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錢穆的《國史大綱》這本書有什麼特點嗎
《國史大綱》是一部簡要的中國通史,用大學教科書的體例寫成。內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20世紀中葉之中國歷史的演變發展,尤其是經濟與社會、政治制度、學術思想的狀況及其相互影響。全書(修訂二版)八編46章,共53萬字。編寫力求通貫,便於讀者明了治亂盛衰的原因和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本書成於艱苦的抗戰年代,作者的憂患之情躍然紙上。是書於1940年6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時洛陽紙貴,成為各大學的歷史教科書,風行全國,對學生積極抗戰,增強民族凝聚力起了積極作用。1974年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修訂再版本,到1992年已印行18版,1994年出版第二次修訂本。1994年6月北京商務印書館印製修訂二版本,後又多次重印。本書亦收入台北聯經出版公司出版之《錢賓四先生全集》。
著者錢穆(1895--1990)是著名的國學大師,江蘇無錫人,原名恩錸,字賓四,後改名穆。家世貧苦,幼時喪父,中學畢業即無力求學,以自學名家。原任中小學教師,1930年後執教於高等學府,歷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平師范大學、西南聯大、武漢大學、華西大學、江南大學等校教授,創辦香港新亞書院。其代表作有:《劉向歆父子年譜》、《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政學私言》、《朱子新學案》、《中國學術通義》、《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等。畢生著書70餘種,約1400萬字,在中國文化與中國歷史的通論方面,多有創獲,尤其在先秦學術史、秦漢史、兩漢經學、宋明理學、近世思想史等領域,造詣甚深。
《國史大綱》的《引論》甚為重要,表達了著者的文化觀、歷史觀與方法論。他指出,研究歷史,撰寫中國通史的目的在於兩點:第一,能將我國民族以往文化演進的真相明白示人,為一般有志認識中國已往政治社會文化思想種種演變的人們提供所必要的知識;第二,應能在舊史統貫中映照出現今中國種種復雜難解的問題,為一般有志革新現實的人所必備參考。前者在於積極的求出國家民族永久生命的源泉,為全部歷史所由推動之精神所寄;後者在於消極地指出民族最近病痛的癥候,為改進當前方案所本。這是錢穆撰寫此書的主旨。
錢穆指出,研究中國歷史的第一個任務,在於能在國家民族內部自身求得其獨特精神之所在。中國歷史的演進,其基本精神表現在學術思想文化演進上是為和平與大同,協調與融化,這與其他民族是不同的。錢穆痛切警告:國人懶於探尋國史真諦,而勇於依據他人之說,因而肆意破壞,輕言改革,則自食其惡果。他反復強調中西文化演進不同,不能簡單地用西方歷史來套用中國歷史,必須肯定不同國家民族之間文化的特殊性、差異性,以及文化價值的相對性。
著者注意把握時代的變遷,如戰國學術思想的變動,秦漢政治制度的變動,三國魏晉社會經濟的變動等。其中第六章春秋戰國「民間自由學術之興起」,第八章西漢「統一政府文治之演進」,第十章東漢「士族之新地位」,第十八章「魏晉南北朝之門第」(變相的封建勢力),第二十至二十一章關於田制、兵制、宗教思想,第二十三至二十四章關於唐代政治機構與社會情態,第三十二章關於北宋士大夫的自覺與政治革新運動,第三十八至四十章關於唐至明代南北經濟文化之轉移等,論述都非常深入,很有見識。本書著者能將一個問題延伸一兩千年,由一點擴大到全面,系統梳理。如田制,能將兩晉占田、北魏均田到唐代的租庸調及兩稅法,合成一個整體。
著者揚棄了近代史學研究中的傳統記誦派、革新宣傳派和科學考訂派,分析了其利弊得失。著者認為,史學不等於技術,不等於歷史知識與歷史材料,不能純為一書本文字之學;史學是「人」的史學,不能做號稱「客觀」的無「人」的歷史研究;史學一定要與當前現實相關,但又不能急於聯系現實,不是宣傳口號與改革現實之工具。他強調對於本民族歷史文化認同的重要性,如果一民族對其以往歷史無所了解,缺乏起碼的尊重,此必成為無文化的民族,無歷史意識與智慧的民族。他主張努力開掘國家民族內部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內在的生機、動力。如果不深切理解國家民族背後的文化精神,則國家可以消失,民族可以離散。
近代史學諸流派在政治制度、學術思想和社會經濟三方面研究的結論大體上是:在政治上,秦以來的歷史是專制黑暗的歷史;在文化上,秦漢以後兩千年,文化思想停滯不前,沒有進步,或把當前的病態歸罪於孔子、老子;在社會經濟上,中國秦漢以後的社會經濟是落後的。
錢穆的通史研究在立論的標准上反對以一知半解的西方史知識為依據,主張深入理解本民族文化歷史發展的個性與特性。他又以整體與動態的方法,把國史看作是一不斷變動的歷程。他認為,幾千年來的中國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學術思想是發展變化著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
就政治制度而言,綜觀國史,政治演進經歷了三個階段,由封建(分封)統一到郡縣的統一(這在秦漢完成),由宗室外戚等人組成的政府演變為士人政府(這自西漢中葉以後到東漢完成),由士族門第再度變為科舉競選(這在隋唐兩代完成),考試和選舉成為維持中國歷代政府綱紀的兩大骨幹。錢穆十分注意中國行政官吏選拔制度、士在文治政府中的地位、政治權力與四民社會的關系。就學術思想而言,秦以後學術,不僅從宗教勢力下脫離,也從政治勢力下獨立,淵源於晚周先秦,遞衍至秦漢隋唐,一脈相承,歷久不衰。北宋學術的興起,實際上是先秦以後第二次平民社會學術思想自由發展的新氣象。就經濟而言,秦漢以後的進步表現為經濟地域的逐漸擴大,而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播、政治建設逐漸平等相伴而行,盡管在歷史上快慢不同,但大趨勢是在和平中向前發展。
錢穆認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運作的背後有一個思想觀念存在。在學術思想指導下,秦以後的政治社會朝著一個合理的方向進行。如銓選與考試是《禮運》所謂「天下為公,選賢舉能」宗旨所致。在全國民眾中施以一種合理的教育,在這個教育下選拔人才,以服務於國家,有成績者可以升遷。這正是晚周諸子士人政治思想的體現。秦漢以後的政治大體按照這一方向演進。漢武帝按董仲舒的提議,罷黜百家,專門設立五經博士,博士弟子成為人仕唯一正途。此後,學術地位超然於政治勢力之外,也常盡其指導政治的責任。三國兩晉時期統一的政府滅亡,然而東晉南北朝政府規模以及立國的理論仍然延續兩漢。隋唐統一政府的建立,其精神淵源則是孔子、董仲舒一脈相承的文治思想。隋唐統一無異證明,中國歷史雖然經歷了幾百年的長期戰亂,其背後尚有一種精神力量使中國再度走上光明之路。錢穆所講的這種精神力量是以儒家為主的優秀文化傳統,它才是民族文化推進的原動力,即「生力」。
錢穆也分析了阻礙中國歷史發展的「病態」。如中唐以後的社會是一個平鋪散漫的社會,政治仍為一種和平大一統的政治。王室高高在上,社會與政府相隔太遠,容易招致王室與政府的驕縱與專擅。又如社會無豪強巨富,雖日趨於平等,然而貧無賑,弱無保,其事不能全部依賴於政府,而民間又苦於不能自振。再如政府與民間溝通在於科舉,科舉為官後出現腐敗等。這都是中唐以後的病態。宋儒講學主要是針對這種種病態而發。然而宋以後不能自救,中國政治進一步遭到損害。明代廢除宰相,尊君權,以及清朝統治,皆背離了傳統士人政治、文治政府的精神。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中的病態。
挽救這些病態則需要一種「更生」。這種更生是國家民族內部自身一種新生命力的發舒與成長。錢穆認為,我民族數百世血液澆灌、精肉培壅的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充滿了生機,不僅能挽救自身病態,而且能回應西方文化挑戰,爭取光輝的前途。
最後我們不能不指出,由於特殊的抗戰背景,本書在布局上詳於漢唐而略於遼金元清、詳於中原而略於周邊兄弟民族,在取材上詳於制度而略於人事、詳於文化而略於戰爭,在詞句上不用太平天國而用「洪楊之亂」。體察著者的初衷,大約他內在的情結是:如果治亂不分,內外不辨,侵略中國的日本豈不是可以根據遼金元清的故事,名正言順地擁有與統治我廣土眾民嗎?①盡管我們能理解著者的苦心,然而今天讀這部書,我們不能不跳出漢族中心主義、華夏中心主義和正統史觀的立場,肯定周邊兄弟民族人主中原,與漢民族一道治理國家,給中國歷史文化注入了活力,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上起了積極的作用。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中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錢穆的這部通史著作與他有關部門史(如政治史、學術史、文化史)及歷史人物、歷史地理的研究相得益彰,與他有關史學研究的方法論、中國歷史研究方法的探討,亦相互發明。通過本書,我們可以了解錢穆所提倡的史心與史識、智慧與功力之互動。閱讀本書,請配讀著者的另一部著作《中國文化史導論》,其修訂本有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印本。(郭齊勇)
①參見何佑森:《錢賓四先生的學術》,見《中國哲學思想論集》,69頁,台北,牧童出版社,1978。129
馬寶珠主編.20世紀中國史學名著提要.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04月第1版.
Ⅱ 歷史學學科門類是什麼
0601 歷史學類
060101 歷史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系統的專業基 本知識,進一步培養潛能的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
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
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及史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歷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對有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具有從事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較強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學、版本目錄學、音韻學、訓詁學、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及考古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5.了解國內外史學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主幹學科:歷史學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史學導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考
古學通論、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中外歷史文化原典導讀與選讀、中國斷代史(從先秦到當代)、專題史(經濟史、社會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史(美、英、法、日、德、俄等國、拉美、非洲、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地區)、中外關系史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社會公益活動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相近專業:博物館學、世界歷史
歷史學(師范類)
培養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歷史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和其他教育工者。
畢業生具有同上列相近的知識和能力,主幹學科、修業年限、授予學位同上。
開設院校:
重慶師范學院
四川師范大學
西華師范大學
貴州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民族學院
雲南大學
雲南師范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西藏大學
西藏民族學院
西北大學
漢中師范學院
寶雞文理學院
西北師范大學
青海師范大學
寧夏大學
新疆大學
新疆師范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聯合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河北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
山西大學
山西師范大學
雁北師范學院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
遼寧大學
遼寧師范大學
渤海大學
鞍山師范學院
沈陽大學
大連大學
延邊大學
北華大學
通化師范學院
吉林師范大學
長春師范學院
黑龍江大學
齊齊哈爾大學
哈爾濱師范大學
牡丹江師范學院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大學
蘇州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徐州師范大學
揚州大學
浙江師范大學
杭州師范學院
溫州師范學院
寧波大學
安徽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阜陽師范學院
安慶師范學院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福建師范大學
漳州師范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
贛南師范學院
南昌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聊城大學
煙台師范學院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
湖北大學
湖北師范學院
湘潭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汕頭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
廣州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民族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
蘇州鐵道師范學院
暨南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復旦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浙江大學
廈門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中山大學
西南師范大學
四川大學
陝西師范大學
蘭州大學
延安大學
湛江師范學院
青島大學
淮陰師范學院
吉首大學
唐山師范學院 忻州師范學院 佳木斯大學 哈爾濱學院 上饒師范學院 井岡山師范學院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 南陽師范學院 商丘師范學院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曲靖師范學
院 天水師范學院 石河子大學 喀什師范學院 白城師范學院 台州學院 閩江學院 泰山學院
信陽師范學院
周口師范學院
許昌學院
咸寧學院
荊州師范學院
綿陽師范學院
渭南師范學院等。
060102 世界歷史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世界歷史的全面系統知識,能在學術研究、
文化教育、外交外貿、國際文化交流和新聞出版部門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和實際工作的歷史學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關於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史學理論、外國語、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主幹學科:歷史學
主要課程:世界通史、中國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學概論、西方史學史、中
國史學史、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專業外語、中外歷史文獻及史學名著選讀、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包括中、日、印、英、法、德、俄、美,亞太、中亞、南亞、東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及其斷代史) 、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國際關系史、中外關系史等)、 文化人類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社會公益活動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相近專業:國際政治、歷史
【本專業為國家控制布點的專業】
開設院校:
北京大學 南開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蘭州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等。
060103 考古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考古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有進一步培養
潛能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館等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從事研究、教學、管理等實際工作的考古學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考古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了解考古學的多學科交叉發展趨勢和世界考古學發展概況,熟悉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史、研究現狀;在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博物館學、文物學理論、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古代漢語、史料學、地理學、第四紀環境學、古人類學等方面受到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方法與技能;
2.能夠從事田野考古發掘、整理及編寫考古報告;
3.掌握博物館管理技能;
4.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5.了解國內外考古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6.具有從事考古學及歷史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幹學科:歷史學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國考古學、考古學導論、舊石器時代
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戰國秦漢考古、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博物館學概論、文物學理論、考古繪圖、田野考古學概論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實習安排3個~5個月。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相近專業:歷史學、博物館學、民族學
開設院校:
西北大學
山西大學
鄭州大學
北京大學
吉林大學
南京大學
廈門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中山大學
四川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
060104 博物館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文物學、博物館學的系統知識,能在政府文
物管理和研究機構、各類博物館和陳列展覽單位、考古部門、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海關、新聞出版、教育等單位從事文物與博物館管理、研究工作的博物館學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文物學、博物館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
識,受到歷史、藝術、文化和科技等綜合知識的基本訓練,具有文物、鑒賞、研究和文博事業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幹學科:歷史學、藝術學
主要課程:博物館學概論、博物館陳列設計、博物館藏品管理、博物館經營
管理、物質文化史、文化人類學、文物學概論、文物管理與法規、中國歷史地理、古代工藝美術、民俗學、藝術史、考古學通論、文物與考古技術、文物保護基礎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調查、業務實習等,一般安排1個~2個月。
主要專業實驗:文物保護、修復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相近專業:歷史學、考古學、藝術設計
開設院校:
河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浙江大學
武漢大學
四川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山西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蘭州大學等。
060105 民族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民族學基本知識,進一步培養潛能
的民族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社會團體和各類企事業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民族學的基本理論,了解中國民族和族
群、中國社會與文化的基本情況,掌握民族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體質人類學、語言學及考古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民族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對有關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基本的民族調查方法與分析方法,以及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3.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從事民族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4.熟悉我國有關少數民族、社會文化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國內外民族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抽樣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主幹學科:歷史學、社會學
主要課程:人類學、民族學導論、文化人類學、民族學、人類學史、生態人
類學、民族學調查方法、中國民族概論、世界民族概論、民族考古學、民族經濟學、族群與家族、宗教文化、民俗學、社會學、中國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論文寫作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相近專業:歷史學、社會學
【本專業為國家控制布點的專業】
開設院校:
貴州民族學院
雲南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廣西民族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中山大學
雲南大學 蘭州大學等。
Ⅲ 世界歷史學的主要課程
世界通來史、中國通史源、世界文明史、史學概論、西方史學史、中國史學史、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專業外語、中外歷史文獻及史學名著選讀、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包括中、日、印、英、法、德、俄、美,亞太、中亞、南亞、東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及其斷代史)、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國際關系史、中外關系史等)、文化人類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社會公益活動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Ⅳ 清華老師李春平的西方哲學史給分怎樣
:《西方哲學史》(本科生選修課),《老子》與《莊子》(本科生選修課),《西方內思想史研究》容(研究生課),《史學理論研究》(研究生課)。參加編寫的主要著作有:《中國唯物論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當代西方史學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現當代西方史學思潮評析》,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商務印書館,1999;《西方近代社會思潮史》,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西方歷史學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發表論文多篇。
Ⅳ 歷史著作
二十五史:《
史記
》(漢·司馬遷)
《
漢書
》(漢·班固)
《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
《
三國志
》(晉·陳壽)
《
晉書
》(唐·房玄齡等)
《
宋書
》(南朝梁·沈約)
《
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
梁書
》(唐·姚思廉)
《
陳書
》(唐·姚思廉)
《
魏書
》(北齊·魏收)
《
北齊書
》(唐·李百葯)
《
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
隋書
》(唐·魏徵等)
《
南史
》(唐·李延壽)
《
北史
》(唐·李延壽)
《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
《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
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
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
宋史
》(元·脫脫等)
《
遼史
》(元·脫脫等)
《
金史
》(元·脫脫等)
《
元史
》(明·宋濂等)
《
明史
》(清·張廷玉等)
《
新元史
》(清末民初·柯劭忞)
四書五經,清有「六經皆史」之說:《
論語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詩經
》《
尚書
》《
禮記
》《
周易
》《
春秋
》
當然,除了「二十五史」紀傳體正史之外,還有其他的:
編年體史書:《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長編
》等;
實錄體
史書:《
清實錄
》《
明實錄
》等;
紀事本末體
史書:《
通鑒紀事本末
》《
宋史紀事本末
》《
明史紀事本末
》《
聖武記
》等;
典志體史書:「十通」《
通典
》《
通志
》《
文獻通考
》《
續通典
》《
續通志
》《
續文獻通考
》《
清通典
》《
清通志
》《
清文獻通考
》《
清朝續文獻通考
》等;
會要體史書(當然也可歸為典志體):《
唐會要
》《
宋會要輯稿
》《
元典章
》等;
史評史考類史書:《
史通
》《
文史通義
》《
宋論
》《
讀通鑒論
》《
日知錄
》「清三史」《
廿二史考異
》《
廿二史札記
》《
十七史商榷
》等;
學術史類史書:《
明儒學案
》《
宋元學案
》《
清儒學案
》等;
方誌地理類史書:《
山海經
》《
水經注
》《
華陽國志
》《
元和郡縣圖志
》《
大唐西域記
》《
洛陽珈藍記
》等;
筆記文集類史書:《
世說新語
》《
夢溪筆談
》《
南村輟耕錄
》《
潛研堂文集
》等;
類書目錄類史書:《
太平御覽
》《
冊府元龜
》《
永樂大典
》《
古今圖書集成
》《
郡齋讀書志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等都可以看……
放心這些就夠了,一輩子都看不完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巨大財富。
PS:如《
紅樓夢
》《
西遊記
》《
水滸傳
》《
三國演義
》《
隋唐演義
》《
清史演義
》等小說不是史書,但可以作為興趣參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