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學有哪些社會價值
歷史學的社會價值
歷史學的社會價值,也就是有的書中所說的歷史內學的社會功用容或社會功能。
歷史學具有「史鑒」「史師」的功用,是指導人類正確前行的指針,是人類正確認識、改造社會的強大動力,是國家科學發展的不竭源泉,是個人成長進步的階梯。
一、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通過對歷史學的研究,以了解現實,把握現實,並預見未來,通過「知興替」達到「懂未來」,這是歷史學的一個最重要的價值體現。
二、以史為鏡,可科學發展。中國特色理論體系,是新中國成立後,以馬克思理論為指導,和我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修正路線方針政策而形成的。
三、以史為師,可以正己行。歷史學的史學價值不僅體現在推動社會進步,國家科學發展上,還體現在對每一個人成長的幫助和提高上。
Ⅱ 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
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可以簡略地概括為「鑒往知今,資政育人」八個字。具體說來:
第一,在推動人文科學其他學科的發展中,在推動人文科學之外的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以及管理科學等的發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獨特作用。因為沒有歷史學自身的不斷發展,沒有歷史學使時序化、整體化、實證化從一般的籠統的要求變為深入而具體的現實,所有其他學科歷史內涵的發掘,就會缺失它們依以存在與確立的坐標,以及使這種發掘不斷深化的動力。
第二, 具有認識功能,即能夠為人們了解現實和預測未來提供必要的歷史知識,使人們認清人類歷史和各種事物是怎麼發展變化的,現在有些什麼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以後將會怎麼發展。
就是說,可以增強人們歷史的眼光,即善於從歷史上來看問題,重視歷史的條件和因素。大哲學家黑格爾就非常重視歷史,他說:「我們之所以是我們乃是我們有歷史。」 恩格斯曾稱贊他說:「黑格爾的思維方式不同於其他所以哲學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維方式有巨大的歷史感作基礎。」 如果缺乏歷史的眼光,忽視歷史的因素,往往就會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產生急躁甚至浮躁的心理,追求短期效應,造成工作的失誤。如果有歷史的眼光,就會把問題看得更全面些,考慮得更慎重、更周全些。英國一位歷史學家在《歷史的功用》一書中,曾提出文官「如果想躋於高官之列,歷史是必經之途」,因為「文官應付的行政問題,歷史能提供正確的背景」,也就是能培養歷史的眼光,提供歷史的知識。
第三,具有借鑒功能,即能夠為人們的實踐活動提供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從而使人們以史為鑒,避免重犯人類歷史上曾犯過的錯誤。我國自古以來就重視歷史經驗的總結,有著以史為鑒的優良傳統。唐朝李世民就曾經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通過學習歷史,可以知道哪些事是應該做的,哪些事是不應該做的,遇到什麼事應該怎麼處理,怎麼解決,從而增長自己的智慧。著名的史學著作《資治通鑒》,就是為皇帝提供歷史借鑒的。梁啟超曾稱贊這部書最「益人心智」。古希臘著名的史學家波里比阿在起所著的《歷史》一書中也說得很明白:「就政治生活而言,最好的教育和訓練就是要研習歷史。取鑒於前人的覆轍,是教人如何英勇豪邁地面對困難、戰勝命運的不二法門,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第四,具有教育功能,其中包括道德教育,理想教育,歷史眼光的教育等等。有的學者說:歷史學是一部社會教科書,它具有多方面的社會教化和思想滋養功能,是人類認識世界、認識自我、改造世界、超越自我的強大的武器,其核心是啟迪心智、智慧人生,使人變得清醒、理智和成熟。學習歷史,對於提高人們的人文素養、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學習做人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從中可以體驗先輩們在追求理想、改變命運過程中的痛苦與歡樂、挫折和勝利,感悟到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和人的尊嚴。從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價中可具體生動地體悟到什麼是正義、進步和公正,什麼是崇高、偉大和正氣,所有這些都助於從深層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的學者甚至說,中國史學具有雙重職能:一是記錄歷史事實:二是維系人倫價值,故多有道德評價。或者說,中國史學「雙肩挑」:左邊肩膀挑著史實;右邊肩膀挑著公正,故多有人物褒貶。
第五, 還具有特殊的娛樂功能、消閑功能和消遣功能,即可以通過學習歷史度過閑暇時光,並可以從中得到愉悅和審美的情趣。
在這五種功能中,中間的三種功能即歷史學的社會功能是最重要的。正因為歷史學具有很強的社會功能,所以各個國家歷來的統治者都十分重視歷史。當然,它的直接的用處沒有法學、經濟學等學科那麼大,學歷史的人找起工作來也沒有學這些學科的好找,但歷史學在人文社會科學中是絕對不能缺少的。
Ⅲ 中國傳統史學的社會功能
第一,它具有倫理教育抄的功能。嚴肅的歷史學著作是會在幫助人們明是非、辨善惡、培養高尚道德情操方面,有所助益。第二,它具有經驗借鑒的功能。假如因時代前進了而蔑視歷史經驗,那隻能使人們在現實中增添盲目性。第三,它具有文化積累與傳播的功能。
Ⅳ 歷史學家在社會中的作用
作用:研究史學史能夠幫助我們確定當前史學研究面臨的任務,說明歷史學家的重要作用,以及消除人們目前對歷史的效用和存在意義的種種疑問。
歷史學家也稱史學家,是指以撰寫歷史著作為職業或對歷史學的創立、發展與應用付出努力的知識分子。以歷史為自己學術研究對象的人群,一般都是指在該領域頗有威望的人士。歷史學家包括歷史記錄的編撰者和歷史材料的研究者。
Ⅳ 高中歷史 14《歷史學有什麼社會功能
凝聚人心。從歷史的角度看現實問題,比如台灣問題
Ⅵ 歷史學有什麼社會功能 選修 同步
歷史學習可以啟發智能。打個比方,歷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們腦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幫助我們披荊斬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記憶歷史是沒有用的,只有從歷史中學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學習歷史能審時度勢。這個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而歷史學正是為了培養眼光不局限於當代,而能洞徹事物發展脈絡與前因後果的人才,這也就是古人會把歷史學當成是領袖必備教育的原因。
學習歷史會感動人心。歷史是追求真實之道的學問,只有從真實出發才能提煉出真實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動人心,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另外像:了解我們自己國家、民族的過去,發生的各種事情;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無論是學習還是以後的談資都是很有用的。
1、歷史等文綜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Ⅶ 歷史學家在社會中的作用
作用:研究史學史能夠幫助我們確定當前史學研究面臨的任務,說明歷內史學家的重要作用,以及容消除人們目前對歷史的效用和存在意義的種種疑問。
歷史學家也稱史學家,是指以撰寫歷史著作為職業或對歷史學的創立、發展與應用付出努力的知識分子。以歷史為自己學術研究對象的人群,一般都是指在該領域頗有威望的人士。歷史學家包括歷史記錄的編撰者和歷史材料的研究者。
Ⅷ 第4課 歷史學有什麼社會功能
關於史學社會功能的問題是從古至今許多史學家都十分關注的重要的問題,建國以來,大批史學工作者在科學思想的指導下,運用正確的理論和方法,更加理性地、明晰地探討了史學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社會功能及其表現形式,這其間雖經歷了一條相當曲折而又坎坷的歷程,但是每一階段的深入探討都取得了富有建設性的成就,並為後人開拓了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探討領域。有鑒於此,回顧和反思建國以來我國對史學社會功能探討的得與失,頗有裨益:其一,是對史學遺產的必要總結;其二,是促進史學科學化進程,完善史學理論體系的重要一步;其三,是使史學在新的歷史時期更好地發揮自身功能,進而服務於社會的有益探索。
一、唯物史觀指導下的初步探討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史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指導下,範文瀾、翦伯贊、吳晗等人從史學功能實現的途徑方面對革命戰爭年代歷史類比的做法做出了反省。其中,翦伯贊的反省和批判尤為深刻,他說:這種做法「不但不能幫助人們對現實政治的理解,而是相反地模糊了人們對現實政治的認識。」他認為,隨著新時期的到來,新情況層出不窮,新的現實必然會對歷史學提出更高水準的要求。假如繼續沿用那種簡單、生硬的歷史比附的做法去服務於現實,把歷史上的現實和今天的現實等同起來,「那不是把歷史上的現實現代化使之符合於今天的現實,就是把今天的現實古典化去遷就歷史上的現實,兩者都是非歷史主義的,因而都是錯誤的。」[1]顯然,老一輩的史學家在敏銳感應時代脈搏的情況下,對那種非歷史主義的史學比附方法深感憂慮。他們認識到,這種功利性的做法,不但直接影響著史學社會功能的發揮,而且影響著史學的發展前途。然而,遺憾的是,翦伯贊等老一輩史學家關於史學功能的有益思考卻沒有在更廣大的范圍內引起共鳴和重視。當時,在中國的史學界貫徹著毛澤東的歷史認識,毛澤東注重歷史對於現實的指導和教育意義。他深刻了解中國的社會和歷史,屢屢提到歷史對於現實的作用,他說:「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這對於指導當前的偉大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2]毛澤東的這些論述,成為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歷史學界闡述歷史學之社會功能及其發揮途徑的主要理論根據。隨著政治領域內「極左思潮」的漫延,在史學領域,馬克思主義教條主義開始膨脹,它使人們對史學功能的認識向畸形化方向發展,具體表現就是史學研究中的「厚今薄古」,要求史學研究能順應當時工農業大躍進的形勢,以滿足時代的政治要求。1965年,戚本禹在康生的支持下在5紅旗6雜志第13期發表了《為革命而研究歷史》的文章,一方面批判翦伯贊、吳晗等人為代表的歷史主義原則;一方面高喊「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為革命研究歷史」。他所謂的「為革命研究歷史」,即歷史學必須為眼前政治的需要服務,這種帶有政治目的的肆意發揮,完全把歷史研究當成了擴大當時階級斗爭事態的工具。在戚本禹的喧囂下,「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現實政治需要服務」等口號紛紜而出,認為史學應為當前的政治運動服務,為當前的政策服務。至於這種做法是否真正有利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真正有利於歷史學科的發展,似乎是無須計較的。針對這種情況,翦伯贊一針見血地指出:有個別同志狹隘地理解歷史學要為政治服務的提法,幾乎把黨的任何一個政策、號召和口號都塞進古代史中去,這是錯誤的。翦伯贊認為,「在歷史研究中是要貫徹政策精神的」,但「並不是把我們今天的政策都塞進古代史中去」。他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第一,歷史學為政治服務,「不是配合當前的每一個政治運動,政治上來一個什麼運動,歷史上就要塞進這個運動,而是為一定的階級在一定時期的需要服務」,「就是為無產階級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服務」。第二,歷史學為政治服務,也不是把古人古事都拉扯到現代,而是「總結歷史上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的經驗」,「用這種經驗的總結為政治服務」。第三,歷史學為政治服務,「是探索歷史發展的規律,指出歷史發展的傾向,用規律性和傾向性的知識為政治服務」。[3]今天看來,這種觀點貫徹了科學的歷史主義原則,對於今天正確處理歷史與現實的關系也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