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順治在位期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崇德八年(1643年癸未明崇禎十六年)
正月太宗有病,命和碩親王以下,副都統以上,詣堂子行禮。
八月
太宗坐逝於寢宮清寧宮,無疾而終。禮親王代善及諸王文武群臣定議,擁立太宗第九子福臨為嗣皇帝,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輔政,明年改元順治。福臨於大政殿舉行即位大典。
九月葬太宗於盛京昭陵。
十月上太宗尊謚為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廟號太宗。
順治元年(1644年甲申)
正月順治帝御大政殿(篤恭殿)受賀,命禮親王代善勿拜。鄭親王濟爾哈朗諭部院各官,凡白事先啟睿親王,而自居其次。
二月祔葬太妃博爾濟吉特氏於福陵。改葬以罪賜死之妃富察氏於陵外。
三月大學士希福等進刪譯《遼史》、《金史》、《元史》。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禎帝自縊。
四月
固山額真何洛會告肅親王豪格悖妄罪,廢為庶人。晉封多羅饒余貝勒阿巴泰為多羅饒余郡王。大學士範文程啟睿親王多爾袞往定中原。以大軍南伐祭告太祖、太宗。順治帝命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賜敕印便宜行事。李自成稱帝,大順軍撤離北京,焚毀前明宮殿。一片石之戰,清軍擊敗李自成派出的唐通,掃清了入關障礙,明吳三桂降清,封為平西王。
五月
多爾袞率大軍抵達燕京,明文武諸臣士庶郊迎清軍入城。多爾袞進入皇城,居火後餘生的武英殿理事。令官吏軍民以帝禮為明帝發喪。令故明內閣、部院諸臣以原官同滿洲官一體辦事。按制葬明庄烈帝皇後周氏、妃袁氏,熹宗皇後張氏、神宗妃劉氏。明福王朱由崧即位於江南,改元弘光,以史可法為大學士,駐守揚州督師。
六月多爾袞及諸王、貝勒、貝子、大臣等定議遷都燕京,遣輔國公屯齊喀、和托、固山額真何洛會前往盛京迎駕。遷明太祖神主於歷代帝王廟。鑄各官印兼用國書。
七月
考定歷法,為時憲歷。以遷都祭告上帝、陵廟。多爾袞諭令,因軍事方殷,新補各官可暫服用明式衣冠。設故明長陵以下十四陵官吏。多爾袞致書史可法,勸其主削號歸藩,史可法嚴詞拒絕。始修乾清宮。
八月順治帝車駕到達廣寧,給明十三陵陵戶祭田,禁止樵牧。
九月
於紫禁城東南建堂子。順治帝車駕到達通州,多爾袞率諸王、貝勒、貝子、文武群臣於行宮朝見順治帝。順治帝自正陽門入宮。初定郊廟樂章。奉安太祖武皇帝、孝慈高皇後、太宗文皇帝神主於太廟。
十月
順治帝親詣南郊告祭天地,遣官告祭太廟、社稷。以睿親王多爾袞功最高,命禮部建碑紀績。上太宗尊謚,告祭郊廟、社稷。順治帝御皇極門(後改稱太和門),舉行入關後的登極典禮,頒詔天下,大赦。加封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王,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為和碩英親王,多羅豫郡王多鐸為和碩豫親王,復封豪格為和碩肅親王。定諸王、貝勒、貝子歲俸。定攝政王及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冠服宮室之制。定皇帝鹵簿儀仗。仿照盛京清寧宮之制,定坤寧宮祭薩滿禮。定朝會樂章。定賜宴群臣朝賀大典,內監不得列席。
十一月設滿洲司業、助教,官員子孫有欲習國書、漢書者,並入國子監就讀。罷明定陵守者,其十二陵仍設太監二人,量給歲時祭品。入關內首次祀天於圜丘。
⑵ 順治時期的事情。
順治十三年(1656)董鄂妃進宮
順治十七年(1660)董鄂妃過世
順治十三年
正月 修《通鑒全書》、《孝經演義》。
三月 初幸瀛台。
閏五月 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及景仁宮、永壽宮、承乾宮、鍾粹宮、儲秀宮、翊坤宮修繕完成。
六月 諭善待滿洲包衣家人。
七月 和碩襄親王博穆博果爾逝。順治帝開始移居乾清宮。
八月 承皇太後訓示,編《內則衍義》書成,順治帝親寫序言。
九月 追封和碩肅親王豪格為和碩武肅親王。諭禮部,晉內大臣鄂碩之女賢妃董鄂氏為皇貴妃。 十一月 興京陵成。
十二月 冊內大臣鄂碩女董鄂氏為皇貴妃,頒恩赦。加上皇太後尊號為昭聖慈康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後。命禮部籌建奉先殿。准開玉牒館纂修《玉牒》,每十年一開館。定三年舉行一次大閱禮。
順治十四年
正月 祈谷於上帝,以太祖武皇帝配享。諭令停止八旗舉行鄉會兩試。 二月 祭社稷。 三月 奉太宗文皇帝配享圜丘及祈谷壇。以太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配享方澤。以配享禮成,大赦天下。順天、江南等地發生科場舞弊案。 四月 設置盛京奉天府。 九月 初御經筵。 十月 以開日講祭告先師孔子於弘德殿。幸南苑。始行閱武。修孔子廟。昭事殿、奉先殿成。召見海會寺僧憨璞聰。 十一月 奉先殿修成,奉列朝帝後神位,定元旦、冬至、萬壽、冊封、月朔望,奉帝位於前殿,帝親行禮。 十二月 以皇太後疾愈,賚旗兵,賑貧民。 是年 編制《賦役全書》
順治十五年
正月 因皇後於皇太後病中有失定省之儀,命停其箋奏,只存皇後之號,冊寶照舊。順治帝親試丁酉科順天舉人,考場設在太和門,以滿兵監視。因皇太後病癒,下詔大赦。停祭祀堂子。因皇太後病癒,祀圜丘,祀方澤,祀太廟社稷。
二月 因內監交接外廷,命內大臣嚴訊。
三月 提審內監吳良輔交結外官,受賄鑽營,擬斬。追封科爾沁巴圖魯王女為悼妃。追封皇四子為和碩榮親王,建墳園如制。
五月 裁撤詹事府。
六月 停諸王以下孀居福金歲給俸祿
1
⑶ 順治帝的故事
不幸婚姻
順治先後冊立兩位皇後。一位是他的母親孝庄皇太後的侄
孝惠章皇後
女博爾濟吉特氏,由多爾袞做主定婚、聘娶。順治親政,冊為皇後。
由於對多爾袞懷恨在心,他對這位皇後並不滿意,多爾袞死後,順治廢掉皇後,降為側妃。
另一位是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為妃。六月,冊為皇後。她不久又受到福臨的責斥。但這位皇後能委屈圓通,又有太後呵護,才沒有被廢掉。
順治真正視為知己的是董鄂妃,即後來追封的孝獻皇後。年輕的福臨對董鄂妃一見鍾情,有幾件事可以說明這位少年天子對董鄂妃的恩愛逾常。
獨寵鄂妃
董鄂妃在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冊為「賢妃」,僅一月有餘,福臨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這樣的升遷速度,歷史上十分罕見。十二月初六日,福臨還為董鄂妃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並按照冊封皇後的大禮頒恩詔大赦天下。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保存了冊立董鄂妃為皇貴妃的《詔書》。按常規,皇帝只有在冊立皇後的大禮上,才會頒布詔書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這種特殊禮遇,表明她得到了順治不同尋常的寵愛。順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十分欣喜,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對這個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冊封太子之意。然而這個孩子生下不到三個月就夭折了,順治下令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為他修建了高規模園寢。董鄂妃本來就體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殤,這種打擊使得她從此一病不起,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香消玉殞,病逝於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年僅22歲。據福臨說,董鄂妃崩時「言動不亂,端坐呼佛號,噓氣而死。薨後數日,顏貌安整,儼如平時」
⑷ 順治是怎麼死的
清朝順治皇帝的死因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懸案之一。目前人們都認為順治皇帝是染疾內病去世的。容
順治皇帝晚期,順治皇帝最喜愛的兒子和最喜歡的董鄂妃相繼死亡後,順治帝因過於傷心,無心朝政,身體每況愈下,最後感染天花。
福臨崩後,梓宮放在了景山壽皇殿。四月十七日,由再次進京的茆溪行森執行火化儀式。火化後寶宮安葬於遵化馬蘭峪,是為孝陵。廟號世祖,謚號章皇帝,後世累有尊謚,至乾隆元年尊謚加為二十二字: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4)順治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順治皇帝指的是愛新覺羅·福臨,即清世祖,滿洲正黃旗人,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後的首位皇,。清太宗第九子,生母為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
順治皇帝為政舉措:
1.政治上:乾綱獨斷、重用漢官、招撫政策、澄清吏治、廢立皇後
2.民族上:維護滿人、聯系蒙藏
3.經濟上:多次免除一些省份的土特產貢品,並一再蠲免受災地區的錢糧,以休養生息。但同時為解決燃眉之急,他還准許富紳捐官,甚至一再批准在某些地區徵收練餉、遼餉。
4.文化上:主持編修《資政要覽》《勸善要言》《順治大訓》《范行恆言》《人臣儆心錄》等
⑸ 順治的大事年表
(1643年癸未明朝崇禎16年)清太宗有病,命和碩親王以下,副都統以上,詣堂子行禮。
八月 清太宗坐逝於寢宮清寧宮,無疾而終。禮親王代善及諸王文武群臣定議,擁立清太宗第九子福臨為嗣皇帝,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輔政,明年改元順治。福臨於大政殿舉行即位大典。
九月葬清太宗於盛京昭陵。十月上清太宗尊謚為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廟號清太宗。 (1644年 甲申)
正月順治帝御大政殿(篤恭殿)受賀,命禮親王代善勿拜。鄭親王濟爾哈朗諭部院各官,凡白事先啟睿親王,而自居其次。
二月祔葬太妃博爾濟吉特氏於福陵。改葬以罪賜死之妃富察氏於陵外。
三月 大學士希福等進刪譯《遼史》、《金史》、《元史》。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崇禎帝自縊。
四月固山額真何洛會告肅親王豪格悖妄罪,廢為庶人。晉封多羅饒余貝勒阿巴泰為多羅饒余郡王。大學士範文程啟睿親王多爾袞往定中原。以大軍南伐祭告太祖、太宗。
五月多爾袞率大軍抵達燕京,明文武諸臣士庶郊迎清軍入城。多爾袞進入皇城,居火後餘生的武英殿理事。令官吏軍民以帝禮為明帝發喪。令故明內閣、部院諸臣以原官同滿洲官一體辦事。按制葬明庄烈帝皇後周氏、妃袁氏,明熹宗皇後張氏、神宗妃劉氏。明朝福王朱由崧即位於江南,改元弘光,以史可法為大學士,駐守揚州督師。
六月多爾袞及諸王、貝勒、貝子、大臣等定議遷都燕京,遣輔國公屯齊喀、和托、固山額真何洛會前往盛京迎駕。遷明太祖神主於歷代帝王廟。鑄各官印兼用國書。
七月考定歷法,為時憲歷。以遷都祭告上帝、陵廟。多爾袞諭令,因軍事方殷,新補各官可暫服用明式衣冠。設故明長陵以下十四陵官吏。多爾袞致書史可法,勸其主削號歸藩,史可法嚴詞拒絕。始修乾清宮。
八月順治帝車駕到達廣寧,給明十三陵陵戶祭田,禁止樵牧。
九月於紫禁城東南建堂子。順治帝車駕到達通州,多爾袞率諸王、貝勒、貝子、文武群臣於行宮朝見順治帝。順治帝自正陽門入宮。初定郊廟樂章。奉安太祖武皇帝、孝慈高皇後、太宗文皇帝神主於太廟。
十月 順治帝親詣南郊告祭天地,遣官告祭太廟、社稷。以睿親王多爾袞功最高,命禮部建碑紀績。上太宗尊謚,告祭郊廟、社稷。順治帝御皇極門(後改稱太和門),舉行入關後的登極典禮,頒詔天下,大赦。加封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王,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為和碩英親王,多羅豫郡王多鐸為和碩豫親王,復封豪格為和碩肅親王。定諸王、貝勒、貝子歲俸。定攝政王及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冠服宮室之制。定皇帝鹵簿儀仗。仿照盛京清寧宮之制,定坤寧宮祭薩滿禮。定朝會樂章。定賜宴群臣朝賀大典,內監不得列席。
十一月設滿洲司業、助教,官員子孫有欲習國書、漢書者,並入國子監就讀。罷明定陵守者,其十二陵仍設太監二人,量給歲時祭品。入關內首次祀天於圜丘。十二月出明府庫財物,賞八旗將士及蒙古官員。以太宗第六女固倫公主下嫁固山額真阿山子誇扎。以何洛會、鞏阿岱分別祭祀福陵、昭陵,告慰進軍關內功成。假冒故明太子案發,誅殺相關人員15人。入關後第一次大規模圈地。 (1645年乙酉)
正月 命多羅饒余郡王阿巴泰為都統,代豪格征山東。以太宗第七女固倫公主下嫁內大臣鄂齊爾桑子喇瑪思。命房山縣歲以太牢祭金太祖、清世宗陵。
二月始修《律例》。諭豫親王多鐸移師定江南,英親王阿濟格征討李自成。
三月 始祀遼太祖、金太祖、金世宗、明太祖於歷代帝王廟,並定從祀大臣。
四月 葬故明殉難太監王承恩於明帝陵側,給祭田、建碑。豫親王多鐸師至揚州,諭南明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降被殺,清兵對城內人民持續進行了十天大屠殺,史稱「揚州十日」。以太宗第八女固倫公主下嫁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達禮子巴雅斯護朗。初行武鄉試。
五月 命內三院大學士馮銓、洪承疇、李建泰、範文程、剛林、祁充格等纂修《明史》。賜諸王以下百官冰,著為令。多鐸師至南京,故明福王朱由崧及大學士逃遁太平,忻城伯趙之龍、大學士王鐸、禮部尚書錢謙益以城投降。命滿洲子弟就學,十月一日赴監考課,春秋五日一演射。定叔父攝政王儀注,凡文移皆曰皇叔父攝政王。免皇後租,並崇文門米麥院。宣詔平定江南捷音。乾清宮修繕竣工,開始修繕太和殿、中和殿、位育宮(即保和殿)。
六月 再次強制推行剃發令,皇太妃逝。發布詔告:清廷興兵,本無意兼並,只為明清和好;但因李自成興兵導致了明國祚滅亡;清軍自關外整旅入關,乃是代明雪恨……以此來消弭漢族的反滿情緒。並命於十月在江南舉行鄉試,以籠絡漢族士人。冊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多爾袞親自謁拜孔子廟。
閏六月李自成逃亡湖北九宮山,自縊而死。定群臣公以下及生員耆老頂戴品級。詔諭嚴禁諫官朋黨相爭。定滿洲文武官品級。定諸王、貝勒、貝子、宗室王公頂戴式樣。明朝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隆武政權,魯王朱以海在紹興建魯王監國政權。
七月 享太廟。上清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後、清太宗文皇帝玉冊玉寶於太廟。設明太祖守陵太監四人,給祀田二千頃。禁中外軍民衣冠不遵國制。清兵進至嘉定,進行三次大屠殺,史稱「嘉定三屠」。
八月 以英親王阿濟格出師有罪,降郡王,鰲拜等議罰有差。
十月 豫親王多鐸師還,順治帝幸南苑迎勞之。以清太宗次女固倫公主下嫁察哈爾汗子阿布鼐。加封和碩豫親王多鐸為和碩德豫親王。
十二月 更定朝儀,開始罷內監朝參。 (1646年丙戌)
正月 以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師西征四川。增定俸給之制:最高攝政王年俸銀2000兩,最低驍騎校30兩。鄭成功在福建沿海一帶抗清朝。
二月 罷江南舊設部院,差在京戶、兵、工三部滿漢侍郎各一人駐江寧,分理部務。
三月 翻譯完成《洪武寶訓》。賜傅以漸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多羅饒余郡王阿巴泰逝。
四月 攝政王多爾袞諭停諸王大臣啟本。修盛京孔子廟。
五月 多爾袞貯信符於睿王府。重申嚴禁奴僕逃亡的「逃人法」。
十月 和碩德豫親王多鐸還師,上郊勞之。太和殿、中和殿修繕完成。定皇帝行幸迎送禮。
十一月 明朝唐王朱聿在廣州建立紹興政權。明朝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建永曆政權。
十二月 位育宮修繕完成。定諸王入朝降輿及列朝坐次儀注。鄭成功在海上起兵抗清朝。 (1647年丁亥)
正月 因輔政鄭親王濟爾哈朗府邸殿堂台基逾制及擅用銅獅銅鶴,罰銀2000兩。定親王世子例,其爵秩視郡王,儀仗照親王例。
三月 賜呂宮等進士及第有差。諭京官三品以上及督、撫、提、鎮各送一子入朝侍衛,察才人使,無子者以弟及從子代之。命郊社太牢仍用腥。《大清律》成。停止圈地。
七月 加封和碩德豫親王多鐸為輔政叔德豫親王。建射殿(即箭亭)於左翼門外。多爾袞罷鄭親王聽政,只令豫親王參與。順治帝幸邊外閱武。
十月 更定鑾儀衛品級,每級官員各降一級。
十二月 禮部尊諭新定服制。定攝政王對皇帝停止行跪拜禮。是年,在京畿大規模圈地。 (1648年戊子)
正月 和碩肅親王豪格師還,衍禧郡王羅洛宏卒於軍,至是喪歸,輟朝三日。
三月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因罪降為多羅郡王。和碩肅親王豪格有罪論死,順治帝以不忍置之於法,幽禁之。尋因激憤死於禁所。
閏四月 復濟爾哈朗爵為和碩親王。
六月 太廟成。
七月 初設六部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定諸王、貝勒、貝子、公、公主、和碩格格等應用金器數目。
八月 允許滿漢官民互相嫁娶。
十一月 祀天於圜丘,以太祖武皇帝配享。追尊太祖以上四世為皇帝,並奉冊寶於太廟。 (1649年己丑)
正月 定內三院官制。
三月 輔政和碩德豫親王多鐸薨,攝政王多爾袞師次居庸,還京臨喪。
四月 皇太後(即太宗中宮皇後博爾濟吉特氏)逝。
六月 英親王阿濟格向攝政王多爾袞爭叔王銜,論其為驕妄罪並禁議部事。
十二月 多爾袞妻元妃死,令兩旗牛錄章京以上官員及妻皆衣縞素,六旗牛錄章京官員以上皆去纓。 (1650年庚寅)
正月 多爾袞納肅親王豪格妻。
二月 上太後謚為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輔天協盛文皇後,合葬昭陵。
五月 多爾袞至連山親迎朝鮮國之女,是日成婚。
七月 順治帝幸攝政王多爾袞府邸。
十一月 攝政王多爾袞有疾,獵於邊外。
十二月 初九日,攝政王多爾袞逝於喀喇城。順治帝親自祭奠於郊外,臣民為其服制。收攝政王信符,貯藏內庫。尊攝政王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議英王阿濟格罪。順治帝親政。 (1651年辛卯)
正月 和碩英親王阿濟格謀亂,幽禁之。十日,禮部上順治帝親政儀注,十二日,順治帝親政,御太和殿。
二月上昭聖慈壽皇太後尊號。蘇克薩哈、詹岱、穆齊倫首告攝政王多爾袞逆節皆實,籍其家,誅殺其黨羽;追罪多爾袞,削其尊號及其母妻追封,撤廟享。
閏二月 幽禁阿濟格於別室,籍其家。定阿附多爾袞諸臣罪,剛林、祁充格俱獲罪。
三月 命諸王、貝勒、貝子分管六部、理藩院、都察院事。定王公朝會集例。定齋戒例。許滿洲、蒙古、漢軍子弟科舉,以甲第除授。
四月 遣官祭祀岳鎮海瀆、帝王陵寢、先師孔子闕里。定元旦、冬至、皇帝萬壽為三大節及其儀注。定諸王大臣陪祭、扈從、接駕、送駕儀注及駕出巡幸,別造香寶隨行,並鑄扈從各印,加「行在」二字。
六月 定諸陵壇廟祀典。詔明神宗陵如其他十二陵,以時致祭,設守陵戶。命修繕祖陵,設守陵戶,定祭禮。復朝日、夕月禮。定皇後大婚儀及皇後儀仗制。
八月 定順天府鄉試滿洲、蒙古為一榜,漢軍、漢人為一榜,會試、殿試如之。戊午,冊立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後。
九月 定朝儀。改承天門為天安門。建朝日壇於朝陽門外,夕月壇於阜成門外。
十月 賜阿濟格死。封肇祖、興祖陵山曰啟運山,景祖、顯祖陵山曰積慶山,福陵山曰天柱山,昭陵山曰隆業山。 (1652年壬辰)
二月 頒布六諭碑文於天下。加封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叔和碩鄭親王。
三月 罷諸王、貝勒、貝子管理部務。賜滿洲、蒙古貢士麻勒吉,漢軍及漢貢士鄒忠倚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月 定諸王以下官員輿服制。允禮部議,一月三朝,春秋一舉經筵。定常朝儀注。設宗人府官。
五月 更定詹事府官品級。定皇後、皇妃納采禮制。
七月 定名皇城北門為地安門。
八月 更定王公以下婚娶禮。
九月 更定王以下祭葬禮。幸太學釋奠。擬定親往外邊迎達賴喇嘛。
十月 尊太宗大貴妃為懿靖大貴妃,淑妃為康惠淑妃。
十二月 順治帝於南苑召見五世達賴喇嘛。每旗設宗學,凡未受封宗室之子十歲以上均可入學。 (年癸巳)
正月諭令改變僅有滿臣奏事的局面,此後,凡章奏,令滿漢侍郎、卿以上會同奏進。更定多羅貝勒以下歲俸。順治帝閱讀《通鑒》,問大臣歷史上的各個聖明之君誰最優,陳名夏以唐太宗對,而順治帝以為明太祖的各種立法可垂永久。
三月 幸南台較射。賜太常卿湯若望號通玄教師。命各部院奏事停用綠頭牌。
四月親試翰林官成克鞏等。陳名夏事件發生,28名漢官遭到訓斥。
五月追封舒爾哈齊為和碩親王,額爾袞、界堪、雅爾哈齊、祜塞為多羅郡王。
六月追封塔察篇古、穆爾哈齊為多羅貝勒。慈寧宮成。增置內三院漢大學士,院各二人。設立十三衙門,諭戒宦官干政,所設太監級不過四品。
七月以皇太後諭,發內廷節省銀八萬兩賑濟遇水災民。
八月 以太宗十四女和碩公主下嫁平西王吳三桂子吳應熊。二十四日諭內院,查歷代廢後事例具聞。二十六日,諭禮部,以皇後為睿王所定,未經選擇為由,廢除皇後為靜妃。二十七日,諸臣上疏,廢皇後之事要慎重詳審。
十月 命大學士、學士於太和門內更番入值。 (1654年甲午)
正月 罷織造官。
二月 朝日於東郊。始行耕耤禮。定每年仲春亥日行耕耤禮。
三月 皇三子玄燁(即康熙皇帝)生。以多羅慧哲郡王額爾袞、多羅宣獻郡王界堪、多羅通達郡王雅爾哈齊配享太廟。
四月 以皇太後命,停命婦更番入侍後妃舊例。
五月 定皇後、嬪妃、親王福金、固倫公主以下,輔國公夫人以上之頂珠服飾例。幸西苑,賜大臣宴。
六月 立科爾沁鎮國公綽爾濟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後。停宗室子弟習漢字諸書。定鑾儀衛制度。
十二月 和碩承澤親王碩塞薨。 (1655年乙未)
正月 修《順治大訓》。纂《資政要覽》,順治帝親寫序文。以修建乾清宮、景仁宮、承乾宮、永壽宮,遣官告祭天地、太廟。
三月 頒布重視文教上諭。設日講官。
四月 詔修《太祖聖訓》、《太宗聖訓》。
五月鄭親王濟爾哈朗逝。輟朝七日。
六月 封博果鐸為和碩庄親王。命名宮禁為紫禁城,後山為景山,西苑南台為瀛台。命內十三衙門立鐵牌,嚴禁內監干政。九月 定武會試中式者殿試如文進士。十月定纂修《玉牒》之制。 (1656年丙申)
正月 修《通鑒全書》、《孝經演義》。
三月 初幸瀛台。
閏五月 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及景仁宮、永壽宮、承乾宮、鍾粹宮、儲秀宮、翊坤宮修繕完成。
六月 諭善待滿洲包衣家人。
七月 和碩襄親王博穆博果爾逝。順治帝開始移居乾清宮。
八月 承皇太後訓示,編《內則衍義》書成,順治帝親寫序言。
九月 追封和碩肅親王豪格為和碩武肅親王。諭禮部,晉內大臣鄂碩之女賢妃董鄂氏為皇貴妃。
十一月 興京陵成。
十二月 冊內大臣鄂碩女董鄂氏為皇貴妃,頒恩赦。加上皇太後尊號為昭聖慈康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後。命禮部籌建奉先殿。准開玉牒館纂修《玉牒》,每十年一開館。定三年舉行一次大閱禮。 (1657年丁酉)
正月祈谷於上帝,以太祖武皇帝配享。諭令停止八旗舉行鄉會兩試。
二月祭社稷。
三月奉太宗文皇帝配享圜丘及祈谷壇。以太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配享方澤。以配享禮成,大赦天下。順天、江南等地發生科場舞弊案。
四月設置盛京奉天府。
九月 初御經筵。
十月 以開日講祭告先師孔子於弘德殿。幸南苑。始行閱武。修孔子廟。昭事殿、奉先殿成。召見海會寺僧憨璞聰。
十一月 奉先殿修成,奉列朝帝後神位,定元旦、冬至、萬壽、冊封、月朔望,奉帝位於前殿,帝親行禮。
十二月 以皇太後疾愈,賚旗兵,賑貧民。
是年 編制《賦役全書》 (1658年戊戌)
正月 因皇後於皇太後病中有失定省之儀,命停其箋奏,只存皇後之號,冊寶照舊。順治帝親試丁酉科順天舉人,考場設在太和門,以滿兵監視。因皇太後病癒,下詔大赦。停祭祀堂子。因皇太後病癒,祀圜丘,祀方澤,祀太廟社稷。
二月 因內監交接外廷,命內大臣嚴訊。
三月提審內監吳良輔交結外官,受賄鑽營,擬斬。追封科爾沁巴圖魯王女為悼妃。追封皇四子為和碩榮親王,建墳園如制。
五月裁撤詹事府。
六月 停諸王以下孀居福金歲給俸祿銀米,照八旗孀居命婦例各半俸一年。
七月改內三院大學士為殿閣大學士。設翰林院及掌院學士官。
九月以內院大學士覺羅巴哈納、金之俊為中和殿大學士,額色黑、成克鞏為保和殿大學士,蔣赫德、劉正宗為文華殿大學士,洪承疇、傅以漸、胡世安為武英殿大學士,衛周祚為文淵閣大學士,李霨為東閣大學士。
十一月 定宮中女官員額品級。 (1659年己亥)
二月 以雲貴盪平,命今秋舉行會試。
五月發內帑銀三十萬,以其半賑濟雲貴貧民,一半當作兵餉。
九月 尊興京祖陵為永陵。
十一月順治帝獵於近郊,先後次湯泉、三營屯。遣官祭祀明帝諸陵,並增陵戶,加以修葺,禁止樵採。
十二月 定世職承襲例。加公主封號。 (1660年庚子)
正月 京師文廟成。以御極十七年以來,天下未治,下詔,本年正月祭告天地、太廟、社稷,抒忱引責,自今而後,元旦、冬至、壽令節慶停止所上表章,並頒恩赦。
二月定每年孟春合祭天地日月及諸神於大享殿。諭禮部:「向來孟春祈谷禮於大享殿舉行,今既行合祭天地日月於大享殿,以後祈谷於圜丘舉行」。
三月 諭禮部:「朕載稽舊制,歲終祫祭之外,有奉先殿合祭之禮。自後元旦、皇太後萬壽及朕壽節,合祭於奉先殿。其詳議禮儀以聞」。定王、貝勒、貝子、公妻女封號。更定王公、侯、伯以下,章京以上盔纓制。
六月始命翰林官於景運門入值。增祀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於歷代帝王廟。罷遼太祖廟祀及宋臣潘美、張浚從祀。以祈雨步至南郊齋宿。祀天於圜丘。命修舉天下名山大川、帝王聖賢祀典。以順治帝之兄承澤親王碩塞之女撫養宮中,封為和碩順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第七子尚之隆。
八月 十九日,皇貴妃董鄂氏薨,輟朝五日,以宮女多人殉葬,喪禮逾制。二十一日,追封董鄂氏為皇後。
九月 十日,火化董鄂妃。幸昌平,觀故明諸陵。
十月大覺禪師玉林琇勸阻順治帝削發為僧。 (1661年辛丑)
正月 初二日,順治帝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起草遺詔。初七日,逝於養心殿。遺詔中對十八年的朝政進行檢討,共有十四項罪責。遺詔立第三子玄燁為太子,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輔佐年僅八歲的幼帝。初八日,遣官頒行遺詔於全國。初九日,玄燁即皇帝位。
二月移順治帝梓宮於景山壽皇殿。裁撤十三衙門。誅殺內監吳良輔。設立武備院,專門製作收藏宮中所用軍械及陳設器物。詔令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隸內務府。
三月 為順治帝上尊謚「章皇帝」,廟號「世祖」。
四月以一等阿達哈哈番侍衛傅達理隨葬順治帝,予祭葬,謚忠烈。鄭成功收復台灣。江南蘇、松、常、鎮四府發生奏銷案。
六月 罷內閣,復內三院。
十一月康熙帝親祀於圜丘。世祖章皇帝升祔太廟。
十二月平西王吳三桂率大軍入緬,緬甸人執明永曆帝朱由榔以獻。宗人府進《玉牒》。
是年為防內地民眾與鄭成功抗清勢力聯系,實行海禁,勒令江南、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分別內遷三十里至五十里,並盡燒船隻,片板不準下海,此即「遷海令」。
⑹ 歷史上順治到底怎麼回事
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順治皇帝,於1661年駕崩時還不滿24周歲。正當盛年的順治皇帝突然駕崩,不免令人生疑。很快,另一種說法就在民間流傳開來——順治皇帝實際上並沒有「駕崩」,在他的清東陵孝陵中,只有一副空棺,而真正的順治帝,卻是看破紅塵,出家為僧了。
關於「順治出家」的傳聞從一開始就甚為流行,後來又不斷被添加新的「內容」和「證據」。
清初著名詩人吳偉業的《清涼山贊佛詩》有「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一句,相傳就是隱喻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皇帝因過度傷心而看破紅塵、「西行」到清涼山(五台山)出家的故事。據說順治皇帝的兒子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後來六次西巡,其中有五次都去了五台山,其目的就是為了去尋找和探望父親。
「庚子之變」時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西狩」至五台山,五台山和尚找出了許多貴重的器皿來招待他們,而這些器皿都是宮廷的御用之物。由此有人猜測,這些御用之物可能就是順治出家時帶到五台山來的。
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在日記里記載了他在北京西山見到的一首題板詩,此詩出語真率,不事雕琢,口吻很像傳說中念斷凡塵、棄江山社稷於不顧的順治皇帝,例如「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十八年來不自由,江山坐到我時休。我今撒手歸山去,管他千秋與萬秋」(《翁同龢日記》)。
熱衷佛教,藉此解壓
順治帝接觸佛教大約是從他親政之後開始的。順治帝登基時只有6歲,國家大事由其叔父攝政王多爾袞管理。1650年,多爾袞去世,12歲的順治帝親政。親政後的第二年,順治帝認識了禪宗高僧別山法師。
據河北遵化景忠山的碑文記載,這一年,順治皇帝因圍獵來到此山,得知山上「知止洞」內有一位別山法師已經在洞內靜修了9年,非常敬佩,便上山探望。別山法師出知止洞迎駕,「對詔稱旨」,順治帝龍顏大悅。順治帝回宮後即在西苑椒園(又名蕉園)辟出萬善殿,召別山法師入園,供其修身參禪。但別山法師在禮節性地入園後,就拒絕了順治皇帝的好意,依然回景忠山修煉。
雖然沒有將別山法師留下來,這件事卻給順治帝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他驚喜地發現,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一些出世獨立、不食人間煙火的出家人,並且對他們清心寡慾、不被俗務纏身的生活方式心生羨慕。此後,順治皇帝對佛教的興趣日益濃厚,一批又一批的佛教高僧被請入萬善殿。
順治帝的童年並不幸福。先是過早失去父愛,「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宴駕」。接著,在還不懂得權力為何物時他就成了天子,不僅要遵守種種宮廷規矩,不得自由,更重要的是整個童年時期都生活在叔父多爾袞的陰影之下,這些陰影的程度之深,從他親政之後追論多爾袞的十大罪狀、籍沒家產、掘墓鞭屍等行為可見一斑。
親政後的順治帝仍然說不上幸福。皇帝要管理龐大的帝國,即使對成年人也堪稱重荷,更何況順治當時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朝政方面,順治帝想要有所作為卻總是阻力重重,他雄心勃勃地打算糾正清軍入關之初因過度殺戮引起的滿漢仇恨,比如在一定范圍內重用漢臣、停止圈地,還為崇禎皇帝修建了陵墓等等。可惜,大多數滿洲貴族,特別是他的長輩們並不買這個賬。為了推行一點點「新政」,順治帝往往要和他們進行長時間的糾纏,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而他的家庭生活也稱不上愉快。從政治需要出發,順治帝先後娶了兩位來自孝庄太後娘家的博爾濟吉特氏皇後,第一位皇後生性驕縱善妒,順治帝忍無可忍廢了她,第二位皇後庸碌無才,也與順治帝無法匹配。後宮其她妃嬪,也少有出色的。
在家庭不幸、政務繁雜等多重壓力下,這位少年天子產生避開凡塵、遁入空門的想法也就成了容易理解的事情。而接下來的這個打擊,使順治皇帝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避開凡塵、遁入空門的念頭更加強烈,那就是他的愛子以及這個愛子的生母——寵妃董鄂妃的相繼去世。
董鄂妃——最後一根稻草
董鄂妃的經歷充滿了傳奇。當時與順治帝過從甚密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回憶說: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此有所耳聞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耳光。這位軍人於是怨憤致死,或許是自殺而死。皇帝隨即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
順治帝從「滿籍軍人」那裡奪來的、並封之為貴妃的這個女子就是董鄂氏,而這位「滿籍軍人」,有專家考證是順治帝的異母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也就是說,董鄂氏一開始是順治帝的弟媳婦。由於清初有命婦輪番入宮侍奉後妃的制度,董鄂氏有機會常常出入後宮。婚姻不幸的順治帝很快與這位弟媳婦擦出了火花,雙雙墜入情網。接下來,就發生了順治帝為董鄂氏出氣打襄親王耳光的事。不久,襄親王憂憤而死(疑為自殺)。襄親王死後兩個月,順治帝便正式封董鄂氏為賢妃。
順治帝奪弟媳為妃,今人看來有悖道德,但是入關之初的滿人還保留著不少游牧民族的舊俗,兄納弟媳在他們看來算不得一件多大的事。而順治帝多年在家庭中鬱郁寡歡,終於得一意中人在身邊,可說是喜不自勝。
順治帝還特地為冊立皇貴妃一事大赦天下,除十惡不赦死罪及貪官污吏外,俱減一等(《清實錄》),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很少見的。不久,董鄂妃為順治帝生下一位皇子,雖然是第四個兒子,順治帝卻為此再次大赦天下,並且在詔書中稱他為「第一子」。
董鄂妃死後,順治帝曾親自撰寫洋洋灑灑幾千言的《端敬皇後行狀》。在順治帝對董鄂妃的描述中,他說得更多的是她的善解人意、賢達善良。對順治帝的衣食住行、生活小事,她無不留心、噓寒問暖,還和順治帝討論佛法經義、適度地規勸順治帝在處理朝政時不要急躁;對孝庄太後和第二位被「晾」在一邊的孝惠章皇後,她都曾經在她們生病的時候衣不解帶、幾天幾夜地侍奉;對比她地位低的嬪妃甚至奴僕,她也從不曾疾言厲色,而是處處為他們著想……
可以想像,對朝政充滿煩惱、家庭充滿苦悶的順治帝來說,董鄂妃不僅僅是個紅顏知己、可意人兒,更類似於精神支柱。然而紅顏天妒,不但董鄂妃所生的兒子不滿百日就夭折了,兩年後,董鄂妃也在22歲的妙齡香消玉殞,給順治帝留下了無窮的哀思。而朝廷傳出順治帝駕崩的時間離董鄂妃去世僅四個多月,不由得使人相信,順治皇帝因為愛妃的去世而萬念俱灰、遁入空門。
出家迷霧
然而,有出家的動機,不等於有出家的事實。順治是否真的出家,還得用史實說話。
關於吳偉業《清涼山贊佛詩》的問題。這首詩雖然是暗寫順治帝與董鄂妃之間生離死別的,但其中的一些句子所指尚不明確,不能成為順治出家五台山的證據。更何況,吳詩「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一句反而是順治未曾出家的一個佐證。房星,就是二十八宿中的房宿,「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房星未動」,應該是指天子的車駕還沒有出發,而這兩句的大概意思就是,順治帝還來不及離宮出家,就死去了。
關於康熙帝五台山尋父及御用之物的問題。康熙皇帝第一次巡幸五台山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也就是宮中傳出他父親去世後的第二十二年。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並不是為了去尋找父親的,否則何不早去,而要等到二十二年之後呢?至於五台山上的御用器物,很可能是康熙帝為了生活方便而從皇宮帶去的。
而關於翁同龢日記里記載的那首題板詩,其口氣的確酷肖順治帝,似出自順治本人的手筆。但該詩為何在順治皇帝已去世二百多年的清末才被發現,這一點大有疑問。
董鄂妃去世後,順治帝痛不欲生,本來是決意要披緇山林的。順治十七年(1660年)十月,也就是董鄂妃去世一個多月後,順治帝在西苑萬善殿讓茆溪森禪師為他舉行了皈依佛門的凈發儀式。茲事體大,孝庄太後急忙派人將茆溪森的師傅玉林通琇召到京城,請求他規勸順治帝不要出家。玉林通琇能言善辯,卻勸不動順治帝。據說,最終玉林通琇想出一招殺手鐧,命人取來乾柴,要當眾燒死自己的弟子茆溪森,順治帝不忍,才不得不放棄出家的念頭,蓄發還俗,也就是說,出家未遂。如前所述,順治帝最終沒能完成出家為僧的願望,正史中關於他賓天的記載是可信的。至於他的死因,根據一些比較可靠的私人記載,很可能是死於天花。
順治帝病危時,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奉命起草《遺詔》。王熙在《自撰年譜》中記述了被傳旨召入養心殿、聆聽完順治帝旨意後起草詔書、三次進呈三蒙欽定的全過程。其中提到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子夜,順治帝召王熙至養心殿,說:「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王熙「五內崩摧,淚不能止,奏對不成語」,強忍住悲痛草擬了一份《遺詔》,三次進覽,三蒙欽定,至初七日傍晚才最終定稿。當夜,順治帝就賓天了。
西洋傳教士湯若望的傳記中也記載:「如同一切滿洲人一般,順治對於痘症有一種極大的恐懼,因為這在成人差不多也總是要傷命的……或許是因他對於這種病症的恐懼,而竟使他真正傳染上了這種病症……順治病倒三日之後,於一六六一年二月五日到六日之夜間崩駕。」(魏特《湯若望傳》)
還有一條旁證。順治帝去世後,在考慮繼位者時,在湯若望的建議下,孝庄太後最終選定了玄燁,理由之一是玄燁已經出過天花。可見,順治帝因患天花而英年早逝,是如何震動著最高統治者的心扉,影響著他們的決策。
順治帝最終沒有完成想要出家為僧的願望,而是不幸地死於天花惡疾。幸運的是,兩年後,繼位的康熙皇帝將順治帝與董鄂妃合葬在了孝陵(一起合葬的還有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後)。對於順治帝這位多情天子來說,能同心愛的人「死而同穴」,大概也可以安息了。
⑺ 清朝順治的歷史
順治是清來世祖順治皇帝的年號,通常一源般是指清世祖,即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滿族,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時(晚七點至九點)生,其母為永福宮庄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後。屬相屬虎,在位1643—1661,謚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陵寢孝陵(河北遵化縣清東陵),廟號世祖
⑻ 順治,康熙皇帝的生平事跡
順治帝的生平: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在沈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
順治帝對整頓吏治甚為關注,派監察御史巡視各地。懲治了一批貪官污吏。為了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能,順治帝比較注意發揮漢官的作用。順治十六年(1659年),除東南沿海之外,全國的領土基本得到統一。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享年二十四歲。廟號世祖,謚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葬於清東陵之孝陵,遺詔傳位第三子玄燁。
康熙帝的生平: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Hiowan Yei,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