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石泉

歷史學石泉

發布時間:2021-02-22 08:48:21

1. 石泉苗寨為何被稱為「渝東南第一苗寨」

1510年,石氏祖先從江西遷來,在寨子繁衍生息,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石泉苗寨佔地面積達到2萬多平方米,人口有千人以上,寨子里的寨民都是姓石的。自古以來,苗寨重視文化教育,苗寨人勤奮好學,書香蔚然成風。在明清時期就有6人考中秀才,2人中舉人,近代中國,又出了4名博士,8名碩士,100多個大學生。所以,歷史悠久的石泉苗寨被稱為渝東南第一苗寨。

古人雲,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苗寨坐落於美麗的地方,倚杖美麗的風景,融入了當代旅遊業的發展,讓這個古寨成為了第一苗寨。

2. 石泉縣人民政府的歷史沿革

石泉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主要活動在漢江沿岸,被歷史學家劃為「仰韶文化」區域。夏屬梁州,商周屬庸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楚國、巴國和秦國,秦代屬西城縣,漢代和三國時期屬安陽縣,晉代後,幾度易名為長樂縣、永樂縣,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52年),因縣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徑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1958年,石泉、漢陰、寧陝三縣和並為石泉縣,1962年三縣分設至今。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二十五軍、紅七十四師、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紅四方面軍、紅軍巴山游擊隊,從1933年春到1937年春,在石泉堅持了長達四年的游擊戰爭,創建了鄂豫陝、川陝革命根據地石泉蘇區,使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為鄂豫陝、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革命根據地出發長征。11月,紅二十五軍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12月8日,紅二十五軍勝利到達陝西商洛地區,開辟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1935年2月,紅二十五軍進入石泉的迎豐、雲川、銀橋,搞宣傳、懲土豪,打民團,濟窮人,創建了石泉北部地區革命根據地。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撤離陝南,西征北上。10月,與中央紅軍在陝北勝利會師。紅二十五軍西征北上後,中共鄂豫陝特委(又稱中共陝南特委)將留在根據地繼續堅持戰斗的紅軍和多路游擊武裝組建為紅七十四師,繼續堅持在旬陽、寧陝、石泉、佛坪、鎮安、柞水一帶開展武裝斗爭,創建了以寧陝四畝地、東江口、旬陽壩為中心的根據地,成立了中共寧佛工委和寧陝縣土地委員會。1935年12月至1937年春,紅七十四師在石泉的興坪、兩河、饒峰、菩窯、銀橋、雲川、迎豐等北部地區開展活動,動員群眾參加紅軍,打擊土豪劣紳,消滅反動民團武裝,沒收地主土地、財物,分給窮苦百姓,使新建立的根據地不斷鞏固和發展。1937年8月,紅七十四師撤離陝南,編入八路軍一一五師,參加抗日戰爭。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由中共西北特支領導的一支人民軍隊。紅軍戰士中大部分是漢陰人和石泉人。從1935年12月至1937年2月,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在石泉境內的南北山區、漢江兩岸、縱橫馳騁,叱吒四方,同敵人浴血奮戰,先後發動了池河鎮、太平寨、毛壩場等戰斗,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地方勢力,鞏固和發展了石泉革命根據地,為石泉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川陝革命根據地是紅四方面軍建立的。石泉南部地區的後柳、中壩、喜河、長陽、熨斗、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1933年1月,紅四方面軍某部偵察連120餘人,從西鄉進入石泉熨斗,消滅了鎮保安隊,佔領了熨斗鎮,將沒收的土豪劣紳的財物,分給了窮苦百姓。紅軍偵察連在漢陰渭溪完成偵察任務後,進入石泉的鳳陽開展活動,在奎星村同鳳陽保安隊交戰,殲敵50餘名,繳獲槍支30餘支。之後,紅軍偵察連渡過漢江,從熨斗返回西鄉蘇區。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撤離陝南,離開川陝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紅四方面軍撤離前,將留下的部分紅軍及地方游擊武裝,組建為紅軍巴山游擊隊,繼續在川陝交界地區開展武裝斗爭。1935年5月,紅軍巴山游擊隊派胡南雲、孟么由帶領游擊隊到石泉的喜河、藕陽、熨斗等地活動,打擊土豪劣紳及地方反動勢力,贏得了廣大貧苦百姓的信任和擁戴,許多青年報名參加了紅軍游擊隊。1936年春,紅軍游擊隊在熨斗的大王山、喜河的樟樹河一帶,組織發動農民開展抗稅、抗捐、抗糧、抗丁、抗夫斗爭。在轟轟烈烈的「五抗」斗爭中,國民黨地方政府收不到稅,征不到糧,抓不到丁,拉不到夫。1936年7月,紅軍巴山游擊隊加入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從1933年春到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及其游擊隊,在石泉南部地區共殲滅民團、保安隊3個,殲敵200餘人,懲處土豪劣紳及國民黨基層政權中的反動分子15名,搗毀鄉、鎮公所2處,沒收20餘戶地主財物,分給近千戶農民。紅軍在這塊土地上播下的革命種子,為1945年鳳凰山地區農民暴動奠定了基礎。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石泉蘇區人民與紅軍風雨同舟,甘苦與共,鼎立支援紅軍,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一、積極參加紅軍。根據地人民把參加紅軍當作無尚光榮的任務。據不完全統計,石泉有200餘人參加紅軍。在艱難困苦的歲月,他們無私無畏,英勇戰斗,為窮苦百姓的翻身解放作出了巨大犧牲。他們之中,有的犧牲在沙場,有的被敵人殺害,有的掉隊失蹤,有的至今下落不明,成為默默無聞的革命英烈。二,主動配合參戰。蘇區人民主動為紅軍提供社情、敵情、熱情帶路、送信、當響導,掩護救治紅軍傷病員;配合紅軍打土豪,征腐惡;在戰斗中為紅軍燒水、送飯,從火線上搶救傷員。三,從物質上全力支持紅軍。石泉蘇區人民把紅軍當作自己的隊伍,寧願自己忍飢受凍,也要為紅軍騰住房,送糧食,獻食品,保證紅軍在根據地有房住、有飯吃、有衣穿。時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傅鍾說:「巴山人民養活了我們,不怕苦、不怕犧牲,從各方面支援紅軍,對革命貢獻很大。」時任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參謀長何振亞說:「我們在陝南的活動,主要以鎮安、柞水、寧陝、石泉、安康、漢陰等縣交界處的秦嶺山區為根據地,也到佛坪、洋縣的華陽、黃金峽、安康、旬陽、漢陰的南山,紫陽的部分地區活動。廣大勞苦人民受紅軍的影響很深,覺悟程度很高,革命意志很堅決,所以我們每到一處,就有很多農民要求參加,有的不惜身家性命,為我們跑路送信,對我們支援很大。」 由中國工農紅軍創建的鄂豫陝、川陝革命根據地石泉蘇區,在中共中央文獻里有明確記載。1937年1月22日,毛澤東、周恩來在一封交涉紅軍駐地事項的電報中指出:「柞水、鎮安、旬陽、安康、漢陰、紫陽、石泉、鎮巴等八縣,上述各縣本來大部是蘇區。」根據黨的歷史文獻記載和現以公開出版的鄂豫陝、川陝革命根據地史料,及該縣徵集到的黨史資料,石泉漢江以北地區屬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石泉漢江以南地區屬川陝革命根據地。石泉蘇區總面積為1295平方公 里。2001年12月30日,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迎豐鎮、中池鄉、池河鎮、銀龍鄉、銀橋鄉、饒峰鎮、兩河鎮、喜河鎮、後柳鎮、中壩鄉、長陽鄉、熨斗鎮,共計12個鄉鎮177個村為革命老區。

3. 石泉的經歷

1954年到武漢大學任教至今,1980年晉升為教授,1986年任歷史地理學科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首屆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石泉早在讀中學時,就對歷史地理學產生了濃厚興趣。1938年進入北平燕京大學歷史系學習。1944年夏,在徐中舒教授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春秋吳師入郢地名新釋》,通過對《左傳》所記20幾個相關地名逐一考訂、重新定位之後,對於吳師入郢的行路線和楚昭王奔隨的途程,得出了與流行說法全然不同的新解:最後歸結於楚郢都只能在今宜城縣南境、蠻河以北、漢水中游西岸的宜城平原上,從而打開了本課題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成為他後來為全面開辟荊楚歷史地理研究新途徑的起點。
1944年秋,石泉考入燕京大學研究院,成為陳寅恪教授指導下的碩士研究生,受到陳教授多方面的熏陶、指導,這對石泉日後的治學態度與方法有著極大影響。碩士論文《甲午戰爭前後之晚清政局》上個世紀90年代由三聯書店出版。由於參加地下黨領導的民主運動,石泉於1948年夏被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遭到搜捕。在地下黨和師友幫助下,脫身奔赴華北解放區。1949年2月北平解放,參加接管工作。建國後,在教育部高教司及高教部任職,1954年2月調至武漢大學歷史系任教。

4. 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來歷

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52年),因縣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徑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回。早在新石答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主要活動在漢江沿岸,被歷史學家劃為「仰韶文化」區域。

夏屬梁州,商周屬庸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楚國、巴國和秦國,秦代屬西城縣,漢代和三國時期屬安陽縣,晉代後,幾度易名為長樂縣、永樂縣,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52年),因縣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徑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

(4)歷史學石泉擴展閱讀

石泉縣是國家衛生縣城 、省級園林縣城;是秦巴漢水生態旅遊重要目的地,素有「秦巴山水、石泉十美」之稱;是西部第一蠶桑產業大縣,被譽為「絲路之源、金蠶之鄉」;是國家南水北調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西部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

是先秦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縱橫學派鼻祖鬼穀子在石泉縣修煉授徒,又稱鬼穀子故里。

5. 石泉的由來

石泉古屬梁州、庸國,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25年)定名石泉,因縣城南石隙多專泉而得名。石泉有屬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時期時代,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主要活動在漢江沿岸,被歷史學家劃為「仰韶文化」區域。夏屬梁州,商周屬庸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楚國、巴國和秦國,秦代屬西城縣,漢代和三國時期屬安陽縣,晉代後,幾度易名為長樂縣、永樂縣,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52年),因縣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徑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泉山城,石泉人民獲得徹底解放,石泉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陝西省石泉縣
石泉縣地處陝西南部,地跨北緯32°45′57〃~33°19′56〃,東徑108°01′8〃~108°28′42〃之間,北依秦嶺,南接巴山,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由西向東橫貫全境,南北重巒疊嶂,中部河流縱橫,呈「兩山夾一川」之勢,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6. 石泉的個人簡介

石泉 男,1918年1月生,安徽貴池人,著名歷史學家、歷史地理學家、武漢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民進湖北省委會主要創始人。

7. 誰能告訴我一些陝西省石泉縣的情況,最好具體一點,謝謝

石泉縣地處陝西南部,地跨北緯32°45′57〃~33°19′56〃,東徑108°01′8〃~108°28′42〃之間,北依秦嶺,南接巴山,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由西向東橫貫全境,南北重巒疊嶂,中部河流縱橫,呈「兩山夾一川」之勢,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石泉古屬梁州、庸國,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25年)定名石泉,因縣城南石隙多泉而得名。石泉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時期時代,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主要活動在漢江沿岸,被歷史學家劃為「仰韶文化」區域。夏屬梁州,商周屬庸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楚國、巴國和秦國,秦代屬西城縣,漢代和三國時期屬安陽縣,晉代後,幾度易名為長樂縣、永樂縣,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52年),因縣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徑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泉山城,石泉人民獲得徹底解放,石泉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石泉轄城關鎮、池河鎮、迎豐鎮、兩河鎮、饒峰鎮、後柳鎮、喜河鎮、熨斗鎮、中池鄉、銀龍鄉、銀橋鄉、紅衛鄉、中壩鄉、長陽鄉、曾溪鄉等15個鄉鎮,202個村民委員會,8個居民委員會。全縣總面積1525平方公里,總土地面積228.7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7萬畝,人均1.51畝;林地面積142.9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8%。
蠶桑生產具有雄厚的制種、養蠶、烘繭、繅絲、織綢等生產加工能力,人均產繭量居西北地區之首。
石泉縣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4.6℃,多年平均降雨量877.1 毫米,日照(光時)年平均1811.6小時,日照率40%,無霜期193—279天。自然條件具有南北過度色彩,而以南方特色為主,又兼有垂直差異明顯的特點。由於地形的復雜性及小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的多樣性,呈現出動植物、特產、水能資源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人口狀況:石泉全縣總人口為183639人。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石泉縣各級黨和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計劃生育政策,採取各種切實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質量,收到了顯著效果。現在,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2‰。全縣男、女性別比例為108:100。年齡分布為:0—18歲,41534人,18—35歲,55878人,35—60歲,62805人,60歲以上,23422人。城、鄉人口分布:城鎮人口30845人,農村人口為152794人。城鄉人口比例為1:4.95%。學前兒童(0—5歲)男孩2750人,女孩2369人,男、女比例為1:0.86。學齡兒童(6—12歲),男孩8528人,女孩7871人,男、女比例為1:0.92。
基礎教育:改革開放以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黨的科教興國方針,狠抓基礎教育,取得了顯著成績。中小學校數量、學生入學率、教學設施設備,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全縣有小學校164所,小學在校學生16399人,小學生入學率99.8%,小學升初中比率為98.8%,小學生輟學率0.2%。
全縣有中學12所(其中初中10所,學中2所)。中學在校學生10837人(其中初中學生8095人,高中學生2742人)。初中入學率為98.6%。
民族宗教:石泉的民族宗教主要以漢族、回族、滿族、苗族組成,漢族占絕大多數,回族在石泉有300人。宗教信仰因民族不同亦不同。佛教和宗教自東漢傳入石泉,歷代有所發展,到明、清兩代最為盛行,信仰佛教、道教者多為漢族。伊斯蘭教民國初年傳入石泉。1926年,由安康藉阿訇馬登雲主持,在縣城修建了清真寺。目前在石泉有回民300餘人信仰伊斯蘭教。基督教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傳入石泉,光緒十九年(1893年)義大利神甫畢雅敬,在藕陽的藕溪溝修建了天主堂,在石泉南部地區從事傳教活動。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德國神甫魏崇禮司鐸,在石泉縣城胡家巷購買民房作臨時教堂,開展傳教活動。民國二十年(1931年),縣城天主堂正式修建完成,有房20餘間,設有男、女教會學校、保赤院、施葯所等。信仰基督教者多為漢族人。現在,絕大多數社區村民不信教,信教者為少數。在本縣,伊斯蘭教徒對信仰虔誠,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佛、道二教都亦不那麼虔誠,處於可有可無狀態。政府對宗教信仰採取信仰自由政策,對合法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動予以支持保護。
醫療衛生:2003年,全縣財政支出9189萬元,其中衛生支出1647萬元,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17.92%;2004年,全縣財政支出11129萬元,衛生支出1997萬元,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17.94%。
財政經濟:近年來,石泉縣結合縣情實際,提出了「兩區兩帶」發展戰略,即以喜河水電站建設為契機,結合庫區移民搬遷綠化美化和綜合開發一江兩岸,構築「漢江生態經濟建設區」,依託雲霧山區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積極發展旅遊產業,建設「雲霧山旅遊開發區」。在縣境內川道地區,公路國道沿線依託較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建成以綠色生態農業和高效農業為特色的「高效農業示範帶」,以縣城為龍頭,以池河省級鄉企園區及古堰工業園區為兩翼,大力發展建築建材,絲織絹紡,醫葯化工,特色礦產,綠色食品五大工業支柱,建設「民營經濟發展帶」。通過傾力實施「兩區兩帶」戰略,推動了石泉經濟的快速發展。2002年財政收入2049萬元,財政支出8337萬元。2003年財政收入2223萬元,財政支出9190萬元。2004年財政收入2157萬元,財政支出11129萬元。2002—2004年,全縣GDP增長速度分別為8.5%,11.23%,11.5%。2004年,糧食總產量67258噸,人均產量369公斤;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39元;畜牧業產值達到12812萬元。
礦產資源:石泉礦藏、種類繁多,分布比較零散。金屬礦產中,主要有赤鐵、磁鐵、褐鐵、猛、銅、鋁、銻、釩、鈦;非金屬礦中,主要有石英石、白雲母、磷礦、長石、石棉、大理石、石灰岩;能源礦產有廠炭、泥炭、少量無煙煤。礦產中,以非金屬礦產最豐富,儲量較大,有近期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產為石英石、釩鈦磁鐵、石煤、大理石、石灰石。
交通運輸:石泉的交通較為便捷,境內公路里程達1200公里。陽安鐵路橫貫東西,210、316國道交匯於縣城,安康至石泉二級公路、石泉至兩河二級公路改造全線通車,兩河至佛坪三級公路基本完工,石泉至紫陽三級公路進入工程掃尾階段。如今石泉東接襄渝、西連寶成、北抵關中、南達巴蜀,已成為陝川鄂三省間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郵電通訊:全縣通信光纜線路333公里,交換機容量2.3萬門,固定電話用戶達1.6萬戶,固定電話用戶8.5部/百人,行動電話達1.8萬部,電話普及率為11.3部/百人。廣播電視通村率91%,電視人口覆蓋率為89%。
植物資源:全縣有樹種共51科,87屬,134種。其中用材林樹種68種,經濟林樹種35種,觀賞樹種7種,其它24種,針葉林樹種12種,闊葉林樹種98種。
動物資源:石泉屬秦巴山地的動物區系,在動物地理位置上,又屬東洋界動物區系,因縣境處於東洋界的北部邊緣地帶,在動物區系的組成上,有一部分與北界動物滲入,使得區系物種豐富,結構復雜多樣。其中野獸類有熊、鹿、獐、麂、野豬等20多種;野禽類有金雞、石雞、雉、布穀鳥、杜鵑等46餘種;另外還有水生物、昆蟲及其它100多種。
水能資源:石泉是陝西省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石泉屬長江水系,境內有大小河流溝溪456條,河網密度為1.14公里/平方公里,流域面積1051.8平方公里。區域內水資源十分豐富,自產水2.6億立方米,過境客水5.6億立方米,漢江幹流過境水21.42億立方米,總水量為29.62億立方米。自產水每平方公里43.08立方米,畝均擁有水量1659立方米,人均擁有水量3608立方米。區域內河流眾多,山高水高,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全縣水力理論蘊藏量為61.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43.4萬千瓦。目前已開發利用14.5萬千瓦,還有裝機18萬千瓦的喜河水電站,2006年即可蓄水發電。
觀光旅遊:石泉處處碧山幽水,奇峰秀嶺,繁花蔓草,修竹成林。縣城北部的雲霧山,有莽莽的林海,常年霧漫漫、雲茫茫、煙雲繚繞、混沌一片,傳說是古代縱橫家鼻祖――楚人鬼穀子出生、授徒、隱居過的地方,因此而憑添幾分幽奇,極具旅遊投資開發價值,2003年已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巍然不群的銀屏山,鬱郁蔥蔥、飛雲滴翠,與雲霧山遙相輝映;穿行於飛崖峭壁的古子午道,早在秦末漢初,劉邦就帶著人馬通過這里長驅漢中,三國時,魏蜀相爭,也曾在這進行過激烈的廝殺,到了唐代天寶年間,向楊貴妃進貢荔枝,也由此古道直奔驪山華清宮。子午道上的關隘――饒峰嶺,是歷史上著名的古戰場。還有近年開發的銀屏湖風景區和燕子洞、蓮花石等旅遊景點。此外,在建的喜河水電站建成後,又將形成14平方公里左右的水面,與已有的石泉水電站庫區首尾相接,再加上沿江兩岸實施退耕還林後,將出現庫區湖岸綠樹蔥蘢――「一江兩湖」獨特的湖光山色。屆時,石泉有望成為陝南又一重要的旅遊勝地。
革命老根據地: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石泉是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軍第二十五軍、紅軍第七十四師、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紅軍川陝游擊隊均在石泉開展武裝斗爭,創建了石泉革命根據地。根據地面積約佔全縣總面積的85%。期間,石泉人民從各方面給予紅軍以很大的支持,作出了巨大犧牲。2001年12月,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將迎豐鎮、銀橋鄉、池河鎮、銀龍鄉、饒峰鎮、兩河鎮、中池鄉、後柳鎮、喜河鎮、熨斗鎮、中壩鄉、長陽鄉等12個鄉鎮,177個村劃為革命老根據地。

石泉縣結合縣情實際提出了「兩區兩帶」發展戰略,即,以喜河水電站建設為契機,結合庫區移民搬遷綠化美化和綜合開發一江兩岸,構築「漢江生態經濟建設區」;依託雲霧山區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積,極發展旅遊產業,建設「霧山旅遊開發區」。在縣境內川道地區、國道沿線依託較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建成以綠色生態農業和高效農業為特徵的「高效農業示範帶」;以縣城為龍頭,以池河省級鄉企園區及古堰工業園區為兩翼,大力發展建築建材、絲織絹紡、醫葯化工、特色礦產、綠色食品五大工業支柱建成「民營經濟發展帶」。通過傾力實施「兩區兩帶」,帶動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使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由目前的5.5億元增長到1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由2659萬元增長到6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25元增長到2500元,走出一條以「綠色生態」品牌和特徵的新型縣域經濟發展道路。
石泉,今天正以矯健的步伐闊步邁向無限美好的明天!
熱忱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來石泉這方熱土投資興業、旅遊觀光!

8. 石泉是什麼地方

石泉縣簡介
今石泉縣境內最早建縣是東晉元帝時(317—321)始建長樂縣。北魏延昌三年(514)改名永樂縣。西魏廢帝元年(552)改名石泉縣。
石泉是以泉而得名。泉水在縣城大南門外漢江北岸,紅石包中湧出清泉,故名石泉。但史書一說在縣北,一說在城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9. 石泉縣的建制沿革

石泉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於漢江沿岸勞動、生息、繁衍,被歷史學家劃為「仰韶文化」區域。
夏代,石泉屬梁州。
商代屬庸國。
春秋時,庸國被夾於楚、巴、秦3個大國之間。春秋魯文公十六年(前611),楚、巴、秦滅庸,石泉歸屬楚國。秦更元十三年(前312),秦敗楚於丹陽,取漢中,石泉成為秦楚爭奪的交鋒之地。後石泉歸屬秦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劃漢水中、上游為漢中郡,轄西城等6縣。石泉屬西城縣。
漢代沿襲秦的政區劃分,設漢中郡,並在今安康地區分設5縣:即安陽、平利、旬陽、錫縣和西城縣。安陽縣所轄,即今石泉、漢陰、紫陽3縣。三國時期,魏、蜀、吳爭雄。初期石泉先屬魏,後屬蜀。孟達叛蜀,魏奪蜀地,石泉又復屬於魏。晉代,魏興郡隸屬荊州;並在石泉境增設晉昌郡,下轄長樂、新興、吉陽、東關4縣。晉昌郡治設在今石泉境內。
南北朝時期,中國呈分裂局面,郡、縣朝設夕廢,統屬復雜。南朝宋初(約420),改晉昌郡為新興郡,後又改名魏興郡。石泉東南部屬安康縣,西北部置長樂縣,屬魏興郡所轄。北魏時,宣武帝正始二年(505),在原梁州東部,分設東梁州,治所設在金城(今池河鎮)。下設直城縣(今石泉東北部,縣治在池河老街)、安康縣(今石泉東南部)、永樂縣(原長樂縣,今石泉西北部)。西魏時,廢帝元年(552)因永樂縣城南有石泉數眼,泉水清冽,四時不涸,因將永樂(今石泉西北境地)改名石泉。石泉南部屬魏寧縣,縣城在梅湖(今喜河街);東北部屬直城縣;東南部屬安康郡的寧都縣。隋代初,撤銷直城縣,轄地並入石泉。當時石泉縣,轄今石泉、漢陰2縣北部。寧都縣於隋大業三年(607)改稱安康縣。
唐代聖歷元年(698),將石泉縣改名武安縣。神龍元年(705)復名石泉。大歷元年(771)撤銷石泉縣,轄地並入漢陰縣,永貞元年(805)復置石泉縣。北宋時,石泉境內仍為石泉和漢陰2縣,屬京西南路所轄。南宋紹興二年(1132)漢陰縣治所遷至新店,即今漢陰縣城。石泉縣(即今石泉縣全境及寧陝南部)歸屬利州東路。
元代,金州為散州(散州下不設縣)。石泉改設巡檢司,轄地劃屬金州,歸興元路總管府所轄。明代,洪武二年(1369)恢復石泉縣建置。十年(1377)六月,撤銷漢陰縣,轄地並入石泉。嘉靖三十八年(1559)割屬漢中府;萬曆十一年(1583)改金州為興安州後,石泉歸屬興安州。清代,嘉慶年間石泉縣屬漢中府,後屬陝安道興安府。
民國初,石泉縣歸屬漢中道。民國二十二年(1933)撤銷道制,後在省以下設置行政督察區。石泉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今安康地區)所轄。
1949年11月30日,石泉解放,建立縣人民政府,屬陝南行署安康專署。
1958年12月,石泉、漢陰、寧陝3縣合並為1縣,稱石泉縣。石泉縣人民委員會駐石泉城關鎮。
1961年10月,恢復原來的石泉、漢陰、寧陝3縣建制。

10. 武漢大學最年輕的歷史系副教授

武漢大學歷史學科創建於1913年,是我國高等院校中較早成立的歷史系科版之一,有著悠久歷史和深權厚積淀。著名學者李劍農、譚戒甫、吳其昌、楊人楩、唐長孺、吳於廑、姚薇元、方壯猷、石泉等史學名家先後在這里執教,嚴耕望、陳仲安、高敏、張澤咸、謝桂華、彭澤周(伊原澤周)、張海鵬等知名學者在這里畢業。經過幾代學人的不斷努力和積極開拓,形成了嚴謹的學風和優良的教風,確立了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相統一,斷代史與專門史、地區史與國別史相結合,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並重等學術特色,在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成果突出,在國內外同行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具備雄厚的學科優勢和科研實力。[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石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