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國歷史學界究竟有幾位堪稱"大師
要考察民國時期的歷史學有幾位大師,首先要弄明白當時史學界的基本狀況。內
現在的史學史專家大多數認為容民國時期的歷史學有三大流派。第一是以梁啟超為代表的新史學流派,第二是以王國維、陳垣、陳寅恪、顧頡剛、胡適、傅斯年、錢穆為代表的新考證史學或曰實證主義史學流派,第三是以郭沫若、範文瀾、翦伯贊、呂振羽和侯外廬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史學流派。
另外也有一部分史學家認為民國時期的歷史學只有兩大流派,第一是史觀流派,第二是史料流派,也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史學流派和梁啟超的新史學流派合並起來通稱為史觀流派。
2. 你知道民國時期都有哪些名家
民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一,我認為的名家有蔡元培先生,他在學術上很有造詣。
3. 民國史學四大家中誰寫的書最多
蔡東藩
蔡東藩是一位卓越的歷史學家和演義作家。他在國事維艱、風雲變幻的歷史內大變動時代容,懷著救國救民的抱負,撰寫了700萬字左右的歷史演義,其朝代之多,人物之眾,篇幅之長,確實是空前的。
他寫的歷史演義從秦始皇起,一直寫到1920年,共寫了2166年的事情。
《前漢通俗演義》 (附秦朝)100回
《後漢通俗演義》 (附三國)100回
《兩晉通俗演義》 100回
《南北史通俗演義》 100回
《唐史通俗演義》 100回
《五代史通俗演義》 60回
《宋史通俗演義》 100回
《元史通俗演義》 60回
《明史通俗演義》 100回
《清史通俗演義》 100回
《民國通俗演義》 120回(另外許廑夫續寫40回,計160回)
共11部,1040回,字數600萬左右。總的名稱叫《歷朝通俗演義》,或叫《中國歷代通俗演義》。
4. 民國時期的作家有哪些(1912-1949)
1、周作人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壽,又名周奎綬,後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啟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葯堂、獨應等,浙江紹興人。
是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
5、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校(現東北大學)。「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5. 民國時期的學者有哪些
顧頡剛,馮友蘭,陳寅恪等等。
顧誦坤(1893.5.8-1980.12.25),字銘堅,號頡剛;小名雙慶,筆名有餘毅、銘堅等。
漢人,江蘇蘇州人。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學派創始人,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
1920年,顧頡剛畢業於北京大學,後歷任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雲南大學、蘭州大學等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等職。
馮友蘭(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6. 民國時期比較著名的歷史人物
孫中山(1866~1925)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名文 ,字德明 ,號日新,後改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斗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
黃興
黃興是中國近代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於1874年10月25日出生於湖南善化縣龍喜鄉涼塘村,原名黃軫,號杞園,字廣午,曾自署名竟武、琴五、近午、慶午等。黃興這個名字是他在從事革命活動後改的,字克強,被後人沿用至今。
袁世凱
袁世凱,字慰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年輕時兩次鄉試未中,遂決計棄文就武,依靠淮軍統領吳長慶。1882年(光緒八年)8月,朝鮮發生「壬午兵變」。當時朝鮮和中國有宗藩關系,吳長慶受命前往鎮壓,袁世凱由李鴻章奏舉,任駐漢城清軍「總理營務處,會辦朝鮮防務」。至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夕,化裝逃出漢城,回到天津。1895年12月,袁世凱由榮祿、李鴻藻等奏派擴練駐天津小站的定武軍,更名為「新建陸軍」,並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親信,以加強對全軍的控制。
蔡鍔
蔡鍔(1882-1916),中國軍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入長沙時務學堂,從梁啟超學習。 1900年參加自立軍起兵,失敗後留學日本士官學校。1904年歸國,先後在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訓練新軍。1911年(宣統三年)擢雲南三十七協協統。武昌起義爆發,與雲南講武堂總辦李根源在昆明舉兵響應,建立軍政府,任雲南都督。並派唐繼堯進軍貴州,由唐接任貴州都督。1913年被袁世凱調至北京,暗加監視。1915年11月潛出北京,12月在雲南組織護國軍起兵討袁,與袁軍激戰於四川瀘州、納溪。袁世凱死後任四川督軍兼省長,因病赴日本就醫,不治逝世。有《蔡鍔集》、《蔡松坡集》。楹聯主要收於《蔡松坡先生聯語》。
張作霖
張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奉系軍閥首領。早年投身綠林。1902年被官府收編。武昌起義後,仍效忠清廷,任「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打擊革命力量。後被袁世凱任命為第27師師長,鎮壓反袁的國民黨人。袁稱帝,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袁死後,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東三省巡閱使,在日本幫助下控制了遼吉黑三省,成為奉系首領。此後,張作霖以東北為基地,向關內擴張勢力。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前,與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直奉戰爭失敗後撤回關外,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布東北三省「獨立」、「自治」。1924年9月挑起第二次直奉戰爭,占據山東,一度擴展到蘇、皖,直至上海。他聯合吳佩孚、閻錫山、張宗昌等,合力對馮玉祥的國民軍作戰,重占天津、北京。1926年,任安國軍總司令,宣言「反共討赤」,封閉進步報館,殺害李大釗等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1927年6月在北京成立安國軍政府,自稱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企圖以黃河為界南北分治。1928年初,蔣介石統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各路軍北上,直逼京、津。張作霖眼看大勢已去,於5月30日下總退卻令。因懾於東北人民的反日浪潮,對日本的侵略要求未予全部承諾,而激怒日本軍方,6月4日清晨,張乘車由北京回奉天經過沈陽西郊皇姑屯車站附近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葯炸成重傷,當日逝世。
張學良
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偉大的愛國者,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之長子,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的組織者。1901年6月4日出生於遼寧省台安縣。1919年3月,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一期炮科,畢業後歷任奉軍營、團、旅、師、軍、軍團長、空軍司令等職。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後,由奉系元老推為首領,出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12月,不顧日本和親日派的阻撓,宣布東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等職。1930年10月,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職。
馮國璋
馮國璋(1859~1919),中國直系軍閥首領。字華甫(符)。河北河間人。1890年在武備學堂畢業,留堂任教習。1893年入淮軍將領聶士成幕府。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曾隨軍參加抗擊日軍。後出使日本,他留心考察日本軍事,編成兵書數冊。1896年回國後,將所編兵書送呈袁世凱,頗受重視,袁任用其負責訓練新軍,興辦軍事學堂。經馮之手,培養了一大批有北洋派系觀念的軍官。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馮統領禁衛軍兼充總統府軍事處處長,雖支持袁世凱的獨裁統治,但對袁帝制心存疑慮,並借口有病拒不進京就任參謀總長。袁世凱死,黎元洪繼任大總統。10月國會選舉馮為副總統,當時北洋軍閥集團分化為直系和皖系,馮為直系首領。1917年7月黎元洪去職,馮以副總統代理大總統,就任後與皖系首領、國務總理段祺瑞間的權力之爭日漸加劇。皖系控制的安福國會以馮代理總統期滿,於1918年10月選舉北洋元老徐世昌為總統 ,將馮攆下政治舞台。徐世昌為了平息馮的不滿,特准馮仍節制北洋第15、16兩師。次年12月,馮國璋卒於北京。
曹錕
曹錕(1862~1938),中國直系軍閥首領。字仲珊。天津人。生於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卒於天津。1885年入天津武備學堂。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隨軍去朝鮮,戰後投袁世凱,次年升管帶。武昌起義後,移駐京郊南苑附近。1912年2月,曹錕縱兵嘩變,焚掠北京內外城,為袁世凱製造拒絕南下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借口。1915年袁謀稱帝,曹上書請求改變國體,被授虎威將軍,再封一等伯。護國討袁軍興,曹率軍入川鎮壓,1916年3月與護國軍戰於敘(州)瀘(州)間,受創敗退。9月任直隸督軍。1917年7月張勛復辟,曹任西路討逆軍總司令。孫中山南下護法,曹錕曾通電附和段祺瑞反對恢復舊國會、反對護法軍政府。1918年2月曹南下漢口,以吳佩孚代理第三師師長兼前敵指揮,率部入岳州、占長沙、取衡陽。1919年12月馮國璋病死,曹錕被奉為直系首領。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起,直系勝,曹錕與吳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1923年10月,曹錕以賄選手段當上了總統。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失敗,曹錕被軟禁。1926年4月,馮玉祥軍將領不滿北洋政府臨時執政段祺瑞與奉系勾結,發動驅段兵變,將曹錕釋放。
吳佩孚
吳佩孚(1871~1939)中國北洋軍閥直系首領。字子玉。山東蓬萊人。1939年12月4日卒於北平。光緒二十四年(1898)投淮軍。日餓戰爭爆發,赴東北刺探俄軍情報,因「功」以幫統記名。1906年任北洋陸軍曹錕部管帶,頗得器重。後升任旅長。護國討袁運動興起,隨營入川鎮壓蔡鍔領導的雲南護國軍。1917年7月,任討逆軍西路先鋒,參加討伐張勛復辟。同年孫中山組成護法軍政府。段祺瑞派曹錕、張懷芝帶兵南下討伐,吳任第三師代理師長兼前敵總指揮。因湖南督軍席位為皖系張敬堯所得,吳僅獲空銜,十分氣憤,遂發出罷戰主和通電。
段祺瑞
段祺瑞(1865~1936),中國皖系軍閥首領。原名啟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85年考入天津武備學堂炮兵科。1889年畢業後赴德國學習軍事。次年回國。1896年調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陸軍炮隊統帶兼武衛右軍各學堂總辦。1903年清廷成立練兵處,段成為袁世凱擴編北洋軍的重要幫手。段與馮國璋、王士珍被人們稱為北洋三傑。1909年調充第六鎮統制。次年調任江北提督,加侍郎銜,駐江蘇清江。
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黃陂縣夏店(今屬大悟縣)人,寄籍江夏縣(今武昌縣),祖籍江西南昌。
張勛
張勛(1854-1923)北洋軍閥。字紹軒,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凱,任管帶。1899年後任副將、總兵等職,1911年升為江南提督,率巡防營駐南京。武昌起義後,在南京屠殺民眾數千人,頑抗革命軍,敗後退至徐州一帶。為表示忠於清王朝,所部禁剪辮子,被指為「辮子軍」。1913年奉袁世凱命,進攻討袁軍,重佔南京。因縱兵搶掠,誤傷外僑,調往徐州,任長江巡閱使。1916年袁世凱死後,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為安徽督軍,繼而擴充至十三省同盟,陰謀為清室復辟。1917年6月率兵入京,解散國會,逼走總統黎元洪,7月1日與康有為宣布復辟。至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所擊敗,逃入荷蘭公使館,被通緝。後病死天津。
徐世昌(1855~1939)
中國清末官僚,北洋政府總統。字卜五,號菊人,又號?齋。直隸(今河北)天津人。1879年徐與袁世凱結為盟兄弟,得袁資助北上應試。先中舉人,後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897年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成為袁的重要謀士,此後累獲擢升。1907年東北改設行省,徐被任命為東三省總督,曾多所舉措,冀能鞏固清政府在東北地區的統治。1911年5月,清廷設皇族內閣,徐任協理大臣。辛亥革命爆發,徐力主起用袁世凱鎮壓革命。同年11月袁組織責任內閣,徐改任軍諮大臣,加太保銜。1912年3月,袁世凱繼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徐力辭太保,觀望時局變化。1914年5月袁世凱任命徐世昌為國務卿,次年袁公開推行帝制,徐以局勢難卜求去,退居河南輝縣水竹村。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恢復民國年號,起用徐為國務卿。徐在公私兩方面為袁盡力。因要求討袁護國軍停戰議和遭到拒絕,徐任職僅一月即力薦段祺瑞繼任。11月,徐以北洋元老資格應邀抵京,先調解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間的權力斗爭,後又調解直系首領馮國璋和段祺瑞的矛盾。1918年10月徐世昌經皖系操縱的安福國會選舉為總統。他標榜偃武修文,下令對南方停戰,次年2月召開南北議和會議,但無結果。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徐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以緩和全國輿論的反對。為了阻止新文化運動的高漲,徐極力鼓吹尊孔讀經以為抵制。在北洋軍閥各派系的斗爭中,徐世昌慣以元老身分和居間調和者的角色因勢操縱。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後,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曹錕、吳佩孚逼徐去職。徐被迫回天津。晚年,藉助僚友門客編撰書籍20餘種。
蔣介石
蔣介石(1887~1975)中國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名中正,字介石,學名志清。1887年10月31日生於浙江奉化,1975年4月5日卒於台北。
汪精衛
汪精衛(1883-1944)原中國國民黨副總裁,親日派首領,後為漢奸。名兆銘,字季新。生於廣東三水。 1903年官費赴日本留學。 1905年參與組建同盟會。一度主編《民報》。 1905-1906年資產階級革命派與改良派論戰期間,發表一系列文章,宣傳革命主張,抨擊清政府和改良派,產生了積極影響。 1907年隨孫中山赴南洋。 1910年3月,謀炸清攝政王載灃,事泄被捕,被判處終身監禁。
7. 民國時期的著名文人有哪些
國學大師:
黃侃
劉文典
梁啟超
吳宓
錢穆
王國維
陳寅恪
章太炎
思想大師:
胡適
李叔同
金岳霖
蔡元培
熊十力
馮友蘭
馬一浮
文學大師:
魯迅
周作人
郭沫若
郁達夫
沈從文
林語堂
張恨水
聞一多
梁實秋
辜鴻銘
民國女文人:
張愛玲
丁玲
廬隱
謝冰瑩
蕭紅
冰心
潘玉良
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發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胡須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梁啟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苗族,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沈從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東大學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沈從文1988年病逝於北京。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省樂山市觀娥鄉沙灣鎮,漢族,原名郭開貞,字鼎堂,乳名文豹,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無產階級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學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蜚聲海內外;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
郁達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沉淪》、小說《遲桂花》等。
林語堂,福建龍溪(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早年留學國外,回國後在北京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1966年定居台灣,一生著述頗豐。
金岳霖(1895-1984)中國哲學家、邏輯學家。字龍蓀,浙江諸暨人士,生於湖南長沙。從事哲學和邏輯學的教學、研究和組織領導工作,是最早把現代邏輯系統地介紹到中國來的邏輯學家之一。把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相結合,建立了獨特的哲學體系。培養了一大批有較高素養的哲學和邏輯學專門人才。現設立有金岳霖學術基金會。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山陰縣(今紹興縣)人,原籍浙江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
8. 列舉民國以來五位史學大家的名字 研究方向 專著名稱
錢穆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秦漢史》
呂思勉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中版國通史》權
陳寅恪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柳如是別傳》
顧頡剛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古史辨》
範文瀾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中國通史簡編》
9. 民國作家有那些!
1,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代表作:《吶喊》、《狂人日記》、《彷徨》、《朝花夕拾》、《中國小說史略》等。
2,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他只有小學文化,一個人從湘西去往了北京,然後在北京大學旁聽,正是依靠著自己的努力,他開始了自己的文學創作,很快就寫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沈從文代表作:《邊城》、《長河》、《湘西散記》、《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等。
3,林語堂(1895-1976年),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他為了能夠推廣中國文化,此後一直使用英文寫作,為的就是要向西方介紹中國,要把中國文化推向全世界。
林語堂代表作:《京華煙雲》、《風聲鶴唳》、《蘇東坡傳》、《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老子的智慧》等。
4,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老舍被稱為人民藝術家,他不僅小說寫得好,而且戲劇也是同樣寫得非常出彩。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
老舍代表作:《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等。
5,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徐志摩是位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情聖,其寫的很多作品和詩集都是以愛情為題材的。
徐志摩代表作:《再別康橋》、《秋》、《落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