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分層教學歷史知識點

分層教學歷史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2-20 13:12:00

A.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分層施教課題研究

實施分層教學,實現因材施教
面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傳統教育,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質疑,逐漸認識到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教育已不單是「傳道、授業、解惑」,人應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歸宿,教育要以人為本的呼喚已越來越強烈。這種質疑,促使教育模式和教育體制處於不斷變革之中。

我校從「正視差異,承認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基本理念出發,
1997年起在房地產價格評估專業等進行數學分層教學的嘗試,通過幾年來的探索實踐,形成了「區別對待差異、分層遞進,達到個體優勢發展為教學目標」的分層教學模式,努力走出一條穩步提高教學質量之路。

一、 分層教學實施背景分析
(一) 理論背景
1. 分層教學的提出背景

分層教學是一個古老的教學話題,17世紀中葉,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闡述了「班級授課制」。從此,班級授課製取代了歷史悠久的個別化教學。「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口號,拓展了教育的知識范圍,也提出了教育普及的理想,教育,開始從貴族走向平民。它顯然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物——一位老師可以同時教幾十個學生,按年齡隨機編班,照統一時間授課,教師以相同的方式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則以相同方式學習相同的學科,然後以相同的測試接受統一的評價,從而甄別出成績好與差的學生。

有其利,必有其弊。班級授課難免顧此失彼,顧了共性就顧不了個性。而人是差異最大的生靈,世界上不會有兩個或多個相同的人。

19世紀末期,有人開始倡導「按學力、成績分班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以糾正班級授課制的弊端。可是到了20世紀40年代,這種教學組織形式遭到非議:不民主、易造成對「低能兒童」的歧視和「高能兒童」的嬌寵。1957年,蘇聯衛星上天,歐美各國意識到科學技術落後的危險,產生了加速培養尖端人才的緊迫感,於是,對上世紀的「分組教學」又重新認識評價。

真應了中國那句老話: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 因材施教理論

大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為什麼不能「賢人三千」呢?個性差異使之然。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宋代朱熹將孔子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經驗概括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二程遺書·卷十九》),意思是說孔子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施以不同的教育。長期以來,這項教學原則得以繼承和發揚,已形成為中國教育的優良傳統,在中國現代各類版本《教育學》論著中論述教學原則均認為因材施教是一項主要的教學原則,是公認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現代教育學對因材施教的涵義解釋是:在共同的培養目標下,根據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長、性格、原有基礎等具體情況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的教育。

3.最近發展區的理論

前蘇聯教育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了教學與智力發展關系的新思想——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主要觀點是指學生已具備的基礎和水平與學生尚未達到但經過教師的引導就可以達到水平之間的距離。當教師在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後,再利用學生的已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的水平之間的矛盾來組織教學,就可以高速度、可持續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加快發展的速度。

(二)生源背景

隨著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人們對學歷的追求日益加劇,高中熱、大學熱的不斷升溫,使得職業學校生源的質量不斷下降。多年的招生統計數據顯示,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存在著參差不齊的多種層次。如我校2004年新生中考數學成績分布為:100分以上16.3%,40—99分42.6%,39分以下41.1%。統計數據顯示出學生數學基礎的層次跨度較大,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需求呈現多樣化的特點。

(三)實施分層教學研究的意義

面對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個性極強、對學習需求層次不同的學生,如果教師仍按統一化的標准實施教學,將較難把握課堂教學目標和要求,課堂教學難以有效地開展;如果沒有把握好學生興趣、需求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適應關系,將不能很好地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部分學生容易產生煩學情緒,課堂難於管理。另外,統一化的教學不利於基礎較好的學生進一步發展,對那些本來就是數理化學習失敗者的學生學習興趣無疑是莫大的打擊,導致這部分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流失。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讓所有學生學有所得、促進學生成才的有效途徑。同時,實施分層教學能促使教師不斷探索適應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學能力。

二、分層教學實施指導原則

以往幾年的探索表明,分層教學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同時,也可能會帶來一些影響學生發展的弊端,如佔多數人的中間層在教學目標有所降低的情況下,相對容易地獲得成功,因而會產生滿足感和懈怠情緒,他們即使有能力也不願再往上一層學習;而部分處於較為低層的學生由於在降低教學目標後仍未能完成學業從而容易失去學習自信心。為了盡可能地顧及到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自身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我校分層教學遵循以下指導原則:

(一)差異性原則

研究分層教學,首先要研究學生差異。根據心理學研究,我們把學生的差異分為可變差異和不變差異。可變差異就是指學生在知識儲備、學習策略、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差異,這種差異是習得的,是可以改變的。不變差異是指學生在個性特徵、學科特長、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相對於可變差異而言,他們在短時間內不可改變,這些差異是學生的優勢差異,我們要利用學生的這些特質促進學生個體優勢的發展,做到學有專長。基於這些認識,我們制定了「正視差異、承認差異、利用差異、消除差異、發展差異」的區別對待差異的原則,為分層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努力方向。

(二)合理性原則

對「分層」的正確認識是分層教學取得成效的前提,實施「走班制」分層教學,要面對學生、教師及家長如何看待的問題。對此,把建立正確的分層觀念作為實施分層教學的首要內容,務必使他們認識到:分層是為了學生發展的需要,而不是給學生劃分等級,也只有這樣,才能改變以往只著眼於少數優秀生或「齊步走」的狀況,教師只有提供不同層次的教學,才能促進有差異的學生得到普遍發展。脫離那些不切實際、無用的教學,盡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這才是真正的教學中的平等。

學生是發展的。學生的基礎水平、能力水平已發展到了自己「最近發展區」的最高點時,則應提升到新的更高層的「最近發展區」去發展;相反,若負向發展到自己「最近發展區」的最低點以下時,則應去到最適合自己再度發展的「最近發展區」去發展。學校需要提供學生合理的流動機會,也就是分層必須是動態的。制定的分層依據具體體現為:多元化、不惟成績;考慮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和決心;尊重學生意願和選擇。

(三)主體性原則

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形成有利於創新的民主氛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民主、合作、平等的和諧關系,徹底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滿堂灌、一言堂的弊病。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與選擇的機會、時間和空間。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創設問題的環境,容忍學生幼稚的甚至荒誕的想法,使學生逐步做到想問、敢問和善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習成為學生「我願意、我能夠、我深信」能做好的事情。在實施分層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分層教學的效果才可能有質的提高。

(四)激勵性原則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需要和潛能。分層教學注重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為不同層次學生創造各種嘗試、探索、發現、發展的條件和機會,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信心。包括成功激勵、評價激勵等。成功激勵是從已有的成功中獲得激勵,從而增強創新的動機、熱情和信心,主動去爭取新的成功;評價激勵就是評價學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尋找學生成功和進步,評價要以學生個體表現為參照系,即強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的進步,堅持表揚、激勵,對學生的不足要寬容。

三、分層教學實施情況
(一)學生分層
1. 調查准備

我校在2004級選擇相近的三個文科專業(物業管理、國際商務、房地產管理)8個班試行「走班制」的數學分層教學。

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收集可靠的信息、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數學組向試點班的459名學生進行全面的情況調查。學生的反饋信息如下:
認同 一般
不認同
1.數學是重要的學科 39.1% 25.6% 35.3%
2.願意學數學 25.3% 34.5%
40.2%
3.接受分層教學 75.3% 10.4% 14.3%

從統計數字看出:一方面,學生對這傳統的基礎課提出了質疑,他們在初中(甚至小學)已經是數學學習的失敗者,他們中的大部分放棄了對數學的追求;另一方面:雖然他們不能完全接受數學的學習,但支持數學分層教學的比率較高。

2. 摸底分層

組織進行數學入學摸底考試,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內容不超出初中教學大綱,考慮到學生中考完後沒復習初中知識的實際情況,命題時盡量避免記憶類的試題。成績分布:

分數 100~80 79~60 59~40 39~20 19~0
百分比 8.3% 14.6% 35.2% 23.9%
18.0%

原來設想按1:2:1的比例分3個層次a、b、c,由於摸底成績有點出乎意料。經過充分研討,根據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決定分成4個層次——a、b1、b2、c,8個班共兩個捆綁。對學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識與能力差異」進行分析,學習成績好、學習興趣濃,學習主動、接受快或勤奮的學生屬於a層;接受能力一般、學習成績中等或學習情緒不夠穩定的屬於b1層;能力較差、學習有困難、但仍然願意學的學生屬於b2層;學習困難大,消極厭學或頑皮不學的學生屬於c層。

3. 師資選配

師資選配依據適合性的原則,依據教師教學的特點進行選配a、b1、b2、c班的教師。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原來行政班教學都積累了豐富教學經驗,難免會形成教學的思維定勢,若分層教學後還按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組織教學,則不符分層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勢必會影響分層的教學質量。因此,要求教師能及時研究出新的教學目標和相應的教學方法,以使各層的教學質量有保證。

(二)目標分層

目標分層指的是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相適應的教學目標,它包含大綱所規定的認知目標和智能目標。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水平和行為操作,將教學大綱中最基本的教學要求確定為基礎目標,適用於低層學生;將教學大綱中所有教學要求確定為層次目標,適用於中層和上層學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標,具有普適性,屬於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後者是選擇性目標,具有挑戰性,屬應用范疇,有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目標分層由教師把握,與學生密切聯系;既能達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勵個體發展。各層次的教學目標如下:

a班 b1班 b2班 c班
要進一步拓寬視野,發展思維,揭示本質,提高能力,創造性地完成數學教材的學習任務。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能夠掌握數學教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爭取向上一層次發展;
以就業、生活知識為教育目標,基本掌握數學教材最基礎的知識,具有最初步的計算技能,基本能完成課堂教學的學習任務;
從他們的數學能力出發,不強調一定要從中專的知識開始學習,以補習初中數學基礎知識為主,以求對生活、就業的數學有常識性的了解。

(三)教學分層
1. 課堂分層

a、b1、b2班的課堂教學是分層教學的核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的課堂教學策略是:
a班 b1班 b2班
(1)
同一內容同一速度減少基礎題的講解,適當增加能力題的梯度,揭示知識內部聯系與規律; 同一內容同一速度以基礎題為主,小梯度增加難度,強調基本知識和方法的應用;
精選內容同一速度講解基礎題,了解基本知識和方法的應用。
(2) 課堂以分析為主,講清思路,板書為輔,加大容量,針對性強;
課堂分析與板書並重,鼓勵學生參與,教會學生審題、解題; 課堂分析細致,板書詳細,充分調動學生注意力,教會學生理解題意,模仿解題。
(3)
多用「發散」和「探索」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能力; 多用「啟發」和「問題」 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數學邏輯能力; 多用「情感」和「賞識」
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條理性。
(4) 課堂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的意志和敢於競爭、拼搏的精神,強調危機意識;
課堂講練結合,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多鼓勵、少批評,培養學生成就意識;
課堂精講多練,培養學生對學習的專注意識,多鼓勵、齊進步,培養堅持學習毅力。
(5)
多培養學生「演繹」能力,注重知識和方法總結,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思想; 多採用「歸納」法,引導學生對知識和方法總結,使之了解數學思想、培養一定數學思維;
多應用「模仿」方式,抓好基礎知識學習,使學生思維得到初步鍛煉,保持學生學習興致。
(6)
重點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嚴謹性和廣闊性,逐步訓練抽象思維; 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重點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直覺性和形象性;
重點培養學生模仿思維和可持續性,逐步提高想像力。
c班的教學則以初中知識為主,課堂採取練習的方式,循序漸進。要求學生「坐下——提筆——
模仿——思考」,點滴積累,不求多,只求懂,不能放棄學習。
2. 練習、作業分層

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學習能力,教師分層次選編基本鞏固性練習、拓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同時教師輔導、批改作業體現不同的方式。
a班 b1班
b2班 c班
課堂練習 鞏固知識的a組題、部分思維訓練的b組題 鞏固基礎的a組題、部分強化理解的b組題
鞏固基礎的a組題、增加基礎練習及部分b組題 學習初中知識,鞏固基礎
課後作業 以綜合運用知識進行練習、增加每周一題的研究性習題 適度增加強化訓練
以鞏固知識為基礎練習 以初中基礎知識為主
3. 輔導分層

不同層次的學生從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指導都因人而異。c班學生要及時、細致、耐心;而b班要加強檢查、督促,注意反饋;對a班學生定期定時檢查,加強課外輔導和設計試驗的探討和研究。

a班 b1班 b2班 c班
課堂輔導 教師針對學習相對弱的學生輔導,組織學有餘力的學生參與輔導 教師講評思路、解題格式,盡量逐一輔導
教師增加練習時間,講評思路、解題格式,逐一輔導 教師逐一輔導,掌握學生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
課後批改
教師全批全改或抽改,學生互批,針對錯誤較多的問題講評 教師全批全改,講評全部作業 教師全批全改或面批面改,詳細講評全部作業
教師全批全改,詳細講評。

(四)評價分層

評價堅持差異性、及時性、鼓勵性原則,具有總結、反饋、矯正、提高的功能。分層教學是實現發展性評價的有效手段,評價分層需要體現促進課程發展、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的作用。既然分層教學的目的不是把學生歸類,那麼學生的評價體系也不應熱衷於排名次,比高低。具體做法是教師為每個學生作成長檔案,記錄學生興趣、進步情況,經常性地與學生共同分析個人的進步軌跡,關注對過程的評價。評價分為三種:

(一)過程評價

記錄學生平時的課堂行為(如出勤情況、學生的專注力、聽課質量),從課堂提問、作業批改、日常小測、每周一題等中,看學生達標遞進情況,及時給予一種經常性的過程評價。

(三)個案評價

由於分層教學中,學生處於相對平等的地位及相對一致的認識水平,教師容易掌握學生內部的細微變化,教師通過觀察,交談及與班主任溝通等方法對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可以進行全面綜合的考察,從而矯正傳統教學中忽略個案評價弊端。借鑒日本教育評價專家辰野千壽提出的學生學習適應性評價,對每位學生非認知因素進行個案評價內容有:

1. 學習態度:包括學習慾望、學習計劃;
2. 學習方法:包括讀書方法和筆記方法、記憶方法和思考方法;
3.
學習環境:家庭物質和心理環境、學校環境、朋友關系;
4. 身心健康:自主態度、毅力、焦慮狀態、心理敏感度、身體健康。

學期的評價由教師、學生及學習小組共同完成,體現平等、理解、互動原則。各種評價占學生學期總評比例為:
過程評價 考核評價 個案評價

30% 50% 20%

(五)其他工作

為使教師及時掌握教學的反饋信息,調整教學內容與進度,改進教學方法,我們在不同的階段對學生作了不同目的的定性調查與定量調查,具體如下:
1.
分層前的調查目的是了解學生情況,掌握學生的意願,為分層分班作準備;
2.
適應期的調查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所在層次適應度,以便作小范圍的調整;
3.
中期調查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分層教學教師教學方式、教學進度的適應程度,要求與建議等。其中了解到學生認為班級之間缺乏競爭的信息,各層次教師馬上採取不同的獎勵機制以鼓勵學生參與層內競爭及層間競賽;

4. 調整期調查目的是了解分流對學生學習情緒、學習態度、學習目標的影響,以便作學生的心理輔導;
5.
後期調查的目的則是對分層教學的整體認識,以作今後全面鋪開分層教學的依據。
四、分層教學的收獲

採用了「分層教學」後,老師覺得教得較為輕松,學生也學得非常愉快,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一)學生學習有較大進步
1.
願意學習

目前,學校在課程教學中碰到的最大問題是部分學生厭學,特別是對數學等文化基礎課的學習。我們分析,這部分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由於基礎差、對課程內容難以接受從而失去了自信心甚至是放棄。分層教學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特點,設立了恰當的教學目標,選擇了合適的教學內容,保證了課堂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被學生接受,學生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開始嘗試參與學習。

2. 參與競爭

由於建立了層間流動機制,因此,分層教學存在著競爭的氛圍。這種氛圍,對那些要求上進的學生來說是一種動力,將促使他們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對那些處於中下游的學生也是一種促進,他們在自覺與不自覺之間都置身在這競爭的氛圍中,學習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調查數據顯示,75.7%的學生認為分層教學後教師的講授內容更有針對性,45.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效果比以往好得多。

(二)教師教學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五、分層教學的體會
(一)做好學生的心理調適工作,以利於開展教學

「走班制」的分層教學不同於固定專業分層及隱性分層,教師、學生都有一個心理調適的過程。可能從心理適應能力、理解水平上,教師比學生更容易應變。因此,教師要盡量保持與學生同一高度去理解這種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的沖擊。例如:如何分班?依據是什麼?如何爭取上流?降到下次層次怎麼辦?現在的學生表面很逞強,但心理很脆弱。遇到這些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觀察到學生的行為舉止、面目表情的變化,盡量解決他們的心理障礙。平時上課,多做動員、心理輔導。

如:如何對待分流中的問題?

把a、b1、b2、c四層次臨界點上的學生進行了分流考試,然後決定該部分同學是繼續留在本層次學習,還是上升或下降。對於向上流動的學生,有些同學不願意進入較高層次學習,反映出他們對本層次學習已有較大程度的認同,同時也反映出這部分學生自信心不足。他們的想法是與其在a層次墊底,還不如在b層次領先,使自己能體驗到更多的成功與歡欣。對於這部分同學我們在充分徵求其本人意願的前提下,同意其留在原層次學習,滿足他們心理上的需要。事實上,這部分同學不流動,並未影響分層教學的總體原則。而對於向下流動的學生而言,在本層次學習已明顯脫節,選擇新層次進行學習對他們來說是必要和必然的結果。教師必須充分關注對向下分流學生心態狀況的了解。通過觀察和談話,這部分學生總體情緒比較低落,有自暴自棄現象。他們的自信心重建更需要的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關心。事實上,半個學期後,這部分學生兩極分化現象十分嚴重。如由a層次申請進入b1層次學習的李同學,他發現自己在b1層次學習更能體現自己的價值,自信心大增,原來在a層次數學從未及格過,而到了b1層次,每次課堂練習都主動回答。相反,原在b2層次學習,腦子還算不錯但學習不夠用功的一位學生,到了b2層次後,便自暴自棄,非但自己不學,還要影響其他同學。從中可以看出這部分學生的心態是極其復雜的,在教育的過程中,切忌把他們定為被a、b1、b2層次淘汰的對象,要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和關心,讓他們盡快融入新的集體,找回自己的自信。

(二)分層依據多元化,以穩定教學秩序

單一的根據學生摸底成績去分層,單純地根據學生成績分成a、b1、b2、c四個層次進行教學,還遠遠解決不了學生的實際需要,學生的個性難以得到真正發展;同一層次中學生的學習潛能差異較大等。勢必引起部分學生的「不滿」,影響他們的學習。情況有a班的部分學生想對自己放低要求,想去b1班,而故意地上課睡覺等以求「後退」;b班的部分學生爭取上a班,以驗證自己的實力,部分則想退;c班學生悠然自得,不求上進……這些問題的發生很大原因是摸底一錘定音所造成的。針對一種情況的普遍性,可增加了班主任推薦、個人自願的調整方式,以滿足學生的要求,穩定教學秩序。

(三)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以符合學生的實際承受能力

各層次任課教師應根據本班的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個性特徵,來確定恰當的課程目標和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採取多樣的、合適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因為不同的學生,其認知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對數學的感悟是不同的。我們就如何確立c班教學內容方面,教師與學生進行過多次的調研、調整,是補習小學、初中知識?增加練習課?還是上中專的課程等問題多次引起爭論,還在探討試行中。

六、分層教學發展方向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教師素質提升

學生普遍希望數學課堂內容豐富、氣氛活躍。教師除了要多想辦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之外,也要強調再學習的過程,深入到學生當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進行教師之間的互相學習、交流與評價,對教師的繼續教育更要明確目的性、計劃性和針對性。

(二)完善評價體系

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體現教學的民主和激勵原則,符合各層次的教學目標。分層評價的目的重在考核學生學會了多少,而不是考核學生有多少不會做。實施分層教學,學生如何獲得合理、公平的學分,還需要作進一步的探討。

(三)規范相應的管理制度

實施走班制的分層教學方式給教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管理制度需要隨之規范與完善。例如,走班教學與傳統行政班在教學管理上的差異,任課教師與行政班班主任管理的配合,教務科、學生科與行政科等各部門的協調管理等問題需要通過學校制度或規定的形式進一步明確和完善。

(四)全面推動分層教學

數學分層次教學改革的經驗為學校05級全面鋪開分層教學打好了實踐基礎。學生的個體差異總存在於各學科之間,基礎學科可以借鑒推動分層教學,專業學科的教學則可以根據學生興趣、志向試行隱性分層。

以上分層教學發展方向將作為新的課題繼續深入探討,以形成更為有效、科學、完整的經驗和策略,加以推廣和應用。

事實上,分層教學模式為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造了更好的環境,學生能主動地根據自己的需求、興趣、潛能規劃設計自己的學習,可以從更深層次上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潛心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B. 課堂上如何分層教學

課堂上分層教學就是對不同等次定時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做不同的習題。

C. 為什麼要分層教學

一、為什麼要「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互影響,有機結合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首先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實際,對所授知識分層分類,構成一系列有邏輯結構的材料,然後引導學生按一定程序學習、探究,從而達到理解、掌握和運用等不同層次的要求。為了更好地發揮班級授課制的優勢,克服一律化教學要求所帶來的弊端,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必須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因此,我們萌生了「分層、分類」的思想,並在實驗中逐步形成對「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客觀必然性和科學性的較為系統的認識。

1.特殊的「校情」--新辦學校地處城郊。

我們學校是1986年新建的一所初中,校學生源門類多,素質參差不齊。近幾年來,我校除招收郊區所有小學畢業生外,還招收同類學校擇優後的「線下生」,因而學生進校時的人平總分一般比同類學校低20-30分,並呈現明顯的「層次性」。開辦之初,因教學要求上的一律化,曾導致部分學生流失。而在此前,曾有過兩度舉辦初中都因學生流失而不得不停辦的教訓。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必須辦出自己的特色,在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上狠下功夫。為此,我們結合本校實際並借鑒外地經驗,開展了「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教學改革實驗。

2.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全面發展。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初中教育的目的由向高一級學校培養合格的新生和為社會培養優良的勞動後備力量的雙重任務轉變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培養各級各類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幢的公民素質教育。由於小學畢業生百分之百升入初中,學校招收的不再是「擇優生」,因而學生學業成績必然存在較大差距;又由於初中教育目的的轉變,要求我們必須保證每個入學的初中生受完3年教育並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所以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勇敢地與科學教育的「淘汰制」徹底決裂,轉而尋求在使各類學生都得到發展達到合格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提高優秀率的新教育途徑。

3.差生的呼喚——「我們也能學好!」

普及初中教育,學生數量增多,差生面也相應增大。很顯然,從全局上看,「防差、轉差」就成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突破口。如何讓差生愛學、學好呢?

我們對本校86級、87級81名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作了分析,純屬智力水平較差的3人,約佔3.75%;屬於非智力因素的72人,佔89%;其他原因6人,佔7.4%。

屬非智力因素的72名差生中,因未完成小學學業無法適應初中學習的6人,約佔8.3%;因拔高教學要求,盲目趕進度而掉隊的24人,佔33%;因教學不得法,課堂教學效果不落實而逐步成為差生的27人,約佔37.5%;因教育方法不當,形成師生對立情緒使學生失去學習信心的10人,約佔14%;其他原因5人,佔6.9%,與此同時,這兩屆學生中,原來基礎較差經轉化後達到合格的59人,約佔72%;升入高中或中專的35人,約佔48%。數據和事實使我們認識到:為實施九 年義務教育,初中教師必須端正教育思想,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給予不同的指導和幫助,使所有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從這里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在我校實行「分層數學、分類指導」的必要性,從而堅定了改革的信念。

D. 如何打造中學歷史教學高效課堂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形象直觀地展示歷史事實,努力變過去單一的講授為多元的論證,不僅是讓學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變傳統的被動接受式學習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和探究式學習。
如學習「新航路開辟的經過」時,可以引導學生邊聽邊議,列表歸納,動手在地球儀上畫線,或者扮演航海家講述故事。這樣,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點燃學生的創新之火,學習效果自然提高。同時,教師在語言上應該多一些激勵,少一點責備,在講課時多一些微笑,少一點嚴肅,這樣能讓學生心理放鬆,保持學習的熱情。
另外,現代中學生接受信息多,視野開闊,求知慾強,知識面廣,往往不滿足於教師的照本宣科、復述歷史教材。在教學中,教師應拓寬、深化教材內容,使知識連貫,有廣度、有交叉,引導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歷史現象,解決歷史問題。教師要提倡學生大膽質疑傳統的結論,藉以激發興趣。如對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般是肯定它的文物價值,但聯繫到學過的商鞅變法,就能透過兵馬俑,反映秦國富國強兵、吞並六國的歷史真實;同時,將兵馬俑嚴陣拱衛秦始皇陵這一形象進一步擴展開來,與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聯系起來,從而說明始皇陵兵馬俑也是秦朝皇權至尊在陵墓儀制和人力物力方面耗費巨大,與秦朝的苛政、暴政聯系起來,從而揭露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這樣,可使學生的思維向多個方面擴散,化單調為豐富,興趣盎然地學習歷史,提高學習效率。
二、嘗試分層教學
由於學生的基礎不同,加之歷史學科的前沿知識千差萬別,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加區別地統一要求,就會使部分學生對歷史越來越不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嘗試採取分層次教學的方式,照顧各類學生。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應「鋪設階梯」,降低難度,分解難點,照顧學困生。介紹新知識時盡可能聯系舊知識,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滾動拓展,以舊引新、以舊帶新,這樣,既便於學生復習舊知識,彌補學困生的知識斷層,又有利於學習新知識。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也要有層次感,難度比較大的問題讓高水平的學生回答,基礎性的的問題請學困生來回答,回答正確的要及時表揚,使其體會到成功的快樂,繼而保持學習的興趣。比較復雜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回答不正確時教師啟發鼓勵一下。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各類學生的信息反饋,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對大家的關注,自覺地參與課堂學習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上課的面部表情和回答問題的表現,及時調整講課的節奏和知識的廣度、深度。進行課內練習時,應當照顧全體學生,同時要更多地提問學困生、輔導學困生,以便及時發現學困生存在的問題,當堂解決,防止學困生知識日益落後,失去學習信心。這樣,各類學生都有機會得到教師的指導,討論發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三、培養創新意識
歷史教材中提出的問題,一般來說教材中已給出了答案。要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得從教材沒有提出的問題中去尋找問題,要鼓勵和誘發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把學生的心理觸角引向未知的世界,使之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在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梯度設問,層層推進。如果設計「日本為什麼投降?打敗日本的主力是誰?」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答出是中國軍隊,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打敗日本的主力。然後,再進一步設計「假如盟軍沒有參戰,日本也沒有過高地估計自己,去發動偷襲珍珠港戰爭,我們的抗日戰爭還要堅持多久才能取得勝利呢?」這種問題,可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展開討論,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打敗日本侵略者,迫使日本投降的主要力量是盟軍的聯合力量;但是,中國人民是中國大陸上抗擊日軍的主力,中國人民八年艱苦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總之,只要我們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根據實際,積極探討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就可以構建起高效率的歷史教學課堂,幫助學生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逐步培養起興趣,突破思維定勢形成發散思維,提高歷史學科的綜合能力。

E. 如何有效進行歷史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即是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分為不同的組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一、實內行組間無差別,組內有區容分的分組方法 分組成功與否是分組教學能否有效實行的關鍵,小組是課堂教學中最主要的支撐.有效分組的基礎是對學情有了充分的認識與了解後作出的,遵循組間同質、同組異 質的基本原則.以2010年9月進校的七年級五班為例,這個班的學生人數56人,在分組的時候考慮到學生的人數,設定的組額為9組,每組6人.在學生進校 的第一個月是觀察期,在這個時間內對學生的上課表現、成績測驗和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進行充分的觀察和考量後,對學生進行排序

F. 什麼是歷史教學基本功

本文以歷史教學為例,論述了歷史教師應該必備的教學基本功。
所謂基本功,是指從事某種專業工作的基礎知識和必備能力。功底的深淺對做好其專業工作有極大的關系。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更說明基本功訓練的重要性與長期性。教學基本功當然就是指做好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和教學能力。既然把教學工作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教學能力說成是基本功,那麼功底的深淺對教學工作的好壞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我們也應當注重訓練自己的教學基本功。
各學科的知識雖然不同,但其教學的基本功要求是有許多共同特點的。比如:都要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相關的學科知識,精通本學科的教學方法,具備必要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良好的道德品質,流利的口才,寫得一手比較好的字等等。
一、掌握本學科豐富的基礎知識
歷史教學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本學科豐富的基礎知識。它包括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和鄉土歷史知識。還要懂得學生和教育、教學的心理,通曉各種教育教學原則,了解歷史學科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及其操控程序。常言道「教學有法而無定法」。一般來說,主要有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講演法)、談話法、分析法、(教具)演示法、讀書(指導)法、參觀法、討論法、實習實驗法、問題法、習題法等。又有叫做「切塊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目標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已有很多論著。本文只是想從輔助教學方法的功外之功的問題,探討搞好歷史教學且取得更好教學效果的更佳的方法。
歷史學科的基本功除具備上述各自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外,筆者認為還要具備更廣泛的知識和能力,才能把歷史課堂教學搞得更好。因為歷史知識包羅萬象,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文學藝術、思想軍事,無所不包其極。上課時用到的知識非常之多。加上新課程標准提倡探究式學習,還有許多活動課,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大膽提出問題,允許、提倡、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教師上課前的准備一定要充足,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都要有所准備。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你沒有思想准備,那就看自己的知識功底了。因此我,歷史學科的教學基本功也許要比其他學科的教學基本功復雜得多。
二、除熟悉本學科和知識外,對涉及到的學科知識最好都有所了解
俗話說文史哲不分家,三科知識互相滲透相連,文學中的許多典故成語來自歷史,歷史教材中的文學方面內容又與文學相關。講到歷史上哲學家的理論又必須用哲學的觀點去解釋。不懂些文學常識和哲學理論,有些課就不好上。
歷史與地理緊密相連,講到羅馬帝國、波斯灣、絲綢之路、新航路開辟等必少不了地理知識。講到人類的進化、甲骨文等內容又涉及到考古學的知識。歷法的制訂和演變,指南針的發明和使用,地動儀、渾天儀的發明和使用,又要懂得一些天文學地學的知識。道教的作用還涉及到化學的發現、氣功的發明和中葯的炮製等知識。火葯的發明和使用又還用到化學和物理的知識。特別是近代、現代科學技術方面的內容,從蒸汽機、內燃機、火車、輪船、汽車、飛機等機器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發明和應用、遠距離通訊工具的發明發展和普及使用、電影和照相技術的發明,到原子彈和氫彈的製造、航天科學的發展,計算機的發明發展和普及應用,都涉及到物理和化學知識。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科學家有關數學、化學、物理、生物、醫學、天文等方面的理論,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成就,都會涉及到各個科學領域的知識。假如我們對這些有關的知識都有所了解,對上好歷史課是有很大幫助的。
有些知識雖然與歷史教學關系不是很大,也就是說那些知識你不知道也可以上歷史課。但是如果你有了那些知識,或許你上課的效果就不同了。例如英語,因為歷史教材有不少人名、地名或名詞術語與英語有關,用英語來講或寫這些內容會引起學生興趣並加深印象。當筆者用這些英語來提問問題或講些英語的名詞或諺語時,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又如繪畫與書法,歷史教材中有許多有關繪畫的內容,諸如繪畫藝術的起源和發展,著名的畫家及其名作和特點,作品的欣賞評價等。假如你有繪畫方面的知識,你就能很自如地講好這些內容。假如你能在講課的同時再畫上幾筆,就會使你的講課更加直觀明白,更能引起學生興趣。另外,繪畫還能使一些難以表達的內容直觀地展示出來。例如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體質特徵區別、二牛三人犁耕法、渾天儀、指南車、西裝、旗袍、中山裝等內容,廖廖數筆就能表達清楚,直觀明了,言簡意賅,不多費口舌又節約時間。教材中還有許多有關書法方面的內容,講到書法的形成和演變時能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魏書等各種書體的特徵板書展示出來,總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講到各家的特點時如能摹仿寫上幾個字來作對比,就更加容易理解。在學生興致正高之時鼓勵學生學些書法,也會收到不錯的效果。一些對繪畫書法有愛好的學生還自然拉近了與教師的距離,學生愛聽課,課堂紀律自然就好了。

閱讀全文

與分層教學歷史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