是學士不管你是什麼系?畢業的給你的都是。學士學位。

⑺ 歷史學類專業包括哪些專業 哪個專業好

歷史學類專業介紹

一、歷史學

主幹學科:歷史學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史學導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考古學通論、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中外歷史文化原典導讀與選讀、中國斷代史(從先秦到當代)、專題史(經濟史、社會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史(美、英、法、日、德、俄等國、拉美、非洲、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地區)、中外關系史。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社會公益活動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學年:4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及史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能力:1.掌握歷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對有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具有從事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較強的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學、版本目錄學、音韻學、訓詁學、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及考古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5.了解國內外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二、考古學

主幹學科:歷史學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國考古學、考古學導論、舊石器時代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戰國秦漢考古、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博物館學概論、文物學理論、考古繪圖、田野考古學概論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實習安排3~5個月。

學年:4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考古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館等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從事研究、教學、管理等實際工作的考古學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考古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了解考古學的多學科交叉發展趨勢和世界考古學發展概況,熟悉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史、研究現狀;在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博物館學、文物學理論、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古代漢語、史料學、地理學、第四紀環境學、古人類學等方面受到基本訓練。

畢業生能力: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方法與技能;

2.能夠從事田野考古發掘、整理及編寫考古報告;

3.掌握博物館管理技能;

4.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5.了解國內外考古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6.具有從事考古學及歷史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文物保護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能正確掌握文物保護所必需的文史及數理化等學科基礎知識,掌握一般文物學、博
物館學、考古學的基本知識;正確掌握文物保護技術的基本理論、一般程序、方法步驟,正確進行實際操作,具備一般文物保護技術的科研能力。能從事文物保護科
學研究和實際工作,以及專業管理方面的文、理、工相互交叉的高級綜合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文物保護導論、無機質文物保護、有機質文物保護、土遺址保護概論、文物保護材料學、文物材質分析、文物保護與修復實驗、古建築保護、壁畫保護、館藏文物與環境、田野考古技術、低溫技術與應用、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網路應用基礎、普通物理學、工程力學、高等數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考古學通論、文物學概論、博物館學概論等。

就業方向:可從事文化、文物、博物、環保、建設、公安、海關、旅遊及科研、高校等部門,從事教育、科研、設計、開發、管理等工作。

⑻ 土壤學的發展歷史

16~18世紀,現代土壤學隨著自然科學的蓬勃發展而開始孕育、萌芽。在西歐,許多學者為論證土壤與植物的關系,提出了各種假說。17世紀中葉,海耳蒙特根據他長達五年的柳枝土培試驗結果,認為土壤除了供給植物水分以外,僅僅起著支撐物的作用。
17世紀末,伍德沃德將植物分別置於雨水、河水、污水及污水加腐殖土四種介質中生長,發現後兩種介質中的植物生長較好,因而他認為細土是植物生長的「要素」,從而否定了海耳蒙特的觀點。
18世紀末,泰伊爾提出「植物腐殖質營養」學說。認為除了水分以外,腐殖質是土壤中唯一能作為植物營養的物質。這一學說在西歐曾風行一時。這些假說,雖未能全面正確地指出土壤的本質及其與植物生長的關系,但對於啟發後人從不同的側面認識土壤仍有裨益。
18世紀以後,隨著自然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土壤學在發展進程中先後出現了三大學派:農業化學派、農業地質學派、發生土壤學派。
1840年,李比希的《有機化學在農業和生理學上的應用》一書問世,書中提出的「植物礦質營養學說」,認為礦質元素(無機鹽類)是植物的主要營養物質,而土壤則是這些營養物質的主要給源。這是農業化學派的開端。
李比希指出,土壤中礦質養分的含量是有限的,必將隨著耕種時間的推移而日益減少,因此必須增施礦質肥料予以補充,否則土壤肥力水平將日趨衰竭,作物產量將逐漸下降。這個主張即著名的「歸還學說」。它正確地指出了土壤對植物營養的重要作用,從而促進了田間試驗、溫室試驗和實驗室化學分析的興起以及化肥工業的發展,並為土壤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19世紀後期,以德國的法魯為代表的一些土壤學家用地質學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和研究土壤,因而也被稱為農業地質學派。他們認為土壤是陸地的一個淋溶層;甚至認為土壤過去是岩石,而今正在重新形成岩石。盡管這個學派未能闡明土壤形成的實質,但是他們提出的土壤改良、耕作和施肥等主張,對土壤學的發展也有一定意義。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俄國的多庫恰耶夫提出發生土壤學觀點。認為土壤是氣候、生物、母質、地形和陸地年齡(時間)等五種因子相互作用的產物,是一個獨立的歷史自然體,其發生過程與環境條件有密切關系;在空間分布上有明顯的地帶規律性。他的學說得到各國土壤學家的公認,為現代土壤學奠定了基礎。 與世界相比較,在中國,現代土壤科學的研究工作始於20世紀30年代。當時主要進行了某些土壤調查、制圖和一般的分析試驗。對中國的土壤資源、主要的土壤類型、分布規律理化性質,以及土壤改良等也作了初步研究。
這一直到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土壤科學事業才有了較大發展。中國科學院和農業部相繼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高等農業院校土壤和農業化學的有關專業。廣大土壤科學工作者對中國土壤的基本性質、發生分類、肥力特徵進行的系統研究,以及對華南地區紅壤和華北平原鹽漬土等低產土壤進行的改良研究都取得積極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對土壤肥力概念等提出了新的見解。
而世界現狀則是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土壤學的研究更趨向於重視保護土壤資源、合理利用土壤和提高土壤生產力,以適應人口增長與耕地日益減少的矛盾。
並且在研究內容上,除繼續深入進行土壤物理、化學、生物,土壤分類和土壤肥力等基礎研究外,更側重於研究土壤中生物物質的循環和能量交換,以及重金屬、化學製品(農葯及化肥)和各種有機廢棄物對土壤、作物、森林以至人類健康的有害影響及其防治措施。
而研究手段上,大型分析儀器和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將使土壤分析的分辨力、精密度和分析速度進一步提高,並能為土壤學研究開辟新的領域;而土壤資料庫和土壤信息系統的建立,則將使數據處理和某些模擬研究更為有效。

⑼ 如何學習歷史

  1. 讀通史,自己整理時代主線,列個時間軸之類時東西掛牆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邊寫同時代的中國史大事(只放你覺得對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無巨細地都寫下來),讀書過程中不斷補充。比較好的世界史書推薦全球通史,盡管有些錯誤,但難得在視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識。帕爾默的現代世界史在學術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較嚴重。另外極簡歐洲史脈絡清晰,有史識也好讀,可以看看。中國史推薦錢穆的國史大綱,配合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來看。你做的時間軸是否精彩不是關鍵,對比地把中外通史讀完才是關鍵。

    拓展資料: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參考資料:歷史-網路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學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