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學考歷史知識點

學考歷史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2-20 22:54:15

A. 高二會考政史地知識點,急用~~~~

高考考試大綱(課標實驗版)——地理

Ⅰ 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Ⅱ 考試內容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實驗)》必修課程的內容,確定高考地理科考試內容。

地理學科命題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1.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地理信息,包括讀取題目的要求和各種有關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夠快速、全面、准確地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讀和分析各種地理圖表所承載的信息。

·能夠准確和完整地理解所獲取的地理信息。

2.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

·能夠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徵及分布、地理原理與規律等知識,對題目要求作答。

·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地理信息。

·能夠選擇和運用中學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技能解決地理問題。

·能夠運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標的判斷和識別,不同類型地理數據之間的轉換,不同類型地理圖表的填繪,地理數據和地理圖表之間的轉換,基本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等。

3.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能夠用簡潔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或其他表達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徵,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要點。

·能夠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通過比較、判斷、分析,闡釋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4.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

·能夠發現或提出科學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地理問題。

·能夠提出必要的論據,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

·能夠用科學的語言、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能夠運用正確的地理觀念,探討、評價現實中的地理問題。

二、考試范圍與要求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實驗)》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實驗稿)》的有關內容。

對《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實驗)》選修內容的考核由各省區根據具體教學情況酌定。

對所列考試內容的考查程度不超過課程標准規定的要求。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2、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地殼物質循環。

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大氣受熱過程。

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4、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與城市

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

城市的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地域文化對人口或城市的影響。

2、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農業區位因素,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工業區位因素,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

農業或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3、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

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三部分 區域可持續發展

1、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區域的含義。

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

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2、區域可持續發展

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及其產生的危害,以及有關的治理保護措施。

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區域農業生產的條件、布局特點、問題,農業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

區域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產生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3、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遙感(RS)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數字地球的含義。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新課標卷)政治2009-01-22 15:31Ⅰ.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Ⅱ.考試內容

政治學科考試內容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准(實驗)》的教學內容確定。

政治學科考試應在使考生體現出應有的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同時,注重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1.獲取和解讀信息

·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

·能夠快速、全面、准確地從圖、表等形式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

·能夠准確和完整地理解並整合所獲取的有關信息。

2.調動和運用知識

·能夠根據從題目獲取和解讀的試題信息,有針對性地調動有關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方面的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做出必要的判斷。

·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重大時事和相關信息。

·能夠展現出檢索和選用自己「知識庫」中有用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闡釋事物

·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學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

·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比較和解釋有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綜合闡釋或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

4.論證和探究問題

·根據有關信息,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發現或者提出體現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問題。

·綜合使用題目提供的信息、課堂學習或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方法,提出比較必要的論據,論證和探究問題,得出合理的結論。

·能用順暢的語言、清晰的層次、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二、考試范圍

本大綱僅規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准(實驗)》中必修課程的考試范圍。關於《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准(實驗)》中選修課程的內容由各實驗省區根據各自教學實際情況具體規定。

第一部分 經濟生活

1、貨幣

(1)貨幣的本質

商品的基本屬性

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貨幣的基本職能

金屬貨幣與紙幣

(2)貨幣的種類與形式

貨幣與財富

結算與信用工具

外匯和匯率

2、價格

(1)價格的決定與變動

價值與價格

價值決定價格

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

供給與需求

影響(均衡)價格的因素

(2)價格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3、消費

(1)消費及其類型

影響消費的因素

消費類型

消費結構

(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心理

消費行為

4、生產與經濟制度

(1)生產與消費

生產決定消費

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

發展生產的意義

(2)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

國有經濟及其主導作用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5、企業與勞動者

(1)生產的微觀主體一一企業

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

公司的類型

公司的組織形式

公司經營與公司發展

企業兼並與企業破產

(2)勞動者

勞動與就業

勞動光榮

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維護勞動者權益

6、投資與融資

(1)商業銀行

利息、利率與本金

儲蓄存款

中國商業銀行體系

商業銀行的業務

(2)投資

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

股票

債券

商業保險

(3) 融資

7、個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製度

生產決定分配

按勞分配及其作用

我國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2)效率與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

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8、國家收入的分配

(1)財政收入與支出

財政收入的構成

稅收與財政的關系

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財政支出

財政支出的構成

財政收支平衡

(2)財政的作用

財政與基礎設施工程

財政與宏觀調整

財政與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稅與納稅

(1)稅收及其種類

稅收

稅收的基本特徵

稅收的種類

稅收的作用

(2)依法納稅

納稅人

負稅人

依法納稅

10、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市場經濟基本原理

市場與計劃

市場調節及其弊端

市場配置資源

市場秩序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宏觀調控

l1、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小康社會

經濟建設的要求

(2)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

科學發展觀

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12、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1)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

跨國公司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2)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對外開放

國際經濟組織

國際經濟合作

「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國的國家性質

憲法對我國國家性質的規定

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與特點

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人民民主專政是正義的事情

我國政府關於人權問題的觀點

(2)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我國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

我國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義務

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3)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

我國的選舉制度及選舉方式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

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我國的村民自治與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義

我國公民的民主監督權和實行民主監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負責地行使民主監督權利

2、我國的政府

(1) 我國政府的職能和責任

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

我國政府的作用

我國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

(2)政府權力的行使與監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

我國行政監督體系

(3)政府的權威

政府的權威及其體現

我國政府權威的來源和樹立

3、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人民代表的產生

人民代表的職責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

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2)我國的政黨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

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我國的宗教政策

4、當代國際社會

(1)國際社會的成員

主權國家

國際組織

聯合國

(2)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

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3)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

時代的主題

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中國政府關於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

(4)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宗旨和立場

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准則

我國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與生活

(1)文化與社會

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會作用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文化與綜合國力

(2)文化對人的影響

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

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

豐富精神世界,促進全面發展

2、文化傳承與創新

(1)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

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

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2)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

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3)文化創新

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文化創新的意義

創新與繼承的關系

創新與借鑒、融合

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

3、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1)燦爛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徵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

4、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走進文化生活

文化市場與傳媒商業化的影響

發展大眾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發展先進文化的指導思想和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體系和主要內容

思想道德建設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公民道德基本規范

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

第四部分 生活與哲學

l、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1)哲學是什麼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哲學與時代精神

哲學的作用

(2)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

(3)唯物主義及其形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

(4)唯心主義及其形態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5)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2、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1)哲學的物質概念

自然界的物質性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哲學的運動概念

運動和物質的關系

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

(3)物質運動的規律

規律的概念

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4)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的起源

意識的生理基礎

意識的內容與形式

(5)意識的能動作用

意識能動性的特點

意識能動性的表現

(6)客觀規律與意識的能動作用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7)實踐

實踐的概念

實踐的特點

(8)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觀性

真理的具體性

真理的條件性

真理和謬誤

(10)認識過程

認識的反復性

認識的無限性

3、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1)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2)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聯系的普遍性

聯系的客觀性

聯系的多樣性

(3)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系統優化方法

(4)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發展的概念

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

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

(5)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7)辯證的否定觀

辯證否定

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8)唯物辯證法與創新意識

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

創新的社會作用

4、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

(5)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的概念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

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6)人生價值

價值和價值觀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7)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

價值沖突及評價標准

(8)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價值的實現方式

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第五部分 時事政治

1、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上年度4月至考試當年3月)

2、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新課標卷)歷史2009-01-22 15:27Ⅰ 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具有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Ⅱ 考試內容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的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系列的內容,確定歷史學科考試內容。

歷史學科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1.獲取和解讀信息

·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試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

·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准確、合理的解讀

2.調動和運用知識

·辨別歷史事物和歷史解釋

·理解歷史事實,分析歷史結論

·說明和證明歷史現象和歷史觀點

3.描述和闡釋事物

·客觀敘述歷史事物

·准確描述和解釋歷史事物的特徵

·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做出正確的闡釋。

4.論證和探討問題

·運用判斷、比較、歸納的方法論證歷史問題。

·運用批判、借鑒、引用的方式評論歷史觀點

·獨立地對歷史問題和歷史觀點提出不同看法

B. 歷史高考必考的知識點2020年

隱形於中學歷史各冊教材的目錄或章節標題之中。如奴隸社會編中「第一章奴隸社會的形成和發展—一夏商」,就要求學生明白夏朝是中國奴隸社會的形成時期,商朝是中國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與此相類似的知識點有:戰國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秦漢是封建社會的初步發展時期;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創立時期;國民黨「一大」至汪精衛叛變即1924年至1927年7月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由此可見,教材的目錄標題隱含著豐富的知識,學習時要善於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節中的隱形知識

這類知識,因教材的編寫體例,或隱形於背景,或隱形於因果,或隱形於時限,或隱形於補述,或隱形於刪簡。如戰國時的長平之戰隱形於秦統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戰、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東漢史實隱藏於三國鼎立一節;司馬睿給祖逖刺史空銜的西晉史實隱形於東晉教材;916年阿保機建國契丹隱形於五代時限之內;北宋末年鍾相提出「等貴賤、均貧富」口號隱形於南宋農民戰爭;蒙古政權的耶律楚材勸止窩闊台汗破壞農業隱藏於元世祖勸課農桑;春秋的皮囊鼓風冶鐵、突厥、契丹興起於北魏等知識隱形於後面章節的補述。東周的後期是戰國,但東周的後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並不等於全是戰國,因戰國止於公元前221年,比東周時間要長35年,這段史實被隱沒於教材的刪簡之列了。於是,學生在學習時要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系。

三、插圖中的隱形知識

通過圖案插於課本,形象生動地強調該史實的重要,減少了課本的冗長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學生所忽視的隱形知識。如隱形於扉頁彩圖中的《自由引導人民》,就反映了法國七月革命;隱形於書中的人物插圖《達?芬奇自畫像》,就使人不易覺察到課本舉出了達?芬奇的代表作品有3個;隱形於書刊手跡之類的插圖,更暗示了許多知識,「大總統誓詞」中的民國元年,就是指1912年,「嚴夏和他的主要譯著」圖中除《天演論》之外,還有與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書名相異的《法意》等等。學習時,對插圖的隱含的知識不可忽視。

C. 高中學考歷史知識點

歷史沒有什麼知識點好學的,其實歷史很有意思,多看看課內課外的書籍就好了,我以前歷史經常只扣10分以內就因為感興趣,而且從來不聽老師的課,只看各種歷史戰爭呀,書籍呀!

D. 高中歷史必修三學考知識點總結 急 急!

專題一:中國古代的思想
本單元主題: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儒家思想的產生和發展歷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現 戰國孟子荀子發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書坑儒 西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 魏晉南北朝儒學危機 唐宋
後三教合一 宋明理學 明清對傳統儒學的批判
一、孔子與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魯國人,「三家一創」;《詩》《書》《禮》《易》《春秋》和《樂》
2、學說:
①政治學說:A、「仁」(仁者愛人 ) B、「禮」(「克己復禮」) C、「為政以德」
②哲學觀點(天命觀,畏天命):「敬鬼神而遠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仁不讓於師」
3、歷史地位:
①所倡導的儒家思想被後人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
③後人整理孔子言行為《論語》,尊孔子為聖人,歷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學派創始人;《道德經》
2、學說:
①哲學思想:
A、「道」是萬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辯證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對立的,並可互相轉化;
②政治學說:「無為而治」
3、歷史地位:
①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
1、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大變革是百家爭鳴出現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會變革時代,造成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
3、私學興起,教育相對普及,培養了大批人才
4、動盪的兼並局勢,各國君主都想稱霸爭雄,所以竟相禮賢下士、招攬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學說 B性善說 C義利觀:養浩然之氣;先義後利、捨生取義;
②歷史地位:A《孟子》成為四書之一 B他被稱為「亞聖」

E. 跪求高二學考的歷史復習資料,是2013學考要用的。

這是其中一部分,你需要別的我可以發到你郵箱里

F. 歷史學考研有哪些必背知識點

第一部分史前時代★
(1)對於舊石器、新時期時代的分期大家要知道,同時重大史學價值的遺址發現,如北京人遺址、仰韶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題的重點。
(2)關於遠古社會的傳說以及相關內容也有出選擇題的可能。氏族公社雖然在新大綱中刪掉了,但也可能出名詞解釋題。中國古代社會的傳說如果要考查的話會以選擇題的形式出題。
第二部分夏商西周★★
(1)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發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過程、背景、影響,這部分大家了解一下;
(2)三個朝代國家制度的架構,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涵蓋了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一系列的禮制(周公製作"禮樂"),經濟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
(3)夏商西周時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對這一個時期的文化遺址進行的考古發掘,如二里頭文化要重點掌握,可能以名詞解釋的方式出題。
(4)分封制、宗法制很容易以名詞解釋的形式考查。
(5)西周後期的社會矛盾及其滅亡的過程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
第三部分春秋戰國★
(1)春秋戰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不是出題重點,大概了解一下這個發展過程就可以;
(2)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有哪些,他們的形成過程大概要了解一下,出來選擇題大家要能分辨清楚;
(3)春秋戰國時代的改革與變法是比較重要的,每一次變法的時間、內容、意義要掌握。這部分極易出名詞解釋和論述題;
(4)春秋戰國的思想、文化是比較重要的。這個時代的百家爭鳴,九流十家、儒家、孔子的思想,著作等細節知識要扎實掌握這是重要的知識點,很容易被考查到,同時,這部分內容也是基礎知識,無論考不考都是要弄清楚的。
第四部分秦漢★★★★
(1)掌握秦朝統一專制集權國家的建立及為鞏固國家統一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了解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的歷史意義
(2)西漢建立與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重點知識,要識記整個背景、內容、意義,並且要知道如果出現名詞解釋應該怎麼來解答。
(3)漢武帝時期的統治是非常重要的,他統治時期奠定了西漢強盛的基礎,掌握漢武帝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一系列改革以及西漢政權的強大。
(4)西漢的統治危機要了解;王莽改制的背景、內容、意義及其失敗的原因都要掌握,很可能出論述題和名詞解釋;
(5)劉秀統治時期的政策要識記;光武中興要掌握。東漢後期的外戚與宦官之爭以及黨錮之禍。
(6)兩漢時期的經濟發展以及秦漢時期的農民起義可能出選擇題;
(7)秦漢時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進步可能出選擇題,這些都是基礎知識,要掌握扎實,不能在這種題上失分。
(8)漢代的服役制度以及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表現。
(9)掌握陳勝、吳廣起義以及黃巾起義的原因、過程以及影響。
(10)理解秦漢時期與周邊民族的關系。
第五部分魏晉南北朝★★★
(1)掌握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重要戰役及戰役後的政局變化。
(2)了解曹魏的政治、經濟改革,如九品選官制、曹魏屯田等重要措施。
(3)了解魏蜀吳的政治、經濟、文化,要注意孫吳對江南地區的開發等事實。
(4)要了解曹操其人以及他的用人思想。
(5)了解諸葛亮以及對他做出客觀評價。
(6)了解西晉的建立以及統一全國的過程
(7)掌握太康之治、八王之亂、門閥制度、淝水之戰、祖逖北伐、"王與馬,共天下"等知識點。
這部分內容主要集中在民族問題和社會結構的變化上。兵制是這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比如府兵制度,就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九品中正制、門閥制度很重要。孝文帝改革是重點知識,無論是材料分析還是論述題都容易考到。魏晉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容易出選擇題,要掌握基礎。
第六部分隋唐五代★★★★★
(1)了解隋朝建立的過程及加強中央集權的各項措施。
(2)貞觀之治的時間、內容、影響要識記。
(3)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統治政策要掌握。要對武則天做出客觀的評價。
(4)安史之亂是考查的重中之重,論述題容易出,它的背景、內容、影響要全部掌握,而且答題的時候要做到全面,最好是根據不同的教材來整理答案。
(5)藩鎮割據也是重點,要著重掌握。
(6)兩稅法是唐朝時期實行的一項重要的措施,它的背景、內容、意義要反復記憶,非常重要,出論述題的可能性最大。
(7)隋唐時期的民族關系與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也是重要內容,這里的民族關系比較復雜,最好整理成表格的形式,這樣看起來比較清楚也容易識記。
(8)五代十國的政治與經濟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不是重點內容,可能以名詞解釋的形式來出題。
(9)能夠根據史實對五代十國的人物如馮道做出評價。
(10)掌握周世宗改革的內容和意義,並能做出評價。
第七部分宋、遼、西夏、金、元★★★★
(1)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評價是歷年出題的重點;
(2)科舉制的發展也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
(3)元朝鞏固大一統國家的貢獻;
(4)澶淵之盟、隆興和議、宋元理學、耶律楚材容易出名詞解釋。
(5)慶歷新政和王安石變法是重點中的重點,容易以名詞解釋和論述題的形式考查。
(7)宋元時期的經濟、文化、科技方面的內容,是選擇題的命題重點。
(8)宋元時期的社會矛盾和主要的農民起義要了解一下,很有可能會出名詞解釋和選擇題。
(9)宋元時期,封建經濟發展,為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經濟基礎;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以及元的統一,都為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政治條件。這些都是宋元時期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發展的重要原因要掌握。
第八部分明清(鴉片戰爭前)★★★★★
(1)明太祖的重典政治以及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是重點,可以作為論述題來考查。一定要做到識記全面,不能有漏答的現象,所有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都要記住,要做到全面,詳細。
(2)張居正改革的背景、內容、意義要熟記,這也是考試的重點,往往會出論述題和材料分析題。
(3)東林與復社以名詞解釋來做准備就可以了。
(4)明末農民戰爭可能出現選擇題和名詞解釋,戰爭的領導者以及幾次重要的戰役要了解。
(5)清軍入關與清初的社會矛盾不是考查的重點,可以略看。
(6)康熙帝鞏固多民族國家的貢獻,康乾盛世是怎麼出現的都是重點。
(7)明清時期的經濟發展狀況、表現內容比較多、而且零散,經常會在選擇題中涉及到。
(8)明清的文化特點、代表人物及著作也是較為重要的內容。
(9)明代的衛所與清代的八旗,綠營制度是很重要的制度,往年很多學校出過題。但今年大綱中這部分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明清的國家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軍事制度等都需要考生掌握清楚。
清代疆域的奠定與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最有可能出論述題,這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題,要自己整理好答案,不能有漏寫的情況。很有可能會問清代的疆域是如何奠定的?這就需要從很多方面來回答!比如平定準格爾叛亂,土爾扈特部回歸,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等。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出論述題的可能性比較大。

G. 學考歷史要復習什麼呀!重點是什麼!

建議看一下《全球通史》、秒殺中考高考不成問題

閱讀全文

與學考歷史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