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華清池所有典故及傳說
這里作為古代帝王的離宮和游覽地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都在這里修建過行宮別苑,以資游幸。冬天利用溫泉水在牆內循環製成暖氣,每當雪花飄舞時,到了這里便落雪為霜,故名飛霜殿。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里修建離宮。
秦、漢、隋各代先後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數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此時才稱華清宮。因宮在溫泉上面,所以也稱華清池。唐代華清池是帝王妃嬪游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第二年春天才返回。
唐天寶六年(747)擴建後,唐朝第七個皇帝唐玄宗每年攜帶楊貴妃到此過冬沐浴,在此賞景。據記載,唐玄宗從開元二年(714年)到天寶十四年(755年)的41年時間里,先後來此達36次之多。飛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楊貴妃的寢殿。
白居易《長恨歌》就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據歷史記載,這里的溫泉大約發現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代。漢代曾在這里建造帝王貴族的行宮別墅。唐代建有富麗堂皇的「華清宮」。
「華清池」由此得名。經歷代戰爭,原來的建築都已毀塌。都是按照歷史記載的布局於1959年重建的。
(1)華清池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歷史變遷
華清宮始建於唐初,鼎盛於唐玄宗執政以後。唐玄宗悉心經營建起如此宏大的離宮,他幾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歲盡始還長安。
故有「十月一日天子來,青繩御路無塵埃」之名句。據清乾隆本《臨潼縣志》載:從開元二年(714)到天寶十四年(755)的40年間,先後出遊華清宮36次,有時一年兩去,其微行間出無法計算。游幸規模甚大,「千乘萬旗被原野,雲霞草木相輝光」。
「八十一車千萬騎,朝有宴飲暮有賜」。等於把長安的政府機關搬到驪山,竟然以華清宮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新的城市。安史亂後,政局突變,唐玄宗終於從皇帝的寶座上跌落了下來。華清宮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後各代皇帝已很少出遊華清宮。
後晉高祖天福年間,把破壞的華清宮「改曰靈泉觀」,賜予道士。宋時,「湯所館殿,鞠為茂草」,建築物已十分破爛。宋人只能根據華清宮的遺跡,「刊故宮圖於石」,讓後人知道唐代華清宮的全盛而已。
至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以前,有趙志古等人,組織民間力量,曾以15年的時間整修華清宮,曾建起三清殿等八座大殿,朝元、沖明二閣和九龍、芙蓉等湯池(據乾隆本《臨潼縣志》)。以後又逐漸蕭條。
清聖祖康熙四十二年(1702)冬十一月西巡時也重修過華清池(原華清宮),他曾「駐蹕溫泉」。民國時期,也有過幾次整修,可是華清池及驪山所存古建,大約就是清初重建後所保留下的格局,到解放前已是湯池寥落,宮殿蕭疏,一片破敗景象。
解放後人民政府自1959年起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辟湯池,修殿宇,建賓館,開花園,使古老的華清宮煥發了青春,成為人民群眾游樂之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清池
B. 在華清池簡介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率部發動的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對於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起了重要的作用。
當時在西北地區,以西安為中心的國民黨軍隊的主要力量有張學良率領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率領的第十七路軍,這兩支軍隊均非蔣介石嫡系,屢受排擠,對此,他們極為不滿,尤其是東北軍,過去盲目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棄守東北,遭到國人唾棄,後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損失,全軍上下深感「剿共」沒有出路,強烈要求抗日,收復東北國土。在瓦窯堡會議之後,中國共產黨通過種種渠道,大力開展對這兩支軍隊的工作,堅定了張、楊聯共抗日的決心,從而使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區取得勝利。
華清池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建於唐華清宮故址之上。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東距西安三十公里。緊依京畿的地理優勢,旖旎秀美的驪山風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溫泉,歷代建都西安的帝王都特別鍾情於這一風水寶地。華清池因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羅曼史而著稱於世。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留有「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名句,描摹了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此沐浴的歡娛之景。公元七四五年至七五五年,每年農歷十月,唐玄宗都要偕貴妃姊妹和大臣來華清池「避寒」,翌年暮春才返回京師長安。
C. 華清池歷史
華清宮始建於唐初,鼎盛於唐玄宗執政以後。唐玄宗悉心經營建起如此宏大的離宮,他幾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歲盡始還長安。故有「十月一日天子來,青繩御路無塵埃」之名句。
據清乾隆本《臨潼縣志》載:從開元二年(714)到天寶十四年(755)的40年間,先後出遊華清宮36次,有時一年兩去,其微行間出無法計算。游幸規模甚大,千乘萬旗被原野,雲霞草木相輝光。八十一車千萬騎,朝有宴飲暮有賜。等於把長安的政府機關搬到驪山,竟然以華清宮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新的城市。
安史亂後,政局突變,唐玄宗終於從皇帝的寶座上跌落了下來。華清宮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後各代皇帝已很少出遊華清宮。
清聖祖康熙四十二年(1702)冬十一月西巡時也重修過華清池(原華清宮),他曾「駐蹕溫泉」。民國時期,也有過幾次整修,可是華清池及驪山所存古建,大約就是清初重建後所保留下的格局,到解放前已是湯池寥落,宮殿蕭疏,一片破敗景象。
解放後人民政府自1959年起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辟湯池,修殿宇,建賓館,開花園,使古老的華清宮煥發了青春,成為人民群眾游樂之處。
(3)華清池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華清宮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上,可謂彈丸之地,但這彈丸黑子之地,卻有著非同凡響、底蘊深厚、震古爍今的歷史文化。從史前社會到周、秦、漢、唐、宋、元、明、清至今,歷代統治者都曾賦斂百姓,大興土木
在驪山崇飾離宮別苑供自己游幸取樂,沐浴溫泉,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勝跡,見於史記的有天華上宮、露台、大地婆父、三皇、道君、太古天皇、中古伏羲、媧聖祠堂及人祖廟,秦漢驪山湯、唐華清宮、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白鹿觀等,為中華民族光輝彪炳的史冊,增添了豐富多彩的一章。
唐華清宮,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別宮。後也稱「華清池」,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包括原驪山國家森林公園,與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皇家園林。
華清宮景區位於西安城東30公里,與「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相毗鄰。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
因其亘古不變的溫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 海內外,成為中國唐文化旅遊標志性景區。
D. 華清池是哪裡,與哪些重要的歷史人物或事件有關么
華清池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建於唐華清宮故址上。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東距西安30公里。
緊依京畿的地理優勢,旖旎秀美的驪山風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溫泉,使歷代在西安建都的帝王都特別鍾情於這一風水寶地。史載西周幽王曾在此建有「驪宮」,秦時砌石起宇取名「驪山湯」,漢武帝擴建成「離宮」,唐代幾經營建,先後稱「湯泉宮」、「溫泉宮」。當年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常在此沐浴,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留有「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
滑洗凝脂」的名句。華清池是因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羅曼史而著稱的。從公元745年~755年每年農歷十月,唐玄宗都要偕貴妃姊妹和親信大臣來華清池「避寒」,直至翌年暮春才返回京師長安。「安史之亂」後,歷代雖有修葺振興之舉,但終未能使盛唐恢經再現。
經近年來圪古發掘,在唐華清宮保護范圍內發現梨園遺址,清理出「蓮花湯」(御湯)、「海棠湯」(貴妃池)等五處皇家湯池遺址及大量建築材料。同時在唐、漢文化層下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夾砂泥質陶片,為研究華清池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
旖旎蔥郁的驪山風光;芳流天竭的天然溫泉;「姜寨」原始先民生息繁衍的足跡;女媧煉石補天以濟蒼生
的功德;周幽王舉烽火戲諸侯的典故;秦始皇溫泉遇神女的傳說;唐明皇與楊貴妃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唐朝皇家御湯遺址的重見天日;梨園再現黃鍾鏗鏘、大呂齊鳴的盛唐輝煌;歷代文人雅士題詠華清的詩詞歌賦;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軼聞趣事;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構成了華清池豐富的旅遊資源。
E. 華清池的歷史故事到底是什麼
華清宮是唐代帝王的離宮別院,因為有6000年流淌的溫泉,以備受歷代帝王的親睞版;他們在此權過冬、避暑,在驪山上狩獵;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這里度過了8個春秋,白居易《長恨歌》有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描寫的就是貴妃入浴的景象;華清宮在唐代玄宗時期發展至鼎盛,為後人留下了遺跡瑰寶:華清宮有唐代皇家御湯遺址博物館、梨園遺址;到清朝時慈溪太後曾在此駐蹕;更為傳奇的是1936年,在這里打響了「西安事變」的第一槍,如今保留有完整的舊址。
F. 華清宮的歷史故事是什麼
華清池(又稱華清宮)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專、國家5A級旅遊示屬范景區,以3000年的皇家園林史和6000年的溫泉利用史而享譽海內外。
華清池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是以溫泉湯池著稱的中國古代離宮,是周、秦、漢、隋、唐歷代統治者游宴享樂的行官別苑,更因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而馳名中外。
G. 華清池有什麼歷史
這里作為古代帝王的離宮和游覽地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都在這里修建過行宮別苑,以資游幸。冬天溫泉噴水,在寒冷的空氣中,水汽凝成無數個美麗的霜蝶,故名飛霜殿。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里建離官。秦、漢、隋各代先後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數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此時才稱華清宮。因宮在溫泉上面,所以也稱華清池。唐代華清池是帝王妃嬪游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年終返回。唐天寶六年(747)擴建後,唐朝第七個皇帝玄宗每年攜帶楊貴妃到此過冬沐浴在此賞景。據記載,唐玄宗從開元二年(714年)到天寶十四年(755年)的41年時間里,先後來此達36次之多。飛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楊貴妃的卧室。白居易《長恨歌》就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華清池大門上方有郭沫若書寫的「華清池」匾額。進了大門就見兩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兩座宮殿式建築的浴池左右對稱,往後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過龍牆便是九龍湖,湖面平如明鏡,亭台倒影, 垂柳拂岸,湖東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飛霜殿為主體建築,沉香殿和宜春 殿東西相對,西岸是九曲迴廊。由北向南過龍石舫,再經晨旭亭、九龍橋、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貴妃池」建築群。「蓮花湯」池形如石蓮花,供皇帝沐浴;「海棠湯」池形如海棠,供貴妃享用;「尚食湯」是供大臣們沐浴之處;「星辰湯」傳說原址上面及四周無遮物,沐浴可見天上星辰,故名。在星辰湯後面還有溫泉古源。出了貴妃池向前行便進望湖樓,先見荷花池然後經飛霞閣,傳說此閣是貴妃浴後觀景及涼發之處。 現在的九龍湯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 貴妃池是楊貴妃沐浴的地方。接著來到五間亭,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發生在這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時蔣介石曾在此居住過。後面驪山的半腰間虎斑石處還有一座「兵諫亭」,高4米,寬2.5米,水泥鋼筋結構,兵諫亭匾額是用貴重的藍田玉製成。走出望湖樓,向右可沿著一條磚砌的台階上行,直登蒼翠蔥綠、美如錦綉的驪山游覽。
H. 請說出倆個與華清宮景區有關的歷史故事
多了來,「西安事變爆發自地」、「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白居易《長恨歌》詩歌中描寫楊貴妃沐浴的詩句」春寒賜予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杜甫的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綉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是知荔枝來「,這是歷史。還有很多傳說故事,比如女媧補天傳說、秦始皇溫湯戲神女等吧。
」馬嵬坡兵變「發生在咸陽興平馬嵬驛,不在華清宮。
I. 華清宮發生過什麼重大事件
《過華清宮》杜枚
詩句:「山頂千門次第開」。深宮重苑,殿門一重重敞開,以迎快馬驛傳,
人以為必有軍國大事。
J. 華清池的歷史文化
這里作為古代帝王的離宮和游覽地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都在這里修建過行宮別苑,以資游幸。冬天利用溫泉水在牆內循環製成暖氣,每當雪花飄舞時,到了這里便落雪為霜,故名飛霜殿。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里修建離宮。秦、漢、隋各代先後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數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此時才稱華清宮。因宮在溫泉上面,所以也稱華清池。唐代華清池是帝王妃嬪游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第二年春天才返回。唐天寶六年(747)擴建後,唐朝第七個皇帝唐玄宗每年攜帶楊貴妃到此過冬沐浴,在此賞景。據記載,唐玄宗從開元二年(714年)到天寶十四年(755年)的41年時間里,先後來此達36次之多。飛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楊貴妃的寢殿。白居易《長恨歌》就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據歷史記載,這里的溫泉大約發現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代。漢代曾在這里建造帝王貴族的行宮別墅。唐代建有富麗堂皇的「華清宮」。「華清池」由此得名。經歷代戰爭,原來的建築都已毀塌。都是按照歷史記載的布局於1959年重建的。
今天的華清池,名山勝水更顯奇葩,自然景區一分為三,東部為沐浴場所,設有尚食湯,少陽湯,長湯,沖浪浴等高檔保健沐浴場所,西部為園林游覽區,主體建築飛霜殿殿宇軒昂,宜春殿左右相稱。園林南部為文物保護區,千古流芳的驪山溫泉就在於此。
華清池大門上方有郭沫若書寫的「華清池」匾額。進了大門就見兩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兩座宮殿式建築的浴池左右對稱,往後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過龍牆便是九龍湖,湖面平如明鏡,亭台倒影, 垂柳拂岸,湖東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飛霜殿為主體建築,沉香殿和宜春 殿東西相對,西岸是九曲迴廊。由北向南過龍石舫,再經晨旭亭、九龍橋、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貴妃池」建築群。
「蓮花湯」是玄宗皇帝沐浴的地方,佔地400㎡,是一個可浴可泳的兩用湯池,充分顯示了至高無上、唯我獨尊的皇權威嚴。池底一對約30cm的進水口曾裝有雙蓮花噴頭同時向外噴水,並蒂石蓮花象徵著玄宗、貴妃的愛情。 「海棠湯」,俗稱「貴妃池」,始建於公元747年,湯池的平面造型頗似一朵盛開的海棠花,因此而得名,專供楊貴妃沐浴。白居易《長恨歌》中「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的楊貴妃在這花朵一樣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個春秋。「星辰湯」修建於公元644年,是專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湯池,池壁造型是南峭北柔,初步推測是工匠模擬自然界山川河流的造型修建的。傳說原址上面及四周無遮物,沐浴可見天上星辰,故名。在星辰湯後面還有溫泉古源。
「太子湯」是專供太子沐浴的湯池。「尚食湯」是專供尚食局官員沐浴的湯池。
出了貴妃池向前行便進望湖樓,先見荷花池然後經飛霞閣,傳說此閣是貴妃浴後觀景及晾發之處。九龍湯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貴妃池是楊貴妃沐浴的地方。為了適應旅遊形勢的發展,華清池內又新添了中外書法碑林、梨園及其它藝術展館。構成了集旅遊、文物、園林、沐浴、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綜合性文物游覽場所。堪稱北方皇家園林之典範。
隨著考古發掘,在唐華清宮保護范圍內發現了唐梨園遺址,清理出「蓮花湯」(御湯)、「海棠湯」(貴妃池)等五處皇家湯池遺址及大量建築材料。同時在唐、漢文化層下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夾砂泥質陶片,為研究華清池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