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學有什麼專業
中國古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史內學理論與方法、中國史學容史、西方史學史、中國文化史、考古學通論、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中外歷史文化原典導讀與選讀、中國斷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共和國史、中國當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世界當代、等歷史文獻學、地理歷史、史學史、史學理論、考古學等;每個大門類還會分成不同的小方向,如中國古代史包括先秦史、兩漢史、魏晉史、唐宋史、明清史等。本專業主要學習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及史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2. 歷史文獻學和古典文獻學有那些區別啊
黃永年在其《古籍整理概論》一書中認為「歷史文獻學者,是研究歷史上的文獻而非當版前的文獻之權謂,和古典文獻學、文獻學其實只是一回事。但文獻學究竟包括哪些內容,則說法頗多出入。」的確,由於文獻學的交叉性特徵,已經出現了一些專科文獻學。歷史文獻學同時也就成了一門專科文獻學。可以說歷史文獻學曾經代表整個中國傳統文獻學,而當前代表著整個中國傳統文獻學的是中國古典文獻學。
至於哪一門更能培養治學基本功,當然包括這兩門在內的太多的學科都是能夠達到這種功用的,關鍵還是在於個人興趣了。
3. 歷史文獻學是研究什麼的
歷史文獻學研究對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歷史價值的漢文與民族文字的歷史文獻。
歷史文獻學是對文獻的產生發展、表現方式、流傳情況,以及文獻的內容類別、整理利用乃至文獻數據化進行探討和研究,並闡述其發展規律,總結其實踐經驗,進而加以理論說明的一門綜合性的學問,歷史文獻學是一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廣闊發展前景的學科。
(3)文獻歷史學擴展閱讀
學科特點
綜合性,是指中國歷史文獻學研究的對象、領域以及所運用的理論,方法既涉及到歷史學,也涉及到古典文獻學,同時又與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年代學、歷史地理學以及古代文學、中國哲學史、科技史等有著密切的聯系。綜合性雖然不是歷史文獻學的學科性質,但的確是它的一大特點。
基礎性,是就歷史文獻學在歷史學的結構體系中所處的基礎地位而言的。研究歷史必須依據史料,史料的范圍雖然很寬廣,但傳世的和出土的歷史文獻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實踐性,是說歷史文獻學是一門強調實踐講求致用的學問。無論整理還是研究歷史文獻,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如版本、目錄、校勘、辨偽、輯佚等都需要長時期的動手實踐和經驗積累,方能得其門徑而取得成就,而整個歷史文獻學學科也正是在長期的歷史文獻工作實踐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
4. 與歷史專業有關的文獻檢索系統有哪些
與歷史專業有關的文獻檢索系統有很多,主要是看你想要用哪一類的。
5. 文獻學與歷史學主要探究哪些方面
文獻學是以文獻和文獻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研究內容包括:文獻的特點、功能、類型、生產和分布、發展規律、文獻整理方法及文獻與文獻學發展歷史等。,治學的基礎、資料的源頭、深入研究的門徑。它可以根據學科領域劃分為歷史文獻學、古典文獻學等。
歷史學確定客觀實在的研究對象,是一門科學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礎。欲建立史學評論學科,亦必先從本體論的角度確定史學評論定義的內涵。而要確定史學評論的定義,必先確定史學(亦稱「歷史學」)的定義。史學究竟是什麼?這是史學史、史學理論研究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史學評論理論研究亦不例外。因為,它雖然歸屬於史學本體論范疇,而非史學評論本體論要回答的問題,但是,不先確定史學的定義,史學評論實踐的對象和史學評論理論的研究對象等基本問題就都無法說清楚。
網路上說: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歷史狹義上的史學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就其性質而言,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
6. 中國歷史文獻學的介紹
《中國歷史文獻學》是由楊燕起、高國杭編寫,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第2版出版的一版本書籍。該書出權版十餘年來已成為許多高校歷史文獻學專業師生的首選教材,具有較大影響。為適應學科與學術發展的需要,及時反映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我們組織專家對此書作了較大的修訂,在保留原來許多優點的基礎上,調整了原書的結構並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修訂後的版本,全書結構更為周密合理、內容更為豐富准確、表述更為簡明得體。在全面介紹和表述歷史文獻學基本知識、基本材料,反映學術界最新成就的同時,更注重指導讀者了解和掌握文獻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7. 歷史文獻具有什麼價值
比較,首先足一個時間概念 -切文獻都是各種知識的記錄.時間就好似一個鏈條,它以「現在」為線索.前於此時謂之「過去」,後乎此音謂之「將來」:時間即歷史,過去時間中產生的文獻叫歷史文獻;現在即當今的文獻叫當代文獻.而「現在」,這個時間鏈條,是極不穩定且稍縱即逝的.當文獻學家著手對某種當代文獻進行整理研究的時候,它實際已經成為歷史的存在物.所以本書使用的「歷史文獻」的時間概念.從屬於的文獻都是歷史文獻」的命題,在收羅文獻時、盡可能予延至現在,從古代至建國以來的五十年,均淪述之. 其次,從學科體系來看,廣義歷史學包括自然界的變遷以及最初人類會活動發展的過程.內容涵蓋十分廣泛,廣義的歷史文獻.它包括世界上的一切著作,我們通常所說的歷史文學專指人類社會史,即所謂狹義歷史學.歷史學典籍則指古代各個階段分類分錄中的史部典籍,以及現代文.史、哲、經等分類中的文學著作、任何目錄分類,都是相對的.因此,史部以外各部其實多屬於史學文獻,古今學考早有論說.章學誠《報孫淵如書》稱.「承詢《史籍考》事、取多用宏,包經而兼子集,不特如所詢地理之類已也.」可見串氏所著《史籍考>,已不限於四部分類的史部典籍;章氏又有」六經皆史」的論題、這是指《六經》皆為史料.早在兩千年前.司馬遷作《史記》,就以《六經》為史料.他提出了「頒協《六經》異傳,整齊自家雜語」的命題,廣泛取材.但是,如果把四部典籍都視為歷史文獻.則是廣義歷史文獻,它與一切文獻沒合區別,而失之於混淆;如果固守史部類日,必又失之於偏狹c「混而合之則不清.拘而守之則已隘」(章學誠:燭考釋例女),即所謂「過猶不及」,太廣大狹都是弊病.本書考察的歷史文獻,以狹義的支部典籍為主體,而概述廣義的四部文獻,別擇其中的歷史學史料文獻.主次分明. 中國歷史文獻的積累,有三個方面的重要途徑.一是官府檔案文書的積存,二是歷史撰述的日增,三是史書以外的各種撰述的發展.
8. 文獻分類學的發展歷史
對文獻分類的研究在東西方都有悠久的歷史,至20世紀逐步形成較完整的學科體系。
中國古代學者在收集、整理文獻或編制書目時,大多從分類的角度「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漢代劉向、劉歆在《七略》中就體現了他們的文獻分類思想。南宋鄭樵在《通志·校讎略》中,從理論上概括和總結了文獻分類的意義、作用和方法,認為文獻分類必須有條理,應以學術分類為基礎。清代章學誠在《校讎通義》中,主張分類要重視文獻的內容,不應拘泥於文獻的形式,要求類目清楚,類次有序。
在西方,公元前250年左右,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卡利馬科斯曾按著者的類別對文獻進行分類。1548年瑞士C.格斯納編制《世界書目》第2 卷時對所收文獻採取按內容分類的方法。1870年美國W.T.哈里斯認為培根的知識分類體系和分類原則對於文獻分類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並將培根分類體系的次序改為哲學-詩歌-歷史,用於編制《聖路易斯公共學校圖書館目錄》。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文獻資料的大量積累,以及人們對文獻的需求和利用方式的改變,舊的文獻分類法受到猛烈沖擊,一些學者開始探索新的文獻分類理論和方法。1876年M.杜威針對美國文獻分類的情況,提出要尋找一種按文獻主題內容排列文獻和檢索文獻的方法。他根據培根的知識分類體系和哈里斯的文獻分類方法,編制了《杜威十進分類法》,並撰寫了長達12頁的說明,成為文獻分類學的重要文獻。1896年比利時P.-M.-G.奧特萊在《國際目錄學研究所通訊》上發表題為《論數字分類法的結構》的論文,提出按觀點分類的原則和用幾個簡單主題的分類號進行組配表示復雜主題的方法。這是最早提出的分面分類理論。與此同時,美國C.A.卡特提出,文獻分類應以關於知識分類的理論為基礎,類目體系必須符合自然界的進化次序,應當以研究對象為排列次序。1906年英國J.D.布朗提出:分類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把關於一個論題的一切文獻放在一個經常不變的、不會使人弄錯的地方。他運用主題分析法和組合原則編制了《主題分類法》。他的主題和范疇思想也是早期的分面分類理論。1924年印度S.R.阮岡納贊在倫敦大學學習《杜威十進分類法》時發現,等級列舉式分類法不能適應科學的發展,難以羅列過去和現在一切可能有的主題,也難以解決復雜主題的分類。1938年他提出分面標記的理論,即通過把主題領域分析成若干個單元或分面,給每個分面以一個號碼,然後根據合成方法組成分類號。他按分面分類理論編制了《冒號分類法》。他還寫有幾十種有關文獻分類的專著和論文,包括《圖書分類法導論》(1937)、《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的原理與方法》(1944)、《圖書分類法要旨》(1945)等。他的分面分類理論對文獻分類法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29年美國H.E.布利斯出版《知識組織和科學體系》一書,研究一般分類問題以及歐洲思想史上著名的知識分類體系。1933年他又發表《圖書館內的知識組織和圖書的主題檢索》一書,詳細研究了圖書館的圖書分類問題,討論分類表的編制原則,標記制度和分類規則,知識分類與圖書分類的關系,提出圖書分類法的基本原則,還批評了當時流行的幾種主要分類法。此外,還有一些學者致力於研究文獻分類的基本理論、各種文獻分類法的體系和文獻分類方法,出 版了 一批專著,如W.C.B.塞耶斯的《圖書分類法的理論》(1929)、G.O.凱利的《圖書分類法》(1937)等等。
中國20世紀20年代前後,很多學者學習西方圖書分類理論與方法,並根據中國圖書館實際,提出一些文獻分類理論。1917年沈祖榮、胡慶生提出把中文新圖舊書統一分類。1925年杜定友提出中西文書籍分類應以內容為標准,而不應以語言文字為標准。1926年他在《圖書館學的內容和方法》一文中提出應把圖書分類學列入圖書館學校的課程中,並指明其內容範圍。同年劉國鈞在《四庫分類法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國圖書分類法導源於劉向、劉歆,並指出關於類例的研究,在理論方面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分類系統的理論根據,一是類目設置是否與其所採用的原理一致;在實際方面亦有兩個問題,一是使用是否便利,二是歸類是否適當。1934年皮高品認為《杜威十進分類法》類目陳舊錯列,繁省失均,主張根據中國實際編制適用中外圖書的分類法。此外中國學者還發表了一批專門研究文獻分類理論和方法的論文和專著。如金步瀛的《圖書之分類》(1936)、蔣元卿的《中國圖書分類之沿革》(1937)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文獻數量迅猛增加,文獻類型不斷增多,各種文獻分類法不斷進行修訂,並出現一批新的文獻分類法。同時隨著對文獻分類學基本問題的深入研究和引進一些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各國出版了大量文獻分類學方面的論文和專著。如英國有B.C.維克里的《分面分類法──專業分類表編制和使用指南》(1960)等;美國有J.H.謝拉等的《分類目錄基本原則和實踐》(1956)等;印度有阮岡納贊的《分類法的哲學》(1951)等;蘇聯有Е.И.沙穆林的《圖書分類法史略》(1959);中國有劉國鈞的《現代西方主要圖書分類法評述》(1980),杜定友的《分類原理與分類問題》(1957)、白國應的《圖書分類學》(1981)、張琪玉的《情報檢索語言》(1983)等。
隨著文獻分類理論和方法研究的深入,一些專門從事分類研究的組織紛紛成立。1950年由阮岡納贊創議在印度班加羅爾成立了國際文獻聯合會分類法研究委員會(FID/CR)。1952年英國分類法研究組在倫敦成立。德國、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也成立了分類法學會或專門研究文獻分類的學術團體。國際文獻聯合會主持召開了4 次關於分類法理論問題的國際會議,其中心議題分別是:討論英國分類法研究小組提交的《需要以分面分類法作為一切情報檢索方法的基礎》的備忘錄(1957);討論「一般的通用分類表轉換為計算機化的分類表」1964);討論「全球情報網路排序系統」(1975);討論 「通用分類法、主題分析和排序系統」(1982)。此外,1974年聯邦德國I.達爾伯格夫人創辦了 《國際分類》 雜志。對文獻分類理論、方法和歷史發展的研究已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學科──文獻分類學。
9. 急求!!!!歷史學文獻綜述範文
1、確定你要研究問題的時間段,是十年、二十年或者更多的時間。時間越多,你需搜集與閱讀的材料就越多,當然寫出的來的東西也更有學術價值。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吧。
2、按照一定標准把這些材料分類。或者是按照某一個基本相同的觀點分為什麼派別,或者以某個著名大師為標志,以時間為線索,等等吧,這個還是要看你搜集得材料以及這個課題研究的程度。
3、材料在開始搜集階段一定要全力以赴,甚至要竭澤而漁,否則你寫出來的東西如果忽略了某一個著名的人物或觀點的話,這個綜述就是不成功的。
做綜述是個耗時間好力氣的活兒,但是綜述做好了,對了解這個課題的全貌是非常有益的,是你將來寫作這方面論文的一個前提和基礎。
祝你能學有所成啊。
10. 求教:古典文獻學與歷史文獻學的區別
很巧。這個問題我一個月前也問過,但是一直沒有滿意的回答。
因為我是歷史回學專答業的,所以我也很想搞清楚。現在。就先根據我的已學和已知,談談我的看法和理解。
古典文獻學應該算是文學類或是中文類,抑或漢語言文學。它包括的東西很多。它是古代文學、古代漢語、文獻學等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包括古典文學文獻整理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歷史文獻學應該算是歷史類的。考據學、目錄學、版本學都是歷史文獻學的傳統分支學科。由這些分支學科組成了歷史文獻學,使它指出從文獻中收集史料的門徑,鑒別史料、確定其來源、性質、可靠程度與實際價值的方法。
所以,雖都是文獻,差別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