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初中歷史課外知識

初中歷史課外知識

發布時間:2021-02-04 08:21:20

㈠ 初中歷史課外班都講什麼有用嗎

既然是歷史的課外班,應該是將一些書本上沒有講過的歷史知識,如果你想多學點知識也可以自己多看點歷史方面的書籍,不一定要報班呀

㈡ 初中歷史知識點歸納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9月 北平
主要內容{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決定了新中國的國旗,代國歌,首都,採用公元紀年
{決定 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意義:為新中國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備
(2)開國大典{1949 10 1 北京
{毛澤東宣告:中華………………(湘潭口音)
{ 中央人民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合法政府
(3)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結束了中國100多年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壯大了世界和平、命主、社會主義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人民的解放斗爭
(還沒寫玩,明天繼續寫。記得金幣喲~沒有就不發了~~~~氣死你!)

㈢ 如何開展初中歷史課外活動課

很多年來,歷史學科在初中階段是一門不被重視的學科,由於在中考中所佔的分值只有30 分(還要看是否被抽考),與生物、地理一起被當成了「被抽考」的學科,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其實歷史不應成為「副科」,歷史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有著不可低估的社會價值,列寧同志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充分體現了歷史的社會重要性。但是由於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許多學生的學習帶有強烈的功利性:中考要考的就學,不考的就不感興趣。為了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也為了學生終生發展,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我們必須努力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興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對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學生對某一學科興趣如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各學科教師都很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和發展問題。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希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想方設法啟動學生的內驅力。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形成了內在的需要和動機時,教學目標的實現才有保證。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採取各種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我在歷史教學中,除了精心准備每一次的課堂教學,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外,還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參與活動,置身於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背景和事件中,把抽象地傳授變成直觀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中去感受、去體會、去發現,使歷史知識的抽象學習成為一種實際嘗試或「模擬」。為了參與活動並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現自我,學生會主動通過各種途徑去收集活動所需的歷史材料,這樣就極大在增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學習歷史的興趣會十分高漲。下面是我開展歷史課外活動的幾點做法,請老師們指正:
1、活動安排要緊扣現行歷史教材,為歷史課的學習服務
開展歷史課活動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其主要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活動的安排不能脫離現行歷史教材。我對教材進行認真的分析,找出教材中適合開展活動的內容,精心制定活動計劃和時間安排。例如:初一階段除教材上已經有的活動課以外,我還安排了以下活動內容: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相互走訪(目的是掌握農耕文明的主要內容),商鞅舌戰群儒(目的是掌握商鞅變法的具體內容),秦始皇功過的辯論會(目的是掌握秦始皇統一的功績和鞏固統一的措施以及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另外還有學期末的歷史人物表演(目的是對全學期所學的歷史人物及主要歷史事件進行復習)等……;初二階段我安排了以下活動內容:火燒圓明園歷史電影觀看(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一課的內容並適當在情感價值觀方面拓展),長征組歌演唱(目的是掌握紅軍不怕遠征難及配合活動課「重走長征路」),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目的是掌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培養學生愛熱愛南昌),家庭相片展(目的是充分認識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等,……;初三安排了古代文明之光小報編輯活動(鞏固中外古代文明成就方面的知識),近代世界藝術作品欣賞課等;組織學生進行以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為主題編寫手抄報等……。
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活動准備中充分學習課標要求的有關歷史知識,學習興趣較濃,對提高學生初中歷史課的學習效果是很有幫助的。
2、活動要充分考慮初中學生的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
初中生的觀察、記憶、邏輯思維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達事物本質特徵的能力,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與成人相比較少有保守性,他們喜歡進行奇特的幻想,在許多方面都都有創新的見解並且願意和渴望以一定的方式表現自己,自我實現的慾望強烈,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為此,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活動方案的設計,採用了多種活動方式:如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舉行歷史故事會,舉辦歷史講座,進行歷史方面的社會調查,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歷史遺址和遺跡,采訪歷史見證人,編演歷史劇,撰寫歷史小論文,寫家庭簡史、社區簡史和歷史人物小傳,編輯歷史題材的小報,觀看影視劇、舉辦小型歷史專題展覽等活動,我力求活動進行得豐富多彩。如「商鞅舌戰群儒」活動中,讓一位學生扮演商鞅,再找幾位學生扮演反對他的守舊大臣,一場商鞅舌戰群儒的場面就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就會有身臨其境之感,活動有聲有色,學生對有關歷史知識的理解也會更深刻;再如,歷史人物表演活動中,我精心布置會場,讓學生置身於一個良好的表演環境中,感受到老師對表演活動的重視和對表演者的尊重,他們會認真地對待這次活動。活動中,學生做了充分的准備,自己製作了道具、服裝,還查閱大量資料收集所扮演的人物的故事、言行等,編寫台詞,甚至把頭發做成古人模樣,表演栩栩如生,令人嘆服。我還給活動全程錄相,活動後回放給學生看,大家歡聲笑語,興趣盎然。又如,在「我的家庭影展」活動中,同學們紛紛拿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自己的相片,按時間先後排序,有的同學還認真編寫了相片說明,標注拍攝時間、地點、人物及當時的歷史背景等,活動讓學生切實認識到幾十年來我們國家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從枯燥的「背歷史」中解放出來,能更好地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對歷史學習極為有利。
3、活動一定要注重實際效果,避免只有形式而無內容
一次有效的歷史課外活動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教育活動的結束,必須及時鞏固和深化活動的成果。在這方面,我們通過讓學生寫日記,做作文、開座談會、辦壁報等方式,幫助他們從思想上總結自己的感受。總之,要把學生在歷史課外活動上引發的感情沖動、形象的感染,上升為歷史的反思、理論的思維,逐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覺悟程度,達到深化教育效果的根本目的,真正為歷史教學服務。歷史課外活動課要促使每一個學生提高歷史素質,必須確保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積極地參加歷史課外活動,為此,在安排活動時,我力爭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活動,決不是僅僅讓一部分學生在「活動」,而大部分學生袖手旁觀。如:歷史人物表演中,我要求大家盡量扮演不同的歷史人物,既提高了參與率,又豐富了內容,增強了活動的實效性。觀看了歷史記錄片《南京》後,我讓學生寫出觀後感,學生紛紛表達了觀看影片後的感受,大家對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義憤填膺,都表示要好好學習,為建設一個強大的中國而努力。……
歷史課外活動既要生動活潑,又切實有效。歷史課外活動無疑應該做到具體形象、活潑有趣,讓學生喜聞樂見,學得輕松愉快,但又決不能因此而片面追求活動形式的趣味性、生動性,而忽略了切實有效的指導形式。進行扎實的歷史學習,教師特別要考慮什麼樣的歷史教學內容適宜採用什麼樣的活動形式、怎樣的活動過程對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有促進作用,使活動課既有聲有色,又實實在在,讓每個學生既樂意參加,又都各有收獲。
總之,開展好歷史課外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加強了對教材的理解,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歷史課外活動,廣大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古代文明,我們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自豪,從近代中華民族屈辱與抗爭中,領悟到落後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訓,要使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抓住機遇,加快改革,迎接世界的挑戰;有利於提高歷史教師的整體素質,歷史課外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每次活動中要求教師要參閱大量的資料,要在如電腦、音像、美術等多方面進行准備,必定會提高歷史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學生在活動中,要自主查閱資料,整理出對活動有用的信息,有時,還需要幾位同學一起完成活動 ,這對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都有極大的提高。

㈣ 初二提高歷史可以看哪些關於歷史的課外書,增長知識面

歷史類小說,有人物有事件,生動形象

PS:現在讀者要求越來越苛刻,所以現在作者寫出來的書基本上要很符合真實歷史,即使是YY穿越小說也是如此

㈤ 初中歷史教輔書(知識點)每一頁都有理教材,得理論的書是什麼,名字是什麼。請告知,謝謝了

可以關注漂讀網工重號,上面有免費的送書活動,教輔課外書很多品類,點擊菜單欄漂讀公益,公益贈書,學生中心,進入後就能挑選,免費領取。支付9元郵費後,平台幫忙郵寄到家。

㈥ 初中學生應該背誦些什麼課外知識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來、《初中自生必背古詩詞》、《初中生必背古詩文》、這些詩文的作者、詩詞常識、時代特點。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把小學的初中的每篇課文的字詞解釋收集到一起,出一本書;再把作者介紹收集到一起出一本書;再把時代背景介紹詩詞常識介紹收集到一起出一本書,這豈不都是很好的課外背誦讀物嗎?事情就是這樣的,其實這一類書的內容不說全部也是絕大部分都在課本之中。

向你介紹幾本我看過的這類讀物吧。《小學生古詩選讀一百首》、《中學生古詩選讀一百首》、《中學生古文選讀一百篇》、《中學生現代散文選讀》(這本當然不是背的)……

其實高考也好,中考也好,考的內容絕大部分就在課文中。高考中考復習學生感覺語文不好復習,負擔重,原因之一就是平時放棄了積累,放棄了背誦,語文課聽個熱鬧,抄個作業就完了。

不成意見,拙見而已。

㈦ 初中生必知的課外知識

http://www.sciam.com/這個版塊絕對是最新的科學知識。
http://www.thebritishmuseum.ac.uk/compass/ixbin/hixclient.exe?_IXDB_=compass&search-form=graphical/main.html&submit-button=search
英國博物館

可以教你許多東西
不用交錢(雖然有一些看起來交錢,實際不用交錢)
http://cfe.e172.com

一個好的網路知識網站,看看 http://cyhjsdt.51.net/
http://www.dtyb.org.cn/jnn/
上面直接有答案的

2006年全世界大學的排名 根據"校友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人數"、"員工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人數"、 "高引用率研究人員人數"、"《自然》和《科學》論文數"、"SCI

論文數"、 "教職人員平均學術表現"等指標排名。
1 Harvard Univ USA 美國哈佛大學
2 Stanford Univ USA 美國斯坦福大學

㈧ 初中歷史學習的技巧有那些

上初中的時候學習歷史的主要方法就是背書,不過首先得培養對歷史的興趣,這個可以從課外去 尋找。
你在老師講課前,你得先預習一遍,把要學習的課文的大字小字全看一遍,仔細的看,對其內容大體了解。
在老師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跟隨老師的思路走,注意老師講課的重點。上完課後,馬上讀三遍書,我想只要你是認真的,在當時就應該能背下來了。
在考試前你得用點時間去背,這樣考試對你來說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不說90分,80分是肯定拿得到的。
我說的背,是在背的基礎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背。 不要急於求成,慢慢來,尋找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那才是你應該做的。
加油啊~~~祝你取得好成績!
首先是要喜歡
其次是要熟悉課文,能列出每課的主要內容
上課注意聽講
認真做筆記
其實學好歷史的方法就這么簡單
雖然我們常常說學習沒有固定的方法,但是,一定要講究方法。好的方法可以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學習初中歷史的一種方法,同學們不妨試一試。

第一步課前認真預習首先,通讀兩遍課文,對於那些不認識的字一定查字典,除了要注音,還要明白這些字在課文中的含義。

然後,根據課文內容,寫出比較詳細的提綱。提綱的格式可以模仿老師上課時的板書。但必須體現出歷史事件的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的名稱、原因、經過、結果和影響。

另外,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以及把自己要提的問題也寫出來,以便在老師講課時獲得解答或者向老師提問。

第二步上課認真聽課、思考、筆記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注意自己的理解那些地方與老師的講解不一樣,自己還有那些地方沒有預習到,自己預習時存在的問題老師是否講了答案,如果講到了要立刻記錄下來。老師講完後,自己要詳細回憶一遍老師講的所有內容,想一想,還發現了哪些新問題。如果有,還要在課後向老師提問,獲得答案。

第三步課後復習、鞏固首先,再讀一遍課文,再看一遍預習提綱,根據課堂上教師的講解,修改提綱。

然後,完成課後作業,做作業時,不要照書抄,要盡量根據自己的記憶寫出答案,確實寫不出來,再看看書,記一記,然後寫出來。作業不能拖,要及時完成。還要書寫工整、條理清晰。

最後,不要忘了,過三天,要把學過的內容再快速讀一遍,以便及時鞏固。

第四步閱讀課外書籍或做課外練習,擴充知識面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書籍或做課外資料上的一些練習題,這不僅可以擴充知識面,而且所學的知識更不會忘記。

請記住,成功=充分利用時間+正確的方法;成功永遠屬於勤奮者

㈨ 求一些初中生應該知道的知識!(課外:地理、化學、歷史........)

自己慢慢看吧。

一、作者作品: ­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為「孔聖人」,孟子被稱為「亞聖」,兩人並稱為「孔孟」。 ­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聖」,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
11、「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
儒家:孔子 孟子 ­
法家:韓非子 ­
道家:莊子、列子 ­
墨家:墨子 ­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台、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
二、中國文學之最: ­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
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
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
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
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
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
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
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
三、文化常識: ­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
2、三國:魏、蜀、吳。 ­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白蛇傳》。 ­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 ­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
A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
B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員。 ­
C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
D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
正式科舉考試,時間每年一次,地點府(州)縣,應試者儒生、童生,獲取功名秀才­
鄉試,時間三年一次(秋),地點省城,應試者秀才,獲取功名(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會試,時間三年一次(春),地點禮部(京城),應試者舉人,獲取功名(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殿試,時間會試後同年4月,地點宮殿,應試者貢士,獲取功名(進士)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類: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
連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古代科舉考試。 ­
四、詩句與人: ­
①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 ­
②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 ­
③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 ­
④ 已知天下三分鼎,猶竭人謀就出師。——諸葛亮 ­
⑤ 剛正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
⑥ 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李白 ­
⑦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李白 ­
⑧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歐陽修 ­
⑨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辛棄疾 ­
⑩ 世上蒼痍,詩中聖哲;人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 ­
? 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
? 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汩羅江上萬古悲風。——屈原 ­
? 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范仲淹 ­
?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李清照 ­
? 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魯迅 ­
? 毛澤東稱朱自清:「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
? 列寧贊高爾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 ­
? 芭蕾舞的化身:烏蘭諾娃。 ­
? 關漢卿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
五、一句話評書: ­
①《三國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
②《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語) ­
③《夢溪筆談》: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英·李約瑟) ­
④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
⑤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 ­
⑥雋永的說辭:《戰國策》 ­
⑦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 ­
⑧舊時代的葬歌:《駱駝祥子》 ­
六、人的稱謂: ­
(一) 稱字:幼時命名由父親長輩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鴻字雁冰,魯迅字豫才。 ­
(二) 稱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年齡不限,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
(三)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如范仲淹稱文正,歐陽修稱文忠。 ­
(四) 稱籍貫: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稱孟襄陽,柳宗元又稱柳河東。 ­
(五) 稱官名:以人的官名來命名,如杜甫稱杜工部。 ­
(六) 稱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來命名。如岑參:岑嘉州 柳宗元稱柳柳州 ­
­
(七)古代帝王對貴族功臣的封賜爵號(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
七、謙稱: ­
1、 自稱:愚、敝、卑、臣、仆 ­
2、 帝王自稱:孤、寡、朕 ­
3、 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 ­
4、 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肖 ­
5、 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
6、 其他自謙詞: ­
尊長者自稱:在上 ­
晚輩自稱:在下 ­
老人自稱:老朽、老夫 ­
女子自謙:妾 ­
八、敬稱: ­
1、 對帝王:萬歲、聖上、天子、聖駕、陛下、大王 ­
2、 對將軍:麾下 ­
3、 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用令、尊、賢 ­
令: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兄(對方哥哥)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物。 ­
尊上(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對方父親) ­
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的親戚)尊命(對方的吩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
賢:稱平輩或晚輩。 ­
賢家(指對方)賢郎(對方兒子)賢弟(對方弟弟) ­
仁: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 ­
4、 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以後稱岳父為丈人,又稱泰山。妻母為丈母,又稱泰水。 ­
5、 稱謂前加「先」表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 ­
稱死去的父親:先考、先父。 ­
稱死去的母親:先妣、先慈。 ­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賢。 ­
死去的帝王:先帝。 ­
6、 君對臣敬稱:卿、愛卿。 ­
7、 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表敬稱,「孔子」為「聖人」,「孟子」為「亞聖」「杜甫」為「詩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 ­
九、特殊稱謂: ­
1、 百姓的稱謂:布衣、黎民、庶民、蒼生、氓。 ­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 ­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
3、 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 ­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的時結交的朋友。 ­
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
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
忘年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
竹馬之交: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
患難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 ­
4、 年齡的稱謂: ­
垂髫:三四歲——八九歲。 ­
總角:八九歲——十三四歲。 ­
豆蔻:十三四歲——十五六歲(比喻人還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稱為「豆蔻年華」。) ­
弱冠:20歲。 ­
而立:30歲。 ­
不惑:40歲。 ­
知天命:50歲。 ­
花甲:60歲。 ­
古稀:70歲。 ­
耄耋:80歲、90歲。 ­
期頤:100歲。 ­
十、古代官職任免升降: ­
1、 遷:調職、調動,一般指陞官;左遷則為降職調動。 ­
2、 謫:降職並遠調。 ­
3、 拜:授給官職。 ­
4、 授:授予官職。 ­
5、 擢:選拔,提拔。 ­
6、 除:免去舊職而任新職。 ­
7、 罷:罷免、停職。 ­
8、 免:免除官職。 ­
9、 黜:廢黜,貶退,也用於剝奪王位或太子的繼承權。 ­
十一、地理部分: ­
1、陰:山北水南 陽:山南水北 ­
2、左:東為左 右:西為右。 ­
3、河:黃河。 江:長江 ­
4、五嶽:泰山(東)、衡山(南)、華山(西)、恆山(北)、嵩山(中) ­
5、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 ­
6、 六合:天、地、東、南、西、北六個方位。 ­
7、 八荒: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 ­
8、 中國的古稱:九州、神州、赤縣、華夏、九土、中華、華夏。 ­
9、 重要城鎮名,古今對照。 ­
蘇州:姑蘇 ­
成都:錦官城 ­
南京:金陵、建業、建康、丹陽、江寧、白下、石頭城。 ­
揚州:維揚、揚城、淮上、江都、廣陵。 ­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
開封:大梁、汴梁、東京。 ­
鎮江:京口。 ­
杭州:臨安、武林、錢塘。 ­
10、我國部分城市別稱。 ­
昆明——春城 ­
蘇州——中國的威尼斯 ­
重慶——山城、霧城 ­
拉薩——日光城 ­
廣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
徐州——彭城 ­
11、長江上的「三個火爐」:重慶、武漢、南京。 ­
十二、天文部分: ­
1、 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顆亮星,北極星,北方天空的標志。 ­
2、 閏年,以陰歷年除以4或100(年號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閏年。 ­
3、 二十四節氣:(見字典節氣歌) ­
4、 傳統節日。 ­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
寒食,清明前2、3天。 ­
重陽,九月初九。 ­
端午,五月初五,是為了紀念屈原。 ­
中秋,八月十五。 ­
5、紀年法。 ­
(1) 公元紀年法。 ­
(2) 皇帝、年號紀年法,慶歷四年春。 ­
(3) 天乾地支紀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天乾地支紀年法): ­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計算方法:用公歷年代除以10,余數為天干順序。 ­
用公歷年代除以12,余數為地支順序。 ­
例如:1919年,農歷年號,天干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0,余數為1,對表「1」為「辛」;地支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2,余數為3,對表「3」為「亥」,那麼1919年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發生在1919年。 ­
6、紀月法(不常見,略)。 ­
7、紀日法。 ­
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
8、 紀時法。 ­
日出5-7­
食時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時15-17­
日入17-19­
黃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雞鳴1-3­
平旦3-5­

閱讀全文

與初中歷史課外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