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秦始皇」的歷史故事
秦始皇所建立的大秦帝國,是中國古代歷史的正統起源,是封建社會的根基,是中央集權制度的根基,也是2000多年以來歷史發展的根基,更是華夏文明能夠一脈相承的根基。
如果沒有這個人,那麼華夏文明的歷史或許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一直處在分裂的狀態之下,就如同現在的歐洲一般四分五裂,大家只能夠達成聯盟的共識,卻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統一的國度。二是延遲幾百年之後再進行統一,如此讓歷史的發展變得延遲,同時也要真正能夠使百姓安居樂業的太平盛世遲來,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秦始皇對於中國歷史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
圖片來自
秦朝是基礎設施建設最好的王朝
還有就是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很多人去批判秦朝這個王朝的時候,都是看準了其繁重的賦稅和徭役,甚至將建設長城也歸結在了其中,但事實上,秦朝這個王朝是整個古代歷史發展過程歷經的所有王朝當中,在基礎設施這一方面做得最好的王朝,它不僅加固了都江堰,重修了大鴻溝,建造了鄭國渠、靈渠這些水利設施,更是建設了長城這樣的奇跡,在軍事方面也有著重大的突破。
㈡ 秦始皇的歷史
第一大題:
1.統一文字,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基礎,並延用至今;
2.廢封國,立郡縣,成為以後中國統一後管理的標准模式.歷時數千年之久;
3.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在商業上大大便利國內交流.;
4.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內交通;
5.焚書坑儒,統一了思想,避免因為歷史問題而導致國家分裂;
6.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7.修建長城,使其成為農業民族與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長城長期成為國界;
8.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第二大題:
秦始皇即位不久,便開始派人設計建造秦始皇陵。在統一六國之後,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最多時用工七十二萬人(虛數,表明人數眾多)。
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就已經有不少宮殿,而在統一六國期間,更是大興土木,每滅一國,便要將該國的宮殿建築在咸陽附近仿造一遍,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整個關中地區,自渭河以北,雍門以東,直到涇河一帶全部都是宮殿群。
統一之後,開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後世皆知的阿房宮(亦名朝宮,阿房為其前殿名),每年動用民工七十多萬人。雖然有人辯稱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萬這個數量相比於當時全國總人口不過2000萬來說,這個比例也是很驚人的。朝宮可以容納十萬人,在裡面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僅一個前殿的面積就達到了東西長693米,南北寬116米,台基高達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萬人。 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發現,阿房宮本來就沒有建成,秦朝此宮殿僅完成地基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興樂宮、梁山宮等等。
據《三輔舊事》記載:秦國有「表中外殿觀百四十五」。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有「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另外,「咸陽之旁二百里內」,還有「宮觀二百七十」。
有宮殿就要有美女,在滅六國時,就把所有各國的美女都擄掠來放在所建造的宮殿之中。宮女總人數,據三輔舊事記載: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沖於天。並且,秦始皇死後,這些宮女絕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驪山墓從秦王登基起即開始修建,前後歷時三十餘年,每年用工七十萬人修建。現在留存的墓從外圍看周長2000米,高達55米。內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並且滿布機關。僅看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就可看出當年修建這座陵墓的百姓負擔之重。並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後全部被活埋。
為求長生不老之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
也因此,當時被榨乾血汗的老百姓,要詛咒暴君秦始皇不得好死:
「秦始皇,奪俺糧,開吾戶(門),據吾床,飲吾酒,喝吾漿,食吾飯,以為糧,張吾弓,射東牆,前至沙丘當滅亡。」(《太平御覽》卷八六)
㈢ 秦朝主要歷史事件
1.公元前211年統一六國,統一文字,衡量,路,貨幣
2.出兵兩廣,統一百越,增加郡縣
3.修築長城,並且派蒙恬抵禦匈奴
4.坑儒焚書
5.秦始皇求不老葯
6.胡亥殺他的兄弟姐妹,以及太子扶蘇
7.秦始皇死後2年,其兒子--胡亥將始皇陵剩下的工程竣工
8.陳勝,吳廣,項梁,項羽,劉邦等方面起義
9.章邯投降,咸陽被攻陷,秦祖廟被毀,大秦帝國滅亡
㈣ 秦朝有哪些主要歷史事件
1.公元前211年統一六國,統一文字,衡量,路,貨幣
2.出兵兩廣,統一百越,增加郡縣
3.修築長城版,並且派蒙恬抵禦匈權奴
4.坑儒焚書
5.秦始皇求不老葯
6.胡亥殺他的兄弟姐妹,以及太子扶蘇
7.秦始皇死後2年,其兒子--胡亥將始皇陵剩下的工程竣工
8.陳勝,吳廣,項梁,項羽,劉邦等方面起義
9.章邯投降,咸陽被攻陷,秦祖廟被毀,大秦帝國滅亡
㈤ 秦始皇時期的大事表
1、秦滅六國之戰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鏟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2、焚書坑儒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於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
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後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故而遷怒於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審訊,抓獲460人並全部活埋。
3、秦始皇巡遊
秦始皇統一後的第二年(公元前220年)開始修築「馳道」,以供巡狩之用。為了「示疆威,服海內」,秦始皇先後五次巡視全國,足跡所至,北到今天的秦皇島,南到江浙、湖北、湖南地區,東到山東沿海。
並在鄒嶧山(在今山東鄒城)、泰山、芝罘山、琅邪、會稽、碣石(在今河北昌黎)等地留下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此外又依古代帝王慣例,於泰山祭告天地,以表示受命於天,謂之「封禪」。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南下雲夢(在今湖北),沿長江東至會稽,又沿海北上返山東萊州,在西返咸陽途中於沙丘(今河北邢台附近)病逝。
4、秦攻百越之戰
秦攻百越之戰,是秦始皇於公元前219年發動南征的戰爭,該戰是秦朝統一戰爭中最艱難激烈一仗。秦統一六國後,集七國力量發兵五十萬為五軍,開始南征百越。
據《淮南子》記載: 秦軍共分五路,一路攻取東甌和閩越(浙江、福建),兩路攻南粵(廣東),其餘兩路攻西甌(廣西)。秦軍分一路攻浙閩,兵力約10萬;分四路攻兩廣,兵力約四十餘萬。
秦始皇發動對百越的戰爭共有三次,主要是秦軍和雒越軍的戰爭,這三次統稱為「秦始皇三征嶺南」。
三次戰爭之中最重要和最慘烈的是第一次戰爭。戰爭從公元前219年始至公元前214年結束,共歷時五年。
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率領五十多萬大軍分五路南下攻擊閩浙與嶺南,出兵當年就攻下閩浙,攻廣西遭到甌雒軍襲擊而大敗;
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軍在任囂和趙佗的率領下攻擊嶺南,該戰使百越之地納入了秦的版圖,極大增地強了嶺南人民與嶺北人民的交流,秦始皇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趙佗攻甌駱地區。
5、南戍五嶺
南戍五嶺講的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大將對百越地區(百越包括今天福建,江西,湖南三省南部以及廣東,廣西,越南北部等)採取重大的軍事行動。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北擊匈奴的同時,又派大將屠雎率50萬部隊對百越地區採取了重大的軍事行動。秦很快征服了閩越,但在進攻南越和西越時,秦軍遭到了頑強抵抗,加之嶺南地區交通不便,軍需供應困難,戰爭相持不下。
為了支援戰爭,秦始皇一面在中原征發兵馬,一面命令監御史祿率兵在今廣西興安縣北開挖靈渠,把湘江和桂江支流---灕江之間的交通貫通起來,靈渠建成後大大方便了軍需供應和兵員運輸。
經過八年征戰,終於平定了百越,統一了嶺南地區,並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戰爭期間和戰爭之後,先後有50萬中原人,"戍五嶺,與越雜處",他們帶去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經驗,客觀上促進了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
客家人這一族群也是漢族同百越雜居而產生的。從此,越族人民就永遠成為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百越地區也從此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滅六國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焚書坑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始皇巡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攻百越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戍五嶺
㈥ 關於秦始皇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他以武力統一中國,並進行了一些根本性的改革。自此,這些改革措施成為中國在文化上保持統一的重要因素。
秦始皇(即贏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為了理解他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當時的歷史情況。秦始皇出生於周朝末年,該朝大約建立於公元前1100年。在秦始皇以前的幾個世紀里,周朝開始衰敗,中國處於諸侯割據的局面。
諸侯間戰爭不斷,小的諸侯國不斷被吞並。秦國是當時勢力較強的諸侯國之一,位於中國的西部。秦國的統治者採用法家思想實行變革。在治國理念上,諸子百家各不相同。法家強調法治,主張集一切權力於君主一人;儒家提倡仁義、禮樂,主張德治;老子則講求無為、自然。
或許是由於採用法家思想、地理位置優越以及統治者有能力等原因,秦國勢力逐漸壯大,到秦始皇出生時,它已成為諸侯國中的第一大強國。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那一年,他才13歲。公元前238年,秦始皇親政,他厲兵襪馬,出兵攻擊他國。公元前 221年,秦滅掉了最後一個諸侯國家,諸侯割據稱雄的時代結束,中央集權的漢族統一國家得以建立。秦王贏政自稱始皇帝,意為「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為避免出現周朝以來的諸侯割據局面,立即實行一系列重要改革,廢止舊制。他把全國分成36個郡縣,郡守、縣令由朝廷任命,隨時可以調動。中央官制有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職,平衡文武百官。大小官吏不是世襲,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他還將舊貴族遷至首府咸陽,以利於監管。
除此以外,秦始皇還進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的改革。他修馳道、通水陸、通險阻,並按秦制統一全國度量衡、貨幣及車寬,規定隸書為全國統一的文字。
這位皇帝最為著名(也許是惡名昭彰)的舉措,是在公元前213年,下令焚燒除農業、醫葯、秦朝史書及法家書籍以外的其他所有書籍。儒家經典和其他諸子書籍,一概被焚毀了。這也許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書籍檢查。秦始皇想藉此削弱法家以外的學派,特別是儒家學派的影響。然而,另一方面,他確曾下令將一些禁書收藏在咸陽皇家圖書館。
秦始皇的對外政策也是強有力的。為了防止外族人侵,他下令把分散在北部邊界上的城牆連起來,形成一道巨大的高牆,這就是今天的萬里長城。修築長城及對外征戰,使得搖投賦稅增加,百姓民不聊生。由於直接對抗暴政似乎不太可能,因此刺殺秦始皇的事件時有發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
秦始皇死後,其次子即位,稱秦二世。秦二世缺乏他父親的能力,即位不久便不得不面對反抗秦王朝的起義。久年後,秦二世被殺,王宮和皇家圖書館被焚,秦王朝滅亡。
但是,秦始皇完成的統一大業並沒有被摧毀。中國人高興地看到暴政結束,有些人希望退回到秦以前的無政府狀態去。隨之建立起來的漢朝,承襲了秦始皇建立的體制。事實上,在中國延續二千多年之久的體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變。雖然秦朝被漢朝所取代,法家讓位於儒家,但是秦始皇所創立的政治及文化方面的統一,沒有被改變。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秦始皇對於中國及世界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西方人向來敬畏中國疆域之廣闊,然而在歷史上,中國的人口數量不如歐洲。區別在於,歐洲總是小國林立,而中國則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主要是由於政治及社會因素造成,而不是山脈阻隔等地理因素。當然,中國的統一,不能僅僅歸功於秦始皇個人,還有其他人起過重要作用,如隋文帝等。
毫無疑問,秦始皇的業績與丞相李斯分不開。事實上,李斯的作用如此之大,以致於我們很難把他們兩人的業績區分開來。但是,我還是把功勞歸於秦始皇,因為如果沒有他,李斯的建議就不可能付諸實施。
也許是由於「焚書坑儒」的原因,秦始皇一直遭到儒家的批評。他們說他是無性殘暴、迷信、有惡意、違法的暴君。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拿破崙相提並論,也許,秦始皇與羅馬帝國的創建者消撒相去甚遠。大體說來,羅馬帝國與秦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羅馬帝國統治時間比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王朝則不然,這是秦皇獨具影響的原因。
㈦ 有關秦始皇的歷史故事
1、十二金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防止人民反抗而盡收天下之兵所鑄成之十二個大銅人像。據傳是秦始皇用來防止金屬流通,收集天下金屬所鑄,也有傳說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鑄。
2、結識外星人,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時期與天外之民有過接觸,從他們那裡學來了鉻金屬鍍到青銅劍上的鑄造技術。
3、大怒湘君,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時,在湘山祠遇到大風,幾乎不能渡河。秦始皇問博士(當時的一種官職)說:「湘君是什麼神?」
博士回答說:「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埋葬在這里。」秦始皇對這個湘君非常生氣,認為是在故意與他作對,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樹全部砍光。因為當地是紅土,湘山也變成了紅色的禿山。
4、熒惑守心,熒惑守心指的是一種天文現象,「熒惑」是指火星,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稱它為「熒惑」。但火星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時期,就出現了,史書記載有顆隕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石塊,老百姓有人在那塊石頭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聽說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問,沒有人認罪,於是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焚毀了那塊隕石。
5、今年祖龍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深秋的一天,秦始皇還在迅游,前面忽然出現一個陌生人,攔住馬車。這人手裡拿了一塊玉璧,不聲不響地塞給使者。使者狐疑接過,未及開口,對方就搶先說了一句話:「今年祖龍死」!擲地有聲。使者嚇得夠戧。
「今年祖龍死。」祖,就是始祖,人之先;龍,君之象。意思是說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下這句石頭般冷硬的話,掉臉兒飛快走掉,使者回過神再想找,人早已不知去向。
焚書坑儒: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又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等仙人蹤跡,後來又使韓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葯。對於秦始皇這種行為,也有儒生表示勸諫的,博士齊人淳於越建議始皇仍實行分封宗室子弟為諸侯的政策,始皇交給臣下討論。
丞相李斯反對。李斯的奏議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書禁書,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論》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準保存者,醫葯卜筮種樹之書。若願學法令,則以吏為師。
㈧ 關於秦始皇時期的歷史事件
公元而259年~公元前210年) 中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38年~公元前210年在位。他以武力統一中國,並進行了一些根本性的改革。自此,這些改革措施成為中國在文化上保持統一的重要因素。 秦始皇(即贏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為了理解他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當時的歷史情況。秦始皇出生於周朝末年,該朝大約建立於公元前1100年。在秦始皇以前的幾個世紀里,周朝開始衰敗,中國處於諸侯割據的局面。 諸侯間戰爭不斷,小的諸侯國不斷被吞並。秦國是當時勢力較強的諸侯國之一,位於中國的西部。秦國的統治者採用法家思想實行變革。在治國理念上,諸子百家各不相同。法家強調法治,主張集一切權力於君主一人;儒家提倡仁義、禮樂,主張德治;老子則講求無為、自然。 或許是由於採用法家思想、地理位置優越以及統治者有能力等原因,秦國勢力逐漸壯大,到秦始皇出生時,它已成為諸侯國中的第一大強國。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那一年,他才13歲。公元前238年,秦始皇親政,他厲兵襪馬,出兵攻擊他國。公元前 221年,秦滅掉了最後一個諸侯國家,諸侯割據稱雄的時代結束,中央集權的漢族統一國家得以建立。秦王贏政自稱始皇帝,意為「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為避免出現周朝以來的諸侯割據局面,立即實行一系列重要改革,廢止舊制。他把全國分成36個郡縣,郡守、縣令由朝廷任命,隨時可以調動。中央官制有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職,平衡文武百官。大小官吏不是世襲,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他還將舊貴族遷至首府咸陽,以利於監管。 除此以外,秦始皇還進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的改革。他修馳道、通水陸、通險阻,並按秦制統一全國度量衡、貨幣及車寬,規定隸書為全國統一的文字。 這位皇帝最為著名(也許是惡名昭彰)的舉措,是在公元前213年,下令焚燒除農業、醫葯、秦朝史書及法家書籍以外的其他所有書籍。儒家經典和其他諸子書籍,一概被焚毀了。這也許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書籍檢查。秦始皇想藉此削弱法家以外的學派,特別是儒家學派的影響。然而,另一方面,他確曾下令將一些禁書收藏在咸陽皇家圖書館。 秦始皇的對外政策也是強有力的。為了防止外族人侵,他下令把分散在北部邊界上的城牆連起來,形成一道巨大的高牆,這就是今天的萬里長城。修築長城及對外征戰,使得搖投賦稅增加,百姓民不聊生。由於直接對抗暴政似乎不太可能,因此刺殺秦始皇的事件時有發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 秦始皇死後,其次子即位,稱秦二世。秦二世缺乏他父親的能力,即位不久便不得不面對反抗秦王朝的起義。久年後,秦二世被殺,王宮和皇家圖書館被焚,秦王朝滅亡。 但是,秦始皇完成的統一大業並沒有被摧毀。中國人高興地看到暴政結束,有些人希望退回到秦以前的無政府狀態去。隨之建立起來的漢朝,承襲了秦始皇建立的體制。事實上,在中國延續二千多年之久的體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變。雖然秦朝被漢朝所取代,法家讓位於儒家,但是秦始皇所創立的政治及文化方面的統一,沒有被改變。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秦始皇對於中國及世界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西方人向來敬畏中國疆域之廣闊,然而在歷史上,中國的人口數量不如歐洲。區別在於,歐洲總是小國林立,而中國則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主要是由於政治及社會因素造成,而不是山脈阻隔等地理因素。當然,中國的統一,不能僅僅歸功於秦始皇個人,還有其他人起過重要作用,如隋文帝等。 毫無疑問,秦始皇的業績與丞相李斯分不開。事實上,李斯的作用如此之大,以致於我們很難把他們兩人的業績區分開來。但是,我還是把功勞歸於秦始皇,因為如果沒有他,李斯的建議就不可能付諸實施。 也許是由於「焚書坑儒」的原因,秦始皇一直遭到儒家的批評。他們說他是無性殘暴、迷信、有惡意、違法的暴君。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拿破崙相提並論,也許,秦始皇與羅馬帝國的創建者消撒相去甚遠。大體說來,羅馬帝國與秦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羅馬帝國統治時間比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王朝則不然,這是秦皇獨具影響的原因。
㈨ 關於秦始皇的歷史事件
http://qin.junshijia.com/
(公元而259年~公元前年)
中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38年~公元前210年在位。他以武力統一中國,並進行了一些根本性的改革。自此,這些改革措施成為中國在文化上保持統一的重要因素。
秦始皇(即贏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為了理解他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當時的歷史情況。秦始皇出生於周朝末年,該朝大約建立於公元前1100年。在秦始皇以前的幾個世紀里,周朝開始衰敗,中國處於諸侯割據的局面。
諸侯間戰爭不斷,小的諸侯國不斷被吞並。秦國是當時勢力較強的諸侯國之一,位於中國的西部。秦國的統治者採用法家思想實行變革。在治國理念上,諸子百家各不相同。法家強調法治,主張集一切權力於君主一人;儒家提倡仁義、禮樂,主張德治;老子則講求無為、自然。
或許是由於採用法家思想、地理位置優越以及統治者有能力等原因,秦國勢力逐漸壯大,到秦始皇出生時,它已成為諸侯國中的第一大強國。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那一年,他才13歲。公元前238年,秦始皇親政,他厲兵襪馬,出兵攻擊他國。公元前 221年,秦滅掉了最後一個諸侯國家,諸侯割據稱雄的時代結束,中央集權的漢族統一國家得以建立。秦王贏政自稱始皇帝,意為「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為避免出現周朝以來的諸侯割據局面,立即實行一系列重要改革,廢止舊制。他把全國分成36個郡縣,郡守、縣令由朝廷任命,隨時可以調動。中央官制有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職,平衡文武百官。大小官吏不是世襲,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他還將舊貴族遷至首府咸陽,以利於監管。
除此以外,秦始皇還進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的改革。他修馳道、通水陸、通險阻,並按秦制統一全國度量衡、貨幣及車寬,規定隸書為全國統一的文字。
這位皇帝最為著名(也許是惡名昭彰)的舉措,是在公元前213年,下令焚燒除農業、醫葯、秦朝史書及法家書籍以外的其他所有書籍。儒家經典和其他諸子書籍,一概被焚毀了。這也許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書籍檢查。秦始皇想藉此削弱法家以外的學派,特別是儒家學派的影響。然而,另一方面,他確曾下令將一些禁書收藏在咸陽皇家圖書館。
秦始皇的對外政策也是強有力的。為了防止外族人侵,他下令把分散在北部邊界上的城牆連起來,形成一道巨大的高牆,這就是今天的萬里長城。修築長城及對外征戰,使得搖投賦稅增加,百姓民不聊生。由於直接對抗暴政似乎不太可能,因此刺殺秦始皇的事件時有發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
秦始皇死後,其次子即位,稱秦二世。秦二世缺乏他父親的能力,即位不久便不得不面對反抗秦王朝的起義。久年後,秦二世被殺,王宮和皇家圖書館被焚,秦王朝滅亡。
但是,秦始皇完成的統一大業並沒有被摧毀。中國人高興地看到暴政結束,有些人希望退回到秦以前的無政府狀態去。隨之建立起來的漢朝,承襲了秦始皇建立的體制。事實上,在中國延續二千多年之久的體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變。雖然秦朝被漢朝所取代,法家讓位於儒家,但是秦始皇所創立的政治及文化方面的統一,沒有被改變。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秦始皇對於中國及世界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西方人向來敬畏中國疆域之廣闊,然而在歷史上,中國的人口數量不如歐洲。區別在於,歐洲總是小國林立,而中國則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主要是由於政治及社會因素造成,而不是山脈阻隔等地理因素。當然,中國的統一,不能僅僅歸功於秦始皇個人,還有其他人起過重要作用,如隋文帝等。
毫無疑問,秦始皇的業績與丞相李斯分不開。事實上,李斯的作用如此之大,以致於我們很難把他們兩人的業績區分開來。但是,我還是把功勞歸於秦始皇,因為如果沒有他,李斯的建議就不可能付諸實施。
也許是由於「焚書坑儒」的原因,秦始皇一直遭到儒家的批評。他們說他是無性殘暴、迷信、有惡意、違法的暴君。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拿破崙相提並論,也許,秦始皇與羅馬帝國的創建者消撒相去甚遠。大體說來,羅馬帝國與秦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羅馬帝國統治時間比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王朝則不然,這是秦皇獨具影響的原因。
㈩ 秦朝大事件 詳細
前年秦始皇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也因此被史學家稱為「萬世開基」。秦朝衽郡縣制,郡守縣令都由朝廷任免,中央對地方有很大的控制權。秦始皇又統一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為中國作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然而,秦朝的暴政,引起了人民的反抗,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前206年秦朝滅亡。秦朝是一個短命的朝代,但它開創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對後世影響頗深。 前221年 秦滅齊,統一中國。秦王政改稱「始皇帝」。廢分封,分天下為36郡。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
前220年 始修馳道。始皇北巡。
前219年 秦始皇在泰山封禪。
前215年 秦始皇令蒙恬發兵30萬北伐匈奴。 前214年 秦始皇修築長城,號稱萬里長城。
前213年 秦始皇准李斯之議,焚燒《詩》、《書》。
前212年 築直道,發隱宮刑徒70萬人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坑殺儒生460餘人於咸陽。 前210年 秦始皇出巡。還至平原津病,崩於沙丘平台(今河北平鄉東北)。趙高、李斯合謀更改遺詔,立胡亥為太子,令扶蘇、蒙恬自殺。至咸陽發喪,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 前209年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不久,項梁、項羽在吳(今江蘇蘇州)起義,劉邦在沛縣起義。 前208年 趙高殺李斯。項羽、劉邦等擁立楚懷王孫心為王,也號稱「楚懷王」。
前207年 項羽在巨鹿大破秦軍,單邯投降。趙高殺秦二世,立子嬰。子嬰殺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