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歷史學家是誰
這個怎麼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個「最」字真的不好說只能說個人認為。
汪暉 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和清華大學的客座教授,同時任《讀書》雜志的主編.
Ⅱ 為什麼歷史學成為當代顯學
為什麼歷史學成為當今顯學?是因為當今社會對歷史有著強烈的要求。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歷史真相的強烈渴望,是眾多人關注歷史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他的不好多說了
Ⅲ 當代歷史學的發展大勢,史學的地位如何,現實需要歷史學解答什麼問題
的確如此,本朝開國初年,需要用歷史唯物主義來證明黨統治的正統性。
今天,D執政合法性據說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經濟高速發展。
Ⅳ 中國當代的歷史學家有哪些
您好。
夏曾佑(抄1863年—1924年)襲,《中國古代史》
梁啟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
王國維(1877年—1927年)
柳詒征(1880年—1956年)
陳垣(1880年—1971年)
陳寅恪(1890年—1969年)
Ⅳ 當代歷史學的空白有哪些
《歷史的空白處》是著名學者張鳴的歷史文化隨筆,他以另類的視角和舉重若輕的筆專觸,屬將晚近歷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軼事生動勾勒,鮮活展現。
張鳴力圖剖析歷史空白處那些不為人知的深層真相,引領讀者去反思中國封建文明給中國歷史、給國人,乃至當下的社會帶來的影響。
張鳴筆挾風雷,具有一種冷峻的幽默,常於旁人所忽略之處挖掘出新意,讀來令人莞爾之餘,頗受啟示。
讓我們隨著作者一起行走在歷史的空白處,去體味國家榮辱、去感受世態民生,去自嘲、去反思,直至覺醒。
Ⅵ 中國當代十大歷史學家
呂思勉(1884.2.27—1957.10.9),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芸、芸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嚴耕望語)。畢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沈陽高等師范學校、蘇州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51年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被評為歷史學一級教授。呂思勉史學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等。
翦伯贊
翦伯贊(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縣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傑出的教育家。翦伯贊先生早年參加過「五四運動」,北伐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翦伯贊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長,以及中央民族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翦伯贊是馬列主義新史學「五名家」(郭沫若、範文瀾、翦伯贊、呂振羽、侯外廬)之一。他治學嚴謹,著作宏富,為史學界所推崇和頌揚,主要著作有《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第一、二卷)《中國史論集》《歷史問題論叢》等,並主編了《中國史綱要》。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12月18日,中央專案組以交代「有關劉少奇的問題」為名對翦伯贊進行逼供,時年70歲的翦伯贊與夫人戴淑婉服用安眠葯自殺,以死抗爭。
Ⅶ 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
陳寅恪(1860——1969)江蘇義寧(今修水縣)人,是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倡導為人治學當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原名開貞,我國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主張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是中國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開創者,造就了一個唯物史觀的中國古代文化體系。
範文瀾(1893—1969),浙江紹興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著有《文心雕龍講疏》《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近代史》《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等,帶有黨性政治色彩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
顧頡剛(1893—1980),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蘇州人。著名史學研究家,在《詩經》《尚書》以及史前史階段頗有研究,曾發表論文《戰國秦漢間人的造偽與辨偽》、《漢代學術史略》、《王肅的五帝說及其對於鄭玄的感生說與六天說的掃除工作》、《三統說的演變》、《漢代以前中國人的世界觀念與域外交通的故事》、《禪讓傳說起於墨家考》、《夏史三論》、《九州之戎與戎禹》、《鯀禹的傳說》等篇。是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是中國近代學術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學者。
錢穆 (1895~1990)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江蘇省無錫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代表作有《先秦諸於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和《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等。是中國近現代史學史上儒家人文主義史學家的代表,他從歷史的人文性和人文科學認識的獨特性對歷史認識問題作了闡述。錢穆力圖把傳統史家從事考據所揭示的個別事實的真實構成一個前後連貫、有因有果的時間序列,力求從時間上把歷史綜合為一個發展的整體,著眼於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統一性上去考察。
傅斯年(1896——1950)初字夢簪,字孟真,山東聊城人。中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語言學家。主要著作有:《東北史綱》《性命古訓辨證》《古代中國與民族》《古代文學史》發表論文百餘篇,主要有:《夷夏東西說》、《論孔子學說所以適應於秦漢以來的社會的緣故》、《評秦漢統一之由來和戰國人對於世界之想像》等。「史學本是史料學」是傅氏史學思想的最基本點,應建設絕對客觀的歷史學。
翦伯贊(1898—1968),湖南桃源人,維吾爾族,著名歷史學家。著有《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先秦、秦漢部分,唯物史觀派的代表人物。
呂振羽(1900—1980),湖南邵陽人,著名歷史學家。著有《簡明中國通史》、《中國民族簡史》等,唯物史觀派的代表人物。
雷海宗 (1902~1962)字伯倫,河北省永清縣人。中國歷史學家,著有《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西洋文化史綱要》等。雷海宗認為真正的史學不是繁瑣的考證或事實的堆砌,於事實之外須求道理,要以哲學的眼光,對歷史作深刻透徹的了解。
侯外廬(1903—1987),山西平遙人,著名歷史學家。著有《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思想通史》(與杜國庠、趙紀彬、邱漢生合著,五卷)等,著重對歷史做整體研究,在思想史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唯物史觀派的代表人物。
吳晗(1909~1969) 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省義烏人。 中國歷史學家,著有《歷史的鏡子》、《史實與人物》、《朱元璋傳》、《胡惟庸黨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明代之農民》等文,頗受當時史界名流青睞,帶有實用史學的觀念。
黃仁宇(1918——2000)美籍華裔,祖籍湖南長沙,《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赫遜河畔談歷史》《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放寬歷史的眼界》《十九世紀明代之財政與稅收》。他的「將宏觀及放寬視野這一觀念導引到中國歷史研究里去」從而高瞻遠矚地考察中國歷史的「大歷史」觀,在史學界影響深遠。
Ⅷ 歷史學,當代指什麼時候至今
1949以後
Ⅸ 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有哪些
中國近現代歷史學家王韜(1828~1897年),《法國志略》、《普法戰紀》、《法蘭西志》、《美利堅志》、《日本通中國考》、《琉球朝貢考》、《法越交兵記》、《西古史》、《西事凡》
夏曾佑(1863年~1924年),《中國古代史》
梁啟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
王國維(1877年~1927年)
柳詒徵(1880年~1956年) 《國史要義》
陳垣(1880年~1971年),《元也里可溫考》《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通鑒胡注表微》
陶希聖(1899~1988),《八十自序》《中國社會現象拾零》
黃現璠(1899年~1982年)《廣西壯族簡史》《唐代社會概略》《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壯族通史》
馮承鈞(1887年~1946年),《成吉思汗傳》《中國南洋交通史》《高昌城鎮與唐代蒲昌》《景教碑考》
陳寅恪(1890年~1969年) 《柳如是別傳》《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元白詩箋證稿》
胡適(1891年~1962年)
郭沫若(1892年~1978年)
呂思勉(1884年-1957年),錢穆之師。著作《白話本國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
錢穆(1895年~1990年),《國史大綱》
傅斯年(1896年~1950年)
郭廷以(1904年~1975年),《近代中國史綱》《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張蔭麟(1906年~1942年)
勞干(1907年~2003年)
譚其驤(1911年~1992年),《中國歷史地圖集(8卷)》
全漢升(1912年~2001年)
Ⅹ 當代中國的歷史學家都有哪些呢
當代中國居然沒有一個合格的歷史學家【原創】
--------------------------------------------------------------------------------
發帖人:傑克467 發帖時間:2006-06-16
樓主雖然學的理工,但是從中學起就對文史哲感興趣。要查一些中國歷史掌故,到新華書店、圖書館尋找,居然找不到一套像樣的中國歷史著作,由此推定:當代中國沒有一個合格的歷史學家。
最早買到的中國歷史書籍是範文瀾老先生主編的《中國通史簡編》。據介紹,這是一套範文瀾老先生1940~1942年在陝西延安任馬列學院歷史研究室主任和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兼歷史研究室主任期間,組織撰寫的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系統敘述中國歷史的著作。《中國歷史簡編》由延安新華出版社初出上、中兩冊,上冊敘述上古到五代的歷史,中冊敘述宋、遼至清代中葉的歷史。1948年由上海新知書店出版修訂本,取消上、中冊名稱;195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修訂本《中國通史簡編》第一編,195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修訂本《中國通史簡編》第二編,196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修訂本《中國通史簡編》第三編第一、二冊。到上個世紀70年代再版。
雖然「該書在寫法上夾敘夾議,文字簡潔生動,深入淺出。」但是,由於延安參考書籍有限,寫作難免粗糙。加上時勢的需要,對義和團、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過於拔高,影響了《簡編》的嚴肅性和客觀性。
到了21世紀,在書店看到青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初版的《中國通史》,上中下三編,由馮克誠、田曉娜主編。結構之亂,文筆之粗糙,真是慘不忍睹。不少篇幅,有點象街頭地攤雜志中的文章摘編。
至於被封為中國歷史學家的周谷城、翦伯贊,解放後幾乎都沒有發表過什麼論文著作。明史專家吳晗,解放後主要從事行政工作(北京市副市長)。後來寫了一個《海瑞罷官》,被污衊為給彭德懷翻案,遭迫害致死。
至於寫過歷史小說《李自成》的作家姚雪垠,寫過歷史小說《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步曲的作家二月河,都只是停留在「戲說」的水平,根本談不上嚴肅的史學研究。
再看看大學研究所歷史專業的那些教授、研究員、博士、碩士,一個個面有菜色,蓬頭垢面,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他們是徹底的失敗者、落伍者。中學優秀的畢業生,沒有幾個真心實意願意考歷史專業的。中國歷史專業後繼無人已經成為定局。
再看看社會上70後、80後的年輕朋友,又有幾個認真看過一、兩本歷史書的?他們腦袋裡僅剩的一點點可憐的歷史知識,大概都是從陳凱歌、張藝謀等三流導演胡編的那些歷史電影(例如「英雄」、「無極」、「霸王別姬」、「鐵嘴銅牙紀曉嵐」等)中活剝生吞批發來的。隨導演怎麼胡編亂造,演什麼他們信什麼。
如果象香港丁學良丁大教授斷言:中國合格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那麼樓主可以負責任的斷言:中國合格的歷史學家,一個都沒有,以後也不會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