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草木皆兵的歷史典故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內、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容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⑵ 草木皆兵.的歷史小故事
就是淝水之戰的典故
前秦蒲堅發大兵90多萬討伐東晉。但其實真正調度內出發的才30多萬容。而在前線和東晉對峙的大約5萬。東晉在前線的軍隊大約八萬左右。其實論前線兵力,東晉略占上風。前線總指揮蒲容得知東晉軍隊有竊戰後撤的想法,告訴蒲堅,東晉就要後撤了,快來援兵,准備追擊。蒲堅帶數千精兵就親臨前線了。
但此時東晉投降前秦的將領朱序已經暗將前秦虛實告知了東晉。東晉沒有撤兵。反而得到增援。軍力超過前秦的前線兵力。
這種情況下,蒲堅把山上風吹草動都誤會是東晉軍隊。就是草木皆兵。但這說法是司馬光說的。司馬光都宋朝了,怎麼知道蒲堅說什麼。事實情況應該是東晉軍隊比前秦前線軍隊多,蒲堅膽怯了。
然後就是約會決戰。前秦按約定後撤,讓出戰場。蒲堅以為可以乘東晉軍渡河時發動奇襲。覺得這樣穩操勝券。就同意了。但東晉軍力強於前秦。士兵在後撤中一潰千里。東晉乘勝進兵。蒲堅自己手下許多降將乘機造反。蒲堅就輸完蛋啦。
⑶ 草木皆兵的故事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個成語,八字連同可以,只用後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驚恐之時,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便緊張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敗者的恐懼心理。
要注意成語中的「唳」字,不同於眼淚的「淚」,粵語兩字讀音相同,普通話「唳」不讀「淚」,而讀「立」了。此字可解作鳥兒鳴叫之聲,「鶴唳」當然本指仙鶴鳴叫,但泛指鳥兒鳴啼。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即把風聲鳥叫聲也當成了敵人追趕的異常聲響,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敵人的軍隊,足見戰敗逃亡時驚嚇恐懼到了什麼程度!
草木皆兵此語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東晉時,強秦一直想吞並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接著,在淝水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⑷ 草木皆兵的故事是什麼
草木皆兵的故事:
公元4世紀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堅統一了北方黃河流域。符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盪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公元383年5月,苻堅徵集了80多萬人的軍隊開始進攻東晉。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當時,晉軍將領是謝石、謝玄和劉牢之,總數只有8萬人。
秦軍前鋒苻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後,苻堅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力不足,不堪一擊,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只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來是東晉的官員,對東晉有著深厚的感情。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秦軍的布防、兵力情況,並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謝玄經過一番商議,就派北府兵名將劉牢之率領精兵五千人,先對洛澗的秦軍發起突然襲擊。守在洛澗的秦軍,不是北府兵的對手,勉強抵擋一陣,就潰不成軍了。
洛澗大捷,大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謝玄一面命令劉牢之繼續援救硤石,一面親自指揮大軍,乘勝前進,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於是,把人馬駐扎在八公山邊,和駐扎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蒙的一片。苻堅在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一座座的營帳排列得整整齊齊,手持刀槍的晉兵來往巡邏,陣容嚴整威武。再往遠處看,對面八公山上,隱隱約約不知道有多少晉兵。其實,八公山上並沒有晉兵,不過是苻堅心虛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晉兵了。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兩軍對峙時間一長,就會對晉軍不利。於是,謝玄用激將法讓苻堅後撤,以便讓晉軍渡過淝水,決一死戰。約定渡河的時刻到了,苻堅一聲令下,苻融就指揮秦軍後撤。他們本來想撤出一個陣地就回過頭總攻。沒料到許多秦兵一半由於厭惡戰爭,一半由於害怕晉軍,一聽到後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來了。
謝玄率領八千多騎兵,趁勢飛快渡過淝水,向秦軍猛攻。此時,朱序又乘機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前秦軍隊頓時大亂。晉軍趁機渡過了淝水,秦兵拚命逃跑,苻堅被箭射傷,只帶了十多萬人逃回長安。
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淝水之戰後,前秦瓦解,北方又重新分裂。
草木皆兵,讀作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另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⑸ 草木皆兵是什麼歷史事件
草木皆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把草木都當成敵兵。形容極度疑懼,驚恐不安。這則成語來源於《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苻堅,率領90成兵馬,面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第一代迎戰。秦軍前鋒苻 融攻佔壽陽{今安微壽縣}後,苻堅並自率領八千名騎馬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中他的後續大宮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春華秋實國的布防情況豆瓣菜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在軍未到達之膠襲擊洛澗(今安微淮面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苻堅得知洛澗第一代幾,晉兵正向壽陽而耿,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漢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 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裡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邊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有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的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他是弱兵呢\/」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向後退,讓晉軍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軍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打敗北歸。這一戰,便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⑹ 草木皆兵的歷史背景
「草木皆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把草木都當成敵兵。形容極度疑懼,驚恐不安。
這則成語來源於《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氐族霸主苻堅,率領90萬兵馬,號稱百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北府兵精銳迎戰。
秦軍前鋒苻融攻佔壽陽{今安微壽縣}後,苻堅親自率領八千名騎近衛精騎抵達該城。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春華秋實國的布防情況豆瓣菜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在軍未到達之後襲擊洛澗(今安微淮面東洛河)。 這里一場諜中諜的故事將要上演。
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失陷,晉兵正向壽陽進發,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蒙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裡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邊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有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的回過頭來對苻融說:
「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他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向後退,讓晉軍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軍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打敗北歸。
這一戰,便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⑺ 成語草木皆兵歷史事件
草木皆兵cǎomùjiēbīng
[釋義]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內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容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語出]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感。」
[正音] 皆;不能讀作「jié」。
[辨形] 皆;不能寫作「揩」。
[近義] 風聲鶴唳 杯弓蛇影
[反義] 若無其事 穩如泰山
[用法] 含貶義。用來形容戰敗者或畏敵者極端驚恐、疑懼;也可形容神經過敏;一有動靜就非常恐懼。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見「風聲鶴唳」(310頁)、「杯弓蛇影」(47頁)。
⑻ 成語草木皆兵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前秦苻堅率兵進攻東晉,他在壽陽城樓上看見晉軍戰陣齊整,將士威猛,又把遠處八公山上茂密的草木誤作晉軍,心中十分害怕。
⑼ 與草木皆兵相關的歷史事件叫什麼
\「草木皆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把草木都當成敵兵。形容極度疑懼,驚恐不安。這則成語來源於《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苻堅,率領90成兵馬,面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第一代迎戰。秦軍前鋒苻 融攻佔壽陽{今安微壽縣}後,苻堅並自率領八千名騎馬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中他的後續大宮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春華秋實國的布防情況豆瓣菜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在軍未到達之膠襲擊洛澗(今安微淮面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苻堅得知洛澗第一代幾,晉兵正向壽陽而耿,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漢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 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裡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邊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有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的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他是弱兵呢\/」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向後退,讓晉軍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軍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打敗北歸。這一戰,便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⑽ "草木皆兵"這歷史故事是關於誰的
關於苻堅的
草本皆兵,淝水之戰
公元316年,西晉王朝滅亡。第二年,西晉的皇族司馬睿(rui銳)在江南重新建立了漢族地主階級政權,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歷史上叫做東晉。當時北方出現了十幾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歷史上把這一時期叫做「十六國」時期。到了公元四世紀七十年代,氏族人建立的前秦國主苻(pu蒲)堅,統一了黃河流域,形成和東晉南北對峙的局面。
公元382年十月的一天清晨,天剛蒙蒙亮,長安城中前泰的文武百官,齊集在皇宮太極殿的門前,等候苻堅臨朝,召開御前會議,商討滅普大計。大臣中除了有一個名叫朱肜(r6ng容)的諂媚附和苻堅的主張外,多數人都認為東晉內外同心,君臣和睦,目前攻打東晉,時機還未成熟,沒有必勝的把握。大臣石越說:「晉國不僅上下和睦,而且有長江作為天然屏障,又得到老百姓的支持,看來不可輕視啊!」苻堅聽了,心中很不高興,不禁驕狂地說:「我的人馬這么多,只要一聲令下,大家都把馬鞭子丟到長江里,就能把江水截斷。東晉還有什麼可作屏障呢?」他堅持出兵南下。
公元383年(東晉孝武帝太元八年)八月,苻堅徵集的各州兵馬,共計有步兵六十多萬,騎兵二十七萬,羽林軍三萬,號稱百萬,浩浩盪盪地向東南地區進發。苻堅任命苻融為征南大將軍,和鮮卑貴族慕容垂一起,率領二十五萬步騎兵為前鋒;任命羌族將軍姚萇(chang常)為龍驤將軍,率領四川的部隊沿江東下;命令幽、冀等州兵馬由彭城(今江蘇徐州)南下。苻堅親率主力大軍從長安出發,一路上人喧馬嘶,旗旗遮天;大道上擠滿了前泰的軍隊,連同車輛、馬匹、糧草、輜重,前前後後足有幾百里長。
九月,苻堅率領的主力軍攻下項城(今河南項城),在這里駐紮下來。苻融的先鋒部隊經過一個多月的日夜行軍,已經到了淮河北岸的潁口(今安徽潁上縣正陽鎮),並且向淝水(淮河支流,在今安徽壽縣境內)西岸的重鎮壽陽(今安徽壽縣),展開了進攻。
前秦大軍壓境,東晉宰相謝安和將軍桓沖堅決主張抵抗。晉孝武帝任命謝安為戰時最高統帥——征討大都督。謝安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地進行抗戰部署。他推派謝石代理征討大都督的職務,負責指揮全軍;謝玄擔任前鋒都督,連同青年將領謝琰(yan演)和桓伊等一起,率領八萬名「北府兵」(北府兵,東晉時軍府設在京口(今江蘇鎮江),在京都建康之北,因而稱北府;北府兵主要由流落江南的北方農民組成。)沿淮河西上;另派將軍胡彬率領水軍五千人去增援戰略要地壽陽。
苻堅依仗自己的兵多,他不等各路人馬到齊,就命令苻融向普軍發動猛烈進攻。十月,胡彬的水軍還沒有到達壽陽,苻融就把壽陽攻破了。胡彬在半路上聽到壽陽失守的消息,被迫把部隊退到一邊是河水,一邊是高山的硤石(今安徽鳳台西南),在這個地勢險要的地方紮下營來。專等謝石大軍的到來。苻融佔領了壽陽以後,一面派兵圍攻硤石,一面派梁成率領五萬軍隊控制了洛澗(即洛水注入淮水的地方,在今安徽淮南東)。梁成封鎖了淮水,阻止從東面來援的謝石、謝玄大軍。謝石命令晉軍在離洛澗二十五里的地方,駐紮下來。
謝石的大軍不能前進,被圍困在硤石的胡彬水軍就孤立了,眼看軍糧就要吃光,情況十分危急。為了迷惑敵人,胡彬命令士兵們拿著簸箕,天天在河岸上揚簸沙土,使遠處的秦軍看見,好象是在揚米,表示自己的軍糧還很充足;同時,他又給謝石寫了一封告急信,說:「現在敵軍勢力很大,這里的軍糧已經吃完,情況十分緊急,恐怕再不能和大軍相見了。」他把密信交給了一個親兵,叫他乘夜突圍出去,送給謝石。不幸這個親兵在途中被秦軍捉住,告急的密信也給搜去了。苻融得到胡彬缺糧的情報,立即派人星夜到項城去報告苻堅,說:「現在晉軍人少糧盡,正是打敗他們的好機會,應該馬上發動進攻,不能叫他們跑了。」
狂妄自大的苻堅正在為攻佔項城沾沾自喜,聽到苻融的密報,更是心花怒放。當天晚上,苻堅把大軍留在項城,悄悄地帶領八千名輕騎兵,不分晝夜地奔往壽陽。他到達後,和苻融計議了一下,決定先派朱序到晉軍去勸降。朱序原來是東晉防守襄陽的將領,襄陽失守時被俘。朱序到晉營後,不但沒有勸降,反而向謝石透露了秦軍的真實情況,並且建議謝石:應乘前秦各路兵馬還未集中,立即發起反攻,只要打敗它的前鋒,挫傷它的銳氣,秦軍是不難打敗的。謝石和謝玄等仔細地研究了朱序的密報,決定派劉牢之帶領五千名北府兵,夜襲洛澗。劉牢之是北府兵的有名勇將,他在戰斗中,斬殺案將梁成。秦軍失去主將,無心再戰,晉軍乘勝追擊。謝石率領晉軍主力渡過洛澗,在淝水東面的八公山(今安徽壽縣東北)下,紮下營寨。
洛澗方面失利的消息接二連三地傳到壽陽,苻堅心中忐忑不安,他和苻融一起登上壽陽城樓,瞭望晉軍的動靜。他向東望去,只見晉軍陣容嚴整,旗號鮮明,不由得暗自吃了一驚。他迎風向北遠望,恍惚之間,好象八公山上,漫山遍野都是晉軍。他感到十分意外,轉身對苻融說:「你看,晉軍這么多人馬,明明是強敵,怎麼能說他們是弱軍呢!」他連忙下令,要各軍嚴密防守淝水防線,沒有他的命令,誰也不許渡水出擊。其實,八公山上哪裡有什麼晉軍呢,是北風把山上的草木吹得左右搖擺。苻堅因為內心慌亂,造成錯覺,誤以為是晉軍在那裡練兵習武哩!這段史實,就是後來「草木皆兵」一句成語的來歷。
秦軍雖然在洛澗吃了敗仗,銳氣受到一些挫折,但是人數仍然比晉軍多好幾倍。晉軍只有速決,才有取勝的可能。普將謝玄派人用激將法去對苻融說:「將軍領兵深入我境,卻沿淝水布陣,這是作持久的打算,哪裡是要進行決戰呢?如果你們把陣地稍稍向後移動一下,讓出一塊地方,使晉軍渡過淝水,兩軍決一勝負,不是很好嗎?」苻融把晉使的要求報告給苻堅,苻堅不顧諸將反對,同意將陣地後撤,以便趁晉軍渡河時進行突然襲擊,一舉打敗晉軍。
到了約定的日子,苻堅傳下將令,叫秦軍拔營後退。秦軍本來內部不穩,陣勢混亂,這一撤更加造成陣勢大亂。謝玄等帶領八千騎兵乘勢搶渡淝水,展開猛烈攻擊。朱序在陣後高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秦軍後方部隊一聽,一時分辨不清是真是假,爭著選命。苻融趕快跑到陣後去阻止隊伍後退,被亂軍沖倒坐騎,死於晉軍刀朝之下。苻堅看到前線這樣大敗,嚇得喪魂落魄,慌忙跳上戰馬,混在亂軍中狼狽奔逃。晉軍乘勝猛追,秦軍人馬互相踐踏,死傷很多。倖存的秦軍官兵晝夜不停地奔跑,連頭也不敢回一下,甚至聽到隨風吹來的鶴叫聲音也以為是晉軍追兵到了。這就是後來「風聲鶴唳成語的來歷。那時候;正是十一月,天氣嚴寒,這些逃出來的秦兵,在驚慌的同時,更伴隨著凍餓,又死亡了不少。苻堅本人也中箭負傷。他逃回洛陽時,原來的幾十萬大軍,只剩下十幾萬殘兵敗卒了。
淝水之戰是東晉和十六國時期最大的一次戰爭。前秦從大舉進攻到淝水決戰,前後只有四個月的光景,就全線崩潰了。經過這一戰,東晉相對穩定的局面得到了鞏固,江南的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與此相反的是,由於苻堅的失敗,前秦政權隨之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割據混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