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秦跪射俑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展品
該俑雕塑手法高度抄寫真,整個形體的比例同真人大小,衣紋和鎧甲伴著體態的變化而曲轉,富有韻律感的線條,烘托著人物的動態。纖細的縷縷發絲酷似真發,使人物形象更有真實感。特別是右腳的鞋底,其兩頭密、中間疏的針腳,充分顯示了雕塑者對人腳著地後摩擦部位輕重不同的細微觀察,是藝術源於生活的真實寫照。
Ⅱ 陝西歷史博物館在那裡
陝西歷史博物館地址: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
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籌建於1983年,1991 年6月20日落成開放,是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里程。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於一體。
館區佔地 6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多達 370000餘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到達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公交路線
5路 火車站--醫學院 翠華路站
19路 緯什街--吳家墳 翠華路站
24路 勞動路--大雁塔 翠華路站
26路 機電市場--鍾研所 翠華路站
27路 胡家廟--植物園 翠華路站
30路 火車站--明德門 翠華路站
34路 南窯頭--交大南門 翠華路站
401路 明德門--唐都醫院 翠華路站
521路 西勘--秦阿房宮 翠華路站
527路 勞教所--陝汽總廠 翠華路站
610路 旅遊專線車 火車站--長安芙蓉園 翠華路站
701路 棗園--安靈苑 翠華路站
710路 15街坊--三十九所 翠華路站
Ⅲ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四大藏品是什麼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四大藏品:
1、金樽獸首瑪瑙杯。
2、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3、鴛鴦蓮瓣紋金碗 。
4、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籌建於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成立的陝西「勸工陳列所」,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里程。
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於一體。館區佔地6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1717950件(組)。
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 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3)陝西歷史博物館huanghouyuxi擴展閱讀:
陝西歷史博物館四大館藏:
1、神秘瑰麗的青銅器。
雄偉的造型、古樸的紋飾、豐富的銘文,形成中國古代青銅器獨特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徵。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不同時代的青銅器約6千件,僅西周青銅器就近2千件。樂器、食器、水器和酒器,樣式多樣。
2、多姿多彩的歷代陶俑。
從秦朝到明朝的歷代陶俑藏品也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重頭戲。這里有氣勢磅礴秦朝兵馬俑、再到漢代跽(ji)坐俑、色彩絢麗造型妖嬈的唐俑等等,每個時代的陶俑都是風格鮮明,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審美觀。
3、精美絕倫的金銀器。
在古代,金銀器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目前唐代金銀器在我國出土的數量不多,在這里可以看到陝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近千件製作精美、做工精細的金銀器。舞馬壺、鴛鴦蓮瓣紋金碗,都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4、獨具魅力的唐墓壁畫。
唐墓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這些壁畫都是從唐代墓葬當中原件揭取下來的,描繪了當時的儀禮規范、生活習俗、服飾特色、娛樂方式與建築風格。
Ⅳ 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彩繪跪射俑在第幾展廳
《帝國強抄兵——陝西國寶系列特展之秦跪射俑》展覽分為「稀世之俑」、「驍勇之兵」、「時空邂逅」三部分。陝歷博在國寶廳特製的低反射展櫃內特別展出秦兵馬俑中唯一發現的「綠臉」俑。展覽利用大量的輔展展板、多媒體演示、互動等手段,深層次地解讀跪射俑及秦代雕塑藝術、軍事等背後故事,讓觀眾近距離感受秦俑之美及秦文化之博大精深。
跪射俑作為兵馬俑中的精華,它的出土證實秦軍在冷兵器時代就擁有弩兵兵種,這種具有射程遠、命中率高、殺傷力強的兵種在秦的統一戰爭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跪射佣是古代步兵戰術動作的生動圖譜,對研究秦漢兵種具有深遠意義,是研究中國兵史的珍貴資料;「彩繪俑」的保存需要極高的文物保護技術,然而歷經兩千多年,絕大多數秦俑身上只殘留少許顏色痕跡,但這件跪射俑除頭發、胡須、瞳孔是黑色外,臉部顏色全是石綠顏料塗成的綠色,又稱「綠臉」俑,與人們熟悉的肉紅色或粉白色面孔的秦俑完全不同,極為罕見~
Ⅳ 陝西歷史博物館有沒有秦皇時期的青銅劍
有啊,例如:青銅劍是1974年在陝西臨潼秦始皇陵東側隨葬的兵馬俑坑中發掘出來的。我們的考古工作者發現它的時候,它被倒下的兩個兵俑壓成「弓」字形,裸露的部分烏黑發亮。劍埋在地面下大約有5、6米深,那裡陰冷潮濕,雨水不斷滲入。考古工作者本以為它已經不能恢復原狀了,於是,有人輕輕地搬起兩個兵俑,只見那把劍「騰」地飛起來,一道寒光,「當啷」一聲落在地上,「好險呀!」劍飛出一丈多遠,差一點兒落到一個人的頭上。這突然發生的事,讓人們大吃一驚。大家都想試試劍鋒。一個人自告奮勇地說:「來,擱這兒試。」他說著,低下頭,揪起自己的一縷頭發。另一個人把他的一縷頭發搭在劍鋒上,對著劍鋒輕輕一吹,「嚓」,一縷頭發掉在地上。「好鋒利呀!」人們異口同聲地驚嘆著。
這把青銅劍在地上沉睡了2000多年,居然不銹,居然能保持其韌性和鋒利,這就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揭開這把青銅古劍的不銹之謎,成為考古工作者夢寐以求的願望。但是,如果採取光譜或化學等傳統分析方法去研究,需要取樣品,那就勢必破壞青銅古劍的完整性;如果想用電子顯微鏡檢測這長達90厘米的青銅劍,又實在難以辦到。因此,考古工作者的這個願望在當時根本無法實現。
Ⅵ 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金怪獸 講解詞
1957年陝西神木縣納林高兔村出土。長11,高11.5厘米,160克。鷹嘴獸身,大耳環眼,生雙版角,角分四叉,浮雕有權立耳環眼鷹嘴怪獸。尾也是怪獸頭像。身及四肢飾凸雲紋,頸及胸部以細線條為鬃毛。
這件作品大體是一頭鹿的形狀,但卻像鷹一樣長一個鉤嘴,這是自然界所不存在的。這件金怪獸具有明顯的匈奴文化特徵,研究認為,是匈奴人中「王」一級的高級貴族才能使用的,這表明了它的崇高地位。然而,它做成四不象的怪獸,又是什麼含義呢?有研究認為,它可能就是匈奴族民間傳說中救護了匈奴先祖的一隻神獸,匈奴人為了紀念它,就將它的形象用黃金打造出來,置於至尊無上的地位。
Ⅶ 從陝西歷史博物館到老黃家泡饃
公交線路:地鐵抄2號線 →襲 地鐵1號線,全程約16.5公里
1、從陝西歷史博物館步行約1.1公里,到達小寨站
2、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5站, 到達北大街站
3、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7站, 到達皂河站
4、步行約970米,到達老黃家泡饃館
Ⅷ 陝西歷史博物館各展廳特色
1、第一展廳
第一單元——《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先民遺存,再現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單元——《鳳鳴岐山》,以陝西作為西周王都擁有的豐富遺跡、遺物,展示了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尤其是倫理精神以及青銅鑄造技術。
第三單元——《東方帝國》,重點展示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氣勢和鮮明的軍事特徵,表現了秦帝國垂範後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積極進取、一統河山的時代精神。
2、第二展館
第四單元——《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如漢金餅、西漢「皇後之璽」玉印、西漢鎏金銀竹節銅熏爐、西漢彩繪雁魚銅燈、西漢彩繪陶鍾、漢醬釉綠彩雲紋陶奩、西漢彩繪騎兵俑、西漢上林銅鑒等,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漢代繁榮的經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
第五單元——《沖突融合》,以陝西豐富精美的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如漢金怪獸、晉「晉歸義羌王」金印、西魏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十六國靈華紫閣服乘金錯泥筩、北魏彩繪騎馬吹號角俑、南北朝彩繪持盾胡人武士俑、北魏鎏金佛菩薩三尊銅像等,表現了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特徵。
3、第三展館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通過隋唐時代典型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最鼎盛時期的文化風貌,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長安,和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並蓄、創新發展而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後,作為西部重鎮和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依然獨具魅力的文化創造和精神傳承。
4、唐代壁畫珍品館
唐墓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達1000多平方米。
其中5件(組)18幅被國家定為國寶級,69件(組)82幅被定為一級品。
5、大唐遺寶展
何家村出土玉器、寶石等器物30餘件組,包括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獸首瑪瑙杯。
6、馬文化展
陝西歷史博物館每年還推出6—7個大型臨時展覽,如《驍騰萬里——中國古代馬文化展》。
展覽由陝西歷史博物館主辦,新疆博物館和甘肅博物館、山西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館等全國14家文博單位共同協辦,挑選了最具各地特色關於馬的文物精品。
7、文保修復展
《巧手良醫——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展》,是以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為主題的專題性展覽,主要展示多年來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方面的舉措,展示文物保護修復的理念、方法和技術。
(8)陝西歷史博物館huanghouyuxi擴展閱讀:
部分館藏文物:
1、青銅器
已登錄注冊39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造型較為典型的有先周鳳柱斝、西周牛尊、它盉、戰國鳥蓋瓠壺和漢彩繪雁魚燈等。
2、唐代壁畫
收藏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後從陝西關中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建築、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
3、歷代陶俑
已注冊2000多件。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藝術形象有文武官員、甲士侍衛、男僕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鎮墓獸和馬、駱駝等各種動物。
由於得天獨厚的優勢,陝西歷史博物館所藏古代陶俑種類多、數量大、等級高,而且產生演變的序列完整,在中國博物館極為少見,尤其是天真古拙的漢代陶俑和雍容大度的唐代陶俑最為著名。
Ⅸ 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不是秦始皇乘坐的馬車
鎮館之寶--獸首瑪瑙杯:長15.5,口徑5.9厘米。唐代器具.選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紋內理雕琢而成容。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微精確,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鎮館之寶--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8.5厘米,口徑2.3厘米,唐代器具。銀壺1970年出土於陝西西安。造型採用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式的形狀,既便於外出騎獵攜帶,又便於日常生活使用,表現了唐代工匠在設計上的獨具匠心。
鎮館之寶--鸚鵡紋提梁銀罐: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唐代器具。
鎮館之寶--鴛鴦蓮瓣紋金碗:高5.5,口徑13.7,足徑6.7厘米。唐代器物。1970年出土於陝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