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猶太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猶太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發布時間:2021-02-22 08:48:14

1. 以色列博物館中有什麼必看的東西

由幾個主要部分組成:
比扎萊爾工藝美術博物館;
猶太人與人種史展館,這里的展品反映了回散居世界各地各種猶太答社團典型的風格;
美術陳列館,既有按時期劃分的展室,也有綜合性展廳,收藏了來自非洲、北美、南美、大洋洲和遠東的藝術精品;
考古文物廳,陳列了從史前時期到公元15世紀的展品
雕塑公園,展出了60多件作品;
"聖書之殿"館,收藏了珍貴的《聖經》手稿,包括《死海古卷》;
青年館,設有美術陳列室、教室、製作室,並有廣泛的教育項目;
在東耶路撒冷的洛克菲勒展館,收藏著這個地區的考古文物;
在東耶路撒冷的培利藝術中心,專門為阿拉伯少年兒童開辦各種項目;
蒂奇奧屋,這是在耶路撒冷市中心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古宅開設的畫廊兼大眾咖啡廳。博物館中所展示的珍品文物中多為各個時代里樣式各異的聖經,包括先知以賽亞書最古老最完整的版本,所以也可稱得上是座聖經博物館。另外還有珍貴的死海古卷,1947年,一位居住在死海附近的阿拉伯青少年為尋找失蹤的羊只,進入荒涼峽谷的隱窟里,發現了裝於陶罐內的希伯來文羊皮卷軸。這些手抄聖經年代可溯至兩千年前,是目前人類發現年代最早的聖經抄卷。

2. 柏林猶太博物館的介紹

柏林猶太博物館,抄也稱襲柏林猶太(人)紀念館、柏林猶太(人)歷史博物館等,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處,現在已經成為柏林的代表性建築物。柏林猶太博物館 Jüdisches Museum, Berlin是歐洲最大的猶太人歷史博物館,其目的是要記錄與展示猶太人在德國前後共約兩千年的歷史,包括德國納粹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歷史,而後者是展覽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例如包括對於大屠殺(Holocaust)的追念,其展品以歷史文物與生活記錄為主,多達3900件,其中1600多件是原件。博物館多邊、曲折的鋸齒造型像是建築形式的匕首,為人們打開了時光隧道,全面展示了德國猶太人兩千年的生活歷程,他們對德國藝術、政治、科學和商業作出的卓越貢獻,及在20世紀經歷的那段悲慘歷史。

3. 柏林猶太博物館的設計

激發里柏斯金構思的是猶太人與柏林互相交織在一起的歷史。柏林市政府給他送去了兩大捆檔案,裡面有柏林猶太人的名字、出生日期、驅逐日期及地址。他親自考察了這些歷史遺跡,並在城市圖上描繪出來,相互之間還連上線,得到了他稱之為「一個非理性的原型」:一系列三角形,看上去有點像納粹時期強迫猶太人帶上的六角的大衛之星的標志。他的另一靈感來源於現代音樂史上一位著名作曲家阿·舜勒貝格。當年,由於希特勒的上台,他未能完成自己創作的唯一一部歌劇。他的前兩個樂章「華麗輝煌」,第三樂章只是重復演奏,然後是持續的停頓。這部歌劇的魅力就在於它的「未完成」,里柏斯金深深地為這種「空缺」所打動。
里柏斯金越來越強烈地感到,柏林猶太人的悲慘歷史遠非藝術所能容納,這激發了他的創作激情,他決心將這些令人沉重的東西轉變成一座歷史性的建築。 建築平面呈曲折蜿蜒狀,走勢則極具爆炸性,牆體傾斜,就像是把「六角星」立體化後又破開的樣子,將猶太人在柏林所受的痛苦、曲折,表現於以六角的大衛之星切割後、解構後再重組的結果,展現在建築上,使建築形體呈現極度乖張、扭曲而卷伏的線條。但是建築中依然潛伏著與思想、組織關系有關的二條脈絡,即充滿無數的破碎斷片的直線脈絡和無限連續的曲折脈絡。建築折疊多次、連貫的鋸齒形平面線條被一組排列成直線的空白空間打斷,航空俯視照片讓人清楚地看到鋸齒狀的建築平面和與之交切的、由空白空間組成的直線,這些空白空間代表了真空,不僅僅是在隱喻大屠殺中消失的不計其數的猶太生命,也意喻猶太人民及文化在德國和歐洲被摧殘後留下的、永遠無法消亡的空白。陳列著猶太人檔案的展廊沿著像鋸齒型的建築展開下去,而穿過展廊的空空的、混凝土原色的空間沒有任何裝飾,只是從裂縫似的窗戶和天窗透出模糊的光亮。
博物館外牆以鍍鋅鐵皮構成不規則的形狀,帶有稜角尖的透光縫,由表及裡,所有的線條、面和空間都是破碎而不規則的,人一走進去,便不由自主地被捲入了一個扭曲的時空,館內幾乎找不到任何水平和垂直的結構,所有通道、牆壁、窗戶都帶有一定的角度,可以說沒有一處是平直的。設計者以此隱喻出猶太人在德國不同尋常的歷史和所遭受的苦難,展品中雖然沒有直觀的猶太人遭受迫害的展品或場景,但館內曲折的通道、沉重的色調和燈光無不給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和心靈上的撞擊。 當然,那些穿過展廊的裂縫似的玻璃窗、狹窄的通道及銳角的房間,都增加了陳列上的復雜性。但該館館長布魯門塔爾認為,「這個建築本身對一個新博物館來說,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許多博物館要費很多功夫發展參觀者,我們卻立馬有了很多。因為這座建築是那樣的不同尋常,沒有一天人們不是懇求著要進來看一眼。」

4. 求柏林猶太博物館建築設計方面的資料。

作為解構主義的經典代表作,這部作品外觀的創作靈感就充滿了解構意味:看似隨意折疊彎曲的外形實則為解構變形的大衛之星(Star of David,圖1)--這一著名的猶太符號,它曾經是深植於每個猶太人身心的印記,而現在扭曲變形後,深深地留在了柏林的土地上,像一道傷疤一樣難以磨滅。

圖3,柏林猶太博物館建築外牆

整個建築的外牆由鍍鋅鐵皮組成各種不規則形狀(圖3),這些造型由表及裡,一直滲透到博物館內部,以至於整座建築所有的線、空間都是瑣碎而不規則的,猶如一道道傷痕刻在了建築上。雖然參觀者在建築中看不到有關於猶太人受難的場景和資料,但從對建築的處理上也可見一斑。

而立面上的靈感一方面是來自於當時一些猶太人在柏林的住址分布,他們曾真切的活在這座城市,之後又經歷磨難。李伯斯金將這些人的住址分布於建築立面,用線及幾何圖形相結合,相互牽連,留在牆上變成斑駁參差的窗洞,而這種非理性的陣列也是猶太人在這座城市中存在過的印記。

另一方面,熟諳音樂哲學的李伯斯金,將作曲家阿諾德·格未完成的歌劇《摩西與亞倫》的腳本解構處理,以歌劇為例證--表達歌曲的存在導致歌詞意思不明,相反,歌曲不存在,歌詞意思逐漸清晰明了的非理性意味,並最終融入立面表達。

若要深層次的探討李伯斯金的設計思想,則不得不說他從康德的「二律背反」以及本雅明的《單行街》中提取到更加晦澀難懂、形而上學的思考方式,並最終運用到了博物館外立面之中,這也使整個建築由內而外充滿了獨特的哲學意味。

圖片來源於網路,文字內容來源於:設計師 RYAN志陽

引用原文:博物館中的空間情節化表達

5. 以色列博物館除了歷史展品,還有什麼可以看的嗎

比扎萊爾工藝美術博物館;
猶太人與人種史展館,這里的展品反映了散居世界專各地各種猶太社屬團典型的風格;
美術陳列館,既有按時期劃分的展室,也有綜合性展廳,收藏了來自非洲、北美、南美、大洋洲和遠東的藝術精品;
考古文物廳,陳列了從史前時期到公元15世紀的展品
雕塑公園,展出了60多件作品;
"聖書之殿"館,收藏了珍貴的《聖經》手稿,包括《死海古卷》;
青年館,設有美術陳列室、教室、製作室,並有廣泛的教育項目;
在東耶路撒冷的洛克菲勒展館,收藏著這個地區的考古文物;
在東耶路撒冷的培利藝術中心,專門為阿拉伯少年兒童開辦各種項目;
蒂奇奧屋,這是在耶路撒冷市中心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古宅開設的畫廊兼大眾咖啡廳。博物館中所展示的珍品文物中多為各個時代里樣式各異的聖經,包括先知以賽亞書最古老最完整的版本,所以也可稱得上是座聖經博物館。另外還有珍貴的死海古卷,1947年,一位居住在死海附近的阿拉伯青少年為尋找失蹤的羊只,進入荒涼峽谷的隱窟里,發現了裝於陶罐內的希伯來文羊皮卷軸。這些手抄聖經年代可溯至兩千年前,是目前人類發現年代最早的聖經抄卷。

6. Jewish museum(猶太人博物館)和Daniel.Libeskind(建築師)英文介紹

1、Introction:(猶太人博物館 )

Jewish Museum was built in 1993 to 1995, show there are Jews in Germany, nearly two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Architect Daniel Libeskind said his design for the "Between the Lines" (two lines / lines). Building collapse on many occasions, consistent planar zigzag lines arranged in a straight line by a group of blank space ( "voids") interrupt. These blank space on behalf of the vacuumthe Jewish people and culture in Germany and Europe after the devastation left behind, the gaps will never be able to extinction.

2、
Daniel Libeskind(丹尼爾·里伯斯金)1946年出生於波蘭一個納粹大屠殺倖存者的猶太人家庭。他的雙親以及10名兄弟姐妹都經歷過奧斯威辛集中營的迫害,最後只有其父和一個姑媽熬過苦難,得以倖存。1959年,當時年僅13歲的利貝斯金德跟隨家人遷往以色列,以後又乘船移民美國,來到紐約。利貝斯金德在紐約讀完中學後,進入大學先學習音樂,後來轉到建築系。畢業後,利貝斯金德以德國柏林為基地,組建了自己的建築設計所。
他曾於北美、歐洲、日本、澳洲及南美各大學教書與演講, 1986年他曾指導位於義大利米蘭的私人公益建築機構「Architecture Intermundium」, 曾任教於哈佛、耶魯、伊利諾、南加大、德國漢堡學院等大學。
Daniel Libeskind的創作不僅是建築, 亦被視為藝術, 其展覽遍及歐洲、以色列、日本與美國, 轟動一時的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所展示的「解構主義建築展」中, 他是其中重要的展覽者之一。現居於柏林, 並積極的參與國際競圖。

Libeskind現年57歲,滿頭銀發,戴一副厚框眼鏡。他的作品向來以反偶像崇拜風格見長,特別是他的博物館設計備受青睞。他的主要設計有柏林的猶太人博物館、美國舊金山猶太人博物館、英國曼徹斯特帝國戰爭博物館、倫敦城市大學的研究生中心、瑞士的一家購物中心和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展覽中心等。2001年,他成為第一位榮獲「廣島藝術獎」的建築師,以表揚其作品「對推動諒解與和平」的貢獻。

英文如下:
Daniel Libeskind (Daniel Libeskind) was born in 1946, a Polish Holocaust survivors, Jewish family. His parents and 10 brothers and sisters have all gone through the Auschwitz persecution, and finally only his father and an aunt to go through suffering, survived. In 1959, the then 13-year-old his family moved to follow Liebeskind Israel, and later emigrated to the U.S. by boat, to New York. Liebeskind finished secondary school in New York after studying music before entering the university, and later transferred to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fter graation, Liebeskind based in Berlin, Germany, formed by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ir own.

He was in North America, Europe, Japan, Australia and South American universities to teach and lecture in 1986 he had the guidance of the private sector is located in Milan, Italy, public construction firms "Architecture Intermundium", has been teaching at Harvard, Yale, Illinoi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Hamburg, Germany.

Daniel Libeskind's creation is not only a construction, is regarded as art, the exhibition throughout Europe, Israel,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hit by the New York 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show, "Building Deconstruction Exhibition", he is one of the major exhibition one. Now residing in Berlin,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win.

Libeskind, 57, gray-haired, wearing a pair of thick glasses. His work has always been a good style of anti-idolatry, in particular the design of his popular museums. His main design of Berlin's Jewish Museum, San Francisco Jewish Museum, Manchester 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City University Graate Center, a shopping center in Switzerland and Israel such as Tel Aviv's Exhibition Center. In 2001, he became the first won the "Hiroshima Art Prize," the architect, in recognition of their work "to promote understanding and peace" contribution.

記得加分喔~~

7.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的歷史意義

其一是內容。該博物館共有4個隱喻情結。
其二是根據作曲家阿諾德。施昂拜格未完成的歌劇「摩西和阿龍」的腳本而構成的。在此處,表現了由於歌的存在,而歌詞不清,相反,歌不存在,而能幫助對歌詞的理解的不合情理性。
其三,在大屠殺年代被驅逐出柏林,在里加和烏其的強制收容所中死亡人的名字和死亡地名。第四,是以瓦特。本傑明的「一側通行路」形成的。沿著曲折型建築,引入了60個連續的斷面。如此一覽「猶太人博物館」的話,正如街談巷議所說,里伯斯金充滿晦澀的形而上學的超俗的思考,對我們一般人來說是難以接近的。
其四,存在與不存在的概念,他從自身的體驗,給予了非常明確的解釋。
雙重自相矛盾的邏輯,是符合「猶太人博物館」所體現的觀點。一種藝術,由於作為其核心的主體的喪失,例如像沒有情節的文學,沒有旋律的音樂那樣的沒有展示品的博物館,其不存在性、非在的存在性的緣由,好像已是新型文化形式的一種傾向。
充滿被驅逐、遭受屠殺的(成為不存在)猶太人的悲痛與苦惱的「猶太人博物館」,僅僅超越了設計的特異性和觀念的前衛性,將作為一個民族的悲慘命運的歷史封印。同是一個猶太系的音樂家古斯塔瓦·馬勒,所內含的如在第九交響曲所奏出的旋律那樣深沉暗淡的精神才是傑出的。
牆面上的折線線條不僅是採光作用,立面效果作用,而且更是設計者與整個建築的一種呼應,為了表現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後給猶太民族造成的那種恐怖印象,猶如在光亮建築外表面上那幾道摺痕一樣然人感覺難受,就好比心靈上的疤痕。

8. 猶太離散博物館和猶太歷史文化博物館是一家嗎

猶太老會堂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通江街82號,從19世紀末它在專哈爾濱奠基開始,屬它的歷史就同猶太人的定居聯系在一起。猶太人當時在哈爾濱建有四座猶太會堂,這里便是猶太總會堂,又稱老會堂、老教堂。猶太會堂,由建築設計師卡茲-基列依設計,1907年5月3日奠基,1909年1月15日落成,1931年6月遭遇一場大火後於當年年底修復竣工。[1]

9. 猶太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猶太博物館的新建築是相當不同於其他博物館的,因為它並不反應任何功能需求,空間設計的訴求不是為了展出文獻、繪畫或是播放紀錄等,而是將空間本身視做德國猶太人的歷史故事來銓釋。因此整個博物館建築可說是一個介於建築學和雕塑間的藝術作品。
此博物館的基地圖,從上方看是線型的閃電狀,呈之字形(圖片),這也是其綽號「閃電戰」(blitz)的由來。外觀則由鍍鋅金屬片覆蓋,窗口都是斜線狀,不規則的橫割建物本體,這些窗口線是依據柏林地圖上的一些猶太歷史地點而被連起的,它們也被視為連結德國猶太人不同時期的破碎象徵,此建物本身沒有對外的出入口,唯一一個出入口在隔壁的大樓,也就是德國歷史博物館里。這個出入通道的樓梯和走廊被設計的相當狹窄,並連到新建物的高塔里,經由高塔才能通到新建物的各個樓層。此塔與通道象徵著德國和猶太人歷史是不能分離的,也是猛烈而隱密的。
此高塔通往不同樓層的走廊,被稱做軸線(Axis),主要有三個走廊通道,則被稱為三軸線。其中死亡之軸,通往高塔的中空之處,該塔亦有「浩劫塔」之稱。另一個軸線為流亡軸,經過展示猶太人生活文獻的走廊後,通往一個名為「流亡之院」的戶外庭院,庭院中豎立許多方型高柱。最後一個軸,則被稱為「連貫軸」,此走廊串起前兩個軸向,在走道間展示與猶太屠殺和流亡之外的歷史。帶有前兩軸之組合循環的隱喻,然而訪客也可透過此軸走向原先的出入口離開柏林猶太博物館。
此館猶如迷宮般壓縮、狹閉的空間設計,還有切割狀、陰暗的照明完全是館方刻意安排的,主要目的是透過空間使訪客感受到猶太人在德國充滿艱難與挑戰的歷史感。

10. 柏林猶太博物館的展覽

該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10點-20點,周一10點-22點,9月30日、10月1日,9月10日和12月24日閉館(內註:該開放時間有容可能會發生變動,以上為翻譯自其官方網站的當前時間,請參見參考資料一,該網站主要語言為德語)。其基本展覽主要敘述了兩百年來德國與猶太人的歷史,以及德國猶太人與非猶太人之間最緊密地聯系。
除了平常的展覽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展示交替更換,另外也會有特展,如2008年9月18日「掠奪與歸還」(Raub und Restitution)的特別展覽,展出1933年以來納粹分子從猶太人手中奪走的藝術品,介紹這些藝術品從1933年到今天流落輾轉於多人之手的命運。展覽一直持續到2009年1月。

閱讀全文

與猶太藝術與歷史博物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