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著名的歷史學家有哪幾位
有司馬遷、班固、陳壽、范曄、司馬光等。
1、司馬遷
司馬遷(前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
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於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後傳》的基礎上,與其弟班超一同撰寫《漢書》,後班超投筆從戎,班固繼續撰寫,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中基本修成。
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於後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後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株連,死於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
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
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3、陳壽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
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4、范曄
范曄(398—445年),字蔚宗,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人,南朝宋官員、史學家、文學家,東晉安北將軍范汪曾孫、豫章太守范寧之孫、侍中范泰之子。
出身士族家庭,博覽群書。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劉裕即位後,出任冠軍長史,遷秘書丞、新蔡太守;
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劉義康,貶為宣城太守,開始撰寫《後漢書》,遷寧朔將軍。
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後將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隨從孔熙先擁戴彭城王劉義康即位,事敗被殺,時年四十八歲。
一生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著作《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5、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
名列「元祐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勛閣;從祀於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
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范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班固
㈡ 歷史學上著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國外的
古希臘,希羅多德(Herodotus)(前年?—前425年?),《歷史》,歷史之父
古希臘,修昔底德(Thucydides)(前460年?—前40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羅馬,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前44年),《高盧戰記》和《內戰記》
羅馬,李維(Livy)(前59年—17年),《羅馬史》
古希臘,普魯塔克(Plutarch)(46年?—120年?),《希臘羅馬名人傳》
羅馬,塔西佗(Gaius Cornelius Tacitus)(55年?—117年?),《編年史》
英國,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1794年),《羅馬帝國衰亡史》
德國,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886年)
德國,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德國,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1848年—1929年),《戰爭藝術史》
英國,丘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英語民族史》
法國,費夫爾(Lucien Febvre)(1878年—1956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法國,布洛赫(Marc Bloch)(1886年—1944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英國,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歷史研究》
法國,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年鑒學派第二代學者,《菲利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美國,費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年—1991年)
德國,戈洛·曼(Golo Mann)(1909年—1994年)
美國,L·S·斯塔夫里阿諾斯(L.S. Stavrianos)(1913年—2004年),《全球通史》
㈢ 歷史學家和經濟家算科學家嗎
歷史學家也稱史學家,是指以撰寫歷史著作為職業或對歷史學的創立、發回展與應用付出努力答的知識分子。以歷史為自己學術研究對象的人群,一般都是指在該領域頗有威望的人士。歷史學家包括歷史記錄的編撰者和歷史材料的研究者。
㈣ 中國目前的頂級歷史學家有哪些
陳寅恪,陳垣,顧頡剛,範文瀾,呂思勉,郭沫若,傅斯年,錢穆,王國維,唐長孺, 李濟,梁思永,石璋如,陳夢家,李學勤 。。。。。。等等
㈤ 全國比較知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
錢穆抄(1895年7月襲30日—1990年8月30日 ),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㈥ 史學家與歷史學家的區別在哪裡
史學家記載歷史,歷史學家研究歷史(即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
㈦ 中國當代的歷史學家有哪些
您好。
夏曾佑(抄1863年—1924年)襲,《中國古代史》
梁啟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
王國維(1877年—1927年)
柳詒征(1880年—1956年)
陳垣(1880年—1971年)
陳寅恪(1890年—1969年)
㈧ 全世界比較知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
、特奧多爾·蒙森克里斯蒂安·蒙森(德語:Christian Matthias Theodor Mommsen,1817年11月30日-1903年11月1日),德國古典學者、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關於羅馬歷史的作品對當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個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會員。他對羅馬法和債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響。
2、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英國著名歷史學家,他曾被譽為「近世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對歷史有其獨到的眼光,他的12冊巨著《歷史研究》講述了世界各個主要民族的興起與衰落,被譽為「現代學者最偉大的成就」。由於他的伯父也是一位歷史學家,專門研究經濟發展史,也叫阿諾德·湯因比,為了區分兩者,人們通常都稱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3、詹姆斯·哈威·魯濱遜詹姆斯·哈威·魯濱遜(JamesHarvey Robinson,1863.6.29-1936.2.16)美國歷史學家,20世紀初美國「新史學派」的奠基人和倡導者。他曾兼任美國歷史協會主辦的「美國歷史評論」副主編,1929年他當選為美國歷史學協會主席,1936年在紐約去世。
4、克羅齊克羅齊(Benedetto Croce, 1866—1952)又譯柯羅齊。義大利哲學家、歷史學家,新黑格爾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1883年在羅馬上大學。20世紀20年代形成自己的新黑格爾哲學體系。1903年起主編《評論》雜志。1920—1921年任教育大臣。政治思想上一直是義大利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領袖人物。哲學上深受黑格爾影響,但認為黑格爾的唯心主義不夠徹底。他把精神作為現實的全部內容,認為除精神之外單純的自然是不存在的,哲學就是關於精神(全部存在著的現實)的科學,即純粹的精神哲學。他的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美學原理》中。
5、津田左右吉津田左右吉,歷史學家。日本古代史研究第一人。岐阜縣出身。1891年東京專門學校畢業。畢業後,成為滿鐵研究員,接受白鳥庫吉的指導。1945年後他開始享譽日本學術界,1947年成為日本學術院院士,1949年被天皇授予文化勛章,1951年獲文化功勞獎,1960年被美濃加茂市授予名譽市民。他的否定神話的「津田史觀」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歷史學的主流。日本史學家對津田左右吉推崇備至,奉他為歷史學的巨匠。
6、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著名哲學家、文學家,斯賓格勒於1880年出生於一個郵政官員的家庭,先後在慕尼黑、柏林、哈雷等地求學,最後以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德文:Der metaphysische Grundgedanke der Heraklitischen Philosophie, The Metaphysical Fundamental Thought in Heraclitean Philosophy)為博士論題於1904年4月6日在哈雷-維滕貝格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後先是在中學任教,後專事學術研究和私人寫作。主要著作除了前面提到的《西方的沒落》之外,還有《普魯士的精神與社會主義》、《人與技術》等。
7、費爾南·布羅代爾費爾南·布羅代爾(1902 —1985 ),法國歷史學家,年鑒學派的的第二代代表人。提出了著名的長時段理論。主要著作有《菲利普二世時期的地中海和地中海地區》、《法國經濟社會史》、《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及《資本主義論叢》。
8、勒芬·斯塔夫羅斯·斯塔夫里阿諾斯勒芬·斯塔夫羅斯·斯塔夫里阿諾斯,希臘族,美國男學者、教授、歷史學家,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畢業於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在克拉克大學獲文科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歷史教授、西北大學的榮譽教授和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斯塔夫里阿諾斯博士曾因傑出的學術成就而榮獲古根海姆獎、福特天賦獎和洛克菲勒基金獎。斯塔夫里阿諾斯教授於2004年3月23日在美國加州荷亞去世。
9、錢穆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是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10、赫伊津哈赫伊津哈,荷蘭文化史學家。1891年考入格羅寧根大學學習文學和梵文,1915年起任萊頓大學教授,1932年任校長。1942年被德國納粹逮捕囚禁,1945年荷蘭解放前夕病逝。通過描述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強調指出世界文化的相互關聯。主要著作有《我的歷史之路》、《中世紀的衰落》、《明天即將來臨》、《游戲的人》等。
11、伊曼紐爾·莫里斯·沃勒斯坦伊曼紐爾·莫里斯·沃勒斯坦(1930年9月28日—),美國學者。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任教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厄姆頓分校社會學系。著名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國際政治經濟學家,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界體系理論的主要創始人。主要著作有《現代世界體系》、《歷史資本主義》、《知識的不確定性》等。
12、費正清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美國籍,盎格魯-撒克遜人,1907年5月24日出生於美國南達科他州,1991年9月14日逝世於美國劍橋,享年84歲。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歷史學家,美國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的泰斗,「頭號中國通」,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創始人。生前歷任美國遠東協會副主席、亞洲協會主席、歷史學會主席、東亞研究理事會主席等重要職務,還曾是美國政府雇員、社會活動家、政策顧問。費正清致力於中國問題研究長達50年,從他進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絕大部分都是論述中國問題的。
13、陳寅恪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14、陳垣陳垣(1880.11.12-1971.6.21),漢族,廣東新會人。字援庵,又字圓庵,出身葯商家庭。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史諱舉例》及《通鑒胡注表微》等,另有《陳垣學術論文集》行世。與陳寅恪並稱為「史學二陳」,二陳又與呂思勉、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他的許多著作成為史學領域的經典,有些被翻譯為英、日文,在美國、德國、日本出版,毛澤東主席稱他是「國寶」。
15、呂思勉呂思勉(1884.2.27—1957.10.9),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芸、芸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嚴耕望語)。畢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沈陽高等師范學校、蘇州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1951年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被評為歷史學一級教授。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等。
㈨ 近代歷史學家有哪些
陳寅恪,江西義寧(今修水縣)人,1890年7月3日生於湖南長沙,1969年10月7日卒於廣州,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
㈩ 歷史學家或考古學家的分別是什麼
歷史學家: 歷史學家也稱史學家,是指以撰寫歷史著作為職業或對歷史學的創立、發展與應專用付出努力的屬知識分子。以歷史為自己學術研究對象的人群,一般都是指在該領域頗有威望的人士。 歷史學家包括歷史記錄的編撰者和歷史材料的研究者。
考古學家: 專門從事挖掘古跡,古生物化石等等一些與地層有關或是與古代歷史文化有關的成功人士,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考古學家。
考古是歷史學的一種。
考古學必學歷史學,歷史學就是單純的學習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