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的胡姓人物
胡公滿:根據《元和姓纂》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後裔媯滿。媯滿是虞舜的第
胡公滿
三十三代孫。媯滿死後謚號胡公,後人以謚為姓為胡姓。
胡衍:戰國時期名士。
胡毋敬:秦朝太史令,書法家。(胡母雖為復姓,起於胡姓。)
胡母生:西漢臨淄人,名生,字子都,西漢時經學家。
胡安:西漢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經,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
胡質:三國魏國荊州刺史。
胡淵:西晉將軍。
胡遵:三國時魏國大將。
胡威:西晉奉車都尉。
胡奮:西晉大將。
胡烈:西晉涼州刺史。
胡芳:晉武帝貴嬪。
胡國珍:北魏司徒。
胡充華:北魏宣武帝皇後。
胡焱:東晉散騎常侍。
胡質
胡廣:東漢重臣。古華容(今湖北監利)德高望重的學者。
胡曾:唐代詩人。
胡令能:唐代詩人。
胡則:北宋兵部侍郎。
胡松年:北宋抗金衛國英雄。
胡舜陟:北宋廬州知府。
胡仔:北宋文林郎。
胡瑗:北宋理學家、思想家及教育家。
胡銓: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樞密院編修官。曾撰文斬秦檜。
胡安國:南宋經學家。
胡宏:南宋理學名家,為胡安國之子。人稱「五峰先生」
胡瑗
胡三省:元代史學家。
胡惟庸:明代開國功臣、丞相,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丞相。
胡大海:明朝開國功臣。
胡直:明朝福建按察使。
胡富:明朝戶部尚書。
胡瓚 明朝工部尚書
胡海:明朝開國將軍。
胡松:明朝工部尚書。
胡璉:明朝戶部侍郎。
胡效才:明朝監察御史。
胡宗憲:明朝政治家、軍事家,抗倭名將。
胡雪岩
胡懈:明朝副都御史。
胡居仁:明朝理學家。
胡正言:明朝書畫家。
胡應麟:明朝文學家。
胡震亨:明朝文學家。
胡登洲:明朝伊斯蘭教經師。
胡渭:清朝經學家、地理學家。
胡簡敬:清朝吏部侍郎。
胡長齡:清朝禮部尚書。
胡公壽:清朝書畫家。
胡璋:清朝畫家。
胡定:清朝御史。
胡逸民
胡嶧陽:清朝文學家。
胡開文:清朝徽墨行家。
胡雪岩:清末紅頂商人。
胡林翼: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晚清湘軍將領。
胡藻斌:民初嶺南畫家。
胡萬洲:國民政府海陸大元帥。
胡漢民:國民黨右派首領。
胡逸民:原國民黨南京中央軍人監獄監獄長。
胡適:近代學者。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校長
胡也頻:近代文學家。
胡適
胡宗南: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胡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Ⅱ 歷史上姓胡的名人有哪些
胡姓始祖,雖然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滿文公,可謂淵源久遠。但是胡氏在早期能夠名垂史冊的,卻並不多見。能數得上的,只有春秋時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義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然而到了秦漢,胡氏有極為出色的表現。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七章,稱為"秦篆"(即後來所稱的小篆);經學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傳》。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經,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胡烈,則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擔任襄陽太守時,築堤灌園,曾被老百姓歌頌為"譬春之陽,如冬之日。"
唐宋時期,是胡姓人氏才華橫益、人才輩出的興盛時期。唐代時有詩人胡曾,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經學家胡安國,學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開創宋代理學的先聲,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主張,並且把講學分經義和治事兩齋,嚴立學規,以身示範。至於胡安國,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時候,曾廢棄先秦時期最為精闢的智慧結晶"春秋三傳",將之摒諸學宮的大門之外。要不是胡安國的矢志"搶救",今天呈現在國人面前的傳統文化的內容,很可能就是兩樣了。胡安國對於整個中華文而言,可謂是功高五嶽,難怪他身後會被從祀於孔子廟,千秋萬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後,史學家胡三省,明時文學家胡應麟、胡震亨,清時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軍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領域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學者胡居仁、胡直,伊斯蘭教學者和經師胡登洲。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繪畫,與刻工汪楷等合作,改進了彩色套版印刷術。
近現代的胡姓名人主要有:國民黨右派首領胡漢民,著名學者胡適,病理學家、醫學教育家胡正詳,小說家胡也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耀邦。
廣東潮陽縣著名人士胡萬洲,任國民政府海陸大元帥,孫中山總統咨政。
現在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 錦 濤。
Ⅲ 中國歷史上姓胡的名人都有誰
姓胡的歷史名人有:胡廣、胡曾、胡宏、胡得生、胡三省、胡渭、胡天游等版等。
1、胡三省權
胡三省(1230年5月15日—1302年2月21日),字身之,寧海(今浙江寧海)人,宋元之際史學家。南宋理宗寶佑年間進士,歷任縣令、府學教授等職。應賈似道召,從軍至蕪湖,屢有建言,然賈似道專橫不用。後隱居不仕。
2、胡曾
胡曾(音層)(約840—?),唐邵州邵陽人,號秋田。懿宗咸通中舉進士不第 。關心民生疾苦、針砭暴政權臣而著稱。《唐才子傳》稱贊他「天分高爽,意度不凡」。著作有《詠史詩》。
3、胡得生
胡得生(863~937)法名齊己,晚年自號衡岳沙門,湖南長沙寧鄉縣塔祖鄉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著有《白蓮集》十卷、詩論《風騷指格》一卷傳於後世。
4、胡瑗
胡瑗(993~1059)字翼之。中國北宋學者。理學先驅、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世居陝西路安定堡,世稱安定先生。慶歷二年至嘉祐元年歷任太子中舍、光祿寺丞、天章閣侍講等。
5、胡廣
胡廣(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號晃庵,江西吉水人,南宋名臣胡銓之後。明朝文學家,學者,官員。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狀元。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Ⅳ 姓胡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胡安:(生卒年待考),著名漢朝初期教育家。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 胡遵:(生卒年待考),著名晉朝將領。文武雙全,位居於車騎將軍。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奮,他在晉宣帝時屢立戰功,官做到鎮南大將軍。他的女兒胡芳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貴嬪,從此成為外戚,權勢更加顯赫。南北朝時期,拓跋氏統治的北魏對清河崔、范陽盧、太原郭、河東柳幾個大姓重重打擊,而胡奮後裔胡國珍之女卻成為北魏皇太後,胡氏於是步入了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從胡遵以後的二百多年中,安定臨涇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將軍、太守者多達十餘人,還出了兩位皇太後、皇後,盛極一時。 胡瑰:(生卒年待考),契丹族;河北涿縣人。著名後唐畫家。尤工畫馬,用筆清勁細密,而骨骼體狀都生動有神。 胡瑗:(公元993~1059年),字翼之;江蘇如皋南鄉胡家莊人。著名北宋學者、教育家。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體達用」之學,開宋朝理學的先聲,是譽滿宋朝,惠及後世的大教育家。他不僅在中國教育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胡瑗小時候學習很刻苦,並且自負不凡,天資過人,七歲時便能寫一手好文章,十三歲時能通讀五經。雖然家庭生活及學習條件差,但他求學之志不減寸分,常以聖人、賢人要求自己,成為鄉里引人矚目的才子。當時,就有人對他的父親說:「此子乃偉器,非常兒也。」青年時期的胡瑗,既有遠大的理想和追求,又有專一、踏實的學習態度,他曾說:「孔子因學於人而後為孔子。」胡瑗恪守這一信條,勤學不懈。年輕時,胡瑗為避世事干擾,專心就學,便同他的好友孫明復、石守道一道隱居泰山,專心讀書,經常廢寢忘食,十年沒有回家。每逢家書捎來,只要看到上面有「平安」二字,連拆都不拆,便拋向山澗,唯恐家事干擾了他的學習。如今泰山上還留有此遺跡,名為「投書澗」。就這樣,胡瑗在泰山度過了十個春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究學問上,對儒家經典及百家之言全部認真研讀過,並且細心體會,打下了堅實的學問基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沉潛、篤實、醇厚、和易的學風。後來胡瑗能成為一代宗師與他年輕時刻苦學習是分不開的。胡緩自泰山下山後,就回到自己的家鄉,在蘇州地區開辦私學,用儒家經典教授於蘇州。由於學識淵博,教育有方,不幾年便成為本地區遠近聞名的學者,很得當時蘇州知州范仲淹的垂愛和敬重。公元1035年,范仲淹設立了蘇州郡學,聘請胡瑗為郡學教授,從此開始了官學教學的生涯。胡緩主持郡學,學規嚴密,許多學生不能完全遵守。為此,范仲淹就把自己的兒子送入郡學,帶頭奉行胡瑗所訂的學規,使得沒有完全遵守學規的學生也不敢犯規。蘇州郡學也就這樣成為各地郡學的榜樣。公元1036年,胡瑗因為通曉古樂,長於音律,被范仲淹推薦到京城研究鍾律,製作了鍾磐等古代樂)器,得到朝廷的嘉獎。後來因為父親病死,胡瑗辭官曰家,繼續在蘇州郡學任教,直到公元1039年。公元1042年,湖州知事滕宗諒設立湖州州學,胡緩又以保寧節度推官的身份被聘為州學教授,「四方之士,雲集受業」。胡瑗在蘇湖設教二十多年,他大膽改革,勇於實踐,創立了著名的「分齋教學」制度。公元1004年,范仲淹在京城創立太學,是全國最高學府。當時胡瑗正設教蘇湖,由於他教績顯著,名聲很大,引起了朝廷的重視,於是宋仁宗皇帝派人「下湖學取瑗之法以為太學法」,並在大學中推行「分齋教學」制度。公元1052年,朝廷調胡瑗到京城主持太學。他講學時音韻高朗,意思清晰明白,很得學生信服,全國學者遠道而來,人數多到太學容納不下,附近的官署教被擴充為學舍。後來胡瑗升任太子中允,專門掌管太學。胡瑗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他誨人不倦,教學有方,深得廣大求學者的信任和愛戴,同時也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通今博古的有用人才。對此,王安石稱贊他是「天下豪傑魁」。胡緩的「明體達用」、「經實並重」的教育思想實在是兩大創舉,與當今素質教育一脈相承。「明體達用」思想突出表現教育為政治服務的主張。「經實並重」即經義和實學並舉,把經義和實學分齋進行教學,運用因材施教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學到自己渴望得到的知識,讓他們的才能得以最大發展。「經實並重」思想體現了胡瑗不僅重視知識傳授,而且重視能力培養,不僅重經義教學而且重科技教學。胡瑗的因材施教法、商討教學法、游學考察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娛樂教學法、激勵教學法、言傳身教法等教學方法更是給胡瑗的教育思想增添了光彩。這些都是極其珍貴的教育遺產。胡緩的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祿,不追求榮華富貴,而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教育事業,他想通過教育扭轉當時淺薄浮化的社會風氣,他想通過教育來安邦治國,這些願望通過他一生的不懈努力都已實現了。他以頑強的精神和意志而忘我工作,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通今博古的有用人才,深得當時許多人的信任和愛戴。王安石稱他為「天下豪傑魁」,確是名副其實。公元1059年,胡瑗因為生病不能掌管太學,以太學博士身份退休並回杭州他的兒子胡志康處。離開京城時,學生夾道送行,百里不絕。同年農歷6月病故於杭州,一代偉大的教育家結束了他光輝的一生,終年六十七歲。 胡安國:(公元1074~1138年),字康侯;建寧崇安人(今福建崇安)。著名宋朝經學家。宋哲宗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進士。胡安國十五歲到州學就讀。一天州學前演出大戲,州學學生都棄學外出看熱鬧,僅胡安國一人安心誦讀,州學老師非常感動,賞贈他紙筆佳硯。兩年後,胡安國進入太學學習。先徙居潭州城南,曾任湖南學事。因推薦王繪、鄧璋等人被解職。宋太觀四年(公元1110年)復職。宋宣和初任江東路學事。宋宣和末官至尚書起居郎。宋欽宗時出任通州(今江蘇知事。宋欽宗召其為給事中,寫出《時政論》二十一篇,因論及舊相被解職。南通)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進寶文閣直學士。逝世後得謚號「文定先生」。胡安國一生以聖人為目標,潛心研究《春秋》,與次子胡宏共同開創「湖湘學派」。著作有《春秋傳》、《資治通鑒舉要補遣》一百卷及其它文集。湖湘學派正式形成於南宋胡安國、胡宏父子手下。北宋末年,黃河流域戰爭頻頻,中原士人紛紛南下,給長江流域的文化興盛創造了機遇。胡安國也於南宋建炎年間(公元1127~1130年)率家人、弟子從荊門來到湖南,在潭州湘潭建碧泉書院,「前後居潭三十餘載」。然後又在衡山山麓辦文定書院,以講學撰述為業,除自己的子侄胡寅、胡宏、胡憲等外,還吸引了眾多湖湘士子前來就學。其中僅長沙人就有治《春秋》和《資治通鑒》的譚知禮、以孝友信義著稱的黎明等,從而開始奠定了一個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學派別——湖湘學派。1138年(紹興八年)春,胡安國在湖南逝世,葬於湘潭陰山。他的傳世著作有《春秋傳》、《資治通鑒舉要補遺》等。其中《春秋傳》是他以畢生精力纂修而成,成為元明兩朝科舉取士的經義定本,也是湖湘學派的代表著作。胡宏是胡安國的次子,字仁仲,因長期寓居湖南衡山五峰下,人們稱他為五峰先生。胡宏從小就在父親胡安國的督導下研習經學,尤其服膺二程理學。他年僅十五歲時就撰寫了《論語學》和《程子雅言·序》,認為二程繼承了孔孟之學的真傳。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二十歲的胡宏進入太學,師從程門四大弟子之一的楊龜山,成為二程的再傳弟子。金兵南侵時,他和父兄一起遷居潭州,創辦碧泉等書院,並曾到寧鄉靈峰書院(今寧鄉縣朱良橋鄉靈峰山)講學。胡安國逝世後,胡宏獨立治學,他以振興道學,醇化風俗為己任,表示「道學衰微,風教大頹,吾徒當以死目擔」,寫成了《知言》、《皇王大紀》等著作。其中,《知言》是胡宏的代表作,內容包括哲學、政治、倫理、教育等各個方面,被湖湘學派奉為經典,是傳授師說的重要範本。當時,一批批志學求道的青年紛紛來到衡山追隨胡宏研經讀史。至此,在思想體系和人才群體上完全奠定了湖湘學派作為南宋一個重要理學派別的基礎。因此,後人評價胡宏「卒開湖湘之學統」。在他教授的學生中,張栻、彪居正、吳翌、趙師孟等後來都是著名學者和湖湘學派的砥柱人物,尤其是張栻,更成為湖湘學派的一代宗師。太凡一個著名的學派都有一定的學術風尚,宋代湖湘學派也不例外。其學風主要有:首先是尊奉理學。湖湘學派主要人物的學術思想,都直接淵源於宋代程朱理學的開創者程頤、程穎。胡安國認為自己的學問主要來自二程,胡宏以二程的「私淑弟子」自居。張栻也稱二程為「聖學淵源」,學術「亦出程氏」,並請朱熹前來長沙會講,此後湖南士人一直與朱熹保持著密切的學術聯系。張栻去世後,他的學生許多改從了朱熹。朱熹在就任湖南安撫使期間,又致力於振興嶽麓書院,經常和生徒講論問答。於是,程朱理學在湖湘占據了學術的主導地位。雖然以後也有心學、農學滲入湖南,但這一主導地位始終沒有動搖過。
Ⅳ 歷史上有胡氏做皇帝嗎
胡姓抄得姓始祖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在陳國的上古聖君虞舜後裔胡公滿。西周,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帝舜三十三世孫媯滿於陳,並把女兒大姬嫁給他。媯滿建立陳國,建築都城,因在淮水之北,故名淮陽。媯滿去世後謚曰胡公,稱胡公滿。公元前478年,陳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以媯滿謚號為氏,稱胡氏。胡公滿為胡姓得姓始祖。
中國胡氏的先祖是正統的虞舜後裔、黃帝子孫。
胡姓,是一個多出文化名人的世家大姓。根據《辭海》等大辭書的統計,胡姓在古代所出的22位名人中,文化名人多達12位;胡姓歷代名人總數為39人,其中文化名人佔16位,這個比例是在各姓之首。因此,胡姓是文化名人之姓
Ⅵ 安徽績溪的胡家都出過那些名人,他們之間的關系
績溪在歷史上屬徽州府胡姓名人。如北宋名臣胡舜陟、南宋文學家胡仔、明朝戶部尚書胡富和兵部尚書胡宗憲、清代徽墨名家胡開文和紅頂商人胡雪岩、近現代著名學者胡鐵花和胡適,胡錦濤總書記等都出自績溪的胡氏家族。
績溪縣是全國胡姓最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在這里,胡姓被公認為是家族最大、人數最多的姓氏(約佔全縣總人口的15%)。在安徽績溪一帶居留下來的胡氏族人,慢慢分成四個支脈,被稱為「績溪四胡」,即「龍川胡」、「金紫胡」、「遵義胡」和「明經胡」。
關系:
胡姓為績溪的第一大姓氏,分龍川、金紫、明經和尚書四支胡姓。為同脈不同支的關系。
(6)歷史學者胡擴展閱讀:
四個支脈:
龍川胡
龍川胡氏始祖胡焱作為散騎常侍兼中領軍,隨晉元帝南下鎮守安徽歙州(後改為徽州),並於公元337年,娶了華陽鎮(今績溪縣城)的汪氏為妻。婚後不久,胡焱來到華陽鎮東部約10公里的龍川遊玩,發現這里「東聳龍峰,西峙鳳冠,南則天馬奔騰而上,北則長溪(登源河)蜿蜒而來」。
胡焱覺得這里山水清麗,是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於是舉家遷到這里,定居下來。古徽州建築講究「得水為上」,龍川依登源河而建,整個村子像一艘停靠在岸邊的大船。
金紫胡
在績溪縣城東街,有片胡姓住宅區,稱「金紫胡",因宋代名臣胡舜陟獲封金紫光祿大夫而得名。胡舜陟與抗金英雄岳飛是好友。岳飛當年在績溪曾拜訪過他,並有詩書往來。岳飛因「莫須有」罪而下獄,胡舜陟上書為岳飛鳴冤,兩次彈劾秦檜,最終也被秦檜所害。
「金紫胡氏子孫十分注重詩書禮儀,到了清代,『金紫胡』更是人才濟濟。」一位金紫胡嫡系後人,說起金紫胡氏,如數家珍。「我們金紫胡氏,一向崇尚禮學,它也是徽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金紫胡氏在清朝的三位名人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被稱為「禮學三胡」。
遵義胡
「遵義胡」因住在績溪城內遵義坊而得名,是明代工部尚書胡松的後裔,所以又叫「尚書胡」。「遵義胡」的一世祖胡松,是個嫉惡如仇的人。24歲的他中進士,八年之後,官居御史,負責大明王朝的反腐政務。不久被貶。後又晉升為工部尚書。
他辦事依然保持以前剛正不阿的作風,得罪了權臣嚴嵩,多受排擠,最後不得不告病返鄉。返鄉後,胡松在績溪興修堤壩,消除水患,深受百姓愛戴。但自胡松之後,遵義胡氏子孫鮮有名人出現。
明經胡
「明經胡」又稱「李改胡」,其起源頗為傳奇。當年,唐昭宗李曄因避朱溫叛亂,被迫由長安遷都洛陽。他自知此去東都必死無疑,並將遭滅族之災。便和皇後商量,將襁褓中的第十子,託付給近侍婺源人胡三公,速速逃匿。
果然,同年仲秋,朱溫在洛陽指使屬下追殺了李曄,又將其9個兒子縊死。胡三公很快逃回家鄉徽州,住了下來。胡三公作為義父,精心撫養李氏皇家最後一絲血脈。為安全起見,他將「皇子"棄李姓改胡姓,並取名胡昌翼,後胡昌翼參加科考,得明經科進士。
但胡昌翼知道身世後,決定再不踏進官場一步。他從此隱居,閉門專事經學研究,注有《周易專注》,人稱「明經公"。 明經胡氏後人中,為官者少,大多以做學問和經商著稱。最為知名者當數紅頂商人胡雪岩、文化名人胡開文和胡適等。
Ⅶ 我國著名歷史人物(姓胡的)有誰
胡姓始祖,雖然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滿文公,可謂淵源久遠。但是胡氏在早期能夠名垂史冊的,卻並不多見。能數得上的,只有春秋時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義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然而到了秦漢,胡氏有極為出色的表現。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七章,稱為"秦篆"(即後來所稱的小篆);經學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傳》。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經,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胡烈,則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擔任襄陽太守時,築堤灌園,曾被老百姓歌頌為"譬春之陽,如冬之日。"
唐宋時期,是胡姓人氏才華橫益、人才輩出的興盛時期。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主張,並且把講學分經義和治事兩齋,嚴立學規,以身示範。至於胡安國,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時候,曾廢棄先秦時期最為精闢的智慧結晶"春秋三傳",將之摒諸學宮的大門之外。要不是胡安國的矢志"搶救",今天呈現在國人面前的傳統文化的內容,很可能就是兩樣了。胡安國對於整個中華文而言,可謂是功高五嶽,難怪他身後會被從祀於孔子廟,千秋萬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後,史學家胡三省,明時文學家胡應麟、胡震亨,清時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軍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領域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學者胡居仁、胡直,伊斯蘭教學者和經師胡登洲。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繪畫,與刻工汪楷等合作,改進了彩色套版印刷術。
近現代的胡姓名人主要有:國民黨右派首領胡漢民,著名學者胡適,原中華民國教育部長胡秋原,,病理學家、醫學教育家胡正詳,小說家胡也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耀邦,
廣東潮陽縣著名人士胡萬洲,任國民政府海陸大元帥,孫中山總統咨政。現在有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家軍委主度胡錦濤。
胡喬木、胡繩、鬍子昂、胡啟立
Ⅷ 歷史上胡氏有名人呢
歷史上的胡姓名人有
漢朝時胡廣,曾經在6代皇帝手下當官;
唐代有詩人胡曾,他的詩通俗明快,
還有和尚詩人胡得生;
北宋有學者、教育家胡瑗,
南宋有經學家胡安國及他的兒子學者胡宏;
宋、元之間有史學家胡三省,以解釋《資治通鑒》而聞名於天下。
明代在文化領域較有成就的是學者胡居仁、胡直,
伊斯蘭教學者和經師胡登洲,
文學家胡應麟、胡震亨,
印刷家胡正言;
清代有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
文學家胡天游;
近現代的胡姓名人有:
國民黨右派首領胡漢民、
著名學者胡適,
病理學家、醫學教育家胡正詳,
國民黨高級將領胡宗南,
小說家胡也頻等。
歷史名人
春秋時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義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七章,稱為"秦篆"(即後來所稱的小篆);
經學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傳》。
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經,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
胡烈,則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擔任襄陽太守時,築堤灌園,曾被老百姓歌頌為"譬春之陽,如冬之日。"
唐宋時期,是胡姓人氏才華橫益、人才輩出的興盛時期。唐代時有詩人胡曾,
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經學家胡安國,學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開創宋代理學的先聲,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主張,並且把講學分經義和治事兩齋,嚴立學規,以身示範。至於胡安國,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
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時候,曾廢棄先秦時期最為精闢的智慧結晶"春秋三傳",將之摒諸學宮的大門之外。要不是胡安國的矢志"搶救",今天呈現在國人面前的傳統文化的內容,很可能就是兩樣了。胡安國對於整個中華文而言,可謂是功高五嶽,難怪他身後會被從祀於孔子廟,千秋萬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後,史學家胡三省,
明時文學家胡應麟、胡震亨,
清時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軍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領域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學者胡居仁、胡直,伊斯蘭教學者和經師胡登洲。
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繪畫,與刻工汪楷等合作,改進了彩色套版印刷術。
廣東潮陽縣著名人士胡萬洲,任國民政府海陸大元帥,孫中山總統咨政。
Ⅸ 關於姓胡的偉人名人資料(歷史上)
歷史上的胡姓名人有
漢朝時胡廣,曾經在6代皇帝手下當官;
唐代有詩人胡曾,他的詩通俗明快,
還有和尚詩人胡得生;
北宋有學者、教育家胡瑗,
南宋有經學家胡安國及他的兒子學者胡宏;
宋、元之間有史學家胡三省,以解釋《資治通鑒》而聞名於天下。
明代在文化領域較有成就的是學者胡居仁、胡直,
伊斯蘭教學者和經師胡登洲,
文學家胡應麟、胡震亨,
印刷家胡正言;
清代有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
文學家胡天游;
近現代的胡姓名人有:
國民黨右派首領胡漢民、
著名學者胡適,
病理學家、醫學教育家胡正詳,
國民黨高級將領胡宗南,
小說家胡也頻等。
歷史名人
春秋時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義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七章,稱為"秦篆"(即後來所稱的小篆);
經學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傳》。
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經,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
胡烈,則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擔任襄陽太守時,築堤灌園,曾被老百姓歌頌為"譬春之陽,如冬之日。"
唐宋時期,是胡姓人氏才華橫益、人才輩出的興盛時期。唐代時有詩人胡曾,
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經學家胡安國,學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開創宋代理學的先聲,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主張,並且把講學分經義和治事兩齋,嚴立學規,以身示範。至於胡安國,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
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時候,曾廢棄先秦時期最為精闢的智慧結晶"春秋三傳",將之摒諸學宮的大門之外。要不是胡安國的矢志"搶救",今天呈現在國人面前的傳統文化的內容,很可能就是兩樣了。胡安國對於整個中華文而言,可謂是功高五嶽,難怪他身後會被從祀於孔子廟,千秋萬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後,史學家胡三省,
明時文學家胡應麟、胡震亨,
清時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軍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領域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學者胡居仁、胡直,伊斯蘭教學者和經師胡登洲。
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繪畫,與刻工汪楷等合作,改進了彩色套版印刷術。
廣東潮陽縣著名人士胡萬洲,任國民政府海陸大元帥,孫中山總統咨政。
現在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HJT。
稍早有胡YB,胡啟立
Ⅹ 中國歷史上姓胡的名人都有誰
漢朝時胡廣、唐復代有詩人胡曾制、北宋有學者、教育家胡瑗、南宋有經學家胡安國、宋、元之間有史學家胡三省、明代在文化領域較有成就的是學者胡居仁、胡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