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考必考歷史知識點
2016中考抄歷史復習資料初中歷襲史知識點大全 人教版初中歷史全冊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上冊) ★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
B. 初中歷史中考知識點
一、歷史區分:
古代史:夏商周到1840年鴉片戰爭。
中國近代史:1840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
中國現代史:1949年至今。
二、古代史知識點:
1、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生產力提高、民族、地域之間聯系加強、戰亂帶來災難,人民渴望統一、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國富兵強,實力超群。
2、西周:時間: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建立:楚漢之爭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漢,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即漢高祖。漢武帝大一統:背景:休養生息 國力強盛。措施:改革官制 大量選才 削弱王國勢力強化法制。影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西漢統治達到鼎盛。
3、唐朝:618年建立統一。貞觀之治原因:吸取隋忘教訓,強調「存百姓」。措施:革新制度,倡節儉,興科舉。開元盛世措施:選賢,重農,限佛,募兵制,興文治。作用:政治清明、國力強盛、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三、近代史知識點:
1、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2、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3、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4、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5、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
6、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7、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
8、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四、現代史知識點:
1、中共歷史上召開了多次重要的會議,歷次會議的時間經常容易混淆,例如中共「一大」、「二大」、「三大」、「七大」、「八大」、「九大」召開的時間分別是1921、1922、1923、1945、1956、1969。
2、1953年,中央確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一化三改」讓你記住工業化和進行三大社會主義改造是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主要任務。
3、1984年,中央開放了沿海14個沿海開放城市:口訣「一天兩連通三州,煙波江上北兩島」。
C. 年中考歷史總復習初中歷史必考知識點大匯總
你的歷史老師沒給你說嗎?我都忘光了
D.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歷史作為非熱門考試科目,卻也在中考中占據一定比重,近年來的歷史中考中,開放性題目的比重在不斷增高。因為開放性試題最能體現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和人文素養的要求。昂立新課程小編為大家帶來中考歷史19大必考知識點,讓這萬能的模板助你得高分。
一、大國崛起
1. 常考設問:對大國發展/崛起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是發展經濟的基礎和前提;
(2)不斷改革,大膽創新;制度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關鍵;
(3)善於學習外國的長處和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大力發展科技,培養人才等。
二、中日關系
1. 常考設問:中日雙方妥善處理兩國關系、為中日關系良性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2. 答案模板 (1)總體做法(建議、啟示、看法)
① 正視歷史,以史為鑒,面對未來;
② 加強交流,增進互信;
③ 睦鄰友好,合作共贏。
(2)日本方面:應正視歷史問題,積極、主動、妥善解決戰爭遺留問題,不要做傷害中國人民情感的事,努力發展中日兩國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鄰關系。
(3)中國方面:應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努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加強和日本的經濟文化交流,努力促進中日關系的友好發展。
三、中美關系
1. 常考設問:發展中美兩國新型大國關系的看法、建議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異、增強政治互信;
(2)促進經濟合作與共贏、加強文化交流、加強國際事務合作;
(3)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堅持和平發展,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珍惜和平發展機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設問: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和認識
2. 答案模板
(1)積極影響: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2)消極影響:環境污染,交通擁擠,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等;
(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要正確利用科技,減少消極影響。
五、對外交往
1. 常考設問:對外交往的發展對我們的啟示
2. 答案模板
(1)開放利於進步,閉關導致落後;
(2)獨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國家利益是外交的出發點;
(4)維護國家安定和統一是外交發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變化。
六、民族復興
1. 常考設問: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 答案模板
(1)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
(3)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世界觀,為發展貢獻力量。
七、戰爭與和平
1. 常考設問:怎樣才能有效地避免戰爭
2. 答案模板
(1)反對戰爭,珍愛和平;
(2)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3)防止軍國主義和極右勢力抬頭;
(4)力爭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5)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等。
八、民族團結
1. 常考設問:如何維護民族統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2)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自覺同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行為作斗爭;
(3)實行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
(4)加大對民族分裂勢力的打擊力度,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都註定失敗。
九、兩岸關系與祖國統一
1. 常考設問:如何推進兩岸關系進一步(和平穩定)發展,實現祖國統一
2. 答案模板
(1)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堅持九二共識;堅決擁護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2)互相尊重、互補互利,加強經濟、科技、文藝、旅遊等方面的交流;
(3)加強領導人對話和兩岸人員往來;
(4)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堅決反對「一中一台」等各類台獨言行,堅決維護國家統一;
(5)努力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聰明才智,積極參與海峽兩岸的交流活動等。
十、改革與制度創新
1. 常考設問:從中外的改革中,獲得了什麼啟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改革必須立足國情,從本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3)改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是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源;
(4)改革是強國之路,有利於提高綜合國力,有利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十一、侵略與反抗
1. 常考設問:對中國近代遭受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抗爭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
(2)發展才是硬道理,堅持對外開放,只有提升綜合國力,才能在國際上立足;
(3)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等。
十二、思想解放
1. 常考設問: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的關系
2. 答案模板
(1)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社會進步;
(2)思想解放為社會進步奠定思想基礎,社會進步推動思想解放。
十三、黨的發展歷程
1. 常考設問:對黨的發展歷程的啟示
2. 答案模板
(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3)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4)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抓住機遇,發展壯大自己,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自我,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等。
十四、改革開放
1. 常考設問:由中國改革開放得到的啟示
2. 答案模版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
(2)要結合本國國情,實事求是,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
(3)要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十五、民主與法制
1. 常考設問:對民主法制建設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民主與法制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
(3)不同國家的民主法制建設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借鑒;
(4)民主與法制建設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當家作主、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十六、經濟全球化
1. 常考設問: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重視區域合作,與各國實現互利共贏;
(2)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同時,制定防範風險的有效政策,重視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
(3)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設問:面對復雜多變的政治形勢,中國應該如何做/如何應對
2. 答案模板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教育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綜合國力;
(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加快自身發展,積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3)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
十八、傳統文化
1. 常考設問: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2. 答案模板
(1)堅持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自覺抵制西方落後思想和意識的侵蝕;
(3)積極宣傳民族傳統文化;
(4)豐富傳統文化的內涵,堅持發展創新,堅持與時俱進。
十九、三農與民生
1. 常考設問: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視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
(2)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堅持稅費改革;
(3)加強、加大向農民宣傳農業技術等的力度;
(4)注重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歷史學科注重記憶理解與背誦,學生們不可忽視歷史對我們的學習成長的作用,在初中階段就應該打好基礎。
E. 初中歷史知識點
」人教版初中歷史全冊知識點總結「截取片段如下: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保留猿的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製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課 華夏之祖
一、華夏之祖——黃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黃帝
二、堯舜禹的「禪讓」
1.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建立。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後,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世襲制度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
2.內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3.作用: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裡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矚目。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一、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令,逐步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城濮大戰後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百年後,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戰國七雄
1.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2.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
全文鏈接:http://wenku..com/link?url=9TQOEh2_LEmHp4zPvDDGoMgpCiDlD7M-nHH3u
F. 求初中歷史中考考點總結
要看你是什麼地區吧,每個地區的教材多不同,你根據教材和地區去網路文庫去搜,一定能找到
G. 初中歷史所有的知識點 就是一般像選擇題常考的那種很細的題目
歷史(Ⅰ)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共有9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是高中歷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
本模塊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2)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3)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4)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2.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1)列舉1840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2)列舉侵華日軍的罪行,簡述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3.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
(2)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3)概述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認識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4)概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4.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踐踏,說明民主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3)列舉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認識實行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意義。
(4)簡述「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認識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
5.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
(2)簡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括我國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實,探討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
(4)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為例,認識我國為現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所做出的努力。
6.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了解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認識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3)了解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在維系羅馬帝國統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7.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1)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2)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3)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4)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8.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
(3)概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4)概述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的史實,認識其歷史意義。
9.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
(2)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3)了解蘇聯解體後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史實,認識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搜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教學活動建議】
(1)組織課堂討論,談談古代中央集權制度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2)以「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為題,舉辦討論會。
(3)收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圖片、資料,分成專題舉辦展覽或編寫紀實報道。
(4)訪問當地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了解他們是怎樣履行職責的。
(5)搜集有關史實,說明加強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6)觀看有關錄像片,了解新中國的外交成就。
(7)組織討論會,分析希臘民主政治或羅馬法的利弊得失。
(8)就世界多極化趨勢與和平發展的關系舉行演講會。
歷史(Ⅱ)
歷史(Ⅱ)著重反映人類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共有8個專題。
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它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並在社會政治、文化的發展中起決定作用。了解自古以來中外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以及人類為發展社會經濟、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進一步加深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的認識,是高中歷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
本模塊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1)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2)列舉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徵。
(3)概述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4)了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2.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簡述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2)了解民國時期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主要史實,探討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3)探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1)概述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總結其經驗教訓。
(2)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其對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
(3)講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認識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4)概述我國創辦經濟特區、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和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史實,分析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點。
(5)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4.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1)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2)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
(3)以我國近現代報刊、影視和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5.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1)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2)列舉荷蘭、英國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認識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3)了解兩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探討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6.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
(1)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認識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2)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7.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1)了解俄國國內戰爭後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
(2)列舉「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現,認識其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
(3)概述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基本歷程,認識社會主義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
8.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為例,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2)以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
(3)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
(4)了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通過學習,了解歷史上中外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變遷的基本史實;學會搜集、整理和運用人類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方面的相關資料,理解歷史上不同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並對其做出科學的評價與解釋;進一步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和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斗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活動建議】
(1)收集資料,列表勾勒我國經濟發展的曲折歷程。
(2)編輯專題牆報或組織討論會,就某一時期中外經濟發展狀況進行比較,探討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
(3)閱讀有關文學作品或觀看歷史影視資料片,增強對中國民族工業艱難發展的認識。
(4)調查本地區交通方式的變化,討論交通發展對當地經濟和人們思想觀念產生的影響。
(5)結合生活實際,考察改革開放以來本地區經濟發展某一方面的變化,並撰寫調查報告。
(6)搜集資料,探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7)繪制地理大發現的航路示意圖,或製作地理大發現的地理模型、沙盤等,或在計算機上製作地理大發現的平面動畫。
(8)收集有關資料,並結合事實,就羅斯福新政對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作用進行討論。
(9)以蘇聯和中國的有關變革為題,舉辦討論會。
(10)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調查經濟全球化對本地區的影響,並提出對策性的建議。
歷史(Ⅲ)
歷史(Ⅲ)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進程及其重要內容,共有8個專題。
思想文化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思想文化經歷了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歷程,並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徵。在這一過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發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發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現象及相關人物,進一步從思想文化層面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特徵,是高中歷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
本模塊的學習要點:
1.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1)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3)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4)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2.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1)概述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認識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2)概述漢字、繪畫起源、演變的過程,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脈絡。
(3)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4)了解京劇等劇種產生和發展的歷程,說明其藝術成就。
3.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鴉片戰爭後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3)簡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史實,認識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4.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1)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3)概述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4)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
5.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1)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討論在貫徹「雙百」方針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和教訓。
(3)了解我國教育發展的史實,理解「國運興衰,系於教育」的深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