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寧波歷史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寧波博物館在外觀設計上大量地運用了寧波舊城改造中積累下來的舊磚瓦、陶片,形成了24米高的「瓦爿牆」,同時還運用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竹製成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牆,毛竹隨意開裂後形成的肌理效果清晰地顯現。王澍這樣談到自己的設計初衷:「使用『瓦爿牆』,大量使用回收材料,節約了資源,體現了循環建造這一中國傳統美德,一方面除了能體現寧波地域的傳統建造體系、其質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意義在於對時間的保存,回收的舊磚瓦,承載著幾百年的歷史,它見證了消逝了的歷史,這與博物館本身是『收集歷史』這一理念是吻合的。而『竹條模板混凝土』則是一種全新創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發生了藝術質變。」
建築下半段只是一個簡單的長方形,在上半段開裂為類似山體的形狀。人們從中部一個扁平的,跨度30m的穿洞進入博物館。內觀整個結構,包括三道有大階梯的山谷,兩道在室內,一道在室外;四個洞,分布在入口、門廳和室外山谷的峭壁邊側;四個坑狀院落,兩個在中心,兩個在幽深之處。一種山體類型學疊加在上面,公共空間永遠是多路徑的,它從地面開始,向上分叉,形成一種根莖狀的迷宮結構。也用來適應一直不確定的展覽內容。 建築的內外由竹條模板混凝土和用20種以上回收舊磚瓦混合砌築的牆體包裹,如一種在人工和天然之間的有生命的宏大儉淡的物,作為山的物性是它唯一要表達的。它的北段浸在人工開掘的水池中,土岸,植蘆葦,水有走勢,在中段入口處溢過一道石壩,結束在大片鵝卵石灘中。在建築開裂的上部,隱藏著一片開闊的平台,通過四個形狀不同的裂口,遠望著城市和遠方的稻田與山脈。
2012年2月,在「英國生命保險設計大獎」公布的候選作品名單里,寧波歷史博物館列入建築類候選作品行列。
⑵ 寧波博物館的介紹
寧波博物館位於寧波市鄞州區首南中路1000號,是寧波城市文化的窗口。它專是以展示人文歷史、藝屬術類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整個設計以創新的理念,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徵、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建築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充分體現 「獨特性、藝術性、經濟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
⑶ 寧波歷史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寧波歷史博物館從2003年開始設計,-2005年完成設計, 2006年開始施工,至2008年11月 完工。建築回設計:王澍、陸文宇。
建築結構答形式採用鋼筋混凝土正交框架與局部橋梁結構,混凝土襯牆與回收舊磚瓦組合牆體 ,主要材料為竹條模板混凝土,回收舊磚瓦,本地石材 。
⑷ 寧波博物館的歷史發展
2004年10月,寧波市人民政府正式發文《關於寧波博物館建設項目的批復》(甬政文版[2004]93號)。
2004年11月,寧波權市發展計劃委員會正式批准寧波博物館立項。建設地址:寧波博物館位於鄞州新城區。建設規模及建設內容:該項目佔地86畝,建築面積約為30000平方米。
2005年6月,經市民評選和專家評審,確定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方案為寧波博物館建築方案。
2006年8月,寧波博物館奠基動工。
2007年7月,寧波博物館建築順利結頂。
2008年4月,寧波博物館外貌顯露。
2008年8月,寧波博物館建築竣工。
2008年12月,正式對外開放。
⑸ 寧波博物館論文1200字
弄清論文和文學作品的結構特點及表現形式。掌握以下劃分段落的方式:
(1)以時空變化劃分
(2)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來劃分
(3)按記敘內容的變化來劃分
(4)按描述角度的變化、事情發展的階段來劃分
⑹ 寧波歷史博物館的介紹
由王澍設計的寧波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築主體3層,主體建築長144米,版寬65米,高24米,主權體三層、局部五層,採用主體二層以下集中布局、3層分散布局的獨特方式。整個設計以創新的理念,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徵、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建築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使之造型簡約而富有靈動,外觀嚴謹而頗具創意,同時,充分體現其獨特性、藝術性、經濟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瓦丬牆、天井等構成的「新鄉土主義風格」將是寧波歷史博物館的「審美標簽」,歷經4年建設的寧波博物館是寧波市用以展示人文歷史、藝術類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