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陝西歷史博物館各展廳特色
1、第一展廳
第一單元——《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先民遺存,再現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單元——《鳳鳴岐山》,以陝西作為西周王都擁有的豐富遺跡、遺物,展示了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尤其是倫理精神以及青銅鑄造技術。
第三單元——《東方帝國》,重點展示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氣勢和鮮明的軍事特徵,表現了秦帝國垂範後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積極進取、一統河山的時代精神。
2、第二展館
第四單元——《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如漢金餅、西漢「皇後之璽」玉印、西漢鎏金銀竹節銅熏爐、西漢彩繪雁魚銅燈、西漢彩繪陶鍾、漢醬釉綠彩雲紋陶奩、西漢彩繪騎兵俑、西漢上林銅鑒等,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漢代繁榮的經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
第五單元——《沖突融合》,以陝西豐富精美的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如漢金怪獸、晉「晉歸義羌王」金印、西魏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十六國靈華紫閣服乘金錯泥筩、北魏彩繪騎馬吹號角俑、南北朝彩繪持盾胡人武士俑、北魏鎏金佛菩薩三尊銅像等,表現了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特徵。
3、第三展館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通過隋唐時代典型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最鼎盛時期的文化風貌,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長安,和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並蓄、創新發展而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後,作為西部重鎮和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依然獨具魅力的文化創造和精神傳承。
4、唐代壁畫珍品館
唐墓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達1000多平方米。
其中5件(組)18幅被國家定為國寶級,69件(組)82幅被定為一級品。
5、大唐遺寶展
何家村出土玉器、寶石等器物30餘件組,包括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獸首瑪瑙杯。
6、馬文化展
陝西歷史博物館每年還推出6—7個大型臨時展覽,如《驍騰萬里——中國古代馬文化展》。
展覽由陝西歷史博物館主辦,新疆博物館和甘肅博物館、山西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館等全國14家文博單位共同協辦,挑選了最具各地特色關於馬的文物精品。
7、文保修復展
《巧手良醫——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展》,是以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為主題的專題性展覽,主要展示多年來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方面的舉措,展示文物保護修復的理念、方法和技術。
(1)陝西歷史博物館何家村擴展閱讀:
部分館藏文物:
1、青銅器
已登錄注冊39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造型較為典型的有先周鳳柱斝、西周牛尊、它盉、戰國鳥蓋瓠壺和漢彩繪雁魚燈等。
2、唐代壁畫
收藏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後從陝西關中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建築、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
3、歷代陶俑
已注冊2000多件。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藝術形象有文武官員、甲士侍衛、男僕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鎮墓獸和馬、駱駝等各種動物。
由於得天獨厚的優勢,陝西歷史博物館所藏古代陶俑種類多、數量大、等級高,而且產生演變的序列完整,在中國博物館極為少見,尤其是天真古拙的漢代陶俑和雍容大度的唐代陶俑最為著名。
⑵ 何家村唐代窖藏的簡介
1970年10月5日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個基建工地上,施工的工人挖出了一個高65厘米,腹徑腹徑60厘米的陶瓮,裡面裝有大量金銀器;10月11日,在第一個陶瓮出土地點的北側不遠處,考古人員又發現了一個大小類似的陶瓮,瓮上面蓋有一層銀渣,其內裝有金銀器和玉器;考古人員在陶瓮的旁邊還發現了一件高30厘米,腹徑25厘米的銀罐,銀罐內裝有一件精美的鑲金獸首瑪瑙杯。這次發現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各種金銀器、銀鋌、銀板、銀餅、中外錢幣、寶玉珍飾和貴重葯材。這次出土的文物被稱為何家村唐代窖藏。
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金銀器皿271件,銀鋌8件,銀餅22件,銀板60件,金、銀、銅錢幣466枚,瑪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帶10幅,玉臂環1對,金飾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寶石等。其中被定為中國國寶級文物的有3件,定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的有數十件。
獸首瑪瑙杯:海內孤品,中國政府禁止其出境。
鴛鴦蓮瓣紋金碗:被定為中國國寶級文物。
鎏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銀壺:被定為中國國寶級文物。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被定為中國國寶級文物。
這批金銀器的數量非常大,價值非常高。經實測何家村唐代窖藏金器總重達298兩(唐大兩,合今45克),銀器總重3700多兩(唐大兩),再外加十副玉帶,它們的總價值在唐代大約摺合黃金900——1000兩,銅錢3830萬錢。
考古工作者經過鑽探並對照文獻,初步判斷1970年何家村的位置是在唐代長安城興化坊中部偏西南處。
郭沫若在《出土文物二三事》中考證,這批文物「為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6月因安祿山之亂逃奔四川時邠王李守禮後人所窖藏」。他認為這批窖藏文物是邠王府中的財物,可能是在「安史之亂」時倉促埋下而後來未能挖出,所以才保留到現代。而陝西歷史博物館和北京大學的學者考證,何家村窖藏的主人是唐代尚書租庸使劉震,窖藏埋藏年代應為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的涇原兵變時,也因兵亂保存到現代。
何家村窖藏的製作工藝代表了唐代的最高水平。何家村金銀器使我們對唐代的金屬冶煉、機械設計及加工、焊接、貴金屬製作等都有了直觀、深入的認識。專家推測當時可能已經使用簡單車床對材料進行切削、拋光,窖藏文物的焊接、鉚、鍍、刻、鑿等的工藝技術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同時大量優質銀器的出現也表明當時冶銀技術的進步。
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銀鋌、銀餅、銀板上面留有文字,這些文字涉及到年號、地區、賦役種類等,這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唐代的經濟制度。此外22枚銀餅中有4枚是庸調銀餅,為庸調銀實物的首次發現。
何家村窖藏應為唐代宮廷之物,這些物品反映出了豐富多彩的宮廷生活。如鎏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銀壺就印證了唐代宮廷舞馬的記載。據《舊唐書·音樂志》載:「玄宗在位多年,善樂音。若宴設酺會,即御勤政樓。……日旰,即內閑廄引蹀馬三十匹,傾杯樂曲,奮首鼓尾,縱橫應節,又施三層板床,乘馬而上,抃轉如飛。」《新唐書·禮樂志》、《通典》、《通志》、《樂府雜錄》、《明皇雜錄》等文獻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唐代張說的《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中有「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的詩句。
⑶ 陝西歷史博物館門票還免費嗎
可以領票也可以買票,領的免費票只能看三個基本展廳,買的20元的出土文物票可以多逛一個何家村大唐遺寶展廳。
建議你直接領免費票,因為那個何家村展廳如果自己轉的話看不出什麼門道的,都是金銀玉器。
⑷ 何家村唐代窖藏的遺寶主人
領略了何家村遺寶的風采之後,我們自然會問:這批珍寶的主人是誰呢?自遺寶出土後,學界關於遺寶主人的爭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有學者提出「窖藏的主人是搜集古錢和外幣的愛好者」,是一位「收藏家」,進而進一步提出窖藏的主人就是章懷太子和其子豳王李守禮。
經陝西歷史博物館和北大的專家學者們精心研究,何家村遺寶的主人終於浮出水面,他就是唐代官位顯赫的尚書租庸使劉震,而遺寶的埋藏年代應在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爆發的涇原兵變中。
齊東方說,據唐韋述《兩京新記》和清代徐松《唐兩京城坊考》記載,租庸使劉震就居住在興化坊中。「租庸使」,是唐代中央專門設置的徵收租庸調的官員。何家村遺寶中的庸調銀餅是否也暗示著租庸使劉震宅與何家村遺寶有某種必然的聯系呢?
《唐兩京城坊考》記載,涇原兵變時,租庸使劉震讓人押著「金銀羅錦二十駝」出城外逃,自己則與家人隨後趕來。這段文字透露出劉震手裡掌握著大量的財富珍寶。租庸使的職責之一就是保管朝廷的財物。也就是說,何家村遺寶與劉震有關,卻不是個人財產,而是收繳上來的庸調及保管的宮廷珍寶。
齊東方做了這樣一個推測:在突遭戰亂時,連皇帝都逃離京城。誰也無法預料事件發展的結果。有條件、有權力處置官府財物的劉震,先派人帶走「金銀羅錦二十駝」,而自己則與家人隨身攜帶經精心挑選的宮廷珍寶逃跑。何家村埋藏的珍寶都是體積小、價值高、少而精的珍品,便是很好的旁證。
還有一重要文獻《無雙傳》也對劉震出逃做了記載:當時城門守衛得知劉是朝廷要員不敢開城門,劉震只得又往其家所在的方位跑去。我們可以設想,在難以出城的緊急情況下,劉震不得不返回家中,將這些珍寶埋藏起來。而據該文獻記載,劉震還做了叛軍的命官。很快,唐軍收復了京城,劉震夫婦被斬。劉震私藏的珍寶也就永遠不被外人所知了。
⑸ 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不是秦始皇乘坐的馬車
鎮館之寶--獸首瑪瑙杯:長15.5,口徑5.9厘米。唐代器具.選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紋內理雕琢而成容。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微精確,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鎮館之寶--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8.5厘米,口徑2.3厘米,唐代器具。銀壺1970年出土於陝西西安。造型採用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式的形狀,既便於外出騎獵攜帶,又便於日常生活使用,表現了唐代工匠在設計上的獨具匠心。
鎮館之寶--鸚鵡紋提梁銀罐: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唐代器具。
鎮館之寶--鴛鴦蓮瓣紋金碗:高5.5,口徑13.7,足徑6.7厘米。唐代器物。1970年出土於陝西西安。
⑹ 何家村遺寶的遺寶見證
為了破解、驗證歷史上的諸多疑問和謎團,陝西歷史博物館和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專門抽調精兵強將,首次對何家村遺寶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解讀和破譯。
我們知道,唐王朝是非常尊崇馬的,在唐代,馬不僅廣泛地應用於戰爭、交通、運輸等方面,而且還大量用於宮廷貴族的社交和娛樂活動之中,最讓人憧憬的就是風流天子唐玄宗時期的舞馬。
文獻記載,玄宗時,宮廷專門馴養了百餘匹舞馬,玄宗經常親臨現場觀看並訓練。每到唐玄宗千秋萬歲節(玄宗的生日)時,這些舞馬就在興慶宮勤政、花萼樓下給唐玄宗跳舞。舞馬都披著非常漂亮的錦綉衣服,掛著瓔珞,牽馬的壯士也都著金掛玉。高潮時,舞馬就會躍上三層高的板床,壯士們把床板和馬一起舉起來,舞馬銜著酒杯給玄宗敬酒祝壽。舞馬也隨之喝了酒,醉了,「舞馬銜杯醉如泥」這句唐詩說的就是當時的情景。《舞馬賦》曰:「……或進寸而退尺,時左之而右之……知執轡之有節,乃蹀足而爭先。隨曲變而貌無停趣,因矜顧而態有遺妍。既習之於規矩,或奉之以周旋。迫而觀焉,若桃花動而順吹;遠而察之,類電影倏而橫天……」
以往我們只是依據文獻記載展開聯想,甚至懷疑這是不是真的。何家村遺寶中的鎏金舞馬銜杯銀壺上的舞馬造型竟與文獻記載完全一致,專家充分考證後表示,舞馬祝壽確有其事。
唐玄宗除了喜好舞馬之外,還常在高興時為下屬賞賜金錢。他常在承天門(遺址在蓮湖公園內)樓上設宴娛樂,興致高昂時,便向樓下拋撒金錢以作賞賜,並由此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金錢會。由於這種賞賜活動熱鬧非凡,以至於數十年後,流落民間的宮女還不斷向人們講述此事,「開元皇帝掌中憐,流落人間二十年。長說承天門上宴,百僚樓下拾金錢。」
這里的金錢指的就是「金開元通寶」,它是不流通的,僅供賞玩。錢幣收藏家們做夢都想有一枚「金開元通寶」,哪怕是見一下也好。可他們也僅能在文獻中品味歷史了。真正的「金開元通寶」出自何家村,而且一共出了30枚,這是「金開元通寶」迄今惟一的一次發現。
楊貴妃的香囊原為金銀所制
何家村遺寶中,還有一件與楊貴妃有關。文獻記載,楊貴妃被勒死後,唐玄宗非常想念。他從四川回來,專門命高力士一定把楊貴妃的屍體找到。高力士在馬嵬坡發現了楊貴妃的屍體,他對唐玄宗說,屍體朽壞了,「唯香囊猶在」。
「過去我們不理解,香囊就是個絲織的香包,怎麼還沒有壞呢?我們現在知道,唐代的香囊實際上是金銀製成的。」韓偉說。
何家村遺寶中就有這么一件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其實,類似這種東西以前也出過。考古界將它們稱之為「袖珍熏球」。後來法門寺中也出土了一件,唐人在埋藏的物賬上點明這叫香囊。香囊是唐貴夫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之物,無論狩獵、出行、遊玩,均隨身攜帶,所過之處,香氣襲人。何家村出土的香囊再次印證了唐代的香囊確屬金銀所制。
這種香囊設計精巧,不論外部球體如何轉動,中間的香盂總是保持平衡,裡面的香料也不至於撒在外邊。專家介紹說,唐代香囊中的持平裝置完全符合陀螺儀原理,這一原理在歐美是近代才發明並廣泛應用於航空、航海領域,而中國最晚在1200年前的唐王朝時就已掌握了此項原理。
何家村遺寶中還有一套葯具值得注意。據文獻記載,唐代帝王多喜好服食金丹以求長生不老。其中6位皇帝的死亡跟服食金丹有關。何家村出土的一整套煉制金丹等的葯具和大量的丹砂葯(丹砂是煉丹的主要原料),正是這種宮廷時尚的真實再現。
申秦雁說,除了反映宮廷豐富多彩的生活及隱秘外,何家村遺寶也是漫漫絲綢之路上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碰撞、融合、創新過程的生動再現,比如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形制上雖然還保留著粟特帶把杯的遺風,但褒衣博帶的仕女已完全中國化了,這很可能是唐代工匠在粟特銀器影響下改造、創新的製品。
何家村遺寶的製作工藝也代表了唐代的最高水平。有關唐代科學技術方面的資料,文獻記載很少,對何家村金銀器的研究,使我們對唐代金屬冶煉、機械設計及加工、焊接、貴金屬製作等都有了直觀、深入的認識。從金銀器上的修整痕跡看,加工刀具多種多樣,而且精密度很高。所有金銀器皿焊接處均未開裂,如金梳背上焊接的直徑0.08厘米的金絲盤編的花紋和直徑0.05厘米的小金珠,至今牢固如初,沒有絲毫的裂縫和脫落。使用的什麼釺料,用什麼方法焊接,一直是未解之謎。
⑺ 有誰知道陝西歷史博物館開放時間和價格
是的來,但是要很早去排隊哦自,因為人太多了,不過,有個更好的選擇,就是在3號窗口去買張20元的票,有兩個好處:1,幾乎不用排隊;2,可以多看一個展廳,即「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裡面展出的東西真的很精美,差不多都是皇室器物,絕對值這20元票價,最好租一個語音講解器,有三種,一種10塊2小時,講解內容就是何家村窖藏,一種20塊3小時,內容是其他兩個展廳,一種30塊5小時,包括所有內容,如果你對歷史啊考古啊有興趣的話,在陝博裡面可能會花掉你一天的時間,信息量太大,一下子沒法接受,我從開館進去,到下午閉館出來也只看了個大概,(裡面有賣方便麵的小賣部)所以最好帶個相機,可以拍回來慢慢欣賞,不過為了保護文物,請不要開閃光燈,謝謝,好像還有個壁畫館,展出很多墓室壁畫,不過需要提前預約和150元錢(這個我沒去,所以不是太清楚)我知道的就這么多了,希望能幫到你
⑻ 何家村唐代窖藏的出土文物
鑲金獸首瑪瑙杯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 。選用的材料是一整塊世間罕有的帶條紋狀的紅瑪瑙,瑪瑙兩側為深紅色,中間為淺紅色,裡面是略呈紅潤的乳白色夾心,色彩層次分明,鮮艷欲滴,本身就已是極為罕見的玉材。此杯為模仿獸角形狀,口沿外部有兩條凸起的弦紋,其餘的裝飾重心均集中於獸首部位。獸作牛首形,圓睜雙目,眼部刻劃得維妙維肖,炯炯有神,長長的雙角呈螺旋狀彎曲著伸向杯口兩側,雙耳碩大,高高豎起。獸嘴作鑲金處理,同時也是作為此杯的塞子,雙唇閉合,兩鼻鼓起,就連唇邊的毛孔、鬍髭也刻劃得細微精確,顯得十分生動。這種角杯實際上源於一種被西方稱為「來通」(rhyton)的酒具,這種造型的酒具在中亞、西亞,特別是薩珊波斯(今伊朗)的工藝美術中是十分常見的。因此,這件瑪瑙杯很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傳來的器物所製作的。它是唐代與西域各國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證。
就金銀器中,飲食器有碗、盤、碟、杯、壺、羽觴等130件,葯具有鍋、盒、鐺、瓿、石榴罐等49件,盥洗器有罐、盆、水器等14件,日用品有燈頭、熏爐、熏球、鎖鑰等32件,裝飾物有釵、釧、鈴鐺等40件。 何家村金銀器中有紀年銘記的,最遲是安縣開元十九年(731)庸調銀餅。但根據唐代花紋及金銀器形制的編年,上限可早到7世紀中葉,下限可到8世紀中葉。屬於7世紀中葉的金銀器,有蔓草龍鳳紋銀碗、雙獅紋蓮瓣銀碗、海獸紋雲瓣銀碗、狩獵紋高足銀杯、人物八棱金杯、樂伎八棱金杯、掐絲團花金杯、雙獅紋單柄金鐺等多件。這些器物的裝飾面,採用十二瓣劃分手法,且多S形或U形瓣;器底有焊接的裝飾圓片,尤其八棱形器物的出現,顯然受到薩珊銀器工藝的影響,反映了初唐金銀器的時代特徵。
金銀器製造工藝復雜精細,切削、拋光、焊接、鉚、鍍等工藝已普遍使用。焊接已有大焊小焊、掐絲焊,技巧純熟,焊縫不易發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盤、盒、碗等器物上,都有明顯的切削加工痕跡,起刀和落刀點顯著,刀口跳動亦歷歷可見。小金盤的螺紋同心度很強,紋路細密,盒的子扣系錐面加工,子母扣接觸密閉,很少有物件軸心擺動情況,證明當日切削加工已趨成熟,這在中國機械工業史上應是比較重要的發現。
許多金銀器上都用墨書標明每件器物的重量,反映了唐人管理金銀器的方法,也為測定唐代衡制提供了條件。經測定,唐代每兩平均數值為42.798克,一大斤為684.768克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對唐大斤最精確的測定數據。
何家村窖藏出土了一套完整的葯具和大量的葯物,其中的葯物在唐代屬名貴葯物,例如丹砂、紫石英、白石英、鍾乳石等貴重葯材,僅硃砂一項就有7種規格;以及煉丹器石榴罐、煮葯器雙耳護手銀鍋、單流折柄銀鐺、單流金鍋及許多貯葯盒、飲葯用具,顯示了唐代葯物學的發展與成就,反映了唐代煉丹的盛行,是研究中國醫葯史與化學史的重要證據。這也是迄今為止唐代葯具和葯物最為系統、完整的一次發現,是中國古代醫葯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
此外,還有幾種外國金銀貨幣,如東羅馬的希拉克略(610~640)金幣、波斯的庫斯魯二世(590~627)銀幣等,應是當時中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標志。
光裡面的錢幣就達39種之多,既有唐土流行的開元通寶,又有西域高昌國的高昌吉利、日本元明天皇鑄造的和同開爾,還有波斯的薩珊銀幣、東羅馬金幣等,時代跨度達千餘年,涉及面東至日本海、西至地中海、幅員數千公里,這在錢幣史上還是第一次,是錢幣收藏史上一次空前的大發現。
出土的銀鋌、銀餅、銀板上面的文字涉及到年號、地區、賦役種類等,全面反映出唐代的經濟制度。22枚銀餅中,有4枚庸調銀餅,這是庸調銀實物的首次發現。經過考古工作者的鑽探並對照文獻記載,初步判斷何家村金銀器窖藏所在地位於唐長安城興化坊內。這批珍寶均為唐宮廷之物。陝西歷史博物館保管部主任、研究員申秦雁說,何家村金銀器的發現在學術發現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因為西安是唐都長安的所在地,在京城內發現這么集中、豐富的唐代金銀器寶藏,還是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次。 何家村窖藏珍寶還呈現出濃重的多種文化因素。除上述的異域錢幣外,還有由粟特輸入的素麵罐形帶把銀杯,西亞的鑲金獸首瑪瑙杯,羅馬風格的狩獵紋高足銀杯、仿照波斯多曲長杯製作的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等等。
以往的考古發掘中,偶然能出上一兩件有關絲綢之路的文物就了不起了,像何家村這么集中的發現十分罕見。申秦雁說,何家村金銀器窖藏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寶庫,絲綢之路上的很多亮點都集中到了這里。
⑼ 陝西歷史博物館大唐珍寶管值得去嗎
當然值得去了,有很多珍貴文物。
走進陝西歷史博物館「大唐遺寶」展廳,迎面而來的「兩瓮一罐」看起來那麼「朴實無華」,如果不是事先了解,任誰也不會想到,展廳內300多件稀世珍寶就出自這些已有些破損的瓮罐。而這批寶物的出土,也完全源於一次偶然發現。1970年10月5日,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陝西省公安廳下屬的某收容所(西安市南郊黃雁村水文巷2號,現為陝西省國家安全廳所在地)在興建房屋挖地基時,不知是誰無意中在距地表0.8米深處,挖出了兩個緊挨著的高65厘米、腹部直徑60厘米的大陶瓮和一個高30厘米、腹部直徑25厘米的銀罐。據當年的考古發掘報告記載,當陶瓮被打開的一瞬間,幾乎所有人都驚呆了,瓮口是一塊方玉,方玉下面摞著銀盤、銀碗。金盆、玉帶、銀盒和鎏金鸚鵡提梁銀罐等器物都在裡面,琳琅滿目。更讓人吃驚的是物中藏物,打開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的蓋子,裡面竟然還盛著水,水上漂著幾團金箔,12條長約4厘米、高約2厘米的小金龍,井然有序地站在上面。紅、綠、藍等寶石也全部在水中。
經考古人員現場清點登記,兩個大陶瓮和一個小銀罐中,共收納有金銀器、寶玉珍飾、貴重葯物、中外錢幣等文物累計1000多件。「這批文物雖然價值連城,被譽為唐代金銀器的一次空前大發現,但體積都不是很大,這也是3個並不算大的罐子中能裝下千餘件珍寶的主要原因。」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說。這批文物究竟有多珍貴呢?舉例來說,現為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的鑲金獸首瑪瑙杯,已經是世界上唯一的孤品,中國政府已禁止其出境。鴛鴦蓮瓣紋金碗、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這3件國寶級稀世珍寶也都出自這批文物。
經現場測定,這批文物中純金器物的重量,為唐大兩298兩(唐一大兩合今約45克),純銀器物的重量為唐大兩3700餘兩,金器總重量1.49萬多克,銀器總重量19.5萬多克。再加上10副玉帶胯,總價值大約可摺合當時的黃金900兩至1000兩,銅錢3830萬錢。「按照當時的物價推算,這些錢可購買300萬斗米,相當於15萬男丁一年向唐政府繳納的租粟。」陝西歷史博物館保管部主任韓建武介紹說,「而這批文物,據說還僅僅是唐代某一顯貴家族的部分財產。」
⑽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四大藏品是什麼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四大藏品:
1、金樽獸首瑪瑙杯。
2、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3、鴛鴦蓮瓣紋金碗 。
4、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籌建於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成立的陝西「勸工陳列所」,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里程。
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於一體。館區佔地6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1717950件(組)。
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 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10)陝西歷史博物館何家村擴展閱讀:
陝西歷史博物館四大館藏:
1、神秘瑰麗的青銅器。
雄偉的造型、古樸的紋飾、豐富的銘文,形成中國古代青銅器獨特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徵。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不同時代的青銅器約6千件,僅西周青銅器就近2千件。樂器、食器、水器和酒器,樣式多樣。
2、多姿多彩的歷代陶俑。
從秦朝到明朝的歷代陶俑藏品也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重頭戲。這里有氣勢磅礴秦朝兵馬俑、再到漢代跽(ji)坐俑、色彩絢麗造型妖嬈的唐俑等等,每個時代的陶俑都是風格鮮明,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審美觀。
3、精美絕倫的金銀器。
在古代,金銀器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目前唐代金銀器在我國出土的數量不多,在這里可以看到陝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近千件製作精美、做工精細的金銀器。舞馬壺、鴛鴦蓮瓣紋金碗,都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4、獨具魅力的唐墓壁畫。
唐墓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這些壁畫都是從唐代墓葬當中原件揭取下來的,描繪了當時的儀禮規范、生活習俗、服飾特色、娛樂方式與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