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1、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隋文帝實行了改革在中央設三省六部制。
2、隋朝開鑿的大運河分為三點四段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餘杭,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隋、元兩朝大運河的南北起點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陽為中心,元朝南糧北運比隋朝更有優勢的理由:新開了兩段運河,運河從杭州直達北京(大都),還開辟了暢通的海道。
3、618年,李淵(唐高祖)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隋朝時李春主持修趙州橋,它是我國最古老的石拱橋。
4、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出現「貞觀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29年)。
6、曲轅犁和筒車的出現,表明唐朝農業生產工具有了很大改進。史書記載:「水激輪轉,眾筒兜水,次第下傾於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這種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現於唐朝。
7、唐朝疆域,東到大海,西達鹹海,東北至外興安嶺以北和庫頁島,南及南海。
8、唐太宗實行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擁護被北方各族稱為「天可汗」。
9、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六詔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護送文成公主入藏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成親。他們為促進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拉薩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時,把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進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關系。
11、中日交往歷史悠久,早在漢朝時就有往來。唐朝時,中日往來頻繁,日本先後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學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呂;唐朝時期東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和尚(他6次東渡日本,最後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遊天竺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3、755年,唐朝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後來,其部將史思明繼續進行叛亂,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危害:使北方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14、隋唐時期,最傑出的醫葯學家是孫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對我國的醫葯學發展影響巨大。後人尊稱孫思邈為「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稱為「詩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難》和《望廬山瀑布》等;杜甫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別》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長恨歌》和《琵琶行》。
② 七年級下冊歷史每個單元的知識結構圖
金榜學案上有。
③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第1課 隋的統一與大運河 ⒈隋朝的建立:581
年,楊堅(隋文帝),年號開皇。隋文帝的繼任者是隋煬帝(楊廣) ⒉589
年,隋朝滅掉了南方的陳。這是繼秦朝之後,中國又一次完成了統一。 3.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 4.大運河:3+4+5=1。3點
即是:中心洛陽、東北到涿郡、東南到餘杭;4段
即是:永
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5大水系
即是: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和長江、
錢塘江五大水系。1
即是:大運河是一條貫通南北的動脈,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第2課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⒈隋煬帝不惜民力,酷虐殘暴,導致農民起義。隋朝二世而亡。 2
.李淵於
618
年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他就是唐高祖。 3
.唐太宗的年號是「貞觀」。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的大臣是魏
征。 4
.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
之治」。 5
.唐太宗認真吸取隋朝興亡的經驗教訓,在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
新措施。我們把這些措施總稱為「貞觀新政」。 (1
)、經濟上:改革賦役制度、輕徭薄賦(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並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縛逐漸鬆弛。) (2)、政治上:虛心納諫,選賢任能,
完善制度(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完善科舉制度。)(「三省」指的是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其中,尚書省下設六部。) (3
)、法律上:修改法令,編纂《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在歷史上對亞洲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4)、民族關繫上:
密切與少數民族的聯系。 第3課 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
⒈武則天登上帝位後,改國號為「周」,她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④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人教版 全套
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1、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了政權,建立隋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滅掉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2、隋文帝統治期間,隋朝經濟繁榮,在長安、洛陽一帶建立起了許多儲存糧食、布匹的大倉庫。
3、隋煬帝時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開鑿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的局面。
第2課 貞觀之治
1、隋朝與秦朝很像,只有兩位皇帝。第二位皇帝隋煬帝統治後期,實行暴政,最終導致隋末農民起義,隋王朝瓦解。隋朝:581~618年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淵,都城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
3、唐高祖退位後傳為李世民,即唐太宗,年號貞觀,他在位期間,採取了許多鞏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唐太宗採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隋亡的教訓,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②重視發展生產,輕徭薄賦;③注意「戒奢從簡」④整頓吏治;⑤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
4、「房謀杜斷」指的是唐太宗時期重用的兩位宰相:房玄齡、杜如晦。當時最著名的諫臣是魏徵,唐太宗把他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
5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國號為周,在位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們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這句話的意思是:統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這句話表明了人民群眾力量的強大。
第3課 開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年號開元,在他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統治跟唐太宗的相似點有:善於任用賢臣,重視地方吏治,重視農業生產,注意節儉等。
3、唐朝的經濟繁榮表現在:(一)農業方面:①水利事業發達;②耕作技術和栽培方法的進步;③新植物品種的出現(有新蔬菜品種和茶葉。唐朝時,飲茶之風全國范圍盛行,江南成為種植水稻和茶葉的重要產地)④生產工具的改進——曲轅犁和筒車。(二)手工業方面:①絲織業發達;②陶瓷業發達(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三)商業方面:商業繁榮,大都市有長安、洛陽、廣州、揚州。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1、科舉制的產生:①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吏②隋煬帝設進士科,科舉制誕生
2、科舉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③唐玄宗將詩賦作為進士科的主要內容。
3、科舉制對隋唐的影響: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③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8世紀初,唐又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贊普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
3、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其首領被唐玄宗封為懷仁可汗,後來回紇改名回鶻。
4、7世紀末,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統一各部,建立起政權,後唐玄宗在那裡設州,以其首領為都督,封渤海郡王。
5、六詔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後來南詔統一六詔,唐玄宗封其首領為雲南王。
6、唐太宗為什麼受到各少數民族的尊重?
答:他實行的開明的少數民族政策,不分貴賤,平等對待,因此受到各族擁戴。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都稱中國人為「唐人」。
2、「天竺」指今印度半島;「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島;「波斯」指今伊朗。
3、隋唐,中日兩國交往非常頻繁。日本為了學習我們唐朝先進的文化,派遣了許多使者來到中國,這些使者被稱為「遣唐使」。
4、唐玄宗時,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傳播唐朝文化,為中日兩國的友好和文化傳播作出重大的貢獻。
5、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和隋唐來往頻繁。新羅盛世以後,派遣世界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
6、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高僧玄奘西遊取經,並寫成《大唐西域記》。
第7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一)
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2、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唐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有李白(詩仙)、杜甫(詩聖)、白居易。李白的詩歌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他被成為詩仙。杜甫的詩歌深刻反映,被後人稱為「詩史」,代表作是「三吏」「三別」他被稱為「詩聖」。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提倡詩歌要更多的反映現實生活,達到教育目的,《秦中吟》、《新樂府》,諷喻社會,同情人民是這類詩的代表作。
第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二)
1、唐朝書法,名家輩出,最著名的當推顏真卿和柳公權。繼王羲之之後,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是顏真卿,他自創「顏體」代表作:《顏氏家廟碑》。柳公權自創「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後人把他們並稱為「顏筋柳骨」。
2、隋唐時期,繪畫藝術高度發展,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大量出現。影響較大的有唐朝的閻立本和吳道子。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代表作是《歷代帝王像》和《步輦圖》。吳道子開創寫意畫先河,被後世稱為「畫聖」,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圖》。
3、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其中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裡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畫,其內容主要是宣揚佛教,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4、隋唐時期的音樂、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邊各國的傳統樂舞並加以創新,呈現盛世特色。主要有《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陣樂》等。
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第9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1、10世紀初,契丹族傑出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遼),都城在上京。阿保機就是遼太祖。那時候唐已滅亡,出現格局混戰局面,黃河流域相繼有五個朝代控制,合稱五代。
2、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取代後周,以開封為東京作為都城,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3、北宋宋真宗時期,遼軍大舉進攻北宋,宋真宗來到澶州城親自作戰,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
4、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元昊稱帝後,連年與北宋黨交戰,雙方損失很大。後來,雙方議和,元昊向北宋稱臣,北宋給西夏歲幣。
5、12世紀初,女真族的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在會寧稱帝,國號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6、金建立後,先滅遼,後又於1127年滅掉北宋。1127年,趙構稱帝,都城在臨安(杭州),史稱南宋。
7、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岳飛,收復了建康,後金軍大舉進攻,他帶領的岳家軍英勇殺敵,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後來秦檜以所謂「謀反」罪殺害了岳飛.
8、評價岳飛?——女真貴族在對南宋的戰爭中擄掠殘殺,對北方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岳飛抗金,保衛了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衛中原地區較高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這是正義的。
9、岳飛被害後,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後金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1、五代十國、宋朝時期,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①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和平穩定;②北方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並補充了江南的勞動力;③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條件比較優越;④江南統治者重視農業發展;⑤南北方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共同開發了江南。
2、宋朝政府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從越南引進了優良品種占城稻,在江南很快得到推廣。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棉花和茶葉也在江南廣泛種植。
3、宋朝南方手工業的發展,包括絲織業水平的提高、棉織業的興起、制瓷業的成就和造船業的發展。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宋代是中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業居當時世界首位。
4、宋代商業繁榮,著名的商業都市是開封和杭州。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後,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宋朝的海外貿易很發達,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5、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6、從唐朝後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後完成。那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
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1、①宋朝人的衣:宋初崇尚節儉,後來統治者的衣飾精美華麗,勞動者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②宋朝人的食:飲食非常豐富,夜市的小吃很多,有冷飲,肉食以羊肉、魚為主;③宋朝人的住:住四合院,屋頂以草或瓦覆蓋,院內還種有花草;④宋朝人的行:有牛車、馬車、轎,還可騎驢、騾,出門有旅店;⑤宋朝人的娛樂:北宋東京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做「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為當時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豐富起來。⑥宋朝人的節日:宋代最受重視的節日是元旦,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春節。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國,蒙古貴族尊稱他為成吉思汗。
2、蒙古建立後,先後滅掉了西夏和金,忽必烈繼承汗位,1271年定國號為元,定都於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後於1276年,滅掉了南宋。
3、當時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表現出文天祥被俘之後,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
4、元世祖時期,①農業: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貴族圈佔農田做牧場,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種植,北方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②交通運輸:為便利南糧北運,開鑿了兩段新運河,與原有運河連通,使糧船可以從杭州直通大都;還開辟了規模空前的海運。③外交:中外交流頻繁,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元世祖時來華居住了十幾年,其著作《馬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④政治: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就開始於元朝。元政府還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已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今台灣)的管轄。
5、宋朝時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元朝民族融合發展主要表現在:①漢族人民開發邊疆;②邊疆各族遷入內地,同漢族等雜居相處;③契丹、女真等族與漢族的融合;④回族開始形成。
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一)
1、宋元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葯的廣泛使用,是這一時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北宋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經濟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歐洲國家有活字印刷術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3、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戰國,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司南」北宋針,開始應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指南針廣泛應用於航海事業,並開始應用於航海事業開始應用於航海事業。後來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4、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開始應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廣泛應用於戰唐朝末年開始應用於軍事上爭,13、14世紀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5、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6、「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機械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英國思想家•培根(培根所說的「這三種機械發明」指的是中國發明的火葯、印刷術、指南針)同步P81材料題第9題
7、①沈括:創制「十二氣歷」,提出「石油」這一名稱。②郭守敬:元初編寫《授時歷》,主持開鑿了北京附近的通惠河。
第14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
1、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該書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2、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唐朝時已出現,最初在民間流行。詞經過五代到兩宋發展很大,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其中三位傑出的詞人是蘇軾、辛棄疾和李清照。
3、蘇軾(北宋),詞風氣勢豪邁,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李清照(兩宋之交),詞風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善於運用口語,顯得格外清新自然。辛棄疾(南宋),把詞的豪放風格發揚光大。「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看。」——辛棄疾
4、元朝戲劇空前發展,出現了元曲。元曲由雜劇和散曲組成。代表人物是關漢卿,代表作是《竇娥冤》。
5、宋元時期的繪畫藝術突出的體現在山水畫、花鳥畫和風俗畫創作中。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美術史上的不朽作品。
6、元代著名的畫家是趙孟頫,他的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無不傳神,有人稱贊他的畫屬於「神品」。
7、「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第三單元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第15課 明清君權的加強
1、1368年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空前強化的時期。
3、明朝前期加強君權的措施有:①在地方上,廢除行中書省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②設立錦衣衛,監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由皇帝直接指揮;③遷都北京,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執行削藩政策;④八股取士。
4、「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這句話的意思是八股的危害相當於秦始皇的焚書,而摧殘人材比秦始皇在咸陽郊外坑儒還要嚴重得多。這句話表明明朝的科明朝的科舉制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危害很大。
5、明太祖的分封藩王不利於君權的加強。
6、「靖難之役」指的是燕王朱棣反對建文帝的戰役,以燕王的勝利告終。朱棣稱帝,他就是明成祖,改北平為北京,於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進一步強化君權,繼續削藩政策;在錦衣衛外增設特務機構東廠。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立,是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一種表現。
第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1、1405~1433年,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前後七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鄭和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
2、鄭和下西洋的條件:①明朝前期,社會經濟繁榮,國家強盛,這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雄條件:、明朝前期社會經濟繁榮,國家強盛,明朝前期,條件厚的物質基礎,這是最根本的原因。②唐宋以來,我國的造船技術不斷提高,航海技術的掌握,指南針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識的積累等,這些都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科學技術條件。③鄭和從小能吃苦耐勞,培養了英勇無畏的氣概。
3、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影響):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4、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5、「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戚繼光。「海波平」的意思是盪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這句話表現了他不求名利的高尚品德,表達了他抵禦外辱,捍衛國家和民族尊嚴的堅強決心。
6、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
第17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
1、明朝後期,女真傑出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後來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2、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清關,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3、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①雍正帝設內閣六部,同時保留議政王大臣會議②雍正設立軍機處,由皇帝挑選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議政王大臣名存實亡。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③大興「文字獄」,從思想領域控制知識分子。
4、「文字獄」的消極影響: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的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第18課: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1、明朝後期,荷蘭殖民者入侵我國台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並開發台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2、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在台灣設置台灣府。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3、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略我國黑龍江流域,佔領雅克薩和尼布楚。清朝康熙皇帝帶領清軍和各族人民,進行了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結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
4、1689年,中俄雙方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5、雅克薩之戰勝利的原因是?
答:雅克薩之戰是中國軍民為捍衛祖國的領土主權而進行的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戰略技術得當,廣大將士英勇作戰,各族人民積極支持;而沙俄進行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侵略軍人數較少,就決定了中國的勝利。
第19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1、順治帝正式賜予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又賜予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後頒布法令規定,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這些措施大大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
2、乾隆時期,在維吾爾族等人民的支持下,清軍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亂,並且設置了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3、乾隆時期,土爾扈特部在傑出首領渥巴錫渥巴錫的帶領下,粉碎沙俄軍隊的追擊,回歸祖國,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妥善的安置,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4、清朝的統一,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使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
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1、明朝時期從外國引進玉米、甘薯、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農作物在我國廣泛種植。
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南京絲織業發展也很迅速。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
2、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
3、明朝中後期,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這是早期資本主義的萌芽。
4、面對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清朝政府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採取的是「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5、清朝統一台灣後,開放四個港口進行對外貿易,後來又關閉其他港口,只留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6、對閉關鎖國政策的評價(利弊分析):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但由於閉關鎖國,使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
1、明成祖時,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了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築的傑作。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築之林的瑰寶。
2、萬里長城自秦始皇修建後,各朝不斷整修,明朝又大規模修築,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嘉峪關,全長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3、明朝卓越的醫葯學家李時珍編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葯學的重要文獻。
4、明末,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編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反映了我國當時的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該書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同時代的科學家徐光啟代表作是《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網路全書。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是我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
第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1、明清時期,古典小說的創作進入成熟階段。
2、①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②施耐庵《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③吳承恩《西遊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
④曹雪芹《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深刻鞭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3、明清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湯顯祖是明後期最富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牡丹亭》批判了封建禮教。
4、明朝中後期,北京成為戲班薈萃之地,形成了百家爭艷的局面。後來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19世紀中期形成了京劇。
5、明朝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代表人物董其昌。明朝繪畫以山水、花鳥畫居統治地位。明末徐渭,善用潑墨,代表作《墨葡萄圖》。「揚州八怪」發展了其手法,作品很多,如鄭板橋的《蘭竹圖》、陳洪綬為《西廂記》等作品的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