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什麼是歷史學科知識

什麼是歷史學科知識

發布時間:2021-02-23 01:49:07

㈠ 歷史是什麼歷史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學科

唐太宗謂梁公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確,歷史對於當代人的意義就在於從歷史中學習勝利者的智慧與修養,記住失敗者的愚蠢與驕縱。
而關於歷史究竟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學科的爭論已有一個世紀之久,並且至今尚未有一個完整的結論。這個問題,如果由我來回答,那麼我會說:歷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學科。無論是強調歷史的科學屬性還是學科屬性均不是歷史的全部內涵,科學與學科的統一才是歷史作為一門完整的人文科學。
一、歷史是一門科學
近現代很大一部分學者都堅持認為,歷史是一門科學。對於歷史是一門科學的判斷主要是基於這樣一種觀點:所謂歷史是一門科學,是因為歷史學所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真實的不可更改的歷史。從這一角度來看,歷史是一門科學所指的其實是完全意義上的、真實的歷史。
世界對於歷史是否是一門科學的論爭是從是17世紀開始的。在隨著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在歐洲的興起,在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後,人類對科學與理性的追求達到極致。人類逐漸發現到這個世界是有規律的,是可以被認識的。於是從17世紀開始,歷史作為一門科學的系統正式在歐洲被確立。在中國,這一觀念的植入相比較來說出現得更晚。在1912年以李大釗、陳獨秀為首的早期共產黨人發起了解放思想的新文化運動,「賽先生」作為新文化運動前期的口號也在中國被宣傳開來,在那之後的上世紀20年
代開始,中國學術史上才把歷史和科學聯系起來,其中率先興起的是科學主義思潮。胡適先生提出的「科學的治史態度」和「實驗室的治史態度」在中國的學術界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對中國史學的認識出現了一種由學科到科學的巨大轉變。
堅持歷史是一門科學,我認為主要有兩個理由。「第一,歷史學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真實的、不可更改的。」用哲學的觀點來看,歷史是一種物質的東西,是不因主觀意識的改變而改變的,是不受主觀意識所控制的。「第二,歷史學家的任務是求真,歷史學家所得出的理論或思想都應該是從歷史研究中發現的,並且在研究中不斷接受驗證。」這就是所謂「歷史是一門科學,是在歷史的遺跡和殘骸中被發現、被研究的一門科學」。從我的觀點看,歷史學家確有保存歷史真實性的所謂史德。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例如司馬遷在漢武帝強權的壓制下仍然不掩真假,直筆陳書。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所提到的「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中齊太史秉筆直書和董狐直筆的故事也深入人心。
歷朝歷代,總有那麼些「硬骨頭」、壯氣節的人在,但盡管如此,盡管他們頂得住壓力,但歷史終歸是由人寫就,個人情感難免夾雜其中。司馬遷著《史記》也寫了諸多評論,字里行間也並非沒有偏頗。因此,所謂歷史的真實其實是一種理想狀態,我們盡力地追求歷史的真實,力求最貼近史實的一種說法。而對於所謂絕對真實的觀點,我也不能說無法認識絕對真實的歷史,免得陷入不可知論的深淵,只能說絕對真實的歷史是一種很難達到的境界,是我們追尋的高度而已。
再從歷史回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歷史,他們更多的是讓歷史成為一種科學,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一種科學,他成為了一種意識形態,並不再停留於歷史學,而成為一種可以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命運和前途的一門科學,被賦予一種揭示國家、民族發展的規律和如何取得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任務。
過度強調歷史是一門科學顯然會帶來許多負面的後果。過分強調科學性會讓人物缺乏一種作為一個曾經鮮活的生命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活力。從而讓歷史人物只作為時代的工具,階級的努力,經濟的符號,變成了一種只有專家學者才會研究的晦澀難懂的知識,而缺少了人對於歷史的享受過程,缺少了歷史所特有的一種靈氣。
科學就在於你用數學、事實和邏輯支持自己的立場,用「鐵證如山」來證明一個觀點正確。但顯然,歷史的遺跡與骨頭並不能築出歷史的全貌,史學家和讀者需要一種推理的能力來描繪出歷史的全貌。所以單從科學角度來說,歷史並不算是一種完全意義上的科學。
二、歷史是一門學科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簡單地來看這句話似乎很有道理,但我認為它並不完全正確。所謂「任人打扮」其實就是體現了歷史的一種學科的屬性。歷史是由人書寫的,歷史記載總少不了人的影響,不同的人記載歷史會有不同的看法,正如「一千個讀者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
歷史的學科性是一直都被討論的,而歷史學作為一項學習的內容強調的更多的是歷史學科方面的知識。真正的歷史的學科性最主要的是基於歷史記載受人類主觀意識影響而言的。歷史是由人記載的歷史,自然會因不同的理解而產生不同的內涵。比如百家講壇的系列講座《漢武帝的三張面孔》,其中就談到了對漢武帝這一歷史人物,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關於同一事件的記載就有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觀點,而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雖然只是一部小說,但其中尊劉抑曹的觀點也是與羅貫中個人的儒家思想有關。從這個角度看,歷史難道不是一門學科嗎?
1.記錄歷史的人需要對歷史懷有感情,傾入愛憎
正如上文所述,每一部著作或多或少總會有些作者本人的影子。同樣的,如果不是一個對歷史執著、熱愛、有激情的人也必定不會去著寫史書,而當你真正開始專注於一本史學著作時,也必將不自覺的融入其中,無法再充當一個歷史的旁觀者與記錄者。
2.歷史需藉助形象思維才能復活
現存的典籍也好遺跡也罷,能帶給我們的畢竟很少,僅僅是管中窺豹,那些本就破碎的歷史資料再經歷史學家們剝離、抽象化、所余寥寥無幾。所以,要讓歷史恢復個性,展現全貌就必定要用想像和邏輯推理來補充的更圓滿,由此可見,歷史並不完全都有據可考,有一些是由後人推理判斷所得,所以並不完全科學。
三、形象思維可以通過適當的假設和想像來彌補史料的不足
有些歷史學家在記載歷史時往往會寫到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一個人的內心是不易外露的,是很難揣摩的。類似這樣的,史學家為了豐富歷史而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便是一種歷史的假設與 猜想。
四、歷史記載是有時間差的,是可以多次著寫的
前人的歷史雖不乏由當時的人寫著,但絕大部分是後人為前人寫史,總結經驗教訓,這個時間差就讓歷史不再那麼精確如數學、物理學一般,而更多的偏向於一種學科。
對於歷史本身來說,歷史需要它本身作為一門學科的這一種屬性,這不僅是對教育而言,也是對人類研究歷史而言。
歷史學家首先要是一位學者、文學家、藝術家,他要用他的情感讓歷史復活。「歷史不是白痴的呆像,不是石膏做的美人」他不僅要追求一種形似,更要追求一種神似,沒有邏輯推理和想像能力的人是無法成為一個歷史學家的。最多成為一位「抄襲家」,歷史學家所必備的是一種有邊際、有實踐、有證據的想像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呈現出一種豐滿、鮮活的歷史。
正如前面所講的,歷史的靈魂所在並不是史料本身的展現,
而在於歷史學家對歷史精神的理解和創造,在這種理解與創造中歷史自然而然地便由一種科學蛻變為一種學科。
現在的理論是將歷史定位為一種人文科學,而所謂人文科學便是夾雜了與自然科學不同的人的主觀意識和想法。它並不是真正的科學,它既是科學又是學科。
歷史本身就有一種兩重性,這種兩重性就表現在:一是它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要服從於一般的自然規律,這是歷史的理性部分;二是在於歷史作為人文的那部分,他不服從於必然的規律,在這個不服從的意義上,在思想自由時,歷史便也是自由的,這便是歷史的感性部分,一種源自於史學家內心真正的情感。

㈡ 歷史學科的特點是什麼,有哪些

(1)存在形式的過去性。歷史是已經過去了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它不能重演,也無法實驗,人們只能通過文字、實物、圖片、電影等直觀教具,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概括的東西具體化,用語言的記述將歷史知識轉化為生活的畫面,讓學生間接認識或感知歷史。正是由於這樣,歷史對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有很大的創造空間。 (2)認知結構的多樣性。社會發展過程中主觀與客觀、內因與外因、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因此,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認知途徑靈活多變,不應從單一的角度去認識歷史事件,而應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認識和思考。認知結構的多樣性表現為整體性、因果性和發展性。
A、整體性。歷史是人類在特定時空環境中留下的「足跡」,因此學習歷史要從時間、空間、人物三方面去整體把握。人類活動具有世界性,每個國家都不能獨立於世界之外,因此學習歷史要擴大視野,把歷史事件放到世界背景中去考察、定位,形成對歷史發展過程的立體的、整體的認識。
B、因果性。社會中的每一種變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結果。歷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 的發生有著特定的背景和條件,歷史事件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和互為因果的關系。揭示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歷史課堂教學的主題之一,是培養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和理解歷史的能力的手段之一。
C、發展性。歷史是一個連續不斷、繼往開來的過程,後一個過程總是在前一個過程基礎之上的開拓創新;從認識論上看,人們的認識處於發展與深化之中。歷史課堂教學要具有前瞻性,培養學生運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去總結歷史,認識歷史的規律,使之服務於現實和未來。
(3)思維方式的求異性和靈活性。求異思維是針對常規定向思維而言的反向思維,是一種富有創見性的思維方式,它能夠突破思維定勢,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系,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形式,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思維的靈活性是指學生根據不同情況、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史由證來,證史一致;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最主要的特點,信息處理能力是最主要的歷史學科能力。應重視史料的作用,培養學生對史料進行多方面的真實解讀的能力,以及思維與邏輯的嚴密性。遵循歷史與現實、史論與史實相結合的原則,強調「以史為鑒」的教育思想。
(4)學科聯系的交融性。歷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會的各門學科,其內容異彩紛呈,縱橫交錯,互為影響。在課堂教學中要抓住這一特點,以歷史為依託進行學科間的滲透、綜合,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發展其創新能力。

㈢ 什麼是歷史,什麼是歷史學

歷史:
廣義
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專。屬
狹義
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
廣義
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狹義
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即以歷史為認識對象的一門學問,叫史學或歷史學,也可以用「歷史」一詞代表。

㈣ 歷史學科的五大知識目標是什麼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定義: 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所養成的相對穩定的、不可或缺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徵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

㈤ 歷史學學科門類是什麼

0601 歷史學類

060101 歷史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系統的專業基 本知識,進一步培養潛能的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
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

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及史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歷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對有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具有從事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較強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學、版本目錄學、音韻學、訓詁學、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及考古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5.了解國內外史學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主幹學科:歷史學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史學導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考

古學通論、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中外歷史文化原典導讀與選讀、中國斷代史(從先秦到當代)、專題史(經濟史、社會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史(美、英、法、日、德、俄等國、拉美、非洲、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地區)、中外關系史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社會公益活動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相近專業:博物館學、世界歷史

歷史學(師范類)

培養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歷史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和其他教育工者。

畢業生具有同上列相近的知識和能力,主幹學科、修業年限、授予學位同上。

開設院校:

重慶師范學院

四川師范大學

西華師范大學

貴州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民族學院

雲南大學

雲南師范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西藏大學

西藏民族學院

西北大學

漢中師范學院

寶雞文理學院

西北師范大學

青海師范大學

寧夏大學

新疆大學

新疆師范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聯合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河北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

山西大學

山西師范大學

雁北師范學院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

遼寧大學

遼寧師范大學

渤海大學

鞍山師范學院

沈陽大學

大連大學

延邊大學

北華大學

通化師范學院

吉林師范大學

長春師范學院

黑龍江大學

齊齊哈爾大學

哈爾濱師范大學

牡丹江師范學院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大學

蘇州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徐州師范大學

揚州大學

浙江師范大學

杭州師范學院

溫州師范學院

寧波大學

安徽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阜陽師范學院

安慶師范學院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福建師范大學

漳州師范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

贛南師范學院

南昌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聊城大學

煙台師范學院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

湖北大學

湖北師范學院

湘潭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汕頭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

廣州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民族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

蘇州鐵道師范學院

暨南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復旦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浙江大學

廈門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中山大學

西南師范大學

四川大學

陝西師范大學

蘭州大學

延安大學

湛江師范學院

青島大學

淮陰師范學院

吉首大學

唐山師范學院 忻州師范學院 佳木斯大學 哈爾濱學院 上饒師范學院 井岡山師范學院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 南陽師范學院 商丘師范學院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曲靖師范學

院 天水師范學院 石河子大學 喀什師范學院 白城師范學院 台州學院 閩江學院 泰山學院

信陽師范學院

周口師范學院

許昌學院

咸寧學院

荊州師范學院

綿陽師范學院

渭南師范學院等。

060102 世界歷史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世界歷史的全面系統知識,能在學術研究、

文化教育、外交外貿、國際文化交流和新聞出版部門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和實際工作的歷史學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關於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史學理論、外國語、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主幹學科:歷史學

主要課程:世界通史、中國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學概論、西方史學史、中

國史學史、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專業外語、中外歷史文獻及史學名著選讀、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包括中、日、印、英、法、德、俄、美,亞太、中亞、南亞、東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及其斷代史) 、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國際關系史、中外關系史等)、 文化人類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社會公益活動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相近專業:國際政治、歷史

【本專業為國家控制布點的專業】

開設院校:

北京大學 南開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蘭州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等。

060103 考古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考古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有進一步培養

潛能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館等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從事研究、教學、管理等實際工作的考古學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考古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了解考古學的多學科交叉發展趨勢和世界考古學發展概況,熟悉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史、研究現狀;在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博物館學、文物學理論、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古代漢語、史料學、地理學、第四紀環境學、古人類學等方面受到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方法與技能;

2.能夠從事田野考古發掘、整理及編寫考古報告;

3.掌握博物館管理技能;

4.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5.了解國內外考古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6.具有從事考古學及歷史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幹學科:歷史學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國考古學、考古學導論、舊石器時代

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戰國秦漢考古、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博物館學概論、文物學理論、考古繪圖、田野考古學概論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實習安排3個~5個月。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相近專業:歷史學、博物館學、民族學

開設院校:

西北大學

山西大學

鄭州大學

北京大學

吉林大學

南京大學

廈門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中山大學

四川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

060104 博物館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文物學、博物館學的系統知識,能在政府文

物管理和研究機構、各類博物館和陳列展覽單位、考古部門、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海關、新聞出版、教育等單位從事文物與博物館管理、研究工作的博物館學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文物學、博物館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

識,受到歷史、藝術、文化和科技等綜合知識的基本訓練,具有文物、鑒賞、研究和文博事業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幹學科:歷史學、藝術學

主要課程:博物館學概論、博物館陳列設計、博物館藏品管理、博物館經營

管理、物質文化史、文化人類學、文物學概論、文物管理與法規、中國歷史地理、古代工藝美術、民俗學、藝術史、考古學通論、文物與考古技術、文物保護基礎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調查、業務實習等,一般安排1個~2個月。

主要專業實驗:文物保護、修復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相近專業:歷史學、考古學、藝術設計

開設院校:

河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浙江大學

武漢大學

四川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山西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蘭州大學等。

060105 民族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民族學基本知識,進一步培養潛能

的民族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社會團體和各類企事業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民族學的基本理論,了解中國民族和族

群、中國社會與文化的基本情況,掌握民族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體質人類學、語言學及考古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民族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對有關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基本的民族調查方法與分析方法,以及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3.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從事民族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4.熟悉我國有關少數民族、社會文化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國內外民族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抽樣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主幹學科:歷史學、社會學

主要課程:人類學、民族學導論、文化人類學、民族學、人類學史、生態人

類學、民族學調查方法、中國民族概論、世界民族概論、民族考古學、民族經濟學、族群與家族、宗教文化、民俗學、社會學、中國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論文寫作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相近專業:歷史學、社會學

【本專業為國家控制布點的專業】

開設院校:

貴州民族學院

雲南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廣西民族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中山大學

雲南大學 蘭州大學等。

㈥ 歷史學科知識的特點

歷史學科屬於人文學科,其基本知識主要包括主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版概念、歷史發展權的基本線索等。歷史事件像記敘文的六要素,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意義);歷史人物的評價要結合本人的歷史事跡,且具有辯證性;歷史概念要說明是什麼時候的事,是怎麼回事;歷史發展的線索具有時間的延續性,事件的關聯性。總的來說,歷史學科具有時間性強、人文性強、綜合性強的顯著特點。

㈦ 什麼叫歷史學科基礎知識體系

這是體現歷史學科縱橫知識聯系的知識結構,便於學生學習和記憶,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經常用大括弧展示。

㈧ 什麼是歷史歷史學歷史科學

什麼是歷史
歷史,或抄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

歷史學
以歷史為認識對象所形成的一門學問,叫史學或歷史學,也可以用「歷史」一詞代表。歷史學的本質其實是把實際發生的事件轉換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歷史的過程和方法,

歷史科學
通常指科學的歷史學。在馬克思主義以前,世界各國積有豐富的歷史著作和史料,也有各種各樣的史學思想和觀點

㈨ 歷史學科的特點是什麼

歷史學科的特點:

一是傳統課題持續受到關注。如史官制度、歷史編纂學、官方史學、私家史學、正史、野史等依然受到關注,一直不乏重要研究文章。但改革開放以來對傳統課題的研究並非一循舊章,而是有許多新的見解。

二是研究視角更加多元化。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中國史學史研究,尤其注重思想、思潮、學派等。如把史學家群體以地域、時期、思想等分成流派,對乾嘉學派、浙東史學派、戰國策派、疑古派、食貨派、南高史地學派等都進行了深入研究。

三是研究對象涵蓋古今,尤以近代為主。特別是最近二三十年,對中國近代史學的研究已超過對中國古代史學的關注,從整體上研究中國近代史學的著作就有十餘部,關於具體史家、史著的研究則更多。同時,還出現了以一個時期為范圍的選題,如五四時期的史學、抗戰時期的史學、延安時期的史學等。

四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後來居上。近年來,關於侯外廬、郭沫若、翦伯贊、範文瀾、吳晗等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傳記陸續出版,這些史學家的著作也重新出版。憑借蔚為大觀的學術成就,中國史學史學科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目前,中國史學史研究機構不斷增加,專業期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學術交流也在不斷加強。

(9)什麼是歷史學科知識擴展閱讀:

歷史學科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一:行政/後勤

行政/後勤部門就是協助好上級行政領導施政行政。

就業方向二:編輯/文案/作家

據估算,目前我國擁有網路編輯人員近300萬,而傳統媒體有編輯記者75萬人,網路媒體從業人員從數量上遠遠超過傳統媒體。同時,當下網路編輯的學科背景與六年 前相比,也有了顯著的變化。

2000年以前,有著計算機學科背景的編輯成為各大網站的主力軍,但自2000年以後,網路媒體競爭逐漸激烈,內容為王的理念被視為網站發展的「聖經」,有著社會科學背景的編輯逐漸占據主流,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進入網路大潮。

從2004年開始,網路媒體從業人員與傳統媒體從業人員進行大輪換,網站人力資源結構也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既有新聞、計算機的專業人才,也有了涉及中文、法律、財經、歷史、外語等專業的人員。

就業方向三:市場/公關/品牌策劃

企業通過媒介的介紹、傳播,和觀眾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在公眾面前樹立並強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而在這一系列活動安排中,專業公關是企業的好幫手。

在企業文化方面,歷史學專業的知識和品牌的策劃有異曲同工的微妙相同點,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本專業畢業生具備豐厚的文化積淀。

就業方向四:學術/科研

隨著知識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收入分配關系的調整顯現出一些新的特徵,知識勞動和知識要素正在成為按勞分配的主要依據;

知識所依附的主要對象,即高技術、高技能、高素質、責任重、貢獻大的人,收入明顯提高,高技術、高技能、高素質人才與一般勞動者的薪酬水平的差距,在市場供需調節過程中日漸擴大,科研事業單位中集聚著大批的高科技人才。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人才競爭的日趨激烈,科研事業單位的薪酬制度也處於快速變革之中。

㈩ 為什麼要把歷史作為一門學科,學歷史有什麼

想學好一門課,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把知識在腦子里,心裡,織成一個網!橫豎交叉,繁而不亂。例如你所說的歷史,第一部要熟讀課本,較熟地掌握課本內容;第二步就要自己理出一個線索。書中的知識是摻雜在一起的,需要你來理順,這也是所謂的「把書讀薄」。例如列一張大表,以年代為線索的,把每一年發生的事細致地按時間排列。在列一張表,以國家為線索,把一個國家多少年來發生的事排列,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來。這樣你就編出了一個網,豎線是時間,橫線是國家。每次背時先按時間線路背一遍,再按國家線路背一遍(當然這樣整個背一遍需要幾天),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已能融會貫通,別人怎末問都沒問題,因為在你腦子里已經形成了清晰的脈絡。其實這即可謂總結歸納。我還要告訴你,想學好一門課,不要求多求難,先好好把書吃透,如果有興趣再看其他相關書籍,因為一來課本是多少老師多年來總結出來的,就是針對學生的難度和廣度;二來市面上的相關書籍太多,並且正史野史你恐怕難以辨別,即便是正史單太細的史書你不需要看。「亂投醫」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其他可也一樣,有些可能需要多些線索,即除了橫豎線外可能還要織條斜線,但只要脈絡形成了,一來你背起來更科學,二來你掌握得更全面,可以融會貫通。這是我一個過來人的箴言,

歷史這門學科有什麼用?我們先從古人學歷史的原因來看看,在古代中國社會,學習歷史是士人求學過程必經的過程,讀書人學歷史,最重「鑒往知來」,尤其是皇帝,讀史書是小皇帝從小必修的功課,為什麼?因為古代的人普遍相信,歷史中提供的經驗有助於統治者處理政事,也是教人做人做事的材料,從孔老夫子開始,他就用周朝的歷史書『尚書』來教他的學生,他自己也寫歷史書--『春秋』,他很用心的用道德標准挑選了一些史事,根據孔夫子的想法,他認為好的史家要『直書』,不管好或壞的事都要寫下來,好事誇贊他壞事要批評他,目的是什麼?為了讓後世的子弟學習,也因此古代的中國人都很重視自己死後的歷史評價。讀書人也會為了教育的目的編寫史書,著名的編年史書『資治通鑒』就是宋代的大臣們寫給皇帝的教科書,這本教科書古代皇帝幾乎都要讀。

好,老師說了半天,或許你現在就會開始想,那我們現在的人學歷史作什麼?要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嗎?或者是從事政治嗎?要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那有上過公民課就可以了、況且我長大以後要做張忠謀賺大錢,我也不從政,那我們學歷史幹嘛?如果我們從結果論來看問題,的確是這樣子。可是,這就忽略了學問的特性,思考方式也太簡單。世界上所有的學問研究到高深的地方幾乎都不是實用的,舉個例子,我們國小畢業的數學程度就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高中學的數學,甚至物理、化學甚至大學的科目不都沒用了嗎?那我們為何還學?其實,這是因為我們要學習的東西深度不同。舉個例子來說,我們都曾經坐過車,坐車很容易,但是設計一輛車很難,這背後有許多復雜的思維方式,大學教的就是要你設計一輛車,因此我們在高中階段就開始用這些科目訓練人的思維,目的是幫助你處理比較復雜的事物,我們需要這種學習歷程,因為這是成為科學家必經的思維訓練。

歷史這門科目也是訓練我們的思維的一種方式,目的是什麼?為了應付現代人復雜的社會與生活環境,成為解決人文社會問題的專家。古代人的學歷史,其實是他們認為歷史這門學科可以當作是思維的訓練,他們選擇有關做人做事道德的題材、有關政治的題材,目的是希望訓練出道德高的政治家。但是現在的人要求的更多,我們要從歷史思維理訓練得不止是政治家,還有經濟學家、社會學家、藝術家等…..具備人文社會科學思維的現代人,高中階段選擇的歷史題材比國中更寬廣、學的也更多,從古到今、學貫中西、題材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包山包海內容實在很多,老師剛剛說了半天古人為何要學習歷史,其實想要說的是,古人其實是選擇了歷史的一小部分,用來訓練古人的思維,我們現在人要選擇的題材的更多,目的也是用來訓練你們的思維。

還有,歷史這門學科屬於人文社會科學,所以它還有另一個功用,就是培養人的人文素養,所以歷史課裡面一定有文化史,尤其是要念社會組的學生,高三都要修文化史,是因為我們希望你們人文素養要比自然組的學生還要高。

好,現在我們知道高中教歷史的原因了,那什麼樣的人可以把歷史學好?答案很簡單,就是具備歷史思維的人。那要怎麼增進歷史思維呢?簡而言之,是你的『深度』要增加,當我們說思維的時候,表示你要常常思考,因為這樣才會有「思維」會出現,那什麼東西可以增進人的思考?孔夫子曾說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就是這五種功夫可以增進你的思考,簡單的說,就是你閱讀的功夫要做的好,多讀書、要多問問題把問題的症結搞懂、謹慎的思考問題、分辨問題意識所在、把所學謹慎的驗證實行它。或許有人還會問,老師,我當然知道要讀書的第一步就是要多讀書,但是我現在上高二了,這樣還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讀書只恨不開始,只要開始了都不嫌晚,如果要節省功夫,老師可以直接推薦你好書啊!那更快可以增進閱讀的成效。在研讀歷史這們學問上,多讀史書是第一道功夫,尤其是好的書,可以幫助我們可以知道歷史知識與事件的精華部分,中國歷史上第一本的最好故事書就是『史記』,『史記』里有很多人物的故事,當你以看故事的心情去看這些古代人物的『列傳』、多讀史書,慢慢的你的Data多了、如同電腦記憶庫資料多了,思維就會慢慢出來了,當你看的歷史事件隨時間而增多,你慢慢的也會推導出因果關系來,進而有自己的想法與評價,看完人的故事,然後你可以再看歷史事件的經過與影響,然後慢慢的去找出問題的核心,這樣你的「歷史思維」就會一點一滴的出來,你的歷史自然也學的很好了。

說到這里,我們再來談談『如何學好歷史?』根據近年來學測與大考中心、新課程的改革,其實他們共通點就是強調歷史思維的重要性,題目強調思考的邏輯。高中生除了必須學會區分歷史解釋、歷史事實的能力,也要具有因果關系、實證推理、記憶歷史知識這幾種能力。因此,學生必需具備三種武功,一、找重點:從沒見過的「資料」找出符合時代背景與歷史的知識;二、做整理:學到一件歷史上的重要史實與事件,必須要統整史實找出脈絡,或是從歷史脈絡里找出背後的事件;三、找因果:從史實中歸納、找出事物間的因果關系。這三個功夫培養出來了,面對任何復雜的試題,很快就會應付自如,如果再加上你認識許多的歷史知識,那更是天下無敵了。

我們最後再來談談歷史這門科目在考試准備的一些小技巧,在准備學測的考試方法上,由於學測屬於社會科範圍,學測考題主要是測試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觀念,不是歷史知識的記憶,因此掌握觀念與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就十分重要。社會科要拿高標,歷史掌握了關鍵的分數,因為地理和公民主義的題型比較固定,難度比較好掌握,歷史科由於課程綱要未定,因此題目變動比較大,這在指定科目考試時尤其如此,因此在准備考試上,高二先精讀高一中國史、中現的部分,世界史的上冊部分,高三準備考試時最好能多看幾個版本的教科書、精熟歷屆的「推甄」「聯考」「指考」考古題,在西洋史方面對政治、經濟、社會的范圍資料要多讀,以補充教材里偏重文化史的不足。另外台灣史的部分要多讀,因為這是近年考試的大重點,但偏偏課本教材卻講的不夠多,因此課本之外,最好一定要讀一些增進知識的小文章,如『歷史月刊』、『台灣史小事典』都是很好的補充。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歷史學科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