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七年級歷史知識結構

七年級歷史知識結構

發布時間:2021-02-22 08:26:10

① 七年級歷史上冊以單位整理各單元知識結構網路示意圖

網上有

② 七年級下冊歷史每個單元的知識結構圖

金榜學案上有。

③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知識結構

北師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終復習提綱
(僅為提綱,希望能幫助你!需要你自己對照書去看)
1、隋朝大運河:北:涿郡,南:餘杭,中心:洛陽。從北到南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2、唐太宗——貞觀之治;武則天——貞觀遺風(為唐的全盛奠定基礎);唐玄宗——開元盛世

貞觀之治出現原因:唐太宗認真吸取隋亡教訓,選賢任能和虛心納諫,推行改革措施。

貞觀新政具體措施:A、賦役制度:減少百姓服勞役的天數,並規定可以交納實物代替服役。目的:減輕老百姓負擔,維護統治。B、政治制度:沿襲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C、法律制度:在隋律的基礎上,修訂了《唐律疏議》(中國現存最完備的一部法典)。D、考試制度:沿襲和完善隋朝的科舉制度。

得到啟示:為民辦實事,使人民安居樂業,構建和諧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關心國計民生,使老百姓能和諧創業等。

3、隋文帝創立科舉制,隋煬帝設進士科;唐朝進一步完善(進士科、明經科,雁塔題名),武則天時設立殿試。

4、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5、唐代中外交往盛況空前,影響深遠。鑒真、玄奘。

6、唐朝的《金剛經》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7、四大發明中唐朝發明的是雕版印刷術和火葯。北宋發明的是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

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印刷術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火葯被廣泛應用於軍事戰爭,後來傳到歐洲社會產生了巨大震動。指南針應用到航海上,傳入歐洲,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

中國科技的確輝煌過,但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封建專制,缺乏開明的社會制度,缺乏良好的社會環境,明清之際閉關鎖國,最終導致了科技沒能成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動力,給社會帶來更多實惠鳳致落後於西方。因此科技能否成為第一生產力是有條件限制的。

8、安平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

9、遼西夏北宋、金西夏北宋、金西夏南宋都曾經並立。

10、 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當時還從越南傳入了占城稻。

11、 蘇湖熟,天下足。說明宋代太湖流域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南方長江流域。

12、 宋代重要的節日有元旦、寒食、冬至。每到元旦時家家貼春聯放鞭炮。

13、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生活與習俗風情。

14、 成吉思汗的主要貢獻在於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

15、 回族是元朝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遷入中國,同漢、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的。

16、 行省制度說明我國設立省級行政區是從元朝開始的。

17、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18、 明清時期科舉考試范圍是四書五經,而且得寫八股文。

19、 明清君主專制加強:明太祖朱元璋時廢除了沿續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權歸六部。他還設立了廷杖制度。明朝設立了廠衛制度。清朝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品位不高。

20、 明朝戚繼光和俞大猷抗倭,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台灣都可以看出他們是民族英雄。

21、 清朝康熙時期雅克薩之戰是中國與歐洲國家的第一次戰爭。

22、 清朝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的是駐藏大臣。主持金瓶掣簽儀式的也是駐藏大臣。

23、 清朝承德避暑山莊並不是為了避暑而修建的。

24、 明成祖時鄭和(三寶太監)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壯舉。比歐洲哥倫布的遠洋航行早87年。

25、 現在的北京城主要是明成祖在位時擴建的。由里到外為宮城、皇城、京城。故宮位於宮城。故宮的特點是:雄偉、庄嚴、布局嚴謹、和諧。故宮的建築紅色象徵尊嚴,黃色在五行學說中代表中央方位,封建社會以此作為皇室的標志。故宮在世界建築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26、 明朝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它和秦長城的共同目的是為了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犯。長城熔鑄了中華民族聰明智慧、艱苦勤奮、堅韌剛毅和充滿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徵。現在長城受到一些破壞,我們要有保護文化遺產和生存環境的意識。

27、 要了解明朝的醫葯學主要成就可以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28、 清朝閉關鎖國政策在於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唐朝的對外開放使社會高度繁榮,清朝的閉關鎖國使中國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唐朝的強大與對外開放有一定關系。在對外開放交流中變得更加輝煌。而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最終導致落伍,處於西方殖民侵略勢力的包圍之中。

我國必須實行改革開放,如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人類的不同文明總是在交流中前進的,若是閉關鎖國,就會被世界潮流拋棄。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最終導致喪權辱國的結果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④ 七年級上歷史知識結構

朋友來,以下答案希望對你源有所幫助:
http://wenku..com/view/a49f3524ccbff121dd36833f.html
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好好學 加油啊!

⑤ 七年級上下冊的知識結構圖歷史

⑥ 七年級下冊歷史每課的知識結構圖

⑦ 7年級上冊歷史第一課完整詳細知識結構

⑧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框架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21、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22、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23、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4、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25、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26、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領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
27、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28、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記》。
29、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長安是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特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3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32、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葯王」
34、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36、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37、12世紀初期,女真的傑出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在會寧稱帝建立金,後遷都燕京,改為中都。
38、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39、宋遼議和,遼撤兵,宋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遼宋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40、1127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41、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堰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42、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43、唐朝時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44、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寇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45、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46、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47、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48、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9、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
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為多;南宋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52、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53、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54、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5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可•波羅的著作《馬克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56、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57、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58、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59、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
60、我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我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為365.2425天,與現在公歷的公歷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61、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62、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是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頫 的作品《秋郊飲馬圖》被稱為「神品」
63、人稱「宋四家」指蘇軾、黃庭堅、米芾 (fU)、蔡襄。
64、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5、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查、偵查。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66、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稱帝。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67、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成功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68、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69、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
70、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71、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72、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獄」。
73、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發展台灣的經濟。
74、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75、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擊斃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
76、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77、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78、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
79、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貴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對整個新疆地區進行管轄、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80、1771年初英勇的土爾扈特部,在傑出的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毅然踏上了回歸祖國的征途。清朝伊犁將軍和乾隆帝先後接見了渥巴錫並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眾。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81、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清朝疆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82、明代從外國引進的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
83、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暢銷海內外。
84、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85、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86、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87、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以「萬歲山」作為全城的中心點。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88、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89、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8、簡要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南方戰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裡的勞動人手
(2)、加上自然條件的優越性,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強君主專權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③設立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加強對臣民的監督;④遷都北京,加強對北方的控制;⑤執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採取八股取士,從思想上控制知識分子四、列舉題:
1、列舉唐朝三位著名的詩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難》 杜甫 「三吏」「三別」 白居易《新樂府》
2、列舉北宋時少數民族政權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黨項,都城興慶 金,都城會寧
3、列舉17世紀我國進行反侵略的歷史事件
鄭成功收復台灣、戚繼光抗擊倭寇、第一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第二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4、列舉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學家及其著作:
李時珍《本草綱目》 宋應星《天工開物》 徐光啟《農政全書》
五、材料分析題: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1)、這句話是誰說的? (2)、唐太宗對君與民的關系做何比喻?兩者關系怎麼樣?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夠承載船行走,
也能夠把船掀翻。
(3)、他為何會產生這一認識?
因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強大。
(4)、為此,在他執政後,採取了哪些緩和君民關系的措施?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虛心納諫。
2、「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1)、「機戶」指什麼人?「機工」指什麼人?早期的資本家 早期的雇傭工人
(2)、「機戶」和「機工」之間是一種 什麼關系?
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資產階級生產關系性質。
(3)、材料中的現象出現在何時何地? 出現在明朝中期蘇州和松江一帶地區。
3、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產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別指什麼?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國
(2)、這句話是誰說的? 是乾隆帝說的
(3)、這段話反映了清朝統治者什麼思想? (4)、據此清朝採取了什麼對外政策?
重本抑末,壓制打擊工商業發展的保守思想。 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三、補充材料
1.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開通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這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2.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3.618年李淵(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4.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什麼是「貞觀之治」怎麼評價唐太宗。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在位期間,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恢復和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魏徵);完善科舉制;注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唐太宗的統治促成了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族和睦,國力增強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為大唐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5.唐太宗貞觀新政實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是什麼?
⑴改革賦役制度⑵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訂法令編撰了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唐律疏議》⑷完善科舉制。
6.怎麼評價武則天?
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擊反對她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改《貞觀氏族志》為《姓史錄》;大力發展科舉制,不拘一格選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傑;注重減輕農民的負擔,統治期間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省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郭沫若稱她「政啟貞觀,治宏開元。」
7.什麼是「開元盛世」?
唐玄宗統治的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統治的基礎⑵玄宗個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賢能,整頓吏治,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漕運制度等進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8.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定義即特點: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內容: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P.20
作用:實行科舉制,便於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讀書人可以自由報考,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科舉制為士子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
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9.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尺帶珠丹,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密切了漢藏兩族之間的交往。
10.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32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P.33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口述見聞,由弟子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p.34-36
11.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唐代我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強盛國家;採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發達的海路交通。
12.趙州橋(平拱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設計者隋朝李春。
13.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詩的風格:雄奇飄逸,想像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人稱「詩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詩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細膩,感情真摯動人,富有現代主義精神。詩的內容多位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後人稱他為「詩聖」,稱他的詩為「詩史」。代表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
第二單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
14.1127年,北宋皇族趙構(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後來定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飛等。1141年,宋金和議:南宋對金稱臣,割讓部分土地,向金送交歲幣。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對峙局面。P.61
15.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南宋時,南方經濟發展完全超過了北方。經濟重心正式轉移到了南方。
16.成吉思汗的功績:完成蒙古統一大業,建立蒙古政權,創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體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農政策。
元代黃道婆在制棉工具和製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術革新。她的故鄉松江地區逐漸上升為江南棉紡織業中心。棉布逐漸取代絲麻成為民眾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17.北宋司馬光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元雜劇和散曲合稱元曲。元雜劇作家重最負盛名的是關漢卿,代表作《竇娥冤》。
第三單元 明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18.明清時期的專制統治延續了秦朝以來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並使皇權達到空前強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廢除了宰相制度,設廠衛特務機構,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設了軍機處(雍正),並通過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的推行,加強了思想控制,也嚴重阻礙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19.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有:明朝戚繼光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清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台灣;康熙率清軍兩次出兵雅克薩打敗沙俄侵略軍,並簽署了《尼布楚條約》保衛了東北邊境。這些斗爭不僅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權益,而且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穩定的環境。
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中國對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葉島的主權。
20.清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措施有:1690年康熙平定準噶爾部;18世紀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在伊犁等地設立將軍,在西北各地設立參贊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強對新疆等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清朝中央政府對達賴、班禪進行冊封;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
21.外八廟和避暑山莊實際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2.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帝遷都北京。
北京城的構造:有三重,由外往裡,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宮城(舊稱紫禁城現叫故宮)。
23.為了防範蒙古騎兵南下侵犯,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我們現在見到的長城就是明朝時修築的。長城時促進北疆經濟開發的生命線和聯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
24.明代著名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此書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宋應星著《天工開物》,此書被譽為「17世紀中國科技的網路全書」。
25在明朝以敘事為主的通俗文學成為中國文學的主流。明清時期的四大名著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施耐庵的《水滸傳》(明)、吳承恩的《西遊記》(明)和曹雪芹的《紅樓夢》(清)。《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步長篇歷史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顛峰。
23.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後派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評價: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而且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P.128
24.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主要表現在對貿易進行嚴格限制上。影響:清朝實施閉關政策有防禦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⑨ 初中《中國歷史》(七年級下)知識結構幫忙填一下

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 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 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 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 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 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7.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第2課 「貞觀之治」
1. 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2. 如何評價唐太宗?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合並州縣;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任命房玄齡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完善科舉制;注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
3.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是唐太宗說的。唐太宗對君與民的關系比喻為: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夠承載船行走,也能夠把船掀翻。他為何會產生這一認識? 因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強大。為此,在他執政後,採取了哪些緩和君民關系的措施?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虛心納諫。
4. 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繼續發展生產、選拔賢才,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是「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5. 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第3課 「開元盛世」
1. 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2. 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3. 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4. 唐玄宗統治的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5. 「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統治的基礎⑵玄宗勵精圖治:任用富於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當宰相,重視地方吏治,把優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並親自考核縣令政績,燒毀珠玉錦綉、不用奢侈物品。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1. 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形成。
2. 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
3. 實行科舉制,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促進了教育發展,讀書風氣盛行。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有利於唐詩的繁榮。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科舉制在我國延續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廢除。
4. 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第5課 「和同為一家」
1. 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2. 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首領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今拉薩)。
3.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4. 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1. 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專心翻譯佛經,寫成《大唐西域記》。是研究古代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唐太宗時)
2. 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文化。
3. 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特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4. 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唐代我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強盛國家;採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發達的海路交通。
第7課 燦爛的隋唐文化(一)
1. 隋唐時期,我國取得的居世界領先地位的科技成就:(1)隋朝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修建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比歐洲早七百年。(2)唐都長安規劃整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3)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雕版印刷術。唐朝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 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葯王」。
3. 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詩的風格:雄奇飄逸,想像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人稱「詩仙」。《蜀道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詩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細膩,感情真摯動人,富有現代主義精神。詩的內容多位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後人稱他為「詩聖」,稱他的詩為「詩史」。代表作「三吏」、「三別」。白居易《新樂府》。
第8課 燦爛的隋唐文化(二)
1. 書法:顏真卿、柳公權。 「顏體」、「柳體」、「顏筋柳骨」。
繪畫: 閻立本、吳道子。
2. 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 以唐人為例,簡述衣食住行和一天的生活:我是生活在開元年間的一位四川農民。我的稻田因為用了育秧移植方法,用世界最先進的曲轅犁耕地,用筒車灌溉,今年獲得了大豐收。我拿著銅板來到成都,買了城裡人都喝的茶,在飯鋪里歇了一會兒。幾個貴婦人從這里經過,她們的衣服好漂亮啊!花團錦簇,大紅大紫的顏色。還有幾個吐蕃來的人,可能是去長安經過這里吧。聽說以前我們有個文成公主嫁給他們的贊普了。天要黑了,市要散了,我就趕快回家了。
第9課 民族政權的並立時代
1. 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2. 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3. 12世紀初期,女真的傑出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在會寧稱帝建立金,後遷都燕京,改為中都。
4.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5. 宋遼議和,遼撤兵,宋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遼宋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6. 1127年金滅北宋。同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靖康之恥)
7.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堰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8. 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1)北宋時遼宋議和,訂立澶淵之盟。(2)宋與西夏連年交戰後議和,西夏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3)南宋時,宋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對峙局面。
第10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1.1從唐朝中後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後完成。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1)南方戰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裡的勞動人手。(2)自然條件優越,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北方。
2. 宋代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是重要的糧倉。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3. 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從海南島興起的棉紡織業,南宋時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
4. 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5. 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48. 宋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6. 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7. 簡述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1)南方農業有較大發展。水稻躍居宋朝糧食作物首位。棉花種植地推廣到長江流域。茶樹栽培也有很大發展。(2)南方手工業興旺。絲織業勝過北方。棉織業在南宋時已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江南地區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宋朝造船業居當時世界首位。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3)南方手工業繁榮,有開封、杭州等商業都市,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是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第11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1. 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逐漸傳開。
2. 北宋的肉食中以羊為多;南宋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3. 宋人:我是北宋時期的一個農民,生活在東京郊外。有一天我去東京城逛了逛。我的黑麻布衣服在衣飾華美的城裡人當中是多麼寒酸啊。街邊的店鋪里傳來了烤羊肉的香味,罐子里的冷飲也令人垂涎。可惜買不起啊!於是喝了幾口粗茶,買了幾個包子充飢。城裡人住的房子真漂亮!瓦房、四合院,官員的房子更是像花園。而我還住在低矮的茅草屋裡。在街上,有錢的人或趕牛車或騎驢,我還要注意為官員的轎子閃道。前面好熱鬧啊!瓦子的勾欄里,有說書的、賣唱的、玩雜技的,看的我眼花繚亂。我買了一塊布,等過元旦的時候給老婆做件衣服。
4. 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1. 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2. 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體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3. 元統一的進步性和文天祥抗元是否矛盾?答:1、元統一是進步的。2、元統一過程中對南宋發動戰爭,使南宋境內漢族人民遭受殘酷的屠殺和壓迫,導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銳。3、文天祥反抗的是蒙古貴族的民族壓迫,是正義行為。抗元失敗後,又表現出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氣節,理應受到後人的敬仰和紀念。4、因此,我們肯定文天祥抗元,並不否定元統一的進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4. 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可•波羅的著作《馬克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5. 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一)
1. 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①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②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③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④我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⑤我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與現在公歷的公歷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第14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
1. 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2.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宋代主要文學形式。北宋文學家蘇軾氣勢豪邁,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李清照:兩宋之交的女詞人,詞風委婉,感情真摯,格外清新自然。南宋辛棄疾,把詞的豪放發揚光大,他的詞里經常表達對山河分裂的悲痛。
3. 元雜劇和散曲合稱元曲。元雜劇作家重最負盛名的是關漢卿,代表作《竇娥冤》。
4. 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是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頫 的作品《秋郊飲馬圖》被稱為「神品」。
5. 宋朝書法以行書為主。人稱「宋四家」指蘇軾、黃庭堅、米芾 (fu)、蔡襄。
第15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
1. 1368年初,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都南京,他就是明太祖。
2. 明朝前期加強君主專權制的措施:(1)政治方面:①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③設立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加強對臣民的監督;④遷都北京,加強對北方的控制;⑤執行削藩政策。(2)文化方面:採取八股取士,從思想上控制知識分子。
3. 明清加強專制措施:⑴明朝廢除了宰相制度,設廠衛特務機構,⑵清朝增設了軍機處(雍正),(3)通過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的推行,加強了思想控制,也嚴重阻礙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4. 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稱帝。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第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1. 鄭和下西洋(1)目的: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系。(2)時間: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3)功績:七次下西洋,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4)意義(作用):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航海家。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2.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
第17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
1. 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70、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清」。1644年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2. 清君主集權強化的表現:軍機處、文字獄
第18課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1. 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有:明朝戚繼光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清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台灣;康熙率清軍兩次出兵雅克薩打敗沙俄侵略軍,並簽署了《尼布楚條約》保衛了東北邊境。
2. 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3. 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擊斃在雅克薩的侵略軍頭目。
4.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這個條約解決了中俄兩國的東段問題。
第19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1. 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2. 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
3. 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貴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對整個新疆地區進行管轄、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4. 1771年初英勇的土爾扈特部,在傑出的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毅然踏上了回歸祖國的征途。清朝伊犁將軍和乾隆帝先後接見了渥巴錫並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眾。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5. 清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措施有: 18世紀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在伊犁等地設立將軍,使清朝中央加強對新疆等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清朝中央政府對達賴、班禪進行冊封;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6. 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清朝疆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第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1. 明代從外國引進的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
2. 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南京在清朝時後來居上。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青花瓷暢銷海內外。
3.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4. 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傭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5. (1)清朝前期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2)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是:第一:清朝統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第二: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佔主要地位,統治者認為天朝的物產豐盈,無須同外國互通無關。第三: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外國商人和沿海人民往來會滋擾生事,威脅其統治。(3)閉關鎖國造成的危害: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和發展;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勢發展變化,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交流,中國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6. 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
1. 北京城的構造:有三重,由外往裡,依次是,京
2. 城、皇城和宮城(舊稱紫禁城現叫故宮)。
3. 為了防範蒙古騎兵南下侵犯,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我們現在見到的長城就是明朝時修築的。
4. 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第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1. 明朝時期小說成為中國文學的主流。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同時代施耐庵的《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朝中期吳承恩的《西遊記》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地位。
2. 湯顯祖是明朝後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牡丹亭》。清朝中後期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它劇種的一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3. 明朝書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明末畫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圖》、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蘭竹圖》、東洪綬《西廂記》畫的插圖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歷史知識結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