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學家的社會責任》作者康尼爾·李德的簡介,作品,主要貢獻,對學術界的影響
康尼爾。李德(Conyors Reed, 1881—),美國歷史學家。1908年在哈佛大學獲內博士學位,1909年在英容國牛津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10年後任芝加哥大學歷史講師、副教授和教授。1933年任美國歷史協會秘書長和《美國歷史評論》主編。1941年在代華盛頓戰略事務局任職。1949年當選為美國歷史協會主席。1964年以後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他同時也是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員,並擔任過《英國歷史評論》編輯。
主要著作有:《瓦爾辛漢和伊麗莎白女王的政策》(三卷,1925),《都鐸王朝》(1936),《英國史書目:都鐸王朝時期,1485—1603》(1959),《塞西爾和伊麗莎白女王》(1955)。
2. 全國比較知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
錢穆抄(1895年7月襲30日—1990年8月30日 ),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3. 歷史學家修昔底德
Thucydides (/θjuːˈsɪdɨdiːz/; Greek: Θουκυδίδης, Thoukudídēs, Ancient Greek: [tʰuːkydídɛːs]; c. 460 – c. 395 BC) was anAthenian historian, political philosopher and general. His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recounts the 5th century BC warbetween Sparta and Athens to the year 411 BC. Thucydides has been bbed the father of "scientific history" because of his strict standards of evidence-gathering and analysis in terms of cause and effect without reference to intervention by the gods, as outlined in his introction to his work.[1]
He has also been called the father of the school of political realism, which views the relations between nations as based on might rather than right.[2] His text is still studied at advanced military colleges worldwide[citation needed], and the Melian dialogue remains a seminal work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More generally, Thucydides showed an interest in developing a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to explain behaviour in such crises as plague, massacres, as in that of the Melians, and civil war.
4. 全世界比較知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
、特奧多爾·蒙森克里斯蒂安·蒙森(德語:Christian Matthias Theodor Mommsen,1817年11月30日-1903年11月1日),德國古典學者、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關於羅馬歷史的作品對當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個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會員。他對羅馬法和債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響。
2、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英國著名歷史學家,他曾被譽為「近世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對歷史有其獨到的眼光,他的12冊巨著《歷史研究》講述了世界各個主要民族的興起與衰落,被譽為「現代學者最偉大的成就」。由於他的伯父也是一位歷史學家,專門研究經濟發展史,也叫阿諾德·湯因比,為了區分兩者,人們通常都稱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3、詹姆斯·哈威·魯濱遜詹姆斯·哈威·魯濱遜(JamesHarvey Robinson,1863.6.29-1936.2.16)美國歷史學家,20世紀初美國「新史學派」的奠基人和倡導者。他曾兼任美國歷史協會主辦的「美國歷史評論」副主編,1929年他當選為美國歷史學協會主席,1936年在紐約去世。
4、克羅齊克羅齊(Benedetto Croce, 1866—1952)又譯柯羅齊。義大利哲學家、歷史學家,新黑格爾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1883年在羅馬上大學。20世紀20年代形成自己的新黑格爾哲學體系。1903年起主編《評論》雜志。1920—1921年任教育大臣。政治思想上一直是義大利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領袖人物。哲學上深受黑格爾影響,但認為黑格爾的唯心主義不夠徹底。他把精神作為現實的全部內容,認為除精神之外單純的自然是不存在的,哲學就是關於精神(全部存在著的現實)的科學,即純粹的精神哲學。他的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美學原理》中。
5、津田左右吉津田左右吉,歷史學家。日本古代史研究第一人。岐阜縣出身。1891年東京專門學校畢業。畢業後,成為滿鐵研究員,接受白鳥庫吉的指導。1945年後他開始享譽日本學術界,1947年成為日本學術院院士,1949年被天皇授予文化勛章,1951年獲文化功勞獎,1960年被美濃加茂市授予名譽市民。他的否定神話的「津田史觀」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歷史學的主流。日本史學家對津田左右吉推崇備至,奉他為歷史學的巨匠。
6、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著名哲學家、文學家,斯賓格勒於1880年出生於一個郵政官員的家庭,先後在慕尼黑、柏林、哈雷等地求學,最後以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德文:Der metaphysische Grundgedanke der Heraklitischen Philosophie, The Metaphysical Fundamental Thought in Heraclitean Philosophy)為博士論題於1904年4月6日在哈雷-維滕貝格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後先是在中學任教,後專事學術研究和私人寫作。主要著作除了前面提到的《西方的沒落》之外,還有《普魯士的精神與社會主義》、《人與技術》等。
7、費爾南·布羅代爾費爾南·布羅代爾(1902 —1985 ),法國歷史學家,年鑒學派的的第二代代表人。提出了著名的長時段理論。主要著作有《菲利普二世時期的地中海和地中海地區》、《法國經濟社會史》、《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及《資本主義論叢》。
8、勒芬·斯塔夫羅斯·斯塔夫里阿諾斯勒芬·斯塔夫羅斯·斯塔夫里阿諾斯,希臘族,美國男學者、教授、歷史學家,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畢業於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在克拉克大學獲文科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歷史教授、西北大學的榮譽教授和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斯塔夫里阿諾斯博士曾因傑出的學術成就而榮獲古根海姆獎、福特天賦獎和洛克菲勒基金獎。斯塔夫里阿諾斯教授於2004年3月23日在美國加州荷亞去世。
9、錢穆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是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10、赫伊津哈赫伊津哈,荷蘭文化史學家。1891年考入格羅寧根大學學習文學和梵文,1915年起任萊頓大學教授,1932年任校長。1942年被德國納粹逮捕囚禁,1945年荷蘭解放前夕病逝。通過描述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強調指出世界文化的相互關聯。主要著作有《我的歷史之路》、《中世紀的衰落》、《明天即將來臨》、《游戲的人》等。
11、伊曼紐爾·莫里斯·沃勒斯坦伊曼紐爾·莫里斯·沃勒斯坦(1930年9月28日—),美國學者。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任教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厄姆頓分校社會學系。著名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國際政治經濟學家,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界體系理論的主要創始人。主要著作有《現代世界體系》、《歷史資本主義》、《知識的不確定性》等。
12、費正清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美國籍,盎格魯-撒克遜人,1907年5月24日出生於美國南達科他州,1991年9月14日逝世於美國劍橋,享年84歲。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歷史學家,美國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的泰斗,「頭號中國通」,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創始人。生前歷任美國遠東協會副主席、亞洲協會主席、歷史學會主席、東亞研究理事會主席等重要職務,還曾是美國政府雇員、社會活動家、政策顧問。費正清致力於中國問題研究長達50年,從他進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絕大部分都是論述中國問題的。
13、陳寅恪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14、陳垣陳垣(1880.11.12-1971.6.21),漢族,廣東新會人。字援庵,又字圓庵,出身葯商家庭。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史諱舉例》及《通鑒胡注表微》等,另有《陳垣學術論文集》行世。與陳寅恪並稱為「史學二陳」,二陳又與呂思勉、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他的許多著作成為史學領域的經典,有些被翻譯為英、日文,在美國、德國、日本出版,毛澤東主席稱他是「國寶」。
15、呂思勉呂思勉(1884.2.27—1957.10.9),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芸、芸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嚴耕望語)。畢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沈陽高等師范學校、蘇州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1951年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被評為歷史學一級教授。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等。
5. 中國當代十大歷史學家
呂思勉(1884.2.27—1957.10.9),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芸、芸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嚴耕望語)。畢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沈陽高等師范學校、蘇州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51年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被評為歷史學一級教授。呂思勉史學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等。
翦伯贊
翦伯贊(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縣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傑出的教育家。翦伯贊先生早年參加過「五四運動」,北伐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翦伯贊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長,以及中央民族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翦伯贊是馬列主義新史學「五名家」(郭沫若、範文瀾、翦伯贊、呂振羽、侯外廬)之一。他治學嚴謹,著作宏富,為史學界所推崇和頌揚,主要著作有《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第一、二卷)《中國史論集》《歷史問題論叢》等,並主編了《中國史綱要》。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12月18日,中央專案組以交代「有關劉少奇的問題」為名對翦伯贊進行逼供,時年70歲的翦伯贊與夫人戴淑婉服用安眠葯自殺,以死抗爭。
6. 歷史學上著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國外的
古希臘,希羅多德(Herodotus)(前年?—前425年?),《歷史》,歷史之父
古希臘,修昔底德(Thucydides)(前460年?—前40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羅馬,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前44年),《高盧戰記》和《內戰記》
羅馬,李維(Livy)(前59年—17年),《羅馬史》
古希臘,普魯塔克(Plutarch)(46年?—120年?),《希臘羅馬名人傳》
羅馬,塔西佗(Gaius Cornelius Tacitus)(55年?—117年?),《編年史》
英國,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1794年),《羅馬帝國衰亡史》
德國,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886年)
德國,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德國,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1848年—1929年),《戰爭藝術史》
英國,丘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英語民族史》
法國,費夫爾(Lucien Febvre)(1878年—1956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法國,布洛赫(Marc Bloch)(1886年—1944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英國,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歷史研究》
法國,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年鑒學派第二代學者,《菲利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美國,費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年—1991年)
德國,戈洛·曼(Golo Mann)(1909年—1994年)
美國,L·S·斯塔夫里阿諾斯(L.S. Stavrianos)(1913年—2004年),《全球通史》
7. 請問赫卡泰烏斯、修昔底德、玻利比阿這3個古希臘歷史學家德中譯名如何翻譯成英文
Hecataeus, Thucydides, Polybios (antiant Greek historian Polybios; also Polyvios in modern translation)
8. 被歷史學家稱為德國歷史上最黑暗最殘酷的一天
水晶之夜(德文:復Reichskristallnacht、Reichspogromnacht、Novemberpogrome;英制文:Crystal Night、the Night of Broken Glass,又譯帝國水晶之夜、碎玻璃之夜、十一月大迫害)是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希特勒青年團、蓋世太保和黨衛軍襲擊德國和奧地利的猶太人的事件。「水晶之夜」事件標志著納粹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屠殺的開始。
9. 古希臘著名的歷史學家有誰
除了悲劇和喜劇的抄輝煌成就之外襲,還有希臘的兩位著名歷史學家,一是希羅多德,被稱為「歷史之父」,他到過波斯、古埃及、希臘、義大利,詳細描述了希波戰爭,他的歷史書幾乎可以稱作為一部世界史;另一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的作品主要記述了斯巴達和雅典的戰爭,是歷史的可靠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