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漢朝的歷史事件

漢朝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2 15:13:20

『壹』 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

1、秦末農民起義、楚漢之爭

漢高祖劉邦是沛豐邑中陽里人,平時不參加農業勞動。到青年時代,秦始皇已統一中國,他當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長,並與郡縣小吏關系非常密切。劉邦在生活上有失檢點,但他為人仗義,胸懷大志,待人寬厚,能孚眾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劉邦也在家鄉沛縣起兵,稱沛公。後加入項氏叔侄的反秦義軍。前207年,劉邦率部攻入關中,秦王子嬰降,秦亡。

秦朝滅亡以後,公元前206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來項羽和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手下蕭何、韓信、張良、彭越等人的輔助下,在垓下之戰打敗了項羽,於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稱皇帝,仍用「漢」號,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參考文獻:鄒紀萬,《中國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統帝國的政治變遷·第三節·楚漢相爭》,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36頁-第45頁。

2、文景之治、七國之亂、南越國

呂後死後,諸呂之亂被以周勃為領袖的大臣鏟除,眾臣迎立漢文帝。在漢文帝的皇後竇漪房的影響下文帝和兒子漢景帝即位期間,繼續採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恩威並施,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

雖然漢景帝時期發生了此時期唯一的動亂—「七國之亂」,但是僅經歷三個月便為周亞夫、欒布所平定,並未對漢朝帶來實質影響。

參考文獻: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三聯書店,2005年2月,第16頁—第50 頁。

3、昭宣中興

漢武帝晚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因此冤死。漢朝經歷多年戰爭,對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導致漢朝國力衰弱,前朝積蓄被揮霍殆盡。

為此,漢武帝晚年曾發表著名的輪台之詔,不再窮兵黷武。為挽救經濟,漢武帝在位期間曾採取一系列政策,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穩定物價,加強對經濟的控制。

參考文獻:鄒紀萬,《中國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統帝國的政治變遷·第五節 波瀾壯闊的有為時代(武昭宣三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85頁-第90頁。

4、新莽篡漢

漢宣帝死後,漢元帝劉奭即位,西漢開始走向衰敗。漢元帝,柔仁好儒,導致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漢元帝死後,漢成帝劉驁即位。

漢成帝好女色,先後寵愛許皇後、班婕妤和趙氏姐妹(趙飛燕、趙合德),由於趙氏姐妹不能生育,漢成帝與其他妃嬪的子女均為趙飛燕姐妹殘害殺死,史稱「燕啄皇孫」。由於「酒色侵骨」,漢成帝最後竟死在溫柔鄉中。

參考文獻:鄒紀萬,《中國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統帝國的政治變遷·第六節 西漢中衰與政權結構的變動(元帝~王莽篡漢)》,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93頁-第94頁。

5、光武中興

新莽在赤眉、綠林民變下覆滅。綠林軍擁立漢宗室劉玄作皇帝,恢復漢朝國號,史稱玄漢,改元更始,劉玄即更始帝。公元25年,赤眉軍立劉盆子為帝,沿襲漢朝國號,史稱赤眉漢,建元建世,劉盆子即建世帝,隨後擊敗綠林軍。

參考文獻:鄒紀萬,《中國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統帝國的政治變遷·第七節 王莽托古改制的迷夢》,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115頁-第118頁。

(1)漢朝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貳』 發生在漢朝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1、楚漢之爭

楚漢之爭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楚漢之爭是由秦末農民戰爭直接演變而來的,但性質卻截然不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農民戰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但曾經是農民戰爭領袖的劉邦和項羽,卻不得不走封建統治的老路,遂轉變為封建統治權的角逐者。

2、呂後專權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劉邦病逝.經過呂後和張良的輔佐,五月,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呂後被尊為太後。

呂後是一個權力欲極強的女人,早在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時,使用奸計將漢朝開國元勛韓信殺死於長樂宮鍾室,還滅其三族。她看見兒子劉盈即位,覺得有機可乘,漸露專權野心。

3、諸呂之亂

諸呂之亂是西漢初期,在朝的呂氏一黨所謂的擾亂朝政行為及由此引發的眾大臣帶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其真實本質是劉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呂氏作亂所發動的針對呂氏的政變行為。

劉邦死後,劉盈登基為漢惠帝。劉盈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劉盈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

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處死,呂氏集團徹底被消滅。

諸呂之亂的結束實際上迎來了後來西漢的文景之治這一穩定時期。而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4、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 ,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綉,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幹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

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5、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中國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景帝三年(前154),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

這時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由於梁國的堅守和漢將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

七國之亂是地方割據勢力與中央專制皇權之間矛盾的爆發。七國之亂的平定,標志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

『叄』 漢朝的重大事件有什麼

漢朝(前202[1]—公元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亦有以西漢與東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是繼秦朝之後強盛的大一統帝國。漢代被稱為「炎漢」。又因皇帝姓劉而稱「劉漢」。前202年高祖劉邦建漢,定都長安。文景之治後,漢武帝進一步推動大一統事業。公元九年,王莽篡奪政權,西漢結束。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開創了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萬國來朝。漢朝時期,許多人將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其疆域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東至臨屯郡,西至蔥嶺。[5]西漢平帝時期(公元元年),全國人口達7000萬之多。[6]且文化的統一,為中華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

漢朝是劉邦建立的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前202年[10]-公元9年)、東漢(25年-220年)。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又稱前漢;漢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又稱後漢,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

漢高祖劉邦至漢景帝劉啟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緩慢上升,成為世界第一大帝國,至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敗匈奴,封狼居胥而還,最遠達到今天的俄羅斯貝加爾湖附近,匈奴帝國戰敗而向西狼狽逃遁。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張騫出西域首次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降服中亞大國大宛,西域臣服,開拓了「北絕大漠、西逾蔥嶺、東越朝鮮、南至大海」的廣袤國土,奠定了今日中華的版圖。漢宣帝時期,鄭吉迫使匈奴逐日王降漢,大破車世國,驅逐匈奴在西域勢力,設置西域都府,使得西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南匈奴降漢,北匈奴單於被陳湯斬殺於康居,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強音,解決了匈奴問題。到了東漢時期,在大將竇憲的打擊下,迫使北匈奴西逃至歐洲。基本徹底解決了困擾漢朝的匈奴邊境問題。之後東漢明帝遣班超出使西域,打通荒廢已久的絲綢之路。
兩漢王朝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光武中興」「明章之治」。兩漢時期開疆拓土,國力強盛,人口眾多,西漢全盛時達到六千萬人口,這是漢朝人口最鼎盛的時期,之後連年戰亂,到了西漢末年東漢初年,人口驟降,經過東漢一朝的逐漸恢復,東漢後期人口增至五千六百萬,基本達到了西漢時期的水平。兩漢時期的人口數量直到宋英宗時期才再次超過。
兩漢時期民族融合空前發展,文化科學異常活躍,對外交流意義重大。漢朝進一步奠定了漢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後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到現今,「漢人」仍為多數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漢字」,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中國幾千年的統治思想,並且最早開始在京師長安設太學,並且開始儒學中的經學,東漢光武帝時期太學生一度多達三萬。漢明帝時期,佛教東渡首次來到中國,在洛陽營建的第一座佛教寺廟洛陽白馬寺,我國第一部漢譯佛教經典是在白馬寺譯出的四十二章經,張道陵創立道教也是影響中國的大事。
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首次開辟絲綢之路,使中國和中亞、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張騫曾經到達大宛(錫爾河上游東面)、大月氏(阿姆河中部)、康居(錫爾河下游及其以北)等國。張騫的副使還到達過大夏(阿富汗)、安息(伊朗)等國。以後漢武帝的使者還到達奄蔡(黑海以北)、條支(敘利亞),武帝時期漢朝使節最遠越過羅馬帝國,到達犁軒(羅馬帝國附屬國,今天的埃及亞歷山大城),這是漢朝到達的最遠國家,直接和歐洲非洲進行了聯通。中亞、西亞等國也派遣使者到西漢訪問和通商。公元73年,漢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被東漢任命為西域都護,他在西域經營30年,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甘英到達波斯灣。166年,大秦使臣來到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中國的首次直接交往。漢光武帝時期,日本國使臣首次來中國,漢光武皇帝冊封日本漢倭奴國金印,漢明帝永平年間,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

等等

謝謝

望採納!

『肆』 漢朝歷史大事件

白馬之圍
文景之治
張騫2次出使西域
漢武帝反擊匈奴(漠北戰役等)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主父偃提出推恩令
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
王莽篡權
光武中興
黃巾起義

『伍』 請問下漢朝有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漢:(-202—公元9年)
(1)定都長安,建立漢朝。實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政策
(2)沿用(承襲)秦制,郡、分封王侯(同姓子弟和功臣)——「七國之亂」
(3)「文景之治」:文帝、景帝減輕徭役、兵役,重農抑商;提倡節儉,「以德化民」。
(4)推恩令削弱王侯封地與勢力;加強監察制度,加強對百官的監管,加強皇權。
(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大力推行儒學教育;長安設太學,地方辦官學;重用儒生,直接做官或培養為後備官僚。
(6)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漢初「和親」換取北邊安寧,漢武帝武力反擊,基本解除北部邊患。「互市」
(7)張騫出使西域:兩次、目的、歷史意義(結果和作用有三點):A (了解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漢朝與西域各國從此建立了友好關系,交往日趨頻繁;B -60,設置西域都護府,從此西域(新疆)正式歸入西漢版圖。C 開通了絲綢之路。(西域都護府保障了東西商路的暢通,加強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以及對西域地區的管理)

西域:玉門關、陽關,西域≥新疆
(8)經營南方:浙、福建、兩廣和西南(少數民族)
東漢(25-221)光武帝劉秀
(1)定都洛陽,建立東漢 「光武中興」
(2)中期以後,宦官與外戚專權;末年,豪強割據,名存實亡。
經歷七代皇帝太後:王政君
王政君生於漢宣帝時,她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後之一。其身居後位(包含皇後、皇太後、太皇太後)時間長達61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在位),僅次於清朝的孝惠章皇後(64年)。一生經歷七朝(存疑)歷盡滄桑,她一人雖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但誤信王莽,終於斷送了漢朝劉姓的江山

『陸』 發生在漢朝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西漢:(-202—公元9年) 漢高祖劉邦、漢武帝
(1)定都長安,建立漢朝。實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政策
(2)沿用(承襲)秦制,郡、分封王侯(同姓子弟和功臣)——「七國之亂」
(3)「文景之治」:文帝、景帝減輕徭役、兵役,重農抑商;提倡節儉,「以德化民」。
(4)推恩令削弱王侯封地與勢力;加強監察制度,加強對百官的監管,加強皇權。
(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大力推行儒學教育;長安設太學,地方辦官學;重用儒生,直接做官或培養為後備官僚。
(6)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漢初「和親」換取北邊安寧,漢武帝武力反擊,基本解除北部邊患。「互市」(P85)
(7)張騫出使西域:兩次、目的、歷史意義(結果和作用有三點):A (了解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漢朝與西域各國從此建立了友好關系,交往日趨頻繁;B -60,設置西域都護府,從此西域(新疆)正式歸入西漢版圖。C 開通了絲綢之路。(西域都護府保障了東西商路的暢通,加強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以及對西域地區的管理)
西域:玉門關、陽關,西域≥新疆
(8)經營南方:浙、福建、兩廣和西南(少數民族)

東漢(25-221)光武帝劉秀
(1)定都洛陽,建立東漢 「光武中興」
(2)中期以後,宦官與外戚專權;末年,豪強割據,名存實亡。

『柒』 請問下漢朝有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與唐朝並稱為中國歷史上兩大強盛王朝,對中華文化影響極深,至今為止我們華人也被成為漢人。漢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在劉邦建立西漢後的這波瀾壯闊的四百零七年到底發生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呢?就讓我們跟隨歷史車輪滾動的方向一起來看看吧。

光武中興(公元25年-公元57年):又稱建武盛世,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期間出現的盛世。劉秀推翻王莽建立的新朝後恢復了漢朝的統治,劉秀即位後頒布大量政策使東漢初年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人口增長的局面,因劉秀謚號為光武,所以稱此時期為光武中興。

黃巾之亂(公元184年):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暴動之一。當時的東漢王朝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

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捌』 關於漢朝大事記的詳細列表

西漢
前 202 年 ( 漢高祖五年 ) :
劉邦打敗項羽於垓下,建立漢朝 ( 西漢 ) 。 劉邦打敗項羽於垓下,建立漢朝 ( 西漢 ) 。
前 195 年 ( 漢高祖十二年 ) : 前 195 年 ( 漢高祖十二年 ) :
高祖死,子惠帝即位。 高祖死,子惠帝即位。
前 191 年 ( 漢惠帝四年 ) : 前 191 年 ( 漢惠帝四年 ) :
除秦挾書律。 除秦挾書律。
前 188 年 ( 漢惠帝七年 ) : 前 188 年 ( 漢惠帝七年 ) :
惠帝死, 呂後臨朝稱制。 惠帝死, 呂後臨朝稱制。
前 180 年 ( 漢高後八年 ) : 前 180 年 ( 漢高後八年 ) :
呂後死, 文帝立。 呂後死, 文帝立。
前 156 年 ( 漢景帝前元元年 ) : 前 156 年 ( 漢景帝前元元年 ) :
減收田租之半,三十而稅一。 減收田租之半,三十而稅一。
前 154 年 ( 漢景帝前元三年 ) : 前 154 年 ( 漢景帝前元三年 ) :
吳 、 楚七國反,遭周亞夫平亂。 吳 、 楚七國反,遭周亞夫平亂。
前 202 年 ( 漢高祖五年 ) : 前 202 年 ( 漢高祖五年 ) :
劉邦打敗項羽於垓下,建立漢朝 ( 西漢 ) 。 劉邦打敗項羽於垓下,建立漢朝 ( 西漢 ) 。
前 195 年 ( 漢高祖十二年 ) : 前 195 年 ( 漢高祖十二年 ) :
高祖死,子惠帝即位。 高祖死,子惠帝即位。
前 191 年 ( 漢惠帝四年 ) : 前 191 年 ( 漢惠帝四年 ) :
除秦挾書律。 除秦挾書律。
前 188 年 ( 漢惠帝七年 ) : 前 188 年 ( 漢惠帝七年 ) :
惠帝死, 呂後臨朝稱制。 惠帝死, 呂後臨朝稱制。
前 180 年 ( 漢高後八年 ) : 前 180 年 ( 漢高後八年 ) :
呂後死, 文帝立。 呂後死, 文帝立。
前 156 年 ( 漢景帝前元元年 ) : 前 156 年 ( 漢景帝前元元年 ) :
減收田租之半,三十而稅一。 減收田租之半,三十而稅一。
前 154 年 ( 漢景帝前元三年 ) : 前 154 年 ( 漢景帝前元三年 ) :
吳 、 楚七國反,遭周亞夫平亂。 吳 、 楚七國反,遭周亞夫平亂。
前 140 年 ( 漢武帝建元元年 ) : 前 140 年 ( 漢武帝建元元年 ) :
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術。 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術。
前 138 年 ( 漢武帝建元三年 ) : 前 138 年 ( 漢武帝建元三年 ) :
張騫出使西域 。 張騫出使西域 。
前 136 年 ( 漢武帝建元五年 ) : 前 136 年 ( 漢武帝建元五年 ) :
設置五經博士。 設置五經博士。
前 130 年 ( 漢武帝元光五年 ) : 前 130 年 ( 漢武帝元光五年 ) :
唐蒙出使夜郎 ,置犍為郡 。 唐蒙出使夜郎 ,置犍為郡 。
前 127 年 ( 漢武帝元朔二年 ) : 前 127 年 ( 漢武帝元朔二年 ) :
衛青出搫匈奴 ,取得河南地區,設朔方郡 。 衛青出搫匈奴 ,取得河南地區,設朔方郡 。
前 121 年 ( 漢武帝元狩二年 ) : 前 121 年 ( 漢武帝元狩二年 ) :
霍去病 大敗匈奴 ,控制河西地區,打開了通西域的道路。 霍去病 大敗匈奴 ,控制河西地區,打開了通西域的道路。
前 119 年 ( 漢武帝元狩四年 ) : 前 119 年 ( 漢武帝元狩四年 ) :
設鹽鐵官,算緡錢; 衛青 、 霍去病出擊匈奴 , 匈奴遠征至漠北;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 設鹽鐵官,算緡錢; 衛青 、 霍去病出擊匈奴 , 匈奴遠征至漠北;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
前 118 年 ( 漢武帝元狩五年 ) : 前 118 年 ( 漢武帝元狩五年 ) :
鑄五銖錢, 漢幣制至此始定。 鑄五銖錢, 漢幣制至此始定。
前 87 年 ( 漢武帝後元二年 ) : 前 87 年 ( 漢武帝後元二年 ) :
武帝死, 昭帝即位。 武帝死, 昭帝即位。
前 60 年 ( 漢宣帝神爵二年 ) : 前 60 年 ( 漢宣帝神爵二年 ) :
設西域都謢。 設西域都謢。
前 8 年 ( 漢成帝綏和元年 ) : 前 8 年 ( 漢成帝綏和元年 ) :
王莽為大司馬。 王莽為大司馬。
前 6 年 ( 漢哀帝建平元年 ) : 前 6 年 ( 漢哀帝建平元年 ) :
劉歆要求把《左氏春秋》等列入官學被拒,今古文經學之爭開始。 劉歆要求把《左氏春秋》等列入官學被拒,今古文經學之爭開始。
前 2 年 ( 漢哀帝元壽元年 ) : 前 2 年 ( 漢哀帝元壽元年 ) :
博士弟子景盧從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佛經,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 博士弟子景盧從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佛經,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
前 1 年 ( 漢平帝元壽二年 ) : 前 1 年 ( 漢平帝元壽二年 ) :
哀帝死,太皇太後王氏召王莽執政。 哀帝死,太皇太後王氏召王莽執政。
5 年 ( 漢平帝元始五年 ) : 5 年 ( 漢平帝元始五年 ) :
王莽毒死平帝 ,代行皇帝職務。 王莽毒死平帝 ,代行皇帝職務。
6 年 ( 孺子嬰居攝元年 ) : 6 年 ( 孺子嬰居攝元年 ) :
王莽立孺子嬰為太子,自稱假皇帝。 王莽立孺子嬰為太子,自稱假皇帝。
8 年 ( 孺子嬰初始元年 ) : 8 年 ( 孺子嬰初始元年 ) :
王莽自稱皇帝,國號新 , 西漢結束。 王莽自稱皇帝,國號新 , 西漢結束。
東漢
25年(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國號漢(東漢)。
48年(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匈奴分裂為南北。
73年(漢明帝永平十六年):班超出使西域。
79年(漢章帝建初四年):章帝會諸儒於白虎觀,討論五經異同。
89年(漢和帝永元元年):寶憲大敗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
94年(漢和帝永元六年):班超平定焉耆,西域五十餘國納貢稱臣。
97年(漢和帝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息西界而還。
105年(漢和帝元興元年):蔡倫改良造紙術。
132年(漢順帝陽嘉元年):張衡造侯風地動儀、渾天儀。
166年(漢桓帝延熹元年):第一次黨錮之禍。
169年(漢靈帝建寧二年):第二次黨錮之禍。
184年(漢靈帝光和七年):張角領導黃巾起事。
188年(漢靈帝中平五年):各地黃巾復起;改州刺史為州牧。
189年(漢靈帝光熹五年):袁紹引兵入宮,殺宦官二千餘人。
190年(漢獻帝初平元年):董卓挾持獻帝專政。
200年(漢獻帝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
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打敗曹操。
220年(漢獻帝延康元年):曹丕用陳群議,行九品官人法,州邵置中正。

『玖』 求漢朝大事年表

1、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劉邦也在家鄉沛縣起兵,稱沛公。後加入項氏叔侄的反秦義軍。

2、神爵二年(前60年),漢宣帝於西域烏壘城置西域都護府,漢廷政令得以頒行於西域。

3、88年,漢章帝駕崩,年僅十歲的漢和帝繼位,由竇太後臨朝稱制。竇氏戚族的跋扈引起漢和帝的不滿。

4、永元四年(92年),漢和帝聯合宦官鄭眾掃滅竇氏戚族,後漢和帝重用鄭眾、蔡倫等賢宦,故《後漢書》稱「中官用權,自眾始焉「。

5、元興元年(105年)冬12月,年僅二十七歲的漢和帝病逝。出生僅百日的少子劉隆即位,是為殤帝。

6、建光元年(121年),鄧太後逝世,漢安帝親政,族滅鄧氏戚。

7、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漢桓帝駕崩,無子嗣,由河間王劉開曾孫劉宏繼位,是為漢靈帝,引發了以竇太後、竇武為首的外戚勢力和以曹節、王甫為首的宦官勢力的激烈權力斗爭。

(9)漢朝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文景之治」:

呂後死後,諸呂之亂被以周勃為領袖的大臣鏟除,眾臣迎立漢文帝。在漢文帝的皇後竇漪房的影響下文帝和兒子漢景帝即位期間,繼續採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恩威並施,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

雖然漢景帝時期發生了此時期唯一的動亂—「七國之亂」,但是僅經歷三個月便為周亞夫、欒布所平定,並未對漢朝帶來實質影響。

這段時期,匈奴雖然幾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數時間里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漢朝方面則不斷積蓄國力,透過一系列措施來積極備戰。這一時期史稱「文景之治」,是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第一個治世,被後世歷史學家稱羨。

2、漢武盛世:

漢景帝死後,其子劉徹即位,即為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開疆拓土,奠定了漢朝強盛的局面。

在政治上,漢武帝加強皇權,首創年號,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從此,諸侯王的勢力不再能夠對中央構成威脅;後又以諸侯獻上的黃金成色不純為由,取消了百餘位列侯的爵位,即史書上所稱的「酎金失侯」事件。

文化上,廢除了漢朝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治國的思想,積極治國;並採納董仲舒的建議,開始重用儒術。

盡管劉徹時期兼用儒、法、道、陰陽、縱橫等各家人才,漢朝也一直採取集合霸道、王道的治國方針,但漢武帝對儒家的推崇,使儒家思想得到重視,並在以後逐漸成為中國歷經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軍事上,積極對付漢朝的最大外患—匈奴。收復河套並將河西納入版圖,促使「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又先後吞並南越、閩越、夜郎、滇國、衛滿朝鮮等國,遠征大宛降服西域諸國,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漢武帝時期奠定了漢地范圍,也是漢朝走向強盛的重要時期。

『拾』 漢朝歷史故事

1、漢高祖劉邦「舍子保帥」

古人有典故「舍車保帥」,劉邦卻上演了一幕「舍子保帥」。劉邦逃亡時,兩個孩子和他乘同一輛車。眼看楚軍就要追上來了,劉邦心想孩子是個累贅。就順手把孩子推下車去。

大將夏侯嬰倒是心軟,又把兩個孩子給抱了上來。這一耽擱,楚軍更近了,劉邦又把孩子推了下去,夏侯嬰又下去撿回孩子。一來二去,劉邦怕再耽擱時間,便不再把孩子推下去了。



2、漢武帝劉徹愛打別人旗號出遊

漢武帝劉徹喜歡私自出遊,但總打著姐夫「平陽侯」的旗號,因為劉徹怕私自出遊會影響他的形象,於是就命人喊自己「平陽侯」,這樣一來,即使擾了民或者是禍害了鄉親,被罵的也是姐夫,而不是自己。

有時,劉徹踐踏了百姓的莊稼,百姓就指著劉徹的鼻子罵,劉徹不僅不會生氣,還感覺很好玩,因為這些罵人的話,他在皇宮里很少能聽到。

但是打著別人的旗號出遊也有被揭穿的時候。有一次,劉徹又帶著手下們出遊,把老百姓的莊稼糟蹋的不成樣。老百姓就叫了官兵,官兵們把劉徹一行人團團圍住准備教訓這個猖狂的惡少。劉徹無奈,只好亮出了自己的身份。真相大白後,剛剛還飛揚跋扈的皇帝就灰溜溜的走了。

3、東方朔急智救女

有一年的元宵節,漢武帝觀燈,看到一群姑娘十分漂亮,他驚嘆道:「怎麼宮中沒有這樣漂亮的女孩子?」他決定要在民間征美女,便叫住一個小姑娘問道:「你今年多大?」小姑娘答:「十六」。

漢武帝便下令徵集一千名十六歲的美女進宮。這事可嚇壞了東方朔,因為他的女兒就是十六歲的美女,他生怕女兒被徵集入宮,怎麼辦?

東方朔為了拯救自己的女兒,便關門想辦法。好個東方朔,為此事研究天干、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關系,搞出一套「生肖相剋」的理論來,他把這套理論寫成黃歷,並對人宣傳說,他有一本天書。漢武帝問:「聽說你有一本天書,為什麼叫天書?」東方朔說:「天書,就是只有天子才能看懂的書。」

漢武帝把天書翻開一看,原來是天干與地支相配的一種規則。開頭有一首小詩:「天賜警言,人間皆行。屬相相剋,違者斷魂。鼠羊一旦休,白馬怕青牛。虎蛇如刀錯,龍兔淚交流。金雞怕玉犬,豬猴不到頭」,漢武帝讓東方朔講解一下意思。

東方朔說:「天干與地支交叉配合紀年,又用十二生肖周而復始地排列在年份中,便產生年份相配與相剋的年歲與生肖的序列。例如,屬兔的與龍相剋。」漢武帝說:「我要徵集十六歲少女進宮,是否相剋?」,東方朔回答道:「皇上是龍,十六歲少女屬兔,正好相剋。」於是,漢武帝便取消了徵集十六歲少女人宮的決定。

4、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年少的時候家裡貧寒,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宗耀祖,不幹農活,光閉門讀書。而大嫂卻對此很有意見,容不得他這樣,為了消弭兄嫂之間的矛盾,面對大嫂的一再羞辱,隱忍不發。

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離家出走,准備浪跡天涯,被哥哥追了回來。後來陳平又不計大嫂的前嫌,阻止哥哥休掉大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於有一天,一位老者慕名而來,願意免費收陳平為徒。陳平學成之後,輔佐漢高祖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5、鄭公風

鄭弘,東漢人,年輕的時候去山裡砍柴,撿到一隻裝飾的非常漂亮的箭。過了一會有人來尋,他就還給了人家。這個尋箭的不是個一般人,鄭弘一眼就看出來了。

所以他歸還這支箭的同時就跟那個神人說,若邪溪這個地方打柴不容易,來去都是頂風,不好走。我希望以後可以早晨刮南風,晚上刮北風,這樣就方便多了。後來此地風向果然如他所求,當地百姓都稱之為「鄭公風」,並以此指代「得神助之風」。

閱讀全文

與漢朝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