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季羨林寫的黃昏裡面最打動你的地方是哪裡說一說理由
我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已經有七十年的歷史。我這個人在任何方面都是後知後覺。研究開專始時並沒有顯露出屬什麼奇才異能,連我自己都不滿意。後來逐漸似乎開了點竅,到了德國以後,才算是走上了正路。但一旦走上了正路,走的就是快車道。回國以後,受到了眾多的干擾,「十年浩劫」中完全停止。改革開放,新風吹起。我又重新上路,到現在已有二十多年了。
摘自季羨林《人生十談》
㈡ 學哲學時,有幅畫叫《黃昏中起飛的貓頭鷹》,看過這幅畫的朋友告訴我這幅畫是什麼意思啊到現在還不明白
黑格爾(hegel)(1770—1831),堪稱人類歷史上最深邃的思想家之一。這位願做「思想界拿破崙」的哲學家用自己的頭腦創造了一個恢宏博大的哲學世界。
關於哲學,黑格爾在他的《法哲學原理》序言里做了一個比喻:當哲學把它的灰色繪成灰色的時候,這一生活形態就變老了。對灰色繪成灰色,不能使生活形態變得年輕,而且只能作為認識的對象。密涅瓦的貓頭鷹,要等到黃昏到來才會起飛。
貓頭鷹白天一般躲在樹上棲息,只有到了晚上才飛出去覓食的。那為什麼說「密涅瓦」的貓頭鷹呢?「密涅瓦」(又譯密納發)是古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傳說是她把紡織、縫紉、制陶、園藝等技藝傳給了人類,因此,她最受雅典人的尊敬,棲落在她身上的貓頭鷹因此成了智慧和理性的象徵。黑格爾用「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中起飛」來比喻哲學思考。在黑格爾看來,哲學的思辯之光就像密涅瓦的貓頭鷹一樣,它不是在晨曦中迎旭日而飛,也不是在午後的藍天白雲間自由地飛翔,而只是在黃昏降臨的時候才悄然起飛。
黑格爾借這個譬喻說明哲學是一種反思活動,是一種沉思的理性。「哲學的認識方式只是一種反思——意指跟隨在事實後面對既有經驗和現實對象的反復思考。」按照黑格爾的說法,「反思」是「對認識的認識」,「對思想的思想」。是思想以自身為對象反過來而思之。如果把「認識」和「思想」比喻為鳥兒在旭日東升或艷陽當空的藍天中翱翔,「反思」當然就只能是在薄暮降臨時悄然起飛。另外它還有一層更深一層的含義,這就是哲學的反思必須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不能嘩眾取寵。哲學家經歷長久的沉思,等待瓜熟蒂落的那一刻,猶如貓頭鷹等待黃昏的來臨,然後展翅飛翔。這似乎給哲學研究者一個深刻的啟示:進入深邃復雜的哲學領地,註定得甘於寂寞。
黑格爾說:時代的艱苦使人對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瑣屑興趣予以太大的重視。使得人們沒有自由的心情去理會那高尚的內心生活和純潔的精神活動,以致許多優秀人才都為這種艱苦環境所束縛,並且部分地被犧牲在裡面。因此黑格爾提出:精神上、情緒上深刻的認真態度也是哲學的真正基礎。哲學所要反對的,一方面是精神沉陷在日常膚淺和浮泛的興趣中,一方面是意見的空疏淺薄。精神一旦為這些空疏淺薄的意見所佔據,理性便不能追尋它自身的目的,因而沒有活動的餘地。哲學的反思需要「精神上、情緒上深刻的認真態度」,需要從「日常急迫的興趣」中超脫出來,需要排除「意見的空疏淺薄」,這就是黑格爾把哲學比喻為黃昏中起飛的貓頭鷹的深層含義。這句名言同樣體現了黑格爾思辨哲學晦澀的深層內蘊是:第一,哲學是「事後的概括者」,只有黃昏到來時哲學之思才悄然起飛;第二,哲學是萬應大全式的「終結真理」。
這里借用黑格爾的這個比喻為題,對他的哲學體系進行一次「反思」。
㈢ 請問 庄士敦寫的紫禁城的黃昏 一書 哪個中文譯本最好呢 簡單說下原因 謝謝
這本書我剛好在復看呢制
我看的是 富強譯著 中國市場出版社的。這是我們學校的館藏圖書
裡面不僅是翻譯並且附上了大量照片圖文並茂,下面還有注釋,同時也指出了一些不合理之處 感覺很好
容量多少不重要 重要的是書中的思想你是否明白 作為我們學校的館藏圖書 肯定不會差了
另外那個內容多你要是想看詳細點當故事看也行,如果只是想了解歷史,一般的都可以
㈣ 黃昏 何其芳 賞析
黃昏如夢
——《黃昏》賞析
這是一篇美麗得教人憂傷的散文,典型的何其芳「獨語」調式,感傷的黃昏,沉默的街道,孤獨的文人,飄飛的思緒。一切都是那麼美,那麼純,彷彿一個夢。
一、 不經意的悲劇意識的流露
盡管作者是一個孤高自許的文人,面對暮色「如銀灰的歸翅間墜落,一些慵倦我心上」,「我傲然,聳聳肩」。可是,心中的憂愁卻如春水一般,慢慢地溢了出來。那是失落的愛情的感傷。「我醒來,看見第一顆純潔的愛情的朝霞無聲地墜地。」
愛情,曾在作者心中留下多麼甜蜜而美好的回憶,那可愛的,親切的人曾多少次徜徉在夢中。「在渺遠的昔日,當我身側尚有一個親切的幽靜的的伴步者,徘徊在這山麓下,曾不經意地約言:選一個有陽光的清晨登上那山巔去。」這是多麼讓人留戀的往事,「但隨後又不經意地廢棄了。這沉默的街,自從再沒有那溫柔的腳步,遂日更荒涼。」是的,愛情結束了,作者並沒說出愛情結束的原因,但我們知道,他是深深地珍惜這段感情的,更珍愛那曾經愛過的人。那不經意的約言,被作者記在心裡,他渴望著能與所愛的人兒一登上那山巔,一起去尋找那山巔亭子里的快樂。可伊人已去,「而我,竟惆悵又怨抑地,讓那亭子永遠秘密藏著未曾發揚的歡樂,不敢獨自去攀登我甜蜜的想像所縈系的道路了。」「我」不敢獨自去,怕勾起往日的回憶,沉入對往日人心的思念,陷入深深的憂愁中去。欲愛而不能,一種不經意的悲劇意識流露出來了。
二、 厚重的歷史感
作者所抒發的,是一種隱隱的憂愁,但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我們就知道,這種憂愁不是憑空而來的,在當時的社會里也不是罕見的。何其芳作為京派一個出名散文家,屬自由派,既不從屬於當時的國民黨政權,亦不贊同左翼作家的觀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政治紛爭,帝國主義侵略,一片混亂。作為自由派作家,在沸騰的時代面前,何去何從?作者是茫然的。所以,他常常感到憂郁,感到苦惱。何其芳這一情況,在當時並不罕見。當時很多自由主義知識分子都面臨這一心理危機。如現代詩人卡之琳、戴望舒等,戴望舒在《雨巷》中所抒發的感情,比何其芳《黃昏》中所抒發的感情更為深沉、更為憂郁。
所以,何其芳在《黃昏》中所表現出來的憂愁,是一個時代的憂愁,是歷史的憂愁,具有典型意義。
三、 典型的「獨語」調式
這篇散文顯示了何其芳《畫夢錄》中典型的「獨語」調式,何其芳不滿當時的散文狀況,認為當時的散文,除了說理和告白,多是個人瑣事的敘述或個人遭遇的告白。他要創造一種嶄新的散文。《畫夢錄》是其代表作,體現了何其芳的風格。
何其芳的「獨語」調式,愛在黃昏的燈光下,吟哦內心的孤獨與寂寞,探索內心的感傷與矛盾。這篇《黃昏》完整地體現了這一特點。「我常有一些帶傷感之黃昏的歡樂,如同三月的夜晚的微風飄進我夢里,又飄去了。」「我又曾有一些寂寞的光陰,在幽暗的窗子下,在長夜的爐火邊,我緊閉著門而它們仍然遁逸了。」作者是那樣地孤芳自賞,他不屑於向人傾訴自己的孤獨和憂郁,只願與黃昏共享,只願自己默默咀嚼。
本文的語言也體現了「獨語」調式的特徵。何其芳整合了六朝詩詞和外國印象派藝術審美特點,語言絢麗而纏綿,纖弱的感情,霧般的朦朧,很而耐人尋味。
《黃昏》是美麗的,憂郁的,它的朦朧、儲蓄完美地表現了何其芳的風格。只有在當時的時代氛圍中,只有懷著當時心情的何其芳,才能寫出此種美文。後來,當何其芳到了延安,當他的感情「粗」起來時,這樣纖弱纏綿的美文只能成為一種不可重復的歷史了。我深深為之惋惜!
㈤ 《黃昏》主要講了什麼
長篇小說《黃昏》是韓雪野30年代的代表作。
韓雪野生於1906年。朝鮮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是朝鮮現當代文學的傑出代表之一。
《黃昏》因第一次表現了工人階級斗爭的內容,而在朝鮮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小說描寫1929年至1933年間,在日本殖民當局控制下的漢城一家紡織會社裡發生的故事。從農村來漢城求學的麗順當家庭教師勤工儉學。後因被辭退而拿不出錢支付學費,只好找和自己一起來漢城讀書的俊植借錢。在紡織會社做工的俊植因參加了先進工人組織而充滿了活力,在馬列主義理論的教育下,俊植給麗順講革命道理,啟發她的階級覺悟。麗順最後在擺脫了和京才的感情糾葛以後,下決心在紡織會社當了工人。會社社長安重書以體檢為名行解僱工人之實,俊植小組的成員們號召工人和資本家斗爭。他們提出改善工人生活和工作條件的要求被拒絕。俊植號召全廠工人立即罷工。
1929年至1933年,正值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影響之際,日本帝國主義為擺脫困境,加緊對朝鮮進行經濟壓榨,朝鮮的一些資本家則投靠日本財閥,將經濟損失轉嫁到工人身上,實行「產業合理化」政策。其實質即加強勞動強度,延長勞動時間,縮減工人工資。於是工人生活條件進一步惡化,大批工人失業,這些情況激起工人階級的強烈不滿。他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由自發的經濟斗爭發展成自覺的政治斗爭。罷工斗爭席捲各地,工人階級以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朝鮮歷史舞台。《黃昏》就是以漢城一家紡織廠工人反對資本家的所謂「產業合理化」政策為基本情節,反映了30年代朝鮮現實社會的特點,突出了當時工人階級反對買辦資產階級的時代強音。
作者多年來一直關注著工人運動的發展,想寫一部工人階級反對「產業合理化」政策的作品,以填補當時朝鮮尚未出現真正表現新興無產階級作品的空白。於是他利用1934年至1935年被關押在全州監獄的時間,繼續完成被迫解散的「卡普」那高尚的未竟之業。沒有燈、沒有紙和筆難不倒他,他在腦子里構思全篇。出獄後的1936年,他便在報刊上連載,及時地反映了工人階級為爭取實現社會主義理想而斗爭的正確性,以及工人階級從自發斗爭轉入自覺斗爭時,先進分子如何在新與舊的矛盾中不斷成熟的歷史經驗。
為了突出作品的主題,表達作者的思想,一批鮮活、個性突出的人物形象被精心塑造出來。
男主人公俊植是個先進的無產階級革命青年。貧苦農民的家境與出身使他自幼就產生了嚮往美好事物、愛憎分明的情感。在漢城讀書因參加罷課被學校開除而進了工廠。他有機會學習到馬列主義理論,立下為無產階級美好前景而獻身的志向。在對資本家的斗爭中,他逐漸鍛煉成為堅定的革命者。他胸懷寬闊、沉著冷靜,有領導藝術和組織能力,敢於斗爭也善於斗爭。他對麗順之愛,不僅是男女之情,而且也是階級之愛。他把對麗順的培養視為壯大階級隊伍的努力,不僅從經濟上幫助她,更重要的是對她政治上的關懷和幫助。他認識到愛情必須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因此,當麗順苦悶彷徨,徘徊於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時,他用革命道理教育她,「只有勞動的人們才能互相信任,互相幫助,永遠生活在一起」。俊植身上表現出無產階級新型的愛情觀。他的性格特徵不僅與30年代朝鮮工人階級政治斗爭的時代特色相呼應,而且體現了當時朝鮮工人階級的理想。
麗順是個經過社會和階級斗爭磨煉後逐漸成熟起來的新女性。她聰明善良,同俊植一起在農村長大。初時親如兄妹,後來萌生了男女愛情。家庭教師和紡織會社職員的工作,使她接觸到資產階級上層社會,人生觀發生了變化。她開始與接觸進步思想的俊植有了思想和感情上的差距。與知識分子京才的相識,更使她沉湎於個人情感的狹小天地里難以自拔。是俊植給她講的革命道理,引起她對人生的思考;是安重書、金載堂的卑鄙,京才的軟弱與動搖才使她終於認識到自己原來生活在狼群之中。她在工人中間發現了充實的生活,在階級斗爭的洗禮之後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麗順這一形象的意義在於說明普通農民成長為工人階級一員的艱苦性與曲折性,具有時代氣息。
京才是個出身於資產階級家庭的知識分子的形象。在東京上大學時也曾因敢於抨擊時弊、追求真理與光明而成為進步者中的一員。但是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又使他雖有很高的理想,卻缺乏大膽斗爭的勇氣和實際工作的能力。他同情工人的悲慘遭遇,卻難以同罪惡的家庭決裂。在尖銳的階級對立中,他企圖把愛情當作逃避現實、擺脫個人痛苦的避風港,動搖於麗順與玄玉之間。一旦得不到愛情,他便以消極的態度來對待生活。當工人運動沖擊到資產階級統治時,他感到恐懼、茫然,最終出於階級本能和自身利益的需要,和沒落的資產階級一起步入「黃昏世界」。
《黃昏》這部小說為表現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反映年輕一代人生道路的選擇和追求,在藝術技巧上頗具匠心。
小說的情節線索十分清楚,它以先進工人俊植為首的工人領導小組和以安重書為首的買辦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為主線,表現時代風雲。又以麗順、俊植、京才3個青年人的感情糾葛為小說的副線,將愛情放在民族矛盾的漩渦、階級對立的殘酷現實中交織描寫,使作品表現出歷史的厚重感。
充滿寓意的景色描寫具有明顯的對比作用。為了更好地表現主題思想,反映蓬勃的無產階級和沒落的資產階級,作品在景色描寫上賦予深意。
小說開篇即描繪初升的朝陽:「被朝霧籠罩著的太陽一升到東山頭,就放出一片朦朦朧朧的、西紅柿一般的光彩,濃郁的空氣像名貴的酒味兒一樣的芬芳。如果迷濛的游絲消散,夢幻的早晨晴朗起來,就會使人深深地感到大地蘊含著綠色的春意。」作者用這樣一幅美妙的春日初升圖來暗示工人運動無限美好的前景。
另一方面,書中又一次次渲染黃昏的蒙蒙暮色,預示著資產階級夕陽西下,無可挽回的衰落。早晨與黃昏,朝陽與夕陽,正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在階級斗爭中力量轉化對比的象徵。
另外,小說在敘述故事時,經常有的放矢地變換敘述角度,插入客觀評價的「畫外音」。如對而順和俊植的關系,作者本人評價道:「時間正是春天,人生也是春天,但是在今天,載著鮮花和愛情的『東君』的車輦並沒有來到他們的面前。這兩對踏著人生崎嶇的道路,享受不到人間溫暖的男女,只是相聚了一個黃昏的短促時刻就不能不分手了。他們倆人將是一直循著不同的道路走呢?還是成為同志,在一條道路上並肩前進呢?然而不管怎樣,在『他們這些貧賤』的人們面前總會有無數意想不到的風波在等待他們!」又如對京才的客觀議論:「京才一直走的是平坦的道路,只要道道歉,彎彎腰就可以照舊過他往常的豐衣足食的生活,他果真能夠忍受貧寒,泰然地在黑暗的社會里尋求光明嗎?」
作者利用這種「畫外音」變換敘述角度,提出一個個的問題,推動著情節的發展,也引導著讀者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探索與思考。
㈥ 黃昏候是誰哪個朝代,姓名叫什麼
歷史上沒有」抄黃昏襲侯「,只有「海昏侯」。
海昏侯:海昏侯為西漢所封爵位,後世代承襲,共傳4代。一直延續到東漢。第一代海昏侯為故昌邑王、漢廢帝劉賀。
「海昏」就是現在鄱陽湖的西岸。東漢初年,歷史學家班固撰成《漢書·地理志》里,曾提到漢高帝時豫章郡轄海昏等縣。根據地方誌記載,漢海昏縣包括了今日江西省的永修、武寧、靖安、安義和奉新5個縣。「海昏」其義,歷史資料無任何解釋。從文字學來考察,可准確判斷。「海」,古漢語中的意義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湖」。至今雲南、西藏等地還把「湖」叫作「海」,至於「中南海」「北海」更為人們所熟知。「昏」字,在甲骨文中寫著:一個側立著的伸出一隻手的人,手下面是一個太陽,從今天的「昏」字的字形還依稀辨認出來。所以,「昏」字的本義就是黃昏。古人依據太陽的升起和落下來辨別東西方向。「東(東)」字的字形是太陽剛剛升起到樹干,因此表示「東方」。那麼,太陽落到人的手下的「昏」也就自然而然地表示「西方」了。因此,把「海昏」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湖西」「鄱陽湖的西面」。
㈦ 在黃昏時發生過什麼歷史事件
歐陽修黃昏去約會mm
典故有——歐陽修的詞《生查子元夕》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㈧ 為歷史學習小組起名字
大秦帝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古今中外;把酒黃昏;黃花瘦;;
㈨ 小學五年級語文《黃昏》的中心思想
《黃昏》是美麗抄的,憂郁的,它的朦朧、儲蓄完美地表現了何其芳的風格。只有在當時的時代氛圍中,只有懷著當時心情的何其芳,才能寫出此種美文。後來,當何其芳到了延安,當他的感情「粗」起來時,這樣纖弱纏綿的美文只能成為一種不可重復的歷史了。我深深為之惋惜!
㈩ 誰能推薦幾本好看的歷史書
《紫禁城的黃昏》
《國史講話》
《大家小書》
《中華文庫》
《最專早的中國》
《中國史話》
《南屬明史》
《歷史不可戲說》
《中國史》
《秦謎》
拓展資料
《紫禁城的黃昏》本書是一部個人的、懷舊的故事集,描述了從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歲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頂峰時期與中國結下的不解之緣。
本書的敘述略帶憂傷,寄哀於現代世界中中國不斷沉淪的命運。然而,盡管作者意識到中國文明的輝煌已成過去,但本書並非滿篇哀鳴與幻滅之詞。相反,庄士敦在書中表達了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誠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