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財政

歷史學財政

發布時間:2021-02-20 16:13:39

❶ 財政學專業 高校排名

天大工科比較強,財政學應該比不上南開

那就不清楚了,要本地人才知道

❷ 赤字財政的歷史

赤字財政。1929~1933年,發生了世界經濟危機,為解釋和解救危機,赤字預算論紛紛出現版,其中,英國經權濟學家凱恩斯和美國經濟學家漢森的理論最具代表性。他們認為,財政收支平衡不是國家理財的原則,負債多少也不是衡量一國財政穩定的尺度。資本主義經濟之所以陷入了長期蕭條和危機,原因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國家為了促進就業和消除危機,應該積極進行經濟干預,採用擴大國家預算支出的方式,舉辦公共工程,增加政府投資,增加軍事訂貨,支付出口補貼等。國家在實行這些政策中難免會出現赤字,但可以刺激社會總需求,增加就業,從而增加國民收入,緩解或消除經濟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的許多國家使用了這種政策。但是,赤字財政未能真正消除危機,反而又引起不斷的通貨膨脹。70年代以後,就業不足、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同時出現,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中的嚴重問題。
赤字,意即入不敷出。財政赤字,多花的這一部分預算,就會隨著國庫的支出流入國內社會當中;貿易赤字,即進口總額比出口總額多,又稱入超,多花的這一部分錢,就隨著國際貿易流入國際社會當中。。

❸ 財政類包括哪些專業

財政類包括財務會計、市場營銷、銀行業、稅務、審計等專業。

拓展資料:

審計專業

審計學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會計和審計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國家審計機關、部門及各單位內部的審計機構和社會審計組織從事審計工作以及在學校、研究單位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專門人才。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會計、審計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會計、審計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審計問題的基本能力。

審計學本科專業1985年中南財大率先開設,未過10年,在教育部第二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中,成為目錄外專業,高校開設目錄外專業,比較麻煩。與此同時,上財、中南財等七所院校首批獲准開設注冊會計師專業,幾大財經院校就不再開設審計學專業,改為注冊會計師專業。目前獲准開設此專業的院校有22所,沒有南審。 南京財貿學院成立於1983年,1987年改名南京審計學院,1991年成為審計署直屬,1993年升級為本科院校,2000年下放地方,審計署為其共建單位。2011年成為首批審計碩士院校,2013年正式獲批碩士授予權。2015年11月更名為南京審計大學。目前,南審官方說法為中國審計高等教育發源地之一。

網路--審計專業

❹ 中國歷朝財政歷史

中國歷代財政管理體制簡論

賦稅,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的需要,憑借政治權力,組織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國家存在的經濟表現。它不但是維持公共權力的經濟基礎,對於經濟發展也起著重要的杠桿作用。馬克思認為,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也是對社會進行管理的形式。管理需要費用,費用來自財政,財政來自賦稅。賦稅在我國始於夏代早期,隨著社會的變遷,不同的社會制度的更迭,出現了不同的賦稅制度,一方面,它們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面貌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作為一種經濟制度,它們又對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發生著重要的影響。借古鑒今,研究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變革,探究其發展規律與歷史得失,對當前的經濟形式發展可以說有著積極的啟示作用。

一、先秦時期

我國賦稅始於夏代,史載:「自虞、夏時,貢賦備矣。」 。《孟子?滕文公》也載:"夏後氏五十而貢"。這些記述表明,我國奴隸制國家建立後,曾經及時採取法律形式確立國有賦稅制度。即以五十畝地為計量單位,並取其平均值地十分之一,作為向國家繳納的貢賦。賦是夏王朝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平民向國家交納的實物地租。而夏朝的財政收入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貢納。夏朝的"貢"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或間接統治區內的諸侯、方國或部落之貢,一是公社農民或其他類型農民的"五十而貢",前者屬於賦稅或捐稅,後者具有租、稅合一的性質。

商朝仍沿襲夏的貢制。

周朝基本上是沿襲了夏商的賦稅制度。西周實行井田制,國家在修築水渠和道路時把土地劃分為許多「井」字形方塊,故稱為井田。井田制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亦即屬於周王,即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把土地分賜給各級貴族,讓他們世代享用。他們只有享用權而無所有權,所以不準轉讓和買賣。為了充分發揮地力,並規定了定期「換土易居」的分配製度。西周的井田制根據剝削對象的不同,有兩種不同的區劃,一種是「十夫有溝」,即國中平民的份地。其收入要上繳國家十分之一,作為貢稅,以充軍賦。另一種是「九夫為井」,即國家將方里土地按井字形劃為九區,中一區為公田,餘八區為私田分授八夫;公田由八夫助耕,收獲全部繳給領主。男子成年受田,老死還田。井田制度是奴隸制國家的經濟基礎,體現了我國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主要部分。它與宗法制度緊密相連,在西周時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然而兩周時期的賦稅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了很大的改變。公元前685年左右管仲相齊,實行"井田疇均,相地而衰征"的稅法,突破了井田制的局限;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實行「履畝而稅」,即不分公田、私田,凡佔有土地者均須按畝交納土地稅。井田之外的私田,從此也開始納稅。這是三代以來第一次承認私田的合法性,是個很大的變化。實行「初稅畝」反映了土地制度的變化,是一種歷史的進步。「初稅畝」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從奴隸制賦稅向封建制賦稅制轉化的開端。此後,列國紛紛仿效魯國實行「初稅畝」。到了秦國商鞅變法時,乾脆廢除國君對貴族(卿大夫)分封、賞賜食邑的制度,而承認通過買賣所獲得的土地所有權。初稅畝是我國古代賦稅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它廢除了按勞力計征的力役地租制,確立了以田畝計征的實物地租制,是稅收由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標記。這個時期的賦稅制度改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其他相關制度的改革。

二、秦、漢

秦統一六國後,在原有賦稅制度的基礎上,對賦稅制度進行了改進。田租、賦稅是秦國家的重要財產來源。

秦除按地收租外,還論戶取賦,也就是所謂的口賦,即人頭稅。農民戶數的多少直接影響戶賦收入,所以早在商鞅變法時期就明確規定:"農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秦《倉律》還規定了莊稼成熟後,國家收取多少地租,史稱"收泰半之賦",意即收取三分之二的租賦,實際上承襲了六國的舊制。

秦時的賦稅除上述兩項外,還有徭役制度,就是無償征取力役之課,是秦賦役制度的重要部分。

秦代的賦稅制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礎上,其賦稅形式和稅制變化與封建割據封建統一及其生產力發展狀況相一致。秦代財政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它既首創中國兩千多年封建賦役制度的體系,又開拓了秦代獨特的稅制結構,因而秦代的賦稅制度顯示了其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這一賦稅結構產生了土地私有制,服務於土地私有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中國封建經濟由此而得以發展。

漢朝時期,國家把農民編為戶籍,作為徵收賦稅徭役的根據。農民是國家賦稅的主要承受者,農民的賦稅有四項:田租(土地稅)、算賦和口賦(人頭稅)、徭役、兵役。漢初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輕徭薄賦,但是漢朝田租輕而人頭稅重。漢高祖實行十五稅一,文帝時實行三十稅一,東漢光武帝把田租恢復到三十稅一。漢代的編戶制度使我國封建社會完整的賦稅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三、魏、晉、南北朝、隋、唐

賦役和力役是封建國家主要的財政來源,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賦役立法。魏晉至唐前期逐步改變了秦漢時期的賦稅制度,至唐時實行租庸調制,唐朝的租庸調稅制是對唐朝以前我國兩千多年來各朝代所實行的實物稅的總結。租庸調制的內容是:丁男每年向國家交納粟二石,稱作租;交納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稱作調。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每天輸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稱作庸,也叫「輸庸代役」。官僚貴族享有蠲免租庸調的特權。租庸調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為前提的,均田制規定每個成丁的農民都受田一百畝,因此國家徵收租庸調時只問丁身,不問財產。租庸調稅制是我國封建社會前期稅收制度的集成,並有一定的創新,內容比較系統和完整。因此,在我國封建稅制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作為隋朝和唐前期國家賦稅收入主要來源的租庸調制,在當時的一定歷史階段中確實起到了調動農民積極性,恢復和發展農業經濟,保證封建國家賦稅收入的作用。但是,隨著唐朝社會和經濟形勢的變化,特別是在均田制遭破壞,土地兼並嚴重,編戶流失,賦稅剝削加重,國家財政收入日減,危機加深的情況下,租庸調制的不合理性更加明顯。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採納宰相楊炎的建議,始改行兩稅法。兩稅法的主要內容:①國家根據財政支出定出總稅額,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數額,向當地人民徵收。②土著戶(當地人)和客居戶(外來戶)均編入現居州縣戶籍,依照丁壯和財產(主要是土地)多少定出戶等,按墾田面積和戶等高下攤分稅額。③每年分夏、秋兩次徵收,夏稅限6月納清,秋稅限11月納清,故稱「兩稅」④兩稅依戶等納錢,按墾田面積納米粟;田畝稅以大歷十四年(779)墾田數為准,平均攤派。⑤租庸調和雜徭、雜稅悉省,但丁額不廢。⑥無固定居處的商人,所在州縣依照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征稅。兩稅法變租庸調以人丁為徵收賦稅標準的原則為以財產、主要是土地為徵收標準的原則,是土地佔有狀況發生改變後的反映,是中國古代稅制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兩稅法實行初期,統一了紊亂的稅制,擴大了賦稅的承擔面,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後來,弊端叢生,征斂趨於苛重。但由於兩說法適應地主私有制經濟的發展,其稅制的基本原則為此後的歷代封建王朝所奉行。

四、宋、元

宋仍沿襲唐兩稅法,但將兩稅分為田賦,但是宋田賦全國並無統一法則。宋田賦的正額不高,但在實際徵收過程中,存在各種名目的附加稅,諸如支移、折變、加耗等,負擔很重。與兩稅及附加稅並存的還有其他各種雜稅,如沿納、新增設的經總制錢、月樁錢等。宋還開始實行鈔鹽法,商人向政府交錢領取鈔鹽券,憑券買鹽銷售,宋鹽稅是國家主要財政收入。另外,宋還對出海貿易的商舶及海外諸國來華貿易的商舶征稅。但是宋朝積貧積弱,屢遭侵略。為了保證國家財政收入,解決土地稅負擔不均的向題,因此王安石實行方田均稅清丈土地。「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縣令負責丈量土地,按肥瘠定為五等,登記在帳籍中。「均稅」就是以「方田」的結果為依據均定稅數。凡有詭名挾田,隱漏田稅者,都要改正。這個法令是針對豪強隱漏田稅、為增加政府的田賦收入而發布的。清丈後,將田地的畝數、主人姓名、土地肥瘠等級登記上冊,並按照土地好壞分為五等,均定稅額高低。在清丈過的地區,原來向政府納稅的自耕農,多少減輕了一些負擔,而擁有土地多者則要多交稅,非常符合公平稅負原則。因此,馬克思稱王安石為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甚至有現代學者評論說:青苗法、方田均稅法是具有近代國家資本主義特點的法令。

而元政權佔有中原的時間先後不同,各地原來的法制也有差異,形成元朝田賦法的不統一。南北稅制不同,稅賦不一,素有"南重於糧,北重於役"之說。北方仿行唐租庸調法,江南仿唐兩稅法。

五、明 清

明和歷代一樣,仍是以農業為主的經濟,農業稅-田賦是國家最大的財政進項,輔之以丁賦-差役。明代初行兩稅法,田賦分夏稅、秋糧。明中葉以後,由於賦稅沉重,百姓逃亡嚴重,原有的賦稅制度日漸失效,嚴重影響財政收入。為此,自嘉靖十年起,推行"一條鞭法"的賦役改革,將各種賦役盡可能歸並為幾項貨幣稅,以徵收貨幣代替徵收實物和征發差役。其主要內容是以土地為主要征稅對象,以徵收白銀代替實物的徵收;以縣為單位統計差役、雜役所需人力、物力的總額,平攤到全縣土地稅中,作為土地稅一起徵收白銀;另外將各種"均徭"改為按人丁數徵收白銀,稱為"丁銀",由官府自行徵收解運代替原來的"民收民解"。 一條鞭法是中國古代賦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以貨幣稅代替實物稅,結束了歷代以來以鎮守實物為主的國家稅收方式,廢除了古老的直接役使農民人身自由的賦役制度,使人身依附關系有所鬆弛;以資產計稅為主代替原來以人頭為主的稅收制度,有利於稅賦的合理分擔。該法的推行反映了明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反過來又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清初則繼承明制,繼續實行一條鞭法,但實行的不夠徹底和普遍,丁銀和田賦仍是兩個稅目。隨著土地兼並的進一步發展,窮丁、無地之丁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按丁徵收丁銀,貧苦農民就會無力承受,這不僅使國家徵收丁稅失去保證,還會由於農民畏懼丁稅流亡遷徙、隱匿戶口等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於是到雍正年間,又在這一基礎上進行重大改革,實行「攤丁入畝」。攤丁入畝又稱地丁合一,是清朝在一條鞭法的基礎上實行的一次重大賦稅制度的改革。首先是清政府規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數作為徵收丁稅的固定丁稅總額,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二步實行地丁合一,將丁銀攤入田畝,徵收統一的地丁銀。「攤丁入畝」的實行完成了賦役合並,取消了征稅的雙重標准。人頭稅基本廢除。這次改革使稅負與財產和負擔能力掛鉤,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賦役不均的情況,同時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束縛更加削弱了。.

綜觀從夏商到清代的賦稅制度及其演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歷代的賦稅制度是不斷進步的。每一次重大的賦稅制度的變革都是對之前的賦稅制度的修正,使之趨於合理,行之簡便。
希望採納

❺ 學習財政有什麼現實意義

你要從
財政的定義 財政簡介 財政的由來 財政的發展 財政的重要作用 財政的職能 國家的這能 等方面來考慮
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參與部分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種特殊分配關系。財政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個部分。在中國,對財政這一范疇有不同的認識:一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由國家分配價值所產生的分配關系,這種價值分配,在國家產生前屬於生產領域的財務分配,在國家產生後屬於國家財政分配;第二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為了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對剩餘產品進行分配而產生的分配關系,它不是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而是隨著剩餘產品的產生而產生的;第三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為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會集中化的分配關系。
財政是一種國家或政府的經濟行為 20世紀40年代中華書局出版的《辭海》對「財政」一詞作如下解釋:財政謂理財之政,即國家或公共團體以維持其生存發達之目的,而獲得收入、支出經費之經濟行為也。顯然,這種解釋也是從英文public finance譯為中文引入的概念。因此,「財政」一詞在中文詞彙中的應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目前在中文詞彙中的含義,雖然在學術研究上還有不同的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是一個沒有什麼疑義的十分確定的詞語,例如,管理國家收支的工作之曰財政工作,管理機關名之曰財政部、財政廳、財政局等,已經約定俗成,為社會所公認。
財政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歷史階段的產物。在國家產生以前,原始公社末期已經存在著從有限的剩餘產品中分出一部分用於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經濟現象。但這只是集體勞動成果由集體分配,屬於經濟分配,還沒有財政分配。國家產生以後,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為了維護國家的存在,依靠政治力量,強制佔有和支配一部分社會產品,以保證國家機器的運行和社會的發展,從而便從一般經濟分配中分離出獨立的財政分配,於是產生了財政。
1有力地促進經濟的發展 作用有

2促進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

3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為鞏固國防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

5.可調節資源配置

6.促經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7.促進經濟機構的優化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還有 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及穩定和發展職能等等好多通途

❻ 現在念的是人類學,想輔修。歷史學,財政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公共關系學哪個好

建議你輔修財政學。歷史學這個早就不熱門了,除非你能潛下心去學習,一點點往上考回,到了碩士博士才會答有點出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也不是特別實用的,雖說現在政府正在搞這些,但是他們根本不用學這些知識的人。公共關系學和政治學與行政學,全是一些理論的東西,沒有實際的用處,這個專業本科畢業了工作也不好找,再說你輔修發的只是這種專業的專科文憑。我覺得既然輔修就不如學些實際的,像財政,會計等經濟管理方面的東西,你的這個人類學專業已經夠虛無的了。BY:我學的就是最沒用的政治學與行政學,我們同學里頭輔修財務管理的就特別多

❼ 國內哪些學校的財政學專業比較好

國內哪些學校的財政學專業比較好?

財政學是經濟學比較重要的一個分支,我這里整理十所比較好的學校給大家參考吧。

1.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作為國內頂級大學,各個學科都很好,當然也包括財政學了。財政學在北京大學屬於經濟學院,師資力量和經濟實力都沒得說了,如果能考得上那非常好了。

除了以上列舉的五所學校以外,還有其他學校財政學也是不錯,比如西安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等,想報考財政學專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進行選擇。

❽ 歷史某種財政思想談感悟認識

諸葛亮財政思想探析

(一)
蜀漢時期,魏、吳、蜀三國一直處於戰爭狀態,因此,諸葛亮財政思想的主旨就是集中財力、物力滿足戰爭所需。這也可以認為是當時蜀國最大的政治。適應這一要求,作為主宰蜀國政治經濟大權的丞相,諸葛亮制定實施了一系列集中財力-的政策措施,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一是增加貨幣總量,平抑市場物價,化解財政危機。
據史料記載,劉備進入益州,定都成都後,新生的蜀漢政權一度出現財政危機。造成府庫空虛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劉備與劉璋之間爭權益州之戰時間近一年,使經濟受到重創,加之軍費開支巨大,消耗大量庫銀。二是劉備奪取益州後,縱容兵士將庫府財物擄掠一空,結果導致新生的蜀漢政權陷入財政困境。
為了及時扭轉國庫空虛、入不敷出的被動局面,諸葛亮採納了劉巴的建議:「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市」。蜀漢當時所鑄貨幣,據清人梁章鉅《三國志旁證》卷24引洪遵《泉志》記載,主要有三種大面值的貨幣:一種是直百錢;第二種是直百五銖錢;第三種是傳形五銖。這三種貨幣有兩個與原貨幣不同的特點:一是面值高,相對傳統五銖錢,都是以一當百。這樣,在同樣多的鑄銅中,幣值卻增加了一百倍。二是貨幣的質量很規范,《舊譜》雲:「蜀直百錢,建安十九年劉備鑄,徑七分,重四銖。又直百五銖錢,徑一寸一分,重八銖。」且大小稱量如一。這說明當時蜀漢冶鑄專營的技術水平已達到相當高的規模化水平,且管理嚴格。
按照現代經濟學觀點,諸葛亮當時鑄造發行大面值貨幣,屬於超經濟發行,實行的是一種通貨膨脹政策,很容易導致物價飛漲。但是,從史籍中我們並沒有發現蜀漢地區由於大量增發貨幣而導致物價上漲的記載,這說明,蜀漢政權在增發貨幣的同時,採用了強制性的行政手段平抑物價。由於實施了正確的宏觀調控政策,極大地促進了蜀漢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的快速恢復與發展,也使得國家財力短缺的被動局面在短期內得以扭轉。
二是集資借債,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緩解財力不濟。
由於蜀漢政權在三國中統治的地盤最小,所轄區域人口也最少,加之連年戰爭,國家財力入不敷出的局面經常出現。為了解決軍需和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對財力的需求,除了大力發展生產、壯大財源外,諸葛亮還實施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從社會各方面、多渠道籌集資財和糧谷以為國用。如諸葛亮平定南中後,籌集大量的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給軍國之用。諸葛亮進駐漢中後,也進行過籌糧,「祁山萬戶,出租五百石供軍」 。在籌資的同時,諸葛亮對那些富商巨賈還定向發行國家債券。明代何宇度《益部談資》記載:劉備「從南阻大姓晁氏貨錢千萬,以為軍需。諸葛孔明作保,券至宋猶存。」。還在荊州時,諸葛亮和劉備也多次向富民借金籌款。張獻忠破荊州時,發現劉備「借富民金充軍餉券」,債券上有「武候押字,紙墨如新」。當然,作為一代人傑,諸葛亮對這種超前消費國家財力的舉措所帶來的潛在危險應當是十分清楚的,可以認為這是他在國家財力難以為繼的困難條件下不得已而採取的措施。從史料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在蜀漢定都益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得到恢復發展以後,就再沒有發行債券的記錄。
三是強化監管,實行鹽鐵專營,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蜀地素產鹽鐵,煮鹽、鑄鐵業在當時三國中相對比較發達。蜀漢建國前,雖然官府禁止私人煮鑄鹽鐵,但在戰亂年月,禁令名存實亡。蜀漢建國以後,諸葛亮為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首先恢復了鹽鐵官營的政策,建安十九年

❾ 財政學專業大學排名

公辦本科大學財政學專業排名
名次 學校名稱 專業星級 所在地區 地區排名
1 中國人民大學 6星級 北京 1
2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6星級 湖北 1
2 中央財經大學 6星級 北京 2
2 北京大學 6星級 北京 2
2 上海財經大學 6星級 上海 1
6 南京大學 5星級 江蘇 1
6 浙江大學 5星級 浙江 1
6 廈門大學 5星級 福建 1
6 東北財經大學 5星級 遼寧 1
6 南開大學 5星級 天津 1
6 復旦大學 5星級 上海 2財政學專業介紹
專業概述培養財稅理論基礎扎實、熟悉財稅基本政策法規、能合理解決財政及其它各公共管理部門相關具體政策(與事務)問題的高級公共管理人才。
課程設置主要專業課:財政學、中國稅制、公共預算管理、地方財政學、公債學、公共管制學、資產評估學、國有資產管理學、財政制度史等。
財政學專業就業方向
財政學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財政局和稅務局的稅收規劃、審計、資產管理工作。
財政學專業就業崗位:
財務經理、會計、財務總監、財務主管、會計主管、財務會計、主管會計、出納、主辦會計、財務部經理、總賬會計、財務等。
財政學專業就業前景
經濟類專業對應職業規劃與職業方向分析
經濟學類包括專業: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金融學保險金融工程國民經濟管理貿易經濟信用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務會計教育體育經濟投資學稅務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經濟與法律方向)
職業方向一:科研人員
1、對應專業: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國民經濟管理等
2、職業說明:在各類經濟學研究機構(經濟研究所、研究院一般為國立事業單位)從事經濟科學的研究工作。
3、市場趨勢:我國現在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那麼經濟科學的研究就非常適應時代的需要。作為經濟學,它屬於一門實用研究型學科,研究者不能單純地閉門造車,而應當時刻關注時勢的發展,在不同的時期,針對不同的問題進行具體地研究,進而提出解決思路。這要求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素質和能力,並能進行獨立的社會調查研究工作。
4、個人價值:工作穩定、收入穩定、社會地位高,有實現最大個人價值的潛力。
5、初始職位:助理研究員
6、職業人格:研究型、事務型、工具型
7、學業規劃:除了學好經濟學本專業而外,要努力學好數學和外語,為將來考研、考博奠定基礎,同時要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主義,關注社會時事,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爭取為將來從事研究工作奠定基礎。
8、職業發展:高級研究員、經濟學家。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財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