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最著名的歷史學家是誰
你這提來問是錯誤的,自這世上沒有最,只有更,學歷史肯定沒學會。你是問的是中國的還是西方的???中國歷史上出名的有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史記》
班彪(班固他爹)(3年~54年),中國東漢史學家
班固(32年~92年),《漢書》
陳壽(233年~297年),《三國志》
范曄(398年~445年),《後漢書》顧炎武(1613年~1682年) 《日知錄》、《肇域志》
王夫之(1619年~1692年) 讀通鑒論
司馬光(1019年~1086年),《資治通鑒》
鄭樵(1104年~1162年),《通志》趙翼(1727年~1814年),《二十二史札記》
錢大昕(1728年~1804年),《二十二史考異》
近代梁啟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
王國維(1877年~1927年胡適(1891年~1962年)
郭沫若(1892年~1978年
西方的沒學過,不知道啊 不過大家都知道司馬遷,,,司馬光
『貳』 我國第一位歷史學家是西漢的誰,他著有我國第一部編年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內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容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叄』 歷史學家都有誰
司馬遷,班固,其實古代寫史書的都可以算是。近代有名的是郭沫若。毛澤東也是。
『肆』 清朝歷史書籍,不是現在的歷史學家寫的,是真正的史書
TXT的就是打醬油的。。真正有價值的,都是繁體字豎排的。。。而且最好是看國專家第一歷史檔案屬館的原件。。。。
比如《康熙起居注》320冊,《乾隆起居注》1500冊。
《清實錄》60冊。
不過樓主也是葉公好龍之人。。。清史稿有800萬字。。48冊。。估計只是說說而已。。
真正去看。。就力不從心仂。。
『伍』 歷史學就是史料學——誰說的
原話是來「近代史學只是史源料學」,傅斯年在他1928年發表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提出的
。原文為:「歷史學和語言學在歐洲都是很近才發達的。歷史學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少少帶點古世近世的意味,且每取倫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的歷史學只是史料學,利用自然科學供給我們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著的史料,所以近代史學所達到的范域,自地質學以致目下新聞紙,而史學外的達爾文論正是歷史方法之大成。」
『陸』 歷史問題,誰給歷史學家錢多,歷史學家就把誰寫得好,對嗎
不一定,自古秉筆直書的史官不絕於史,董狐直筆的典故流傳至今,他們死專都不怕屬,恐怕也是拿錢收買不了的。但史書為尊者諱、成王敗寇、勝者通吃、按史家個人喜好有所偏頗的事兒也是不絕於史,也難保有人不被收買。所以中國才這么多史學家,學歷史才要多方考證,彼此印證,力爭還原歷史真相。
『柒』 中國近代史是誰寫的
中國近代史抄
蔣廷黻著《中國近代史》
蔣廷黻從事中國近代史的教學與研究長達十餘年,搜羅原始材料,採用先進方法,開風氣之先,為中國近代史的研究建立了科學的基礎。本書是蔣廷黻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經典之作,產生過廣泛的影響。蔣廷黻以冷靜客觀的態度,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這段時間的中國歷史,對中國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以學術的形式表達了關切,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稱蔣廷黻「執中國近代史研究之牛耳。」本版《中國近代史》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馬勇導讀推薦,附錄《琦善與鴉片戰爭》、《最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專節詳述沙俄近代以來鯨吞中國的歷史。
『捌』 為什麼沒有歷史學家,原意給王莽的新朝寫一本史書
王莽在位共15年,新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版的權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包括王莽新朝內容。
就像袁世凱建立中華帝國100多天,也沒有專門的史書的。
『玖』 "所有的歷史都是現代史"。這句話是誰說的
克羅齊
貝奈戴托·克羅齊是義大利著名文藝批評家、歷史學家、哲學家,有時也被認為是政治家。他在哲學、歷史學、歷史學方法論、美學領域頗有著作,他也是一位傑出的自由主義者——盡管他反對自由放任主義和自由貿易。他在Antonio Gramsci方面的也是相當深遠的。
克羅齊的名言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然這句話也常常引起誤解。
從認識論的角度可以認為,歷史正是以當前的現實生活作為其參照系,這意味著,過去只有和當前的視域相重合的時候,才為人所理解。一個在自己現實生活中完全不懂的愛情魅力為何的俗物,大概不能理解克拉奧佩特拉的眼淚如何使得一個王朝覆滅。他們最多隻知道有如此這般的事情,但是不能領會它們。故此可以說,一個對中國民法典的體系毫無熱情的人,就不能真正懂得希臘化的羅馬法學在形式理性上的成就。
從本體論來看,其含義是說,不僅我們的思想是當前的,我們所謂的歷史也只存在於我們的當前;沒有當前的生命,就沒有過去的歷史可言。所謂「當代」,是指它構成我們當前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歷史是精神活動,而精神活動永遠是當前的,決不是死去了的過去。對克羅齊來說,時間本身不是獨立的存在,也不是事物存在的外在條件;他只是精神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既不能把時間、也不能把過去看成是精神以外的事物。故此又可以說在大家看來早已消逝的古羅馬的榮光,其實依然活生生存在於精神之中,存在於從薩維尼到每一個熱愛羅馬法的人的精神和著述之中。只要它還影響著我們,就存在於我們之間。
有人曾指責克羅齊賦予一切歷史以當代性的歷史觀是一種實用主義的歷史觀。這其實是對克羅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命題的歪曲。歷史學中的實用主義者相信史料本身會說話,會給研究者呈現出其希望有的意義來,實用主義史學更是為了現實的需要對歷史進行有意識的篡改或解說。與此相反,克羅齊認為,史料本身並不會說話,使史料發揮作用的只能是歷史學家的學識水平,歷史學家的學識水平越高,越具有創造性,所揭示的歷史意義就越深刻;歷史學家不是被動接受、考訂和闡釋史料,而是發揮巨大的主動性和創造力。所以說,克羅齊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並不是實用主義史學,相反,這是其歷史哲學所揭示的歷史研究的特性之一。
『拾』 每個朝代的歷史,都是由推倒他的人寫,所以史書可信嗎
早期是史官都是秉筆直書的,有什麼寫什麼,我覺得先秦時的史料(也包括《史記》在內)可信度可以達到98%以上。後來的史官記載的史書可信度就從98%以上一直下降到現在的30%以下(我將咱的紅史說到30都很給它面子了)。
到唐朝時,唐太宗想要看史官關於自己在起居注的記載,史官不從。正史上是說不從,其實無論是唐還是以後各朝的史官到底有沒有受到皇帝威權的影響不得而知,留給別人猜想去吧,呵呵。
這段文字你看後會有自己的一個看法的:
董狐是春秋時晉國的史官。《左傳》宣公二年記載,晉靈公聚斂民財,殘害臣民,執政大臣趙盾多次勸諫,靈公不但不改,反而想害死他。趙盾只好逃亡。當逃到晉國邊境時,其族弟趙穿帶兵殺死靈公,於是返回繼續執政。董狐記載道:「趙盾弒其君」。趙盾辯解,說是趙穿所殺,不是他的罪。董狐說:「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這個故事就是「董狐直筆」的由來。如果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趙盾確實有點冤枉。但當時的史官書法,是以禮義違合為依據的。因此,孔子在贊揚董狐為「古之良史」時,也為趙盾嘆息不已,說,越境乃免。
趙盾是「古之良吏」,董狐所以能夠直筆而安然無恙,還得到千古名聲。其實,要想秉筆直書,並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同樣是在春秋時代,齊國大臣崔杼縱容旁人殺死君主庄公,齊國史官也這樣記載:「崔杼弒庄公」。崔杼惱羞成怒,將他殺害。而史官之弟照樣續記,崔杼又殺其弟。史官的另一個弟弟不畏強暴,繼續據實記錄。大權在握的崔杼也終於束手無策。這就是直筆寫歷史的結果,齊國史官兄弟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捍衛了歷史的真實,其自身也為後人演繹了一段悲壯的歷史。
從董狐開始,《左傳》、《史記》均繼承了求實的史學本質。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虛美,不隱惡」。因此,太史公才會把項羽寫得那麼悲壯,描寫劉邦卻多少有點市井流氓相,並不因他是當今皇上的老祖宗而有所避諱。
董狐直筆的史學精神,不知怎麼到了今天有點走樣。還記得有一幅著名的繪畫《開國大典》,在那段特殊的歲月里總是變來變去,有時候真叫人摸不著頭腦。一會兒這個反革命的頭被抹掉,一會兒那個大叛徒的身影不見了。讓人徒生「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感慨。「朱毛會師」是黨史的重頭戲,有那麼一個時期就變成了「毛林會師」。據說朱總司令有次去參觀畫展,老人家眼光不靈便,在《井崗會師》的畫前直謙虛:我那時候沒有那麼年輕。哪知畫上畫的是林彪而不是他。工作人員也不好捅破這層紙,怎麼支吾過去的就沒人知道了。
這樣的歷史當然不能叫歷史,充其量只能算是笑話。有時這樣的笑話說得太過火,簡直令人不敢再相信歷史了。比如歷史學家們根據一句「子見南子」,就可以把孔夫子說成是個色鬼。整個中國的古代史變成了一部儒法斗爭史,秦始皇等暴君一律披上了漂亮的「法家」外衣,殘酷的「焚書坑儒」成了狠抓階級斗爭的偉大成果。從沒有聽說過有什麼歷史學家拋頭顱灑熱血去捍衛史學的尊嚴,倒是有些大詩人放開喉嚨,熱情謳歌牛棚生活,大唱五七幹校就是好。不知後人讀在段歷史時,會產生怎樣的感想。
當我們聯想到這一切都發生在推崇「唯物史觀」的國度里時,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