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瑞典歷史事件

瑞典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22 13:27:54

『壹』 瑞典歷史上被哪些國家佔領過

瑞典地處北歐,氣候比較寒冷,因此佔領瑞典的國家只有一個,就是丹麥,歷史上它曾經佔領過瑞典!

『貳』 請你說說你了解哪些北歐的歷史事件

14世紀,丹麥、挪威(連同冰島)和瑞典(連同芬蘭)組成卡爾馬聯盟,由版同一君主統權治。丹麥很快主導了聯盟,但在16世紀初期,瑞典重新成立獨立王國;而丹麥對挪威的支配,直至1814年被迫將挪威割讓予瑞典國王才完結;冰島、格陵蘭和法羅群島仍屬丹麥。17世紀,瑞典躋身成為歐洲大國之一,但其後逐一失去領土,甚至到1809年失去芬蘭;芬蘭成為附庸俄羅斯沙皇的自治芬蘭大公國。

『叄』 瑞典歷史簡介

簡史: 公元1100年前後開始形成國家。1157年兼並芬蘭。1397年與丹麥、挪威組成卡爾馬聯盟,受丹統治。1523年脫離聯盟獨立。同年,古斯塔夫·瓦薩被推舉為國王。1654至1719年為瑞典的強盛時期,領土包括現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俄國、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1718年對俄國、丹麥和波蘭作戰失敗後逐步走向衰落。1805年參加拿破崙戰爭,1809年敗於俄國後被迫割讓芬蘭,1814年從丹麥取得挪威,並與挪結成瑞挪聯盟。1905年挪威脫離聯盟獨立。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守中立。
自然地理: 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部。東北部與芬蘭接壤,西部和西北部與挪威為鄰,東瀕波羅的海,西南臨北海,領土面積為44.99萬平方公里(不包括領海面積)。海岸線長約2181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為諾爾蘭高原,全國最高峰克布訥凱塞峰海拔2123米,南部及沿海多為平原或丘陵。主要河流有約塔河、達爾河、翁厄曼河。湖泊眾多,約9.2萬個。最大的維納恩湖面積5585平方公里,居歐洲第三。約15%的土地在北極圈內,但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季不太寒冷,大部分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最南部屬溫帶闊葉林氣候。

『肆』 介紹下北歐國家 瑞典 的歷史

瑞典歷史

瑞典王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南部,東北毗連芬蘭,西與挪威接壤,南部隔厄勒海峽與丹麥相望,東瀕波羅的海。陸地面積449964平方公里。人口 835. 8萬, 90%為瑞典人,北部居有拉普人,外國移民約80萬。官方語言為瑞典語。基督教路德宗為國教。首都斯德哥爾 摩。

統一國家的形成 約公元前6000年有人類來此狩獵謀生。公元前1600年左右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 約公元前400年左右進入鐵器時代。在南部逐漸建立起以農耕為主的聚居村落。 9—11世紀為「海盜時代」,部落酋長糾眾出海,用獸皮等交換東方的白銀、香科和絲綢,並進行搶劫和擄掠奴隸。 862年瑞典海盜到達東斯拉夫人聚居地,並以諾夫哥羅德和基輔為中心到拜占廷、波斯和塔什干一帶經商。 829年基督教傳入瑞典,11世紀初形成統一的瑞典王國,第一個國王為奧洛夫.言特科農(994—1022在位)。1026年丹麥克努特大帝戰勝瑞典人並將瑞典南部並入「北海大帝國」版圖。1155年瑞典出動十字軍征伐芬蘭,強迫芬蘭人改信基督教,並於1284年將芬蘭變為瑞典的一個公國。在由比爾耶爾.亞爾(1250—1266在位)開創的福爾孔王朝(1250—1363)期間,封建化進程加快,王權進一步擴大,確立穩固的世襲君主制,制訂出能推行全境的法律。福爾孔家族在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過程中損害了擁有封地的貴族富豪階級利益,矛盾日益尖銳。當王室計劃收回封地時, 貴族富豪階級便向丹麥尋求援助。當時丹麥不僅占據瑞典南部斯科訥地區,還於1361年征服了哥得蘭島。1389 年丹麥軍隊攻入斯德哥爾摩,丹麥女王瑪格麗特被迎奉為瑞典國王。1397年瑞典、挪威、丹麥在卡爾馬會議上結成聯盟(卡爾馬聯盟),丹麥女王為三國共主。

以丹麥王室和享有封地的瑞典貴族富豪組成的聯盟派同瑞典中小貴族、礦業主等階層的獨立派之間進行反復的斗爭。由於1426年丹麥發動的荷爾斯泰因戰爭嚴重影響了瑞典鐵和銅出口,1434年瑞典鐵礦中心貝里斯拉格爆發了由恩耶爾布雷克特.恩耶爾布雷克特松領導的起義,獨立派貴族斯托雷家族一度登上王位。為重新征服瑞典,丹麥於1520年攻佔斯德哥爾摩。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1513—1523在位)入城加冕為瑞典國王,並屠殺獨立派貴族。和斯托雷家族有親戚關系的年輕貴族古斯塔夫一世.瓦薩在大屠殺中倖免於難,化裝潛逃到達拉納郡。1521年在呂貝克的支持下發動起義,經過兩年多的斗爭將丹麥軍隊擊潰,瑞典徹底擺脫丹麥的控制,瓦薩被推舉為國王,稱古斯塔夫一世。在位期間(1523-1560)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限制教會的權力,將富豪貴族的封地沒收為王室財產,加強王室專制集權,建立起統一的世襲君主制政體的封建王國。

爭奪波羅的海地區霸權的斗爭 17世紀初至18世紀初是瑞典對外擴張時期。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期間(1611—1632), 同德意志和荷蘭結盟在波羅的海爭霸,三十年戰爭期間又轉而同法國結盟對德意志和奧地利作戰攻佔慕尼黑和萊比錫,並向布拉格進軍。到17世紀中期瑞典已成為波羅的海強國,所佔領土除芬蘭之外還有挪威和丹麥的一小部分、立窩尼亞、愛沙尼亞和波美拉尼亞等地。1697年卡爾十二世即位後,進一步加強君主專制和賦稅征斂,繼續對外擴張。北方戰爭期間,於1700年在納爾瓦戰役中擊敗俄國彼得一世軍領的4萬大軍,1708年攻入俄國境內,但1709年在波爾塔瓦戰役中瑞典全軍覆沒。瑞典戰敗後,由於喪失大部分侵佔的領土再加上國庫空虛和人口銳減,在波羅的海地區轉為守勢。

瑞典在北方戰爭中使用的大炮

1723年瑞典議會通過法令,廢除君主專制和增強議 會四個等級的權力,王權急劇衰落,行政權力轉移到由大貴族操縱的國家參政會手中。隨著新興市民階級力量的壯大,瑞典議會中爆發了大貴族的「禮帽黨」和市民階級的「便帽黨」之爭。1765年「便帽黨」在議會取得多數而執政,提出限制大貴族的封建特權和消除官僚政治積弊等改革綱領。在大貴族支持下,國王古斯塔夫三世(1771—1792在位)1772年發動政變,恢復君主專制, 削弱了議會的權力。1805年,瑞典參加歐洲第3次反法聯盟同拿破崙一世作戰,屢遭失敗後失去波美拉尼亞等領地,1808年芬蘭戰爭失敗後俄國佔有芬蘭。1809年,瑞典貴族發動政變,廢黜國王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1792 —1809在位),迎奉拿破崙一世的將領J.貝爾納多特元帥為王儲。1813年,瑞典參加第六次反法聯盟,在 對丹麥作戰取勝後,迫使丹麥割讓挪威,並於1814年成立了挪威-瑞典聯盟。

19世紀初期,隨著煉鋼、鋸木、造紙等工業的發展, 新興工業資產階級要求打破封建制度對生產和工商業自由發展的限制,吸收更多社會階層參加議會。1809年瑞典議會通過新憲法,確立了有一定限制的君主政體。1830年後,工業資產階級和自耕農等階層的代表進入議會。但普通農民生活困難,1840—1914年間有100多萬人向國外、 主要向北美移居。1865年議會分成上下兩院,實行有財 產限制的普選。到19世紀末,瑞典陸續建立了銀行、鐵路、電報和郵政等產業部門,航運業也有相當規模。1887年成立全國總工會,1889年瑞典社會民主工人黨成立,勞工運動開始發展。

兩次世界大戰時期 瑞典自1814年以來,未捲入國際紛爭和戰爭,19世紀末起奉行中立政策,在和平時期不參與結盟,在國際紛爭中保持中立。1905年,瑞典宣布解散挪一瑞聯盟。瑞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持中立, 但同德國關系密切,增加對德國輸出礦砂等物資。1917 年以後減少了對德國出口並將商船隊的一半噸位租借給 協約國。由於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1929—1932年工業生產降低21%,1932年經濟危機達到頂點。社會民主工人黨聯合農民黨於1936年執政,推行財政經濟改革,促使經濟復甦,並提出建立「人民之家」型的福利 國家口號,實行失業救濟、養老金、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和福利政策,並試圖通過勞資雙方簽訂協議和設立勞資糾紛法庭來調解與緩和工人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瑞典首相P.A.漢森和瑞典社會民主黨人在一起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瑞典宣布中立,同德國、英國均簽訂商約。蘇芬戰爭爆發,瑞典議會各政黨組成聯合政府向芬蘭提供經濟援助和軍事裝備,並派出志願兵部隊,但拒絕了同盟國假道瑞典輸送軍隊到芬蘭的要求。1940年希特勒德國佔領挪威後,瑞典被迫允許德國火車穿越領土運送軍隊和軍需品到挪威。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後,瑞典又允許德國將一個整師兵力從挪威假道瑞典運至芬蘭。這種過境假道活動持續到1943年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成為瑞典的主要貿易國,瑞典向德國提供鐵礦砂、紙漿和木材等物資以換取德國的 肥料、煤炭等。

戰後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瑞典加入聯合國。1948年曾致力建立北歐防禦同盟,拒絕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宣布繼續執行中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1950年瑞典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59年參加歐洲自由貿易聯盟。1975年參加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在國內,社會民主工人黨政府繼續推行福利國家和發展經濟貿易的政策。瑞典在戰後的經濟可稱為混合型的經濟,鐵路、郵政、電信、能源生產和其他基礎設施大部分屬國家所有,在工商企業中,90%為私營,10%則為合作社或國營。瑞典經濟發達,工業占國民收入的80%,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教育高度普及,以現代福利國家著稱。

『伍』 瑞典達克起義是什麼事件

斯巴達克起義(拉丁文:Spartak tumultu,義大利文:Spartak rivolta,英文:Spartak Uprising;前73—前71年),是在斯巴達克領導下版,羅馬共和國爆發權的一次最大的奴隸起義。這次起義是古羅馬最大的一次起義,也是古代社會大規模奴隸反抗事件,在世界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陸』 瑞典的近代發展歷史

近代
在16世紀的幾次戰爭中瑞典打敗了丹麥、波蘭的軍隊,成為北歐陸上軍事霸權。在三十年戰爭期間,瑞典加入新教陣營參戰,並深入神聖羅馬帝國腹地。1632年,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呂岑戰役中陣亡。在1634年的納德林根戰役中瑞典軍隊戰敗,撤回國內。1642年,瑞典再次出兵德意志。1648年法國與瑞典聯軍最終戰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戰爭結束。瑞典得到了德意志領土前波美拉尼亞、維斯馬、威爾登和不來梅。三十年戰爭後,瑞典在波羅的海的勢力達到頂峰。
1625年,瑞典控制了利沃尼亞(愛沙尼亞和一部分拉脫維亞)的領土。1658年,瑞典從丹麥手裡收復了南部沿海的斯堪奈等省份。1700年,俄國、丹麥、波蘭結盟與瑞典交戰,北方戰爭開始。1709年,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的軍隊在今烏克蘭境內的波爾塔瓦被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擊潰,逃至奧斯曼帝國。俄國開始取代瑞典成為北歐及波羅的海地區的新興強國。1721年瑞典戰敗,喪失了所有歐洲屬地及軍事大國地位。利沃尼亞被並入俄國。

1809年,俄國派兵吞並了瑞典統治下的芬蘭。芬蘭成為俄羅斯帝國內的大公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兼任芬蘭大公。

拿破崙戰爭中,瑞典於1813年正式加入反法同盟。根據1814年基爾條約,瑞典從衰落已久的丹麥手裡得到了挪威。但是挪威乘機宣布獨立並頒布了憲法。瑞典發動了一場短暫的戰爭,挪威被迫同意作為一個國家臣服於瑞典國王。

在此後的二百年裡,瑞典避免了捲入任何戰爭與沖突之中。持久的和平穩定帶來了國內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19世紀末瑞典完成了工業化,並發展成為世界上最發達、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殖民活動與海外貿易
新航路開辟後,瑞典人開始效仿西歐國家,設立貿易公司,尋求建立海外殖民地。在荷蘭人彼得·米努伊特(Peter Minuit)、瑞典政客Axel Oxenstierna和海軍艦隊司令克拉斯·弗萊明(Klas Fleming,芬蘭人)的支持下,新瑞典公司於1633年成立。為發展與東方尤其是與中國的貿易,瑞典東印度公司於1731年成立。17至18世紀,瑞典曾在北美洲東岸、加勒比海和西非建立了規模很小的殖民據點。但由於瑞典國力較弱難以與其他國家競爭,這些殖民活動全部以失敗告終。

於清康熙元年(1662年)向鄭成功投降的荷蘭台灣總督揆一(Fredrich Coyet)是瑞典貴族。

新瑞典
1637年,由新瑞典公司組織的第一批瑞典遠征隊在彼得·米努伊特的指揮下,從瑞典哥德堡出發,駛往北美洲。1638年3月29日,新瑞典公司在北美大陸特拉華河沿岸,從當地印第安人手中購買了一塊土地,在此建立了克里斯蒂娜要塞,今特拉華州威明頓(Wilmington)。這就是瑞典的第一個海外殖民地新瑞典,包括現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新澤西州及特拉華州的一部分地區,彼得·米努伊特任總督。開拓該地區的殖民者中有一半是芬蘭人和荷蘭人。但在此之前,荷蘭已宣稱這一地區為荷蘭領地(屬新尼德蘭轄區)。在一系列軍事沖突之後,此地於1655年9月15日被並入荷屬新尼德蘭。

瑞典屬西印度領地
1785年,瑞典從法國手中取得法屬西印度群島中瓜德羅普島的附屬島嶼聖巴托羅繆島(Is. Saint-Barthélemy)。作為交換,法國商船獲得了在瑞典哥德堡港的免稅權。隨後,瑞典西印度公司於1786年秋成立。瑞典在這個小島上建立了古斯塔維亞港(Gustavia)。在瑞典統治時期,此島主要作為瑞典船隊從非洲販運奴隸的中轉站。19世紀中期,瑞典開始禁止奴隸貿易,聖巴托羅繆島隨之失去了經濟價值,於1878年被歸還法國。

由於瑞典在拿破崙戰爭中參加了反法同盟,作為回報,1813年瑞典從英國佔領軍手中接管了法屬西印度的瓜德羅普島。1814年,根據巴黎條約,瑞典將此島歸還法國。

西非殖民據點
15世紀葡萄牙人佔領了西非沿岸的Oguaa(在今迦納境內,阿克拉以西165公里)作為貿易據點,此後該地被稱為海岬海岸(Cape Coast)。1637年荷蘭人佔領了海岬海岸並修建了城堡。1652年該地又被瑞典佔領。1664年,海岬海岸最終被英國人佔領並成為英屬黃金海岸的主要據點。此外,瑞典人在阿克拉也建有貿易據點。
據瑞典學者的研究,瑞典東印度公司是歷史上第一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東印度公司」。1767年,瑞典東印度公司的雅各布·哈爾從印度向中國廣州發送了150餘箱鴉片,並在當地出手。這一先例引起西歐各國東印度公司的效尤。此後,通過走私流入廣州的鴉片數量劇增。
現代
1905年挪威借領事館之爭舉行公民投票,決定脫離瑞典而獨立。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宣布中立。但在二戰中向德國出口木材和礦產。

『柒』 1800年到1985瑞典發生了什麼大事

1805年,瑞典參加歐洲第 3次反法聯盟同拿破崙一世作戰,屢遭失敗後失去波美拉尼亞等領地,1808年芬蘭戰爭失敗後俄國佔有芬蘭。1809年,瑞典貴族發動政變,廢黜國王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1792~1809在位),迎奉拿破崙一世的將領J.-B.-J.貝爾納多特元帥為王儲。1813年,瑞典參加第六次反法聯盟,在對丹麥作戰取勝後,迫使丹麥割讓挪威,並於1814年成立了挪威-瑞典聯盟。
19世紀初期,隨著煉鋼、鋸木、造紙等工業的發展,新興工業資產階級要求打破封建制度對生產和工商業自由發展的限制,吸收更多社會階層參加議會。1809年瑞典議會通過新憲法,確立了有一定限制的君主政體。1830年後,工業資產階級和自耕農等階層的代表進入議會。但普通農民生活困難,1840~1914年間有100多萬人向國外、主要向北美移居。1865年議會分成上下兩院,實行有財產限制的普選。到19世紀末,瑞典陸續建立了銀行、鐵路、電報和郵政等產業部門,航運業也有相當規模。1887年成立全國總工會,1889年瑞典社會民主工人黨成立,勞工運動開始發展。

瑞典歷史
兩次世界大戰時期 瑞典自1814年以來,未捲入國際紛爭和戰爭,19世紀末起奉行中立政策,在和平時期不參與結盟,在國際紛爭中保持中立。1905年,瑞典宣布解散挪-瑞聯盟。瑞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持中立,但同德國關系密切, 增加對德國輸出礦砂等物資。1917年以後減少了對德國出口並將商船隊的一半噸位租借給協約國。由於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1929~1932年工業生產降低21%,1932年經濟危機達到頂點。社會民主工人黨聯合農民黨於1936年執政,推行財政經濟改革,促使經濟復甦,並提出建立「人民之家」型的福利國家口號,實行失業救濟、養老金、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和福利政策,並試圖通過勞資雙方簽訂協議和設立勞資糾紛法庭來調解與緩和工人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瑞典歷史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瑞典宣布中立,同德國、英國均簽訂商約。蘇芬戰爭爆發,瑞典議會各政黨組成聯合政府向芬蘭提供經濟援助和軍事裝備,並派出志願兵部隊,但拒絕了同盟國假道瑞典輸送軍隊到芬蘭的要求。1940年希特勒德國佔領挪威後,瑞典被迫允許德國火車穿越領土運送軍隊和軍需品到挪威。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後,瑞典又允許德國將一個整師兵力從挪威假道瑞典運至芬蘭。這種過境假道活動持續到1943年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成為瑞典的主要貿易國,瑞典向德國提供鐵礦砂、紙漿和木材等物資以換取德國的肥料、煤炭等。
戰後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瑞典加入聯合國。1948年曾致力建立北歐防禦同盟,拒絕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宣布繼續執行中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1950年瑞典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59年參加歐洲自由貿易聯盟。1975年參加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在國內,社會民主工人黨政府繼續推行福利國家和發展經濟貿易的政策。瑞典在戰後的經濟可稱為混合型的經濟,鐵路、郵政、電信、能源生產和其他基礎設施大部分屬國家所有,在工商企業中,90%為私營,10%則為合作社或國營。瑞典經濟發達,工業占國民收入的80%,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教育高度普及,以現代福利國家著稱。

閱讀全文

與瑞典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