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的繪畫流派有多少種
1:非洲岩洞藝術
非洲岩洞藝術是新石器時代非洲原始社會藝術的遺跡。二十世紀考古發現:在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脈,撒哈拉沙漠和利比亞地區都發現大量原始獵人刻畫的牛、長頸鹿、河馬、大象、單峰駝等動物,還有描繪人類日常生活、舞蹈、狩獵、戰爭和舉行原始示教儀式的風俗畫等。以利比亞的費贊(Fezzan)地區的作品最為突出。它的藝術風格和新石器時代的西班牙勒文特壁畫相近似。在中非和南非的發現中,以羅得西亞的布須曼人的壁畫最有名。布須曼人的子孫在十九世紀遭到殖民者的迫害以前,從未停止過壁畫的創作。
2:愛斯基摩藝術
愛斯基摩要在嚴寒而困難的北極生活條件下,用骨、牙、木、石刻制的生活用具和迷信工具上的一種裝飾藝術被稱為愛斯基摩藝術。在阿拉斯加諾登桑(NortonSound)以北居住的愛斯基摩人大多數人都會雕刻藝術,他們在弓鑽的轉動桿(海象牙制的)上刻小型的剪影式的北極生活圖畫,並用海豹油燈的黑油塗黑,非常精巧,惹人喜愛。十九世紀中葉,由於現代資本主義的影響,他們的藝術品逐漸變為商品。
3:拜占庭藝術
從四世紀到十五世紀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臘城市拜占庭)為中心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和基督教會相結合的官方藝術。其思想內容是崇拜帝王和宣揚基督教神學,為鞏固貴族階級的統治服務。其風格特點是羅馬晚期的藝術形式和以小亞細亞、敘利亞、埃及為中心的東方藝術形式葙結合,有濃厚的東方色彩。如聖索非亞教堂的中央圓頂形的結構及其內部金碧輝煌的裝飾,反映了政教合一的精神統治的權威。在基督教神像學體系的建立和利用、改造舊形式為基督教宣傳服務等方面,在教堂建築、聖像畫、鑲嵌畫、壁畫、細密畫及工藝美術的風格創造上,都有較大的成果。由於教會的束縛。後期風格傾向於公式化、概念化。它對中世紀歐洲各國,尤其是東正教國家的藝術有巨大影響。1453年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後,拜占庭藝術的歷史已千終結,但其形式仍為東正教會所利用。
4:哥特式藝術
十二至十六世紀初期歐洲出現的一種以新型建築為主的藝術,包括雕塑、繪畫和工藝美術。這種建築風格,一反羅馬式厚重陰暗的半圓形拱門的教堂式樣,而廣泛地運用線條輕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輕盈通透的飛扶壁,修長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鑲嵌花窗,造成一種向上升華、天國神秘的幻覺。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時代觀念和中世紀城市發展的物質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德國的科隆教堂、英國的林肯教堂、義大利的米蘭教堂等。
5:佛羅倫薩畫派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在經濟和文化中心佛羅倫薩形成的一個重要畫派。該派以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為主導,用科學方法探索人體的造型規律,吸取古代希臘、羅馬的雕刻手法應用在繪畫上,把中世紀的平面裝飾風格改變為用集中透視,有明暗效果,表現三度空間的畫法。在以宗教神話為主的題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畫成世俗化的合乎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創造了人物畫新風格。除了油畫外,當時多創作大幅溫壁畫,主要為宮廷、教會和資產階級上層服務,從而改變了歐洲中世紀繪畫的面貌。初期代表畫家有*喬托、*馬薩丘、烏且羅(Uccello, 1394-1475)等,盛期以*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畫家為代表。十五至十六世紀三十年代最繁榮;十六世紀末,由於佛羅倫薩政治上失去獨立,經濟衰落,以及畫家信盲目崇拜前輩的結果,逐漸走向*風格主義。
6:威尼斯畫派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主要畫派之一。威尼斯共和國在十四世紀是歐洲和東方的貿易中心,商業資本集中,國家強盛。藝術受拜占庭及北歐的影響。十五世紀吸收了*佛羅倫薩畫派及*曼坦那的經驗,通過貝里尼一家、卡巴秋(Carpaccio, 約1465-約1526)、安東奈羅·達·美西納(Antonello da Messina, 約1430-1479)等人的努力,政府和教會的利用,尤其是社會團體---互助會(scula)的支持,繪畫藝術得到了發展。十六世紀威尼斯派成為歐洲油畫創作中心。該畫派反映人文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其畫色彩明麗,形象豐滿,構圖新穎,但大多借宗教神話題材,描繪統治階級的豪華生活。代表畫家有*喬爾喬、*提香、*丁托列托和和*委羅內塞等。直至十八世紀仍有*提埃坡羅、迦納來多(Canaletto, 1697-1768)和瓜第(Guardi, 1712-1793)等畫家。該派作品對歐洲繪畫的影響很大。
7:浪漫主義畫派
十九世紀初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興起於法國畫壇的一個藝術流派。這一畫派擺脫了當時學院派和古典主義的羈絆,偏重於發揮藝術家自己的想像和創造,創作題材取自現實生活,中世紀傳說和文學名著(如莎士比亞、但丁、歌德、拜倫的作品)等,有一定的進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薩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領導人民》。畫面色彩熱烈,筆觸奔放,富有運動感。
8:印象畫派
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興起的一個畫派。這一名稱是由1874年該派作者舉行畫展時,批評家對莫奈所作《日出印象》一畫出以嘲笑而來。該派反對當時學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現手法,採取在戶外陽光下直接描繪景物,追求光色變化中表現對象的整體感和氛圍氣的創作方法,主張根據太陽光譜所呈現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間印象,一反過去宗教神話等主題內容和陳陳相因的灰褐色調,使歐洲繪畫出現發揮光色原理加強表現力的新方法,對繪畫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響。代表畫家有莫奈、畢沙羅、西斯萊、雷諾阿等。
9:後期印象畫派
廣義指繼承印象畫派,並加以變革的各個不同流派。狹義指塞尚、凡·高、高更等人的創作方法。他們接受印象派的用色方法加以革新,不滿足於印象泊對自然的客觀描繪,而強調主觀感受的再創造,一般不表現光,而注重色彩的對比關系、體積感及裝飾性等。對後來的野獸派及表現派有很大影響。
10:新印象畫派
十九世紀末從法國印象派發展而來的一個流派。認為印象畫派表現光色效果的方法不夠嚴格,標榜以科學方法追求色彩分析,用不同的色點排列組合作畫,畫法機械。此派活動時間短暫。代表作者有*修拉、*西涅克、克羅斯(Henri-Edmond Cross, 1856-1910)等。
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表現派、超現實主義、印象派、後印象派、抽象主義等流派.
後印象派:凡`高
❷ 中西方歷史上最偉大十位畫家是誰分別有哪些成就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畫家是:顧愷之、吳道子、八大山人等。
西方歷史上最偉大畫家是: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倫勃朗、安格爾、塞尚、莫奈、梵高、畢加索等。
❸ 繪畫的歷史
法國拉斯科(Lascaux)描繪原牛的石洞壁畫
已知最古老的繪畫位於法國肖維岩洞(Grotte Chauvet),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它可以追溯至32000年前。那些畫經由紅赭石(red ochre)和黑色顏料作雕刻及繪畫,主題有馬、犀牛、獅子、水牛、猛獁象或是打獵歸來的人類。石洞壁畫在世界各地均十分常見,例如法國、西班牙、葡萄牙、中國、澳大利亞及印度等。
印度繪畫,在其歷史中圍繞宗教神祇及國王間發展。印度藝術是印度次大陸中不同藝術學派的一個總稱。印度繪畫的種類十分廣泛,例如有埃洛拉石窟的大型濕壁畫、錯綜復雜的莫卧兒微型畫、坦賈武爾學派的金屬裝飾畫。腱陀羅(Gandhar)至塔克西拉(Taxila)的繪畫受到西方伊朗藝術的影響。而有東方特色的繪畫則在那爛陀藝術學派附近發展。那些作品大部分都受到印度神話的不同場景所啟發。
國繪畫又名國畫,是現代人為區別於西洋畫而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泛稱。它包括卷軸畫、壁畫、年畫、版畫等各種各樣的門類。有時特指以中國獨有的筆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長期形成的傳統而創作的繪畫。中國畫現分為三大畫科: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有工筆與寫意兩大種畫法;有卷、軸、冊、屏等多種裝裱形制。
最早的印度繪畫為史前時期的岩石壁畫(Petroglyph),其發現地點位於比莫貝卡特石窟(Rock Shelters of Bhimbetka),部分年代可以追溯至前5500年。它在幾千年間直到7世紀不斷有壁畫完成,當中突出的例子有阿旖陀石窟中雕刻柱上的印度繪畫,它主要由礦物中提煉出來的紅色及橙色顏料組成。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阿旖陀石窟為前2世紀的石切建築(Rock cut architecture),在其中收藏了被認為在佛教宗教藝術上及通用圖像藝術上均可被稱為傑作的繪畫及雕刻。
印度繪畫的「六支」
在前1世紀,印度的繪畫發展出謝丹伽(sadanga),意即六支,說明了印度傳統繪畫的六種法則。3世紀哲學家伐蹉衍那(Vātsyāyana)的著作《欲經》中在13世紀加入的一條注釋列舉了以上六點:
1.形別(Rupabheda),對於對象外形的認知。
2.諸量(Pramanam) ,對於對象的大小及結構有正確的認識。
3.情(Bhava),對於對象外形的感覺。
4.美(Lavanya Yojanam),加入優雅及藝術性的表現方法去表達對象。
5.似(Sadrisyam),與對象的相似性。
6.筆墨(Varnikabhanga),以藝術性的手法使用顏色及畫筆。
從其後出現的佛教繪畫可以看出六支被後期出現的印度畫家採用,並成為他們作品的基本元素。 現代的印度繪畫在20世紀出現,並受到歐洲的影響而出現了孟加拉畫派。此時的印度繪畫特色為表現出高度的個人主義,而這時的印度畫家亦人才輩出,有加入了中國及日本風格的阿巴寧德羅納特·泰戈爾(Abanindranath Tagore),與及其他多才多藝的有名畫家如羅賓德拉納德‧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難陀婆藪(Nandalal Bose)、賈米尼·羅(Jamini Roy)等。
繪畫(painting)在藝術層面上,是一個以表面作為支撐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顏色的行為,那些表面的例子有紙張、油畫布(canvas)、木材、玻璃、漆器或混凝土等。在藝術用語的層面上,繪畫的意義亦包含利用此藝術行為再加上圖形(drawing)、構圖及其他美學方法去達到表現出從事者希望表達的概念及意思。
❹ 歷史上,什麼畫家擅長畫什麼
鄭板橋擅長畫竹
張善子擅長畫虎
顧愷之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
張僧繇,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
展子虔,善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
王維,擅畫人物、叢竹、山水。
張璪,擅畫山水樹石,長於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曹霸,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今畫跡已不傳
元代趙孟頫擅長畫馬 明代唐寅擅長山水,又工畫人物,尤其是精於仕女
徐悲鴻擅長畫馬; 齊白石擅長畫蝦; 黃胄擅長畫驢; 李可染擅長畫牛; 吳作人擅長畫熊貓; 吳冠中擅長畫橋; 張大千擅長畫虎; 李苦禪擅長畫鷹; 韓美林擅長畫動物; 丁聰擅長畫諷刺漫畫 石濤擅長畫山水; 鄭板橋擅長畫竹。
顧愷之,東晉晉陵郡(今江蘇無錫)人。他是一個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人,藝術上尤其 精於繪畫。他有「點睛」的絕技,畫的人物一旦點上眼珠,便如活了一般。而且他還是繪畫 多面手,對於山水、花卉、走獸、禽鳥、魚龍等都無不兼長。顧愷之繪畫作品的存世摹本有 《〈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等。顧愷之不但是傑出的畫家,而且還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繪畫理論家。他的繪畫理論著作現存的有《論畫》、《魏晉勝流 畫贊》和《畫雲台山記》三篇。?
吳道子,約唐武則天垂拱初年(686年左右)生於陽翟(今河南禹縣)。吳道子一生創作較 多,繪畫兼擅各種題材,人物、山水、花鳥、走獸、魚龍等,無不精妙。他最擅長的是道釋 人物,畫天女、仙女也極生動。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大畫家,不僅創作了眾多著名的壁畫, 而且也畫了不少著名的卷軸畫,還擅長雕塑。?
董源,又作董元,南唐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董源對山水、人物、花鳥、魚龍、牛 虎都很擅長,是個全才。他的人物畫主要作品有《夷光像》、《孔子見虞丘子》、《長壽真 人像》、《雪坡鍾馗圖》、《漁舟圖》、《漁父圖》、《采菱圖》、《牧牛圖》等;他畫虎 畫龍也別具一格,主要作品有《水石吟龍圖》、《風雨出蟄龍圖》、《出洞龍圖》等。董源 繪畫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畫,主要作品有《瀟湘》、《龍宿郊民》、《夏景山口待渡》、《半 幅溪山行旅》、《夏山》、《寒林重汀》等。?
范寬,北宋著名山水畫家。他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筆墨技法上的獨創性和高度成熟。 傳世的范寬畫真本有《溪山行旅》、《雪景寒林》、《雪山樓觀圖》等。?
李唐,南宋畫家,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他對山水、人物、林木、竹石、禽獸、界 畫,幾乎無一不工,其中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是他的山水畫,其次是人物畫,畫牛也很 出名。李唐的存世作品,山水畫有《萬壑松風》、《江山小景圖》、《長夏江寺》、《清溪 漁隱》等,人物畫有《晉文公復國》、《採薇》等。?
黃公望,生於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死於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黃公望是元代最傑 出的畫家,他的代表性的山水畫作品有《富春山居》圖卷,《剩山》、《九峰雪霽》、《陡 壑密林》、《浮巒暖翠》、《丹崖玉樹》、《雨崖仙觀》、《快雪時晴》、《富春大嶺》等 。?
徐渭,明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他是明代後期一位個性強烈、品格突出的傑出文學家和 藝術家。而在他所擅長的各種藝術中,成就最為傑出的,當數繪畫。他的畫突破傳統思想, 借物抒情,舍形求韻,筆墨生動。他是一位全能的畫家,人物、山水、花鳥無不精通,尤以 花鳥畫得最好。徐渭的畫派,對後世畫壇影響也極大,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及 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劉海粟等,都與徐渭有很深的淵源關系。?
陳洪綬,浙江諸暨人,明末清初傑出的人物畫家。陳洪綬的繪畫吸取傳統繪畫的精華, 博採眾長,又融入新機,於各種題材的繪畫無一不工,精妙入微。他的人物畫存世作品很多 ,較著名的有他早年的版畫《屈子行吟圖》,晚年的代表作品有《歸去來圖》、《生魯居士 四樂圖》、《隱居十六觀圖》、《六逸圖》等等。山水、花鳥畫流傳下來的重要作品有《蓮 石圖》、《荷葉鴛鴦圖》、《花卉山鳥圖》以及《雜畫冊》等。?
石濤,廣西全縣人。他是明靖江王贊?的十世孫。少年時代為了躲避清兵的殺戮,出家 做了和尚。石濤在繪畫上,既是傑出的畫家,又是偉大的理論家。他的畫論《苦瓜和尚畫語 錄》包含著極為豐富、精闢的美學思想,在中國繪畫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繪畫風格 多樣,題材廣泛。他的山水畫成就最大,其次是花卉畫。?
❺ 中國從史至今有哪些畫畫的名人拜託各位大神
中國古代的著名國畫家: 王冕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放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人。出身農家,幼放牛,家貧,但好學如痴,讀書不倦。常晚至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識漸深。他的好學精神感動了當時會稽一個讀書人韓性,韓收他為學生,教他讀書、畫畫。王冕青年時期曾一度熱衷於功名,但考進士屢試不中,於是他滿懷憤郁,燒毀了文章,流浪江湖,永絕士途。他曾到過杭州、金陵,又渡長江,過淮…… 夏圭 夏圭作品 夏圭,字禹玉, 活動於西元 1180~1230 年前後, 浙江錢塘人。擅長畫山水、人物,只隨手畫畫,奇特突出。山水構圖喜歡大膽剪裁,突破全景而僅畫半邊之景,時人稱為「夏半邊」。善長卷鋪陳。其作品有《溪山無盡圖卷》、《溪山清遠》、《松溪泛艇圖》、…等。作品中畫面空白的部分比馬遠更多,更有遼闊平遠的氣勢。 …… 藍瑛 藍瑛作品 藍瑛(1585-1664),一作(1585-約1666)明代傑出畫家。字田叔,號蝶叟,晚號石頭陀、山公、萬篆阿主者、西湖研民。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派後期代表畫家之一。工書善畫,長於山水、花鳥、梅竹,尤以山水著名。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畫假沈沈周,落筆秀潤,臨摹唐、宋、元諸家,師黃公望尤為致力。晚年 筆力蓊蒼勁,氣象峻 ,有人許其與文徵明、沈周並重。其作品有:《漁樂圖》,仿梅花道人,…… 徐渭 徐渭作品 徐渭字文清,號天池山人,又有田丹水、天池生、天池漁隱、青藤老人、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晚年號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 徐渭中年以後開始學畫,擅長畫花鳥,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寫意,氣勢縱橫奔放。特長於水墨大寫意花卉,工畫殘菊敗荷,皆古樸淡雅,別有風致。現藏南京博物院《雜花院》,全畫有牡丹、紫薇、葡萄、芭蕉、梅花水仙和竹等 13 種。情意所至,氣勢豪放。發揮了高度的藝術…… 仇英 仇英作品 仇英(約1509-1551)明代傑出畫家。字實父,號十洲。太倉(今屬江蘇)人。長期住蘇州。初為漆工,後改學畫,師周臣。以賣畫為生,精於摹古,不拘一家一派。粉圖黃紙,落筆亂真。善畫人物、鳥獸、山水、樓觀、舟車之類,皆秀雅鮮麗。他以廣泛的題材和工整細麗的風格,適應當時地主富商的需要。尤擅長人物畫,創歷史風俗的新格。畫風流麗纖巧,為當代人物畫的師范。畫山水,喜設大青綠色,用筆蕭疏,意境簡遠,工巧入神。他臨摹的古畫…… 唐寅 唐寅作品 晉昌唐寅 伯虎 子畏 六如居士 明 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弘治十一年(一四九八)舉應天解元.後應進士試,因科場案而被革黜。賦性疏朗,任逸不羈。嘗鐫其章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晚好佛氏,治圃舍於桃花塢,曰桃花盦,日飲其中。其學務窮研造化,於應世文字詩歌,不甚措意。奇趣時發,或寄於畫。畫法沉鬱,風骨奇峭,刊落庸瑣,務求濃厚。連江疊巘,灑灑不窮。信士流之雅作,繪事之妙詣。其畫遠攻李唐足任偏師,近交沈周可當半席。自…… 倪瓚 倪瓚(1301--1374),江蘇無錫人。初名廷,字元鎮,號雲林子、幻霞子、荊蠻氏等。家豪富。元末賣去家產,浪跡江湖。平生好學,工詩、書、畫。其水墨山水,宗董源,兼學荊、關,作品多取材於太湖一帶景色,意境簡率荒寒。他的畫風對明清文人山水畫有較大影響,與王蒙、黃公望、吳鎮並列「元季四大家」。書風簡淡清逸,有《淡室詩》、《自書詩稿》等多種書跡存世。 …… 燕文貴 燕文貴 北宋畫家。文貴-作貴,吳興(今屬浙江)人。擅畫山水、屋木、人物。太宗(976-997)時游汴京(今河南開封),於天門道上賣畫,為待詔高益所見,薦畫相國寺壁,遂入圖畫院(一說大中祥符(1008-1016)初補圖畫院祗侯)。所作山水,極富變化,人稱「燕家景緻」。相傳其曾繪《七夕夜市圖》,摹寫汴京繁華景象,頗為精備。又有《舶船渡海像》,大不盈尺,而具檣、帆、槔、櫓及舟人指呼奮踴之狀,風波浩盪,島嶼相望,有咫尺…… 黃公望 黃公望 字子久,號一峰,又號大痴道人。工書法,通音律,精山水畫。首創淺絳山水,自成一家,後世尊為南宗畫壇圭臬。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為「元四家」,在中國繪畫史上有深遠影響。《富春山居圖》為其代表作。 …… 范中立 范中立作品 北宋畫家。字仲立,因性情寬和,人稱為「范寬」,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常往來汴京、洛陽,天聖(1023-1032)中尚在。山水初學李成,繼法荊浩,後感「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因移居終南山、太華山,對景造意,不取繁飾,自成一家。所作落筆雄健凝煉,喜用狀如雨點、豆瓣、釘頭的皴筆畫山,皴筆布列山石之正面,起伏更見有勢,山頂多植密林,水邊置大石,屋宇籠染黑色,表現出秦隴間峰巒渾…… 董源 董源(?-約 962 年 ) 五代南唐畫家。源-作元,字叔達,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亦稱江南人。中主時任北苑副使,人稱「董北苑」。擅畫水墨及淡著色山水,喜用狀如麻皮的皴筆表現山巒,上多礬頭(山頂石塊)苔點,多畫叢樹繁密,丘陵起杖,雲霧顯晦和溪橋漁浦、汀渚掩映的江南景色,後人稱其所作平淡天真,為唐代所無。也有設色濃重之作,山石皴紋甚少,景物富麗,近於 李思訓 格調,而較放縱活潑。兼工龍、牛、虎和人物。 巨…… 顧閎中 顧閎中作品 顧閎中五代南唐畫家。江南人。元宗、後主時任待詔。工畫人物,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善於描摹神情意態。存世作品有《韓熙載夜宴圖》卷,繪寫南唐中書侍郎韓載夜宴 …… 荊浩 荊浩作品 五代後梁畫家。字浩然,沁水(今屬山西)人,隱居太行山洪谷,號洪穀子。擅畫山水,常攜筆摹寫山中古松。所作雲中山頂,能畫出四面峰巒的雄偉氣勢。自稱兼得吳道子用筆及項容用墨之長,創造水暈墨章的表現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雙林院作有壁畫。是中國山水畫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的畫家之一。所著有《筆法記》。存世《匡廬圖》,相傳為 …… 巨然 吳道子的生卒代已不可考,只知道他一生主要活動時期在唐朝開元、天寶年間(713—755)。吳道子出生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幼年失去雙親,生活貧困,為了生計,向民間畫工和雕匠學習,由於他刻苦好學,才華出眾,20歲時,就已經很有名氣。唐玄宗把他召入宮中擔任宮廷畫師,為他改名道玄。 …… 米芾 北宋米芾(1051一約1108),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遷居襄陽,有「米襄陽」之稱。史傳說他個性怪異,喜穿唐服,嗜潔成癖,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他六歲熟讀詩百首,七歲學書,十歲寫碑,二十一歲步入官場,確實是個早熟的怪才。在書法上,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蘇東坡盛贊其「真、草、隸、篆,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 現代著名畫家很多先列舉10位。 吳昌碩 齊白石 潘天壽 黃賓虹 林鳳眠 李苦禪 徐悲鴻 張大千 吳作人 豐子凱
❻ 歷史上畫畫最好的是誰
昂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版出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他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鎮,卒於法國。 其父為律師兼公證人,母為農婦,他15歲來到佛羅倫薩,學藝於韋羅基奧的作坊, 1472年入畫家行會,70年代中期個人風格已趨成熟。1482--1499年間一直 作於米蘭,主要為米蘭公爵服務,進行了廣泛的藝術和科學活動,《岩間聖母》是他在這段時期創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外國歷史上
❼ 中國從史至今有哪些畫畫的名人
1、顧愷之
顧愷之(348—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東晉傑出畫家。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 存世作品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
2、展子虔
展子虔(約550—604年)渤海(今河北河間縣)人,隋代傑出畫家。歷北齊、北周,入隋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曾在洛陽、長安、揚州等地的寺院畫過許多壁畫。尤以山水成就最高;人物的描法細致,後再用色暈開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極為深致。
後人稱他為「唐畫之祖」和「山水畫祖」。傳世作品《游春圖》是中國山水畫中獨具風格的畫體,亦是中國現存最古的卷軸山水畫。
3、閻立本
閻立本(601—673年)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西安臨潼縣)人,唐代傑出畫家。出身貴族,乃隋代畫家閻毗之子,閻立德之弟。太宗時任刑部侍郎,顯慶初年,代兄做工部尚書,總章元年為右丞相。擅長書畫,最精形似。作畫所取題材相當廣泛。存世作品有《歷代帝王圖》、《步輦圖》。
4、吳道子
吳道子,生猝年不詳,字道子,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唐代傑出畫家,畫史尊稱「吳聖」,被後世尊稱為「畫聖」。存世作品有《天王送子圖》 、《孔子行教像》、《八十七神仙卷》等。
5、鄭燮
鄭燮(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又名鄭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傑出畫家。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
❽ 中國繪畫史,各時期歷史代表人物以及簡單介紹
【史前繪畫概況】
我們現在對史前繪畫的了解都是從出土的彩陶及遍布全國的岩畫遺存中得來的,而今天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作品的創作大多出於宗教和巫術的目的,並不是出於審美和欣賞的需要。
■ 繪畫的萌芽
石器時代是中國繪畫的萌芽時期,伴隨者石器製作方法的改進,原始的工藝美術有了發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們所掌握的中國繪畫的實例還只是那些描畫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時代的紋飾。但近年來,在中國的許多省份發現了岩畫,使得史學家們將中國繪畫藝術的起源推前至舊石器時代。在這些眾多的發現中,也包括了許多描繪人的圖像,有些堪稱宏幅巨制。內蒙古陰山岩畫就是最早的岩畫之一。在那裡,我們的先人們在長達一萬年左右的時間內創作了許多這類圖像,這些互相連接的圖像把整個山體連變成了一條東西長達300公里的畫廊。據推測,是宗教或巫術的感召促使先人們不辭辛勞地創作了這些圖像。類似的圖像還可以在蘇北的連雲港孔望山將軍崖岩畫遺址中見到。
■ 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
探討新石器時代的繪畫,我們仍然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地處邊遠地區的神秘岩畫。在雲南滄源發現的岩畫反映了人類的活動,包括狩獵、舞蹈、祭祀和戰爭。岩畫的構圖更趨於復雜,所表現的內容也由單個的物體發展為互相關聯的具有動感的人。它們的存在使我們看到了中國繪畫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當然,這個時期藝術家們在繪制岩畫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的邊界的限制,岩面也並沒有作任何的處理,它們的創作是無拘無束的。
這一切的改變源自於陶器和木結構建築的出現,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藝術家們馬上就發現這些材料是絕好的作畫之處,於是,繽紛的色彩和豐富的紋樣出現在這些器物上。以質朴明快、絢麗多彩為特色的仰韶文化與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案,是我國先民的傑出創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數量的彩陶。仰韶類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魚紋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尋味,關於這種圖案具體的含意一直在猜測之中。廟底溝類型的彩陶的圖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繪制於陶缸上的《鸛鳥石斧圖》,出土於河南臨汝閆村。該圖以寫實手法所描繪的鳥、魚及斧據說代表了鸛氏族兼並魚氏族的歷史事件。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馬家窯類型的舞蹈紋彩陶盆,描繪了氏族成員歡快起舞的景象,堪稱新石器時代繪畫藝術的傑作。
【先秦繪畫概況】
在整個"先秦"時代中,春秋以前屬於奴隸制社會,戰國以後則進入了封建社會。伴隨著社會分工的擴大,各種手工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出現了所謂的"青銅文明"。統治階級的需要帶動了美術各門類的發展,繪畫當然也不例外,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今天能夠見到的先秦繪畫遺跡少之又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被推測為大部分的繪畫都繪制在了易於腐爛的木質或者布帛上面。在商代的多處墓葬中發現了殘存的彩繪布帛,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更是發現了很多的木質品上的漆畫殘留。可見,用漆作為顏料繪制器物在當時已很廣泛了,常用的黑、紅兩種基本色的並置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據說,那時的漆繪製品經常是與錚亮的青銅器以及白色的陶器擺在一起的,極富觀賞性。在殷墟也曾發現過建築壁畫的殘塊,以紅、黑兩色在白灰牆皮上繪出的捲曲對稱的圖案,頗有裝飾趣味。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都有廟堂壁畫創作的情況被記載下來,楚國屈原著名作品的《天問》就是在觀看了楚先王廟堂的壁畫後有感而作的。
幸運的是,在長沙的楚墓中先後出土了兩幅戰國時期的帶有旌幡性質的帛畫,它們都屬於公元前3世紀的作品。兩畫描繪的都是墓主的肖像,一幅為婦人,其上方繪有飛騰的龍鳳;另一幅則是一位有身份的男子,駕馭著一條巨龍或龍舟。墨線勾勒的側面肖像及伴有象徵意義的動物是兩畫的相同之處,所不同的是《人物御龍圖》所表現出來的畫家技巧要熟練了許多。
【秦漢繪畫概況】
秦漢時期,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時期,也是中國民族藝術風格確立與發展的極為重要的時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政治、文化、經濟領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宣揚功業,顯示王權而進行的藝術活動,在事實上促進了繪畫的發展。西漢統治者也同樣重視可以為其政治宣傳和道德說教服務的繪畫,在西漢的武帝、昭帝、宣帝時期,繪畫變成了褒獎功臣的有效方式,宮殿壁畫建樹非凡。東漢的皇帝們同樣為了鞏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應"論及"符瑞"說,祥瑞圖像及標榜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成為畫家的普遍創作題材。漢代厚葬習俗,使得我們今天可以從陸續發現的壁畫墓、畫像石及畫像磚墓中見到當時繪畫的遺跡。秦漢時代藝術以其深沉雄大的氣魄,在中國美術史上放射著奪目的光彩。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繪畫概況】
三國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是由統一而分裂的過程。先是魏、蜀、吳三國鼎立,隨後由司馬家族統一為西晉,但十六國的連年戰亂,使得中國再次進入了一個分裂的時代。5世紀時,由北魏的統一和相繼分裂而形成的北朝和西晉王朝偏安江左後被宋、齊、梁、陳替代形成的南朝相互對峙。政治的不穩定、時局的混亂動盪,帶來的是經濟的普遍衰退,但在意識形態領域卻有了超乎尋常的改變。此時的統治階級早已被儒家思想所左右,民間的風氣也隨之俯仰。紛亂的社會,又給宗教的蔓延和傳播創造了極好的機會,社會各個階層都對佛教有了更為迫切的需要和更為廣泛的接受。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映象之一的書畫藝術在此時也發生了強烈的變化。繪畫中的人物畫得到了突出的發展,對其他對象的描繪則還處在很不成熟的階段
在中國繪畫發展史上,隋唐是魏晉南北朝之後的又一重要時期。隋朝書畫,繼往開來,醞釀著新風格的出現。初唐的書畫則承襲了隋朝的風尚,崇尚法度,但已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這一轉變到盛唐時就已經完成了。各科畫家先後涌現,風格趨向於健美飛動。以吳道子為代表的人物畫(包括宗教畫)與山水畫,展現了唐代繪畫的卓越成就。中晚唐的繪畫又發生了新的變異,它的影響直到五代時仍能體現出來。
【魏晉南北朝繪畫概況】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藝術方面的變化更多的是體現在書法藝術方面,楷書真正出現了。繪畫藝術的變化雖然不象書法那麼顯著,但是社會風氣的變化,崇佛思想的上揚,都讓本來簡略明晰的繪畫進一步變得繁復起來。曹不興創立了佛畫,他的弟子衛協在他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作為繪畫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南方出現了顧愷之、戴逵、陸探微、張僧繇等著名的畫家,北方也出現了楊子華、曹仲達、田僧亮諸多大家,畫家這一身份逐漸地進入了歷史書籍的撰寫之中,開始在社會生活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在這一時期中,發展得最為突出的是人物畫(包括佛教人物畫)和走獸畫,而中國繪畫中的其他各科還遠未成熟,東晉顧愷之的傳世作品《洛神賦圖》中出現的山水只是作為人物故事畫的襯景,山水畫的逐步獨立直到南北朝後期才趨於完成。之所以會這樣,也是由於這一時期繪畫的主要任務決定的--為政教服務,"是知存乎鑒戒者圖畫也"。這也是那時繪畫的一個主要特點。
■ 南方的畫家
◆(約31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人。曾為桓溫及殷仲堪參軍,義熙初任通直散騎常侍。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與陸探微、張僧繇並稱"畫界三傑"。我們可以從他的幾張畫的摹本中推測他的繪畫的本來面貌。他的繪畫的傳世摹本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等幾種,以《洛神賦圖》數量最多。描繪古代婦女清規戒律的《女史箴圖》被認為是隋唐官本,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洛神賦圖》則是根據三國曹植的名篇《洛神賦》所繪制的一卷故事畫,描寫曹植與洛神之間的一段情緣,畫面隨著情節發展而展開,並描繪有車船、山水等景物及女媧、雷神等仙人,人物衣紋用線"緊勁連綿",似春蠶吐絲,被後世稱為"游絲描"。這幅畫現在有四個摹本,分別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等處。有專家認為遼寧省博物館的那一卷更接近原作面貌。此外,他所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藝術觀點對後世影響極大。
◆陸探微(?-約485),吳(蘇州)人,是南朝宋文帝和明帝時的近侍之臣。他的畫被南齊的謝赫評為當代之冠。但是他的畫現在一張也沒有傳下來,我們今天只能從文獻中去了解他的本來面目。據記載,他畫的人物形象屬瘦削型,符合用勁利,如錐刀"的效果,正是"秀古清象"的感覺。又提到他在線條的運用上," 連綿不斷",所以又有"一筆畫"的說法。後人把他和顧愷之歸在一起,作為"密體"的代表畫家。
◆張僧繇,吳(蘇州)人。梁天監中為武陵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苦學成才,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說。記載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講求明暗、烘托的"退暈法"畫"凸凹花",有立體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來的繪畫技法。文獻里說他作畫筆才一二、像已應焉",很象現在的速寫,被稱為"疏體"。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並不相同。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此外,他還善於雕塑,有"張家樣"之稱。
◆蕭繹(508-554),梁武帝蕭衍第五子,由湘東王職即帝位,稱梁元帝,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記載里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於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雖已殘缺,但仍然可以看到六朝的風貌,技法樸拙,人物神情生動。此畫對於我們了解南朝人物畫的風范具有重要的意義。
■ 北方的畫家
◆曹仲達,原籍西域曹國,官至北齊朝散大夫。記載中說他善畫佛畫,也長於泥塑,所做佛畫,到了唐代被稱為"曹家樣",與"張家樣"並稱,其特點為"曹衣出水",意思是說他畫的人衣服窄緊,好象剛從水裡出來一般。已無傳世作品。
◆楊子華,在北齊世祖時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記載說他"天下號為畫聖,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在長安等地畫了很多的壁畫,但到今天都已經了無蹤跡。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卷軸畫。該畫描繪北齊天寶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諸人刊定五經諸史的故事。畫中人物的特徵,已不同於顧、張等人的"秀骨清象",人物面孔都呈鵝蛋形,與出土的婁睿墓壁畫相吻合。因為他善於畫壁畫,所以有人把1979年出土的北齊婁睿墓的壁畫推測為他的手筆。
■ 出土的畫
在北方,墓葬壁畫依然流行。但是廣闊的中原從漢末就變成戰場,到此時大多已是廢墟一片,昔日的文化繁盛已不可見。倒是在東北和西北這兩個地處偏僻的區域發現了繪制於公元3世紀到4世紀上葉的墓葬壁畫。當時許多中原人為躲避戰亂而移居到那裡。在朝鮮安岳的3號墓中,其結構、裝飾以及墓中的文字都表明墓主來自中國。雖然,這座墓中仍有盛大的出行圖,但是儒家題材如勸善故事和祥瑞圖像不見了,畫家更偏重於對世俗生活和女性形象的描繪。在西北地區的墓葬中,儒家影響的減弱也表現得比較明顯,大量墓葬壁畫是表現這一邊遠地區的現實生活。在嘉峪關附近發現的一系列3世紀建造的磚室墓的裝飾風格極為獨特。墓中的磚上分別有用鮮艷的顏色和流暢的線條描繪的壁畫,各個獨立,連續起來看彷彿是連環畫一樣。甘肅酒泉發現的丁家閘5號墓卻屬於另外一種類型。它的兩個墓室為連續性的大型壁畫所覆蓋,後室中描繪墓葬中的各種擺設,而前室壁畫則描繪有神仙世界和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圖景和歌舞伎樂表演。這種與中原及東北墓葬壁畫一脈相承的題材,其產生是由於古代酒泉在絲綢之路上的特殊位置決定的。1979年對位於山西太原的婁睿墓的發掘是近年中國考古界一起引起轟動的事件。墓葬中發現了71 幅、共200多平方米壁畫,不僅數量驚人,而且其藝術水平也超過了已發現的早期或同時期的墓葬壁畫。這座墓的主人是北齊的東齊王,他的生活圖象及出行、歸來圖,門衛儀仗,天象和十二辰圖等被繪制在墓中的牆壁上。構圖的設計、人物形象的刻劃,直至鞍馬、走獸的勾描,無不顯示著北朝末年壁畫藝術開創一個新階段的驚人發展。難怪學者們將它的作者猜測為當時的大畫家楊子華。
■ 石窟壁畫
遺存下來的北朝石窟壁畫是了解該時代佛教繪畫的重要資料,以克孜爾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最為著名。
在克孜爾的236個洞窟中,有70餘窟的壁畫保存完好。現存最早的壁畫可能開始於4世紀的後半期,延續至7、8世紀。主要題材是說法圖、佛傳故事、佛本生故事和譬喻故事等。尤以本生故事畫的形式最為獨特,均以單幅的形式表現一個故事內容,這種獨特形式對敦煌早期的壁畫有一定的影響。
舉世聞名的敦煌的第一個洞窟興建於公元366年,敦煌早期洞窟中的壁畫和彩塑受印度和中亞影響比較大,獨特的"敦煌風格"直到北魏時才開始出現,而中原文化對其影響到西魏時期變得更為明顯。這一時期所創作的繪畫多為佛本生故事和僧尼故事。總的說來,北朝時期的敦煌藝術精力了逐步本土化的過程,此時,印度、中亞傳入的題材和源於中國的主題和風格往往以獨特的方式匯聚在同一個洞窟中,在北魏末年建造的249窟中集中反映出來。在這個窟中,正面佛立像的兩旁是菩薩和飛天,佛像的周圍繪有許多小佛像,俗稱"千佛";上方的彩繪佛龕中繪有演奏各種樂器的樂伎飛天。代表性的洞窟還有275窟(十六國)、257窟(北魏)、254窟(北魏)、428窟(北周)、285窟(西魏)等。
>>>返回頂端
【隋唐繪畫概況】
隋代的繪畫風格,承前啟後,有"細密精緻而臻麗"的特點。來自各地,集中於京畿的畫家,大多擅長宗教題材,也善於描寫貴族生活。作為人物活動環境的山水,由於重視了比例,較好地表現出"遠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間效果,山水畫開始獨立出來。
唐代的繪畫在隋的基礎上有了全面的發展,人物鞍馬畫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青綠山水與水墨山水先後成熟,花鳥與走獸也作為一個獨立畫科引起人們注意,可謂異彩紛呈。初唐時的人物畫發展最大,山水畫則沿襲隋代的細密作風,花鳥畫已經出現個別名家,宗教繪畫的世俗化傾向逐漸明顯和增多。從已發現的乾陵陪葬墓壁畫的山水畫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的比較簡單的斧劈皴。以薛稷、殷仲容為代表的花鳥畫,則設色和水墨的形式都已出現。此外,這時最著名的畫家還有閻立德與康薩陀等。他們的作品和作風豐富了初唐時期的畫壇,為盛唐畫風的突變奠定了基礎。雖然,他們的作品大多沒有流傳,但是我們從乾陵各陪葬墓的壁畫、新疆出土的絹畫與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都可以看到當時他們不同的風格。
盛唐時期是中國繪畫發展史上一個空前繁盛的時代,也是一個出現了巨人與全新風格的時代。宗教繪畫更趨世俗化,經變繪畫又有發展。不同地區的畫法交融為一,產生了頗受歡迎的新樣式,以"豐肥"為時尚的現實婦女進入畫面。以吳道子、張萱為代表的人物仕女畫,從初唐的政治事件描繪轉為描寫日常生活,造型更加准確生動,在心理刻劃與細節的描寫上超過了前代的畫家。而山水畫則在此時已經獲得了獨立的地位,代表的畫家有李昭道、吳道子和張璪,分工細和粗放兩種。破墨山水也開始出現。花鳥畫的發展雖不象人物畫和山水畫那樣成熟,但在牛馬畫方面卻名家輩出,曹霸、韓干、陳閎、韓滉與韋偃等都是個中好手。此外,著名的畫家王維、盧稜伽、梁令瓚等也名重於時,時至今日還能看到他們的傳世作品或者後世的摹本。
中晚唐的繪畫,一方面完善盛唐的風格,另一方面又開拓了新的領域。此時,以周昉為代表的人物仕女畫及宗教畫更見完備。而王墨等人的山水畫則發生了變異,盛行樹石題材,漸用重墨,潑墨山水也開始出現。邊鸞、滕昌佑、刁光胤等的花鳥畫作品則體現出了花鳥畫的日臻完善。此外,李真與孫位也是當時的著名畫家。雖然他們的作品大多已無從得見,但從日漸發現的出土作品與壁畫中,可以讓我們想見當時的盛況。
隋代的著名的畫家有楊契丹、鄭法士、董伯仁和展子虔,孫尚子與尉遲跋質那亦名重於時。他們各有所長,如楊擅"朝廷簪組",董擅"台閣",展擅"車馬",孫擅"美人魑魅"。他們大多繼承了前代的傳統,更多地受到顧愷之的影響,作風近於密體。孫尚子則"善為戰筆,甚有氣力",尉遲跋質那來自新疆的於闐,善畫外國佛像。唐朝的人物畫的內容由取材歷史故事轉而把目光對准當代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功臣勛將。中原風格和邊區風格並行不悖,亦相互影響。以閻立本為代表的中原作風的人物肖像畫,繼承了北朝楊子華與南朝張僧繇的傳統,在把握人物造型和氣質上有所前進,用筆洗煉圓勁,賦色沉著典雅,富於概括性。以尉遲乙僧為代表的邊陲作風的人物佛像畫,造型則富於變化,有一定的凹凸感,用筆緊勁屈曲,設色濃厚鮮明。
■ 隋人物畫家
◆ 展子虔,歷北齊、北周入隋,在隋朝時曾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等職。善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他的山水畫被稱為"遠近山川,咫尺千里"。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被認為是其傳世之作,這也是現存的最早的卷軸畫。該畫用青綠重著色法畫貴族春遊的情景,用筆細勁有力,設色濃麗鮮明。圖中的山水"空勾無皴",但遠山上以花青作苔點,已開點苔的先聲。人馬體小若豆,但刻劃一絲不苟。此畫已脫離了為山水為人物畫背景的地位,獨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獨立山水畫的面貌。雖然與發現的隋代壁畫中的山水相比顯得成熟一些,但與記載並不相悖。歷來史家皆根據隔水上的宋徽宗題簽認定此畫為展氏手筆,今人則根據建築等細節對此畫的年代和作者提出質疑,認為此畫的底本在中晚唐以後,為五代摹本,但並未獲得公認。
◆ 董伯仁,生於西魏,歷經北周、陳,隋朝初年尚在,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官至光祿寺大夫殿內將軍。工畫佛像、人物、樓台、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並稱"董展"。曾在汝州白雀寺等地作壁畫,備受唐代張彥遠等人的看重。《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6件,今畫跡已無存於世。
◆鄭法士,吳(蘇州)人。北周時為大都督左員外侍郎、建中將軍,封長社縣子,入隋後授中散大夫。善畫人物、樓台,師法張僧繇,曾於上都海覺寺等多處作壁畫。《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20件,今已不傳。
■ 隋唐繪畫>山水畫
◆ 李思訓(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宗室。歷任揚州江都令等多職,因玄宗時官至右武衛大將軍,所以被稱為"大李將軍"。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題材上多表現幽居之所。傳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畫遊人在江邊活動,以細筆勾勒山石輪廓,賦重青綠色,富於裝飾性。此畫雖今被認定為宋人手筆,但可以反映他的畫風。他的兒子李昭道,官至太子中舍人,也是著名的畫家,人稱"小李將軍",秉承家學,亦擅青綠山水,風格工巧繁縟。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明皇幸蜀圖》畫唐玄宗及隨從逃難四川的情形,宋以來相傳為他的作品,現被斷為宋人摹本。此派的山水風格,在初唐的章懷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壁畫中亦可看到。
◆王維(699-759),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張璪,字文通,吳郡(蘇州)人,曾任檢校祠部員外郎、鹽鐵判官等,活動於盛唐。擅畫山水樹石,長於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已無作品傳世。但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後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
■ 花鳥禽獸畫
◆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人稱"薛少保"。以書法名世,為書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時稱一絕,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詩頌其畫鶴。繪畫作品已無存。
◆ 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魏高貴鄉公曹髦後裔,官至左武衛將軍。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成名於玄宗開元年間,天寶末年曾修補《凌煙閣功臣像》及畫"御馬",技藝精闢,杜甫曾作《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推許之。今畫跡已不傳。
◆ 韓干,京兆(今西安)人,活動於玄宗時代。少年時曾作酒肆傭工,得王維資助,改學繪畫,十年而成。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於畫馬。畫馬師承曹霸,但更重寫生,所畫之馬,壯健神駿,被譽古今獨步"。現存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牧馬圖》畫一虞官駕白馬緩行,右側為一黑馬,用筆纖細遒勁,色墨渲染得宜。此畫曾經南唐內府及宣和內府收藏,並有宋徽宗題"韓干真跡"。《照夜白圖》畫玄宗坐騎照夜白,也是流傳有緒的作品。另有舊題《韓干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
◆ 韋偃,長安(今西安)人,寓居於蜀,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雖承家學傳統,但青出於藍。據記載,他畫白川原牧馬,馬的姿態變化萬千,窮極生動。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范,該圖繪駿馬一千二百餘匹、圉人等一百四十餘名,眾馬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此外,他所畫山水,也對唐代山水松石的變革有過重要作用。
◆ 邊鸞,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右衛長史。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於《唐宋元明名畫大觀》。
◆ 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唐天復年間避亂入蜀,留居30餘年,卒於蜀。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
■ 石窟墓室繪畫
隋唐時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畫題材范圍變得更加廣泛,場面宏大,色彩瑰麗。無論是人物造型、風格技巧,以及設色敷彩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壁畫的創作中大量出現凈土經變畫,如西方凈土變、東方葯師變、維摩詰經變、法華經變等。如初唐220窟的各種經變壁畫所呈現出的盛大歌舞場面,眾多的人物、繪制精巧的建築物等,使整個洞窟形成一個"凈土世界"。除了經變畫以外,還有說法圖、佛教史跡圖畫、供養人像等。盛唐以後的經變內容逐漸增多,直接取材現實的供養人像身高日漸增加,占據了洞內、甬道的醒目地位。盛唐103窟的維摩變、中唐158窟的涅盤變、晚唐196窟的勞度叉斗聖變等是其中的精彩作品。晚唐156窟的《張議潮統軍出行圖》,更是以特有的長幅形式表現了場面宏大的人馬隊列,堪稱巨制。
近年來發現的年代可考、真實可靠的墓葬壁畫已經成為我們研究唐代繪畫最重要的實物資料,為鑒別和確定傳世作品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這些發現一個重要意義還在於為了解唐代繪畫的發展以及在某些特定階段所表現出的復雜性提供了大量實例。在西安地區發現的27處唐代高官及皇室成員的墓葬使我們可以看到了唐代繪畫題材的變化。長樂公主和執失奉節的墓葬壁畫證明了七世紀時各種繪畫流派共存的局面;而懿德太子、章懷太子和永泰公主三處皇家墓葬中的壁畫則為研究八世紀初期宮廷繪畫的風格變化提供了最好的例證。章懷太子墓中繪有狩獵出行圖和馬球圖,其繪畫線條自由奔放,猶如書法中的行草。
這里也有:http://www.cc5000.com/shi/huihua/indexh.htm
❾ 請舉出一幅反映世界歷史的繪畫作品,並說出其所能反映的歷史事件
《巴托羅繆之夜》,反映天主教對新教屠殺的。
《自由領導人民》,反映版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
《馬拉之死》,權同上。
《加萊義民》,反映英法百年戰爭的,不過這個是個雕像作品。
《???》,反映俄國沙皇伊凡用手杖殺死自己親生兒子,又絕望的抱著他的。抱歉作品名字忘記了。
《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反映二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的,這個是國內的作品,大家應該比較熟悉。
其他的還有很多,找找理應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