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南宋歷史知識

南宋歷史知識

發布時間:2021-02-22 07:45:33

㈠ 南宋歷史資料。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倖免於難,定都南京應天府,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

公元1138年,宋室遷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 公元1141年,宋、金達成紹興和議,南宋放棄淮河以北地區,雙方以淮河-大散關為界。

此後,金國幾度南下都未能消滅南宋,南宋數次北伐也無功而返,雙方逐漸形成對峙局面。南宋中後期,政治腐敗,奸臣輩出,漠北草原的蒙古部開始崛起。

1234年宋蒙聯合滅金。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軍民拚死抵抗,直到1276年臨安府被攻佔,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陸秀夫背著宋末帝趙昺跳海而亡,南宋覆滅。

(1)南宋歷史知識擴展閱讀

宋朝建於五代末宋太祖趙匡胤發動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繼續周世宗時統一天下的大略,最終基本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

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二帝發動宋代僅有的幾輪北伐,宋代前中期疆域大致定型。此後宋朝一直採取重內輕外的消極防守策略,很少對北再興干戈。

建國之初,趙匡胤為避免重蹈唐後期藩鎮割據和宦官頻繁干政引發的悲劇,將軍權歸於中央,採取崇文抑武的國策,採取募兵制和調將指揮制相結合的政法。

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一方面宋朝地方兵員極廣極雑,終宋少有權臣豪強亂政,工商業、科技發達,文化極為繁榮;另一方面,也導致北宋自初立之後武備積弱。

宋於1126年-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去,宋室被迫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入侵的金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史稱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時期的宋稱作北宋。1276年,都城臨安陷落,南宋亡於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的征服。

㈡ 關於 宋朝時的歷史知識

宋朝(年-1279年)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後的朝代。分為北宋(960年—1127年,首都開封)與南宋(1127年—1279年,首都杭州),合稱兩宋。

北宋

五代後周顯德七年正月(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鑒於一些將領、節度使可能擁兵自重而影響皇權,宋太祖聽從趙普建議,杯酒釋兵權,使兵、將分離,保證了統治權的集中,但是同時削弱了軍隊戰鬥力。976年10月,趙匡胤之弟趙光義在斧聲燭影中登上皇位,即宋太宗。到979年,消滅北漢,中國大部分被統一。

北宋開國後,通過收兵權、削相權及制錢谷等等措施,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統治。同時,科舉制度獲得極大發展。北宋中葉,朝政日益萎靡,形成積貧積弱的局面。宋仁宗時,出現短暫的「慶歷新政」。熙寧時,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產生了影響巨大的王安石變法,但是後來遭到保守派反對而廢棄。北宋末,統治極度腐朽。1127年,金國軍隊攻入開封,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南宋

徽宗第九子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即宋高宗,南宋建立。1138年正式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

南宋時期,當權者長期執行求和政策,向金朝稱臣納貢;壓制軍民抗金斗爭,甚至不惜慘殺愛國將領。1142年和秦檜合謀以莫須有罪名害死了力主抗金的岳飛。南宋後期,抗蒙戰爭連年,到1276年,元朝軍隊佔領臨安,益王趙是、廣王趙昺等殘余勢力繼續抵抗元朝,直到1279年,8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被元朝逼的走投無路,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殘余勢力才被元朝消滅。偏安王朝雖最終覆滅,卻產生了文天祥等民族英雄。

㈢ 關於南宋的歷史

宋朝建於五代末抄宋太祖襲趙匡胤發動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繼續周世宗時統一天下的大略,最終基本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二帝發動宋代僅有的幾輪北伐,宋代前中期疆域大致定型。此後宋朝一直採取重內輕外的消極防守策略,很少對北再興干戈。建國之初,趙匡胤為避免重蹈唐後期藩鎮割據和宦官頻繁干政引發的悲劇,將軍權歸於中央,採取崇文抑武的國策,採取募兵制和調將指揮制相結合的政法。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一方面宋朝地方兵員極廣極雑,終宋少有權臣豪強亂政,工商業、科技發達,文化極為繁榮;另一方面,也導致北宋自初立之後武備積弱,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對西夏、契丹用兵屢遭挫敗。
宋於1126年-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去,宋室被迫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入侵的金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史稱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時期的宋稱作北宋。1276年,都城臨安陷落,南宋亡於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的征服。

㈣ 南宋歷史

宋高宗即位後,尊元佑皇後為元佑太後(後改隆佑太後,即孟太後),任命黃潛善為執政、汪伯彥為樞密院長官,分別兼任統兵的御營使和副使,實際掌握軍政大權。封原偽楚帝張邦昌為太保、郡王,並參決大事,隨後任命主張抗金的名臣李綱為右相。六月,李綱參奏張邦昌,張邦昌被貶往潭州。七月,張浚至巴蜀出任川陝宣撫處置使,置幕府於秦州,任用吳玠、吳璘兄弟為統制,南宋與金在關陝展開的爭奪戰從此開始(1130年富平之戰(宋敗)、1131年和尚原之戰(宋勝)、1134年仙人關之戰(宋勝))。在高宗是回開封堅持抗金斗爭,還是南逃的大政方針上,李綱與黃潛善、汪伯彥間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高宗已決定逃往江南地區,遂於八月初升黃潛善為右相,李綱雖同時升為左相,但十多天後即因反對逃往東南而罷相。九月,金軍按照與偽楚的地界劃分,逐漸分兵佔領河北、河東州縣,而被貶的偽楚帝張邦昌也於同月下旬被處死於貶地潭州。十月,高宗立即從南京應天府乘船南逃,同月末逃到揚州。南宋的建立、偽楚的消滅與張邦昌被殺,違背了金太宗不立趙氏而立異姓為帝,作為附屬國的條件。金太宗遂於同年十二月下詔進攻南宋,金軍兵分兩路,以左副元帥宗翰、右副元帥宗輔率領的東路軍作為主力;西路軍由婁室率領攻陝窺蜀。1129年正月末,金軍由徐、泗二州奔襲揚州,二月初金軍臨近揚州之際,高宗倉皇渡江逃往杭州。高宗逃到杭州後,立足未穩。三月初,將領苗傅、劉正彥即發動兵變,迫使高宗讓位給3歲的兒子趙旉,孟太後垂簾聽政。四月初,高宗復位,苗傅、劉正彥後被處死。不久,金軍第二次大規模南侵,仍分東西兩路,西路再攻陝以入蜀,東路准備南越長江追擊高宗。九月,金軍宗弼從京東南下渡淮,分兩路南侵,一路從滁、和二州渡江攻江東,另一路從蘄、黃二州渡江攻江西。十月上旬,高宗從臨安(杭州)南逃到越州。十一月,宗弼渡江進攻建康。十二月,高宗逃到明州(寧波);宗弼隨後越過天目山,佔領臨安,高宗則從明州乘船逃到定海(鎮海),隨即入海到昌國(今定海)。1130年正月,金軍攻佔明州,高宗自昌國南逃台州(今臨海)海邊,金軍阿里入海攻佔昌國並乘海船追擊,被宋提領海舟張公裕引大舶擊退,高宗又乘船逃往溫州。二月,金軍退回臨安,宗弼聞韓世忠將從江陰截擊其後路,於是縱火燒臨安城後北返,至鎮江,韓世忠以舟師扼江口,金軍渡江不成而沿長江西上,黃天盪之戰,金軍大敗。建康戰役中,宗弼又被宋通泰鎮撫使岳飛打敗。五月,金軍宗弼自建康渡江北返。七月,金太宗冊立劉豫為帝,國號齊,建都大名府,轄區為原宋朝黃河以南的全部領土(此為傀儡政權)。九月,劉豫在大名府正式受金冊命為齊帝,為金的子皇帝,以大名府為北京,東平府為東京,汴州為汴京,劉豫登基後回東平府。1132年五月,宋高宗選中宋太祖的次子趙德芳的六世孫趙伯琮為繼承帝位人選養於宮中(貌似強盛的北宋皇朝在金軍進攻下很快就滅亡,南宋建立後風雨飄搖,高宗的獨子又三歲夭折,而且高宗再未生育子女,使上自孟太後下至低級官員,產生了一個共識,認為這些都是因為宋太宗殺太祖奪位所致,只有還帝位於宋太祖後裔,宋朝才能保存,宋高宗遂採納了九品小官上虞縣丞婁寅亮的建議,即於「伯」字行內選太祖後裔作繼承人)。1133年,劉豫派兵攻陷南宋河南的唐州、信陽軍以及湖北的襄陽府、郢隨兩州;當年就被岳飛所收復,劉豫因出師不利,乞援於金,於是在1134年七月,金、齊聯合南侵。偽齊以劉豫子劉麟率軍會合金將宗弼為前軍主力,配合撻懶、宗輔分道南侵。十月,宋高宗下詔征討,令淮西宣撫使劉光世守建康,淮東宣撫使韓世忠自鎮江渡江。韓世忠用「伏兵四起」的辦法大敗金兵於揚州大儀鎮,金兵驚潰,宗弼連夜退兵,並命劉麟兄弟退兵。南宋重新布置防務,由張俊屯盱眙、韓世忠屯楚州、劉光世屯合肥、岳飛屯襄陽。1136年,偽齊再次分道侵宋,宋將楊沂中大敗劉麟於滁州附近的藕塘鎮,偽齊從此即一蹶不振。1137年九月,宋高宗使者王倫向撻懶轉達了南宋願代替偽齊成為金朝屬國以求和的意願。十一月,在撻懶倡議、首相宗磐(蒲魯虎)等人的支持下,金廢偽齊。1138年二月,宋高宗定都臨安(名義上仍以開封為都,臨安稱「行在所」)。三月初,宋高宗任命秦檜為右相兼樞密使,處理投降求和事務。四月,宋使王倫到祁州向撻懶再次表達宋高宗願意作金屬國的求和意願。八月,金熙宗派使臣張通古等與王倫到南宋議和。十月,宋高宗將反對議和的左相趙鼎罷相,由秦檜獨相,主持議和。十二月下旬,金使張通古到臨安,稱南宋為「江南」而不稱「宋」,用「詔諭」而不稱「國書」,南宋稱臣並「許每歲銀、絹五十萬兩、匹議和」。1139年三月,金右副元帥宗弼(兀術)與宋東京留守王倫完成交割河南、陝西地區(原偽齊轄區)。七月,金朝主和的宗磐、宗雋被以謀反罪處死。八月,撻懶也以謀反罪被殺。主戰的首相完顏宗干(斡本)、都元帥宗弼掌權。1140年五月,金撕毀和議,分兵兩路欲重占已劃歸南宋的河南、陝西地區,河南各地相繼投降,金軍佔領東京與陳州。五月末,金軍圍攻順昌,被東京副留守劉錡擊敗。六月,金都元帥宗弼親率大軍到達順昌城下大舉攻城,亦被劉錡擊敗(順昌之戰)。東路金軍南侵的同時,右監軍撒離喝也於五月自河中渡黃河進入同州,很快佔領了永興軍,隨即西向鳳翔,四川宣撫副使胡世將派吳璘率軍二萬自河池趕往寶雞。六月初,吳璘、楊政主動約金將撒離喝會戰,宋軍擊敗金軍並攻佔扶風。宋軍經過苦戰扼制了金軍此次南侵的鋒芒,但陝西被金軍佔領。1140年六月,宋高宗命韓世忠、張俊、岳飛出兵應援順昌劉錡(實際是為了防備金軍大舉南下)。不久,宋高宗派李若虛前往岳飛軍前向岳飛傳達高宗令其退兵的旨意,此時岳飛已作好進軍中原的部署,因而不同意退兵,李若虛見岳飛抗金意志堅決,願意自己承擔矯詔之罪,遂支持岳飛北進。閏六月,岳飛軍攻佔潁昌、陳州、鄭州、中牟等地,距金軍指揮中心開封只有六十多里。七月,岳飛攻佔洛陽,金都元帥宗弼親率精騎一萬五千奔襲宋軍指揮中心郾城,岳飛率少量留守部隊奮戰擊敗金軍,金軍敗退後轉而進攻潁昌,也被守城宋軍打敗。正當金軍准備撤離開封北上、河南地區即將收復之際,宋高宗認為金軍南侵的威脅已經消失而命各路宋軍退兵回防,張俊、韓世忠先後撤退,唯岳飛仍要求抗金,宋高宗下詔不許深入還將原守順昌的劉錡所部調回江南將順昌防務交給岳飛,迫使岳飛如不退兵將面臨違抗宋高宗班師詔令以及單獨抗擊全部金軍的不利局面。七月中旬末,岳飛不得不奉詔退兵。這是金軍侵宋以來唯一的一次宋軍主動進攻中原地區,並取得輝煌勝利的戰局,但被宋高宗與秦檜斷送掉了。1141年初,金都元帥宗弼率金軍渡淮侵宋,攻佔壽春進至廬州附近,宋軍劉錡、楊沂中部奉命進援,並令岳飛東進江州策應,岳飛提出北進中原直接攻擊開封,迫使金軍退兵的戰略,遭到宋高宗、秦檜的拒絕,只令岳飛救援淮西,不久金軍攻佔廬州。二月,金軍都元帥宗弼率主力與宋將楊沂中、劉錡等部決戰於柘皋,劉錡率部首先進攻,楊沂中、王德各率所部繼進,金軍大敗,退守紫金山(柘皋之戰),宋軍乘勝收復廬州。三月,金軍於退軍途中在濠州設伏,擊敗宋將楊沂中、王德所部後渡淮北歸。宋高宗意識到金軍已不可能威脅到南宋的存亡,他又不願打敗金朝,促使金朝放出宋欽宗作為金朝傀儡而威脅自己的帝位,遂決心向金稱臣求和以保留對南方半壁江山的統治。范同向秦檜獻計,要達到降金求和的目的,首先要將抗金最堅決的岳飛、韓世忠等人的兵權收回。於是宋高宗等人借賞柘皋之功,召三宣撫使至杭州,隨即任命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到樞密院辦公。張俊附和宋高宗、秦檜降金求和國策,隨即交出兵權,宋高宗乘勢宣布撤消三宣撫司,收回韓世忠、岳飛兵權,秦檜也由右相升為左相。八月,岳飛被罷官,隨後被羅織謀反罪狀,於十月與部將張憲同下大理寺獄,與此同時,高宗、秦檜加緊進行降金求和活動,韓世忠在反對無效後辭官。十一月,和議成,南宋稱臣,劃淮為界,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史稱「紹興和議」。十二月末,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子岳雲、部將張憲一起被殺。1155年十月,秦檜病危,宋高宗將秦檜進封為郡王而令其致仕,旋即秦檜病死,朝廷結束了秦檜長達18年的獨相擅權時期。1160年二月,宋高宗立趙瑗(趙伯琮)為皇子,改名趙瑋,進封建王。1161年五月,完顏亮遣使赴杭州向宋高宗提出劃江為界,且以軍事相威脅。南宋被迫作出防禦部署,任命吳錡為四川宣撫使守川;侍衛馬軍司長官成閔率部三萬出戍鄂州任京西、湖北制置使,節制兩路軍馬控扼長江中游。任命名將劉錡為江、淮、浙制置使進駐揚州,節制諸路軍馬,負責長江下游全面防務。七月,金遷都南京開封,隨即進行侵宋部署,西路軍由徒單合喜、張中彥統兵五萬出鳳翔,擬取大散關以扼制宋軍出川攻金;中路由劉萼、仆散烏者統兵二萬出蔡州進攻長江中游地區;東路為金軍主力,由完顏亮自統,擬渡淮取壽春以攻淮西。另派徒單貞統兵二萬擬取淮陰以攻淮東,以蘇保衡、完顏鄭家奴於膠西縣東南海灣率水軍由海道南下,直取南宋首都臨安。九月初,金軍西線首先出兵攻佔大散關後修壘自守。同月下旬,中路金軍進攻信陽,完顏亮也自開封南下,侵宋戰爭全面展開。十月初,宋高宗下詔親征,兩淮宋軍統帥劉錡扶病自揚州進駐淮陰抗金前線。金軍自渦口大舉渡淮,淮西主將王權違背劉錡節制,自廬州南逃昭關,再逃至和州,金軍攻佔廬州、滁州,劉錡不得已而從淮陰退回揚州。在金軍即將到達長江北岸之際,宋高宗准備再次東逃入海,百官也紛紛送家屬出城,准備逃亡。在宰相陳康伯等人反對下,宋高宗才決定親征,任命知樞密院事葉義問任督視江淮軍馬、中書舍人虞允文任參謀軍事,統一指揮江淮戰事,他們還未從臨安出發,王權已棄和州逃到江南的東採石,金軍隨即佔領和州,完顏亮進抵江北岸的西採石附近的江北渡口楊林渡。另路金軍進攻揚州,劉錡等退守瓜洲,揚州為金軍佔領。時劉錡已病重,奉命渡江退守鎮江。當十月初金軍渡淮大舉南侵之時金朝後院起火,反對完顏亮窮兵黷武南侵的將領擁立金東京留守完顏雍即帝位於東京,是為金世宗,改元大定。十一月,金帝完顏亮得知消息後,決定立即渡江進攻南宋。宋督視軍馬葉義問到達建康後免除王權兵權,改任李顯忠為都統制,派參謀軍事虞允文前往蕪湖督促李顯忠立即上任,虞允文到達東採石時長江北岸金軍大量水軍船隻已出楊林渡口,虞允文臨時部署宋軍進行防禦,大敗完顏亮(採石之戰),完顏亮被迫轉往揚州。完顏亮在揚州下令三日內渡江南侵,金軍在採石戰敗後士氣已很低落而鎮江宋軍守備嚴密,金軍將領認為渡江南侵必將戰敗,加上金世宗已控制了金大部地區,促使金都統制耶律元宜(完顏元宜)等在十一月末殺死金帝完顏亮於揚州,金軍隨即退兵,十二月渡淮北歸。1162年五月,宋高宗立趙瑋為太子,並改名趙眘。
1162年六月,高宗宣布退位為太上皇,太子趙眘即位,是為宋孝宗。七月,宋孝宗以張浚為少傅兼江淮宣撫使,封魏國公、以參知政事汪澈視師湖北、京西、以四川宣撫使吳璘兼陝西河東路宣撫、招討使。孝宗還為岳飛平反昭雪,起用因主張抗金而被貶的官員,以鼓舞抗金鬥志。但是,宋孝宗在抗金舉措上仍受制於太上皇宋高宗,朝中大臣也大多仍執行太上皇降金求和的意志,因而主張由川陝進取中原的兵部尚書兼川陝宣諭使虞允文不久被罷職。金世宗欲索回採石之戰前後被宋軍攻佔的淮北州府,並要南宋依舊每年納貢銀絹,為此於1162年十一月初命右丞相仆散忠義(烏者)兼都元帥統兵攻宋。宋孝宗決定對金作戰以改變宋金臣屬關系,遂於1163年四月,命樞密使、都督江淮軍馬張浚督軍北伐。五月初,張浚命宋將李顯忠、邵宏淵分別自濠州、盱眙渡淮北攻。李顯忠首先攻克靈璧,金河南路都統奚人撻不也(《宋史》作蕭琦)戰敗出逃後降於李顯忠。五月中旬,李顯忠、邵宏淵攻佔淮北重鎮宿州,金宿州防禦使烏林答剌撤等率殘軍北逃。宋孝宗隨即任命李顯忠為淮南、京畿、京東、河北招討使,邵宏淵為副使,孝宗也下詔親征。宋軍攻佔宿州後金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撒曷輦)立即率精兵進攻宿州,李顯忠率所部主動出擊,連日激戰雙方傷亡都在萬人以上,勝負相當,但邵宏淵不僅按兵不援而且還製造謠言動搖軍心,諸將領相繼南逃,李顯忠移軍入城後,仍制止不住將領的逃亡。金軍加緊攻城,李顯忠親自上城守衛砍殺攻城金兵,邵宏淵仍坐視不援,宋軍遂於夜晚撤軍南還,諸軍潰逃(史稱「符離之戰」)。符離之戰挫折了南宋抗金派的意志,議和活動又開始進行,秦檜黨羽湯思退重新上台任右相隨後升為左相。湯思退公然以太上皇宋高宗壓制宋孝宗,迫使孝宗進行議和活動。1164年十一月,湯思退被罷相(隨後死於貶途中)。閏十一月,宋在與金議達成和議:宋不再稱臣、為叔侄之國,易歲貢為歲幣,減十萬(史稱「隆興和議」)。隆興和議雖然在太上皇宋高宗迫使下達成,但孝宗心中一直憤憤難平。張浚病死後,虞允文很快受到重用,由知府歷簽書樞密院事到參知政事再到右相。1172年二月,虞允文由右丞相升為左丞相。九月,虞允文以節度使任四川宣撫使,臨別時宋孝宗對其說「若西師出而朕遲回,即朕負卿;若朕已動而卿遲回,即卿負朕。」決定與虞允文東西兩路出兵攻金。孝宗決定以受書禮儀不平等為攻金的理由。1173年末,金賀年使到來後,孝宗以「議受書禮不合」為由拒絕接受金國書,太上皇宋高宗立即進行干預,孝宗遂不得已仍以舊儀接受金國書,加上虞允文到川後,雖經一年准備仍因准備不足而未能定出近期出兵之期,不久虞允文於1174年二月病死於任上,使孝宗兩路出兵北伐中原的設想落空。1175年六月,呂祖謙邀請理學代表朱熹、心學代表陸九淵兩大學者在信州鉛山縣城東北的鵝湖寺進行哲學辯論會(「鵝湖之會」)。1187年十月,太上皇宋高宗死。宋孝宗擺脫了宋高宗的長期控制,但那時其年事已高,已無收復中原的意圖了。
1189年二月,宋孝宗傳位給太子趙敦,是為宋光宗。光宗初期還注意吏治,但不久即有病,逐漸受制於皇後李鳳娘。李後悍妒,不僅離間光宗與孝宗的父子關系,並於1191年十一月,乘光宗郊祀而宿於齋宮之際,殺死光宗寵妃黃貴妃,光宗突聞黃貴妃暴病身亡,受驚病發,朝政遂為李後所控制。1194年六月,宋孝宗在南宋日益走向衰落,子、媳不孝的情況下病逝。李鳳娘以光宗有病為由拒絕主持孝宗喪禮,左丞相留正、知樞密院事趙汝愚請高宗吳後以太皇太後主持。趙汝愚主張利用光宗御批,以太皇太後詔令嘉王即位,迫使光宗退位。留正認為不妥,為逃避責任,裝病出城。趙汝愚遂請外戚韓侂胄設法面見太皇太後陳述意見,定策即於嘉王趙擴臨喪時即位,趙汝愚又命殿前都指揮使郭杲部署禁軍於宮外。
1194年七月初,太皇太後於孝宗靈前下詔,迫使光宗退位為太上皇,李後為太上皇後,由光宗子嘉王趙擴即帝位,是為宋寧宗(事過數月,光宗還不知道自己已被迫退位)。政變後,作為宗室的趙汝愚高升右丞相,且是獨相,掌握政權,而原期望以「定策」功獲得重大晉升的韓侂胄卻只被趙汝愚微升為樞密都承旨並不時受到彈劾,寧宗最後免除了韓侂胄的具體職務,韓侂胄遂對趙汝愚心懷怨恨。李沭、胡紘等奏劾身為宋太祖後裔的以宗室而任丞相不妥,並誣其陰謀奪取帝位,引起宋寧宗的猜疑。1195年二月,趙汝愚被罷相,後又貶往永州,死於貶所。趙汝愚及朱熹等人被貶逐,引起朝野的不滿,朝臣、太學生等紛紛上書論救並請斥逐有關官員。劉德秀、何瞻等稱朱熹的理學為「偽學」,禁止傳播。1197年十二月,又定以趙汝愚、朱熹為首的朝野文武59人為「偽學」黨籍,其重要成員遭貶斥。至1201初,韓侂胄感到權勢已鞏固,才解除偽學之禁,列入黨籍的人士也逐漸恢復官職。1204年正月,終生主張抗金的辛棄疾被召進見寧宗,辛棄疾主張乘金內憂外患之機出兵攻金以恢復中原。南宋朝廷隨後為韓世忠在鎮江建廟祭祀,又追封岳飛為鄂王,其後又追奪秦檜的王爵,改謚號忠獻為謬丑,為攻金製造氣氛。1205年七月,韓侂胄出任高於丞相的平章軍國事,積極部署攻金。1206年三、四月間,宋全面部署攻金。四月,東路宋軍不宣而戰,宋將畢再遇渡淮一舉攻克泗州;中路宋軍也進佔新息、內鄉等地,消息報到臨安,韓侂胄認為時機已到,宋寧宗遂於五月初七日下詔伐金,史稱「開禧北伐」。 金章宗以南京副留守兼兵馬副都總管紇石烈毅聚兵於昌武;以河南路副統軍徒單鐸聚兵於歸德、以河南統軍使紇石烈子仁駐軍於汴(開封)以抵擋南宋軍隊的進攻;並命副相仆散揆兼左副元帥統一指揮宋金戰爭的主戰場河南戰事。戰爭初期宋軍雖然主動進攻,但一遇金軍堅守,甚至只有幾百名金援軍到達,多數宋軍一戰即潰,甚至不戰而潰。五、六月間,北進的宋軍紛紛自宿州、蔡州、唐州前線,敗退回南宋境內。宋軍西線的四川宣撫副使吳曦又暗中降附於金,企圖割據四川,這使金軍西線無後顧之憂,可以集中主力攻擊南宋兩淮和襄樊地區。十月,金軍主力八萬分別自清口、渦口、壽州渡淮南下;另以中路金軍二萬五千出唐、鄧;西路軍四萬分駐川陝六地的千里防線。金軍圍楚州、襄陽、和州,攻廬州、六合,宋將畢再遇、田琳、周虎等在保衛六合、廬州、和州的戰役中,均擊敗攻城的金軍,尤其是畢再遇的軍事才能迅速得到展現。但是,金軍抵達長江北岸附近的形勢促使宋朝向金求和。十二月,宋軍西線主帥吳曦接受金封的蜀王稱號,割關外四州給金。1207年正月,吳曦在興州稱蜀國王,割據川蜀。二月末,興州中軍正將李好義與李貴率七十多人沖入「王宮」殺死吳曦,宋軍隨即收復被割讓的四州。十一月初,禮部侍郎史彌遠在與楊皇後密謀下,偽稱寧宗密旨夥同參知政事李壁,命殿前司長官夏震秘密殺死韓侂胄。1208年三月,宋金達成和議「改金宋叔侄關系為伯侄關系,歲幣由每年銀、絹各20萬兩、匹增為各30萬兩、匹,史稱「嘉定和議」。十月,宋寧宗以錢象祖為左丞相,史彌遠為右丞相,史彌遠由此開始了其長達25年的奸相擅權時期。史彌遠的謀士劉爚為其出謀劃策,除了「收召諸賢」、「以爵祿縻天下士」外,就是提倡理學。1220年,在魏了翁等人的請求下,追謚了幾位理學代表,為理學走上思想統治地位奠定了基礎。同年,太子趙詢(宋太祖長子燕王趙德昭後裔)病死。1221年六月,宋寧宗再立宋太祖次子秦王趙德芳後裔趙竑為皇子作為繼承人。史彌遠為了掌握皇位繼承人趙竑的動靜,送美女給他,趙竑身邊幾乎都是史彌遠安置的人員,趙竑對史彌遠擅權的不滿言論都被史彌遠掌握。史彌遠遂不斷在宋寧宗前進讒言欲動搖趙竑的皇位繼承人,但未能成功。1224年閏八月,宋寧宗病死,奸相史彌遠乘夜密召趙貴誠(宋太祖長子燕王趙德昭的後裔)進宮,迫使楊皇後廢原皇子趙竑為濟王,偽造寧宗遺詔,改立宋理宗趙貴誠為皇子,改名趙昀。1225年正月,湖州人潘壬擁立趙竑為帝,史稱「霅川之變」,趙竑後雖討平潘壬,仍被史彌遠迫害而死。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王檝使宋,提議與宋聯合攻金,議定滅金後以河南土地歸宋。1233年,南宋孟珙出兵攻佔鄧州、唐州等地,擊敗金將武仙於淅水。八月,蒙古都元帥塔察兒使王檝至襄陽,約宋攻蔡,十月,宋將孟珙帥兵萬人與蒙古將塔察兒合兵圍蔡州。同月,史彌遠死,理宗「親政」。十一月,史彌遠黨羽李知孝、梁成大、莫澤等紛紛遭貶逐。隨後宋理宗重用真德秀、魏了翁等。1234年正月,蒙古與宋聯軍急攻蔡州,金哀宗傳位給族人、東面元帥完顏承麟,是為金末帝。即位儀式剛結束,宋軍攻入南城,金哀宗自縊焚死,蒙古與宋聯軍攻佔蔡州,末帝為亂兵所殺,金亡。六月,宋理宗詔知廬州全子才、荊湖制置使兼淮東制置使趙葵率兵赴開封。七月,宋軍先鋒抵達洛陽城下,蒙古將速不台急由陝州返兵洛陽,擊敗宋軍後續部隊,蒙古軍決開黃河水灌開封,宋軍多溺死,余眾棄城南還。1235年三月,宋理宗任命真德秀為參知政事(四月因病辭,五月病死),另一位理學家魏了翁也受到重用,但魏了翁由於受原史彌遠黨羽左丞相鄭清之排擠,為官不久便以病辭職。1236年,蒙古合兵五十萬攻入漢中。九月,闊端大敗宋曹友聞軍於大安軍的陽平關,曹友聞犧牲。蒙古兵遂長驅入蜀,一月之間,成都府、利州及潼川府三路俱陷。1239年八月,蒙古將塔海再度率兵入蜀,由蜀取道施、黔以達湖湘,宋將孟珙分軍屯守湖廣西境各要隘,蒙古軍不能東出,又敗於巴東,宋軍遂收復夔州。1241年十一月,窩闊台病死。蒙古爭奪汗位的斗爭激烈,直至1251年初,蒙哥繼承汗位後,又不斷派軍向宋進擾。1253年,皇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台進軍雲南,攻陷大理。此後,招降吐蕃,控制了西南地區,從西南方面對南宋造成了大包圍的形勢。1257年春,蒙哥汗下詔大舉侵宋,次年二月,蒙哥自率西路蒙古軍四萬號稱十萬侵蜀,分兵三道。一趨大散關、一趨米倉關、一趨沔州。1259年正月,進攻合州釣魚山,宋知州王堅殺蒙招降使者,堅決抵抗。二月,蒙哥汗親至釣魚城下督戰,蒙古軍連攻五月不克,傷亡很大。七月下旬,蒙哥汗因攻城受傷死於釣魚山下,蒙古軍解圍。蒙哥汗之弟忽必烈率東路軍南侵,當年八月末進至長江北岸。九月初使者報告蒙哥汗死訊,忽必烈北歸以繼承汗位,忽必烈以不可無功而返,決定北歸前加緊攻宋以取得重大戰果。隨後自陽邏堡渡江,三道並進,三次擊敗阻擊的宋軍後到達南岸,進圍鄂州,宋軍堅守抗擊,蒙古軍始終未能攻下。這時蒙古宗室陰謀奪取汗位,情況緊急,忽必烈妻察必遣使於同月下旬馳至忽必烈軍中,請忽必烈立即北返以奪汗位。忽必烈隨即回駐長江南岸青山磯,准備渡江北返,卻揚言進軍南宋首都臨安。時在鄂州督戰的南宋右丞相賈似道遣使向忽必烈求和,願意稱臣納貢、割讓長江以北土地。賈似道隱匿私訂和議,而妄稱戰勝蒙古軍,鄂州解圍,因而有「再造功」,加官晉爵。1260年三月初,忽必烈返抵開平即汗位。四月,稱帝。並於五月遣郝經為國信使來宋告即位,並索取歲幣。賈似道怕私自議和的秘密暴露,密令淮東制置使拘留蒙古使郝經等於真州。賈似道對蒙古、宋雙方都進行欺騙,不作防守准備。宋沿邊諸將又紛紛無故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罷職或下獄死。七月,忽必烈以宋拘禁使臣郝經為由,下詔侵宋,但忙於鎮壓內部叛亂,侵宋戰事無大進展。
1264年十月,宋理宗死,理宗養子宋度宗趙禥即位,加賈似道為太師、平章軍國重事,封魏國公。1268年七月,忽必烈命劉整協同阿術圍攻襄陽,宋將呂文德(1269年十二月病死)艱苦拒守。1273年正月,樊城在被圍四年後失陷。二月,宋襄陽守將呂文煥降元,歷時五年的襄樊保衛戰結束。1274年六月,元決定大舉伐宋,以伯顏領河南等路行中書省並晉升為統帥,會師於襄陽,分軍三路侵宋。
1274年七月,宋度宗死,宋恭帝趙顯即位,年僅四歲,理宗皇後謝道清以太皇太後垂簾聽政。年底,伯顏留阿裏海牙兵四萬於鄂,自己與阿術自鄂州順流而東,以呂文煥為前軍,宋沿江將帥多為呂氏舊部、門生,大都不戰而降。1275年二月,宋相賈似道以戰艦2500艘、戰士7萬,抗擊元軍於丁家洲,伯顏命左右翼騎兵夾江而進,宋軍大敗,賈似道逃往揚州,江東及淮西諸郡相繼敗降。十一月,伯顏分軍三路直奔南宋首都臨安,阿剌罕率西路軍從建康出廣德,東路董文炳率舟師向澉浦;伯顏從中路節度諸軍,定期會於臨安。1276年正月,伯顏進至皋亭山,宋遣使迎降,但還求保留宋朝。次日,勤王抗元的文天祥被宋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並奉命與伯顏交涉,文天祥因堅持不降而被元軍扣留。二月,南宋恭帝降,南宋亡。五月初,恭帝及生母全太後等被押至大都。同月,逃到福州的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等擁益王趙昰為帝。臨安投降前在伯顏軍前被羈的文天祥,在北解途中逃脫,這時也輾轉來投趙昰。秋,張世傑以十萬大軍攻建昌,遭敗績。1277年八月,文天祥被元將李恆襲破於興國。1278年四月,趙昰死,張世傑、陸秀夫等擁八歲的衛王趙昺為帝。六月,張世傑率軍收復雷州失敗,乃奉趙昺移師至廣州灣內新會南百里洋面上的崖山,扼險自固。同月,張弘范、李恆率水陸軍二萬赴閩廣滅宋殘部。元軍由贛南出兵入廣。冬,張弘范至潮陽,前軍擊潰自潮陽走海豐的文天祥軍,擒文天祥。1279年正月,張弘范大軍往崖山,途中命文天祥修書招張世傑,文天祥乃書《過零丁洋》詩授之,二月,張弘范、李恆兩軍會合後,對宋崖山水師發起總攻,全軍潰敗。陸秀夫杖劍趣妻子入海,隨即負幼帝趙昺自沉;張世傑於逃亡中溺死於海。

㈤ 南宋初期的歷史

在開封的北宋為金國所滅,宋欽宗的弟弟趙構逃往南方,遷都於臨安,史稱南宋,趙構被推舉為皇帝,史稱宋高宗。

南宋與金國沿淮水——大散關為界。

公元1127年,金國從開封撤軍,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張邦昌在萬般無奈之下以孟太後之名,下詔立趙構為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趙構正式即位,是為宋高宗。叛臣張邦昌卻以護國有功為名,被封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國又繼續大舉南侵,於公元1129年金國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史稱「偽齊」,以加強對黃河以南地區的統治。南宋派出由岳飛、韓世忠、宗澤、劉光世、張浚等眾多抗金將領指揮抗金北伐,在黃河兩岸曾經擊潰偽齊軍與金國的聯軍。

宋高宗趙構1138年任秦檜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檜削去抗金將領韓世忠的兵權,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南宋在孝宗、寧宗朝時比較安定。寧宗以後,國勢日衰。

蒙古滅金,金滅亡後,南宋所面臨更強大的敵人——蒙元。公元1271年,蒙古建國,國號為元,並於1276年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後來,南宋光復勢力陸秀夫、文天祥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舍。崖山海戰失敗後,走投無路的南宋終於在1279年3月19日隨著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滅亡。

㈥ 南宋的知識點

宋朝分為兩段,北宋和南宋。北宋時期無良將,南宋時期無良相,但是經濟發展的還是不錯的,比如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一)首先了解北宋的建立。

1.陳橋兵變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東京東北的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取代後周,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開封),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2.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在一次酒宴上採用威逼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交出兵權,此次歷史事件被稱為「杯酒釋兵權」。

3.澶淵之盟

1004年,遼軍大舉進攻北宋。危急之下,宋真宗御駕親征,據守澶洲的宋軍士氣大振,於陣前射殺遼軍主將,大挫遼軍銳氣,遼方提出議和要求,宋真宗接受。第二年,雙方訂立和議,宋每年給遼「歲幣」;遼撤兵,雙方為兄弟之國,各守邊界。澶淵之盟後,宋遼對峙局面形成。在一個世紀中,雙方基本上維持了和平局面,雙方經濟往來頻繁,加強了漢族與契丹族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民族融合。

4.王安石變法

北宋中期,統治集團面臨嚴重的社會危機。為擺脫統治危機,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主要內容有: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保甲法等。

影響和結果:經過變法,政府的財政收入大為增加,軍事實力也有所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但由於用人不當,出現一些危害百姓的現象,還在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宋神宗死後,新法被廢除。

(二)靖康之變

金滅遼後,了解到北宋統治腐朽、防備空虛,於1126年大舉進攻北宋。宋徽宗將皇位傳給兒子宋欽宗,後欽宗將抵抗派將領李綱罷免。不久,東京被攻陷。次年,金軍擄走徽宗、欽宗二帝,北宋滅亡。

(三)南宋的建立

1127年,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在應天(今河南商丘)稱帝,為宋高宗,後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四)紹興和議

1129年到1130年間,金兵大舉南下,宋高宗向金兵求和。1137年(紹興七年)12月,宋高宗獲悉金願意議和的消息後,立即再度啟用秦檜為宰相兼樞密使。他們不顧岳飛、韓世忠、胡銓等文武大臣的反對,加緊投降活動。

1141年(紹興十一年)11月,南宋投降派與金簽訂了臭名昭著的「紹興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宋每年向金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宋金疆界東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關為界;宋割唐(河南唐河)鄧(鄧縣)二州及商(陝西商縣)、秦(甘肅天水市)二州之半給金。至此,宋金南北對峙的局面最後確立。

㈦ 南宋時期的歷史名人或南宋歷史故事

南宋時期最出名的奸臣是
秦檜,字會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因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主張,罷相閑居。紹興七年(1137),秦檜任樞密使,與宰相張浚勸說宋高宗收回由岳飛並統淮西等軍的成命,招致淮西軍的嘩變投敵,八年,秦檜重新拜相,力主和議,代表宋高宗向金使跪接詔書。十年,金朝都元帥完顏宗弼領兵南侵,岳飛等軍大舉北伐,屢破金軍,進逼開封,秦檜卻慫恿宋高宗迫令班師。十一年,宋高宗與秦檜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軍權,誣構謀反罪狀,殺害岳飛,與金朝再次簽訂屈辱的和約。宋向金稱臣、納貢、割地,金規定宋高宗不許以無罪去首相。秦檜再次任相18年,獨攬朝政,排除異己,大興文字獄,極力貶斥主張抗金的官員,壓制抗金輿論,篡改官史。他還任用李椿年等推行經界法,重定兩稅等稅額,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稅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貧民下戶因橫征暴斂而家破人亡。
南宋時期的著名抗金名將
岳飛,1103年,岳飛生於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一個農家,出生之時有大鳥飛鳴掠過屋頂,故取名飛、字鵬舉。少時家貧,日間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書習字,尤喜讀兵書。岳飛體魄強健、寡言淳厚、剛直義氣且勇力過人,十幾歲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開弓射箭,槍法「一縣無敵」。
岳飛20歲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撫使,但不久因父喪回鄉,兩年後,再投河東路平定軍。1126年,金軍攻汴京,朝廷風雨飄搖,欽宗弟趙構以「天下兵馬大元帥」名義招募義勇民兵,岳飛投其帳下,因率百騎斬殺金軍幾千有功,被升為秉義郎。
不久,趙構改派岳飛至老將宗澤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卻視望不前,待金軍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將徽、欽二宗及後妃、大臣等三千人和無數財寶擄走北歸後遂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澤為開封知府兼東京留守,聽信寵臣黃潛善等勸說,反「戰」而主和。岳飛上書怒斥議和力主回擊,反被以「越職」罪免去職務。
三個月後,岳飛投奔河北路招撫使張所,頗受賞識,曾在王彥統轄下抗金,渡河收復新鄉。因與王彥不和,轉戰汴京,再次投奔宗澤,在黃河以南連續戰勝金軍。次年,曾24次上書高宗請求還都的老將宗澤憂憤成疾,臨終三呼「渡河!」而亡,岳飛隨接替東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蘇南京市)。1129年冬,金軍由兀術(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統率大舉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輾轉逃往海上,僅率臣八九人,乘樓船飄泊於溫州、台州一帶。
岳飛奉命收復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頭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戰士混入敵營,使金軍於夢中,互相殘殺,又伺機捕捉敵人哨兵,獲知敵北撤路線,火速趕往靜安鎮,橫刀躍馬沖入敵軍,往來翻飛擊斃敵軍無數,乘勝進駐建康後,升任通(今江蘇南通)、泰(今江蘇泰州)鎮撫使。岳飛由此嶄露頭角。
1130年,金扶植漢奸劉豫割據河南、淮北建立偽齊政權,使其牽制南宋以緩和宋對金的直接威脅。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檜,讓他勸誘高宗稱臣行南北分治。同時由兀術率主力征服川、陝,以斷南宋兵糧之援。
南宋相應在江淮之間有防,派岳飛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線,岳飛先平定叛軍、游寇及農民起義,收編精兵,以後三次主動出擊大獲全勝。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飛率軍從江州出征,收復偽齊佔領的襄陽等六州之地。在隨州(今湖北隨縣)岳飛的16歲長子岳雲,手握各重80斤的鐵錘力奪頭功。在襄陽,岳飛慧眼識破敵人以騎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擺陣闊野的破綻,令部將以手持長槍的步兵攻敵騎兵,使其陣腳大亂,互相爭擠奪路,落入江中。又以騎兵將敵步兵殺得丟盔卸甲,擊潰偽齊主力。僅三個月即順利收復六州,保住了長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陝之路,扭轉了南宋的被動局面,增強了軍民抗敵的勇氣和信心。32歲的岳飛被破例提升為清遠節度使,又進封武昌郡開國侯,享受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榮。
由於高宗嚴令不得越界追敵擴大事態,岳飛只得率軍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駐防,期盼著「何日請纓提勁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齊聯軍進逼廬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飛東下解圍。牛皋等13騎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敵軍心動搖,待援軍趕到又追殺敵軍30餘里,以至百里外的兀術大營也聞風北逃。
1135年夏,岳飛率軍鎮壓洞庭湖地區楊么起義,被朝廷封為開國公。岳家軍由於收編起義軍人數猛增。次年,岳家軍第二次北上出擊,收復洛陽西南險要之地,奪取燒毀偽齊糧秣,逼近黃河。因朝廷不供軍糧,功敗垂成。雖升職太尉,壯志難酬,填《滿江紅 》抒懷: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
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1137年,金下令取消節節敗退的偽齊,以歸還河南、陝西為條件誘使南宋議和稱臣納貢。1139年元旦,秦檜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稱臣、接受金朝皇帝詔書,達成和議。岳飛堅決反對,上表稱「和好不可恃」,並四次奏辭因和議而賞封給他的官銜,遭秦檜忌恨。
果然,金軍於1140年5月撕毀和約,四路伐宋。高宗大驚失色,不得不下令各軍分別抵抗。岳飛第三次出擊,令所部一支分路進攻河南,一支重返河北,自己率主力從正面向汴京推進。40多天,先後收復陳州(今河南淮陽)等重鎮,從三面形成對汴京的包圍圈。7月初,岳飛以少數輕騎駐守郾城,每天派小股人馬向金軍挑戰。兀術由小路進軍至城北20里處與岳家軍相遇。
岳飛命岳雲先闖敵陣,苦戰幾十回合,獲勝。兀術遂以有「常勝軍」之稱的「鐵塔兵」、「拐子馬」襲來。「鐵塔兵」是金兀術侍衛親軍,由三千餘頭戴雙層鐵盔、身披重甲的騎兵組成,每推進一段,後面便置障礙,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正面沖鋒時,猶如一道鐵牆。左右兩翼配備輕騎兵一萬五千,常在戰斗最激烈時突然出擊,稱「拐子馬」。待敵軍臨近,岳飛指揮經過專門訓練的步兵手持「麻扎刀」和大斧專砍馬腿,使敵馬翻人仰不得前進。從午後直戰至天黑,金軍大敗。
接著,在郾城附近連戰連捷。在穎昌(今河南許昌)再殺退兀術的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金軍全線崩潰,副帥斃命,兀術敗逃。岳飛上書高宗:此乃「陛下中興之機,金賊必亡之日」。並親率岳家軍追抵朱仙鎮,距汴京僅45里,與義軍配合將兀術圍困在汴京,派猛將率500精騎與十萬金軍對陣。
兀術哀嘆:「自我起兵北方以來,沒有象今天這樣失敗過。」岳飛決心乘勝渡河收復河北,激勵部將:「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然而,高宗懾於岳飛震主之威,聽信秦檜奏言,「令岳飛暫且班師」,下令各路大軍一律撤回原駐地。岳飛銳意北伐,上奏道:「豪傑向風,士卒用命,時不再來,機難輕失。」高宗借口「孤軍不可久留」,一天催發12道金牌(即一尺長朱漆金字木牌),日行四五百里。岳飛涕淚交流,痛心疾首,大放悲聲:「十年之功,廢於一旦!」被迫撤軍。
此後,兀術提出「必殺飛,始可和」的條件。高宗於1141年一舉剝奪韓世忠、張俊、岳飛的兵權,解散其軍隊。詔岳飛赴臨安(今浙江杭州)任樞密使。不久秦檜又唆使右諫議大夫萬俟以居功頹惰彈劾岳飛,使罷官出朝。再誣陷岳飛與岳雲及部將張憲謀反,將岳飛逮捕入獄,由高宗親自審理此案。審訊中御史中丞何鑄被岳飛背上由老母親手刺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深深感動,轉而為岳飛鳴冤,朝廷改由萬俟接任審理。同年底,宋金議和,規定;宋金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為界;南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匹兩;南宋稱臣,且「世世子孫謹守臣節」。
1142年1月,岳飛被以「莫須有」(即或許有)罪賜死,岳飛手書:「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後,將毒酒一飲而盡,時年39歲。
岳飛死後,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養,余皆或充軍嶺南,或逃往湖廣。甚至下屬也被株連罷免或處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為鼓士氣,平民憤。才追復岳飛官職,將其遺骸依禮遷葬於西湖棲霞嶺下。寧宗時,追封岳飛為「鄂王」;立岳廟。
岳飛一生儉朴,不置田產,不積私財,不為後代鑽營利祿。用兵,一反出征前先授大將陣圖,由皇帝遙控的成制,岳飛認為按圖布陣是用兵的常法,但用好的關鍵則是將領審時度勢以變制。岳飛治軍嚴謹,紀律嚴明。人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打仗時他身先士卒,與土兵共甘苦,從不居功自傲,贏得了歷代人民崇敬和同情。關於岳飛的傳說不僅很多,而且流傳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在一些地方人們將油條稱為「油炸燴(音同檜)兒」。人們在杭州岳飛墓前鑄造了秦檜夫婦等四個鐵人,造象為雙手反剪面,向岳墳跪著,墓闕上懸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閱讀全文

與南宋歷史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