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推薦一些有真實歷史的小說
首先問一下您是要看真實歷史還是要看小說呢?小說都含有文學手法,其中會內有真實歷史的偏容差和誇大,
如果要真實歷史那就讀24史和清史稿,這是學歷史的主幹,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葯)、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張廷玉等)。
看這些需要耐心,當然有時候可以穿插的看些評論和小說,比如明代的《萬曆十五年》清代的《雍正皇帝 》《康熙大帝》《爝火五羊城 》《光緒皇帝 》《乾隆皇帝 》《乾隆十二大貪案》
『貳』 「瀾」字是什麼意思
「瀾」【lán】
本意指波浪,大波為瀾。組詞波瀾、狂瀾、巨瀾、瀾倒波隨(猶言隨波逐流,比喻言行無標准)、瀾澳(水曲)、推波助瀾。
造句:
1、逆境中,力挽狂瀾使強者更強,隨波逐流使弱者更弱。
2、中流砥柱,力挽狂瀾,具天才,立大業,拯斯民於衽席,奠國運如磐石,非大英雄無以任之。
3、毛澤東同志力挽狂瀾,挽救了中國命。
4、在比賽的危急時刻,小兵力挽狂瀾,取得了最終勝利。
5、關鍵時刻,他力挽狂瀾,挽救了企業。
『叄』 歷史中有董建昌這個人物嗎為什麼有的人說『有』 有的人說『沒有』
沒有。董建抄昌是電視劇虛襲構人物。
董建昌,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中人物,在劇中是國民革命的元老級人物,深謀遠慮、既智慧又多變;他在多變的時局中屢次轉換陣營,被楚材評價為「一個專買政治期貨的投機分子」。
然而,他對民族前途的關心是發自內心的,他對立華的愛是忠誠不渝的,他對立青的支持是付諸行動的,他最終認清了歷史的方向,響應中共的號召,率部和平起義。
(3)歷史學家瀾擴展閱讀:
人物出處:
《人間正道是滄桑》,是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出品的革命戰爭歷史題材劇,由張黎執導,孫紅雷、黃志忠、柯藍、張恆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楊家兄妹三人分別加入國民黨和共產黨,他們因政治信仰不同,而從手足情深,變成水火不容,最後天各一方的故事。
《人間正道是滄桑》通過1925年至1949年間楊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脈絡,融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於一體,將重大主題與生動的人物、豐富的故事巧妙相融。
集中展現了從黃埔時期的國共合作到共產黨戰勝國民黨、國民黨退逃台灣這一歷史時期波瀾壯闊的政治歷史畫卷,生動再現了共產黨順應時代潮流,取代國民黨,建立新中國的必然歷史命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董建昌
『肆』 開國大典的真實歷史照上有司徒美堂嗎哪位是(急)
大型油畫《開國大典》的作者是董希文。畫里有兩個美髯公,一為張瀾一為司徒美堂,張瀾穿深色長袍,帶眼鏡,另一位就是司徒美堂。
1949年10月1日舉辦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上,有一位銀須飄動、精神矍鑠的八旬老者,鮮為人知的是,他竟然是一位「洪門大佬」,名字叫司徒美堂,此時他已經是名揚海內外的華僑領袖。
司徒美堂(1868年4月3日—1955年5月8日),原名司徒羨意,字基贊,廣東開平人。著名旅美僑領,中國洪門致公黨創始人。
1882年3月赴美謀生,加入「洪門致公堂」。富蘭克林·羅斯福任總統前,在該堂當法律顧問。1904年,孫中山赴美活動,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其後,司徒美堂多次發動籌款,支持國內的革命。
(4)歷史學家瀾擴展閱讀:
「洪門元老,一生愛國」的華僑老人司徒美堂。
抗戰勝利後,司徒美堂過問政治的熱情日增,表示要回滬召開五洲洪門懇親大會。回國前他分別致電中共、民盟和蔣介石,中共和民盟當即復電歡迎,惟蔣不予答復。1946年4月,司徒美堂率眾抵滬。
6月21日,司徒美堂晤蔣,話不投機,悻悻而去。兩天後,他親赴南京梅園30號拜會中共代表周恩來,旋又參加中共代表和上海民主人士為他舉行的歡迎茶會。此後,周恩來代表中共親自到司徒美堂寓所兩次訪談,並邀他到解放區參觀。兩相對比,使司徒美堂開始疏離國民黨而接近共產黨。
1947年在南京和上海,司徒美堂拒當國大代表,杜月笙替蔣恐嚇:「蔣叫你當,你就要當,他不是好惹的人。」司徒美堂揮杖拍案而起,大吼:「我司徒美堂不當就不當,告訴蔣某人,司徒美堂難道就好惹嗎!」聲裂金石,多年後,仍然可聞其聲。
1948年,他公開聲明擁護中國共產黨及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張。翌年1月20日,毛澤東發函,邀請司徒美堂回國參加會議。
回到祖國的司徒美堂,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的熱情歡迎。他作為美洲華僑代表,參加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兼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並參加了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結束後,司徒美堂又一次要功成身退。但經過毛澤東、周恩來的挽留,司徒美堂終於留了下來。1955年5月8日,司徒美堂因腦溢血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89歲。
10日,公祭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及首都各界人士七百多人出席公祭。靈前擺著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送的花圈。周恩來親自主持公祭大會,遺體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如此隆重的公祭儀式,解放後罕見。
『伍』 《萬曆十五年》是本什麼樣的書呢
《萬曆十五年》主要內容是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專牙艦隊全部屬出動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症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在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眼中,其間的關系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而我們的大歷史之旅,也自此開始……
《萬曆十五年》是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是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會黃先生數十年人生經驗與治學體會與一體,首次以「大歷史觀」分析明代社會之症結,觀察現代中國之來路,發人深思。 本書英文本推出後,被美國多所大學採用為教科書,並兩次獲得美國書卷獎歷史類好書的提名;中文本問世後,獲得如潮好評,成為眾多作家、學者、企業家、高校師生的案頭必備書,並入選《新周刊》和《書城》「改革開放20年來對中國影響最大的20本書」。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陸』 《唐磚》中李世民的長女安陽公主李安瀾,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李世民的長女安陽公主李安瀾,歷史上確有其人叫做襄城公主。電視劇當中李世民的長女,從小和母親生活在大漠,性格非常堅韌,一心為母親討個公道,但在國家利益面前又能犧牲自己。實際上李世民的長女在歷史上非常低調,謹小慎微的過了一輩子,與電視劇當中的高陽公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是襄城公主卻拒絕了這個要求。襄城公主覺得對待公婆就要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如果分開居住的話,這些禮節也會缺失。李世民也只好讓襄城公主住在蕭銳家。一個公主不管她受不受寵,在婚後還能這樣謙遜是很難得的。
襄城公主最後在杭州去世,當時的李治知道後也令為襄城公主舉哀。總而言之,李世民的這個長女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很低,一生並沒有太大的大起大落,也算幸福。
『柒』 為什麼學歷史的人都對郭沫若很不屑
我個人對郭沫若的評價:學貫古今,才識可堪師表;風擺楊柳,為人不足效法。
沙葉新則引用恩格斯對歌德的評價指出郭沫若作為偉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兩面。
就才而言,郭沫若無疑是現代文學、考古研究等領域不世出的領軍人物,從事這方面研究的朋友,不研究郭老、不研讀郭老的著作,顯然是不全面的。但就為人而言,郭在私生活上的放任和政治上的牆頭草作風則頗受世人詬病。
私生活方面混亂:除三位相對正式的妻子外,郭有多位情人,包括第三位妻子於立群的姐姐於立忱。他對於立忱的始亂終棄,導致其墮胎後自殺,為不少世人所不恥。而於立群在郭死後次年不明原因自殺,有一種說法就是得知其姐的真實死因後羞愧自縊。
但這畢竟是郭個人私生活方面的東西,他人無權干涉。但他在政治人格方面所顯示出來的種種,則讓稍微懂點歷史又有些骨氣的人都難以苟同。
郭沫若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即接受馬克思主義,一度出任南昌起義總政治部主任,可起義失敗後即行旅日避難。抗戰暴發後,他投奔南京政府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後改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朋友笑說這是為了象余則成一樣戰斗在敵人心臟中,我無語。
如果說解放前郭沫若還能以筆為槍表現自己的政治人格的話,解放後他已經只剩下一副媚骨了。
郭是大詩人,但解放後幾乎篇篇是頌歌,
1966年 文革爆發,郭沫若發表談話:「在一般的朋友、同志們看來,我是一個文化人,甚至於好些人都說我是一個作家,還是一個詩人,又是一個什麼歷史學家。幾十年來,一直拿著筆桿子在寫東西,也翻譯了些東西。按字數來講,恐怕有幾百萬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標准來講,我以前所寫的東西,嚴格地說,應該全部把它燒掉,沒有一點價值。」這段談話常被後人指責:郭沫若只顧自保,為全盤否定歷史的極「左」思潮推波助瀾。談話內容流傳到國外後,對郭沫若在各國的聲譽都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郭沫若以毛澤東的詩友著稱,和毛時有詩詞唱和。他曾高度贊頌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也曾賦詩贊美斯大林。郭沫若在文革初期被批判,很快就得到了特別保護;他寫了許多贊美文化大革命的詩作,包括直接贊美江青的詩,在整個70年代基本安然無恙。1976年5月12日,郭沫若寫了《水調歌頭·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十周年》,但過了僅僅五個月零九天,四人幫被逮捕之後,他立即又賦一首《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抨擊「四人幫」;這也是後來他的政治人格受到質疑的主要原因。
『捌』 李濟深與 張瀾政治道路的異同,求歷史愛好者回答。急,謝謝。
辛亥武昌起義爆發當晚,李濟深為阻止清軍南下鎮壓革命運動,和同寢室的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六弟何貫中等同學一起自發行動起來,破壞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鐵橋,成功阻止了清軍南下鎮壓革命運動,為革命黨人贏得了寶貴的准備時間;1911年底,他聞知廣東軍政府組織北伐軍討伐清政府後,滿腔熱情地到上海,找到軍長姚雨平,要求參加戰斗。此時,姚雨平正為部隊缺乏軍事人才而著急,李濟深的到來恰似雪中送炭,立即被姚雨平委任為作戰參謀,直接參與全軍作戰計劃的制定和指揮工作。姚雨平率領的廣東軍是北伐軍中的主力部隊,奉孫中山令,沿津浦鐵路向北進攻。在北伐過程中,李濟深初步展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他積極協助姚雨平整編軍隊,認真制定作戰計劃。為了使作戰計劃更加詳細與周全,他親自到前線偵察地形,選擇行軍路線。他主動請纓,直接到前線指揮作戰,在固鎮、宿州、徐州三次大敗清軍的戰斗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津浦線主戰場的節節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各路北伐軍,迫使清宣統皇帝宣布退位,袁世凱實行南北議和。李濟深因為在作戰中有勇有謀,戰功卓著,被姚雨平破格提拔為第22師參謀長。1914年,李濟深以優異成績在陸軍大學畢業後,不但被留校任教,還在陸軍部軍學司擔任職務。在任教期間,李濟深充分展現了他深厚的軍事理論素養,悉心培養了一大批高級軍事人才。許多人後來成為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高級將官。如任國民政府國防部長的徐永昌,廣西省主席、集團軍司令的黃旭初等,都是他的學生。因此,李濟深在軍政界聲望極高,有「全國陸軍皆後學,兩粵名將盡門生」的聲譽。
四川人民稱其為「川北聖人」:護國討袁的功臣蔡鍔蒞成都就任四川督軍兼省長,不久電薦張瀾為嘉陵道道尹。8月14日張瀾正式受命道尹之職,走馬上任。他努力收編安置散兵游勇;採取有力措施,肅清盜匪,懲治貪污;並嚴禁鴉片,整飭社會風紀。當時,川北浚川源銀行曾發行200萬元兌換券,因軍餉挪用,無法兌換,致使人心不安。張瀾到任後,經與地方人士商議,妥善解決了兌換問題。經過大力整頓,川北很快便形成了「吏不容奸,人懷自奮,道不拾遺,風化肅然」的風氣。張瀾因此更受人民尊敬,被稱為「川北聖人」。
『玖』 有個歷史學家寫的關於長生不老葯的帖子;就是羅列了秦始皇,雍正,還有明朝的一個皇帝,都沒死的分析。
參考資料:http://bbs.tianya.cn/post-no05-204591-1.shtml
『拾』 名字中帶瀾的文學家
有一個歷史學家範文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