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商周歷史學家

商周歷史學家

發布時間:2021-02-21 08:23:52

㈠ 商周-近代的歷史人物 簡單介紹

湯即天乙,姓氏為「子」,甲骨文稱大乙,後世習慣上稱之為成湯,是一位很有修養的商族首領

盤庚,祖丁子,陽甲弟。盤庚遷都於殷,商朝自此稱殷商。遷都後,社會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殷都成為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

周文王: 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後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後被釋放。他禮賢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臣輔佐,為以後滅商打下基礎。據傳文王死時97歲。

周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發,父姬昌。即位後大舉伐商,並於牧野,大敗商軍,紂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於鎬京。史稱西周。武王死時54歲。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漢族,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漢族,山東鄒城人。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孟子》是記錄孟子言行的儒家經典著作。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時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史記》載為楚國苦縣 今安徽渦陽人,也有史料記載,老子為河南鹿邑太清人,漢族人,與孔子同時期而年稍長於孔子。朱強說又稱老聃。在傳說中,老子一生下來時,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來稱為老子。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老子著有《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始祖,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代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另一說河南省商丘市東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庄鎮一帶)人,漢族。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的後裔,公孫氏,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後,被貴族誣害,車裂而死。在位執政十九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漢族
李斯,姓李,名斯,字通古。秦代政治家。
韓非(約前280-前233),是中國戰國時期(前275-前221)著名的哲學家、法家學說集大成者、散文家。
劉備字玄德,漢族,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

關羽(160?-220),字雲長,本字長生,並州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漢族。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對象,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軍事家,五虎上將之首。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漢族,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胸襟廣闊,人稱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後圖進中原,不幸早逝。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 ),唐朝第二位皇帝,漢族。祖籍隴西成紀人(今甘肅靜寧成紀鄉人),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堪稱「千古一帝」。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
李白 (701—762年),唐朝,漢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其他的以後再弄~~我的爪子快斷了

㈡ 為什麼很多歷史學家對商周歷史情有獨鍾,並評價其為

商周歷史,是漢來族形成階段自的歷史,是多民族多國家的歷史,中國的絕大部分東西都未形成,有著迥異於傳統史官的新鮮感,而且還關繫到我們的祖先源流這一曾經被忽略的重大問題。極容易引發歷史學家的好奇心,更何況這段時間的歷史由於考古和記載不足,處於雲山霧罩之中。未知是最讓人感到興奮的學問。
另外,由於中國的史學傳統,封建時代的歷史基本依賴記載,流於講故事而缺乏科學的分析,而且還有政治對學術的影響。但商周歷史這一段,歷史學家可以盡情地利用科學方法,真真正正地去研究歷史。

㈢ 求夏商周歷史重要的人物有哪些

1、夏桀

桀(?―公元前1600年),姒姓,夏後氏,名癸,一名履癸,謚號桀,史稱夏桀,帝發之子,夏朝最後一位君主,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在位52年(夏商周斷代工程中預測為公元前1652年—公元前1600年),都於斟鄩(今河南洛陽)。桀文武雙全,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商湯在名相伊尹謀劃下,起兵伐桀。

湯先攻滅桀的黨羽豕韋、顧國,擊敗昆吾國,然後直逼夏朝重鎮鳴條(今河南封丘東,一說山西運城西)。後被湯追上俘獲,放逐於南巢,夏朝覆亡。數年後死於南巢。

2、商湯

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河南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商湯原是夏朝方國商國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輔助下陸續滅掉鄰近的葛國(今河南寧陵)以及夏朝的方國韋(今河南滑縣,即後來大彭)、顧(今河南范縣)、昆吾(今河南許昌)等。

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與桀大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最終滅夏。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定都亳,定國號為「商」,成為商朝的開國君主。

3、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

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

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

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4、周公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

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

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賈誼評價周公: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5、齊桓公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呂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與晉文公並稱「齊桓晉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

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齊襄公之幼弟,其母為衛國人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後即國君位。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平定宋國的動亂。

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各諸侯與齊桓公在鄄(juàn)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此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齊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於公元前643年病死。

㈣ 夏商周各代功臣

關龍逄
關龍逄,陝縣人,夏朝末年大臣。夏王桀讓關龍逄陪他在瑤台觀看炮烙之刑。夏桀問:「觀看這種刑罰快樂嗎?」龍答:「快樂!」桀反問:「觀看酷刑為何不悲傷?」龍逄答:「天下人認為最苦的恰恰是君認為最樂的,我是君的臣,為何不高興呢?」桀說:「現在我聽你說,說得對我就改正,說得不對我就對你施加酷刑」。龍逄說:「我看君頭上懸著危石,腳下踏著春冰,頭頂危石無不被石覆壓,腳踏春冰無不下陷。」桀笑道:「你是說國家滅亡,我要同國家一起滅亡。你只知我要滅亡,卻不知你現在就要滅亡嗎?」桀對龍逄施以炮烙之刑,關龍逄赴火而死,葬在今靈寶市孟村村西。
唐朝時,人們為關龍逄樹碑,碑上刻:「夏直諫臣關公之墓。」清代詩人許鵬扶寫詩贊頌:「肝膽空披死諫君,黃河曲里有孤墳,末綿夏祚終余恨,但殞微軀豈足雲。弔古三杯田橫酒,誄芳一部屈原文,慎無說壞天王聖,知是忠魂不忍聞。」民國詩人初元方亦寫下《關龍逄墓》一首:「死諫開先第一人,千秋從此解批鱗,空言盛世能旌善,坯土何曾表直臣。」
伊尹
伊尹(?~前1713)。商初大臣。名伊(另說名摯),尹為官名。一說名摯。今莘縣人。出仕前,曾在「有莘之野」躬耕務農。傳說他為了見到商湯,遂使自己作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說湯而被用為「小臣」。後為成湯重用,任阿衡,委以國政,助湯滅夏。湯死後,歷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後,即太甲即位,湯孫太甲為帝時,因不遵湯規,橫行無道,被伊尹放之於桐宮(今山西萬榮縣西,另說今河南虞城東北),令其悔過和重新學習湯的法令。3年後,迎回太甲復位。死於沃丁時。他為商朝理政安民60餘載,治國有方,權傾一時,世稱賢相,3代元老。伊尹於公元前1713年卒於亳(今山東曹縣南),享年百歲(另說伊尹放逐太甲後,篡位自立,太甲潛回,將其殺死)。據莘縣舊志記載:「莘之北門外曰伊尹田,伊尹田北八里,古有莘亭。世傳伊尹躬耕處也。」又載: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東昌府知府程光珠訪求古跡,親書「莘亭伊尹耕處」6個大字,題曰:「堯舜之道,畎畝之中,聖作物睹,龍虎雲風。」令知縣劉蕭勒石立碑,以永志之。其碑今在莘縣城北單廟鄉大里王村西,碑文大部清晰可辨。另在莘縣古有伊尹廟,「伊廟清風」為舊時「莘縣八景」之一,歷代地方誌乘多有記載和題詠。
傅說
傅說,商王武丁的大臣。因在傅岩(今山西平陸東)地方從事版築,被武丁起用,故以傅為姓。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冢宰,以觀國風。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於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築於傅險。見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這件事在《墨子》、《國語》、《呂氏春秋》、《帝王世紀》、《尚書》等書中均有記載。

傅說從政之前,身為奴隸,在傅岩做苦役。那裡是虞、虢兩地交界之處,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澗的流水常常沖壞道路,奴隸們就在這里版築護路。傅說就靠從事版築維持生計,雖有才幹,無從施展。

商王武丁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帝王。他即位之前,曾經生活在「小人」中間,比較了解社會上的實際情況。即位以後,三年沒有理政,國事全由家宰管理,他從旁觀察,思索復興殷商的方略。後來,從版築護路的奴隸中發現了傅說,擢拔為相。

傅說擔任相國之後,輔佐武丁,大力改革政治,「嘉靖殷邦」,使貴族和平民都沒有怨言,史稱「殷國大治」,「殷道復興」。武丁一朝,成為商代後期的極盛時期。

一代名相傅說,他到底是怎樣治理國家,怎樣使殷商中興,卻沒有留下多少可供後人借鑒的言行。然而,關於他的傳說,倒有不少。

關於傅說與武丁君臣際會的傳說,有唐代孔穎達《尚書正義》引述西晉皇甫謐的一段記載,說殷高宗武丁夢見上天賜予他一位賢人,這個人蒙著奴隸穿的衣服,說自己姓傅名說,正在做苦役。武丁醒來以後想:「傅者,相電。說者,悅也。天下當有傅我而悅民者哉!」認為這是個好兆頭,要得到一位治理天下的好幫手了。天亮以後,他把這個夢告訴百官,卻沒有一個人相信。武丁就讓人把夢中人的形象畫出來,在全國尋找,果然在傅岩找到傅說。

關於傅說從政經歷的傳說,出現於東晉時期的《偽古文尚書》中有《說命》上中下三篇,上篇敘述傅說初見武丁的過程及勸武丁虛心納諫的言論;中篇為傅說向武丁陳述治國方略,其中有傳頌不絕的名言「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下篇為君臣共勉之辭。

以上傳說雖非信史,卻可以反映出傅說這位上古時期的政治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姜尚
姜尚

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他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

相傳姜尚的先世為貴族,在舜時為官,因功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故為呂氏,名呂尚。中國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產物,所以「姓」即「女生」,後來在一個姓中又以男性為主有了氏,到春秋戰國以後,氏越來越多,姓和氏逐漸合二為一,就是現在所說的姓氏。

後來家道中落,至姜尚時已淪為貧民。為維持生計,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

當時,正是東方大國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時期。殷紂王暴虐無道,荒淫無度,朝政腐敗,社會黑暗,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西部的周國由於西伯姬昌(後為周文王)倡行仁政,發展經濟,實行勤儉立國和裕民政策,社會清明,人心安定,國勢日強,天下民眾傾心於周,四邊諸侯望風依附。壯心不已的姜尚,獲悉姬昌為了治國興邦,正在廣求天下賢能之士,便毅然離開商朝,來到渭水之濱的西周領地,棲身於磻溪,終日以垂釣為事,以靜觀世態的變化,待機出山。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釣時,恰遇到此游獵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談得十分投機。姬昌見姜尚學識淵博,通曉歷史和時勢,便向他請教治國興邦的良策,姜尚當即提出了「三常」之說:「一曰君以舉賢為常,二曰官以任賢為常,三曰士以敬賢為常。」意思是,要治國興邦,必須以賢為本,重視發掘、使用人才。姬昌聽後甚喜,說道:「我先君太公預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才得以興盛。』您就是那位聖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於是,姬昌親自把姜尚扶上車輦,一起回宮,拜為太師,稱「太公望」。從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註:傳說姜尚本是處士,為逃避殷紂的暴政,隱海濱。又說他曾事紂,因紂無道而離去,游說諸侯,無所遇而卒歸周文王。還有的說他曾屠牛於朝歌(殷都,今河南淇縣),賣飲於孟津(今河南盂津以北);或說他年老窮困,隱於渭濱,以漁釣於周文王,文王載與俱歸,立以為師。以上所說歸周的途徑雖不同,但歸周大事的核心人物則是肯定的。

不久,商紂王懷疑周文王欲圖謀商之天下。遂將周文王拘捕在都城的監獄里。於是姜尚、散宜生廣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寶,獻給紂王,贖出了文王。文王歸國,便與姜尚暗地裡謀劃如何傾覆商朝政權。為此,姜尚策劃出許多兵家謀略,由於這個原因,後人言及兵家權謀都首推姜尚,他便成了兵家的始祖,或稱鼻祖。

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對內,實行農人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租稅,八家各分私田百畝,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孫承襲,作為俸祿等經濟政策,促進丁生產的發展,打下了滅商的經濟基礎。對外,表面上堅持恭順事殷,以麻痹紂王,暗中實行爭取鄰國、逐步拉攏、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以翦商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的策略。在姜尚的積極謀劃下,歸附周文王的諸侯國和部落越來越多,逐步佔領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屬地,出現了「天下三分,其二歸周」的局面,為最後消滅紂王,取代殷商,創造了條件。

周文王死後,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尚為國師,尊稱師尚父。姜尚繼續輔佐周國朝政。一次,周武王問道:「我欲輕罰而重威,少行賞而勸善多,簡其令而能教化民眾,何道可行?」姜尚答曰:「殺一人而千人懼,殺二人而萬人懼,殺三人而三軍振者,殺之。賞一人而千人喜,賞二人而萬人喜,賞三人而三軍喜者,賞之。令一人而千人行者,令之;禁二人而萬人止者,禁之;教三人而三軍正者,教之。殺一以懲萬,賞一而勸眾,此明君之威福。」武王言聽計從,時時慎於行賞,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政治癒益清明。而此時的殷商王朝政局更加昏暗,叛殷附周者日多。周朝逐漸羽翼豐滿,國勢日隆。武王九年(約公元前1059年),為了探察諸侯是否會集而東討商國。周軍在姜尚的統帥下,浩浩盪盪開到孟津,周武王在這里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發表了聲討殷紂王的檄文。屆時800諸侯會諸此地(當時的諸侯國都很小,商朝國土中竟達1800多個。後來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在兼並混戰中形成的較大的諸侯國),顯示了武王的聲威。當時許多諸侯都說,「商紂可伐!」武王和姜尚則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殷商王朝的統治雖已陷入內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境地,但其內部尚無明顯的土崩瓦解之狀,如果興師伐紂,必然會遭到頑強抵抗。於是,決定班師而回。這次行動,實際是滅商前的一次預演,在諸侯國間產生了強烈影響,使更多諸侯聽命於周武王。

武王十一年(約公元前1062年),殷商王朝統治集團核心發生內訌,良臣比干被殺,箕子被囚為奴,微子啟懼禍出逃,太師疵、少師強投降周武王。武王問姜尚:「殷大臣或死或逃,紂王是否可伐?」姜尚答道:「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賓殃。」武王聞言,決意舉兵伐紂。遍告諸侯說:「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遂以姜尚為主帥,統領兵車300乘,虎賁(猛士)3000名,甲士4.5萬人,以「弔民伐罪」為號召,聯合諸侯各國,出兵進取商都(參見周滅商之戰)。但占卜結果卻不吉利,部隊行至汜水牛頭山,風甚雷疾,旗折鼓毀,群公疑懼,有人甚至請求還師。只有姜尚堅持出兵,「今紂刳比干,囚箕子,伐之有何不可?舉事而得時,則不看時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枯草朽骨,安可知乎!」他說那些占卜用的龜甲和蓍(音式)草根本不懂什麼吉凶。姜尚親自援袍而鼓,率眾先涉河,武王最終聽從了姜尚的意見,,統兵前進。

二月甲子(二月五日),周武王率領大軍會合庸、蜀、羌、微、盧、彭、濮等方國部隊戰車四千乘陳師牧野(商都朝歌70里,今河南淇縣南),與紂王的17萬大軍展開決戰(參見牧野之戰)。拂曉,進行庄嚴的誓師——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牧誓」,誓詞歷數紂王聽信寵姬讒言,招誘四方罪人和逃亡奴隸,暴虐地殘害百姓等罪行,說明伐紂的目的乃代天行罰,宣布戰法和紀律要求,激勵戰士勇猛果敢作戰,武王使尚父親統百名精銳勇土「致師」——發起挑戰,接著指揮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乘勢馳逐沖擊。紂師雖眾,皆無鬥志,而且「前徒倒戈」——前面的士卒調轉槍頭指向商軍,給武王開路。武王見此情景,指揮全軍奮勇沖殺,結果,商紂王的十幾萬大軍,當天就崩畔瓦解。紂王見大勢已去,連夜倉皇逃走,與妃子妲己一起在鹿台投火自焚,至此,殷商王朝宣告滅亡。

牧野之戰所以能大獲全勝,多賴姜尚英明的組織指揮。在作戰時機的把握上,選擇在紂王麻痹鬆懈、眾叛親離之時;在力量的組織上,以「弔民伐罪」為號召,聯合諸侯共同伐商;在作戰指揮上,首先以兵車、猛士從正面展開突擊,爾後以甲士展開猛烈沖殺,一舉打亂了商軍的陣勢,奪取了戰爭的勝利。

周朝建國之後,姜尚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姜尚東行到自己的封地去,路上每宿必留,走得很慢。有人對他說:「我聽說過時機難得而易於失去,作為一個客人,安於路邊旅店中的享樂,恐怕不象到自己封地上任的樣子。」太公聽了,夜裡穿起衣服馬上前行,天亮時到達營丘,正好遇到萊國的人來與他爭奪營丘。

姜尚在齊國政局穩定後,又開始改革政治制度。他順應當地的習俗,簡便周朝的繁文縟節。大力發展商業,讓百姓享受魚鹽之利。於是天下人來齊國的很多,齊國成為當時的富國之一。在周成王時,管叔、蔡叔作亂,淮河流域的少數民族也趁機叛亂(參見周公東征),周王下令給姜尚說:「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嶺,北到無棣,無論是侯王還是伯男,若不服從,你都有權力征服他們。」從此,齊國成為大國,疆域日益廣闊,使之成為後來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之一。戰亂最終被周公姬旦給平叛。太公姜尚活了一百多歲而卒,但葬地不詳。

相傳兵書《六韜》為姜尚所作,後人考證系戰國時人依託於他的作品。但從現存的內容看,基本上反映的是姜尚的軍事實踐活動和他的韜略思想。司馬遷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指出:「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由此看來,姜尚實為中國謀略家的開山鼻祖。

點評:姜尚是中國古代第一個軍師型的軍事家,其軍事韜略在中國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用兵起了遠的影響。
周公姬旦(?~公元前1105)
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為周公。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准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余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發吐哺」典故。周公無唯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裡,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留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後,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是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㈤ 夏商周斷代首席科學家有幾人目前知道的有李學勤、李伯謙先生,還有其他人嗎

首席科學家只能有一位

㈥ 商周、秦、漢時期有哪些著名人物

夏朝的建立者是啟。商朝的建立者是湯。夏朝著名人物有它的亡國皇帝,商朝曾有比干、李靖、商紂王等著名人物。
子牙,姜姓,呂氏,名望,字子牙,也稱呂尚、姜尚俗稱姜子牙商朝未年人相傳姜子牙的先祖本是個貴族在舜帝時作過官,而且屢立戰功,被舜封在呂地
雷部二十四位天君正神名諱:知

鄧天君 諱忠 辛天君 諱環 張天君 諱節古

陶天君 諱榮 龐天君 諱洪 劉天君 諱甫齋

苟天君 諱章 畢天君 諱環 秦天君 諱完主

趙天君 諱江 董天君 諱全 袁天君 諱角知

李天君 諱德 孫天君 諱良 柏天君 諱禮古

王天君 諱變 姚天君 諱賓 張天君 諱紹齋

黃天君 諱庚 金天君 諱素 吉天君 諱立主

余天君 諱慶 閃電神 助風神知

話說雷祖率領二十四位天君聽封號畢,俱望台上叩首謝恩,出封神台去訖。只見祥光縹緲,紫霧盤旋,電光閃灼,風雲簇擁,自是不同。有詩贊之,詩曰:齋

布雨興雲助太平,滋培萬物育群生。主

從今雷部承天敕,誅惡安良達聖明。知

雷祖去了。子牙又命柏鑒:「引火部正神上台聽封。」不一時,清福神引羅宣等至台下,跪聽宣讀敕命。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羅宣昔在火龍島曾修無上之真,未跨青鸞之翼,因一念嗔痴,棄七尺為烏有,雖尤爾咎,實乃往愆。特敕封爾為南方三氣火德星君正神之職;仍率領火部五位正神,任爾施行,巡察人間善惡。爾其欽哉!古

火部五位正神名諱:齋

尾火虎 朱諱招 室火豬 高諱震主

觜火猴 方諱貴 翼火蛇 王諱蛟知

接火天君 劉諱環」古

話說火星率領五位正神叩首謝恩,出台去了。子牙又命柏鑒:「引瘟部正神上台受封。」少時,清福神引呂岳等至台下,跪聽宣讀敕命。只見慘霧凄凄,陰風習習,。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呂兵潛修島嶼,有成仙了道之機,誤聽萋菲,動干戈殺戮之慘,自墮惡趣,夫復何戚!特敕封爾為主掌瘟<疒皇>昊天大帝之職;率領瘟部六位正神,凡有時症,任爾施行。爾其欽哉!齋

瘟部六位正神名諱:主

東方行瘟使者 周諱信知

南方行瘟使者 李諱奇古

西方行瘟使者 朱諱天麟齋

北方行瘟使者 楊諱文輝主

勸善大師 陳諱庚知

和瘟道士 李諱平」古

呂岳等聽罷封號,叩首謝恩,出壇去了。子牙又命柏鑒:「引鬥部正神至台上受封。」不一時,只見清福神引金靈聖母等至台下,跪聽宣讀敕命。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金靈聖母,道德已全,曾歷百千之劫;嗔心未退,致罹殺戮之殃;皆自蹈於烈焰之中,豈冥數定輪回之苦。悔已無及。慰爾潛修,特敕封爾執掌金闕,坐鎮斗府,居周天列宿之首,為北極紫氣之尊,八萬四千群星惡煞,咸聽驅使,永坐坎宮斗母正神之職。欽承新命,克蓋往愆!主

五斗群星吉曜惡煞正神名諱:知

東斗星官 蘇諱護 金諱奎古

姬諱叔明 趙諱丙齋

西斗星官 黃諱天祿 龍諱環主

孫諱子羽 胡諱升知

胡諱雲鵬古

中斗星官 魯諱仁傑 晁諱雷齋

姬諱叔升主

中天北極 紫微大帝 姬諱伯邑考知

南斗星官 周諱紀 胡諱雷古

高諱貴 余諱成齋

孫諱寶 雷諱鵾北斗星官 黃諱天祥天罡 比干文曲主

竇諱榮武曲 韓諱升左輔知

韓諱變右弼 蘇諱全忠破軍古

鄂諱順貪狼 郭諱宸巨門齋

董諱忠招搖主

群星名諱:知

青龍星 鄧諱九公 白虎星 殷諱成秀古

朱雀星 馬諱方 玄武星 徐諱坤齋

勾陳星 雷諱鵬 滕蛇星 張諱山主

太陽星 徐諱蓋 太陰星 姜氏(紂後)知

玉堂星 商諱容 天貴星 姬諱叔乾古

龍德星 洪諱錦 紅鸞星 龍吉公主齋

天喜星 紂王天子 天德星 梅諱伯主

月德星 夏諱招 天赦星 趙諱啟知

貌端星 賈氏金府星 蕭諱臻古

木府星 鄧諱華 水府星 余諱元齋

火府星 火靈聖母 土府星 土諱行孫主

六合星 鄧氏嬋玉 博士星 杜諱元銑知

力士星 鄔諱文化 奏書星 膠諱鬲古

河魁星 黃諱飛彪 月魁星 徹地夫人齋

帝車星 姜諱桓楚 天嗣星 黃諱飛豹主

帝略星 丁諱策 天馬星 鄂諱崇禹知

皇恩星 李諱錦 天醫星 錢諱保古

地後星 黃氏 宅龍星 姬諱叔德齋

伏龍星 黃諱明 驛馬星 雷諱開主

黃幡星 魏諱賁 豹尾星 吳諱謙知

喪門星 張諱桂芳 弔客星 風諱林古

勾絞星 費諱仲 捲舌星 尤諱渾齋

㈦ 有沒有描寫夏商周具體歷史的書籍。

1、《國語》,由左丘明編著,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記錄范圍為上起周內穆王十二年(前容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

2、《殷商史》,作者是胡厚宣、胡振宇。主要對處於中國歷史遠古時期的殷商時代的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生活等方面作了系統、詳細、深入的考釋與闡述。

3、《西周史》,作者黃愛梅。該書分別從西周歷史、制度、社會生活等方面著手,結合考古遺址、出土文物以及傳世文獻資料,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對西周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予以深入淺出的全面展現。

4、《中華遠古史》,作者王玉哲。該書從開篇,一直寫到西周末,詳盡論述了中國遠古歷史從史前文明經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演變、發展的過程,尤其對夏、商、周三代的族源、地望、世系、宗法制度、繼承製度、政權形式、社會經濟及社會性質等問題的論述見解獨到。

5、《戰國史》,作者是楊寬,主要講述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關鍵性的重大變革和發展時期,無論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著重大的變革和發展;而且這種變革和發展的影響十分深遠。

閱讀全文

與商周歷史學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